冀教版七年级(下)第七章§7.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通用6篇)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知识重点1、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难点:理解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相等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师生互动。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情境引入教师提出教科收第79页的问题,并用多媒体直观演示。
问题1:从视频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必要时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2、从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二)学习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千米.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3、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4、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步骤:(1)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通常用x,y,z等字母);(2)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三)举一反三讨论交流1、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建议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可以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归纳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也可以每个小组同时讨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向全班汇报.列算式:只用已知数,表示计算程序,依据是间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可用未知数,表示相等关系,依据是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范文(通用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1)本节课是七年级第七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第3课时,主要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路程问题。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结合路程问题,进一步学习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分析数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对学习函数、不等式与其他方程解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教学目标(认知、能力、情感)(1)知识目标能借助“列表”的方法审题、找等量关系,进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路程问题。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和学习数学的必要性;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体育。
3、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借助“列表法”找等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路程问题的过程。
知识、方法重要,其获取过程更重要,在教学中不能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中学生经历的观察、分析、交流等活动,不然学生就不具备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只会成为解题工具,所以我把方法获取过程作为本课的重点。
4、教学难点掌握用列表的方法审清题意,抽象具体问题中的数学背景,建立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
体会“列表法”在把握路程问题等量关系的优越性,进而掌握这种方法是学生感到困难的,所以把它是本节课的难点。
5、教法学法优选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供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方法技巧让学生归纳。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一、学生起点分析:通过前几节解方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在此过程中也初步掌握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基本会通过分析简单问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出方程解应用题,但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下困难,就是从题设条件中找不到所依据的等量关系,或虽能找到等量关系但不能列出方程.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课以“等积变形”为例引入课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用图形语言分析复杂问题的优点,从而抓住等量关系“锻压前的体积=锻压后的体积”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图形变换的应用等活动,展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因此,本节教材的处理策略是:展现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检验解的合理性.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立体及平面图形学会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体会直接与间接设未知数的解题思路,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必须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变胖了”中的数学问题的探讨,使学生在动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内容:同学们自己预习的基础上,用已经备好的橡皮泥,自制“瘦长”与“矮胖”的圆柱,观察分析个中现象.考虑几个问题:1、手里的橡皮泥在手压前和手压后有何变化?2、在你操作的过程中,圆柱由“瘦”变“胖”,圆柱的底面直径变了没有?圆柱的高呢?3、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是否有不变的量?是什么没变?目的:让学生在玩中体会等体积变化的现象中蕴涵的不变量.同时分析出不变量与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学生能够认识到: 手里的橡皮泥在手压前和手压后形状发生了变化,变胖了,变矮了.即高度和底面半径发生了改变.手压前后体积不变,重量不变.环节二:运用情景,解决问题内容: 例1、将一个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为36厘米的“瘦长”形圆柱锻压成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矮胖”形圆柱,高变成了多少?目的:将上述环节中体会到的形之间的变与不变的关系、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前几节的解方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实际效果:学生解答过程布列方程很顺利,有的学生还使用了下面的表格来帮助分析.锻压前锻压后底面半径 5cm 10cm高 36cm xcm体积π×25×36 π×100?x由实验操作环节知“锻压前的.体积=锻压后的体积”,从而得出方程.解:设锻压后的圆柱的高为xcm,由题意得π×25×36=π×100?x.解之得 x=9.此时有学生将π的值取3.14,代入方程,教师应在此时给予指导,不要早说,现在恰到好处!(1) 此类题目中的π值由等式的基本性质就已约去,无须带具体值;(2) 若是题目中的π值约不掉,也要看题目中对近似数有什么要求,再确定π值取到什么精确程度.过程感悟:本节内容通过一幅几何图形展示题目中的一些数量关系,而实际操作的过程有同学将圆柱体变成了长方体,需要教师把握教育机会,引导学生作出相关的解释.分析:锻压前锻压后底面半径 5cm 长acm, 宽bcm高 36cm xcm体积π×25×36 abx环节三:操作实践,发现规律内容:学生用预先准备好的40厘米长的铁丝,以小组作出不同形状的长方形,通过测量边长,近似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比较小组内六个同学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目的:我们知道, 感知到的东西往往没有自己亲手经历操作后的感受来得实在.所以设置此环节,让学生手、眼、脑几个感官并用,在操作中体会,在计算中验证,在变化中发现.这样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数学学习中不备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也同时让学生感悟最复杂的问题中的道理,就在我们玩的过程,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实际效果:长(cm) 宽(cm) 面积(cm2)长方形1 15 5 75长方形2 13.6 6.4 86.4长方形3 12.8 7.3 93.44长方形4 11.6 8.4 97.44长方形5 11 9 99长方形6 10 10 100由学生的实际操作得到的近似值已反映出来一个很好的规律.学生:由操作的过程,同学们作出的长方形形状有“胖”有“瘦”, 反映到表中数据为, 当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逐渐变短,宽随之逐渐变长,面积在逐渐变大.当长与宽一样长时面积最大.过程感悟:不要把学生逼太紧,不要怕完不成进度,这个过程进行完后,学生对课本设置相关内容就剩下规范解题过程了.学生的理解远比直接先讲教材的例题效果要好的多.环节四:练一练,体验数学模型内容:课本例题目的:体验“数学化”过程,进一步理性地感受上一个环节中得出的结论,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判断推理的科学性,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例2、一根长为10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若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1.4米.(1)此时长方形的长和宽各为多少米?(2)若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0.8米,此时长方形的长和宽各为多少米?它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1)相比,有什么变化?(3)若该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即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它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2)相比,有什么变化?实际效果:学生掌握很好.课本已有完整的解题过程,留做课后作业.环节五:课堂小结1.通过对“我变胖了”的了解,我们知道“锻压前体积=锻压后体积”,“变形前周长等于变形后周长”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其中也蕴涵了许多变与不变的辨证的思想.2.遇到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借助表格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借此列出方程,并进行方程解的检验.3.学习中要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生活化,再由实际背景抽象出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环节六:布置作业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方程,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根据题意列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一元一次方程的“试位解法”》说课稿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一元一次方程的“试位解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主要涉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试位解法”。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之一——试位解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本课所需的前置知识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求解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试位解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并能够独立运用该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将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试位解法”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能够独立运用“试位解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学生在运用“试位解法”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对问题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抽象,理解如何建立相应的方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试位解法”。
例如,小明和小红一起买了一本数学书,小明出了3元钱,小红出了5元钱,他们一共出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 引入“试位解法”的概念解释“试位解法”的含义:即通过“试”不同的答案来“位”出正确的答案。
3.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例题来讲解“试位解法”的步骤和方法:题目:某乐园一共有18只鸟,其中有兔和鸽子两种,如果把兔子的数量加上5只,鸽子的数量减去3只,那么兔子和鸽子的数量相等,请问兔子和鸽子各有多少只?步骤: 1. 假设兔子的数量为x只,根据题意可得鸽子的数量也为x只。
2. 根据题意,可以列出一元一次方程:x + 5 = x - 3。
3. 根据方程进行简化:5 = -3。
4. 发现方程无解,因此推翻假设,重新假设兔子的数量为y只。
5. 重复步骤2和步骤3,得到方程5 = 5 - 3。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数学活动 一元一次方程的“试位解法”_教学设计_教案(课件免费下载)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元一次方程的“试位解法”2. 教学重点/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试位解法”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知识概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去括号:利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移项要变号.(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为ax=b(a≠0)的形式.(5)未知数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二、重难点知识归纳1、关于移项: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移项中常犯的错误是忘记变号,这主要是对等式的性质1没有真正弄懂造成的.如由2x=1+4x变形为2x-4x=1是移项,就是在方程2x=1+4x的两边都减去4x得到的,而方程右边的4x-4x相互抵消,变为0;右边的4x 消失了,但左边的4x却出现了,前面还带上了“-”号就相当于把2x=1+4x中右边的4x移到左边来,前面却带上了“-”号,所以移项要变号.2、关于去分母:常犯的错误是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如把2x=1=4x变形为(2x-1)/4=2+(3x+2)/3,实际解题时,可多写一步12×(2x-1)/4=(2+3x-1)×12,再用分配律展开.再一个容易出错误的地方是对分数线的理解不全面,一方面它起除号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又起着括号的作用,所以在去分母时,应该将分子用括号括上,如上例提到的.3、关于去括号:易犯的错误是括号前面是负号,而去括号时忘记变号;一个数乘以一个多项式,去括号时漏乘多项式的后面各项.如-(3x-2)=-3x-2及2(1-3x)=2-3x都是错误的.4、解方程是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使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向着x=a的形式转化,每一步变形得到的方程都和前面的方程有相同的解.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中,有些变形步骤可能用不到,熟练后有些步骤还可以合并简化.三、典型例题讲解例1、解方程分析:按照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解上述方程即可.解:(1)合并:-x=-3系数化为1:x=3(2)移项:合并:x=3(3)去括号:2x+6-5+5x=3x-3移项:2x+5x-3x=-3+5-6合并:4x=-4系数化为1:x=-1(4)去分母:4x-(3-6x)=2(3-2.5x)-15x 去括号:4x-3+6x=6-5x-15x合并:10x-3=6-20x移项:10x+20x=6+3合并:30x=9系数化为1(5)方法1:去小括号:得例2、解方程:(1)(2)(3)分析:去括号、去分母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如果方程中带有括号,那么要先设法去掉括号;如果方程中有分母,那么通常先去分母,化为不含分母的方程.解:(1)去分母得12y-4(2y-1)=12+3(3y-1)去括号得12y-8y+4=12+9y-3移项得12y-8y-9y=12-3-4合并同类项得-5y=5两边同除以-5得y=-1小结:①若方程中含有分母,一般应先去分母,用公分母去乘方程两边的每一项,特别要防止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多项式时应注意添加括号.②去括号时,应根据去括号法则和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括号前面有数字或负号的情况.③所移的项要变号,一般是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常数项移到右边.④化系数为1时,若系数为整数宜用除法,若系数为分数宜乘以系数的倒数.(2)解法一: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分母中的小数为整数.原方程变形得去分母得(x-5)-(1-x)=3(2x-3)去括号得x-5-1+x=6x-9移项得x+x-6x=-9+5+1合并同类项得-4x=-3两边同除以-4得x=3/4解法二:两边同乘以3,去分母得10(0.1x-0.5)-(1-x)=3(2x-3)去括号得x-5-1+x=6x-9下同解法一.解法三:原方程变形得两边同乘以3,去分母得10×0.1x-10×0.5-1+x=3(2x-3)即x-5-1+x=6x-9下同解法一.小结:①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分母为整数时,不要将“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数”与“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数”相混淆.②分母为小数需变形时,可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化分母为整数或1.③分数线具有除号和括号的作用,去分母时,分子是多项式应加上括号.④利用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逆运算,应注意各项的符号.(3)方法一:去小括号,得,去中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化系数为1得x=-3/2小结:①括号里含有分母时,一般应先去括号,然后再去分母化简.②可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安排解方程的步骤.本题先去中括号较简便.③未知数的系数可化为同分母,便于合并的,可不必先去分母.例3、已知x=-4是方程2x+3|a|=x-1的解,求a的值.分析:已知x=-4是方程的解,所以把x=-4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于是有2×(-4)+3|a|=-4-1,这是一个关于|a|的方程,可以把|a|求出来,再进一步确定a的值.解:∵ x=-4是方程2x+3|a|=x-1的解,∴ 2×(-4)+3|a|=-4-1,∴-8+3|a|=-5,由等式的基本性质1得:-8+8+3|a|=-5+8,即3|a|=3,由等式的基本性质2得:|a|=1,∴ a=±1.例4、解关于x的方程.解:4(3m+1)x=3m(x-4)+1212mx+4x=3mx-12m+12(9m+4)x=-12m+12∵ m≠--4/9,∴9m+4≠0方程两边都除以(9m+4),得:x=-12m+12/9m+4小结: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含有数字系数方程的解法大致相同,但应注意两点:(1)要分清谁是未知数,谁是已知数;(2)在系数化成1时,一定要看未知数前含字母的系数是否能等于零,只有判断其值不能为零时,才能将系数化为1,否则要讨论.。
冀教版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简短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示范演示、学生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2.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解法及应用。
3.2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二课时: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相关性质。
第三课时: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4.1 第一课时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题方法,并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2 第二课时复习: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讲解:深入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和解法,包括加减消元法、倍加减消元法等。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3 第三课时讲解: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题,如两个数的和为某个数、两个数的差为某个数等。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进行展示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5.1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示范演示、学生练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5.2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如多媒体教学、实物演示等,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和实用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5.3 教学效果通过此次教学,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七年级数学下册-7.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说课课件(1)-冀教版
我拟定了这样几个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 索,敢于挑战困 难的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 通过整节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集体智 慧是无穷的.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问题建构一元一次 方程模型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应用实践
一件上衣按其进价提高40%后标价,由于季节原 因,以标价的八折售出,结果仍盈利18元。
1、问题情境中有哪些量,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2、你能把问题补充完整吗? 3、你能用代数式表示各量吗?
根据问题能找等量关系,并用方程表示出来吗?
反思提高
我学会了……
我感觉到……
我知道了…… 我有疑问……
四、教学程师生讨论)
应用实践,拓展延伸 (自学检查,纠正反馈)
分层作业, 共同提高
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师生合作交流)
学法指导:
从学生的认识理论角度去分析学生的 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 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成为 学习的主人。引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的学习方式。
.
以人为本 自主发展
1
• 教学难点:体会方程这一数学模型的重 要作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 教学关键: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我们做探索 者、发现者
教法 学法
发现、探讨、合作
我是组织者、 引导者
发现法、问题解决法
教法与教学手段:
•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 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边启发、边讨论、边 分析、边归纳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根据学生探索欲望强 烈的特点,将通过多媒体的演示配合,创设情 境,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 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模型——一元一次方程的建 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 交流的能力。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行程问题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冀教版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一、本课教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作用(教学内容解析)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它随着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工具,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课时内容中的行程问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数学思想方法上,都是十分很好的素材,能很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应用意识及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置基于以上对数学内容的理解,依据《新课程标准》,以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利用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关系,借助画线段图列一元一次方程解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行程问题。
(2)运用画图直观分析、探究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3)结合实际,创造活跃有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学习的信心。
2、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及树立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发展。
(2)在分析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三、我对教学过程中题组设计和处理的想法1、针对例3(本节课的基础类型题目)向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两个问题:(1)按照你的理解画线段图;(2)找出等量关系。
这两个问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试着画图,动脑想。
数学活动一元一次方程的“试位解法”-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学活动:一元一次方程的“试位解法”- 冀教版七年级
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解法
2.理解试位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掌握试位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4.运用试位法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试位法解答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掌握试位法解答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预热
•通过一道数学问题的引入,引出本课主题
•提问:如何解决这道问题?
2.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解法
•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
•让学生自主完成题目,加深对定义和解法的理解
3. 理解试位法解答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介绍试位法解答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让学生理解试位法解答一元一次方程的原理
4. 掌握试位法解答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引导学生通过示例,掌握试位法解答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让学生经过多次练习,熟练掌握试位法解答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5. 运用试位法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实际问题
•给学生提供实际应用场景中出现的一元一次方程,并引导学生运用试位法进行解答
•让学生体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反思
通过试位法解答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和实际应用练习,掌握了试位法解答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增强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7.1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7.1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⒈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⒉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⒊体会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尝试检验法.⒋理解等式的两个性质,并初步学会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用尝试检验法求方程的解.难点: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请你运用已学的知识,根据下列问题中的条件,分别列出方程:⑴一名射击运动员,两次射击的成绩都是整数,平均成绩是6.5环,其中第二次射击的成绩为9环,问第一次射击的成绩是多少环?设第一次的射击成绩为x环,可列出方程。
⑵国庆期间,“东兴”搞促销活动,小颖的姐姐买了一件衣服,按8折销售的售价为72元,问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元?设这件衣服的原价为x元,可列出方程。
⑶有一棵树,刚移栽时,树高为2m,假设以后平均每年长0.3m,几年后树高为5m?设x年后树高为5m,可列出方程。
⑷xx年北京奥运会的足球分赛场---秦皇岛市奥体中心体育场,其足球场的周长为344米,长和宽之差为36米,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x米,则长为(x+36)米,可列出方程。
[议一议]:观察你所列的方程,这些方程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上述所列的方程中,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⒈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⑴5x=0;⑵y2=4+y;⑶3m+2=1-m;⑷512x-13=-14;⑸xy=1.⒉你能写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吗?(让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其他学生帮忙纠正)二、交流对话,自主探索在小学里我们还知道,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七年级数学下册 7.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冀教版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教学目的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这一数学模型的重要作用,增强应用意识2经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会从各种实际问题中恰当的把握不同形式的等量关系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分析重点:1从具体的情景问题中寻找不同形式的等量关系2设问题情景中的未知量并运用发现的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3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难点:深入审题-----理清数量之间关系------列方程求解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在上课前,放映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幻灯片和一元一次方程起源与发展的幻灯片【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方面对数学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增强当代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放映介绍一元一次方程起源与发展的幻灯片,主要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下载一些图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复习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三、新授引言同学们通过七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那么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学习一远一次方程的目的是什么同时用电脑放映幻灯片,出示问题:学习一远一次方程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想法然后由各组的发言人向全体学生报告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各组的观点,形成正确的结论,并播放幻灯片问题情景某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15%后,还剩余42500千克仓库原来有多少面粉引导学生读题,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个问题,要求学生思考下列问题:问题情景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设问题情景中的那一个量为未知数如何用含有未知数的单项试表达问题中的各个量运用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设计理念: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幻灯片的运用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直观的,立体的影象,一步一步的揭示问题的答案可以避免学生思路的偏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思路】从上面的演示过程中,同学应明白用一元一次放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首先,全面深入申题:其次,理清问题中的各个数量关系,并从中提炼出有关的等量关系,既运出的面粉数量加剩下的面粉数量等于仓库中面粉总量;再次,设仓库中的面粉总量为未知数,列出方程X=15%X42500求解;最后,与实际问题结合,检验解的合理性,确定出实际问题的答案【设计理念:通过讲解与幻灯片的演示,学生能够条理分明理解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步骤,事半功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远程教育资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供优质数学课件,演示给学生观看,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强化,为不同学习类型的学习者提供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下面我们用一个例子来练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已知:圆柱甲的体积是圆柱乙的体积的3倍,求圆柱乙的高放映幻灯片,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仿照例题的格式书写过程,并口算检验四、练习P17 习题:1---4题五、小结第一步:找相等关系第二步:用代数式表示等式中的各量第三步:列方程:第四步:解方程:第五步:作答六、作业。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是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一项基本技能,它对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材安排了三个课时来讲授,本节是第三课时。
本节课知识与前面几个学段密切相连,是学习解一般的一元一次方程方法的最后一节课。
在学生知识掌握方面不仅要求学会去分母的方法,更要求掌握把前面所学的知识与之融会贯通,能够按照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顺序,有目的、有步骤的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并达到灵活运用。
从而体会并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划归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解方程时去分母的依据,会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并按步骤做题;能力目标: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提高准确并快速运算的能力以及把复杂变简单的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在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有条理的解题思路,体会数学中由新变旧的转化思想,加强数字感。
3、重、难点既确定依据掌握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本节课的重点,正确去掉方程中的分母是难点。
依据是本节课就是要求学生会解带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而如何去掉分母,正确的去掉分母则是正确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比如漏乘、不加括号等。
学情分析:尽管学生已经在前面几节课学习了一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在上学期也学过解决本节问题的有关知识,但是在找最小公分母、去分母时漏乘、去分母时忘记加括号、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移项要变号等地方仍是学生易错的地方。
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和运用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的数学学习。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法,个别指导法选用这些教学方法的依据分别是:(1)引导发现法:可以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发现;(2)讲练结合法:讲是为了系统地传授知识,练是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学生会解方程但是只有通过练才能提高运算能力;(3)个别指导法:是考虑到基础比较差的和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需要个别点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一元一次方程
§7.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经贸附中:冉利伟
一、教材分析
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初次接触方程,是在小学感性基础上的再次认知,为他们下一阶段理解方程模型起着奠基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初学方程时,可能存在以下困难:不会或不能准确寻找等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后不会列方程、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思路单一,习惯套用固定题型模式.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由"等式"确定问题的答案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
3.初步感受方程模型,从中体会如何建立一元一次方程.
4.引导学生提高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方程的意义,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从中体会如何建立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引导学生提高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五、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说明
创设问题情境
小明与小亮玩扑克牌游戏,小明背对小亮,让小亮按下
列四个步骤操作:
第一步分发左、中、右三堆牌,每堆牌不少于两张,且各堆
牌的张数相同;
第二步从左边一堆拿出两张,放入中间一堆;
第三步从右边一堆拿出一张,放入中间一堆;
第四步左边一堆有几张牌,就从中间一堆拿出几张牌放入左
边一堆。
这时,小明准确说出了中间一堆牌现有的张数,你认为
中间一堆牌的张数是:__________
回顾用字母表
示数的过程,
引出课题.
以游戏引发学
生的学习兴
趣,
多角度思考:
由特殊到一般
的思考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
小明观察日历后,给本组同学除了这样一个题目:本周的
星期三到星期五这三天的号数之和等于18,你知道星期三是
几号吗?
由引入问题的
字母表示数及
代数式的运算
到列等量关系
一起探究 1.同学们给出了三个不同的答案:4号,5号,6号.
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什么?说明理由.
2.若设星期三的号数为x,则星期四、星期五的号数为
__________________可列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等量关系
的寻找及方程
的解
例题解析
某市举行中学生足球比赛,按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的0分计分。
实验中学男子足球队参加了10场比赛,只负了一场,共得了21分.这支足球队胜了几场?
辨析研讨若设实验中学足球队胜了x场.
1.观察下表,你能指出x应当等于什么值吗?请你说出理由.
胜的场
数/场
平的场
数/场
负的场
数/场
所得分和实际得分
(21)比较
3 6 1 3×3+1×6=15<21
4 5 1 3×4+1×5=17<21
5 4 1 3×5+1×4=1921
6 3 1 3×6+1×3=21
由特殊值检验
观察思考2.寻找等量关系并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说明实验中学足球队胜的场数为什么要满足上面的等式
吗?
寻找等量关系
准确列式
做一做
从日历中任一列中任取连续的三个号码,如果告诉你它们的和是33,你知道它们的号码分别是多少吗?
定义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上面我们得到了三个方程,它们分别是:
(1)x+(x+1)+(x+2)=18
(2)3x+1×(10-1-x)=21
(3)x+(x+7)+(x+14)=33
它们有两个共同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也称元),未知数的次数
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学生总结出一
元一次方程的
特征.
巩固练习教材P4练习1.2.
补充练习:
本讲内容题目
比较简单,在课
1.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是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 3+2=5
513
2=-y
12=+y x 3
2
122=
-x 0115=--x 51>+x 2.判断括号中x 的值是否为方程的解. (1))1,1,2(549-====+x x x x x
(2)
)5,5(13
1
242=-==+--x x x x
3.甲食堂有面粉360千克,乙食堂有面粉210千克,现从乙食堂调给甲食堂x 千克面粉,恰好使甲食堂的面粉是乙食堂面粉数量的2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
本的基础上,可适当多练习以检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评价反思 通过本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①列方程求解有时比列算式更简便 ②方程和它的解
③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引导学生概括总结,体会方程的作用.
作业 教材P4习题1.2.
板书
设计
§7.1 一元一次方程
1.x +(x +1)+(x +2)=18 练习:(1) 2. x +(x +7)+(x +14)=33
3. 3x +1×(10-1-x )=21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课后反思 说明
六、二次备课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