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第五章
审计学 第五章_审计风险评估与应对.ppt
降低审计风险可接受水平就是适当的。影响 外部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程度的因素有:
(1)客户的规模 (2)所有权分布 (3)负债的性质和数额
第二节 期望审计风险的确定
2.审计报告日以后客户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 性
在审计人员认为财务失利或损失的可能性 较大时,就应降低审计风险的可接受水平。
1.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很难对各审计风险 要素予以量化,因而可采用非量化或定性的 形式。
2.在每次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财务报表和账户 金额两个层次使用的期望审计风险必须是相 同的。
3.不论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审计人 员均应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进行实质性测试。
第一节 审计风险与审计风险模型
三、审计证据、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的关系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之间的关系为:重要
人员可能评估审计风险可接受水平为低。 此外,在确定期望的审计风险时,还应考虑
法律环境和审计人员的风险观念。
第二节 期望审计风险的确定
目前,审计职业界还未能对期望审计风险 水平提供具体的指南和依据。英国的实务 界一般采用4%-6%的风险可接受水平。而大 多数会计师事务所把审计风险定为5%。
第三节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薄弱的控制环境。薄弱的控制环境带来的 风险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广泛影响,难以 限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审计人 员应当采取总体应对措施。
第三节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2.控制对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控制有助于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的
重大错报。 控制可能与某一认定直接相关,也可能与
某一认定间接相关。关系越间接,控制对 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错报的效果越小。 在确定控制能否实现上述目标时,应当将 控制活动和其他要素综合考虑。
审计学-第五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将重要性定义 为:“能影响有合理见识的报表使用者的决策的 错报金额。”
精选ppt
5
第一节 审计重要性
❖ ★重要性是站在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 ❖ ★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
精选ppt
32
第一节 审计重要性
(二)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水平的应用
目的:最终修正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意见类型 1. 对重要性水平的再次判断
随着对企业了解的增加,报告阶段最终确定的重要性 水平往往不同于计划阶段。
报告阶段重要性水平高于(或等于)计划阶段 执行了充分的审计程序
报告阶段重要性水平低于计划阶段 追加审计程序
或常规的报告要求而产生错报的影响; • 4.计算管理层报酬(资金等)的依据。 • 5.由于错误或舞弊而使一些账户项目对损失的敏感性。 • 6.重大或有负债。
精选ppt
8
• 7.通过一个账户处理大量的、复杂的和相同性质的个别 交易。
• 8.关联方交易。 • 9.可能的违法行为、违约和利益冲突。 • 10.财务报表项目的重要性、性质、复杂性和组成。 • 11.可能包含了高度主观性的估计、分配或不确定性。 • 12.管理层的偏见。管理层是否有动机将收益最大化或者
账户或交易项目的性质及错报发生的可能性 ; 账户或交易项目的审计难易程度; 项目受关注的程度 ;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 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
精选ppt
22
第一节 重要性的概念
3.重要性水平分配的报表基础
一般是以资产负债表项目而不是利润表项目为基础进行的。
审计学第五章
二者对比
3、账表导向审计主要采用查账的方法, 不采用控制测 试和统计抽样方法,只凭经验选择部分项目进行测试, 所以科学性较差。而系统导向审计主要采用控制测试, 选用统计抽样,并且吸收系统理论中的系统分析法进行 审计。 4、系统导向审计已形成标准化的程序,重视计划阶段, 把评审内部控制系统列为关键阶段。而账表导向审计 没有区分阶段和步骤,在审计之前不存在准备阶段,只 要求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概况和搜集试算表、总账、明
(一)账项基础审计(账项导向审计)模式 (18世纪末期-20世纪40年代)
账项导向审计
(二)制度基础审计(系统导向审 计)模式(20世纪50年代-80年代
看图
二者对比
1.账表导向审计是以会计事项为主线,主要是审 查会计事项;系统导向审计则是在评价内部控 制系统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目的 是降低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12 日上午2 时10分 20.10.1 220.10. 12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0年1 0月12 日星期 一上午2 时10分 49秒02 :10:492 0.10.12
按章操作莫乱改,合理建议提出来。2 020年1 0月上 午2时10 分20.1 0.1202:10Octo ber 12, 2020
细表等会计资料。
二者对比
可以说,账表导向审计是财务审计的 初级阶段,系统导向审计是财务审计 发展的高级阶段。
审计学第五章
精选ppt
4
2.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时需考虑的因素: (1)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 (2)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 虑 (3)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 的信息需求而言的 (4)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
并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评价对重要性的判断是否
仍然合理。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
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进行评估,以有助于进一步
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
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在评价审计程序结果时,注册
会计师确定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可能与计划审计
工作时评估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存在差异。在这种
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确定重要性和审计风
险,并考虑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精选ppt
23
(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 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 审计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 时间和范围时应当考虑这种反向关系。在确定审计 程序后,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 平,审计风险将增加。注册会计师应当选用下列方 法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2)估计所有账户的错报(或漏报) 汇总数
(3)错报(或漏报)汇总数超过重要 性水平的处理
(4)错报(或漏报)汇总数接近重要 性水平的处理
(5)错报(或漏报)汇总数小于重要
性水平
精选ppt
8
第二节 审计风险
• 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学第五章
4、内部控制:广义地定义为一个过程 , 它受到一个实体(主体)的董事会、管 理部门和其它人事部门的影响,它提供 有关目标实现的合理保证
5、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 ): 是指构成一个单位的氛围,影响单位内 部人员控制的自觉性,是内部控制其他 成分的基础
当审计人员取得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后, 他们必须在工作底稿中记录这些信息
记录的形式和范围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大小 和复杂程度以及内部控制的性质而不同
记录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 内部控制调查表
内部控制调查表是由审计人员针对内部控制可 能存在不当方面提出问题而制定的表格。在大 多数情况下,这些用“是”、“否”、“不适 用”来回答
了解程序是否包括控制测试 是
根据测试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所 获得的证据,并评价控制风险
性评
是否能够经济地获取额外的 证据,支持评价较低控制风 险
否
是 执行额外的控制测试,获取有关控制执 行有效性的额外证据
根据证据重新评价控制风险
记录对控制风险的评价
对控制风险的评价水平,能否 否
支持原计划的实质性测试水平 ?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了解与描 述
在计划审计阶段,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 控制的充分了解是非常必要的。这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了解内部控制政策、程序和记录的设 计;二是了解这些政策、程序的执行
一、了解内部控制的要素 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审计人员必须取得对内部
控制的充分了解。了解包括对有关控制设计的 掌握,以及控制政策、程序是否实施
第五章 内部控制及其评审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
一、 内部控制思想的演进
审计学第五章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4. 检查风险的可接受水平的确定
• 运用审计风险模型,确定检查风险的可 接受水平,并计划实质性测试的性质、 时间、范围。
检 查 风 险 的 可 接 受 水 平 = 审 计 风 险 的 可 接 受 水 平 固 有 风 险 的 估 计 水 平 × 控 制 风 险 的 估 计 水 平
检查风险的可接受水平与实质性测试的 性质、时间、范围的关系,如表5-2所示。
五、终结阶段重要性的评估与运用
(一) 评价审计结果时运用的重要性水平 • 在审计终结阶段,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
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与编 制审计计划时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不同 。 • 如果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 平大大低于编制审计计划时确定的重要 性水平,这时注册会计师应重新评估所 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2020/4/30
• 适用 :
(1)注册会计师在相信与某认定相关的内部控制的 设计和执行都很好的情况下,可用此法。
(2)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执行更大范围的程序来了 解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所需要的成本,大大小 于执行实质性测试的成本,也应适用此法。该 方法通常用来审计与那些受大量日常交易影响 的账户的有关认定,比如主营业务收入、应收 账款、应付账款、存货等。
二、重要性的两个层次
1. 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 即总体重要性水平。由于审计的目的是对会计
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考虑 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2. 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 由于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各账户或各 交易,因此还需确定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 水平,这一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实质上就是实质 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2020/4/30
(三) 终结阶段控制风险的最终 评估
审计学第五章法律责任
〔2〕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应当与违法行 为的危害程度或损害种类相适应,与行为 人主观恶性程度相适应。如在刑事领域中 ,除考虑犯罪构成外,还要考虑自首、未 遂、中止、主犯和从犯等情节。在民事领 域中,还要适当考虑当事人的经济收入、 必要的经济支出等因素。
(1)会计师和审计效劳的承受者对审计作用理解的偏向;
(2)产品责任概念的扩展。在司法理论中,当一项虚假会计信息涉 及到多个环节时,司法部门只能采取“非理性无限连带责任〞 的判例原那么,即谁最有才能承担经济赔偿,就由谁来承担责 任,这也就是所谓的“深口袋理论〞。
该理论的贯彻,从外表上看,起到了符合平衡社会机制的作用, 但实际上由于责任与权利不对等,这种不当的处分方式在很大 程度上加大了会计师承担的法律责任。原因是大多数会计师事 务所都具有相当的经济赔偿才能,因此,在虚假会计信息的赔 偿中承担了大部分责任。
1.违约责任 指民间审计人员未履行契约,以致给别人造成损
失而承担的责任。 2.过失责任
未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和慎重以致给别人造成 损失而应承担的责任。 3.普通过失责任 普通过失责任指民间审计人员没有保持职业上应 有的慎重,以致给别人造成损失时所应承担的责 任。 4.重大过失责任 指民间审计人员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慎重,以 致给别人造成损失时所应承担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归责条件
1.因果联络原那么。 其主要涵义包括:
〔1〕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首先 确认行为与危害或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 络。如伤害动作与被害人的伤势状况之间 是否存在因果联络;贪污受贿与国家财产 损失之间的因果联络等,这是认定法律责 任的重要事实根据。
〔2〕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首先确认 意志、思想等主观方面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 果联络。这是确定行为人有责任与无责任的重要 条件之一。如没有主观上的过错而导致别人对自 己财产失去控制或损失,就不能认定为犯罪行为 。
审计学第五章课件
返回
二、计划审计工作的步骤
1、工作步骤 第一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 第二步、执行分析程序; 第三步、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 第四步、考虑审计风险; 第五步、对重要认定制定初步审计策略; 第六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第七步、进行符合性测试及评价控制风险; 第八步、确定检查风险及设计实质性测试。 前四个步骤主要与总体审计计划的制定有关;后四个步骤 主要与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有关。
审计计划在具体实施前应当下达至审计小组的全体成员。其中,具
体审计计划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通过编制审计程序表的方式体现
的,其基本格式如下:
返回
具体审计计划(审计程序表)
5、审计计划的审核
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完成的审计计划,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 的有关业务负责人审核和批准。
在审核总体审计计划时,应特别注意审核以下事项:
返回
第三节 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二、重大错报风险 三、检查风险
返回
第五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第一节 审计计划
一、 审计计划的含义、内容、编制与审核
1、审计计划的含义
审计计划是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 的审计目标,在执行具体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
(1)审计程序能否达到审计目标;
(2)审计程序是否适合各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
审计学第五章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学第五章
二者对比
3、账表导向审计主要采用查账的方法, 不采用控制测 试和统计抽样方法,只凭经验选择部分项目进行测试, 所以科学性较差。而系统导向审计主要采用控制测试, 选用统计抽样,并且吸收系统理论中的系统分析法进行 审计。 4、系统导向审计已形成标准化的程序,重视计划阶段, 把评审内部控制系统列为关键阶段。而账表导向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概况和搜集试算表、总账、明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学第五章
五粮液与其他公司和行业的资产负债 率(%)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学第五章
五粮液的财务业绩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学第五章
财务保守行为的原因分析
¨ 分析角度: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环境、 企业自身的财务战略以及资本市场环 境多种关联问题分析
¨ 1、从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状况和竞争格 局来看,五粮液的财务保守为其立稳 脚跟奠定了良好基础
¨看图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学第五章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学第五章
二者对比
1.账表导向审计是以会计事项为主线,主要是审 查会计事项;系统导向审计则是在评价内部控 制系统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目的 是降低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
2、账表导向审计的主要目标是纠错查弊,不审 查内部控制系统不发表评审意见。系统导向审 计的主要目标是确认财务报表的公允表达,揭 露错误和弊端的目的只是因为错误和弊端会影 响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此外,系统导向审计必 须检查内部控制系统并提出评审意见。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学第五章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 流程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学第五章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重视
对企业环境和企业经营进行全面 的风险分析。以此为出发点,制 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 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以提高 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审计学(第五章)
但是,审计工作底稿并不能代替被审计单 位的会计记录。
11
2、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的内容
分析表主要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执行分 析程序的记录。例如,记录对被审计单位本年各 月收入与上一年度的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的情况, 记录对差异的分析等。
17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因素
(4)已获取的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
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多项审计程序可能会 获取不同的审计证据,有些审计证据的相关 性和可靠性较高,有些质量则较差,注册会 计师可能区分不同的审计证据进行有选择性 的记录,因此,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也会影 响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
21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
通常,审计工作底稿包括下列全部或部分 要素:
1、审计工作底稿的标题; 2、审计过程记录;
3、审计结论;
22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
4、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5、索引号及编号; 6、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7、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 8、其他应说明事项。
23
31
3、审计结论
注册会计师恰当地记录审计结论非常重 要,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所实施的审计程 序及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结论,并以此作 为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在记录审计结论时需注意,在审计工作底 稿中记录的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是否足以 支持所得出的审计结论。
32
4、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审计工作底稿中可使用各种审计标识,但 应说明其含义,并保持前后一致。以下是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列明标识并 说明其含义的例子,供参考。在实务中, 注册会计师也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运用更多 的审计标识。
《审计学》第五章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 审计证据
三、审计证据的特性
(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证据的可信程度。 • 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 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 更可靠。 • 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 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 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证据的 特点
可靠性 可获得
性 及时性
成本
亲知证据 观察、计算
高度可靠 容易获得 可及时获得
高
证据的来源
外部证据
内部证据
来自第三方的证实或文 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系统、
件(如发票)
管理层声明书
中到高度可靠
不太可靠
不太容易获得
容易获得
不一定能及时获得 较高
可及时获得 低
不同来源证据的比较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 审计证据
分析程序能发现的潜在问题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 审计证据 五、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
小结
05
04
计算
03
02
01
综合 比较 分类
审计工作底稿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与分类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 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 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 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 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 整个审计过程。
审计学第5章
⑶ 注册会计师对列报运用的认定 ①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
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②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
露均已包括; ③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 风险;
〔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计单位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内部 控制。
2、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目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评价
重大错报风险。 应当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包括:
⑴ 询问。询问的对象包括被审计单位管理层 和内部其他对财务报告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 以获取对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有用的信息。
第5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
在本章中,你将学到—— 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审计范围〔重点〕 2、管理层认定〔重点〕 3、总体审计程序〔难点〕 4、具体审计程序〔重点、难点〕 5、审计业务约定书
本章内容涉及到以下准那么: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 定书?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 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 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 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 沟通?
经济实质。
5.1.2 管理层认定
1、认定的涵义:
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 确实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认定与审计目标的关系:注册会计师的根本 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 认定是否恰当。
审计学第五章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注册会计师确定各类帐户、交易的重要 性水平时应考虑的因素:
①各帐户、交易的性质及其出现差错的可 能性的大小。 ② 各帐户或交易在财务报表中的重要程度。 ③审计成本、效益的高低。
三、重要性的运用
在审计过程中,计划阶段和报告阶段都必须运用 重要性原则。 在计划阶段,重要性被看作是注册会计师运用审 计程序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 差范围 提高审计效率 在报告阶段,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漏报或汇 总的错报漏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 策的标志 确保审计质量
(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两个层次重要性水平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两个层次来 考虑重要性: (1)财务报表层次 (2)账户或交易层次
2、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 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 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 (2)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 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 水平不同,审计人员应选取最低者作为 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的实质是影响报表使用者进 行决策与判断的错报和漏报的金额临界 点。 理解重要性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 的角度来考虑。 (2)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二、重要性的确定
(一)金额和性质的考虑 数量方面:金额大的比金额小的重要,金额达到重 要性水平的才视为重要。 性质方面:金额虽小但很重要 1、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 2、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3、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 4、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
审计学第05章审计目标课件
中,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审计证据证明长期股权投资的
“计价和分摊”认定是否恰当,则应当选择的实质性程序
包括( )。
A.获取或编制长期股权投资明细表,复核加计,并与总
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
B.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分类发生变化的,检查其核算是否
正确
C.结合银行借款等的检查,了解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
质押、担保情况
D.结合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将其与报表数核对
是否相符
【答案】ABD
【例题4 ·单选题】被审计单位当年购入设备一台,会计部
门在入账时,漏记了该设备的运费。则被审计单位违反的
“认定”是( )。
A.存在
B.完整性
C.计价和分摊 D.分类
答案:C
【例题5:简答】
六、审计目标实现的过程(P93) 1.接受业务委托 2.计划审计工作 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4.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5.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发货的交易
以及销售明细账
应收账款反映的销售业 务是否基于正确的价格 和数量,计算是否准确
比较价格清单与发票上的价格 、发货单与销售订购单上的数 量是否一致,重新计算发票上 的金额
销售业务记录在恰当的 期间
比较上一年度最后几天和下一 年度最初几天的发货单日期与 记账日期
认定
权利和义 务
计价和分 摊
审计目标 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 产确实为公司拥有
以净值记录应收款项
审计程序
查阅所有权证书、购货合同、 结算单和保险单
检查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评 估计提的坏账准备是否充足
课堂练习: 1.P298 2.P293
总结: 1.8大认定 2.高估性项目;低估性项目 3.高估性认定;低估性认定
审计学第5章
4)评价抽样结果 审计人员经过细致地分析,确定这个样本误差确实是误差,且 该误差在性质上并非欺诈舞弊。 根据测试抽样结果的评估表,查出95%的可信赖程度下,样本 量为200,样本误差为1时,可查“抽样结果评价表” P52,推 断总体误差率上限为3%。低于可容忍误差4%。 因此,审计人员可以下结论:有95%的可能性,总体误差率不 超过4%。抽样结果表明,采购部门对等于或超过1万元余额的 物资遵循了竞标方式采购。 如果经审查后,总体误差率超过可容忍的限度,样本量就应该 扩大,或者采取替代程序,或者放弃抽样审计,实行详细审计。
2
不放回的样本(即在抽样估计中每一样本只能被抽取一次) 的计算公式为
' n/( 1 n/N) n
' 286 n
3)样本选取。采用随机抽样, 审查后计算的样本平均值为22000元,因此将平均值乘以总体 数1000,就可以得出在建工程的估计价值是22000000元。 当样本量超过总体量的5%时,计算精确度区间的公式为
2)样本量的确定。
假设要求的可靠程度是90%,要求的精确度为247500 元,以40个在建工程估算得总体的标准离差是3000元,
( x x) 标准离差 = 3000 40
2 i
可放回的非严格的随机抽样要求的Fra bibliotek本量为:n [(1.65 3000 1000) / 247500] 400
•系统选样 •随意选样
六、抽样步骤
•确定审计目的
•要查明差错的性质 •定义总体 •样本选取方法 •确定样本量
(抽样风险,可容忍误差,预期总体误差等因素)
•选取样本并实施审计程序(发现样本中的误差) •样本结果评价 ——分析样本误差——推断总体误差——形成审计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内部控制评审及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是( )。
A.为了进行风险评估程序B.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C.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D.控制检查风险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一般在( )阶段进行。
A.在承接客户或续约时B.在进行审计计划时C.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D.在进行期中审计时3.注册会计师对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了解的范围和程度会因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规模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对从事计算机硬件制造的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可能更关心()A.宏观经济走势以及货币、财政等方面的宏观经济政策B.环保法规C.资本充足率D.市场竞争以及技术进步的情况4.内部控制的目标不包括( )。
A.财务报告的可靠性B.审计风险处在低水平C.经营的效率和效果D.在所有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5.关于内部控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B.内部控制是针对所有业务活动而设计的C.内部控制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败D.内部控制可能因执行人员滥用职权或屈从于外部压力而失效6.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内部控制只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证,而非绝对的保证B.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时,只需关注控制的设计C.特别风险通常与重大的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有关D.在某些情况下,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7.依据《审计准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内部控制的要素中,不包括下列()要素。
A.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B.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C.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D.会计系统、控制程序8.控制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B.控制环境设定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基调,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
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C.在评价控制环境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管理层在治理层的监督下,是否营造并保持了诚实守信和合乎道德的文化,以及是否建立了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舞弊和错误的恰当控制D.在审计业务承接阶段,注册会计师就需要对控制环境作出最终评价9.下列业务属于不相容职务的是()A.经理和董事长 B.采购员与供销科长C.保管员与车间主任 D.记录日记账和总账的人员10.注册会计师设计和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应当与下列评估的( )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具备明确的对应关系。
A.财务报表层次B.认定层次C.账户余额D.交易或事项11.注册会计师在期中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下列有关局限性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A.在期中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可能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初期识别重大事项,并在管理层的协助下及时解决这些事项,或针对这些事项制定有效的实质性方案或综合性方案B.如果在期中实施了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不需要针对剩余期间再获取审计证据C.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也完全有可能在注册会计师于期中实施了进一步审计程序之后对期中以前的相关会计记录作出调整甚至篡改,注册会计师在期中实施了进一步审计程序所获取的审计证据已经发生了变化D.即使注册会计师在期中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能够获取有关期中以前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但从期中到期末这段剩余期间还往往会发生重大的交易或事项(包括期中以前发生的交易、事项的延续,以及期中以后发生的新的交易、事项),从而对所审计期间的财务报表认定产生重大影响12.在确定审计程序的范围时,注册会计师考虑的下列因素中不恰当的是( )。
A.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越高,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越广B.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也越广C.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低,注册会计师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越广D.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越广13.下列关于实质性程序的结果时对控制测试结果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未发现某项认定存在错报,这本身并不能说明与该认定有关的控制是有效运行的B.如果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发现某项认定存在错报,注册会计师可以得出控制运行有效的结论C.如果实施实质性程序发现被审计单位没有识别的重大错报,通常表明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应当就这些缺陷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进行沟通D.如果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发现某项认定存在错报,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评价相关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时予以考虑14.实质性程序的下列表述中不恰当的是( )。
A,细节测试是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B.实质性分析程序从技术特征上讲仍然是分析程序,主要是通过研究数据间关系评价信息,只是将该技术方法用作实质性程序,即用以识别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及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错报C.细节测试适用于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的测试,尤其是对存在或发生、计价认定的测试;对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可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D.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有针对性的细节测试,针对完整性认定设计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应当选择包含在财务报表金额中的项目,并获取相关审计证据15.下列关于控制测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控制测试与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不同,但二者采用审计程序的类型通常相同B.控制测试与细节测试的目的不同,但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针对同一交易同时实施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以实现双重目的C.如果确定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特别风险,并拟信赖旨在减轻特别风险的控制,注册会计师可以信赖以前审计获取的证据D.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在评价控制设计和获取其得到执行的审计证据的同时测试控制运行有效性,以提高审计效率16.控制测试与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不同,但两者采用审计程序的类型通常是相同的,但()程序是个例外,它属于控制测试程序而不属于了解内部控制的程序。
A.询问、观察 B.重新执行C.检查文件记录 D.穿行测试二、多项选择题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程序包括( )。
A.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B.分析程序C.观察和检查D.穿行测试2.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程序中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财务人员以下方面的问题( )。
A.管理层年薪和晋升通道B.可能影响财务报告的交易和事项,或者目前发生的重大会计处理问题C.被审计单位最近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D.被审计单位发生的其他重要变化3.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应当实施下列观察和检查程序( )。
A.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B.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C.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手册D.跟踪财务人员的一天生活实施穿行测试4.注册会计师应当从( )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A.所有权结构B.法律和监管结构C.组织结构D.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5.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以下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
A.重要项目的会计政策和行业惯例B.重大税收法规变化c.在新领域和缺乏权威性标准或共识的领域,采用重要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D.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用以及如何采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6.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与下列方面有关的目标和战略,并考虑相应的经营风险( )。
A.行业发展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不具备足以应对行业变化的人力资源和业务专长等风险B.开发新产晶或提供新服务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产品责任增加等风险C.新颁布的会计法规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执行法规不当或不完整或会计处理成本增加等风险D.本期及未来的融资条件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由于无法满足融资条件而失去融资机会等风险7.在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衡量和评价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下列信息( )。
A.关键业绩指标B.管理层和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性报酬政策C.国家出台的个人所得税纳税调整D.与竞争对手的业绩比较8.内部控制要素包括( )。
A.控制环境B.风险评估程序C.信息系统与沟通D.控制活动9.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无论如何设计和执行,只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证,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主要包括( )。
A.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B.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c.被审计单位内部人员素质D.被审计单位拥有的员工的多少10.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 )。
A.授权与业绩评价B.信息处理C.实物控制D.职责分离11.在识别和了解控制后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的评价结论可能是( )。
A.所设计的控制单独或连同其他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并得到执行B.控制本身的设计是合理的,但没有得到执行C.控制本身的设计就是无效的或缺乏必要的控制D.内部控制运行有效12.注册会计师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类型包括( )A.分析程序B.风险评估程序C.重新计算D.重新执行13.在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获取关于控制运行有效的审计证据( )。
A.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不同时点是如何运行的B.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C.控制由谁执行D.控制以何种方式运行(如人工控制或自动化控制)14.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某项控制的测试范围时通常考虑下列因素( )。
A.控制执行的频率越高,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B.拟信赖期间越长,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c.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要求越高,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小D.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时对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拟信赖程度越高,需要实施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15.下列属于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的( )。
A.提供更多的督导B.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C.选择实质性方案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D.只在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16.如果针对特别风险仅实施实质性程序, 那么注册会计师应当( )。
A.使用细节测试B.仅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c.将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结合使用D.使用其他实质性程序三、判断题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
2.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有助于识别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了解所有重大的经营风险()。
3.对内部控制了解的深度,是指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对内部控制了解的程度。
主要是评价控制的设计,但不需要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