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劳动合同法支付工人工资应用法条是什么?

合集下载

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内容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了关于劳动者的工资支付的内容。

具体而言,第40条规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

根据第40条第1款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可以采取现金支付、银行转账或者其他方式进行支付。

这意味着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双方的协商一致,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进行工资的支付。

二、工资支付的时间。

根据第40条的第2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及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具体来说,第40条第3款还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约定的支付周期支付工资,不得拖欠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工资并要求支付违约金。

此外,第40条第4款还规定,如果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符合法定情形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解除劳动合同的日期和劳动合同约定的支付周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这意味着,即使劳动合同解除,用人单位仍然需要按照工资支付周期支付尚未支付的工资。

三、劳动合同解除时的工资支付。

根据第40条第5款规定,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工资报酬以及其他应当支付的经济补偿。

具体来说,经济补偿的支付方式、标准和办法等问题,由劳动合同的双方协商一致;如果无法达成协议的,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总的来说,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了劳动者工资支付的方式、时间以及解除劳动合同时的工资支付问题。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及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并且不得拖欠工资。

此外,劳动合同解除时,用人单位还需要向劳动者支付工资报酬以及其他应当支付的经济补偿。

保障员工工资支付条例(新版)

保障员工工资支付条例(新版)

保障员工工资支付条例(新版)
第一条目的和适用范围
这份条例旨在确保员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适用于所有用人单位和雇员。

第二条工资支付的义务
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劳动法律法规等规定,履行工资支付的义务。

雇员有权要求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第三条工资支付时间
1. 用人单位应当在约定的时间将工资支付给雇员。

2. 若没有约定支付时间,则用人单位应当在每月固定日期支付工资。

第四条工资支付方式
用人单位应当与雇员商定工资支付方式,可以通过银行转账、现金等方式进行支付。

第五条工资支付记录
用人单位应当保留工资支付的相关记录,包括工资支付日期、
金额以及支付方式等信息。

第六条工资支付争议解决
若出现工资支付争议,用人单位与雇员应当通过协商解决。


协商无果,雇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劳动争议仲裁法院提
起仲裁或诉讼。

第七条处罚规定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将依法承担相应的处罚责任。

第八条附则
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废止以前的类似规定。

用人单位应
当及时落实该条例,并向员工宣传教育相关规定。

以上是保障员工工资支付条例(新版)的内容。

附件:员工工资支付记录表格
请妥善保管条例和记录表格,以确保员工工资支付达到合规要求。

工资支付条例暂行规定(最新工资支付条例全文)

工资支付条例暂行规定(最新工资支付条例全文)

工资支付条例暂行规定(最新工资支付条例全文)问题:工资支付主体责任是谁?问题:工资清偿主体责任是谁?回答:谁有过错谁承担,谁是总包谁承担。

过错责任依据《条例》第十六条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应当依法予以清偿。

第十九条用人单位将工作任务发包给个人或者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导致拖欠所招用农民工工资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用人单位允许个人、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或者未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以用人单位的名义对外经营,导致拖欠所招用农民工工资的,由用人单位清偿,并可以依法进行追偿。

第二十一条用人单位合并或者分立时,应当在实施合并或者分立前依法清偿拖欠的农民工工资;经与农民工书面协商一致的,可以由合并或者分立后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清偿。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被责令关闭、被撤销或者依法解散的,应当在申请注销登记前依法清偿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未依据前款规定清偿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主要出资人,应当在注册新用人单位前清偿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第十八条用工单位使用个人、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或者未依法取得劳务派遣许可证的单位派遣的农民工,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用工单位清偿,并可以依法进行追偿。

第二十条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应当依法予以清偿;不清偿的,由出资人依法清偿。

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施工单位允许其他单位和个人以施工单位的名义对外承揽建设工程,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施工单位清偿。

第三十七条工程建设项目违反国土空间规划、工程建设等法律法规,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清偿总包清偿依据《条例》第三十条第三款、第四款分包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先行清偿,再依法进行追偿。

工程建设项目转包,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先行清偿,再依法进行追偿。

第三十六条第一款建设单位或者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发包或者分包给个人或者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或者施工总承包单位清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文章来源:/Content-3416.htm免费发布法律问题咨询请点击/tiwen.htm 律师在线解答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3年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于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第五章特别规定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对劳动者工资支付的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劳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用人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自用工的劳动合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工资支付,是指用人单位将劳动者应得工资数额以约定的日期支付给劳动者的行为。

第四条工资支付应遵循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工资计算与结算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按规定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第六条工资计算应当以月为单位进行,不得将工资计算周期设置为超过一个月的时间。

第七条工资计算具体包括如下内容:(一)计时工资按照劳动者实际工作时长进行计算;(二)计件工资按照劳动者完成的工作量进行计算,工作量计算应当公平合理;(三)提成工资按照劳动者完成的销售额或利润进行计算,计算方式应当确定明确;(四)绩效工资按照劳动者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计算,考核标准应当公正公平。

第八条工资计算应当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等。

第九条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时,应当将工资详细列明,明确各项款项的金额和计算方式。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保留工资支付记录,并提供给劳动者查询和复制,工资支付记录应当包括工资金额、支付日期等。

第三章工资支付方式第十一条工资支付方式应当方便、安全、及时。

第十二条工资支付可以选择现金支付、银行转账、支付宝等方式。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选择工资支付方式的权利,劳动者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支付方式。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确保工资支付方式的安全性,防范工资支付过程中的风险。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支付工资,不得拖欠、克扣工资。

第十六条如果劳动者在规定的工资支付日期未收到工资,劳动者有权催告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第四章工资支付违法与处理第十七条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定期限支付工资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照约定支付加倍工资。

工资支付条例

工资支付条例

工资支付条例1. 引言本工资支付条例旨在规范和保护员工的工资权益,确保工资支付的公平、公正和及时性,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2. 定义•工资: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由雇主支付给员工的金钱报酬。

•基本工资:员工根据岗位、职位以及工作经验等因素确定的固定工资。

•绩效工资:根据员工工作表现和绩效评估结果确定的额外工资。

•奖金:根据员工个人或团队的出色表现或完成特定目标而给予的额外报酬。

•福利待遇:包括但不限于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补贴等员工福利。

3. 工资支付周期3.1 薪资发放时间公司将在每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或约定的发薪日前发放上一月度的工资。

3.2 薪资调整公司有权根据业绩和市场行情等因素对员工的薪资进行调整。

薪资调整将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综合评估进行,并经过合法程序报批。

4. 工资项目及支付方式4.1 工资项目公司的工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奖金等。

4.2 工资支付方式公司将工资以银行转账的方式支付给员工。

员工需提供正确的银行账户信息,并确保账户处于正常状态。

5. 工资扣除和个人所得税5.1 工资扣除公司有权根据法律法规或劳动合同对员工的工资进行扣除,包括但不限于违纪、旷工、请假、未经批准的加班等情况。

5.2 个人所得税员工的工资所得将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公司将在每月工资发放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并按照有关规定将所得税缴入国家税务部门。

6. 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6.1 社会保险公司将按照国家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6.2 福利待遇公司将为员工提供适当的福利待遇,包括但不限于住房公积金、带薪年假、节假日福利、员工培训等。

7. 工资争议解决对于工资相关的争议,员工可以与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如无法得到满意解决,可依法采取合法途径解决。

8. 附则8.1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具体的工资条款由公司与员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

民法典对劳动者工资支付的规范

民法典对劳动者工资支付的规范

民法典对劳动者工资支付的规范随着我国民法典的出台和实施,劳动者工资支付的规范得到了明确和加强。

民法典是我国最高立法权威,对于保障劳动者工资支付权益、维护劳动关系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民法典对劳动者工资支付的规定、支付义务、支付方式以及违约责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民法典对劳动者工资支付的规定在民法典第七编--劳动规定中,第二十一章专门规定了劳动者的工资支付问题。

根据该章的规定,雇主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并且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工资。

民法典还对工资支付的金额、支付周期以及支付形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工资支付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且不得少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同时,工资支付应当以货币形式进行,不得以物品、服务或者其他形式抵充。

二、劳动者工资支付的义务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雇主对劳动者工资支付具有明确的义务。

这一义务既体现了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也是雇主履行合同的重要内容。

雇主的工资支付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时支付工资。

雇主应当在约定的支付周期内,按照约定的金额,及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二是足额支付工资。

雇主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保证劳动者的应得权益。

三是正确计算工资。

雇主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正确计算劳动者的工资,并制定清晰的计算方式。

三、劳动者工资的支付方式民法典并没有具体规定工资的支付方式,但允许劳动者和雇主按照自愿原则协商确定。

一般情况下,工资支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银行转账支付:这是目前最常见和便捷的支付方式,可以通过劳动者提供的银行账户,由企业将工资直接划入劳动者的账户。

2. 现金支付:对于一些暂时无法提供银行卡或者个人偏好现金支付的劳动者来说,现金支付仍然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但是,需要注意支付安全和合法性。

3. 支票支付:虽然支票支付在实际应用中逐渐减少,但仍有些特殊情况下,雇主选择使用支票支付工资。

劳动者可以凭借支票到银行兑现。

劳动合同法关于工资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关于工资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关于工资的规定劳动合同范本。

工资支付。

根据劳动合同法关于工资的规定,雇主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支付标准和支付期限,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工资支付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并且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

工资支付标准。

1. 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支付标准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并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性质、工作量、质量、效益等因素确定具体的工资支付标准。

2. 对于加班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等其他形式的工资,雇主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者企业规章制度进行支付,不得擅自减少或者取消。

工资支付期限。

1. 工资支付期限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者国家规定进行执行,一般不得超过每月支付一次。

2. 对于因特殊原因需要提前支付或者延迟支付工资的情况,雇
主应当提前与劳动者协商,并经劳动者同意后进行调整。

3. 在劳动者离职或者劳动合同解除时,雇主应当在法定期限内
结清劳动者的工资及其他应付款项。

以上为劳动合同法关于工资的规定,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具体条款的调整和补充。

合同范本专家,[您的姓名]。

劳动法工资支付的法律规定

劳动法工资支付的法律规定

劳动法工资支付的法律规定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其中包括了对工资支付的法律规定。

工资支付是劳动合同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劳动者劳动成果的直接体现。

本文将对劳动法中有关工资支付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解读,并分析其对劳动关系的重要性。

一、工资支付的基本规定根据我国劳动法第22条的规定,雇主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其劳动所得的工资。

这意味着劳动者的工资应当以劳动合同为准绳,合同明确约定了工资的支付方式、金额和时间等关键要素。

劳动法还规定,工资应当按照劳动者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进行计算。

雇主不得无故拖欠或者减少劳动者的工资,更不能无偿克扣劳动者的工资。

二、工资支付的方式和时间工资支付的方式应当由劳动合同确定,双方可以约定工资以现金、银行转账或其他方式进行支付。

另外,劳动法还规定了工资支付的时间要求。

根据劳动法第56条的规定,正常情况下,雇主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周期向劳动者支付工资,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月。

对特定职业或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周期,劳动合同可以进行相应的约定。

如果劳动者因工作需要提前支付工资,雇主应当在扣除相关费用后尽快支付。

而在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雇主应当在十日内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三、罚则和争议解决劳动法对工资支付的违约行为也做出了相应的处理规定。

根据劳动法第90条的规定,雇主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相应数额的经济补偿。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劳动者因工资支付问题与雇主之间的争议解决途径。

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相关的法律法规除了劳动法的规定外,我国还有一系列法律法规与工资支付相关。

例如《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工资支付的相关事项,包括工资支付的方式、时间要求和违约责任等。

而社会保险法则明确了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确保劳动者享有合法权益。

总之,工资支付是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的劳动法体系为工资支付提供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支付劳动报酬相关法条

支付劳动报酬相关法条

支付劳动报酬相关法条
以下是部分支付劳动报酬的相关法条:
-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一条:为维护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规范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
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职工工资支付保障的法律规定

职工工资支付保障的法律规定

职工工资支付保障的法律规定在现代社会中,工资是职工劳动的直接报酬,也是维持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基础。

为了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确保职工工资的支付保障。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职工工资支付相关的法律规定。

一、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保障职工权益的基石。

根据该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并明确约定劳动报酬支付方式、支付期限等工资支付相关事项。

劳动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劳动报酬的数额:合同要明确约定职工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加班工资等具体金额。

2. 工资支付的时间和地点:合同要明确约定工资的支付周期、支付日期以及支付地点。

3. 工资支付方式:合同要明确约定工资的支付方式,比如现金、银行转账等。

二、最低工资法最低工资法是为了保障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而制定的法律。

根据最低工资法,政府应当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并定期进行调整,确保职工的工资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遵守。

三、劳动保障法劳动保障法是为了保护职工权益而制定的法律。

根据劳动保障法,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按时支付职工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有权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举报,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追偿职工工资。

四、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法是为了解决劳动争议而制定的法律。

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工资支付纠纷,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来解决。

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机构将根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公正、公平地调解或裁决工资支付争议。

五、刑法刑法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制定的法律。

如果用人单位故意拖欠工资或以虚假理由拖延工资支付时间,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将受到刑法的制裁。

劳动者可以通过法律起诉用人单位,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是为了保障职工社会保险权益而制定的法律。

根据社会保险法,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纳职工的社会保险费用,确保职工的社会保障待遇。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最新版_《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最新版_《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最新版_《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一条为维护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规范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各种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第四条工资支付主要包括:工资支付项目、工资支付水平、工资支付形式、工资支付对象、工资支付时间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第五条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

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

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

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

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第七条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

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第八条对完成一次性临时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有关协议或合同规定在其完成劳动任务后即支付工资。

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第十条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视同其提供了正常劳动而支付工资。

社会活动包括:依法行使选举权或被选举权;当选代表出席乡(镇)、区以上政府、党派、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组织召开的会议;出任人民法庭证明人;出席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大会;《工会法》规定的不脱产工会基层委员会委员因工作活动占用的生产或工作时间;其它依法参加的社会活动。

劳动合同法工资支付规定法司法解释

劳动合同法工资支付规定法司法解释

劳动合同法工资支付规定法司法解释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关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之一,它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基本权益和义务。

其中,工资支付是劳动合同法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之一。

为了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对相关工资支付问题进行了司法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3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的支付方式可以是月薪制、计件制、契时制等,但要确保单位按照执行合同劳动的实际劳动时间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工资。

法律还对劳动者工资支付的计算规则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月薪制的工资支付是按照劳动者规定的工作时间和月薪计算的,不得因个人事务或非个人原因无故扣减工资。

计件制的工资支付是按照劳动者完成的任务量和计件工资标准计算的,不得因工人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而减少计件工资。

契时制的工资支付是按照劳动者实际工作时数和契时工资标准计算的。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还对劳动者工资支付的迟延、拖欠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未支付的工资,并且可以要求支付延迟支付期间的利息。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还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工资的后果。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或者劳动者的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工资支付是劳动合同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合理的工资支付制度不仅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持劳动关系稳定的关键环节之一。

劳动者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应当了解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掌握各种支付方式的具体规定,以便在工资支付问题上能够维权。

用人单位则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劳动者工资,避免因拖欠工资而导致的劳动争议和诉讼风险。

劳动法中的工资支付规定

劳动法中的工资支付规定

劳动法中的工资支付规定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其中包括了诸多关于工资支付的规定。

本文将对劳动法中的工资支付规定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工资支付的相关要求和限制。

一、工资支付的基本原则工资支付是雇主对劳动者提供劳动报酬的重要方式,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工资支付的基本原则。

首先,工资支付应当按月支付,也就是说,雇主每个月需要按时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

其次,工资支付应当采用货币形式进行,以确保劳动者能够得到实际的经济回报。

此外,工资支付应当以平等和公平为原则,即同等工作的劳动者应当获得相等的工资报酬。

二、工资支付的方式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工资支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一般来说,工资可以通过现金支付、银行转账或者其他支付工具进行。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雇主都有责任确保工资支付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特殊情况下,如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因其他原因无法直接领取工资,雇主可以与劳动者达成协议,通过指定代领人或者邮寄等方式进行工资支付。

三、工资支付的时间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工资支付应当严格按照约定时间进行。

大部分情况下,工资应当于每个月的固定日期支付,一般为月底或月初。

若在约定时间内未支付工资,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迟延履行的工资,并有权要求雇主支付相应的违约金。

对于雇主拖欠工资的情况,劳动法也规定了法律责任,雇主可能面临罚款或者其他法律后果。

四、工资支付的限制尽管工资支付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权益交换,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工资支付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首先,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雇主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其次,雇主在支付工资时不得扣除劳动者的工资,除非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如税收、社会保险等。

另外,劳动法规定了正当解雇的情形,若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被解雇,雇主仍然需要支付已经劳动的工资。

此外,对于违法行为,如以任何形式阻碍或者拖延工资支付的,劳动法也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总结:劳动法中的工资支付规定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内容,雇主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工资支付的义务。

劳动法合同法工资条款

劳动法合同法工资条款

劳动法与合同法工资条款一、引言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得的报酬,是劳动者生活来源的主要保障。

在我国,工资制度受到劳动法和合同法的规范,两者的相关规定共同构成了我国工资制度的法律框架。

本文将对劳动法和合同法中的工资条款进行详细解析,以期为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劳动法工资条款1. 劳动法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这一规定明确了用人单位支付工资的法律义务。

2. 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这一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权益,防止用人单位滥用职权。

3. 劳动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劳动者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从工资中代扣代缴。

”这一规定明确了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方式,保障了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益。

4. 劳动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劳动者有权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婚假、产假、丧假等休假。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相应的工资。

”这一规定保障了劳动者在休假期间的生活来源。

5. 劳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医疗费用和工伤待遇。

”这一规定保障了劳动者的工伤权益。

三、合同法工资条款1. 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劳动者工资的支付方式、支付时间、支付数额等。

”这一规定允许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合同中约定工资的具体事项。

2. 合同法第二百五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资。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

”这一规定明确了用人单位支付工资的合同义务。

3. 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这一规定保障了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权益。

4. 合同法第二百五十六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经济补偿。

”这一规定明确了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后应得的报酬。

劳动合同法对工资支付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对工资支付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对工资支付的规定工资是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报酬,是维持生活的重要来源。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对工资支付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

本文将就劳动合同法对工资支付的规定进行探讨。

一、工资支付的时间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

一般情况下,工资的支付周期为一个月。

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应当每月按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劳动合同法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滞纳金。

滞纳金的计算方法是,按照拖欠工资金额的每日千分之三计算,直至支付完毕。

二、工资支付的方式劳动合同法并没有规定工资支付的具体方式,但是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工资支付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一般来说,工资支付的方式有现金支付、银行转账和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方式。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双方协商一致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

然而,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拒绝支付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工资,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滞纳金,并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请。

三、工资支付的标准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最低工资标准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确定的。

用人单位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此外,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工资的正当性。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者应得的工资。

工资的支付应当公平合理,不得存在任何歧视性。

四、工资支付的保障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支付,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工资支付制度。

该制度应当明确规定工资支付的时间、方式、标准等内容,并应当向劳动者进行公示。

此外,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工资支付证明。

工资支付证明应当包括工资金额、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信息。

劳动者可以凭借工资支付证明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劳动合同法关于工资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关于工资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关于工资的规定劳动合同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资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最重要的经济权益之一,劳动合同法对工资的规定是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劳资关系和谐的重要内容。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及国家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工资应当按月支付,并以货币形式支付,不得欠薪、拖欠工资。

劳动者有权按期领取完整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还对工资支付的时间和方式做了具体规定。

工资支付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一个月,单位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实际情况,以协商的方式延长支付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工资支付方式可以采取直接支付、银行转账、现金领取等具有固定支付方式的形式。

劳动合同法还明确了加班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支付。

加班工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劳动法规定支付,超时工作应当支付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加班工资。

绩效工资应当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表现和单位的经济效益支付,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和绩效发放制度,确保绩效工资的公正、公平。

此外,劳动合同法还对工资增加和减少、工资支付的保护、工资争议解决等方面做了规定。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与劳动者协商变动工资标准,但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劳动者。

工资支付过程中,用人单位不得无故中断或者拖延支付工资。

劳动者对工资支付有异议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申请解决。

总之,劳动合同法关于工资的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劳动者按时领取应得的工资。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合理支付工资,不得侵犯劳动者的权益。

劳动者也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工资纠纷,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

工资支付条例

工资支付条例

工资支付条例工资支付条例工资支付条例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制定并出台的工资支付的法律法规。

无论正式工还是劳务派遣工,只要从事相同内容工作、付出等量劳动,就应该获得同级别的工资待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二、本办法所称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国家和本市的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

即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货币收入。

三、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

四、用人单位通过银行发放工资的,应当按时将工资划入劳动者本人帐户。

用人单位直接发放工资的,应当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并办理签收手续。

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委托亲属或他人代领。

五、用人单位应当书面记载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项目、时间、本人姓名等,并按有关规定保存备查。

单位不管以何种形式发放工资,都应当向劳动者提供一份本人的工资清单。

六、用人单位应当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工资。

支付工资的具体日期,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

如遇法定休假节日或休息日,通过银行发放工资的,不得推迟支付工资;直接发放工资的,应提前支付工资。

对实行年薪制或按考核周期兑现工资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每月按不低于最低工资的标准预付工资,年终或考核周期期满时结算。

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在与劳动者办妥手续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的工资。

八、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的,用人单位应视同其提供了正常劳动而支付工资。

九、劳动者在依法享受婚假、丧假、探亲假等假期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国家规定支付假期工资。

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按以下原则确定:(一)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

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劳务报酬合同法条文解释

劳务报酬合同法条文解释

一、劳务报酬的确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这说明在确定劳务报酬时,应优先考虑集体合同的规定,如无集体合同或集体合同未规定,则实行同工同酬原则。

二、劳务报酬的支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六)劳动报酬。

这说明劳务报酬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之一,用人单位应按照约定的期限、方式和数额支付劳动者报酬。

三、劳务报酬的调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

这说明在劳务报酬发生争议时,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或实行同工同酬。

四、劳务报酬的拖欠与追讨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这说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的情况下,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支付。

这说明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有义务支付。

五、劳务报酬的税收处理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劳务报酬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

这说明劳务报酬所得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六、劳务报酬合同的解除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劳动合同因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而解除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

这说明在劳动者解除劳务报酬合同时,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

综上所述,《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报酬合同的相关法条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务关系。

劳动者在签订劳务报酬合同时,应注意合同条款的约定,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用人单位也应依法履行合同义务,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报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合同法支付工人工资应用法条是什么?
小编希望劳动合同法支付工人工资应用法条是什么?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在法律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有很多劳动工作者都会有疑问,劳动合同法支付工人工资应用法条是什么呢?有人认为劳动合同法的所有内容都是关于支付工人工资的,其实并不是这样。

下面就让的小编向大家说明这个问题。

劳动合同法支付工人工资应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而制定的法律(参见该法第一条)。

2007年6月29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劳动合同法共分8章98条,包括:总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特别规定、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

第十八条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