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三自然灾害与环境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测评 湘教版选修5
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表是1971—1995年全球遭受自然灾害的年均遭灾人数(单位:万人)。
读表,完成第1~3题。
(导学号50440065)损失状况地震洪水干旱火山死亡 1.91 1.27 7.36 0.10受伤 2.63 2.07 0 0.03受影响168.83 6 004.13 6 069.26 9.43无家可归23.76 324.14 2.27 1.51合计197.13 6 331.61 6 078.89 11.071.表中所列的自然灾害中,突发性最强的是( )A.地震B.洪水C.干旱D.火山2.火山对人类威胁相对较少的主要原因有( )①影响范围较小②能及时预报③多发生在人口稀少山区④持续时间短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3.下列国家中,受地震灾害影响最小的是( )A.土耳其B.墨西哥C.巴西D.意大利解析:第1题,地震的突发性最强,不易监测。
第2题,火山影响的范围小,且山区人口密度小。
第3题,A、B、D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为地震多发区。
答案:1.A 2.D 3.C世界地震分布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布规律,据此完成第4~5题。
4.从世界范围看,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 )A.大陆的内部地区B.大陆的边缘地区C.环大西洋、地中海和东非地区D.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5.经常遭地震、火山威胁的国家有( )A.中国、日本、伊拉克B.日本、美国、巴西C.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D.墨西哥、智利、印度解析:第4题,世界地震、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
第5题,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三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上,所以经常受到地震、火山的威胁。
答案:4.D 5.C读下表,完成第6~9题。
全球自然灾害灾情的区域分布(1985—1999年)区域非洲北美洲南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全球死亡人数(人) 地震 2 670 11 510 27 900 127 020 320 180 169 600 风暴 1 250 18 140 550 59 810 1 460 440 81 650 洪水15 810 3 670 4 480 222 780 1 800 3 290 251 830 其他 2 660 3 610 2 610 19 480 4 320 490 33 170 合计22 390 36 930 35 540 429 090 7 900 4 400 536 250经济损失(亿美元) 地震13.1 568.0 44.9 1 419.4 114.2 50.6 2 210.2 风暴12.9 1 826.8 6.4 555.2 354.1 22.8 2 778.2 洪水19.5 375.4 41.3 1 926.9 412.3 66.0 2 841.4 其他22.7 624.1 16.5 196.4 243.2 25.4 1 128.3 合计68.2 3 394.3 109.1 4 097.9 1 123.8 164.8 8 958.16.从世界各大洲看,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最为严重的是 ( )A.亚洲B.北美洲C.南美洲D.非洲7.从灾害种类看,造成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是( )A.地震B.风暴C.洪水D.泥石流8.给南美洲造成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B.风暴C.洪水D.台风9.北美洲和南美洲因灾害死亡的人数差不多,而经济损失北美洲是南美洲的31倍多,这是因为( )A.南美洲的防灾能力强B.南美洲政府的高度重视C.经济密集度北美洲远远高于南美洲D.地貌特点悬殊解析:第6题,由表中灾情分布可知:各大洲经济损失最多的是4 097.9亿美元,为亚洲;死亡人数最多的是429 090人,还是亚洲,因此选A。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五学业分层测评 第4章 第3节 自然灾害与我们 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十六)[学业达标]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
据此完成下题。
1.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③救上船或陆地④送医院抢救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解析】抢救溺水者的步骤首先要把溺水者救上船或陆地,再排出呛入体内的水,然后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最后送医院抢救。
【答案】 C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33.1°N,96.7°E)发生里氏7.1级地震。
东方网4月20日消息:19日下午17时30分左右,青海消防总队果洛支队救援官兵成功搜救出一名被埋压130小时的藏族妇女。
据此回答下题。
2.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救老人、孩子,后救青壮年③先救“生”,后救“人”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灾后互救原则:应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先救“生”,后救“人”,即先救出更多生命,再将人从废墟中救出;仔细听呼救声、敲击声、呻吟声等;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刨乱挖,以防意外伤亡。
【答案】 C2011年7月上旬四川发生洪涝灾害,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幼儿园组织开展专门的紧急疏散和自救、互救与逃生演习活动。
据材料完成3~4题。
3.我国南方为洪灾多发区,平时应做好防洪准备,主要包括的三个方面是()①关注汛期天气预报②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③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④准备逃生物资⑤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③④⑤4.同学们进行互救演习时,把落水人救上岸的常见方式有()①抛救生圈、救生衣②划船去救人③游泳去救人④做人工呼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3题,防洪准备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
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灾害与环境课件 湘教版选修5
川滇地区
位于青藏高 原的东南 边缘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地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 高原边缘地震带上
地形起伏大,多暴雨、 植被破坏严重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根据自然灾害成因和各地环境特点分析自然
灾害种类的空间差异
• 受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自然灾 害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因此,各种自然 灾害的发生都有一定的环境特点。学习时,结合自然 灾害的成因和各地环境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掌握各种 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例如,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运 动比较活跃的地带,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因 此是地震的主要分布区。再如,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 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因而旱涝灾害多 发。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三讲 自然灾害与环境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 一、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 1.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1)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导致成
灾强度加大。
• (2)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成灾强度的时空差异。 • 2.时间差异
• 在不同时段,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不同;世界范围的重大自 然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
洪水、地震、滑坡和干旱,其次是火山 喷发和流行病、海啸等 洪水和地震 干旱和流行病
热带气旋、洪水、干旱和流行病
• 二、我国自选然修灾五害多自发然区灾的害环与境防特治点 • 1.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
• 自然灾害的产生主要与自然环境有关,社会经济环境诱发的 自然灾害,使受灾面积和程度扩大。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产生原因分析如下图所示: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 答案:(1)亚洲季风气候典型,气候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较 大;亚洲地域广阔。
2019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检测自然灾害与防治(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模块综合检测自然灾害与防治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亚洲的孟加拉国是全球水患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患的原因有( )①地势低平②位于赤道上,全年多雨③热带气旋频频侵袭④春季积雪大量融化⑤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解析:选A 孟加拉国水患与西南季风、地势低平、热带气旋(引起风暴潮)有关,因此①③⑤正确;孟加拉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不在赤道上,也没有积雪,因此②④错。
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完成2~3题。
2.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 )A.水土流失B.滑坡、泥石流C.冻土D.火山3.为减轻图示地区地质灾害的威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B.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就可以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C.依靠工程、生物措施,杜绝地质灾害D.加强防灾、减灾宣传,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迁移解析:2.B 3.A 第2题,由图示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西南地区,该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且是我国此类灾害的多发区。
第3题,为了减轻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威胁,在西南地区要对这几种主要地质灾害进行科学研究,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及时发出预报,以减轻这些地质灾害的危害。
读七个省级行政区的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表,回答4~5题。
A.草原B.苔原C.硬叶林D.针叶林5.在该植被区不经常发生的是( )A.火灾B.鼠灾C.雪灾D.洪灾解析:4.A 5.D 第4题,由表可知,该植被在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等分布较广,而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是我国四大牧区,草原面积广阔。
第5题,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洪灾发生频率较低。
堰塞湖是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蓄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塌。
2019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四防灾与减灾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阶段验收评估(四)防灾与减灾(时间:分钟满分: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有( )①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②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③在高山陡坡修筑梯田④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③④.①③.②④.①②解析:选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如修建水库、打机井可以防御干旱。
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林地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有效防御干旱。
高山陡坡修筑梯田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破坏植被,从而加剧干旱。
水稻需水量大,发展水稻种植业不属于防御干旱的措施。
.防御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①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在山区实施护坡工程②严禁开发山区③进行山区移民,要求他们迁出山区④在山区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①④.②③.③④.①②解析:选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可以防御地震灾害;护坡工程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在山区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强度和频率。
严禁开发山区是不现实的,开发山区应该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进行山区移民在中国也是不现实的。
我国空间技术逼近深空,资源卫星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水利、地矿、环保以及国土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等众多领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此回答~题。
.关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来监测的.只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和灾后评估的作用.可以对大气圈中的热带气旋、干旱、寒潮进行监测.监测平台既有空中的,也有地面上的.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受地面条件限制少.测量范围大.手段多,获得信息量大.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和二者优势的结合,可以实现( )①灾前圈定危险区,指导防灾②灾中做出损失评价,指导救灾③灾后能对灾害损失做出快速评价④二者结合可实现动态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达到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等功效.②③④.①③④.①②④.①②③解析:第题,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还起到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的作用。
2019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二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含解析湘教版选修 (5)
课时跟踪检测(八)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一、选择题读全球自然灾害灾情的区域分布(1985~1999年),回答1~3题。
A.亚洲B.北美洲C.南美洲D.非洲2.从灾害种类看,造成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是( )A.地震B.风暴C.洪水D.泥石流3.北美洲和南美洲因灾害死亡的人数差不多,而经济损失北美洲是南美洲的33倍,这是因为( )A.南美洲的防灾能力强B.政府的高度重视C.经济密集度北美洲远远高于南美洲D.地貌特点悬殊解析:1.A 2.C 3.C 第1题,由表中灾情分布可知:按各大洲,经济损失最多的是4 097.9亿美元,为亚洲,死亡人数最多的是429 090人,还是亚洲,因此选A。
第2题,按灾害种类,经济损失最多的为2 841.4亿美元,为洪水;死亡人数最多的为251 830人,还是洪水,因此选C。
第3题,自然灾害的损失受经济发展水平、防抗灾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联系世界地理相关知识,不难得出答案。
2015年超强台风“灿鸿”、“苏迪罗”、“天鹅”等在我国沿海省(区)登陆,并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热带风暴造成的经济损失,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经济损失,没有间接经济损失B.间接经济损失通常大于直接经济损失C.商贸金融的损失属于直接经济损失D.台风灾害的经济损失远少于地震灾害5.如果同样级别的强热带风暴发生在非洲沿海,造成的人员伤亡可能( )A.更大B.更小C.一样大D.无法比较解析:4.B 5.A 第4题,任何灾害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具有涉及面广、隐蔽性强的特点,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热带风暴灾害也不例外。
商贸金融的损失属于经济领域的间接经济损失。
热带风暴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地震灾害相比,若没有准确的数量统计就没有可比性。
第5题,非洲大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防抗灾害的能力低,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可能更大些。
亚洲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多的一个洲,澳大利亚大陆、西欧则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考三
普通高中二年级新课程模块考试题(卷)(三)地 理(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册·湘教版)说明: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县\区、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密封线内的相应位置。
2. 答卷时考生务必用蓝\黑墨水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作答。
3. 本试题共8页。
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 号 一 二总 分 26 27 28 29 得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中。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 项 题 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 项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1~4题。
1. 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①洪水 ②干旱 ③台风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③ 2.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 .干旱和泥石流B .台风与干旱C . 洪涝与干旱D .台风与寒潮得 分 评卷人3.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B.台风C.泥石流D.洪水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
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⑥D.①②④⑥5.影响我国的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A.春季和夏季B.夏季和秋季C.春季和秋季D.秋季和冬季6.近几年,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其相关的另一种灾害是()A.寒潮B.干旱C.雷雨D.洪涝7.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A.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B.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C.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D.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8.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9.修建大型水库,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A.水灾B.旱灾C.地震D.寒潮10.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A.地震B.火山喷发C.滑坡D.泥石流11.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验收评估(三)自然灾害与环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时间差异,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的损失随时间的发展而逐渐减少B.自然灾害的绝对损失在增加,相对损失在减少C.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灾害的次数在不断地减少D.自然灾害造成的相对损失越来越大,人员伤亡越来越多解析:选B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自然灾害造成的绝对损失越来越大,但相对损失越来越小,人员伤亡越来越少。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20世纪全球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
据此回答2~3题。
2.材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 )A.灾害种类多样但灾次较少B.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C.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D.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3.下列自然灾害种类对我国危害严重的是( )①地震②干旱③洪涝④台风⑤风暴潮⑥火山⑦寒潮⑧泥石流A.①②③④⑦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⑥⑧ D.②③④⑦⑧解析:2.D 3.B 第2题,我国自然灾害特点是: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第3题,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
X地位于美国西部,Y地位于印度中部。
读表回答4~5题。
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B.X地地震产生的能量大于Y地C.X、Y两地都不位于震中D.X、Y两地的地震均属于破坏性地震5.Y地地震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是( )A.Y地人口密度较大B.Y地距震中较近C.Y地的地震发生在夜间D.Y地地质脆弱解析:4.A 5.D 第4题,根据震级大小,两地地震都属于破坏性地震;震级大,放出能量大;两地距震中都有一定距离,因此都不位于震中。
第5题,A、B、C三项都是因地震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用排除法可知正确选项为D。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是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时间上看,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而这一趋势与我国长期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加强密切相关。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由《诗经》如此的描述,可以想象,春秋时期的黄河、汾河流域一带是山清水秀,物产富饶。
如今,该地区却是生态脆弱,灾害多发。
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的地区分布图。
据此回答6~7题。
6.图示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对应的地区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变化②兴修水利③毁林开荒④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⑤农牧业经营方式的多次改变⑥人口增加,住房用地大增⑦落后的轮荒等耕作制度⑧露天煤矿的开采A.①②⑤⑥⑦ B.③④⑤⑦C.①③④⑥⑧ D.③④⑤⑥⑧7.关于图中各地区森林现状以及与森林破坏有关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a地区为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潮、台风多发②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生态良好③c地区森林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土流失、沙尘暴④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多滑坡、泥石流⑤e地区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泥石流、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 B.②④C.③⑤ D.②③解析:6.B 7.C 第6题,秦汉时期露天煤矿的开采问题不存在,⑧错误,可以排除C、D两项。
秦汉时期气候变化并不明显,而且兴修水利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可以排除A。
第7题,a为东北地区,台风灾害对它的影响很小;b为长江以南地区,多洪涝及台风灾害;d为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不可能是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而且当地滑坡、泥石流不多。
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回答8~9题。
A.草原面积广阔、牲畜多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0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9.欧洲和北美洲存在同一项农业灾害,从中显示出下列何种地理特征( )A.自然资源过度开发B.工业化程度高C.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过多D.纬度跨度大,农业灾害类型多解析:8.B 9.B 第8题,雪灾的发生主要与强降雪天气有关,气旋活动频繁,加上空气湿润,极易产生降雪。
第9题,欧洲与北美洲共同的农业灾害是酸雨,酸雨的产生与人类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有关,西欧与北美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时有灾害性天气发生。
据此回答10~11题。
10.对该地区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天气一般发生在( )A.3、4月B.5、6月C.7、8月D.9、10月11.导致这种干热少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 )A.副高控制B.湖泊减少C.全球变暖D.地形影响解析:10.C 11.A 第10题,伏旱天气一般发生在7、8月份。
第11题,伏旱天气是副高控制下的反气旋,天气晴朗,干热少雨。
读下图,完成12~14题。
注:图例中数字代表的灾害类型:①冻融、冰川为主,②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③沙漠化为主,④黄土塌陷、水土流失为主,⑤岩溶、塌陷为主。
12.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B.②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C.③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D.④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13.下列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①的主要原因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③的主要自然因素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⑤的主要原因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④加剧的主要原因14.图中灾害②和灾害⑤的成因相同的一项是( )A.石灰岩地貌B.断裂发育C.地形崎岖D.多暴雨且集中解析:12.A 13.C 14.D 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特别是横断山区。
沙漠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和新疆。
黄土塌陷、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
一般说来,地壳活跃的地带,多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形高峻,暴雨集中,多地震,又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而形成岩溶塌陷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多雨的气候和石灰岩的分布。
15.珠江三角洲近年来城市化速度加快,成为我国重点建设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但该地区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在加大,原因是( )A.寒潮频频南下B.台风登陆次数增多C.人口增长迅速,经济发展快D.人们消费水平提高,排污量增加解析:选C 首先注意的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据此可把D项排除,它涉及的是人类活动。
其次要注意题目中的隐性信息——“城市化速度加快”,在此基础上,与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发生联系,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二、综合题(共70分)16.读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6分)(1)我国滞洪区集中分布地区:A是________流域,C是________流域,B、D在黄河和长江的________地区。
(3分)(2)A地区滞洪区较为集中的原因是什么?(6分)(3)分析D地区需要划定滞洪区的自然原因。
(4分)(4)我国滞洪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说明其原因。
(3分)解析:A地区为海河流域,地势平坦,泥沙淤积严重,排水不畅,易出现洪涝灾害,所以划定为滞洪区;而D地区为长江三峡以下的荆江河段,因是地上河,堤坝易漫溃,所以划定为滞洪区。
滞洪区多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水流较缓,加上泥沙淤积严重,极易造成大水漫游而成洪涝灾害。
答案:(1)海河淮河中下游(2)自然原因:7、8月份降水集中,多暴雨,海河水系呈扇形,加之泥沙多,淤积严重,导致下游排水不畅;加之地势平坦,极易出现洪涝灾害。
社会原因:这里人口稠密,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
(3)长江三峡以下的荆江河段形成了“悬河”,堤坝容易漫溃。
(4)我国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口稀少,河谷较深,不易发生洪灾。
17.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读世界各大洲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16分)(1)我国东部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原因是什么?(4分)(2)欧洲西部与其他大洲相比,水旱灾害较少,其原因是什么?(2分)(3)寒潮能够长驱直入影响北美大部分地区,试简述其原因。
(4分)(4)南美洲西部是地震多发区,该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什么?(2分)(5)近年来,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沙漠化现象严重,试分析该灾害加剧的原因。
(4分)解析:世界不同区域自然灾害的类型不同。
在分析其成因时,结合区域地理知识,从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入手。
答案:(1)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雨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导致锋面雨带的推移而形成,季风环流不稳定,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2)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不易引起水旱灾害。
(3)与北美的地形有关,北美地形南北纵列分布,中部是平原,有利于北方冷空气长驱南下。
(4)根据板块学说的原理,板块交界处板块活动频繁,该地区正好处于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地震频繁。
(5)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降水少,气候干燥;过度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层缺乏植被的覆盖,造成土地沙漠化严重。
1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导致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4分)(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人类对植被破坏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质灾害)日趋频繁,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会造成__________(地质灾害)的发生。
(4分)(3)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机制极其相似,因而二者在分布上存在相关性,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叠加区主要分布在(多选题)(2分)( )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E.四川盆地周边地区解析:此题以西南地区为例,说明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
在分析成灾的原因时,除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外力作用、降水特点等自然因素方面说明外,还要注重人类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
受其影响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叠加区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周边地区。
答案:(1)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
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使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2)泥石流滑坡(3)BCE19.黄淮海平原某地A年的气候统计资料见下表,分析回答问题。
(10分)(2)该地A年的气候特征是什么?(4分)(3)由表中可以推测A年我国是 ____________ 。
(①南涝北旱②北涝南旱)(2分)(4)该地A年发展农业的最大不利因素是(2分)( )A.干旱B.洪涝C.盐碱D.风沙解析:第(1)题,从表格数据分析,该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温带季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