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税收理论学派
凯恩斯主义
评价
争鸣
批评
争鸣
如何应对人类经济史上大大小小数百起金融危机,更是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阵营: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的凯 恩斯主义认为,必须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信贷,刺激需求;而认为政府不应当干预的货币主义者认为,市场总 是很理性,政府的干预只能让情况变得更坏,应该让萧条自行结清自己。用弗里德曼的话说,让市场冷静的最好 办法就是让他去碰壁,而不是人为的降温。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凯恩斯生平与思想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这与新古典 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试图将宏观经济学 和微观经济学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以后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找 到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例如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 基础。二战以后,这一趋势发展成为新古典主义综合学派。
就算投资实业的资本家也可能创不出太多就业,因为很多新兴行业是走精兵政策而不需要劳动大军,例如一 亿美金开设的纺织厂需要5千名员工;但同样一亿美金开设的软体公司可能只要1百名员工。
谢谢观看
正是这种迥异的理念决定了对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历史地位完全不同的两种评价:凯恩斯主义认为, 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扩张性政策和干预措施防止了恐慌的进一步蔓延,并通过恢复有效需求帮助美国走出萧条;而 货币主义者则认为,正是因为政府的不当干预和救助,扰乱了市场自身调整的周期,反而延缓了痛苦结束的时间, 直到1939年二战爆发,美国才依靠战争带来的繁荣摆脱了危机,因此是战争而不是罗斯福新政让美国走出萧条。
经济学的纵向发展脉络
经济学的纵向发展脉络17世纪1、威廉·配第[英],《赋税论》1662年,开创了现代经济学,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
(首次提出了税收理论)2、布阿吉尔贝尔[法],《论财富、货币、和税负的性质》1705,批判重商主义,提出“自然秩序”的思想。
18世纪一、古典政治经济学1、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代表人物:魁奈[法],《经济表》1758年,“纯产品”理论。
2、自由主义(倡导对市场不加干预,以自由竞争的方式发展资本主义)代表人物:(1)亚当·斯密[英],《国富论》1776年,现在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与“看不见的手”的命名者。
(2)大卫·李嘉图[英]《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1817年,英国政治经济学集大成者,其“劳动分工”理论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对马克思等产生影响。
(3)西斯蒙蒂[法]《论商业财富》1803年,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二、庸俗经济学(分离亚当·斯密的庸俗成分并使在系统化,庸俗经济学特别指专注于分析表面现象(如需求和供给)的著作,指忽视结构上的价值关系,也指不愿意以公正的科学方法探究经济关系,尤其害怕对潜藏在商品交换行为下的阶级关系的研究。
)代表人物:(1)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人口原理》1798年,“人口爆炸”理论。
(2)比·巴蒂斯特·萨伊[法]《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年,庸俗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饱受争议的“萨伊”定律19世纪上半叶一、社会主义思潮(抨击私有制,宣扬以较高级的公平标准进行社会财富分配)代表人物:(1)卡尔·马克思[德]《资本论》1867年,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提出剩余价值学说。
(2)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经济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凯恩斯的税收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凯恩斯的税收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凯恩斯的理论是建立在他提出的有效需求原理和乘数原理之上,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分析税收问题,并将税收作为国家进行宏观干预的主要手段,这些以宏观思想为依托的税收理论,突破了古典学派传统的中性税收,“夜警”国家等理论体系,对以后资产阶级的制定实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凯恩斯的税收理论的主要主张凯恩斯从税收如何促进实现充分就业和税收如何调节财富分配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以下观点:(一)改变税收体系,提高消费倾向他认为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和存在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又直接影响有效需求不足,必须通过加强国家干预来刺激有效需求增加。
我也承认,办法就是双管齐下,一方面设法由社会统制投资量,让资本边际效率逐渐下降,同时用各种政策不增加消费倾向。
而税收变动就是增加消费倾向的极有效的各种政策之一。
因为各种资本之边际税率,在估计办法之下,可以变动甚大,而利率可能变动范围太狭,恐怕不能完全抵消前者的变动。
所以,凯恩斯把改革税收体系作为国家干预经济促使消费倾向增加的主要办法,国家必须用改变租税体系,限定利率以及其它方法,消费倾向。
(二)税收体系应以直接税为主各种间接税,如销售税和消费税,其征税对象实际是人们手中原来可以用作消费支出的货币,如果将这笔货币通过征税作为政府支出,则达不到提高有效需求的效果,这类税实际是将私人消费转变为政府消费,即私人支出转变为政府支出,原来的效果和征税后的效果几乎一样。
所以凯恩斯认为,间接税是不合适的税种,应当改变租税体系,将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系改变为以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系。
(三)对遗产课以重税为实现社会公平和提高消费倾向,应实行累进税率,尤其对遗产,应课以高额累进税率的重税,否则就容易使人们将财富积存下来,而不同用于投资和消费,从而降低消费倾向。
他主张征收高额遗产税,其目的除了调节社会财富分配以提高消费倾向外,同时也是为了消灭坐收利息阶级,于是对食利阶层课以高税。
西方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
西方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税收是一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实施经济调控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
在西方经济学中,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的研究日益深入,并在不同的经济体系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实践。
本文将分析西方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和税收政策,并探讨其对实际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的影响。
首先,西方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主要包括公共财政理论和税收原理。
公共财政理论研究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支出的分配以及财政平衡的问题。
其中,杜温姆-斯坦哲尔模型提出了公共财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合理的税收政策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税收原理主要探讨税收的目的、原则和效率问题。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凯恩斯主义税收理论认为,税收不仅可以调节经济活动,还可以通过改变公共支出对经济进行干预,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其次,西方经济学中的税收政策与税制改革密切相关。
税收政策是国家在税收领域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旨在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资源分配的目标。
西方国家普遍采用渐进税率制度,即高收入者纳税比例高于低收入者,以实现财富再分配和减轻贫富差距。
此外,西方国家还普遍实行企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并对特定行业和商品征收消费税和关税。
近年来,西方国家面临着财政赤字和增长减缓的挑战,税收政策的焦点逐渐转向减税和改革。
降低税率、简化税制、加强征收管理成为西方国家税收政策的重要方向。
然而,税收理论与税收政策的研究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挑战。
例如,供给学派主张降低税率和税基扩大,以激发经济活力和增加财政收入;需求学派则主张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提高福利水平,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此外,税收改革也要面对公平与效率的平衡问题。
过高的税率和复杂的税制可能导致经济失真和税收逃避行为,而过低的税率则可能使财富分配更加不平衡。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中的税收理论和税收政策对于实际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税收理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税收问题和制定税收政策的理论基础,而税收政策的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税收理论的有效性。
税收依据
税收的依据(一)公需说又称“公共福利说”。
17世纪资本主义初期,以德国重商主义官方学派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税收根据理论。
该学说认为,国家职责在于满足公共需要和增进公共福利,而国家要尽其职责必须有各种必要的物质资料,这就产生了政府的公共需要,税收即是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条件。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税收存在的客观依据就是源于社会的公共需要,不然的话,税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提出增进公共福利作为课税根据是比较进步的税收理论。
在当时代表了资本主义初期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国家横征暴敛,任意使用课税权的一种思潮。
(二)交换说亦称利益说、买卖交易说、均等说或代价说等,其是随着17世纪资本主义初期国家契约主义思潮的流传而逐渐形成的。
最初由英国重商主义学派代表人物霍布斯(Hobbes)提出,并由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以及蒲鲁东等人加以发展。
该学说以社会契约论和自由主义的国家观为基础,将商品交换的法则引入财政税收领域,把税收的本质称为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利益交换,认为国家和个人是各自独立平等的实体,国家课税的目的在于保护市民的人身和财产,作为一种交换,人民纳税是为了保证国家更好地为人民提供利益。
税负应当依照个人从国家受益的程度确定,并与比例税率相联系。
该学说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期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保险说保险说是交换说的变形,两者实际上属同一个理论体系。
该学说认为国家保护了人民财产和社会公共秩序,人民因此就应向国家支付报酬,国家与国民之间的关系如同保险公司与投保者的关系,税收便是国民向国家交纳的保险费。
这种学说否认了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把国家满足社会整体需要只看做向个人承担保险业务,以个别形态来说明资本主义初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保险说在税收学说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由法国学者岂埃尔首创的保险说因其特殊的保险观念而在税收学说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四)义务说义务说也称牺牲说,起源于19世纪英国的税收牺牲说,后由德国社会政策学派代表人物阿道夫·瓦格纳加以完善。
中西方税收原则比较及界定
中西方税收原则比较及界定摘要:税收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税收原则是国家建立和设计税收制度时遵循的指导思想。
对于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而言,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税收职能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因此,税收原则亦不同。
关键词:税收原则效率公平稳定1 西方税收原则1.1 二战前的税收原则1.1.1 重商主义与重本主义税收原则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是托马斯·曼,其税收原则为:①交换原则。
如国民以纳税负担国防费用,进而保障国民自己的安全。
②节约原则。
他认为,税收如果被国王用来享乐,则是国家的损失。
③民主原则。
国王课税必须取得议会和全体人民的同意,并对这两个阶级采取公平的立场。
重农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魁奈,他的税收原则为:①自由放任。
他反对重商主义实行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自由放任。
②单一土地税。
对土地的纯产品课征,简单合理,对国家最有利,对纳税者负担最轻。
③适度。
税收的增加部分应与国民收入的增加呈正比,否则税收就会变成掠夺。
1.1.2 古典学派税收原则①以英国产业革命为标志,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在《赋税论》和《政治算术》中,提出公平、缴纳方便和最少征收费用等原则。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阐述税收的原则是:第一,平等原则。
他指出:“一国之民,都须在可能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及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之下享有的收入的比例,缴纳国税,维持政府。
”第二,确实原则。
他认为:“各人应纳的税收,应当确实而不应当任意。
纳税的时间、纳税的方法、应纳的税额,应使纳税人及其他人民一并明了。
”第三,便利原则。
他指出:“各种赋税完纳的日期和完纳的方法,许予纳税者以最大的便利。
”第四,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他指出:“一切赋税的征收,须设法使人民所付出的,尽可能等于国家所得的收入”。
②古典经济学西斯蒙第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中提出税收四原则:第一,税收不可侵及资本。
国际税收西方八种税收学说理论
国际税收西方八种税收学说理论1、公需说公需说认为国家征税是为了增进公共福利,而增进公共福利所需的财政资金,自然应由人民负担。
公需说产生于16、17实际资本主义初期的重商主义和德国官房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波丹、德国的柯洛克曾指出:“不经民会承诺,则租税法无效力,若其非出于公共需要公共福利者,亦不得征收租税。
若必征收之、则不得称为正当租税。
要之,公共福利及公共需要,乃为征税之理由。
2、交换说交换说认为国家的职能和活动是为所辖居民个人的利益提供服务,居民纳税是对这种服务所需费用的补偿,即用税收换取利益。
交换说的根本观点是把税收视同商品或劳务的交换关系。
既然是以纳税换取保护和安宁,纳税与缴纳保险费无异,故也有人称其为“保险说”。
还有利益说、享乐说、代价说交换说萌芽于17世纪,代表人物霍布斯(英国)、18世纪倡导者有英国的栖聂和法国的巴斯德等。
交换说把国家与人民的税务关系,等同于私人或企业间的等价交换关系是当时资本主义贸易自由思潮的反映。
交换说与公需说相比较,一是关于税收的必要性由公共需要退而为私人利益的需要,强调税收是为取得私人利益而付出的报酬;一是关于税收的可能性由国家权力退而为等价交换的财产权利。
3、义务说义务说是人民对国家的应尽义务。
法国经济学家劳认为:“租税是根据一般平民的义务,按一定的标准,向平民征收的课税”。
义务说关于征税依据在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都做了比较科学的论述:一方面它肯定了国民纳税义务的必要性,尽管这种义务构成了个人的牺牲(有人也把义务说称为牺牲说),但这种牺牲说是必要的,因为税收能保证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而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有保证了人民的安全和福利。
另一方面它认为征税是国家主权的体现,是凭借强制力量进行的,既不是人民对国家的自由献纳,也不是国家与人民的等价交换4、牺牲说这种学说又称“义务说”、“分担税”,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瓦格纳和英国的巴斯特布尔和美国财政学的创立者亚当斯所说:“税收最初是人民向政府捐赠的贡物,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对财政支出需要的增加,税收就演变为政府求之于人民提供的资助,最后税收更进一步变为人民对国家的牺牲或应尽的义务。
税收经济学第二章
一、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的含义 税收公平原则被视作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 的最重要或首要的原则,其重要性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和纳税人对公平的自然 愿望。一方面,税收的公平性对于维持税 收制度的正常运转比不可少;另一方面, 税收矫正收入分配不均后悬殊差距的作用, 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也是比不可少的。
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 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 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一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 纳数额相同的税收,即以相同的方式对待 条件相同的人,税收不应是专断或有差别 的,这称作“横向公平”。
这种说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它只能 用来解释某些特定的征税范围,而不 能推广到所有场合。就个别税种来说, 按受益原则征税是可能的,也是必要 的,但就税收总体来说,按收益原则 来分摊则是做不到的。这条原则只能 解决税收公平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 解决有关税收公平的所有问题。
基于支付能力原则的分析 支付能力原则,又称作“能力说”, 也就是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判定 其应纳多少税或其税负应为多大,纳 税能力大者应多纳税,纳税能力小者 可少纳税,无纳税能力者则不纳税。 从怎样测度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来说,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标准,一个是客观 说,以个是主观说。
这一原则又分为:
1.普遍原则,是指课税应毫无遗漏地遍及 社会上的每个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等而 有所区别;但从社会政策观点出发,对低 所得者要予以免税或减税。 2.平等原则,是指社会上的所有人都应当 按其能力的大小纳税,能力大的多纳,能 力小的少纳,无能力的不纳,实行累进税 率。他主张对高收入者税率从高,同时对 财产和不劳而获所得加重课税,以符合社 会政策的要求。
3.税收不可侵及纳税人的最低生活费 他认为赋税是公民换得享受的代价,所以 不应该向得不到任何享受的人征税,就是 说永远不能对纳税人维持生活必须的那部 分收入征税。 4.税收不可以驱使资本流向国外 他支出决不应该因征税而使应纳税的财富 流向国外,因此规定赋税时对于最容易逃 税的财富应该特别慎重考虑。
税收政策主张
一、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又称后凯恩斯主流派,是产生于美国的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学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经济历史条件下,在诠释、扩展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融合新古典经济学而形成的。
主要代表人物有:阿尔文·汉森、萨缪尔森、詹姆士·托宾、罗伯特·索洛、阿瑟·奥肯、詹姆斯·米德等。
二、货币学派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货币学派的税收理论。
所谓“货币学派”,或叫“货币主义”,就是用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来说明产量、就业和物价的变化。
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唯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的管理来调节。
所以说,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现代货币数量论”。
货币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都曾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或学习过,所以又被称为“芝加哥学派”。
这个学派的真正领袖是米尔顿·弗里德曼,他是货币学派的权威人物。
货币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有美国的A·哈伯格、K·布伦纳、LC·安德森,还有英国的伦敦经济学院和曼彻斯特大学的一些教授。
货币学派在税收方面的主要思想是:(1)反对用减税政策来刺激经济,认为实行减税政策,要增加购买力,加剧通货膨胀;(2)反对高税率,特别是反对累进税率,认为高税率阻碍投资,影响经济的增长;(3)反对对生活贫困者实行差额补助金的社会福利制度,主张用“负所得税”方案代替,即政府规定某种收入保障数额(最低收入指标),根据个人实际收入按比例给予适当的补助。
货币主义是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与政策破产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以图医治经济危机或“滞胀”问题。
三、供给学派供给学派的税收思想同凯恩斯主义税收思想相比有三个明显的变化:由强调刺激需求改变为强调刺激供给;由强调实行“收入再分配”改变为强调鼓励生产、工作效率和扩大收入差距;由强调政府干预改变为强调运用市场机制缩小政府经济职能。
供给学派税收思想主要有:(一)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理论这种理论通常以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经济学家 A.B.拉弗的名字命名的“拉弗曲线”来图解。
第三章__税收原则(补充版)
8
一、西方税收原则的发展
• 积极意义:①平等原则主张国民都应纳税,废除免税特权,对削弱封建 地主阶级的势力,巩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积极意义。②为后来的比例 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③要求政府课税要考虑纳税人的便利,法令 不得随意变更,防止税吏贪污中饱现象等,这些对消除当时欧洲各国由 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包税制等税吏扰民的陋习,促进资本主义税制建设, 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二、西方税收原则的主要内容
(四)经济稳定原则
内在稳定器
• 通过所得税与国民收入的函数关系,使税收随经济 活动的变化而自动发生增减变动。 • 主要通过累进所得税制的自动调节,减轻经济波动。 • 当经济繁荣时,投资增加,国民收入也增加,税收 也随之增加。这时税收产生了一种拉力,防止经济 过度繁荣与通货膨胀;反之亦然。
• 不足之处:现代观点看,其税收原则并不是全面的,而是比较单纯的消 极理则原则,这是由当时客观情况和时代要求所决定的。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德国19世纪下半叶新历史学派的代表。主张运用政府权力解决社会问题,也 称为社会政策学派。税收原则被称为“四项九端”原则。 • 财政收入原则 收入充分 弹性原则
(六)管理原则
即“税务行政费用”和“奉行纳税费用”最省,要求税 制明确,易于稽征、管理,便于纳税人理解。
24
第二节 我国税收原则
一、我国古代税收原则思想 二.我国社会主义税收原则
25
、我国古代税收原则思想
主张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收入。
• 周公“勤政裕民”、管仲“治国必先富民”,等等。
4
一、西方税收原则的发展
• 威廉· 配第最早间接提及税收原则,他主张税收应当遵循 公平、确实、便利、节省等原则,其中心是公平原则 。 • 配第指出:“这些税收并不是依据一种公平而无所偏袒的
西方经济学流派图表
货币主义
弗里德曼
《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
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
新制度学派
加尔布雷思、博尔丁
《美国资本主义:抗衡力量的概念》、《一种价格管制理论》
古典时期(1776-1870)
古典经济学派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
《国富论》
反对国家政府干预,认为自由竞争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社会活动
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创立劳动价值理论
马尔萨斯
《人口学原理》
人口理论
萨伊
《政治经济学概论》
萨伊定律
西尼耶
巴师夏
《经济和谐》
服务交换看作是统治人类社会的"最高规律"
福利经济学
庇古帕累托
《福利经济学》《就业与均衡》
“庇古税方案”研究在现代实际生活中影响经济福利的重要因素,增加社会福利方法。
后凯恩斯主流派(新古典综合派)
萨缪尔森,索罗,托宾
《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经济分析基础》
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经济增长理论
新剑桥学派
琼·罗宾逊、卡尔多、帕西内
《就业理论引论》《经济稳定与增长论文集》《用商品生产商品》
时间
西方经济学派
创始人物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观点理论
古典时期以前(1776之前)
重商主义学派
威廉配第
布阿吉尔贝尔
《赋税论》《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
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
税收原则理论
一、早期西方学者的税收原则
• (四)税务行政原则(课税技术
原则) • 1.确实原则,即纳税的时间、地点、 方式、数量等应预先规定清楚, 税收法令内容及其解释必须简明 确实,不容有质疑和随意左右的 余地。 • 2.便利原则,即纳税手续在时间、 地点、方式上都应从方便纳税人 的角度出发。 • 3.节省原则,即尽量节省因征税而 花费的开支。
• •
一、早期西方学者的税收原则
• (三)便利原则 • 征税时对日期、方法、地点、
形式等事项的规定要尽一切可 能使纳税人得到最大的便利。 • (四)节省原则 • 亦称最少征收费用原则。要求 在征税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 支,节省费用。即“一即赋税 的征收,须设法使人民所付出 的,尽可能等于国家所得的收 入”。
二、现代西方税收原则理论(1)
•(一)效率原则 • 现代西方财政学认为,绝大多数税收本身
就是一种市场变形,用于纠正市场变形(如外部 性、环境污染等)增进有效配置资源的税收数量 极少,效果也不大。因而现实的目标是设置一套 导致市场经济效率损失最小的税制。这方面的研 究在本世纪70年代后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目前 西方财税理论界的主流,并对近十余年来,西方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
对比斯密税收原则与瓦格纳的原则
• 但到19世纪后期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
对社会生活包括国民经济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公共经济部门 相对于私人市场经济的比重日益扩大。欧洲大陆的经济学家 (尤其是德国学者),他们通常强调经济制度的两重性质,即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并存的特性,因此,他们花了极大精力研 究任何使公共部门的运转有助于而不是有碍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现代西方税收原则理论(2)
•
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都要求每个纳税者应根据 其“福利水平”而对政府 费用承担其“合理的份 额”。然而究竟如何确定 “福利水平”,如何确定 “合理的份额”,从历史 发展上看,又存在两种不 同论点:即“受益原则” 与“有支付能力原则”。
国际税收西方八种税收学说理论
1、公需说公需说认为国家征税是为了增进公共福利,而增进公共福利所需的财政资金,自然应由人民负担。
公需说产生于16、17实际资本主义初期的重商主义和德国官房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波丹、德国的柯洛克曾指出:“不经民会承诺,则租税法无效力,若其非出于公共需要公共福利者,亦不得征收租税。
若必征收之、则不得称为正当租税。
要之,公共福利及公共需要,乃为征税之理由。
2、交换说交换说认为国家的职能和活动是为所辖居民个人的利益提供服务,居民纳税是对这种服务所需费用的补偿,即用税收换取利益。
交换说的根本观点是把税收视同商品或劳务的交换关系。
既然是以纳税换取保护和安宁,纳税与缴纳保险费无异,故也有人称其为“保险说”。
还有利益说、享乐说、代价说交换说萌芽于17世纪,代表人物霍布斯(英国)、18世纪倡导者有英国的栖聂和法国的巴斯德等。
交换说把国家与人民的税务关系,等同于私人或企业间的等价交换关系是当时资本主义贸易自由思潮的反映。
交换说与公需说相比较,一是关于税收的必要性由公共需要退而为私人利益的需要,强调税收是为取得私人利益而付出的报酬;一是关于税收的可能性由国家权力退而为等价交换的财产权利。
3、义务说义务说是人民对国家的应尽义务。
法国经济学家劳认为:“租税是根据一般平民的义务,按一定的标准,向平民征收的课税”。
义务说关于征税依据在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都做了比较科学的论述:一方面它肯定了国民纳税义务的必要性,尽管这种义务构成了个人的牺牲(有人也把义务说称为牺牲说),但这种牺牲说是必要的,因为税收能保证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而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有保证了人民的安全和福利。
另一方面它认为征税是国家主权的体现,是凭借强制力量进行的,既不是人民对国家的自由献纳,也不是国家与人民的等价交换4、牺牲说这种学说又称“义务说”、“分担税”,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瓦格纳和英国的巴斯特布尔和美国财政学的创立者亚当斯所说:“税收最初是人民向政府捐赠的贡物,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对财政支出需要的增加,税收就演变为政府求之于人民提供的资助,最后税收更进一步变为人民对国家的牺牲或应尽的义务。
理论经典之一:亚当斯密的财政理论
理论经典之一:亚当·斯密的财政理论英国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亚当·斯密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的第四篇中,严厉批判了重商主义所推行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他把重商主义的实质,概括为“限制和管理的学说”。
他认为这种学说不让个人在平等自由和公平的条件下,按照各自的意愿,追求各自的利益,却给某些产业部门以特权,而给其他产业部门以限制,其结果只能是违背自然规律,阻碍经济发展。
他在批判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学说和政策之后,根据“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的资产阶级原则,把国家的职能缩小到仅为抵御外国侵略、维持社会秩序和建设一些公共工程的最低限度。
国家既然缩小了,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也随之缩小为国防费用、司法费用和建设费用三项。
他主张国家财政支出应当尽量节省,以建立“廉价政府”。
理论经典之二:新古典财政学斯堪的纳维亚传统的财政学是20世纪西方财政学发展的重点,这一传统发轫于19世纪80年代以来的奥意财政学者和瑞典学者对公共产品问题的研究。
公共产品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在公共支出分析中的应用,这一应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地。
奥意财政学者提出了系统的公共产品理论,虽然这只是很初步的。
奥意财政学者塔莱奥尼、马佐拉、马尔科、萨克斯等人对此做出了贡献。
潘塔莱奥尼在1983年发表的《对公共支出理论的贡献》一文中,对公共支出作了分析。
马佐拉在1980年出版的《论财政科学》一书中,对公共产品价格的形成作了系统的表述。
马尔科把国家活动视为一种特殊的受资源稀缺性约束的生产性活动。
奥意财政学者的观点虽存在差别,但这只是细微的。
他们都用边际效用理论来说明公共产品理论。
他们都认为,边际效用理论除了适用于私人产品外,还适用于公共产品。
但由于公共产品消费的不可分性,人们无法通过消费数量的调节来改变边际效益,因此只能通过改变成本(税收价格)来适应同一数量的公共产品,这就具体表现为不同的个人支付不同的税收价格。
瑞典学者也在公共产品理论的形成阶段作出了贡献,其中主要是威克塞尔和林达尔。
税收原则理论的历史演变及评价
税收原则理论的历史演变及评价税收原则理论的历史演变及评价税收原则是为了税收而制定的原则,它可以判断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是否合理。
税收具有无偿性、固定性和强制性三个特征,在制定税收制度和政策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税收原则不是根据人们抽象的主观意志的随想得来的,而是在现有的、具体的社会经济历史的条件下,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得来的。
因此,更符合政策意义上的税收原则被定义为制定税收政策和设计税收制度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范。
一、税收原则理论的发展和演化(一)西方税收原则理论的发展和演化西方税收原则的演化从威廉·配第开始,之后经过亚当·斯密、萨伊、瓦格纳以及马斯格雷夫、纽马克等进一步阐述,发展到现在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现代西方税收原则。
威廉·配第不是最早完整提出税收原则的,而是把税收原则的思想做了系统的阐述。
大多数学者认为第一个把税收原则完整记录下来的是亚当·斯密。
1亚当·斯密税收平等、确定、便利和经济是斯密著名的税收四原则。
(1)税收平等原则。
要求所有公民都要平等纳税,反对以身份和贫富定税;由于当时人们的收入不再单纯依靠种地,也有人开始取得工资收入和利润收入,税收也不单纯依靠地租,取得利润和工资收入的人也要纳税才公平。
(2)税收确定原则。
即纳税日期、方法、数额、比例等的设定必须明确,所有纳税人和征税人都要清楚明白,否则税收征收者可任意左右纳税人,给征税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税收便利原则。
税收的征收与管理,应最大限度方便纳税人。
如纳税人有充足收入的时候为纳税日期;交通便利的地方设为纳税地点,用最简便的方法进行征收税款,用货币进行计量。
(4)税收经济原则。
征税要有一定的度和量,不可过多,亦不能过少。
税征得过少,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征税过多,给纳税人增加负担,导致出现偷税漏税现象和减少再生产,反而不利于国家财政收入。
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2萨伊萨伊的前四个原则与斯密的四项基本原则相似,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国民道德原则,这是他的代表性原则。
第1章 当代西方经济学派的税收理论(上)
第1章当代西方经济学派的税收理论(上)当代西方经济学派的税收理论是指西方国家在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那场经济危机后所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税收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税收理论研究不仅继承了古典经济学派税收理论研究的衣钵,而且对税收理论进行了不断地创新,尤其是凯恩斯的税收理论,被西方国家普遍作为实施税收政策的依据,形成了所谓凯恩斯主义的税收政策。
那么,凯恩斯的税收理论究竟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呢?凯恩斯税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派的税收理论产生了什么影响,当代西方经济学派的税收理论演变的轨迹究竟是怎样的?本章第1节研究凯恩斯的税收理论;第2节研究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税收理论;第3节研究新剑桥学派的税收理论;第4节研究货币学派的税收理论。
1.1 凯恩斯的税收理论1.1.1凯恩斯[1]学派产生的理论背景在西方经济学派发展历史的进程中,古典经济学派和凯恩斯学派都曾经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期占据主流经济学派的地位,时值今日,有关古典经济学派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同凯恩斯学派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一直存在着比较激烈的争论。
争论的基本问题和焦点就是对经济运行究竟是自由放任为好?还是政府干预为好?因为当代世界各国的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模式,对经济运行实行完全自由放任的观点被证明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而对经济运行过多的政府干预在实践中也被证明是低效率的。
如此看来,绝对的自由放任和政府干预都是不可行的。
既然这样,为了了解凯恩斯学派产生的理论背景,继而考察凯恩斯学派的税收理论,在这里仍有必要对古典经济学派的基本观点进行简要的阐述。
亚当·斯密[2]是古典经济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在1776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被认为是反映古典经济学派经济理论体系最主要的著作。
亚当·斯密基本经济观点的精髓在于对自由放任思想的阐释上,关于这一点,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表述最为直接和清晰。
“税收”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税收税收是国家依据社会职能参与社会剩余产品分配的标准形式。
它由互相联系的分配主体、分配对象、分配依据和分配形式四个要素构成:①分配主体。
税收的分配主体是国家。
在社会再生产中,国家作为有形的组织,代表社会的公共需要〔包括阶级需要〕,为了满足这种公共需要,它必须支配一局部剩余产品,参与社会剩余产品的分配过程,并形成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②分配对象。
国民收入中的剩余产品,用于社会的公共需要并在社会各阶级之间进行分配和再分配,构成税收的分配对象。
剩余产品的数量决定着税收分配的范围和规模。
没有剩余产品,税收就会失去存在的物质条件。
由于剩余产品作为国民收入的组成局部没有确定的数量界限,实际生活中的课税对象多种多样,有销售收入、企业利润、个人收入、交易行为和财产继承等。
③分配依据。
在社会再生产中,国家执行必不可少的社会职能,并依据社会职能参与分配。
执行的社会职能越多,在剩余产品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就会越大,反之那么越小。
国家执行的社会职能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扩大,无论哪一个阶级充当社会代表,都必须执行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社会职能,包括保护社会和平、维持社会秩序、兴建公共工程、举办公共事业、管理经济活动等。
④分配形式。
税收分配的形式由国家用法律加以确定。
内容包括征税对象、纳税人、计税依据、税率等。
它们的有机结合构成税种,同类税种的集合形成税系,各税系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分布及其相对地位形成税制结构。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税收分配的形式存在区别,它使税收分配具有严格的标准性,并与国家最初以社会职能为依据的其他分配形式区别开来。
起源在中国文字史上,“税〞字什么时候被创造出来没有明确的记载。
据史学家初步考证,殷墟甲骨文和商周金文中没有发现税字。
它的最早运用,当推?春秋?所载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的“初税亩〞,嗣后是?左传·哀公二年?的“初,周人与范氏田,公孙庞税焉〞。
二者均发生在春秋中期以后,彼此相隔一百年,一在鲁国,一在晋国。
外国税收理论学派
外国税收理论学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和垄断统治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出理了不同的税收理论学派:1.重商主义税收理论: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税收理论。
产生于15世纪,流行于16、17世纪,衰弱于18世纪下半叶,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霍布斯、托马斯·曼,法国的财政总监柯尔培尔,意大利的斯卡卢非等。
认为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商业是致富之源。
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把税收作为政府干预经济、指导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2.重农学派的税收理论:是法国资本主义建立时期的资产阶级税收理论。
产生于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其代表人物主要是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和魁奈。
认为农业是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农业才能使物质财富增加。
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废除包税制的征收制度,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公平合理的税收原则。
3.古典学派的税收理论:是17世纪中叶代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兴的产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税收理论。
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配弟,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最后由大卫·李嘉图完成。
认为国家经费属于非生产性费用,要压缩经费,实行廉价政府。
主张经济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提出了税收转嫁与归宿的理论。
4.凯恩斯学派的税收理论:是流行于当代帝国主义时期的一种资产阶级经济学派。
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凯恩斯、萨谬尔逊、琼·罗宾逊等。
认为社会失业和经济危机是由于人们心理作用引起有效需求不足所造成的。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由政府运用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5.货币学派的税收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税收理论。
其创始人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引起物价和经济流动变化的最根本原因,应归结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主张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应与预期的经济增长率相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税收理论学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和垄断统治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出理了不同的税收理论学派:
1.重商主义税收理论: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税收理论。
产生于15世纪,流行于16、17世纪,衰弱于18世纪下半叶,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霍布斯、托马斯·曼,法国的财政总监柯尔培尔,意大利的斯卡卢非等。
认为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商业是致富之源。
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把税收作为政府干预经济、指导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2.重农学派的税收理论:是法国资本主义建立时期的资产阶级税收理论。
产生于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其代表人物主要是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和魁奈。
认为农业是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农业才能使物质财富增加。
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废除包税制的征收制度,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公平合理的税收原则。
3.古典学派的税收理论:是17世纪中叶代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兴的产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税收理论。
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配弟,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最后由大卫·李嘉图完成。
认为国家经费属于非生产性费用,要压缩经费,实行廉价政府。
主张经济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提出了税收转嫁与归宿的理论。
4.凯恩斯学派的税收理论:是流行于当代帝国主义时期的一种资产阶级经济学派。
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凯恩斯、萨谬尔逊、琼·罗宾逊等。
认为社会失业和经济危机是由于人们心理作用引起有效需求不足所造成的。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由政府运用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5.货币学派的税收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税收理论。
其创始人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引起物价和经济流动变化的最根本原因,应归结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主张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应与预期的经济增长率相适应。
6.供给学派的税收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经济学界出现的、着重从供给方面考察经济现状和寻求对策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新流派。
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孟德尔、拉弗、弗尔德斯坦、罗伯茨、吉尔德等。
认为在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中,供给是主要方面,剌激经济发展应该是增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
主张恢复自由市场机制,反对凯恩斯学派的国家干预政策,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自由主义,提出了著名的税收“拉弗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