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组教案 (14)
高二语文组集体备课方案
高二语文组集体备课方案高二语文组集体备课方案高二语文组集体备课方案实施方法和程序:1、集体备课以高二各班语文老师为单位,要求全体任课教师全部参与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2、时间统一定为每周一(即由教导处安排),地点为学校高二教研组办公室。
3、开学初备课组长先对整本教材每一单元的目标、重难点、教学法进行分析,根据课标要求合理制定集体备课计划(时间、内容、主备人等)。
4、4、为确保集体备课质量,要求超前备课,提倡超周备课,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3天把备课准备材料分发给其他组员,让组内同事有熟悉、研究和准备的时间。
5、基本环节:集体备课按“个人研究-----共同研讨-----形成共案-----充实调整-----实施教学-----反馈反思”几个环节进行。
(1)、个人研究:中心备课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
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的设想等。
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也要先熟悉教材,对照课标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再研究学生,预备提出问题。
(2)、共同研讨:集体备课时,全组教师要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练习题设计、板书设计等方面逐一进行详细地研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组内每位教师要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各抒已见。
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积极发言,献计献策,解疑答难,组内其他老师及时进行补充、修正;年轻教师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谦虚请教。
在分析研究,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设计出教师教法、学生学法和训练方法三条主线,并做出习题或考卷讲解的详细答案,形成预案,确保预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形成共案:中心发言人将集体研讨的意见进行整理,修改完善后形成共案,印发给每位任课教师。
(4)、充实调整:拿到教案后,教师要根据本人情况和本班学生实际进行二次备课,教龄长的教师可直接使用此教案,教龄短的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再充实教案,适当“增、删、调、换”,形成适合自己风格和本班学生特点的教学实施方案。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10篇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10篇篇一:高二语文教案篇一预习目标:通过阅读把握诗词中的基础知识,初步体会诗词情感。
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雕阑玉砌(qì)骤雨(jù)暮霭(ǎi)樯橹(qiáng)B. 乍暖还寒(hái) 槛菊(jiàn) 凝噎(yī)都门(dū)C. 良辰美景(chén) 舞榭 (xiè)彩笺(jiān) 不谙(ān)D. 寒蝉凄切(qī)将息(jiàng) 豆蔻 (kòu) 苍陌(mò)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 婉约沦陷愤激凄切帐蓬B. 颓废良晨樯橹迢迢韵脚C. 暮蔼鹊桥苍陌仓皇豆蔻D. 飘零烽火不虞芍药贬谪3、诗句填空:A 《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B 《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_________________”4、选出下面对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C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5、根据提示填空:A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每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___________亭送别。
B “___________”是指木兰木制造的船,文字作品中常把它用做对船的美称。
答案1、 C2、 D3.A“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4.C。
5.A在长亭送别。
B“兰舟”。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2)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教师设疑,学生探究。
1 (1)。
本词的基调是什么?(感受是什么)(2)本词写的是什么内容?。
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3)。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文及教案课文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
他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
他是《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和《超弦导论》诸书的作者。
在过去的10年里,他还是广播电台每周一次一小时科学节目的主持人。
我想知道上帝怎样创造了这个世界,对这样或那样的具体现象我不太感兴趣。
我想知道世界的内在规律,其余则是细枝末节。
——爱因斯坦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记得那时我的父母不时带我去旧金山游览的日本茶园。
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
这是我最快乐的童年记忆之一。
在那静静的时刻,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我常常给自己提一些只有小孩才问的傻乎乎的问题,比如水池中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
我想,它们的世界一定奇妙无比!鲤鱼们的一生就在这浅浅的水池中度过。
它们相信它们的“宇宙”就有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
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漫游,因此它们只模糊地意识到在水面之上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
我的世界的本质超过了它们的理解能力。
我喜欢坐在距离利于仅仅几十厘米的地方,然而,我们之间却如距深渊。
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从来不进入对方的世界,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
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我想这个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
他们认为,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
水池就是一切。
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场暴雨。
我注意到成千上万的笑语地轰击在池水的表面。
池水变得混乱,谁中的睡莲在汹涌不息的水波冲刷下摇摆不定。
在躲避风雨之时,我想弄清楚周围发生的一切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鲤鱼们的眼中。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6篇)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6篇)高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少年柳永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礼赞的豪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过程和方法:朗读法、讲授法【教学重点】品味柳永词的婉约之美【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词人内心情感与外在词风形成的关联。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要点:了解词的知识,柳永生平经历及作品特点,讲析第一首词《望海潮》。
一、课文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苏轼曾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中这样描写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将西湖与西子相比可谓推陈出新,愈发显出西湖全方位的柔美姿态。
而南宋还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也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
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
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
二、赏析《望海潮》:1、齐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
2、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平。
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
堑,qiàn。
重湖叠巘清嘉:巘yǎn,山峰。
清嘉,秀丽。
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
词中指高官孙何。
异日图将好景:图,画下来。
将,助词,无实义。
3、本词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背景:这是一首投赠之作。
真宗咸平末年,少年柳永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为了谒见两浙转运史孙何,而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
内容:词主要描绘了北宋时期杭州景象。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高二语文教案内容七篇
高二语文教案内容七篇高二语文教案内容【篇1】【教学目标】1.研读文本,勾画出谈及“民不加多”的语句,理清文脉,理解孟子的“王道”主张。
2.合作探究,涵泳体味,分析人物的观点和情感,赏析孟子逻辑严谨、气势酣畅的论辩艺术,认识孟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重难点】1.层层深入,分析孟子对治国得失的哲学思辨,站在现代理想与智慧经典的契合点上理解孟子思想。
2.披文入情,反复诵读,感知文本的内容、节奏、美感和理趣,感受语言魅力,丰富语文素养。
【教学方法】1.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2.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思路】1.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有关孟子及其经典名言的图片)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
他有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主张行“王道”,施仁政;他慧眼如炬,善于攻心,比喻排比,论辩跌宕生姿。
他,就是孟子。
他的思想穿越时空,至今散发着智慧的芬芳。
2.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用3分钟速读课文,勾画出谈及“民不加多”的语句,并以此续写标题。
梁惠王的困惑在于:“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孟子对此的评价为:“寡人之于国也”,“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认为治国应当:“寡人之于国也”,“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据此*自然分为三层:提出“民不加多”之疑,分析“民不加多”之因,解决“民不加多”的措施。
(设计意图:一线贯穿,由“多角度续写标题”切入,符合文本的对话情境,便于学生紧扣治国问题与文本进行对话,并进行信息筛选整合,更能体会孟子议论严谨、环环相扣的逻辑特色;便于深文浅教,直入正题,使全文结构自然呈现;便于背诵,每句都是一个思维结点,彰显了背诵思路。
)3.再读文本,涵泳体味。
画“三国形势图”,标明秦、魏、齐的相邻位置,指出河内、河东所在,并简介谈话背景。
(设计意图:知人必先论世,了解梁惠王西畏强秦东败于齐,“国以空虚”,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为何焦虑“民不加多”,为何特邀孟子指点强国之道。
图文结合,更利于学生置换角色,以天下为己任,分别从梁惠王和孟子的角度思考治国之道,从而与文本交流、碰撞、共鸣。
2024年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上册
2024年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离骚》2.《出师表》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4.《将进酒》5.《永州八记》6.《红楼梦》节选7.《祝福》8.《骆驼祥子》9.《呐喊》10.《彷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策略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第一课《离骚》(1)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屈原及《离骚》的创作背景。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3)课堂讲解: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
2.第二课《出师表》(1)导入:介绍作者诸葛亮及《出师表》的创作背景。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课堂讲解: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等。
3.第三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导入:介绍作者苏轼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背景。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3)课堂讲解: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
4.第四课《将进酒》(1)导入:介绍作者李白及《将进酒》的创作背景。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3)课堂讲解: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
第二学期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通用8篇)
•••••••••••••••••第二学期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第二学期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通用8篇)无情的时光老人像一阵寒风,走得无声又匆匆,为了以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做好教学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计划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二学期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二学期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本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高中新课程实施为中心,转化教学理念,苦练教学内功,优化教学手段,探索实践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主要工作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新课程背景下,要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变教堂为学堂,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权,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尽量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2、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
备课组内资源共享,分工合作。
做到统一教学和复习进度、统一教案、统一课件、统一练习等。
重视第二次备课,因材施教。
要经常就教材、教法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在集体备课中,对于每单元每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加以明确,并由专人专攻,形成切实可用的资料,3、在备课组内加强听课评课活动。
在学校教务处和语文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好示范课、优质课、研讨课、汇报课等公开课活动,并要求组内教师积极参与评课活动,做到“课课有收获”,以实现自己的教学更大的提高,保证备课组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取长补短。
4、开展“师徒结队活动”,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
在每次听评课与研讨活动中,做到“师有所教,徒有所长”,加强师徒联系,督促徒弟教师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份作业。
部编版高中高二语文教案(精编版)
部编版高中高二语文教案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部编版高中高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部编版高中高二语文教案1教学目的1.积累文中词语,并熟练运用。
2.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
3.分析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
4.分析了解塑造人物形象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自读结合法。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由现实主义创作引入到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二.介绍马尔克斯及其作品: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20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加西亚·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的阿拉卡塔卡镇,父亲原来学医,后来成了当地邮电所报务员。
外祖父马尔克斯·伊瓜兰是受人尊敬的老自由党人。
阿拉卡塔卡镇过去是美国公司的香蕉种植园,在“香蕉热”时期有过繁荣的阶段,后来,国际市场上香蕉的价格暴跌,美国公司撤离,阿拉卡塔卡立即衰落下来,社会矛盾随之激化。
1928年,也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出生那年,香蕉工人举行大罢工,政府派军警来镇压,死亡八百余人。
此后,居民大量外迁。
阿拉卡塔卡成了孤独、萧条的地方。
加西亚·马尔克斯自幼在外祖父家长大。
外祖父经常对他讲当地的历史故事。
外祖母更是一位讲故事能手,对他讲了许多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
她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继续存在,为了不让亡灵们感到孤独,她特地为亡灵们安排了两间空房经常与他们谈话。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姨妈也笃信鬼神,有一天,她感到自己将要死亡,便坦然地躲进自己的房间,成天在里面织尸衣。
孤独而带有神秘色彩的阿拉卡塔卡给作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养了他独有的审美情趣。
12岁时,作家来到首都波哥大教会学校读书。
18岁后在波哥大大学读法律,参加了自由党。
高二语文14、长亭送别教案 人教版
高二语文14 长亭送别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把握、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2.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讨论、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教学设想【朝天子】【二煞】两曲集中表现了全折的戏剧冲突和主人公的叛逆精神,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两支曲子作简要分析,提纲挈领地了解剧情,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要重视诵读。
开头三曲、结尾两曲应要求背熟,还可要求选背其他一些曲子。
不但要背一些单支曲子,还要注意整体诵读。
在诵读时,让学生注意把握全折哀怨的抒情基调,读出感情起伏的变化。
要重视曲词鉴赏。
曲词鉴赏不必太多,可根据鉴赏重点进行选择。
例如,【叨叨令】一曲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耍孩儿】一曲有多处借用古代诗词的语句,可着重从语言特色的角度来鉴赏;【朝天子】【二煞】两曲,可着重从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方面鉴赏;【端正好】【一煞】两曲,则可着重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鉴赏曲词时,注意在学生不易觉察的关键之处进行点拨。
鉴赏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不要搞成修辞方法的辨析或语句出处的考查,而要结合课文的语境,揣摩语义、情味,体会修辞方法和古代诗词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如有条件,可让学生阅读《西厢记》剧本,或欣赏戏曲《西厢记》的音像资料。
●学法指导1.从分析情节入手,了解莺莺的心理变化,从而准确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按情节可把全折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赴长亭路上的场面。
通过三支曲子,写出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第二部分是长亭饯别的场面,通过八支曲子,写出崔、张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了莺莺重爱情而轻名利的反抗精神。
第三部分是临别叮嘱的场面,用六支曲子写出莺莺对张生的关心与担心,关心的是他身体,担心的是他考中后“停妻再娶妻”,进一步表现莺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10篇】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10篇】高二语文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梳理明、暗线相互交织的结构,理清情节,初步理解主题。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认识作品主题。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梳理情节的能力。
2.掌握通过分析多种描写手法,剖析人物,把握主题的分析方法。
情意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感受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和分析。
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梳理情节,明确明、暗线结构对突出主题的作用。
2.通过列出情节结构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3.初步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标题入手导入教师用红笔在黑板左侧写“药”我们在“药”的后面加“?”文中的药为何成分?用来医治何病?疗效如何?我们在“药”后面加“!”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震惊!凶残卑劣!愚蠢可悲!我们在“药”上加“”,就充满了讽刺。
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感叹、讽刺来走进《药》中寻求答案。
二、初读课文,梳理情节1.给10—15分钟读书,可将自己梳理情节的重点记在书旁;可将质疑之点记在书旁,待读后和同学讨论。
2.整理自己梳理情节的思路,小组讨论补充,教师巡视,发现优秀者。
让一优秀者展示修改后的结果。
教师作简要板书,或出示投影片。
重点:明确明线、暗线结构。
三、从双线结构探究主题问: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下注释,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教师或请他生稍作补充。
从明线——华家的悲剧,可见怎样的百姓?(愚昧!)从暗线——夏家的悲剧,可见怎样革命现状?(令人悲哀!)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作者突出了那一方面?(突出前者,可从明线安排得出。
)假若以夏家为明线,华家为暗线合适吗?请说出依据。
(不合适。
以华家为立场命题,意味尤深。
“药”不仅是医治疾病的药方,更是在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病态的中国要服什么“药”?写作时为五四前夕,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已退出历史舞台,一味对他们歌颂已不再符合历史需要。
人教版高二上期语文教案
人教版高二上期语文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人教版高二上期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上期语文教案(7篇)好的语文教学课件很有意义的。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文及教案
课文 加来道雄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
他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
他是《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和《超弦导论》诸书的作者。
在过去的10年里,他还是广播电台每周一次一小时科学节目的主持人。
我想知道上帝怎样创造了这个世界,对这样或那样的具体现象我不太感兴趣。
我想知道世界的内在规律,其余则是细枝末节。
爱因斯坦 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记得那时我的父母不时带我去旧金山游览的日本茶园。
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
这是我最快乐的童年记忆之一。
在那静静的时刻,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我常常给自己提一些只有小孩才问的傻乎乎的问题,比如水池中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
我想,它们的世界一定奇妙无比! 鲤鱼们的一生就在这浅浅的水池中度过。
它们相信它们的“宇宙”就有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
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漫游,因此它们只模糊地意识到在水面之上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
我的世界的本质超过了它们的理解能力。
我喜欢坐在距离利于仅仅几十厘米的地方,然而,我们之间却如距深渊。
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从来不进入对方的世界,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
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我想这个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
他们认为,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
水池就是一切。
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场暴雨。
我注意到成千上万的笑语地轰击在池水的表面。
池水变得混乱,谁中的睡莲在汹涌不息的水波冲刷下摇摆不定。
在躲避风雨之时,我想弄清楚周围发生的一切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鲤鱼们的眼中。
在它们看来,睡莲似乎是自己在运动,没有任何东西冲刷它们。
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优秀3篇)
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3篇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高二语文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高二语文虞美人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把握词中意象的特征,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能力目标学习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思路:整首词的学习以“读”、“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特征的整体把握从而更好的深入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把握词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品味鉴赏:1读诗悟情(是什么):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语调概括全文的情感2追寻愁因:(为什么)了解李煜3愁情表达:(怎么样/方法技巧)1)品味意象2)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小结:二、联想比较:1)都是东流水,试比较《虞美人》的结句与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中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
2)都是末路王侯,同是绝命词,《垓下歌》与《虞美人》的风格有何不同三、“愁”句集锦: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4、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四、迁移运用:1仿照例子,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2片段练习:以“李煜,我想对你说”为题附页:一、关于李煜:1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
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柔靡。
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所以本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高中语文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课程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通过分析文本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思维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1.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2.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品分析和鉴赏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入在本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一段短视频或图片展示来引起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简单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课程的思考。
第二步:知识讲解1.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的重要性。
2.分析和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品,如《狂人日记》、《春蚕》等,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艺术手法和文化背景。
第三步:文本分析与讨论1.分发相关作品的文本材料,并组织学生小组进行文本分析和讨论。
2.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要人物、情节发展、意义和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步:思考提问教师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例如:•作品中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你认为作者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作品中的形象和情节对于表达主题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第五步:学生表达与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师可以安排小组之间进行辩论或者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演讲。
第六步:概括总结从课程中总结出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和重要性,并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和作业任务,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作品创作的质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成果来评估课程的有效性,并对以后的教学做出改进。
教学资源1.课本和辅助教材2.文本材料和图片素材3.计算机和投影仪扩展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写作比赛、文学论坛等扩展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方式。
高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5篇)
高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5篇)高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关于教材《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它十分重要。
二、关于学情这首诗内容不难,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
新课标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卷古诗词的集中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累了一定的兴趣,这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和学习古诗词的前提。
三、关于教学方法1、联想想象法2、意象分析法3、探究合作法四、关于教具1、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投影片2、课文配乐朗读3、课文意境视频资料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以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品论导入。
2、提问: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诗歌鉴赏品味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14课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高二语文随堂教学案(选择性必修下册)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昼夜说”“盖天说”等学说的基本观点及其之间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2、梳理、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领悟文章主旨。
【学习重点】了解文中基本观点及其之间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一)关增建关增建,男,1956年生,博士生导师,教授。
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师从李志超、钱临照教授,获科学史博士学位。
同年入郑州大学工作,1992年初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
2000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
主要从事物理学史、计量史研究,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
他与另一著名学者丘光明被誉为中国计量史界的双璧。
(二)写作背景《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出自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的几位专家学者合著的《科学史十五讲》。
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使得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
有识之士很早就在为此担忧。
还在20世纪初,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康奈特建议用“科学与学术”的提法来兼顾两者,就已经受到热烈欢迎。
那时,萨顿正在大声疾呼,要在人文学者和自然科学家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他选定的这座桥梁不是别的,正是科学史;他认为,“建造这座桥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文化需要”。
鉴于此,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关增建、纪志刚、钮卫星、江晓原四位教授于21世纪初共同撰写了《科学史十五讲》。
这是一本科学史,也是国内“重写科学史”的最新成果。
(三)文体知识科学史科学史是科学和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历史发展的研究。
“科学史”有两个层次的意思,第一层次指的是对过去实际发生的事情的述说,第二层次则是指对这种述说背后起支配作用的观念进行反思和解释。
二、学习过程任务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任务设计:1、题目中的“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文中具体是指什么。
本文是怎样梳理、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的?指盖浑之争或者盖天说与浑天说之间的争论。
高中语文 14 武昌九曲亭记教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语文版高二选修语文教案
14 武昌九曲亭记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赏析】这首词写作者乘船漂泊途中倦游思归的心情。
“一片春愁待酒浇”点明了时序。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五句用白描的手法,具体地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景中有情,一个“摇”字,一个“渡”字,巧妙地写出了词人的心境,又逢风雨,使词人多了几分恼意。
“飘飘”“萧萧”写出了词人的心境。
下阕情中带景。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这三句是词人想象归家后的温馨生活。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三句以拟人而又形象的语句,借樱桃的红,芭蕉的绿,具体而形象地写出了时光的流逝,表现了词人对年华消逝的慨叹,也照应了“一片春愁待酒浇”的心境,同时在春愁之外又添了一层愁绪。
这种“转眼间春去夏来”的感叹,包含了词人对久客的叹息,思归的急迫心情,对光阴似水的无限人生的慨叹。
1.走近作者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
眉州眉山(今属某某)人。
他是苏洵之子,苏轼之弟。
十九岁与苏轼同登进士第。
仁宗时,为商州军事推官,徙大名。
神宗时,为王安石属官,因反对新法,调任他职。
后因苏轼诗罪株连,谪迁筠州监盐酒税。
哲宗至徽宗时,仕途几经起落,最后以太中大夫退职,住在许(今某某某某),自号颍滨遗老。
死后追赠端明殿学士,谥号“文定”。
他是著名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栾城集》。
2.探寻背景《武昌九曲亭记》作于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氏兄弟因乌台诗案的牵连,政治上都很不得志。
苏辙贬谪筠州,苏轼贬谪某某,但他们都并不消沉。
这篇题记通过记述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始末,表现出苏轼的游某某水中自由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
当然,其中也寄托着作者苏辙自己的意绪。
3.文体知识见《始得西山宴游记》4.作者轶事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
高二语文教案 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教案教案标题:《红楼梦》中贾府的衰落与命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红楼梦》中贾府的衰落与命运的描写,理解其中的原因和意义。
2. 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探究贾府衰落与命运的内在联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红楼梦》中贾府的衰落与命运的描写。
2. 探究贾府衰落与命运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1. 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贾府衰落与命运的内在联系。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准备:1. 电子教具:投影仪、电脑等。
2. 课本:《红楼梦》。
3. 多媒体资源: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贾府衰落与命运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红楼梦》中贾府的衰落与命运有什么了解?请谈谈你们的想法。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贾府的背景和家族命运的变迁。
2. 分析小说中贾府衰落的原因,如奢侈浪费、丧失家族价值观等。
3. 解读贾府衰落与命运的内在联系,如人物性格、家族命运等。
三、学习活动(3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贾府衰落的原因和影响,并列举小说中的相关情节和描写。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共同探讨。
3. 针对小组展示和全班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你认为贾府衰落的原因主要是什么?为什么贾府的命运会如此?等等。
四、巩固与拓展(20分钟)1. 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贾府衰落与命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小组合作写作:请学生以贾府衰落与命运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探讨贾府衰落的原因和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 学生交流和互评:学生互相交流并评价对方的写作,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贾府衰落与命运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家庭和家族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组高二语文组主备人董玲执教人
课题《三国演义》导读课时第一课
时
时间2012.10、9
课时教学目标课时安排:二课时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并了解《三国演义》主要情节概要
2、对比、分析、评价《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形象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
教学设想重点: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语言知识积累;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难点: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教法学法指导:讲读法,问答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个性化修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序幕。
展示篇首词,略作欣赏。
联系复习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一提起《三国演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脱口而出: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三国演义》的成书经过
小说的产生有它自己的历史过程。
从李商隐的《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来看,至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
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
因而三国故事在宋代时已颇为流行,而且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倾向。
金、元时演出的三国剧目至少有《三战吕布》《赤壁鏖兵》《隔江斗智》等三十多种。
到了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
这部评话从内容和结构看,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规模。
不仅拥刘反曹的倾向极为鲜明,而且刘、关、张等人都富有草莽英雄气息。
张飞的形象最活跃、最有生气。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写得也很突出。
这都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罗贯中在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这部影响深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
三.整体感知,系统把握《三国演义》框架构思
1、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2、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一八四)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二八O)约九十七年的历史故事。
书的开篇写的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昏庸、腐败,造成社会危机总爆发,民众生活困苦,纷纷起来反抗,形成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同时,各种军阀也拉起军队,相互残杀。
军阀董卓的行为引起别的军阀不满,多家联合起来声讨他。
董卓被诛后,曹操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的抗拒势力,并进兵江南。
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此后,魏、蜀、吴三国互有战争,各有胜负。
最后,西晋先后灭了蜀、吴,取代了魏,复归统一。
三、全书脉络梳理
第1-33回,群雄逐鹿
1、桃园结义
2、怒鞭督邮
3、孟德献刀——陈宫捉放曹(杀吕伯奢家)
4、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
5、连环计
6、辕门射戟
7、挟天子以令诸侯
8、煮酒论英雄
9、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10、古城聚义
11、官渡之战
第34-59回,赤壁鏖战
12、三顾茅庐——隆中对
13、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
14、携民渡江——大战长坂坡——大闹长板桥
15、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蒋干中计——
黄盖受刑——借东风——火烧赤壁—义释曹操
16、三气周瑜
17、割须弃袍
第60-86回,三足鼎立
18、截江夺阿斗
19、单刀赴会
20、智取汉中——杀杨修
21、水淹七军——刮骨疗毒——败走麦城
22、杀华佗——曹操之死
23、张飞遇害
24、火烧连营——巧布八阵图——白帝城托孤——安居平五路
第87-105回,南征北战
25、七擒孟获
26、出师北伐
27、失街亭——空城计——挥泪斩马谡
28、六出祁山——秋风五丈原
第106-120,三分归晋
四、重点篇章人物分析、掌握阅读方法
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
提问:毛氏父子评点《三国演义》所谓“三绝”是?
奸绝——曹操
义绝——关羽
智绝——诸葛亮
1、曹操人物形象阅读分析——“奸雄”
第一回合(宴桃园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曹操便出现,更以整段篇幅给予描写。
其中作者便把曹操的奸诈形象尽显无遗,并为曹操人物形象作了定位。
重点引导学生阅读:
①“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褒贬参半
②假装中风欺骗叔父,赢取父亲信任——小时即如此,长大后可想而知。
③“…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言大喜。
”——为曹操人物形象定下基调
第四回合(废汉帝陈留贱位谋董贼孟德献刀)曹操杀吕伯奢一家
理解:
之间杀其八口人,若称其误杀;之后又杀吕伯奢,其原因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充分展现出其奸诈凶狠的一面
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曹操的马惊起践坏了麦田,违反军规,曹操“割发权代首”
重点引导学生阅读:
曹操践踏麦田后,“拟议自己践麦之罪”,而后“擎所佩之剑欲自刎”,最后“割发权代首”
2、关羽形象阅读分析——“忠义”、“勇猛”
重点回合:
第一回合、第五回合、第二十五至二十七回、第四十五回、第五十回、第六十六回、第七十五回、第七十七回
重点引导:
关羽从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到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释曹操再到单刀赴会以及最后败走麦城。
每一个故事和情节都把关羽的“忠义“、勇猛”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
3、诸葛亮形象阅读分析——“智慧超群”、“鞠躬尽瘁”
重点回合:
从第三十七回“三顾草庐”到一百四回“丞相归天”,诸葛亮的形象就贯穿在这将近七十回的演义中,特别从八十七回开始,诸葛亮的形象回回出现,回回鲜明。
重点引导:
诸葛亮形象要一分为二看待,首先从智谋上看,诸葛亮确实有其过人之处,但小说毕竟是小说,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被“神化”了,这一点老师在分析时候必须向学生点明;其次,诸葛亮对于刘备和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
教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