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校长:教授被称为“叫兽”是教育悲哀
为什么中国教授贬值
为什么中国教授贬值?嵇少丞上周我在搜狐博客上读到一篇文章——《国产“黑鹰”何时出现》,感慨良多。
“黑鹰”是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生产的双涡轮轴引擎、单旋翼直升机,其最大起飞重量达9185公斤,转场航程大于500公里,外部货物钩可起吊3630公斤重的货物,内部油箱1370升。
该机配备两名飞行员,货舱内可搭载12名乘员,紧急情况下可搭载19名乘员。
关键是“黑鹰”直升机的飞行安全可靠性超群,在高原与山区等地势险恶的地方飞行,“黑鹰”所占的优势更显著。
1984年,当时正是中美关系的蜜月期,为了抵抗苏联,美国向中国出售24架S-70C民用“黑鹰”直升机,每架600万美元,再加上3套单价78万美元的外挂式副油箱系统以及维护直升机所需的工具备件等,中国总共花了1.5亿美元,这在当年可是一笔巨款啊。
之后中国还想高价购买老美的“黑鹰”直升机,可是人家硬是不卖给中国了。
近三十年过去了,这款直升机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拥有的高原性能最好的直升机,“黑鹰”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一旦高原山区发生诸如汶川地震、芦山地震这样巨大的灾情,依然还需伏枥老骥的“黑鹰”披甲上阵,因为实在派不出能力比它更强的直升机了。
这就是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2013年的芦山地震,第一时间待命的总是“黑鹰”直升机, 可是,当年买回的24架“黑鹰”除了摔毁的4架,现在能飞的越来越少了,毕竟持续服役太长时间了,加之老美不卖给我们“黑鹰”的零部件,所以坏了无法修。
几年前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还读到“研发技术获突破,易拉罐实现中国造”的报道。
文章说,日前,位于重庆市西彭的西南铝业公司传出喜讯——制罐材料研发取得突破,已具备量产能力,铝制易拉罐从此实现中国造。
铝制易拉罐在我国每年用量高达数百亿个。
别看它貌不惊人,但由于我国一直无法拿出薄而强度高的合格铝材,只能依赖进口。
此次西南铝造出的易拉罐厚度仅0.27毫米,还不及3根头发丝的平均直径。
西南铝业经过20多年的不懈追赶,终于造出达到国际标准的易拉罐。
朱九思
朱九思同志1916年2月20日出生于江苏扬州。
1936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教育系,第二年转入外语系学习。
抗战爆发后,朱九思同志全身心投入武昌、汉口的学生救亡活动。
1937年12月至1938年6月,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
1943年6月至1945年12月,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第四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
1945年12月至1946年7月,在晋察冀边区赵尔陆纵队政治部工作,任民运部副部长。
1946年7月,调任《冀热辽日报》副总编辑。
1948年3月至12月在《群众日报》社工作,任副社长兼总编辑。
1949年1月至4月参与创办《天津日报》并担任总编辑。
1949年8月,参与创办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新湖南报》,并担任副社长;1950年底,任副社长兼总编辑,主持新湖南报社的工作。
1951年12月,调任湖南省教育厅常务副厅长。
1953年6月,朱九思同志任华中工学院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此全身心投入到华中工学院的创办、发展和崛起的历史进程之中。
1953年10月,政务院任命朱九思同志为华中工学院副院长。
1954年5月,中共中央中南局批准成立华中工学院党组,朱九思同志任党组书记。
1955年6月,华中工学院成立党委,朱九思同志任党委书记。
1957年5月至1960年12月,任华中工学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1960年12月至1972年10月,任华中工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期间,朱九思同志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切实措施纠正1958年以来学校工作中“左”的错误,为1958年以来受批判的师生甄别平反,恢复、调整有关领导职务;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改选院务委员会和系务委员会,稳定教学秩序和工作秩序;改善党的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以院长为首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
同时调整学校发展规模和专业设置,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华中工学院的科研工作得到较大发展。
文革开始后,朱九思同志受到冲击,下放到农村劳动,受到不公正对待。
1970年6月,朱九思同志回到华中工学院,领导学院恢复办学,先后创办了激光等9个新专业,使全校专业总数达到36个,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叔卸任演讲遗憾
三一文库()〔根叔卸任演讲遗憾〕根叔卸任演讲《遗憾》整理了20XX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离任时候的演说,12分钟的演讲,根叔谈尽遗憾,这里31doc整理根叔卸任演讲遗憾根叔卸任演讲《遗憾》尊敬的王立英副部长,尹汉宁部长,喻云林局长,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你们好!今天是华中科技大学喜庆的一天,我们迎来了新校长丁烈云教授。
首先,我向丁烈云教授表示衷心的祝贺。
相信在党委、在他和路钢同志的领导下,华中科技大学将迎来新的辉煌。
此时此刻,我要衷心感谢中组部、教育部、湖北省委多年来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衷心感谢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这些年给予我的一切,不管是信任、支持、宽容,还是批评;特别感谢路钢同志的智慧、魄力、贡献以及与我合作时表现出的忍耐。
自然,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关心和理解,感谢亲朋和同事对我的支持、鼓励以及类似于上台终有下台时那样始终萦绕在我的耳际的箴言。
这九年中有太多的事是我一生中不能忘怀的。
此刻我最想表达的只是那些因为我的能力不足给学校留下的遗憾,也给我自己留下的诸多遗憾和歉意。
这些年,学校的发展有一些颇为遗憾的地方。
我没能把船舶海洋四个字写大;文科若学科的发展没有显著变化;医科还欠缺高峰;转化医学中心大楼还未动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还未落到实处;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没有明显缩短;我希望让学生自由发展,但总体上多数学生可能还是未脱离那种类似教育生产线的培养模式;......对这些我不能不表示遗憾和歉意。
我希望学生们能很好地面对过去与未来。
既要知道革命先贤辉煌而悲壮的历程,也要了解我们自己历史上的错误、丑陋、耻辱等等。
如果大学生对国家过去的错误和痛楚多一些了解,他们就能知道对人的蔑视多么恐怖,个人迷信多么可怕;就容易理解民粹式民主的荒唐;就能知道道德在无约束的权力面前多么不堪一击!从而真正地思索人的意义、民主的意义、把权力关进笼子的意义!未来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
为了未来,学子们需要何种思想前瞻?需要怎样的思想储备?而不能仅仅满足于现实中的、或者当下流行的价值观。
在追思涂又光先生会上的发言
大师” 、 “ 是 一 位 极 高 明 的教 育 家” 。 中 国工 程 院 院士 、 : “ 涂 先 生 的 逝 世 不 仅 是 华 中科 技 大 学的 重 大损 失 , 也 是 我 国文 化 界 的 重 大损 失 。 ” 涂 又 光 先 生 用 整 个 生 命 对 待 教 学 与 研 究, 以文学为形式 , 以历 史为 内容 , 以哲学为 觉解, 将 文 吏哲融通 合一 , 知 情意行 一体 , 给 学 生 以 罕 见 的 教
各 位来 宾 、 各位 同 志 : 这 个 月 4日凌 晨 , 涂又光 先生离我们 长去 了! 先生 与 他家 人 一再 叮嘱 , 他 身后 的一 切从 简 , 什么 仪 式 也不 要 。今 天这 个 会 是 先 生 的 同事 、 学生 、 同志 、
朋 友 不 约而 同地 要举 行 的 , 追 思 我们 的涂 又光 先生 。
死! 》 交给 我 , 要 我 表达 他 的意思 , 因余 东升 同志在外
地 赶 不 回来 。
我 沉 痛 地 悼 念涂 又 光 先生 , 深情 地 追思 涂 又光 先生 , 真挚 地怀 念 涂 又 光 先 生 !深 深感 谢 涂 先 生所 作 出 的卓越 贡献 ! 第一 , 涂先 生 是 一 个 真正 的共 产 党人 。他 一 身 正直 , 两袖清风, 一 生不 辞 辛 苦 , 全 心为 民服 务 。用
代 表在追思会上发 言, 后 携 部 分 贤 达 的 追 思 发 言 文 稿 和 特 约 的 涂 又 光 研 究 专 稿 而 归 。涂 又 光 先 生 在 哲
学、 教 育和 艺 术 等 诸 多领 域 都 有 深厚 的造 诣 , 为 我 们 留 下 了宝 贵 的 精 神 遗 产 。为 深切 缅 怀 涂 又 光 先 生 , 深 入 研 究 涂 又 光 先 生 的 思 想 学 说 和 高 尚人 格 , 本 刊 特 辟 涂 又 光 研 究 专栏 。 本 期 与 下 期 将 先 行 刊 发 上 述 所 约 文稿 , 敬请垂 注; 同 时 欢 迎 海 内外 专 家 学 者 不 吝 赐 稿 。
屠呦呦获诺奖议论文
屠呦呦获诺奖议论文屠呦呦获诺奖议论文是作者根据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的实际情况,而发出的一系列的感想,并且以议论文的形式书写下来的文章。
以下小编准备了两篇文章,可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
下面屠呦呦获诺奖议论文由资料站提供。
屠呦呦获诺奖议论文一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刚刚宣布,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奖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诺贝尔奖官网消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奖金将一分为二。
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两人一同获得一半奖金,而另一半奖金将颁给屠呦呦。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打破了几个记录: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然科学领域诺奖,女科学家,土生土长未出国不会英语的科学家,未获院士的科学家,研究工作没有发表过SCI论文(国际期刊)的科学家,中医科学家,无博士学位的科学家,最高年龄当选博导的科学家,工作发表到获奖间隔最长的科学家。
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
前些年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而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中国农大原校长石元春、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虽然因涉嫌学术造假而屡遭检举、质疑,却依然可以做院士,好多政府高官也当上了院士。
不过,屠呦呦今天却拿到了诺贝尔医学奖!而且是我们中国的科学家第一次获奖。
可见在中国做院士可能与你的科研能力无关。
在当今的中国,杰青、长江、院士、这个计划那个计划获得者、这个级别那个级别的各类奖励获得者,其中有多少是有良心的真才实学者?一旦上靠旁门左道上了某一个台阶,成为所谓的“没有良心的专家(砖家)”就开始为“钱”(经费、灰色收入)而奋斗,利益交换、权钱交换,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而且这些学术败类一旦上台就会肆无忌惮地提拔徒子徒孙和与之臭味相投的人,生生不息……成的真了学霸甚至学匪了!当然在这样的群体中还是有一些有良知的真正专家,但他们对力量甚微,伪币驱逐良币,但愿良币能幸存一二,这才是中国学术界未来的希望。
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回应走红:“叔”不是一个传说
记者:您是更喜欢我称呼您李校长呢?还是称呼您根叔?
李培根:就李Βιβλιοθήκη 根就可以。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知道学生开始叫您“根叔”的?
李培根:应该有两三年了,开始它是在网上,学校的BBS上面有些学生就直接用“根叔”这两个字,我觉得这是一种亲切的称呼。
记者:您最近在华中科技大的这个毕业演讲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个演讲当中有很多打动80后、90后的东西。比如“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那这些话都是非常有网络语言的特点。这个演讲真的是您写的吗,还是您80后的秘书给写的?
记者:感觉您这个演讲还很押韵,平时您写诗吗?以前您写过诗吗?
李培根:写诗当然写过,我并不是一个很有文采的人。
记者:那您觉得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培根:我应该还是一个很真的人。
记者:谈到什么是母校,您在演讲词当中有一句话被疯狂转载:“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这句非常的精彩,为什么会想到这样说?
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体育馆,7780名本科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人数之多全国罕见,被称作“最牛毕业典礼”。 (记者许少峰 陈勇摄)
李培根:我的文字稿中间已经标注了,这个话不是我的原创,是我在学校BBS上面看到的,我觉得也有道理的。骂学校的、说学校某些不好不等于说对学校没有感情,这句话恰恰就反映那个(观点)。
记者:听说您平时也很喜欢和学生沟通,您也曾经被学生面对面地质问。您觉得学生问的那些问题最让您下不来台的是哪一次记忆当中?
记者:在你的这篇演讲当中有一句话,你说到:“我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成了什么?”然后你说,“我时时在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学生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学子做什么?”这句话我知道当时让很多在场的华中科技大学的学子泪流满面。
人民日报时事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这首名为《官仓鼠》的唐诗,把封建时代的贪污腐败官员刻画得入骨三分。
腐朽的封建社会虽然结束了,但腐败官员并未绝迹,吉林长春的“米老鼠”就是一例。
“米老鼠”是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米凤君的外号,此君既贪又“花”。
日前,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他作出一审判决,认定米凤君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法院经审理查明,1992年2月至2008年2月,米凤君利用担任中共吉林省长春市委副书记、长春市市长,中共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长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职务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628万余元。
案发后,大部分赃款赃物已退缴。
法院认为,米凤君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和非法收受他人数额特别巨大的财物,其行为构成受贿罪,犯罪情节特别严重,论罪应当判处死刑。
鉴于米凤君在被调查期间,主动交代了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部分受贿事实,认罪态度较好,退缴大部分赃款赃物,故对其判处死刑,不立即执行。
“米老鼠”是典型的“官仓鼠”!这种“官仓鼠”不同于老百姓家犄角旮旯里“爬灯台,偷油吃”的小老鼠,也不同于荒滩草地里四处觅食的野老鼠,而是身居“公门”、潜伏“官仓”、倚仗权势、祸害国资的“硕鼠”。
他们或卖官鬻爵,或贪污受贿,或在企业经营、转让土地、承揽工程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肆无忌惮地以权谋私,而且冠冕堂皇、有恃无恐,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民愤也极大。
类似长春的“米老鼠”,此前还挖出好几只这样的“官仓鼠”,其中的典型人物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总经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陈同海和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王益。
他们犯的都是受贿罪,其中陈受贿1.9573亿余元,王受贿1196万余元。
陈、王二人同“米老鼠”一样,都被判处死缓。
华中科大原校长“根叔”离任 演说提及19处遗憾
华中科大原校长“根叔”离任演说提及19处遗憾任职华中科大校长9年后,李培根于昨日卸任,原东北大学校长丁烈云接任华中科大校长。
因毕业典礼致辞受热议,李培根被学生们称为“根叔”,而其昨日发表的离任演说中,共留有19处“遗憾”。
根叔卸任丁烈云接任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任职9年后退休,离任演说全文19处遗憾;丁烈云此前任东北大学校长李培根男,1948年生,1981年在华中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后,于1983年赴美留学,198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母校工作。
曾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副校长,2003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3月起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丁烈云男,1955年生,1973年8月参加工作,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
曾任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2011年1月起任东北大学校长。
据教育部官方消息,昨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中共中央的任免决定,丁烈云接替李培根,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因年龄原因,李培根不再担任该校校长职务。
任职华中科大校长9年后,李培根于昨日卸任,原东北大学校长丁烈云接任华中科大校长。
因毕业典礼致辞受热议,李培根被学生们称为根叔,而其昨日发表的离任演说中,共留有19处遗憾。
两会前夕曾暗示退休去年已经告别了。
今年两会前夕,面对今年是否仍将进行毕业典礼演讲的提问,李培根向新京报记者暗示,其今年即将退休。
因为2010年毕业典礼演讲颇受学生欢迎,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走红网络,也被学生们称为根叔。
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她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当时的讲稿中,不乏俯卧撑、躲猫猫、蚁族这样的网络潮语。
昨日,李培根身边的工作人员证实,类似开学、毕业典礼的演讲稿,都是李培根本人所作。
细心学生发现,前一年讲稿中的最后一句话,往往就是下一年的主题。
从2010年的《记忆》,再到《未来》、《远方》,直到去年的《告别》,任校长9年后,李培根正式卸任。
2020高考语文 “根叔”演讲为何倾倒莘莘学子?作文素
语文:2020高考作文素材:“根叔”演讲为何倾倒莘莘学子? (附演讲全文)在华中科技大学202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
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在2000余字的演讲稿中,李培根把4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大事、身边人物、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
“俯卧撑”、“躲猫猫”、“打酱油”、“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蜗居”、“蚁族”、“被就业”、“被坚强”……都是李培根昨日演讲中出现的词汇。
(6月24日《长江日报》)多年大学时光,如今毕业在即,在毕业典礼这个关口,即将离开母校的莘莘学子,往往情绪比较饱满而丰润,一粒小石块,就让心澎湃。
但华科根叔这样的校长,能够如此感染莘莘学子,让人一掬热泪,似乎并不多见。
那么,华科“根叔”,为何能够倾倒莘莘学子?一是时尚。
在2000余字的演讲稿中,“俯卧撑”、“躲猫猫”、“打酱油”、“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蜗居”、“蚁族”、“被就业”、“被坚强”……这些词汇俯视皆见。
毋庸讳言,每一个词汇的背后都汹涌着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或悲剧,每一个词汇都让包括莘莘学子在内的世人共鸣乃至感慨不已。
而且,这些词汇保留着时代体温,有着极为张力的现实热感,在年轻人中间留步甚广,传播久远。
当根叔用这些时尚、鲜活而灵动的词汇贯穿演讲始终时,学子们必然感觉一下子和校长的距离拉近了,正如该校能源学院鲍永杰说:“没想到校长会这么亲切。
”由此,笔者想起了2007年12月31日晚,时任北大校长的许智宏在北京大学新年联欢晚会上,深情演唱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赢得满堂彩,究其因就是因为这是一首年轻人的歌曲,高高在上的校长能够放下姿态,与学子打成一团,自然令学子深为欢喜。
二是真实。
时尚只是表层,根除流露出的真实、朴实、实在的真情,才是倾倒学子的武器。
比如,在约3个小时内,身着导师服的李培根与1200名应届毕业生一一握手、合影,其中的百名学生还与他相拥。
能够如此又耐心,做到这样的校长,不多;比如他引用华科论坛白云黄鹤BBS的这句名言,“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一下子就能抓住学子的心!再比如,他如此真挚地鼓励学子: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
“引渤入新”首倡者霍有光:“叫兽?我是一个叫喊科学的野兽”
个 吹 了 多年 风沙 的地 质 工作 者 。他 走 过 了新 疆 、 甘肃 、 宁夏等 地最 干旱 的地 区 ,
曾 经早 上 用 一杯 水 刷 牙 冼脸 ,晚上 继 续
用这杯 水 冼脸 洗脚 。
“ 环 境 破 坏 等 因 素 的 影 响 ,我 国 受 北 方地 区水 资源 严 重 匮 乏 ,尤其 是 横 亘 我 国北 方 的条 带 状 沙漠 由于 几乎 没 有水 资源 ,不仅 环 境 无 法改 造 ,反而 以 每 年 新增 2 0 0 0多平 方 公 里 的速 度在 不断 扩
坐 在 办公 室 里 的大 学 教 授 ,还 曾 经是 一
他 的科学 构 想更 是 招 至极 端刻 薄 的
评 价 : 这 不相 当于 民间 ‘ 大傻 工程 ’ “ 八 吗? 给长 城 贴 瓷砖 ,给 赤道 镶 金 边 ,给 飞机 装 倒档 ,给 黄 河 安栏 杆 ,给 苍 蝇 戴 手 套 ,给 蚊 子戴 口罩 ,给 跳 蚤 戴 脚镣 , 给 虱子戴 避孕 套 。 ” 最 和 善 的评 价也 谨 慎地 说 ,那 是 一 个 “ 大胆 的设 想” 。
可能 。
这 将是 个 异 常浩 大 且 会影 响 深 远 的 工 程 ,霍 有 光迅 速 开 始 画 草 图 ,他 想 起 了 自 己走 过无 数 遍 的 已经 千涸 的 疏 勒 河
故道。 疏 勒河 ,古 名籍 端 水 ,河 西 走 廊 三 大 内陆 河 流 之 一 ,从 汉 以 来 ,酒 泉 、敦 煌、 玉门 、 阳关 等西 部 重镇 皆赖其 哺 育 ,
然 愣住 了。他 从 西到 东 在 地 图上 比 对 着 中国 八大沙 漠的 位置 , 克拉 玛干沙 漠 、 塔
古尔 班 通 古 特沙 漠 、腾格 里 沙 漠 、乌兰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根叔)2005-2012年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根叔)2005-2012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演讲稿)一、《转折》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05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亲爱的2005级新同学们,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校党委、行政,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到大学来,于你们而言,是一次重要的转折。
人的一生会碰到很多次转折,多数转折是社会性的,还有一些则是自己生涯的转折。
你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向知识经济转移的时代。
知识虽然从远古的时候开始就不断扩展,但从未像今天这样日新月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新奇,甚至令世人难以理喻。
知识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社会经济、人们的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作用,而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它对社会、国家、业界、大学乃至知识精英们施加的无穷无尽的压力,那就是不仅要学习、掌握、运用知识,而且要扩展、创造知识。
这难道不是你们的责任?你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向信息社会转移的时代。
今天的信息伴随着知识的流动、物质的流动,价值的流动,伴随着人们的一切社会流动,它像幽灵一样,无所不在。
如何在你们的学习、研究中充分利用信息,这是你们的责任。
你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正在走向经济“全球化”的转折时代。
经济“全球化”像精灵,像恶魔;有人爱,有人恨;有人颂扬,有人诅咒。
但无论爱与恨、无论颂扬与诅咒,人们不得不去适应它。
我们的年轻学子们,你们是否作好了准备,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仅适应,而且要去接受挑战。
未来几年,将是培养你们竞争力、挑战力的绝好时机。
你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中国正在和平崛起的时代。
五千年的文化古国,伟大的中华民族正期待着复兴和崛起,而你们这一代恰恰是中华崛起的希望,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时代在转折,转折是机会,要把时代的转折转化为对社会贡献及人生发展的良性转折。
同学们,你们来到华中科技大学这所殿堂,是你们步入知识精英阶层的重要转折,是你们今后一生承担社会责任的转折。
“根叔”卸任称遗憾太多
陈 怀 军 背 上 家 里 织 的
j布 匹外 出换救命 粮。 当 ;他 和 嫂 子 步 行 到 安 徽
1砀 山县夏庄 时 , 饥 饿难
● _ _ 一
● ■ — 一 }耐 。 当地 村 民夏 淑 梅 _
不 仅 号 召全 村 人 拿 粮 食到她 家里换布 ,临走 时还 给他装 了 3大碗 黄
笔 登 门还账 。2 0 1 4年 4
月初,河南登封 市 7 3 岁 老 人 陈怀 军 的 信 义
举 动引发 了社 会关 注。 陈 怀 军 会 几 十 年 如 一 日地恪 守信 义 。缘
j 于他 当年被救 济的 “ 三 碗 黄 豆” 。1 9 6 2 年河南
闹饥 荒 ,2 O岁 出 头 的
诚然 , 不 同的 大 学 有 不 同 的文 化 底 蕴 , 需 要 校 长 有 不 一样 的领 导 艺 术 。 然而 , 可 以肯 定 的 一 点 是 , 不 “ 接 地 气 ” 的 校长 一定 不 是 一 个 好 校长 !
庄 ,终于得到 了她 的消 息 。 当 年 4月 ,7 3岁
七旬老 人 5 0年 跨 3省报恩
饥 荒年 受到 异 乡 {人 接济 3大瓷碗黄 豆 ,
家 人 得 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过 艰 难 光
本科生毕业典礼上 , 李培根在 2 0 0 0余字的演讲稿 中 , 把 4年 来的国事 、 校事 、网络热词融合在一起 。短短 1 6分钟的演讲 ,
被掌声打断 3 0多次 ,全场 7 0 0 0多名学子起立高喊 “ 根叔 ”。 从此 ,“ 根叔 ”就成 为网络热词 。 在华 中科技大 学 ,李培根校 长每年 在开学和 毕业两 大典 礼上的讲话 ,一直被学生视为大学里的第一堂课和最后一课 。 而这一次 ,“ 根叔 ”在离任演讲 中谈 到了许多遗憾 :转换 医学 中心大楼还未动工 、 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没有明显缩短 、 发生 “ 学 位 门 ”事件 ……整个演讲不说成绩 ,谈尽遗憾 ;时间不长 ,却
悼!著名教育家、华科大老校长朱九思先生逝世!
悼!著名教育家、华科大老校长朱九思先生逝世!2015年6月13日18:09,著名教育家、原华中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人称“华工之父”的朱九思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附属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0岁(1916.2.20—2015.6.13)。
朱九思先生,1916年出生于江苏扬州。
1936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教育系。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延安。
1942年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
1949年,南下湖南,任《新湖南报》副总编,后接任社长兼总编辑。
后担任湖南省教育厅常务副厅长。
从1953年起,历任原华中工学院副院长、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等职,掌舵华工30年。
1984年离休后,仍以对发展教育事业的一颗赤诚之心和教育家的责任感,关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进行着理论思考与探索。
【朱九思先生那些事儿】每砍一棵树都需校长签字2011年出版的《朱九思评传》是国内首部描述华中工学院前院长朱九思先生生平及其教育理念的专著。
《朱九思评传》共340余万字,耗时3年完成,作者是华科大人文学院退休教授王炯华。
“华中科技大学差不多把朱九思当做校父看待。
”在王炯华笔下,朱九思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经常批评行政人员,却很少对教师说“不”。
建造森林学校,定下每砍一棵树都要校长亲自签字的规矩。
“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华工工作了三十多年,子女没有一个在华科上学,也没在学校分房子。
大师的风采是无人能及的。
”该书编辑钱坤说。
吃住会客都在普通病房从领导岗位上退下的朱九思,结合多年办学实践和思考,投身高等教育研究,担任华科大教育科学院的教授、博导,指导了12名硕士生和9名博士生。
到湖南大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时,朱九思不乘小车,也和师生一起乘坐交通车前往。
朱九思晚年与夫人吃住会客都在医院的普通病房里。
很多人不解,他为什么不住高干病房呢?夫人给出的回答是:“九思说的,不用那么大,不能浪费。
”其子朱小庆告诉记者,父亲晚年一直关心着学校的发展,在清醒时有弟子来看望,他总要先问及学校情况。
岁“根叔”卸任华中科大校长
他还表示,社会进步不能只靠道德自省和 道德引领,还需要制度设计。 如高校设立了资 深教授,就应该设计相应的退出机制,把更多 的机会让给年轻人。
中组部昨日在华中科大宣布了这一消息。 自 2005 年起,李培根任华中科大校长达 9 年,是该校近 20 年来首位连任校长。 2010 年,在华中科大本科生毕业典礼 上,校长李培根在 2000 余字的演讲稿中,把 4 年来的国事、校
事、校园人物、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短短 16 分钟的演讲被 学生掌声打断 30 次,赢得“根叔”称号。
今年,靠卖废品为生的父母刚刚喘口气,家庭又逢厄运。 1 月 3
日,翁俊文再度肾衰竭。 母亲捐的肾失去功能。 父亲翁先清拦下两 个女儿争着要捐肾,近日做了配型,和儿子成功配上。
与家属的期盼不一样,翁俊文的主管医生、器官移植研究所 教授陈刚却有隐忧。5 年前,他为翁俊文做过移植。翁俊文患的是 一种 IgA 肾病,这种肾病与自身免疫系统问题有关,有一定遗传 因素。“但他复发得太快了,别人通常七八年或上十年,他 3 年半 就复发了,这种情况下,再选择亲属移植,也可能很快复发。 ”
最终,父母救子的坚决让他不忍。 这例捐肾上报至医院伦理
委员会讨论,通过才能移植。 昨日中午 12 时,伦理委员会结果终于出来,11 人有 10 人否决
父亲再次捐献。 据了解,伦理委员会由医学专家、法律专家、社区代 表等组成。
伦理委员会医学代表、 该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陈知水教 授表示,医学不能在疗效不明确的情况下,增加一个病人。
2014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谁制造了“根叔式”遗憾?
2014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谁制造了“根叔式”遗憾?“根叔”李培根卸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对于“根叔”这篇难掩遗憾的离任演讲,舆论普遍认为,“根叔”是在借离任演讲,指出当前当今大学办学的弊端,发人深省。
尽吾心智而不至,可以无悔矣,这是一名职业化校长,面对当前教育问题必须有的态度,否则,只会空留遗憾与一声叹息。
“根叔”李培根卸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在3月31日发表的离任演说中,李培根说,这些年学校的发展有一些颇为遗憾的地方,据他自己估算统计,这些遗憾一共有19处。
李培根除了提到一些学科发展未能尽如人意外,还表示,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没有明显缩短,多数学生也未能脱离类似“教育生产线”的培养模式。
对于“根叔”这篇难掩遗憾的离任演讲,舆论普遍认为,“根叔”是在借离任演讲,指出当前当今大学办学的弊端,发人深省。
相比那些在离任时只说一些冠冕堂皇的官话、套话的演讲来说,“根叔”的离任演讲,出于自己的真情实感,那19处遗憾,更是处处敲打听众的内心。
但需要思考的是,是什么制造了“根叔式”遗憾?这19处遗憾,是根叔自己的遗憾,也是大学校长的遗憾,更是中国大学教育的遗憾;而这些遗憾,有的是教育体制制造的,有的是社会环境制造的,还有的其实与根叔自己也有关,有根叔自己的责任。
演讲中,李培根说道:“上任之初,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在任期内能使学校的风气变得更好一些,希望在我们的校园里充满学气,有简单的文化,遗憾的是我没能做到这一点。
”这种遗憾,显然不是因为校长无能,而是教育管理体制和社会环境的问题,这不是靠一个校长所能改变的。
学校内部的行政机构庞大,但校长的职权难以推动行政机构改革,校长往往会被体制改变,而很难改变体制。
因为上级部门对学校的管理,决定了学校的管理模式,上级部门对学校办学业绩的考核、评价,决定了学校整体的办学思路对上不对下。
我更关注那些与“根叔”自身关系密切的遗憾,因为这些遗憾,校长是可以在现行体制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的,对于这些遗憾,校长们不要在离任时才说是遗憾,而应该在任上就避免遗憾,否则,在离任时才大发遗憾的感慨,却没有弥补遗憾的可能,为何不在任时身体力行做起来呢?比如,根叔谈到自己没给学生尽可能创造自由表达的环境的遗憾。
华科校长回应“学位门”:买卖文凭说不负责
见⾯会上,⼀名同学问“根叔”:“明年是不是不会再发⽂凭给分校的同学?”“根叔”⾮常肯定地回答:“是!”和李娜受到的欢呼不同,很多华中⼤的学⼦对于学校给独⽴学院毕业⽣颁发学位证书,表达了不满的情绪。
有媒体报道:华中⼤本部近8000名毕业⽣中,尚有近800名没能获得毕业证书。
华中科技⼤学(微博),全国重点,⾼考(微博腾讯⾼考听众:58105⼈+收听已收听最新消息 2011年7⽉15⽇ 16:05【教育部:随迁⼦⼥就地参加⾼考尚⽆时间表】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年来的贯彻情况。
教育部有关负责⼈透露,外地务⼯⼈员随迁⼦⼥在当地参加⾼考(微博)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所有城市都将实现,但⽬前没有具体时间表。
/4OA52B 更多)⼀类本科重点线。
⽽武昌分校是华中科技⼤学与民营资本合作兴办的⼀所独⽴学院,与此后该校兴办的 “华中科技⼤学⽂华学院”同属本科层次“三本”序列。
从2010年的录取分数线来看,华科本校与两个独⽴学院的分数线相差⼀百多分。
虽然华中⼤“学位门”事件近两天才见诸报端和各⼤媒体,但在络上的持续发酵已经超过了⼀个⽉。
在六⽉初,有学⽣发现华中⼤两个独⽴学院武昌分校以及⽂华学院的2011届毕业⽣,可以取得华中科技⼤学的学位证书。
随即,⼤量愤怒的帖⼦占据了⼈⼈、⽩云黄鹤BBS、猫扑、天涯等各⼤站,其实这已经不是华中⼤第⼀次爆发“学位门”事件了。
在四年前,2007届华中⼤的毕业⽣发现华科独⽴学院的毕业⽣拿的是与⾃⼰完全相同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4年之后,华中⼤再陷学位*。
学⽣:这是学校在买卖⽂凭独⽴学院给毕业⽣发⼀模⼀样的学位证,是招揽学⽣的⼀种重要⼿段,但在华中⼤学⽣的眼⾥“只有⼀个华中⼤”,学⽣们表达了对华中⼤陷⼊“学位门”的不满。
李强(化名)就是其中之⼀,他对学校的做法感到“痛⼼”。
李强:⾸先知道这个消息肯定是很愤怒,因为学校这样的话⼀种不顾应该说不顾本部好⼏万学⽣的利益和学校声誉,应该说叫公然买卖学位这样⼀⾏为吧,让我们很痛⼼,这个对学校的影响真的⾮常⾮常⼤,我们都挺痛⼼的,对我们以后的就业我觉得应该也是有很⼤的影响。
根叔 教授被称叫兽是教育的悲哀
根叔教授被称叫兽是教育的悲哀根叔:教授被称叫兽是教育的悲哀华中科技大校长李培根直言不讳表示:“高校最大的问题是被行政化,上面的管理部门太多了。
”重庆晚报报道教授被人随意称为“叫兽”,人人都把抨击教育当成了时髦,全国名牌高校的一把手享受副部级待遇……说到上述怪相,银发“根叔”又皱起了眉头。
“根叔”是谁?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微博)校长李培根!“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两年前,他用这句话给该校7700余名作毕业致辞,随后这句话传遍全国大专院校和中小学;从此,根叔成了他的代名词。
昨日下午,根叔作客重庆南开中学,与该校学生进展了一场关于“我看中国高等教育”的讲座交流。
“教育最高层次:是让学生自由开展、做自己”教育应该培养出怎样的学生、怎样的人?“教育的最高层次:是让学生自由开展、做自己。
”根叔道出了自己的标准。
根叔把教育和对学生的期望,做出了“金字塔”式的注解最底层:爱国家、拥护社会主义,这是起码的要求;第二层,有文化;进一步:德智体美;再进一步:创造力。
最高要求:自由开展。
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是什么?“缺乏教育的内在理想、缺乏求是的动力、全靠指标驱动,缺少批判质疑的文化和文化的批判。
“从幼儿园开始,我们被要求听话;到了小学中学,还是要求听话,甚至到了大学,依然如此。
”根叔直言不讳表示:“高校最大的问题是被行政化,上面的管理部门太多了。
”“以前我们是厅级,很多部门不把你放在眼里”但根叔也说明了自己的另一个态度,目前的网络舆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使得政府、社会乃至师生,都对教育缺乏应有的敬畏。
“这也是教育的悲哀。
”根叔表示,学术诚信、腐败校长等问题时有发生,但不少人将个别问题普遍化,不经调查便随意炮轰。
“把抨击教育当成了时髦,俨然成了社会问题。
”“按理说,教育和医疗,本来应该是崇高而令人敬畏的职业,但前不久哈尔滨有个医生被杀了,绝大局部人说杀得好;大学里的教授,也被网友们纷纷冠以‘叫兽’的字眼,这是不是缺乏对人起码的尊重?也凸显出对教育起码的敬畏?”“不仅如此,你们知道吗?中国排名前列的30多所高校,书记校长都是副部级我们华中科技大学也是!”根叔此语一出,引来全场一阵哄笑;但他没有笑,而是一脸真诚严肃地讲开了:“大学校长其实是不需要给级别的;以前我们是厅级,但到部里、省里办事,很多部门都不把你放在眼里,导致很多事情难办;后来,是国家考虑到某种现实,才把这30多所名校领导集体提升了级别。
让肉烂在锅里 辩论
让肉烂在锅里辩论肉烂到锅里,又称肉烂在汤锅里,是我国民间的一句谚语,意思是比喻虽有损失,但仍属自己或自家人,好东西不外流。
肉烂到锅里是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也就是好事都留在家里不能给外人。
肉煨烂了成渣也在汤里面,还是被人吃干净了。
没有浪费掉。
也是指有好事自家人享受不要好似别人了。
这句话和肥水不流外人田是一样。
这都是民间谚语。
很形象很顺口。
老百姓不爱说书面教材,可是民间这类谚语很好懂。
从前,有一个非常吝啬的地主,过年了煮了一大锅肉汤,准备美美的吃一顿,那想到屋顶上住着的老鼠也闻到了肉香,也在盯着下面的肉锅打转,看呀看,转呀转,在饥饿和香味的诱惑下老鼠再三斟酌终于奋勇一跃跳入香味扑鼻的肉锅中,紧紧咬住一块大肉与锅内的肉汤融为了一起。
肉煮好了,开饭了,地主一家人其乐融融得坐在一起准备享受天伦之乐。
可是刚刚吃了一半,忽然从锅中捞出一只毛茸茸的老鼠,而且老鼠嘴里还咬着一块大肉,这下可搅了大好的年夜饭,家人吃进的饭都恶心的直往外吐,无论谁也再没有心情吃下去了,本来一个好饭局变成了恶心愤怒的局面。
地主老爷气的哇哇直叫,捶胸顿足,指着老鼠肉大骂“都是你这个臭肉坏了满锅汤”。
联想到已身入囹圄的郭美美之流,为何这样一块“臭肉”曾经如此火?曾是不少人羡慕、嫉妒的“偶像”?社会上确有这样一群人:TA们十分期待自己可以不劳而获而出人头地,成为令人艳羡的名人,期待当土豪、开名车、穿奢服、上华堂。
病态的社会、歧性的土壤,导致民众的“三观”整体堕落。
社会上确有不少人不仅喜欢闻臭,而且还愿意逐臭,真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啊!过去,在普通百姓看来,教授是多么璀璨夺目的称呼,他们集智慧、良知、文明、境界于一身,TA们头上可能有无数道光环,TA们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TA们引领人们走向更美好的境界。
在百姓眼里,学者的形象应是温文尔雅、举止得体、风度翩翩、睿智机敏、文明礼貌的。
但是,现在社会上有些人早把教授称之为“叫兽”了,这与某些教授们脏话连篇的语言、斯文扫地的行为、放荡不羁的形象、辩论问题时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谩骂攻击、科技贡献上“雷声大、雨点小”的事实等,都有直接关联。
为什么那些所谓的“砖家”“叫兽”一发表言论就会有老百姓骂他们?
为什么那些所谓的“砖家”“叫兽”⼀发表⾔论就会有⽼百姓骂他们?这⾥所谓的“砖家叫兽”是⾼级知识分⼦中的南郭先⽣,并不是所有专家教授都会被百姓骂,例如袁隆平、钱学森等都是国之栋梁,深受群众爱戴。
⽼百姓骂的是那些“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厚腹中空”的伪“专家教授”,所以他们的名号是“砖家叫兽”。
先看⼏个“砖家叫兽”的奇葩⾔论。
1,谢作诗“叫兽”号称低收⼊者可以⼏个⼈合找⼀个⽼婆。
2,还有⼀位“叫兽”称北京之所以交通拥堵,是因为房价还是不够⾼。
3,某“砖家”称春运⼀票难求是因为票价太低。
4,有“砖家”建议延迟领取退休⾦,没错,你还得继续⼯作,但是没钱。
如果活不到那个年龄,等于为⼤众谋福利了。
5,之前有“砖家”建议通过收取“单⾝税”来提⾼结婚率。
6,还有“砖家”宣称农村烧柴⽕、煤球污染环境,都得禁⽌。
农村猪圈养猪⽜棚养⽜也污染环境,都得拆除。
这样的奇葩⾔论还有很多,他们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不接地⽓不懂⼈事,所以被骂也是咎由⾃取。
不知道他们是不⾷⼈间烟⽕还是思想太过超前,给出的⽅案⽆视实际,完全是空中楼阁。
他们没有脚踏实地的调查了解,就开始⼤放厥词。
有些与普通百姓们息息相关的问题,他们不但没有看到症结所在,反⽽本末倒置、头疼医脚,乱出主意。
其实骂他们也没啥⽤,建议给某些“砖家叫兽”制定“理论结合实际的考核制度”。
可以根据他们发表的⾔论实现程度来发⼯资,如果全是不可⾏的空话、废话,可以拒绝发放⼯资,甚⾄去除相关福利和头衔。
如果乱说话的后果需要他们⾃⼰承担,我相信他们多半会收敛⼀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科校长:教授被称为“叫兽”是教育悲哀
2012年04月26日08:21 来源:《重庆晚报》手机看新闻教授被人随意称为“叫兽”,人人都把抨击教育当成了时髦,全国名牌高校的一把手享受副部级待遇……
说到上述怪相,银发“根叔”又皱起了眉头。
“根叔”是谁?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两年前,他用这句话给该校7700余名应届毕业生作毕业致辞,随后这句话传遍全国大专院校和中小学;从此,根叔成了他的代名词。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到南开中学演讲
南开学子听得入神。
昨日下午,根叔作客重庆南开中学,与该校学生进行了一场关于“我看中国高等教育”的讲座交流。
李培根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主要观点
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人人都把抨击教育当成了时髦,这也是教育的悲哀。
从幼儿园开始,我们被要求听话。
大学是培养不安宁甚至叛逆文化的地方。
看一所学校怎样,就要看这所学校的学生敢不敢、可不可以批评校长!
■教育金字塔
自由
发展
创造力
德智体美
有文化
爱国家、拥护社会主义
“现在教育家很多,但都不在大学,而在民间”
当根叔挥手走进南开中学大礼堂时,会场顿时响起了掌声。
落座前,年过花甲的他先毕恭毕敬地向台下所有“95后”行了一个鞠躬礼———其谦逊和蔼的作风,再次赢得会场掌声。
讲座一开始,根叔就语出惊人:“现在教育家很多,但都不在大学,倒是民间有很多真知灼见。
”他说,这也是他愿意到中学与师生交流的原因。
随后,他表示,现在社会上对教育多是批评,很多批评也不乏真知灼见,但似乎缺少理性的批判。
“教育最高层次:是让学生自由发展、做自己”
教育应该培养出怎样的学生、怎样的人?“教育的最高层次:是让学生自由发展、做自己。
”根叔道出了自己的标准。
根叔把教育和对学生的期望,做出了“金字塔”式的注解—
——最底层:爱国家、拥护社会主义,这是起码的要求;第二层,有文化;进一步:德智体美;再进一步:创造力。
最高要求:自由发展。
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是什么?“缺乏教育的内在理想、缺乏求是的动力、全靠指标驱动,缺少批判质疑的文化和文化的批判。
“从幼儿园开始,我们被要求听话;到了小学中学,还是要求听话,甚至到了大学,依然如此。
”根叔直言不讳表示:“高校最大的问题是被行政化,上面的管理部门太多了。
”
“以前我们是厅级,很多部门不把你放在眼里”
但根叔也表明了自己的另一个态度,目前的网络舆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使得政府、社会乃至师生,都对教育缺乏应有的敬畏。
“这也是教育的悲哀。
”
根叔表示,学术诚信、腐败校长等问题时有发生,但不少人将个别问题普遍化,不经调查便随意炮轰。
“把抨击教育当成了时髦,俨然成了社会问题。
”“按理说,教育和医疗,本来应该是崇高而令人敬畏的职业,但前不久哈尔滨有个医生被杀了,绝大部分人说杀得好;大学里的教授,也被网友们纷纷冠以‘叫兽’的字眼,这是不是缺乏对人起码的尊重?也凸显出对教育起码的敬畏?”
“不仅如此,你们知道吗?中国排名前列的30多所高校,书记校长都是副部级———我们华中科技大学也是!”根叔此语一出,引来全场一阵哄笑;但他没有笑,而是一脸真诚严肃地讲开了:“大学校长其实是不需要给级别的;以前我们是厅级,但到部里、省里办事,很多部门都不把你放在眼里,导致很多事情难办;后来,是国家考虑到某种现实,才把这30多所名校领导集体提升了级别。
”根叔坦言,自从“级别”提升后,的确被人另眼相看,办事享受到了更多方便。
但没有级别,工作就真的难以开展吗?”
交流互动
问题1
学生:现在的教育其实就是面向高考,导致很多学生的创造力都被抹杀了;请问在您看来,什么样的人才选拔制度才是符合中国国情?
根叔:大家都知道应试教育的弊端,有些人建议取消高考。
我是人大代表,有人跟我说了,但我要讲,在当前中国社会诚信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取消高考必是灾难,那是引起社会极度不公平的灾难。
但是不取消高考,完全维持现状,又不能解决问题,有什么办法?有些学校就想出自主招生———坦率地讲,味道也变了。
本来自主招生的初衷是好的,我们意识到不能完全看学生的成绩,还要看其他方面,但是变味的原因是什么?还是整个社会大环境诚信严重不足。
我曾经有过想法,和几所好的学校,联合搞试验田,从高一到高三,我们派人跟踪,如果有若干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都不错,那不用高考就可以直接到我们的学校就读。
但具体操作的人会执行得怎样呢?执行得不好会不会也变味?我不敢说。
毕竟我不能亲自跟踪,有时候我也很困惑,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的话,可以跟我说。
问题2
学生: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怎样才能活得更潇洒?
根叔:首先精神上必须解脱出来,精神不解脱你怎么潇洒得了。
同学们这个潇洒,是读
自己有兴趣、想读的书,而不是被迫的、完全功利化的。
一定要从精神上解脱出来,这点做不到,就没有潇洒可言。
做到了这一点,哪怕你同样用很多时间读书,你的内心也是很潇洒的。
新闻面对面》
教授、校长、根叔最后一个名字最响亮
记者:前不久,江苏某高二学生在全校升旗仪式上丢掉演讲稿抨击教育现状,对此,您有何看法?华中科技大学会欢迎这样的学生吗?
根叔: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有思想和批判精神的学生。
至于他批判得对不对,是肤浅还是深刻,我想这和他的阅历及知识面紧密相联;当然,我们不能强求一个高中学生就能把这么复杂的教育制度问题说得很到位。
但他显示出了年轻人的活力和潜力,我们当然欢迎这样有思想和主见的学生,而且更应关注的是对这种孩子如何更好的培养,促成其更好的发展。
记者:今年全国两会上,你在人大分组讨论及自我介绍时,强调的都是“教授李培根”,而非“校长李培根”;那么请问校长、教授、副部级官员、甚至“根叔”,这几个角色,在您的工作和生活中所占的时间比重各是怎样?
根叔:我不反对“学而优则仕”的说法,但我更渴望看到自己在身处相应角色时,能真正做点什么———教师教授,是我长期从事的工作事业,理应最为看重并陪伴终身;校长,则相对是一个短暂职务;至于因此享受的副部级待遇,虽然的确为我的工作和学校发展带来便利和实惠,但从根本和长远看,我依然认为这是现行中国教育的无奈,去“级别化”、去
“行政化”、尽可能回归教育精神本质。
至于“根叔”的称谓,就是学生们亲切的叫法,没想到传播得最广的,反而是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