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局部作用的规律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

合集下载

腧穴的治疗作用

腧穴的治疗作用
手太阴经 肺、喉病
手厥阴经 心、胃病 胸部病
手少阴经 心病 神志病
手太阳经 后头、肩胛病,神志病 目病,耳病
足三阳经
经名 本经主治特点 三经相同
足阳明经 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
各经腧穴主治异同分经列表(表2-1)并分部绘图(图2-1)简介如下:
十四经腧穴主治异同表
二手阴经
经名 本经主治特点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就是腧穴的治疗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近治作用
腧穴的近治作用是指所有的腧穴均可治疗其攒竹、瞳子髎等穴位均在眼区及其邻近部位,所以它们均可治疗眼病;中脘、
梁门等穴位均在胃脘部,所以均可治疗胃脘痛;迎香在鼻旁可治鼻病;地仓在口角旁可治口
脏腑或组织器官病症。如合谷穴,不仅能治疗上肢病症,还能治疗本经经脉所过处的颈部和
头面、五官病症;足三里不仅能治下肢病症,而且能治疗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腹痛、胃痛、
乳痈等病症。
2.异经腧穴作用
有些经穴除能治本经远隔部位的病症外,还能治疗其表里经远隔部位的病症。如足三里
除治疗胃病(本经)外,还有健脾功效(异经);列缺除治咳喘、胸闷等肺经(本经)病症
二、远治作用
腧穴的远治作用是十四经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主要是指十四经腧穴尤其是十二经脉
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而且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部位
的脏腑、组织器官病症,即“经脉所通,主治所及”。这种远治作用又有两个方面:
1.本经腧穴作用
在十四经脉中有许多腧穴,除能治疗局部病症外,还可治疗其所属经脉经过的远隔部位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的部位,也是邪气所客之处。当脏腑有病或邪气侵犯人体

第二章 腧穴概述--本科《经络输穴学》(十一五)(整理版)

第二章 腧穴概述--本科《经络输穴学》(十一五)(整理版)

第二章腧穴概述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腧,又作“俞”,通“输”,有输注、转输的意思;穴,原义为“土室”,引申指孔隙、空窍、凹陷处。

腧穴在《内经》中又有“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名称;《针灸甲乙经》称“孔穴”,《太平圣惠方》称“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腧穴与经络有密切关系。

《素问·气府论》将腧穴解释为“脉气所发”。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节之交,三百六卜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灵枢·小针解》作了解释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

腧穴归于经络,经络属于脏腑,故腧穴与脏腑脉气相通。

《素问·调经论》:“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明确指出脏腑一经络一腧穴之间的关系。

《千金翼方》进一步指出:“凡孔穴者,是经络所行往来处,引气远人抽病也”,说明如果在体表的穴位上施以针或灸,就能够“引气远入”而治疗病症。

脏腑病变又可从经络反应到相应的腧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

”经络腧穴学,是在经络学说指导下论述腧穴的具体内容和应用,腧穴部分,将分述其定位、主治、刺灸方法、解剖及古今文献选录等。

第一节腧穴的分类和命名一、腧穴的分类腧穴的类别,一般将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称“经穴”,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称“经外奇穴”,还有按压痛点取穴则称“阿是穴”。

(一)经穴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亦即归属于十四经的穴位,总称“经穴”。

经穴均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

经络学说就是以这些腧穴为主要依据,就其主治规律、疾病症候等进行总结,使分散的腧穴系统化,并由早期的基本穴逐步发展到全部经穴。

腧穴总论定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

腧穴总论定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

七· 八脉交会穴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 首见于宋子华的《流注八穴》,被窦汉卿收 集在《针经指南》,都位于腕踝部上下,主治 奇经病症。 八· 交会穴 是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 如:三阴交、关元,既可治本经病症,又可治 交会经脉疾病。始见于《灵枢· 寒热病论》“三 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
提出来的,主治六腑疾病。 五· 俞穴、募穴 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又称背 俞穴。 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 募穴。 俞穴位于腰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 大致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分别冠以脏腑之 名 共十二穴,首见于《灵枢· 背腧》,载有五脏背 俞穴的名称和位置,《素问· 气府论》提出“六
之俞各穴”,但未列出名称,后经《脉经》、 《甲乙经》《千金方》补充完备。 背俞主要治疗脏腑病症,也可治疗与脏腑有 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病症。如肾俞既治 肾病,又治疗与肾有关的耳鸣、耳聋、阳痿、骨 病。 六脏六腑共有十二募穴,募穴首见于《素问· 奇病论》:“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 胆募俞”,《难经· 六十七难》有五脏募在阴, 而俞在阳的记载,但无具体穴名,至《脉经》才
明杨继洲集明以前针灸学术精华及他个人经 验撰《针灸大成》,他将腧穴按其名称、性质 进行分类,对各科各类病症充实了针灸辩证选 穴配方、补泻手法等内容,并使腧穴增加至 359个之多。 清李学川将针灸与方脉合一,统一于辨证论 治体系之下,倡导针与药不可偏重方能左右逢 源,他撰《针灸逢源》,将历代医籍中十四经 穴全部收集一起,使穴位增加到361个,沿用 至今。
2· 2腧穴在诊断上的应用 一· 扪穴检查诊断疾病 , 用循按、触摸方法, 在经穴部位寻找异常变化,如在穴位上出现压 痛、寒温、硬结、隆起、凹陷、条索状物和皮 疹等,以推断何经何脏发生疾病,来协助诊断, 作为辨证施治依据,此种方法称为扪穴检查法 二· 检测穴位诊断疾病 知热感度测定法:为日本学者赤羽幸兵首先发 现,既利用线香或特制的电热器作为热源, 刺激十二井穴或背俞穴,测定温热感觉的灵

腧穴总论

腧穴总论
、上星、太乙、承山、大陵、商丘、丘墟、太溪、合谷、水 沟、曲泽、涌泉、小海、四渎等
第二节
二、腧穴的命名: ◆参照动植物
腧穴总论
即根据动植物的名称,以形容腧穴的局部形象而命名,如 伏兔、鱼际、犊鼻、鹤顶、攒竹、禾髎等。
◆借助建筑物
即根据建筑物来形容某些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或作用特点 而命名,如天井、印堂、巨阙、脑户、屋翳、膺窗、库房、 地仓、气户、梁门等。
原,含本原、真元之义。原气来源于脐下肾间,是人体 生命的本源,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原气通过三焦 输布于全身脏腑、十二经脉,其在四肢部驻留的部位就是原 穴。
原穴主要用于脏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五脏 有疾,应出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 原。 临床上取原穴使三焦通达,从而激发原气, 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主要用来调整 脏腑经络的虚实病变。
过的部位。 所入为合:喻作水流由江河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 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
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骨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属;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根据治疗作用
即根据腧穴对某种病证的特殊治疗作用命名,如治光明、 水分、通天、迎香、交信、归来、筋缩等。
第二节
二、腧穴的命名: ◆利用天体地貌
腧穴总论
即根据自然界的天体名称如日、月、星、辰等和地貌名称 如山、陵、丘、墟、溪、谷、沟、泽、池、泉、海、渎等,

中医护理学第十五章腧穴

中医护理学第十五章腧穴

第四篇中医护理基本技能第十五章腧穴【重点难点】一、腧穴总论(一)腧穴基本概念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穴一般分布于经脉上,而经脉又分别隶属于一定的脏腑,故腧穴一经脉一脏腑之间形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腧穴的分类大体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1、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即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腧穴,本类腧穴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位置和归经,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是腧穴的主要组成部分。

2、奇穴又称“经外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

这类腧穴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3、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等,这类腧穴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

(三)腧穴的主治作用1、近治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即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

2、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所属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甚至具有治疗全身疾患的作用。

3、特殊作用特殊作用是指腧穴具有双向性的良性调整作用(简称双向作用)和相对特异性的作用(简称特异作用)。

双向作用是指机体在不同状态下,同一腧穴体现出两种相反的治疗作用。

(四)腧穴的定位法在临床上,治疗效果与取穴是否准确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定准穴位,必须掌握好定位方法。

常用的定位方法有以下四种: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①固定标志:指以各部位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以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固定不移的标志,用以腧穴定位的方法。

②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标志,用以腧穴定位的方法。

2、“骨度”折量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又称骨度分寸定位法。

腧穴 -

腧穴 -
后溪:微握拳,第5掌指
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 纹头赤白肉际处。
肩贞:臂内收,腋后纹
头上1寸。
听宫:耳屏前,下颌骨
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 呈凹陷处。
胃俞、肾俞、膈俞、
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膈俞:第7胸椎 棘突下,旁开1.5寸。
活动标志

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 随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绉纹、 尖端等。
屈肘纹头——曲池 张口——听宫、听会
二、骨度分寸定位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 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 的方法,又称骨度分寸法、骨度法。
采用骨度分寸折量法,不论男女老幼、高 矮胖瘦,只要部位相同,其尺寸便相同。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
方凹陷处。
太冲、曲泉
太冲:足背,第1、2跖骨
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曲泉:屈膝,当膝内侧
横纹头上方,半腱肌、 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中。
命门、大椎、百会、人中关元、神 Nhomakorabea、中脘、廉泉
四神聪、太阳、夹脊、安眠
印堂、四缝、十宣
膝眼、胆囊、阑尾
约 160 《针灸甲乙经》 349 《千金翼方》 349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54 《十四经发挥》 354 《针灸大成》 359 《针灸逢源》 361
奇穴(经外奇穴)
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范围,而有具 体的位置和名称的经验效穴,统称 “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对某些病有特殊疗效,如四缝穴治 小儿疳积。
迎香;睛明、承泣;中脘、建里
腧穴所在,主治所能
2 、远治作用
指腧穴能主治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部位 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十四经穴,尤 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 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如合谷穴、列 缺、阳陵泉。

针灸学结业测试题 (1)

针灸学结业测试题 (1)

针灸学结业测试题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时宜选用的拔罐法是 [单选题] *A.闪罐法(正确答案)B.留罐法C.走罐法D.留针拔罐法E.刺血拔罐法答案解析:闪罐法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部位,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大椎穴主治病证的是 [单选题] *A.热病、疟疾B.项强、脊痛C.癫狂、惊风D.痢疾、脱肛(正确答案)E.风疹、痤疮答案解析:大椎穴的主治:①恶寒发热、疟疾等外感病证;②热病,骨蒸潮热;③咳嗽、气喘等肺气失于宣降病证;④癫狂痫、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⑤风疹、痤疮等皮肤疾病;⑥项强、脊痛等脊柱病证。

3.某女,26岁。

每至经期出现腹痛,痛势绵绵,月经色淡,量少,伴面色苍白,倦怠无力,舌淡,脉细弱。

治疗除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十七椎外,宜选取 [单选题] *A.太冲、血海B.关元、归来C.太冲、气海D.太溪、肾俞E.气海、脾俞(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根据患者主症可以判断为痛经之气血虚弱证。

气血虚弱配气海、脾俞。

4.下列各组腧穴中,宜取仰卧位的是 [单选题] *A.攒竹、命门、昆仑B.血海、照海、脾俞C.气海、大包、阳陵泉(正确答案)D.隐白、次髎、中极E.天柱、委中、申脉答案解析: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气海位于下腹部,脐下1.5寸;大包位于胸外侧区,第6肋间隙,在腋中线上;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故这三个腧穴宜取仰卧位。

5.治疗心绞痛的主穴是 [单选题] *A.内关、血海、太冲、膻中B.内关、郄门、阴郄、膻中(正确答案)C.外关、郄门、阴郄、膻中D.外关、血海、太冲、神门E.心俞、血海、膻中、神门答案解析:治疗心绞痛的主穴是内关、郄门、阴郄、膻中。

6.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规律是 [单选题] *A.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正确答案)B.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C.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D.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答案解析:按正立姿势,两臂下垂拇指向前的体位,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分别分成前、中、后三条区线。

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举例

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举例

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举例
在针灸学各论学习过程中,大家普遍感觉腧穴主治比较难学。

难点在于知识点比较琐碎,没有什么规律。

现在将腧穴的主治规律汇总如下,在学习各论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这个规律去给腧穴主治做一个划分,这样学习起来就条理清晰了。

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举例:
腧穴的主治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1.近治作用
腧穴都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

这是所有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

如眼区的睛明、承泣、四白、球后各穴,均能治眼病;耳区的听宫、听会、翳风、耳门诸穴,均能治疗耳病;胃部的中脘、建里、梁门等穴,均能治疗胃病。

2.远治作用
某些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证,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到达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

具有远治作用的腧穴,主要指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如合谷穴,不仅能治上肢病证,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证等。

3.特殊作用
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性治疗作用。

所谓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

如天枢可治泄泻,又可治便秘;内关在心动过速时可减慢心率,心动过缓时,又可提高心率。

此外,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某些腧穴可相对特异地治疗某些病证,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等。

经络腧穴_腧穴总论

经络腧穴_腧穴总论
背部的横寸
5/17/2020
经络腧穴
第二章 腧穴总论
5/17/2020
目的要求 1.掌握腧穴的定义 、发展概况及分类方法 2.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3.熟悉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 4.熟悉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
5. 了解腧穴的现代研究概况
经络腧穴
腧穴
概念
腧 —— 通 “输”;简作“俞”—— 输注、转输—— 经气
转输 穴 ——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后头、
}
肩胛、神志病
眼病 耳病
经络腧穴
胸部病
热病 咽喉
足六经腧穴分经主治规律
足阳明经
足少阳经 足太阳经
前头、 口齿、
咽喉病、 胃肠病
侧头、胁肋病、
耳、眼病
后头、背腰病、脏腑病
神志 热病
足太阴经 足厥阴经 足少阴经
脾胃病 肝病
肾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肺病、咽喉病
前阴 妇科病
5/17/2020
经络腧穴
任督脉腧穴分经主治规律
阿是穴
5/17/2020
经络腧穴
1. 十四经穴(经穴)
概念
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两脉上的腧穴。 是腧穴的主要组成部分。
特点:
有固定的
归经——所有的腧穴都分布在十四经脉上 名称 部位
主治本经病证
数目:
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 ,一直延用至今
5/17/2020
经络腧穴
2.、奇穴(经外奇穴)
任脉
病 督脉
回阳、 固脱、强壮
中风、昏迷、热病、 头面病
神志病、
脏腑
妇科病
5/17/2020
经络腧穴
腧穴的分部主治规律

针灸专科 题库

针灸专科  题库

确有专长针灸专科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答题说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佳或最恰当的答案,请用钢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

1.阴虚火旺型口疮,除选主穴外,肝肾阴虚配用( )A.肝俞 B.肾俞 C.脾俞 D.三阴交 E.阴陵泉2.不属八脉交会组穴的是( )A.内关、公孙 B.合谷、太冲 C.列缺、照海 D.后溪、申脉 E.外关、足临泣3.通里是心经的( )A.原穴 B.“输”穴 C.郄穴 D.络穴 E.合穴4.徐疾补法是( )A.先在深层得气,快速地退出,缓慢地进入 B.先在浅层得气,缓慢地进入,快速地退出 C.先在浅层得气,快速地进入,快速地退出 D.先在深层得气,缓慢地退出,快速地进入 E.以上都不是5.腰部扭伤,除选委中、腰阳关外,还宜加用( )A.环跳 B.肾俞 C.悬钟 D.阳陵泉 E.秩边6.阳维脉的郄穴是( )A.阳交 B.跗阳 C.飞扬 D.阳辅 E.养老7.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A.阴维脉 B.阴蹻脉 C.任脉 D.冲脉 E.带脉8.大肠的下合穴是: ()A.足三里 B.上巨虚 C.下巨虚 D.委中 E.委阳9.天灸又称为( )A.化脓灸 B.发泡灸 C.直接灸 D.实按灸 E.间隔灸10.阳经五输穴井、荥、输、经、合分别配属五行: ()A.金、水、木、火、土 B.水、木、火、土、金 C.火、土、金、水、木 D.木、火、土、金、水 E.以上都不是11.以下何穴宜用斜刺法( )A.合谷 B.环跳 C.神门 D.肺俞 E.天枢12.听宫位于( )A.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B.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闭口呈凹陷处 C.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D.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闭口呈凹陷处 E.面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13.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A.14寸 B.15寸 C.12寸 D.9寸 E.13寸14.治疗胎位不正的常用穴是: ()A.太冲 B.内庭 C.大都 D.至阴 E.至阳15.手三阳经的起始穴是: ()A.商阳、关冲、中冲 B.商阳、关冲、关冲 C.商阳、关冲、少府 D.商阳、关冲、少泽 E.商阳、关冲、少冲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答题说明: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用钢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

1.6 腧穴主治的基本规律

1.6  腧穴主治的基本规律

第六节腧穴主治的基本规律腧穴主治的基本规律,是指腧穴主治的一种规律性联系。

系统了解和掌握腧穴的这些内容,对于针灸临床以及对腧穴作用机理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腧穴主治病证较为复杂,如不得要领,往往难以掌握。

但腧穴的主治有其一定的规律,主要决定于腧穴所处的部位、归属的经脉和属何类别(特定穴)。

在临床上,多个腧穴可以主治同一病证;多种病证可以选用同一腧穴。

因此腧穴的主治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

一、腧穴主治的普遍性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以腧穴所处部位确定其主治病证。

也就是说腧穴在什么部位,这个腧穴就能主治这个部位的病证,包括深层组织、器官的病变,即《灵枢·经筋》“以痛为输”的体现和发展。

如百会、四神聪、前顶诸穴位于颠顶,可治头顶疼痛、头晕目眩、神志昏迷;睛明、攒竹诸穴位于眼区,可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青盲雀目;天枢、水分、阴交诸穴位于脐周,可治绕脐腹痛、肠鸣泄泻;命门、肾俞、志室诸穴位于腰部,可治腰骶酸痛、遗精阳痿;四肢部的肩俞、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悬钟诸穴都可以治疗半身不遂、风寒湿痹等。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以腧穴所归属的经脉确定其主治病证。

也就是说腧穴归属于哪条经脉,这个腧穴就能主治哪条经脉循行所过部位包括深部组织、器官的病证。

如尺泽、太渊、列缺、鱼际诸穴归居于手太阴肺经,可治肺脏疾患和本经所过部位的疼痛、麻木、厥冷等;太冲、行间、大敦诸穴归属足厥阴肝经,可治肝脏疾患和疝气、癃闭、黄疸、胁痛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疼痛、麻木、厥冷等;公孙、三阴交、阴陵泉诸穴归属足太阴脾经.可治脾脏疾患和泄泻、痢疾、腹痛、腹胀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疼痛、麻木、厥冷等;足三里、陷谷、内庭诸穴归属足阳明胃经,可治胃腑疾患和呕吐、呢逆、噎膈、消化不良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疼痛、麻木、厥冷等;其他如合谷治牙痛、口歪,后溪治项强、(后)头痛,上巨虚治泄泻、痢疾,照海治口干、咽痛,阳陵泉治胁肋疼痛,内关治心律不齐等,都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主治规律。

第二章 腧穴概述

第二章 腧穴概述
【特点】:有名称、有位置、有主治作用,
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功效】:主治经脉脏腑病证。 (361个) 双穴(十二经穴):309穴 单穴(任、督脉):52穴
2、奇 穴
【含义】:十四经穴以外,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疗
效的穴位, 称 “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功效】:对某些疾病有特效。
定喘治疗哮喘、四缝治疗疳积。
3. 以建筑居处命名 户:脑户、魄户; 宫:紫宫、劳宫、子宫; 都:中都、大都; 间:强间、二间、三间 门:云门、郄门、哑门、幽门、金门、殷门、
粱门、章门、金门、箕门、液门、神门、石 门、期门、命门、京门、盲门、滑肉门、关 门、耳门、冲门、(21门)
4. 以生活用具命名
大杼、地机、天鼎、缺盆、大钟、悬钟、天 枢、五枢、中枢、悬枢、华盖、身柱
第二章
腧穴概述
掌握
1、腧穴的定义、分类及特定穴
2、腧穴定位方法 3、腧穴的作用。 熟悉 历代经络腧穴的有关著述。 了解 腧穴的发展、腧穴的命名
本章重点内容
1、腧穴的分类 2、腧穴的作用 3、特定穴 4、腧穴定位方法
一、概述
1.腧穴的概念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素问-气府论》“脉气所发”。
五输穴
3、治疗作用
井穴:①急救、清热、止痛、消炎。
②主治胃脘满闷。 荥穴:主治热病。 输穴:主治身体沉重、关节痛、痛症。
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
合穴:主治六腑病、上逆之气、泄泻。
4、临床应用
1、按五腧穴主病选用:«难经· 六十八难» :“井主心下满,荥 主一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气逆而泄。” 并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变于时间者取之输, 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 取之于合。现代研究:井穴可以用来治疗神志昏迷,荥穴可以 用来治疗热病,输穴治疗关节痛,经穴用来治疗哮喘,合穴用 来治疗六腑病症。 2、子母补泻法: «难经· 六十九难» :“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 子。” ①本经实证,泄本经子穴,本经虚证,补本经母穴。 ②本经实证,泻子经子穴,本经虚证,补母经母穴。

《腧穴学Z》答案

《腧穴学Z》答案

《腧穴学Z》辅导资料一、选择题A型题:1、记载十四经穴数为361穴的针灸著作是EA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B 《针灸甲乙经》C 《黄帝内经》D 《难经》E 《针灸逢源》2、中指同身寸是指DA、中指远端横径B、中指远节长度C、中指中节横径¥D、中指中节侧缘两横纹之间的距离E、中指掌指关节与指关节两横纹间的距离3、主治“体重节痛”的五输穴类别是CA、经穴B、合穴C、输穴D、井穴E、荥穴4、胫骨内侧髁的下缘到内踝高点的距离是CA、18寸B、16寸C、13寸D、18寸E、19寸5、主治“胸、肺、膈、喉咙”部疾病的穴组是AA、照海、列缺B、内关、照海C、内关、申脉:D、列缺、足临泣E、外关、内关6、按特定穴属性及作用,荥穴能泻热,泻肝火当取DA 内庭B 鱼际C 侠溪D 行间E 少府7、尺泽主治以外的各病症AA、崩漏B、吐泻腹痛C、咽喉肿痛D、小儿惊风E、咳喘8、神门偏治BA、头痛B、失眠C、口渴D、胃痛E、耳聋(9、孔最穴的治疗特点是:CA.咳嗽、遗尿B.心悸、头晕C.咳血、吐血D.盗汗、自汗E.胸闷、呕吐10、分布在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的穴位是 AA 郄门B 间使C 内关D 阴郄E 孔最11、中冲主治除……以外的各病症:DA、中风昏迷、舌强不语B、中暑昏厥、小儿惊风C、溺水急救D、便秘泄泻、腹胀肠鸣E、舌下肿痛&12、根据经络理论治下牙痛时,常用下列穴中的AA 商阳B 合谷C 内庭D 足三里E 曲池13、以下何穴是全身退热的要穴之一BA、阳溪B、大椎C、少泽D、内关E、支沟14、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是AA 小海B 少海C 曲泽D 天井E 尺泽15、以下穴属于“所出为井”的是E,A、听宫B、中渚C、内庭D、百会E、少泽16、下列穴位中通于督脉的穴位是EA申脉 B 阳池 C 支沟 D 肩髎E后溪17、以下穴位不位于面部的穴位是AA、阳池B、承浆C、金津D、玉液E、以上均是18、属于八会穴中“气会”的穴位是DA、气穴B、气冲C、天突D、膻中E、气海<19、中级、关元具有强壮作用的原因是BA、任脉、冲脉之会B、足三阴、任脉之会C、阴维、任脉之回会D、足太阳、足厥阴之会E、足少阳、任脉之会20、腹正中线上,脐正中直下1寸半的穴位是BA 中脘B 气海C 上脘D 建里E 中极21、晋代皇甫谧编著的针灸专著是:DA 《灵枢经》B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C《难经》~D 《针灸甲乙经》E 《针灸大成》22、以下穴不属于特定穴是:CA.孔最B.关元C.白环俞D.中脘E.膻中23、胫骨内侧髁下缘到内踝高点的骨度分寸为:BA 12寸B 13寸C 14寸D 16寸E 18寸24、八脉交会穴中与申脉相配治疗主治内眼角、耳、项、肩胛部病症的穴是:EA、外关B、公孙C、足临泣D、照海E、后溪(25、络穴可治疗表里两经病,能治疗头项强痛、咳嗽、咽喉疼痛的络穴是:BA、内关B、列缺C、合谷D、足三里E、公孙26、以下穴为“脉之大会”的穴位是:CA、少泽B、照海C、太渊D、少商E、大陵27、治疗神志病可选:EA、中脘B、内关C、支正D、神门E、均可《28、治疗急性胃肠炎可选:EA、中脘B、天枢C、尺泽D、足三里E、均可29、以下穴中,既属于“原穴”又属于“输穴”的穴位是:AA、大陵B、合谷C、阳溪D、京骨E、鱼际30、内关治疗胃心胸的疾患时常配:DA、膻中B、中脘C、厥阴俞D、公孙E、足三里31、于第四肋间隙相水平的穴位是:DA大包 B 乳根 C 天突 D 膻中 E 期门&32、“四关穴”指的是下列穴位中的:AA 合谷配太冲B 内关配关冲C 合谷配内庭D 合谷配行间E 合谷配太白33、以下何穴,孕妇应慎用:EA、内关B、太冲C、阴陵泉D、膻中E、关元34、以下何种方法属于解剖标志取穴法:BA 骨度法B活动标志法 C 简便法…D一扶法 E 拇指同身寸35、后溪主治除以下何症:AA、腹痛便秘B、急性腰扭伤C、肩背肘臂痛D、目视不明E、落枕36、支沟治疗除以外的病症:EA、热病B、便秘C、胁痛D、耳聋耳鸣E、齿痛37、位于腕背横纹上穴是:CA 支沟B 支正C 阳溪D 间使E、腕骨&38、任脉需要隔姜隔盐灸的穴位是:CA、关元B、中脘C、神阙D、水分E、气海39、针刺前需要排空小便的穴位是:AA.关元B.中脘C.神阙D.会阴E.长强40、以下为俞募配穴的是:DA、关元、气海俞B、中脘、章门C、气海、小肠俞D、中极、膀胱俞E、ABC均是)41、哑门穴的针刺方向是向CA、眼B、鼻C、下颌D、耳E、咽喉42、主治咽喉肿痛效果最好的穴位是AA、少泽B、照海C、太渊D、少商E、大陵43、主“体重节痛”的穴类是CA、经穴B、合穴C、输穴D、井穴E、荥穴44、风市在大腿外侧面的中线上,腘横纹上寸E^A 12寸B 9寸C 8寸D 6寸E 7寸45、以下不治痔疮的穴位是EA、孔最B、二白C、长强D、承山E、太渊46、任脉只用灸法不可针刺的穴位是哪一个EA 关元B 乳中C 膻中D 会阴E 神阙47、位于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的穴位是BA、曲泽、太渊B、大陵、间使C、太溪、阴谷!D、通里、神门E、尺泽、内关48、特定穴属性为“郄穴”,常用治疗咳血的穴是BA 少府B 孔最C 神门D郄门 E 阳溪49、上臂外展时,肩部前面的凹陷是CA、肩髃B、肩贞C、肩髎D、巨骨E、肩贞50、大陵穴主治除……以外的各病症C)A、心痛、心悸B、胃痛呕吐C、腹痛肠鸣D、口臭、疥疮E、喉痹51、位于曲泽和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的穴位是:DA、孔最B、间使C、内关D、郄门E、四渎52、下列穴位中常与三阴交相配治疗滞产、胎盘滞留的穴位是 AA 昆仑B 三间C 内关D合谷 E 曲池53、下列穴位中,归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是AA耳门 B 听会 C 翳风 D 听宫 E 风池、54、位于犊鼻下8寸,旁开胫骨前缘1横指的穴位是DA 手三里B 足三里C 丰隆D 条口E 下巨虚55、“合治内腑”,肝病取以下穴位EA、委阳B、下巨虚C、上巨虚D、足三里E、均不是56、三焦的下合穴是DA、委中B、阳陵泉C、上巨虚D、委阳E、天井*57、以下既属于交会穴又属于募穴的穴位是BA 膈俞B 中脘C 巨阙D 中极E 气海58、针刺时向舌根方向针刺的穴位是BA、风府B、廉泉C、承浆D、天突E、人迎59、以下何穴以治疗不孕为长BA.中极B.关元C.石门D.气海E.阴交¥60、督脉中退热较好的穴位是BA、百会B、大椎C、曲池D、外关E、以上均是61、《针灸大成》的作者是CA 孙思邈B 李学川C 杨继洲D 皇甫谧E王惟一62、荥穴代表BA、经气所出B、经气所溜C、经气所注D、经气所行E、经气所入【63、腘横纹到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BA、18寸B、16寸C、13寸D、18寸E、19寸64、小肠的下合穴是CA、委阳B、委中C、下巨虚D、足三里E、手三里65、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如环无端,脉出于体表第一个穴位是BA 少商B 中府C 云门D 中脘E 商阳66、以下穴中,与公孙相配治疗心胸肺胃各部疾病效果较好的穴位是:A,A、内关B、申脉C、足三里D、外关E、照海67、外关穴在腕背横纹上:DA、寸B、寸C、1寸D、2寸E、寸68、以下穴位不属于原络配穴的穴组是:AA.公孙、冲阳B.神门、支正C.列缺、合谷D.外关、大陵E.通里、腕骨69、位于掌心第2、3掌骨之间的穴位是:E:A.鱼际B、涌泉C、少府D、劳宫E落枕70、阴经郄穴偏于止血,咳血应取 DA、太渊B、中府C、尺泽D、孔最E、列缺71、当腕背横纹桡侧,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是BA 合谷B 阳溪C 阳池D 阳谷E 腕骨72、大肠经中治疗头面口齿病最好的穴位是AA、合谷B、曲池C、肩髃D、手三里E、以上都不是"73、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指关节后缘的穴位是BA 前谷B 后溪C 腕骨D 阳谷E 养老74、以下属于胃经穴的是BA、内关B、梁丘C、少海D、天宗E、支正75、治疗胁痛、便秘可选以下何穴AA、外关、支沟B、照海、列缺C、丘墟、申脉D、内关、公孙E、后溪、申脉$76、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是CA 四渎B 三阳络C 外关D 支沟E 会宗77、灸有保健作用的穴位是EA、足三里B、关元C、气海D、以上A BE、以上A B C78、以下为俞募配穴的是BA、关元、小肠俞B、中脘、胃俞C、巨阙、心俞》D、中极、大肠俞E、ABC均是79、治疗癃闭、遗尿选膀胱的募穴,选以下:BA.关元B.中极C.阴交D.气海E.石门80、以祛痰为所长的穴位是BA、上巨虚B、丰隆C、下巨虚D、光明E、外丘81、我们学习的《腧穴学》中共载十四经穴E;A、349个B、354个C、359个D、360个E、361个82、“经”穴代表DA、经气所出B、经气所溜C、经气所注D、经气所行E、经气所入83、前发际到后发际的骨度分寸是AA、12寸B、18寸C、16寸D、15寸E、19寸84、平结喉,当胸锁乳突肌中间的穴位是EA 天鼎B 扶突C 水突D 天突E 人迎|85、京门穴属于何经EA、足阳明B、足太阴C、足少阴D、足太阳E、足少阳86、尺泽穴在BA、肱二头肌的桡侧B、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缘与肘横纹相交处C、腕横纹上1寸,桡骨茎突的内侧面D、腕横纹上桡动脉搏动处E、掌指关节后赤白肉际处[87、内关主治除……以外的各病症:EA、疟疾B、胃痛呕吐C、癫痫D、心悸E、小便不利、水肿88、心经的郄穴是DA.青灵B.灵道C.郄门D.阴郄E.极泉89、在掌背第四五掌指关节后缘的穴位是 EA 前谷B 后溪C 腕骨D 阳谷E 中渚90、分布在尺泽与太渊的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是 EA 郄门B 间使C 内关D 阴郄E 孔最`91、属于《四总穴歌》中的穴位、并治疗腰背痛的穴位是CA 列缺B 曲泽C 委中D 足三里E 中府92、下列正确的说法是BA、阳经经穴配木B、阴经输穴配土C、阳经荥穴配木D、阴经合穴配土E、阳经井穴配木93、用于发汗止汗时常与合谷相配的穴位是DA、太渊B、太溪C、照海D、复溜E、足三里>94、下列穴位中,常用于治疗落枕,颈项背痛,肩背痛的穴位是DA 少泽B 少冲C 前谷D 后溪E 少府95、心经在腕部的穴位分布在 AA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B 掌长肌腱桡侧缘 C 掌长肌腱尺侧缘D 尺侧腕屈肌腱尺侧缘E 桡侧腕屈肌腱的尺侧缘96、下列穴位中,治疗头面五官一切疾患的局部用穴是 BA 角孙B 合谷C 耳门D 颧髎E 风池97、背俞穴可治疗所属脏腑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病,痤疮可选D?A、肝俞B、肾俞C、脾俞D、肺俞E、胃俞98、针前应排空小便的穴位是AA、关元B、神阙C、气海D、A,B均是E、ABC均是99、以下穴位可治疗脱肛、子宫脱垂的穴位是CA、鸠尾B、中脘C、百会D、ABE、ABC均是100、与腰阳关相水平的穴是:AA、秩边B、小肠俞C、肾俞D、大肠俞E、腰俞(101、以下穴除何穴外均可用于中风急救AA.十宣B.水沟C.神阙D.廉泉E.百会102、以下穴与膈俞穴相水平的穴位是:DA、命门B、身柱C、腰阳关D、至阳E、魂门103、合谷用于治疗滞产常配何穴AA、三阴交B、足三里C、太冲D、内关E、神门,104、以下属于表里经的穴组是 AA、三阴交、丰隆B、足三里、条口C、太冲、日月D、阳陵泉、阴陵泉E、内庭、期门105、华佗夹脊穴是指DA、在背部,在第一~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督脉寸B、在背部,在第七颈椎棘突下~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督脉1寸C、在背部,在第七颈椎棘突下~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督脉1寸D、在背部,在第一胸椎棘突下~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督脉寸E、在背部,在第一颈椎棘突下~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督脉1寸!106、胃火牙痛应选下列何穴EA、行间B、足三里C、太冲D、内关E、内庭107、与中府穴所属经脉相表里的经脉是AA、手阳明经B、足少阳C、手少阴D、手太阳E、足太阴108、以下属于同名经的穴组是EA、三阴交、内关B、足三里、少海C、太冲、神门D、阳陵泉、支正E、内庭、合谷|109、“四总穴”中治疗头项强痛的穴是DA、足三里B、内关C、悬钟D、列缺E、内庭110、以下均治疗皮肤瘙痒的穴组是EA、曲池、少海B、足三里、光明C、太冲、小海D、神门、支正E、血海、百虫窝111、急性胃痛常用以下何穴DA、曲池B、阴陵泉C、太冲D、梁丘E、血海】112、位于膀胱经第二侧线上的穴位是DA、膈俞B、至阳C、大杼D、膏肓俞E、小肠俞113、丰隆穴有很好的化痰作用是因为BA、脾经的穴位,故可健脾化痰B、胃经的络穴,可健脾和胃化痰C、胆经的穴位,可利胆通络D、脾经的络穴,可健脾化痰E、胃的下合穴,可和胃化痰114、和神阙相水平的穴位是CA、膈俞B、日月C、带脉D、肾俞E、小肠俞—115、耳穴“神门”位于BA、在三角窝后1/3的下部B、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C、在三角窝中1/3处D、在三角窝前1/3的下部E、在三角窝前1/3的上部116、三阴交是哪几经的交会穴EA、足阳明、足太阴B、足太阴、足少阳、足阳明C、任脉、足太阴、足少阴D、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E、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阴¥117、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在外踝尖下方的凹陷中的穴位是DA、昆仑B、照海C、太溪D、申脉E、商丘118、俞募配穴可治疗相应脏腑病,肺有病应取CA、期门、肺俞B、肺俞、天枢C、中府、肺俞D、巨阙、肺俞E、云门、肺俞119、治疗遗尿用膀胱募穴,应取以下BA、关元B、中极C、关元俞D、石门E、膀胱俞120、以下治疗语言不利的穴位是B:A、曲池B、廉泉C、太冲D、梁丘E、三阴交121、以下穴不属于任脉的穴是:CA 中庭B 鸠尾C 至阳D 华盖E 天突22、以下穴与肾俞相水平的穴位是:CA、腰阳关B、腰俞C、命门D、悬枢E、魂门123、以下属于同名经的穴组是:CA、三阴交、神门B、足三里、少海C、太冲、内关D、阳陵泉、支正E、睛明、光明…124、以下均治疗耳聋、耳鸣的穴组是:DA、曲池、少海B、足三里、光明C、太冲、小海D、中渚、耳门E、听宫、血海125、膏肓俞属于何经:DA、手阳明大肠经B、足少阳胆经C、手少阴心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太阴脾经126、治疗坐骨神经痛,常用的穴位是:B^A、大椎B、环跳C、大杼D、气海俞E、小肠俞127、治疗皮肤病常用的穴位是:AA、血海B、阴陵泉C、太冲D、内关E、尺泽128、耳穴“直肠”位于:AA、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2区B、耳轮脚棘后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2区C、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区D、耳轮脚棘后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区:E、耳轮脚棘处,即耳轮2区129、和中脘相水平的穴位是:DA、大横B、日月C、带脉D、梁门E、期门130、风池穴的针刺方向是:CA、口B、下颌C、眼D、鼻尖E、耳131、肩峰与大椎连线中点的穴位是:D"A、天宗B、肩贞C、肩中俞D、肩井E、巨骨132、《四总穴歌》中治疗胃腹疾患的穴位是:BA、列缺B、足三里C、合谷D、内关E、委中133、与关元交会的经脉是:CA、足阳明、足太阴B、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阴C、任脉、足太阴、足少阴D、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E、足太阴、足少阳、足阳明134、属于足少阴经肾经,在内踝尖下方的凹陷中的穴位是:B}A、申脉B、照海C、太溪D、昆仑E、商丘135、带脉穴位于:EA、十一肋游离端上,与脐相水平B、十二肋游离端上,与脐相水平C、十一肋游离端前方,与脐相水平D、十二肋游离端下,与脐相水平E、十一肋游离端直下,与脐相水平136、骨质增生引起颈项痛,应取何穴治疗:AA、悬钟B、照海C、三阴交D、曲泉E、商丘*137、根据俞募配穴治疗相应脏腑病,肝脏病应取:EA、章门、肝俞B、肾俞、阴谷C、京门、肝俞D、关元、肾俞E、期门、肝俞138、腹泻、便秘用以下何穴:EA、曲池B、气海C、三阴交D、梁丘E、天枢139、治疗小儿疳积效果好的穴位是:DA、关元B、劳宫C、天枢D、四缝E、至阴*140、牙痛应选下列何穴:EA、三阴交B、天枢C、太冲D、内关E、内庭141、以下穴位中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的穴位是:BA、腰阳关B、命门C、至阳D、魂门E、腰俞142、申脉为CA、胆的穴位B、膀胱经的络穴C、阳跷脉气所发D、阴跷脉气所发E、肾经穴143、以下穴治疗口眼歪斜常向颊车透刺的穴位是A:A、地仓B、四白C、大迎D、巨髎E、下关144、治疗心脏病以俞募配穴法取穴,应取DA、心俞、膻中B、中脘、章门C、气海、小肠俞D、膻中、厥阴俞E、ABC均是145、丰隆穴属于何经BA、足少阳经B、足阳明经C、足少阴经D、足太阳经E、足太阴经%146、“一夫法”相当于BA、2寸B、3寸C、1寸D、4寸E、147、皮肤瘙痒常用以下何穴治疗CA、风府B、阴陵泉C、百虫窝D、内关E、尺泽148、后溪的主治症状是EA、头项强痛、耳鸣B、癫狂痫C、疟疾、盗汗D、急性腰扭伤E、均可:149、和神阙相水平的穴位是CA、归来B、日月C、带脉D、梁门E、期门150、耳穴“眼”位于DA、耳垂正面的上部B、耳垂正面的后中部C、耳垂正面的下部D、耳垂正面的中央部E、耳垂正面前上部151、乳头直下,位于第七肋间隙的穴位是DA、肝的募穴B、肝胆经的交会穴C、肾的募穴D、胆的募穴E、脾的募穴…152、《四总穴歌》中治疗头面病的穴位是CA、列缺B、足三里C、合谷D、内关E、委中153、任脉脐下寸的穴位是DA、归来B、中极C、子宫D、气海E、关元154、属于足少阴经肾经,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穴位是CA、申脉B、照海C、太溪D、昆仑E、商丘¥155、任脉、督脉、冲脉同出于以下何穴BA、关元B、会阴C、长强D、命门E、肾俞156、骨质增生引起颈项痛,应取何穴治疗DA、商丘B、照海C、三阴交D、昆仑E、大杼157、贫血取血会治疗,用以下何穴BA.悬钟B.足三里C.膈俞D.血海E.膏肓俞158、以下以地理名称结合腧穴形象命名的穴位是BA、颊车B、涌泉C、三阴交D、上星E、天枢>159、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好的穴位是DA、秩边B、太溪C、足三里D、腰俞E、昆仑160、腹泻应选下列何穴为宜BA、委中B、上巨虚C、太冲D、内关E、内庭161、鱼际穴在EA、肱二头肌的桡侧B、肱二头肌的桡侧缘与肘横纹相交处C、太渊与尺泽的连线上D、腕横纹上桡动脉桡侧)E、第一掌骨的中点,赤白肉际处162、位于项部,当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是DA、风府B、哑门C、天柱D、风池E、天容163、前额部,瞳孔直上,眉上1寸的穴位是EA、鱼腰B、攒竹C、头临泣D、上星E、阳白164、两额角之间的骨度分寸是CA、寸B、6寸C、9寸D、3寸E、8寸|165、以下属于交会穴的是CA、太冲B、太白C、三阴交D、太溪E、商丘166、金津穴的取法是DA、舌面下,舌系带右侧的静脉上B、舌背正中缝的中点C、舌下系带的中点D、舌面下,舌系带左侧的静脉上E、舌背正中缝的前1/3与2/3的交点处167、华佗夹脊穴指B<A、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1寸B、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寸C、背腰部,当第一颈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寸D、背腰部,当第一颈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1寸E、背腰部,当第一颈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寸168、以下除穴以外均用于治疗眼病BA、行间B、大椎C、光明D、阴陵泉E、后溪169、以下除穴以外均用于治疗鼻病BA、孔最B、郄门C、足三里D、通天E、肺俞$170、理气可用气会,取以下何穴治疗CA、气冲B、气穴C、膻中D、气海E、鱼际171、耳穴“胃”位于DA、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B、在耳甲艇的后下部C、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前部D、在耳轮脚消失处E、在对耳轮下脚消失处172、委中穴主治除下列何症以外的各症B·A、急慢性腰痛B、崩漏带下C、丹毒疔疮D、腹痛吐泻E、无汗癫狂173、环跳穴的取穴体位应是EA、侧卧,上腿伸直,下腿屈曲B、侧卧,两腿伸直C、伏卧,两腿伸直D、仰卧、两腿屈曲E、侧卧,下腿伸直,上腿屈曲174、络穴可治疗表里两经病,治疗肝胆两经病,应选络穴AA 光明B 丰隆C 内关D 三阴交E 足三里》175、与列缺相配治疗咽喉、胸肺疾患的八脉交会穴是EA 鱼际B 尺泽C 公孙D 内关E 照海176、泻肝火选以下何穴AA 行间B 蠡沟C 曲泉D 带脉E 期门177、原穴可诊断相应脏腑的疾病,肾病时应在何穴出现反应CA 太冲B 太白C 太溪D 京门E 肾俞》178、以下除何穴以外,均可用于急救BA 中冲B 太白C 涌泉D 十宣E 百会179、睛明穴针刺时DA 沿眶边缘快速进针B 放血C 右手进针,提插捻转使得气D 不宜作大幅度提插捻转E 或用艾灸180、位于骶管裂孔处的穴位是CA 关元俞B 次髎C 腰俞D 秩边E 小肠俞181、与口角相水平的穴位是D\A、巨髎B、禾髎C、颧髎D、地仓E、兑端182、手太阳阳小肠经体表有穴通路起点穴与止点穴是DA 关冲,耳门B 关冲,丝竹空C 关冲,瞳子髎D 少泽,听宫E 关冲,听会183、瞳孔直上,眉上一寸的穴位是BA、鱼腰B、阳白C、头临泣D、上星E、四白184、以下为脏会的穴位是D@A、京门B、关门C、期门D、章门E、带脉185、便秘常用天枢穴治疗,常配除以下何穴以外的穴位EA、足三里B、大横C、上巨虚D、秩边E、地机186、腰痛点位于AA、在手背,当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B、在手背,当第一、二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C、在手背,当第二、三掌骨及第三、四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D、在手背,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E、在手背,当第四、五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187、上牙痛应选下列何穴EA、三阴交B、列缺C、太白D、中渚E、内庭188、以下属于同名经的穴组是DA、三阴交、内关B、足三里、少海C、太冲、神门D、阳陵泉、外关E、内庭、天井189、申脉治疗颈项强痛常配D[A、悬钟B、少海C、养老D、后溪E、手三里190、以下治疗目视不明的穴是BA、少海B、光明C、百虫窝D、神门E、太冲191、治疗虚劳羸瘦、咳喘的穴位是DA、膈俞B、至阳C、大杼D、膏肓俞E、小肠俞192、无脉证应用以下何穴为最好E~A、足三里B、阴陵泉C、太冲D、内关E、太渊193、筋骨痛取筋会,取以下何穴BA、孔最B、阳陵泉C、丰隆D、外关E、经渠194、胆石症用胆募,取以下穴CA、膈俞B、带脉C、日月D、肾俞E、胆俞195、耳穴“坐骨神经”位于EA、对耳轮下脚的后1/3处B、对耳轮下脚的前1/2处¥C、对耳轮下脚的前1/3处D、对耳轮下脚的后2/3处E、对耳轮下脚的前2/3处196、俞募配穴可治疗相应脏腑病,脾胃病应取BA、期门、脾俞B、胃俞、中脘C、京门、脾俞D、章门、肾俞E、梁门、胃俞197、在膝关节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中的穴位是DA、阳陵泉B、曲泉C、阴谷D、阴陵泉E、膝关{198、以下穴中,不符合“输原合一”规律的穴位是:DA、大陵B、太渊C、太白D、涌泉E、太冲199、以下除何穴以外均治可通乳EA、足临泣B、膻中C、足三里D、少泽E、至阴200、以下以日月星辰命名的穴位是DA、曲池B、梁丘C、太冲D、太白E、三阴交B型题:<A.睛明、至阴B.云门、少商C.中府、少商D.至阴、承泣E.中府、商阳201、肺经的起止穴是C202、膀胱经的起止穴是A203、肺经的穴数有C204、脾经的穴数有AA 梁丘B 膻中C 天府D 云门E 梁门|205、位于胸部两乳之间的穴位是B206、在腹部,脐上4寸,旁开任脉2寸的穴位是EA 内关、公孙B 合谷、内关C 合谷太冲D 外关、内关E 外关、足临泣207、“四关穴”是指C208、属于八脉交会穴上下配穴的穴组是AA 少冲、极泉、小海、支正B 少泽、后溪、肩贞、天宗C 涌泉、期门、血海、三阴交D 睛明、至阴、委中、肾俞|E 大敦、期门、曲泉、京门209、以上均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是B210、以上均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是DA 八风B 八邪C 四缝D 至阴E 大敦211、手背肿痛取B212、小儿消化不良取CA 天柱B 风门C 风府D 风池E 哑门213、位于斜方肌外缘,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寸的穴位是A 。

针灸学-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针灸学-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细目一主治特点
细目二主治规律
1.分经主治规律
2.分部主治规律
与腧穴的位置密切相关。

如位于头面、颈项部的腧穴,以治疗头面五官及颈项部病证为主,后头区及项区穴又可治疗神志病等。

腧穴分为
A.经穴,奇穴,阿是穴
B.经穴,奇穴,特定穴
C.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D.经穴,络穴,奇穴
E.经穴,络穴,阿是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腧穴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

中脘、建里、梁门穴,均能治疗胃病属于腧穴的
A.远治作用
B.近治作用
C.特殊作用
D.抗御病邪作用
E.运行气血作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以上穴位都位于人体的胃脘附近,属于近治作用。

针刺足三里治疗胃病属于腧穴的
A.远治作用
B.近治作用
C.特殊作用
D.抗御病邪作用
E.运行气血作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足三里治疗胃病属于远治作用。

针刺内关穴调整心率是腧穴的
A.远治作用
B.近治作用
C.特殊作用
D.抗御病邪作用
E.运行气血作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内关穴调整心率是腧穴的特殊作用。

按分经治疗规律,足太阳经治疗
A.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病
B.侧头、耳病、胁肋病
C.后头、肩胛病、神志病
D.后头、背腰病
E.肺、喉病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足太阳经治疗后头、背腰病疾患。

人体经络穴位治疗规律:近治、远治、特殊治疗作用

人体经络穴位治疗规律:近治、远治、特殊治疗作用

人体经络穴位治疗规律:近治、远治、特殊治疗作用
人体周身穴位众多,各有其主治病证,总起来说,腧穴的主治作用有以下规律:
近治作用
这是所有腧穴共同具有的特点,即任何穴位都可用于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

例如耳区的穴位有翳风、听会、听宫、下关等,这些穴位虽然分属于不同的经脉,但都能治疗耳的疾患。

远治作用
是指有些腧穴,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除了能治疗局部病证之外,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涉及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

如足三里不仅能治疗下肢的疾病,而且对于整个消化系统都有调整作用,还能通过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

特殊治疗作用
指某些穴位治疗病证与其所在部位和归经无关。

如至阴可以矫正胎位,大椎放血可以退热等。

中医学基础知识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

中医学基础知识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

中医学基础知识: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云南中公教育网为考生提供中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之腧穴。

腧穴的作用1.诊断(1)扪穴检查诊断疾病:以手指指腹按压相应的特定穴,或触摸其局部硬结、隆起、凹陷、条索状、圆状反应物等,推断疾病所在经脉、脏腑。

(2)探测穴位诊断疾病:即用电测定法、知热感度测定等,探测体表相关特定穴,以判断其经气的失衡状态及相关脏腑的病变。

2.治疗腧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是近治作用、远治作用、整体作用3个方面。

(1)近治作用指一切腧穴均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与邻近组织、脏器的病证。

(2)远治作用十四经所属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处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

(3)整体作用指腧穴具有双向性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特异性的作用。

腧穴的主治规律1. 手三阴经经名本经特点二经相同三经相同手太阴经肺、喉病手阙阴经心、胃病神志病胸部病手少阴经心病2. 手三阳经经名本经特点二经相同三经相同手阳明经前头、鼻、口、齿病手少阳经侧头、胁肋病目病、耳病咽喉病、热病手太阳经后头、肩胛病、神志病3. 足三阳经经名本经特点三经相同足阳明经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足少阳经侧头、耳病、胁肋病眼病、神志病、热病足太阳经后头、背腰病(背俞并治脏腑病)4. 足三阴经经名本经特点三经相同足太阴经脾胃病足阙阴经肝病前阴病、妇科病足少阴经肾病、肺病、咽喉病5. 任督二脉经名本经特点二经相同任脉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例题:腧穴可分为?A.八会穴B.阿是穴C.五输穴D.奇穴E.十四经穴正确答案:BDE。

简述腧穴的主治规律

简述腧穴的主治规律

简述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是中医养生理疗学中采用手法最为深远的一种手法,它可以释放压力,调节身体内部的能量,达到改善和治疗身体疾病的目的。

腧穴的主治规律是:1、根据病症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腧穴来进行治疗;2、使用按摩、推拿、穴位拔罐等方法,改善人体腧穴微循环,促进体内淋巴水肿排毒;3、经常按摩调整腧穴,改善肌肉紧绷、腰背酸痛;4、经常按摩穴位,行气血,健脾理脉,抗疲劳调节;5、长期使用腧穴、经络、推拿等理疗技术,能够调节人体内部生理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并可促进长期的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 物归脑
鼻通 于 脑
,
、 、
;
古今 医 家 所重 视
细 考 各俞 穴
募 穴 的位 置
,
周 岁 脑 渐 生 舌 能言一 二 字


他的 这 一认 识

基本 上 与 相 关脏 腑 的 位 置 相 一 致 与胃 的位 置 相 一 致

如 胃募中 脱
已把忆


言等感官 功 能 归 于 脑
,
,
心 俞 与 心 的位 置 相 一致 等
胸 腹腰
,

心 募 巨胭
心包 募 擅 中

个募穴
它们
背 部 的 瑜 穴 还 有 治 疗 相 应 部 位脏 腑 病 的 作 用 头 部脑穴 还 治疗 神 志 五 官病 证 局 部作 用

的主 治 症 与任 脉 的 功能 无 关 经 月
,
青 俞穴 均 属 膀 胧


这 就是 脑穴 的
,
其作 用更 是 与膀 胧 经 无 关

导致 的气 血 不 足 诸证

三 是治疗 局 部病
如大
,
基 本 上 是 由这 些 腕穴 的位 置 而 决定
,
肠 俞 治腰 痛 从 俞募 穴 的 位 置 与作 用 可 以 看 出
已认 识 到 腕 穴 所 在
, , ,

即这 些 腕 穴 的 内部 是 什 么脏 腑

就治 疗 什
位 于胸 部
古人 早

么脏 腑 的疾 病

,
,
与脯 穴 的 经 属 基 本 无 关
,
受 到 历代 医 家 的重 视
,

十四 经脉 中有十三 条经脉的脑穴分布躯干
疗 效已毋 庸置 疑 病
俞 募穴 一是 治 疗 相应 的脏 腑


,

只 有 手 少 阴 心经 的 脑 穴 不 分 布 于躯 干 部
3 6 1
二 是 治 疗 脏 腑病 变所 导 致 的组 织
例 如足 少 阴 肾 经位 于上 腹 部 的
,
主 治 所 在 的 这 一规 律

脑 穴 基本 上 是 以 治 疗 胃的疾 患 为 主 的脑 穴 以 治 疗 心 肺疾 患 为 主

应 注 意 的是 在
,
躯 干 部 胁穴 的作 用 虽 然是 输 穴 所
,
,
而 不 治疗 肾 的疾
,
主 治所 在
但 是 其 治疗 范 围绝 不 是 仅 仅 局
必须指
,
使人 薄厥
,

《素 问

:
,
《 千 金 方 》 所说 的阿 是 穴 的含 义
,

,
胆 移 热 于脑

则 辛 颇 鼻渊
: 奇病 论 》
,
鼻渊 者

浊 涕不
的 是 一种 找 穴 方 法

并 不 是 专 指 目前 所 说 的 阿

止也 髓
,
《素 问
大寒
,
,
内至 骨

是 穴 的概 念
文中
,
不 问孔 穴
,
精汁之 清者


为脏 腑 之 气 输注 之处

而 为髓 脑
,
由 脊髓 上 行 入 脑
;
,
名 日 脑髓
两耳通
,
穴位 于 胸 腹 部
,
是 脏 腑 之 气 募集 之处
、 ,
六 脏六
所 听 之 声 归脑
;
两 目 系如 线 长 于 脑 所 闻香 臭 归 于 脑

所见 小儿
,
腑都 有各 自的 俞

募穴
它 们 的 功 能 与作 用 被

器 官及
,
经 穴共

,
,
位 于 躯干 部的 经 穴 共
1
2
1
全 身病 治 目疾

如 肝 俞 治肝 病
,
因肝开窍于 目
,
故又


逐 个 阅 读 《针 灸 甲 乙 经 》 在 躯 干部脑 穴 的 这 些 腕穴的 主症 与这 些 腕穴 的
又 如 中院 治 胃痛

又 治 由 于 脾 胃不 足
,
主 治症 可发 现 经属无关
言人 有病痛 即 令掐其上
,
中就 有 由 于脑 而 导 致 神 志 《素 问 苑 于上
“ ,
五 官 病 证 的记 载

若 果 当 其处 云阿 是 出的 是
,
不 间孔 穴
,
即得 便 快 或 痛 处
。 ”
,

生 气 通 天论 》

:
大 怒 则 形 气绝 而 血 气厥论》
,
灸刺 皆 验
故云 阿 是 穴 也

至 于胆 募 日
,
,
它 的 规 律是
:


胁穴 所 在
主治所
肝 募期 门
膀胧 俞等俞募 穴 均在 本 经 上
,



其立 意 也 不 是从 经 脉 的功 能 考 虑 的

而正 是因
一 病为主
躯 干 部 的 肺 穴 以 治疗 该 穴 内部 的脏 腑

为这 些 脑 穴 恰 在 相应 的脏 腑 分 野 处 俞募穴的 作用
疾 病 的作 用 《素 问 头倾 视 深

部叙 述

而 不 是将每 一 条经 的腑 穴集 中起 来 依 这 种铺 陈 次J 沪 可 能就是 基 于 躯 干部 的
,
脉 要 精 微论 )

:

头 者 精明 之 府
,

,
次叙 述

,
精神将夺矣
:
“ ,

头 的 里 边 为脑


脑 穴 只 治疗 相 应 的脏 腑 病
,

即明确指 出
,
髓 者 以脑 为 主 脑 逆 故 令 头痛 齿 亦 痛 至 真要 大论 》 :


这 个 反应 点 可 能 是经 穴 也 可 能 是 奇穴 也 可 能
,
《 素问

头顶 自顶 脑 户 中痛
以 上二 者都 不 是
其中心 思 想是找 出反应 点
、 ,

目似 脱

,

患 置时
在 《针 灸 甲 乙 经 》 卷 三 中
,
叙 述脑 穴 的 位
:
限 于 局 部 的脏 腑 三

对 全 身都 有着 重 要 作 用
、 、
将 每 一 条 经 的 瑜穴 分 成 两种 情 况
,

四肢
头 面 部脯 穴具 有 治 疗 头
神志
五官
部 的脑 穴 按 经叙 述

在头面
躯 干 部 的脑 穴 按

由 于脑具 有上 述 的病 理 功 能 理 状态 下则有失眠


所 以 在其病



俞募穴与经属 是无关 的
如任 脉 上 共 有 膀
健忘
痴呆
癫狂痈

6
针灸临床杂 志 1
、 、 、 。
9 95
年第 1
,
1
卷第 1
,
1

1
2

,
迷等 证 及 视


言的 病 变

在 《内经 》
载:

有阿 是 之 法
,
属 无关
、 、
而 与这 些 脑穴 的经
,
为 髓海 说
:

李 时珍说 人 之记 性
脑 为元 神 之 府

汪昂
皆在脑 中
王清任说
,

说 明人 之 头脑

二 在

俞穴
募穴 是


肺穴所在
主 治所
为 精 神 意识 所 在 者
,
:
灵 机记忆在脑
,
的突 出体现 俞穴 位于 背 部
,
因饮 食生 气 血
,
长肌 肉
,
针灸临床杂 志
1 9
9
年第
1
1
卷第 1
1

1
2


,

脸 穴 局 部 作 用 的规 律 是
3 0 0 1 9 3
脸穴 所 在
李志 道
主 治所 在
天 津 中医学 院 针灸 系



脑穴 作 用 的 一 大 特 性 是
,
任何 脑 穴都 治疗
,
胧 募 中极

小 肠 募关 元

三 焦 募石 门
6
胃募 中
,
脑穴 所 在 部位 的 局 部病 症 和邻 近 病 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