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附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2小题,总分48分)1.(1.5分)1.商朝建立后,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
西周时,天子控制着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功臣或旧贵族,让其在各地建立诸侯国。
这反映出西周()A.社会形态发生变化B.中央权力高度集中C.........D.........2.(1.5分)2.西周初年,齐国原为商诸侯故地,姜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人民多归齐”;卫康叔治理卫国,实行商朝旧政不变,但以周人制度管理;唐叔封于故夏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用戎人办法管理。
这些诸侯国采取的措施()A.缓解了周王朝与各部族间的矛盾 B.保留了夏商两朝先代贵族的实力C.承袭了夏商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D.进一步完善了西周初年的分封制3.(1.5分)3.周王朝史官是由周王任命的世袭官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春秋前期,史官流向诸侯国;中晚期以后,他们又逐渐流入卿大夫家,并导致了家史的兴起。
这一变化反映了()A.旧有社会秩序的破坏B.周天子重视地方档案工作C.家国一体观念的形成D.贵族垄断学术的局面被打破4.(1.5分)4.汉初政府“无为而治”,中央对地方王国事务不多加干涉。
诸侯国享有较大的政治、经济自主权,于是各国竞相安抚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这表明,汉初郡国制()A.有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B.促进了王国的稳定和发展C.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D.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5.(1.5分)5.............................“..”.............. .A...............B..............C...............D..............6.(1.5分)6.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
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阳泉一中2022——2023学年二学期期中考试年级高二学科历史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 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下列言论体现两翼思想的是()A. 清净无为天下正——明主治吏不治民B. 知其雄,守其雌——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C. 反者道之动——治强生于法D. 民贵君轻——“以法治国”2.先秦诸子中,儒家主张“仁”以血缘为基础,强调等级秩序;墨家主张“仁”要“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国若视其国”,使彼此利益兼而为一。
儒墨关于“仁”的主张( )A.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B.目的是重构社会价值C.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D.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3.两汉时期至少有29名地方官员因为造福一方,死后被当地民众立祠祭祀,但只有兴学举贤的蜀郡太守文翁、为官清廉的南阳太守召信臣、主动归附汉光武的益州太守文齐、弃恶从善的洛阳令王涣4 人得到朝廷昭告纳入官方祭祀体系。
这表明()A.民众观感是上计制度基础 B.主流思想强调关注现实C.南方文化社会影响力上升 D.中央强化文化的大一统4.“华夷之辨”是历史上时常探讨的主题,春秋战国时期,其主要侧重于“以华或礼(即华夏礼乐文明)变夷”;魏晋时期,“华夷之辨”的中心转向了“华梵(佛教)之辨”;到了明清时期,实际上蜕变为“中西文化之争”。
这反映出()A.先进文化对落后文化的改造作用 B.思想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不懈追求C.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源远流长 D.士大夫巩固汉族文化主体地位的努力5.《汉谟拉比法典》中多次出现耕犁、耕牛等词汇。
此外,对有关出租和耕耘土地,放牧和管理牲畜以及修建管理果园等事,该法典也都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广东省珠海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PDF版)
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前期,诸侯所属军队(族军)主要由贵族子弟组编,平民没有资格参加。
从春秋中后期开始,大量平民参军,立军功者可获得土地及相应政治地位。
到战国时代,“贵族军队解体,平民军队代兴。
”这一变化A.推动了新兴阶层的壮大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巩固了贵族的世袭地位D.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2.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当时的中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与此同时,荆州地区却“沃野万里,士民殷富”,江东一带“煮海为盐,境内富饶”,益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这一状况()A.导致了军阀割据的局面B.影响了人口的区域分布C.促进了商业的迅速发展D.引起了地方制度的剧变3.据考古发现,新疆哈密市南郊曾出土一组距今3000年左右具有鲜明内蒙古鄂尔多斯风格的青铜器,如鹿首弯背短刀、环首小铜刀、锨等,而同类短刀在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北部地区也曾发现过。
这说明()A.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主要通道B.中原与西域生活方式没有区别C.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早已存在D.内蒙古曾是中华文明核心地区4.唐朝时期,日本一共派出了13批“遣唐使”。
阅读下表,据此可知当时日本“遣唐使”部分批次表皇帝批次年份船数人数唐玄宗第6次7174557第7次7334594第8次7524500唐肃宗第9次759199唐代宗第10次7774778唐德宗第11次8044不明A.中外文化交流形式多样B.唐文化开放包容C.政治局势影响中外交流D.东亚文化圈形成5.王阳明诗云:“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北京四中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 5分,共45分)1. 《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 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 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 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 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2. 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
据此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③3. 下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
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A. 北京、上海B. 东京、大阪C. 利物浦、曼彻斯特D. 莫斯科、圣彼得堡4.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反映出当时欧美()A. 城市化进展显著B. 贫富差距逐渐消除C. 工业化开始启动D. 工人福利得到保障5. 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
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
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
这段材料重在说明()A. 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 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C. 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 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6. 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
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正确的排序应当是()A. ①③④②B. ③②①④C. ④①③②D. ④③①②7.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德州市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荀子曰:“列星随旋,日月逃熠,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庄子曰:"天与人不相胜"。
二人都强调A.遵循自然界规律B.敬天保民的思想C.发挥个人能动性D.天命的绝对权威2.图1为汉代学校系统示意图。
这反映出汉代学校A.拥有独立教育行政机构B.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C.奠定后世教育制度基础D.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普及3.图2为学者对中国古代某历史时期文化结构更新的论述。
该历史时期是A.秦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4.关于山水画的创作,北宋郭熙认为:"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所以分布以次冈阜林壑,为远近大小之宗主也……长松亭亭为众木之表,所以分布以次藤萝草木,为振挈依附之师帅也,其势若君子轩然得时,而众小人为之役使。
"由此可见,郭熙认为山水画创作应A.追求画工精细B.描绘自然形态C.展现市井风情D.体现伦理秩序5.明朝后期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取汉姓利,自称“海外鄙儒”,穿儒服并钻研儒家经典,利用儒家思想论证基督教教义。
他这样做意在A.丰富殖民扩张手段B.主动融入中国社会C.推动中西文化交流D.促进基督教的传播6.洋务运动期间,郭嵩焘提出西洋富强是由于国家政务"皆以为民治事也,而委曲繁密,所以利国者,即寓于便民之中"。
云南省昆明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昆明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周代的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界线,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不仅是统治的权力,更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的文化一一“天下”的文化。
以下能够推进“天下”文化发展的是A. 敬天法祖的思想观念B. 宗法分封的统治秩序C. 三纲五常的治国思想D. 崇尚自然的天人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通过宗法血缘关系构建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形成了所谓的“天下”文化,B正确;A是宗法制的影响,排除;三纲五常思想在当时尚未产生,C排除;D是道家思想,当时尚未产生,D排除。
故选B。
2.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
下表为诸子的部分政见,据此可知,诸子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理也《管子。
霸言》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庄子·天下》隆一而治,二而乱《荀子·致士》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A. 主张君权至上B. 倡导家国一体C. 推崇权力一元D. 强调政治伦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主张大一统,说明他们都推崇权力一元,C项正确;他们都主张大一统,但并不能说明是主张君权至上和家国一体,排除AB项;强调政治伦理的说法也无从体现,排除D项。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60分)1、《礼记》中记载:“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在西周,只有武王才有祭祀文王的特权,周公只有在武王的统率之下,才能参加文王的祭典。
材料说明()A. 周公贤能不及武王B. 武王位于大宗地位C. 武王权力高度集中D. 周公对武王定期朝贡2、《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3、有学者指出:“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分封制( )A. 有利于强化国家意识B. 存在国家分裂的隐患C. 不利于维护宗族团结D. 益于树立周王的权威4、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至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 秦汉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商周时期D. 隋唐时期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A. 推行分封制B. 废除行省制C. 废除郡县制D. 建立郡县制6、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
”这说明()A. 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B. 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C. “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D. 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7、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会宁四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中期考试历史试卷1.商朝的统治区分内外服,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
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王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
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据此,与商朝内外服制度相比,西周分封制的重大发展在于()A.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疆域B.遏制封国间的相互攻伐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地方独立性较强2.西周的舆服制度是贵族等级的标志之一。
所谓“舆”是指车,“服”是指冠冕和服饰。
册命舆服为官方的信物,为政府任命官员爵位、身份及权利的象征。
公、侯、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所享用的舆服都不相同。
这表明()A.舆服适应周礼的发展而得以不断完善B.舆服制度与分封制及礼乐制联系紧密C.舆服制度对平民和奴隶的限制比较少D.舆服制度是专制王权强化的标志之一3.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
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实现脱离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4.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
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
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
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
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
“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A.摧毁了门阀政治B.扩大了政权基础C.促进了社会公平D.与政治人才培养脱节5.据记载,元代中书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
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请示中书省)”。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高二级历史期中复习综合练习试题一、选择题1.古籍《越绝书》曾记载,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铸剑师风胡子曾对中国上古时代进行了划分:“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以凿伊阙……”,“当此之时(春秋战国),作铁兵,威服三军”。
这可以佐证先秦时期()A.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 B.中华文明崇尚武力C.军事武器的持续优化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2.周公继承并改造了殷人祭祀“鬼神”的传统,他从殷人“尊神”“事神”的知识系统中生发出了“尊礼”“近人”的礼乐文化,宗教神学逐步成为礼乐制度的附属。
这表明西周()A.尊神事鬼的观念已经消亡 B.早期人文思想逐渐萌发C.礼乐制度丰富了宗教文化 D.民本思想在变革中发展3.孔子重视礼,主张“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庄子认为“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
两者对礼的认识反映了()A.阶级立场的不同 B.统治阶级的要求C.思想主张的趋同 D.目的上的相通性4.下图为出土于云南昆明河泊所遗址的汉代封泥和简牍。
封泥作为信件的封缄,能看出此区域信件文书往来的对象(如下图,“益州”郡郡治在今云南昆明)在200多枚简牍中辨识出“滇池以亭行”“建伶县”等文字。
对这些文物解释正确的是()①郡县制度扩展到西南边疆地区②“改土归流”取得一定的效果③中央政府对云南进行有效管辖④西南地区与东南亚联系的加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汉书·艺文志》言“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
然而先秦诸子虽“各引一端”,但其思想旨趣却有相通之处。
以下论述体现了()著作相关论述《孟子》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吕氏春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不得休息。
秋》A.尊崇天子的意义 B.诸子思想的统一C.社会转型的诉求 D.中央集权的确立6.汉魏之际,地方治理系统在战乱中被破坏,各地出现大量坞堡,豪强地主借此自卫,农民归附以求苟存。
甘肃省靖远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
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
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③
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索伦改革
4.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
A。 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
B。 奴隶反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
C. 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D. 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权利的要求
【答案】A
【解析】
贵族政治上的专权和经济上的豪夺,使其成为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共同反对的目标,双方矛盾激化,雅典的贵族政治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这就是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而其他三个选项均是A的具体表现,所以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内容
12。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 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 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 拥护
D. 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 理解。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不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主要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思考。所以选D。
A。 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B。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C。 创立四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
D. 按财产多寡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考试考试时间75分钟全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甘肃南佐遗址距今5100年左右,该遗址核心区是内外环壕围成的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聚落遗存,中部有9座大型夯土台,中央有面积达上万平方米的带有夯土围墙和护城河的宫城区(如下图)。
这可用于研究该时期()A.原始群落的分布形态B.部族林立的邦国形态C.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D.游牧部落的典型形态2.四川广汉三星堆祭祀区近年出土的铜尊、铜爨、铜瓿等,明显带有商王朝青铜文化特色,青铜冶炼涉及的范铸、焊接等技术与中原地区如出一辙。
陕西宝鸡市境内发掘的强国墓地,出土的陶尖底器、柳叶形青铜剑等典型蜀文化风格的器物,时代跨周文王、武王至昭王、穆王时期。
由此可得出的合理推断是()A.历史真实都有待考古发现的证实B.文献记载为考古发掘提供了方向C.中华文明具有“连绵不断”的特征D.中国古代区域文明存在交流互动3.西周盟誓的种类,包括建周过程中的战争动员盟誓、西周早期的分封册命盟誓和西周中晚期的诉讼判决盟誓等。
此外,西周盟誓还形成了一套严格而复杂的程序,逐渐系统化、制度化。
由此可见,西周的盟誓()A.促进了宗法分封的形成B.利于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基础C.确保了政治秩序的稳定D.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完善4.西周夷王时期,楚君熊渠曾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而到春秋楚庄王时,楚国申叔要求对贵族“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教之礼,使知上下则;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国家统一大势所趋B.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C.分封制度走向崩溃D.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5.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祈求,史称“求赙”。
西周以来“天子不求私财”的传统从此打破,过去诸侯必须朝会天子的礼仪也名存实亡,相反,天子却要向诸侯进行聘问。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A.象形文字B.阿拉马文字C.字母文字D.拉丁字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觉得楔形文字太繁难”并结合所学可知,西亚地区的腓尼基人为方便记账,发明了书写简捷、易于记忆的22个字母文字,C项正确;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人发明的,排除A项;阿拉马文字、拉丁字母都是腓尼基字母文字演化而来的,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6.古代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用武力方式向外扩展,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方式不同B.文明开化的程度不同
C.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D.周边环境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为海洋文明,工商业发达,而埃及和西亚文明都属于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两者不同的经济形态是造成文明扩张方式差异的主要因素,A项正确;文明开化的程度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属于根本因素,排除BCD项。故选A项。
【答案】D
【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详解】中国的华工在美国修筑太平洋铁路,将近一万人为此献出生命,这说明当时的华工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D项正确;华工在美国的地位并不高,排除A项;B项中的“人人”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华工的生活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
16.下图为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化(单位:万人)示意图,这表明( )
13.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如图所示。这次大迁徙引发了
A.亚欧文化 碰撞与发展B.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50分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清徐栋《牧令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
”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C.县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3.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
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
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 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 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4.在清人赵翼所写的《廿二史札记》中,作者提到“元末殉难者多进士”的现象。
书中描写到: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
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A.少数民族政权灭亡的原因 B.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C.理学对读书人的影响 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5.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6.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高二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㊁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得到较大发展,明弘治年间,吴江县有3市4镇,至清康熙年间有10市7镇;吴江县的盛泽镇在明弘治年间是一个有五六十家居民的村落,而清乾隆年间成为了一个拥有四五万人口的市镇.这表明了明清时期()A.社会结构呈现多元化色彩B.生产关系出现近代化特色C.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D.社会转型因素在潜滋暗长2.中国近代经过从洋务运动到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建设,近代的工商业城市发展了 现代工商业集中的地区,包括铁路㊁轮船航线,电报㊁电话,所及诸处,文化与社会均呈现"都会化"现象,而且居民也趋向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特点是()A.以民族经济发展为主导动力㊀㊀㊀㊀㊀㊀B.西方引领与政府主导相结合C.铁路和电信事业发展较迅速D.大中城市的建设居于优先地位3.15世纪的欧洲城市,逐渐重视公共空间的建设.道路㊁广场㊁博物馆成为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包括()A.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原始积累B.文艺复兴对人的关注C.资产阶级重视基础设施建设D.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4.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已经修筑了通向南方的阿庇安大道.帝国建立后,罗马人筑路的步伐并未停止,克劳迪亚大道 使得阿尔卑斯山脉可以通行 ;1世纪末2世纪初,罗马道路修筑至中东地区等.据此可知,古代罗马()A.道路修建维持帝国繁荣㊀㊀㊀㊀㊀㊀㊀㊀B.交通进步保障边境安定C.对外扩张促进交通发展㊀㊀㊀㊀㊀㊀㊀㊀D.边疆开发加快道路建设高二历史试卷㊀第1㊀页(共6页)5.隋朝修建的大运河,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朝时期,大运河成为 奉长安文化为中心㊁仰东南财赋以存立 的唐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的统一稳定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运输方式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政府对运河修建非常重视6.清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培养海军医生,于1893年设立北洋医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的官立西医学校.1906年,英国㊁美国㊁加拿大三国一些人士在北京合办协和医学堂,即现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前身.这些医学堂设立反映了当时中国()A.医疗卫生近代化有所发展B.中医与西医在碰撞中融合C.洋务运动激发了变革热情D.医学西方化已成社会共识7.中国古代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常以 仁 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所以古代医术,亦称 仁术 ,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这主要体现了() A.政府高度重视医学家的道德标准B.中医理论与医疗实践相相结合C.古代医学家对生命价值十分重视D.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医药学的影响8.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倾向于以 礼仁 为核心建立一个同西周王朝类似的等级秩序井然的国家,而荀子则倾向于以 礼法 为基础建立一个以封建君主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新型国家.这说明先秦儒学()A.蕴含统一思想B.成为主流思想C.强调恢复周礼D.主张中央集权9.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的 文艺复兴 ,但它强调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强调的个人价值,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这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A.民主共和制度已经得到确立B.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已经丧失D.传统文化影响较大10.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说 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 .材料表明()A.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B.阿拉伯帝国对文化的重视C.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D.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高二历史试卷㊀第2㊀页(共6页)11.中世纪,13㊁14世纪的修道院保留和研究古代文献,不少教会热衷于高等教育和艺术事业,教会学校教授 七艺 ,众多修士从事科学㊁哲学活动,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A.基督教垄断欧洲教育和文化B.推动欧洲近代科学产生C.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和解D.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12.据有关资料,美国跨族婚姻从1970年的30万宗发展到2000年310万宗,在1990年人口普查时,有130万的美国白人因理不清他们的族裔血脉一直无法确切登记,干脆就填写 美利坚族裔 .这反映出美国()A.跨族婚姻缓和了社会矛盾B.跨族婚姻促进民族国家认同C.人口和社会结构发生改变D.族群混合导致社会关系混乱13.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印度㊁巴基斯坦㊁西印度群岛和非洲的移民流向英国.而法国则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大批移民.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后来政治难民也从越南和亚洲其他地区来到欧洲.移民的涌入()A.是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结果B.引发欧洲种族歧视和社会冲突C.为欧洲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D.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14.上海自清末开埠以来,许多西方舶来品在这里汇聚,饮食文化从此变得更加多元复杂.德大色拉是西式色拉融入上海本地特色后改良而成的一道海派西菜,舶来西式炸猪排搭配上海特制的辣酱油也深受上海食客的喜爱.这体现当时中国()A.近代上海的餐饮业成就领先全国B.菜品改良改变了中国民众生活方式C.时代影响下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D.传统菜系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没落15.通过古代 丝绸之路 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 丝绸之路 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在()A.文明史观下不同文明间激烈碰撞㊀㊀㊀㊀B.近代化史观下中国社会日益进步C.整体史观下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社会史观下人民生活更加丰富16.在当今国际经贸交流中,文化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跨文化交际的方法及东西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基本差异也受到更多关注.这从侧面反映出()A.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增多B.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C.文化交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㊀㊀㊀㊀㊀㊀D.国际贸易对文化创造的贡献高二历史试卷㊀第3㊀页(共6页)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ʌ医疗与公共卫生ɔ(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㊀中国近代以来,中医学在传承中寻求变革,但传统中医观念及诊疗方法依然流行.传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注重个人的养生与保健,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采用望㊁闻㊁问㊁切四诊法诊断,针灸治疗使用广泛.中国近代,无论是清政府还是中华民国政府,医疗制度侧重于服务达官贵人,对百姓影响甚少.而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国民健康不仅是个人的私事,更是国家的公事.国家必须尽到责任,维护国民健康,培养国民民族气魄与健全体格.个人必须配合政策,尽好国民的责任.摘编自皮国立«碰撞与汇通:近代中医的变革之路»材料二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起省㊁市㊁县㊁乡镇㊁社区的医疗网络,方便患者就医.在传染病防治方面,我国推行计划免疫,有效控制了很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疫病,如百日咳㊁白喉㊁脊髓灰质炎㊁肺结核等,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医疗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趋强化,各级医疗机构明确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推行医疗保险制度和救助制度,确保全民病有所医.注重公共卫生建设,强化全民卫生意识.摘编自张栋«新中国以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轨迹»(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有哪些发展,并说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18.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ɔ(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㊀中国古代家训节选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唐 刘禹锡«名子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宋 刘清之«戒子通录»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清 张英«恒产琐言»高二历史试卷㊀第4㊀页(共6页)材料二㊀中国文明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㊁连续不断的文明?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 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很可观的人口 如此巨大无比的人力资源,使中国人能够不管事态发展如何,始终保持自己的特点 还有中国的农业生活方式.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 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㊁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 但到19世纪中叶,这一形势发生了突然而剧烈的变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训体现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原因.(6分)19.ʌ商贸与文化交流ɔ(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㊀17世纪中期英国人喝茶仿效中国人的做法,冲的很淡;人们饮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所谓的药效.富于特色的英式下午茶产生于18世纪50年代. 那些贵妇们轮流提供午后茶和咖啡."当时人们食用丰盛的早餐,和没有仆人照料的简单的午餐,直到晚上八点才开始使用正式的晚餐,晚餐后在会客室饮茶,按照他们的饮茶习惯增加了牛奶和糖.19世纪中期,饮茶的习惯普及起来,普通人也开始在午后饮茶.摘编自施茜«从中国功夫茶到英式下午茶»材料二㊀16世纪开始,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欧洲的饮茶热潮以及茶叶贸易.在巨大的利润驱使下,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主要商品.进入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19世纪末印度已实现揉茶㊁切茶㊁焙茶㊁筛茶㊁装茶等各个环节的机械化,机器的出现,又反过来推动了茶园的扩张.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逐步超过了中国茶.摘编自«近代欧洲的茶叶贸易与中国茶文化的西传»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以来英国人的饮茶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2)茶叶博物馆的解说员向游客介绍近代世界茶文化发展.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解说词.(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8分)高二历史试卷㊀第5㊀页(共6页)20.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ɔ(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㊀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㊁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㊁互鉴㊁对话㊁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㊁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材料二㊀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㊁碰撞㊁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㊁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㊁相互对话㊁相互学习㊁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㊁互通有无㊁和谐相处㊁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关于世界文明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中外结合,史论结合,逻辑清晰)高二历史试卷㊀第6㊀页(共6页)高二历史期中考试答案DBBCA ADABC DBDCDC17.(1)主要特点:重视传统中医观念及诊疗方法的传承;医疗制度以服务权贵为主;国民健康与救亡图存相联系。
浙江省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 D B B D A C D B A C C C B C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161718192021答案A A B B C 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2题14分,第23题6分,第24题20分,第25题12分,共52分)22.(14分)(1)核心思想: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关税自主权。
(2分)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开了协定关税的恶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进一步强化协定关税权。
(只要回答条约名称即可,3分)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2分)(2)原因:气候异常和自然灾害等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发展中国家忽视农业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带动需求量的增加;能源紧张使能源结构调整(或“粮食被用来转化成新型生物能源”)。
(4分)白皮书:《中国的粮食问题》;方针: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3分)23.(6分)评价:继承吸收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选拔、考核、任用体系较完备;具有开放性和平等性;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强调劳绩,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为后世公务员制度提供了借鉴。
(4分,任意2点)但突出党性为一党专政提供了方便之门;实施过程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
(2分,任意1点)24.(20分)(1)背景:河西一带主要是游牧业,人口稀少;汉朝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3分)影响:促进了河西地区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河西地区赋税增加和人口增长;促进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一定保障,有利于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巩固西北边防,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洛阳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6页,共100分,考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夏王朝建立后,其所属的位于中原一带的众多方邦,均认同夏朝国家和中原文化而通称曰“夏”,又称“华夏”。
这一现象2.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思想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是3.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同时他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并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这些思想主张彩4.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抨击封建思想,王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五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这些新思想5.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守,送客不过溪。
一日陶潜(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三人大笑而别。
“虎溪三笑”典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C.凝聚性之后,南朝僧侣们把印度语中的“达摩”翻译成“道”,把印度语中的“涅槃”翻译成“无为”,还宣扬说有一子在寺院出家,其家族十八代人都会得到解救。
这表明B.三教并行局面开始形成D.道教受到统治者的尊崇7.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
8世纪以后,中国的四大发明陆续传入欧洲洲,促进西方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这些现象表明中华文化B.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一体化8.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辽宁省大连市第一〇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一、单选题1. 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
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A. 是宗法制的产物B. 是一种宗教信仰C. 受宗族观念影响D. 重视历史和教育【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
”可得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之一是重视历史,根据“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可得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之一是重视教育,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宗法制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与宗教无关,也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BC项。
故选D项。
2.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A. 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B. 都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C.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D. 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答案】C【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现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故答案为C项。
法家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儒家强调尊卑等级,主张建立有序的社会,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排除BD项,3. 唐代长安城天门街有商贩卖鱼,长兴坊有卷饼店,务本坊有鬼市,还有一些不宜在东市和西市内交易的货物,也在一些里坊中售卖,如丰邑坊中多是丧葬产品。
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A.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B. 商业市镇兴起C. 市突破了时空限制D. 市场规划混乱【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唐代长安中的坊内也出现了部分商业活动,这说明长安的经济功能增强,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长安经济职能的增强,和商业市镇兴起无关,不能说明市场规划混乱,排除BD项;材料仅能体现部分突破空间限制,不能体现突破时间限制,排除C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大学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年级(下)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查时间:90分钟考查内容:20世纪下半期的历史)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57分)1.有学者如此评价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一项举措:“美国统治当局似乎找到了一种途径,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
一箭双雕,成了真正的受益者。
”这项“一箭双雕”的举措是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提出“杜鲁门主义”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组织2.牛仔裤是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
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整个“冷战”时期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
“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的原因可能是①美苏冷战重点转向经济领域②苏联忽视消费品的生产③“冷战”和意识形态的影响④苏联体制束缚,技术落后A.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有学者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4.2011年12月,朝鲜领导人金正日逝世,朝鲜半岛局势扑朔迷离,而源自2000年的朝韩离散家属互访活动,有利于半岛局势的缓和,令世人瞩目。
下列说的最准确的是A.朝鲜分裂根源于民族矛盾的激化B.亲人的离散是两极世界下的悲剧C.家属的重逢是由于美苏冲突的结束D.两极格局解体推动朝鲜半岛局势缓和5.某条约有如下内容:“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
……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据此判断该条约是:A.《北大西洋公约》B.《华沙条约》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6.曾任“联合国军”司令官的美国将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
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一一麦克阿瑟与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
”克拉克所进行的战争应是A.朝鲜战争B.越南战争C.两伊战争D.中东战争7.美国参谋长联系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
”二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A.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B.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C.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D.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8.1946年2月22日乔治·凯南致美国国务院电文:“在那里(指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
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
”这篇电文意在提示美国政府A.继续维持与苏联的同盟关系B.应该对苏联采取“冷战”政策C.应该与苏联加强经济、文化交流D.国家利益受到了苏联的威胁9.1955年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
他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也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
”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其观点核心是A.核均势使世界相对和平B.应该尽力缓和美苏关系C.核武器使美苏对抗升级D.英国应该大力发展核武器10.《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使用“自由世界”和“西方”两个词汇的情况统计如下。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两家报纸不再受“冷战”影响B.西方国家数量增加C.冷战结束、两极对峙格局瓦解D.资本主义阵营瓦解11.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
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直接背景是A.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的广泛传播B.苏联和东欧的经济陷入困境C.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12.下图所示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A.世界政治全球化B.世界格局多极化C.“冷战”愈演愈烈D.大国控制力削弱13.“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
“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
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A.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B.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14.1981年10月,率先实现与以色列和解的埃及总统萨达特被伊斯兰圣战组织成员枪杀;1995年11月,对中东和平做出很大贡献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被以色列右翼极端分子暗杀。
两位政治家的遭遇主要说明A.中东和平进程破灭B.中东和平进程艰难曲折C.阿以矛盾不可调和D.犹太人抵制和平进程15.有人形容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国际格局时说:“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否决权却归于无效。
”下列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联合国成立之初曾经被美国控制和操纵B.一段时间内联合国没有实行大国一致原则C.导致联合国在最初的十多年中无法采取维和行动D.中苏两国一度被排斥于五大常任理事国之外16.“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上述材料出自A.《波茨坦公告》B.《联合国家宣言》C.《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7.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一位代表说:“小国管理着东河岸边美丽的建筑物(联合国总部),两个大国管理着世界其他地方。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第三世界的力量尚不能限制大国行动B.大国和小国按实力有具体的不同的分工C.第三世界拥有发言权,但霸权政治仍然存在D.小国对冷战无可奈何18.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次局部战争示意图。
这次战争产生的重要影响是A.为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最初的隐患B.阿拉伯国家遭受领土和人员重大损失C.“石油武器”运用,引发西方世界经济危机D.美苏开始“填补真空”,走上中东角逐前台19.当今世界,能源之争日趋激烈,尤其是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资源。
因此,“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
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①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英、美等国对日本“禁运”,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②伊拉克入侵科威特③美国出兵伊拉克,发动海湾战争④巴以双方对“耶路撒冷”的争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0.下列各项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欧佩克”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制裁②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③西方经济进入“滞胀”状态④西方国家发生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21.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和平与文明的未来都取决于世界各大文明的政治、精神和知识领域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种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的保障。
”以下叙述最符合作者本意的是A.文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B.为避免战争,世界各大文明应该趋向统一C.文明的冲突已经取代了政治的冲突D.各种文明间的理解与合作是人类共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2.下图为欧洲众多宣传马歇尔计划海报中的一幅。
其中参加国的国旗以风车叶片表示,而美国国旗则位于风车负责控制方向处,可见,马歇尔计划A.是美国谋求世界经济霸权的开端B.推动了冷战格局的最终形成C.有助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D.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化的确立23.美国学者扎卡利亚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
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秩序。
第—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他者的崛起”。
关于第三次权力转移对国际秩序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冲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直接导致人口爆炸、恐怖主义等严重社会问题24.《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
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一“时代”的开启A.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C.缓和了美苏争霸造成的紧张局势D.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25.“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超的。
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
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26.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
他所说的“美元特权”是基于A.马歇尔计划B.布雷顿森林体系C.关贸总协定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7.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材料所描写的应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28.“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施经济“加速战略”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D.开展种植玉米运动29.导致图6(出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中1980年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是: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了农村的改革②中国实行“包产到户”,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③戈尔巴乔夫的经济“加速发展战略”陷于困境④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30.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青色的城之意)、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优美牧场之意)。
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31. 下图中圈出处我国建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开始以大国身份走向国际舞台B.台湾当局非法占据联合国席位的局面结束C.中日、中美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32.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全国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