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16.2内能.

合集下载

内能初中物理教案

内能初中物理教案

内能初中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让学生了解内能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影响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

3. 内能的改变:做功和热传递。

4. 内能的应用:热机、保温、制冷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内部为什么会有能量。

2. 讲解内能的概念:结合分子动理论,解释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3. 分析内能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质量、状态等对内能的影响。

4. 讲解内能的改变:介绍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并通过实验和实例进行验证。

5. 讲解内能的应用:介绍热机、保温、制冷等实例,让学生了解内能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6. 巩固知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内能概念、内能的改变和内能应用的理解。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内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后续物理知识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和内能的应用。

2. 结合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内能的原理和现象。

3. 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内能的习题,检查学生对内能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学习反馈: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内能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教案,教师可以系统地教授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和内能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16.2内能

16.2内能
7.萧敏同学用电饭煲做饭,片刻后听到“噗-噗-噗”的响声,走近一看,发现水蒸气冲动了锅内能转化为锅盖的_____________。
8.关于能量转化说法正确的是( )
A.砂轮磨刀有内能转化为动能
B.陨石进入大气层成为流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壶中水沸腾时壶盖跳动是水的动能转化为壶的动能
D.给自行车打气气筒发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许多同学喜欢吃烤肉串,用炭火烤肉串的过程是利用的方式增加肉的内能的,但科学表明,经常吃烧烤食品有害健康。
进行新课:
1、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是
2、物体的内能是
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4、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能,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机械能是宏观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
9.关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正确的是( )
A.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B.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减小
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减少D.物体放热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10.在下列现象中,通过做机械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利用电炉把水烧开B.冬天里两手互相摩擦使手暖和
C.冬天天气寒冷时要生火取暖D.用电焊机焊接金属使金属熔化


1.热水和冷水混合时,______水放出热量,一直到热水与冷水的________相同时为止。
2.物体的温度升高,表明物体的内能_________,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__________(填“变”“增大”或“减小”)
3.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_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______能
4.“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种______现象,说明____________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内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物体内部所具有的能量。

内能的理解和应用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旨在设计一节内能的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1.理解内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了解内能的来源和计算方法;3.掌握内能和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4.能够运用内能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引言(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内能,并解释内能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内能的定义和特点(20分钟)通过图示和实验展示内能的存在,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定义和特点。

3.内能的计算方法(30分钟)介绍内能的计算方法,包括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方法。

通过数学公式的推导,让学生了解内能计算方法的本质。

4.内能的应用(25分钟)讲解内能在热力学性质中的应用,包括热容量的计算、热传导和热辐射现象的说明等。

5.练习和讨论(20分钟)通过解决案例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图示、实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将会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并通过练习题和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情况将是评价的主要指标。

结语: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到更高的水平。

九年级物理《16.2 内能》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16.2 内能》教案 新人教版
课前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个别学生会有自己的理解方式
就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班内讨论。
难点精讲
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在相同的状态下,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提出问题:拿一根铁丝,你有哪些办法使它的内能增大?
2.如图15-3所示,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有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_______方式使空气内能,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3.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前者是利用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题型三)
三年以来,内能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的考点有: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性质及内能改变的途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与填空题.
器材
压燃演示器、铁丝(多根)、酒精灯(多只)、烧瓶、皮塞、气筒、多媒体设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备标注
启动课堂
课前感悟
复习旧知:
1.什么叫动能?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叫重力势能,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10、(2)图乙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内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1、在上述实验中是通过什么来改变物体能能的?
12、2009年12月7日将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引起全球关注,因为如果达不成预期目标,后果将不堪设想:已经受淹的图瓦卢将因海水的上涨彻底沉入大海,马尔代夫不得不花费巨资在国外买地整体搬迁,纽约、东京都将花费数百亿巨资建拦海大坝……阅读P129“STS地球的温室效应”为减轻地球的温室效应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16.2九年级物理内能

16.2九年级物理内能

内能与机械能是同 一种形式的能吗? 4、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 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 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 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 的能。
二、内能的大小
内能跟温度的关系
温度越高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组成这个物体的所有
分子动能就越大.
分子的动能总和增加
A、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B、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C、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 D、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2、下例事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内能的是( A、地球外的石块,坠入地球的大气层,成为流星 B、凉鸡蛋泡在热水中温度升高 C、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发热 D、锯木头时,锯条变得烫手
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晒太阳 烧水水变热
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
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
试着描述和解释下面的现象: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 体内能增加,温度升 高。
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 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
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
晒太阳 烧水水变热
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
一、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
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特点: 1、任何温度下的物体都具有内能 2、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有 内能
注意: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冰冷的冰块虽然温度很低,但其内部的分子 仍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它具有动能.燃烧的 火,温度很高,分子运动很剧烈,当然具有内能

《内能》课件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内能》课件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高温物体 高温部分
转移到 低温物体 低温部分
(不同物体之间) (同一物体之间)
思考:热传递中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
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
晒太阳 烧水水变热 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
二、做功改变内能
看图,小孩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
课堂训练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 B.物体举得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C.温度为-40℃的冰块没有内能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2、关于内能和机械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具有内能的物体一定具有机械能 B.内能大的物体具有的机械能也一定大 C.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而它的内能不可能为零 D.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7、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拿到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起来, 水蒸气会把木塞冲出去。从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角度可用下边三句话来概括:(甲)水 和水蒸气吸热,内能增加;(乙)酒精燃烧,酒精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传给水和水 蒸气;(丙)水蒸气对木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
以上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 C )
10、判断正误
1,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 2,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 √
3,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
4,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
5,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
6,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热量 ×
11.用酒精灯同时加热初温相同的不同固体A、B,使其从固态变成液态,
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 D )
第二节
1.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 叫做热量。

《内能》课件 新人教版

《内能》课件 新人教版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看课本P127图16.2-1和图16.2-2
分子具有动能 分子具有势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 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学习目标
知道“做功”和“热传递” 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 式 中考层次:了解
近三年中考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题型: 选择、填空。
自学指导
并观察演示实验或投影。
1、 请大家用10分钟阅读课文P126-128
1.做功改变—烤
2.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自学检测
3分钟:课本P128图16.2-4问题并完成下列问题
所有分子热运动 焦耳 剧烈 做功 高 低温 热量
分子势能 大
热传递 低
高温
增加
3分钟完成下列各题
等于 做功 热传递 机械 内 棉花迅速燃烧 做功 内能 升高 升高 大于
D
本节小结
1.做功改变内能.
A.对物体做功
B.物体对外做功
讨论: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能量转化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2.热传递改变内能.
A.物体吸热 B.物体放热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能量转移
热量
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
当堂达标测评(10分钟) 课本130页1-5题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内能的因素。

2. 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内能的概念的理解。

2. 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热水、冷水、玻璃棒、温度计、烧杯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热现象,如烧水、烤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理中的内能有什么关系?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内能的概念:介绍内能的定义,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影响内能的因素:讲解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对内能的影响。

3. 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讲解热量是过程量,内能是状态量,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热传递实验:用热水和冷水进行实验,观察热水向冷水传递热量,使冷水温度升高的现象。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热量是如何传递的。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结合PPT上的练习题,思考并回答问题。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2. 教师进行补充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一些生活中的内能现象,让学生课后观察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教案:内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特征及其与物体温度的关系。

2.掌握内能的计算公式。

3.理解内能转化与守恒的概念。

4.了解内能转化的几种形式并能够应用其实例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内能的计算。

3.内能转化与守恒。

三、教学难点1.内能转化的几种形式。

2.内能守恒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内能的概念,提问学生物体内部是否存在一种能量,并与热相关。

学生可能会提到热能、温度等概念。

2.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内能的概念,即物体内部具有的能量。

然后,进一步解释内能与物体温度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3.实验示范(15分钟)教师进行一个与内能相关的实验示范,例如将一杯温度较高的水倒入另一杯温度较低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

根据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温度高的物体冷却时热量的减少及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同时,提出进一步思考:这其中是否存在能量守恒的现象?4.计算公式(10分钟)教师介绍内能的计算公式,即内能等于物体的热容量乘以温度变化。

同时,向学生解释热容量的概念,并进行例题演示。

5.内能转化与守恒(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的问题,例如物体的内能如何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然后,介绍内能守恒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内能转化与守恒的实际应用。

6.练习与讨论(15分钟)学生进行内能计算、内能转化与守恒的练习,教师进行讲解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练习与讨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7.拓展与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在其他场景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拓展讲解。

然后,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五、课堂作业1. 计算题:如图所示,有一块质量为5kg的铁板,温度由25°C升至75°C,请计算铁板的内能变化量。

2.应用题:请思考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其内能转化与守恒的过程,并写下你的思考与分析。

《内能》教案

《内能》教案

《内能》教案导读:本文是关于《内能》教案,希望能帮助到您!《内能》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改变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

3、通过实验和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教学准备压燃演示器、铁丝(多根)、酒精灯(多只)、烧瓶、皮塞、气筒、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装着开水的开水瓶的塞子有时会被弹出去,塞子的动能从何而来?引入课题:“内能一、内能通过前面学习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分子具有动能。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有势能。

对此,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提问:分子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情况下有分子势能?等等。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的动能就越大,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分子之间都存在分子势能。

5、归纳: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都有内能。

5、体会:内能是一种不同于物体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二、物体内能的改变探究活动:怎样能够使铁丝变热?让学生动手试试。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演示:用酒精灯加热;来回弯折;在其他物体上摩擦等。

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找出不同方法的共同现象、特征并交流。

(可以对铁丝传热,也可以对铁丝施力。

)演示:压燃演示器。

初中物理内能介绍内容课件

初中物理内能介绍内容课件

例 普通的一根铁丝,我们能通过哪些方
法使它的温度升高?(即使它的内能增加)
A、放在太阳下晒 C、放在热水中烫 E、用锤子敲 G、用力反复弯折
B、在石头上摩擦 D、放在火上烧 F、放在手中捂
23
B、在石头上摩擦 E、用锤子敲 G、用力反复弯折
做功
A、放在太阳下晒 C、放在热水中烫 D、放在火上烧 F、放在手中捂
★★同种物质,相同温度,质量 越大,内能越大。
★★★物体的温度、质量、体 积和状态均不同,是无法比较 内能大小。
20
二、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
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质量、体积、状 态等有关;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会增大。
三、改变内能的方法
温度 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
有关。
改变物体温度的方法有哪些呢?
22
第十六章:热与能 第二节 内 能
1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
物体由于做机械运动而具有机械 能,物体内大量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 着,而且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力。 分子是否也具有能呢?
14
同一灯泡在不发光和发光两 种情况下,内能是否相同?
等量热水和冷水的内 能,内能是否相同?
温度较低 温度较高
哪种情况下内能比较大?为什么?
15
1、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反之, 同一物体的温度越低, 内能越小
温度越高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分子动能越大
组成这个物体的 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增加

《内能》教案

《内能》教案

《内能》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

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重点和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学资源
多媒体、酒精灯、铁丝、钳子、火柴、广口瓶及弹孔塞、打气筒、压缩空气引火仪、砂纸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精品示范教案: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精品示范教案:内能
撞击物体对物体做功
弯折扭转对物体做功
这些情况下,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物体对外做功,自身的内能会减少(实验演示)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要辨别物体内能的改变通过的是哪种方法,关键要认识两种方法的本质。热传递改变内能实际上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做功改变内能是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1、热传递:
结合小学学过的知识看书128页思考你对热传递有了哪些了解?
(1)、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过程的实质就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3)、热传递的条件: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着温度差。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们联想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是否具有势能。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讨论问题。得出: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因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因为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情感
态度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教学重点
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学用具
烧杯、铁丝、空气压缩引火仪、烧瓶、打气筒、火柴等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内能-人教2011版九年级全册教案

内能-人教2011版九年级全册教案

内能-人教2011版九年级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内能的定义和种类。

2.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3.掌握内能与温度、热容量以及相变等物理量的关系。

4.了解内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内能的定义和种类。

2.内能计算方法的掌握。

3.内能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1. 内能的定义与种类内能是指热力学系统内分子的动能、势能和结构能的总和,通常用符号U表示。

内能的种类包括: - 传递形式内能:即热能,是由于物体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转移,可以通过热量传递和辐射传递等形式进行传递。

- 分子势能:由于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引起的能量变化。

- 分子动能:分子的运动速度变化而引起的能量变化。

- 平移动能:物体整体运动引起的动能。

- 自旋能:电子或粒子自旋的能量。

- 经典或量子振动能:物体原子或分子的振动引起的能量变化。

2. 内能的计算方法内能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求解,另一种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求解。

其中,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其表示式为:ΔU = Q + W其中,ΔU表示热力学系统内能的改变量,Q表示热量吸收或放出的量,W表示系统由外界做功或对外界做功的量。

3. 内能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内能与温度、热容量以及相变等物理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与温度呈正比例关系,即随着温度的升高,内能也随之增加。

•内能与热容量的关系:内能的变化量可以表示为热容量与温度差的乘积,即ΔU = CΔT,其中,C表示热容量。

•内能与相变的关系:相变时,热量只用于改变物体的状态,而不用于改变物体的温度,因此相变时物体的内能是不变的。

4. 内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能量守恒的原理在热力学系统中是适用的。

由于内能是热力学系统内所有能量的总和,因此内能的变化量可以理解为系统内部或外部对能量的输入输出差值。

因此,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内能的概念是密切相关的。

物理《内能》教学设计

物理《内能》教学设计

引言内能是热学中的重要概念。

它与热量、温度紧密相关,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物理量。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生动形象地教授内能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成绩,是教师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内能这一概念,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一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探讨,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物理内能知识。

教学目标内能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知识目标1.掌握内能的概念和定义;2.理解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3.熟悉内能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1.使用热力学公式和实验数据计算内能;2.分析物质的热现象,并合理解释;3.了解内能的应用领域和价值。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热力学基本概念感兴趣的情感;2.提高学生对热力学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3.使学生了解热力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内能是热学中的概念,不仅在物理中有重要作用,在化学和工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强化学生的概念记忆,培养其对实验和计算的能力。

概念内能是物质分子运动状态的能量总和。

内能的改变量可以用热量和功来描述,它与热力学第一定律密切相关。

通过内能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物质分子运动状态及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

计算内能的计算方法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热力学公式和运用实验数据的能力。

例如,可以使用焦耳定律来描述物质的内能变化。

对于学生而言,需要掌握计算内能的一般步骤和过程,能够从实验数据中推断内能的变化量。

实验内能与温度、热量的关系可以通过实验进行展示。

例如,可以利用热容计量出某种物质的热容值,然后进一步计算出内能。

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内能和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通过讲授、讲解、实验演示、练习和互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内能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热力学思考能力。

在课堂上,透过概念的阐述、公式的推导和问题的解答等思路,进行学科内能的探究。

由教师主导,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为核心,全体展开活跃的思想交流。

内能初中教案

内能初中教案

内能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影响因素。

2. 难点:内能的测量和转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内能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质量、状态的物体内能的变化,引出内能的概念。

2. 内能的影响因素:分析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对内能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进行验证。

3. 内能的测量:介绍内能的测量方法,如热容、比热等,让学生了解内能的量化方法。

4. 内能的转化:讲解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如热能、机械能等,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内能的转化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内能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内能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内能,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定义。

3. 分析内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对内能的影响。

4. 讲解内能的测量方法:介绍热容、比热等概念,让学生了解内能的量化方法。

5. 讲解内能的转化: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过程。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和转化过程。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内能教案高中

内能教案高中

内能教案高中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内能作为热学部分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学生理解能量转换和守恒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优秀的内能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以下是一份高中内能教案的范本。

####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 使学生能够区分内能与宏观机械能的不同。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内能的变化,并能够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相关现象。

4. 培养学生运用内能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学内容1. 内能的定义及其微观解释。

2.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 内能与物质状态变化的联系。

4. 内能与宏观机械能的区别。

5. 内能的测量和计算。

####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 利用多媒体和实验演示,直观展示内能的概念和变化。

- 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内能应用的理解。

####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通过回顾初中学过的能量知识,引出内能的概念。

- 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分子运动的微观世界,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讲解新知**- 明确内能的定义,并与宏观机械能进行对比,指出其区别。

- 结合实例,如气体膨胀做功等,说明内能与宏观功之间的关系。

- 讨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不同物态下内能的表现。

**实验演示**- 展示加热水使其沸腾的实验,观察内能增加的现象。

- 通过量热计实验,让学生了解如何测量物体的内能变化。

**案例分析**- 分析日常生活中内能变化的实例,如热水冷却、食物烹饪等。

- 讨论内能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巩固提高**- 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练习内能的计算和应用。

-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总结内能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 强调内能在能量转换和守恒中的作用。

#### 作业布置- 完成指定的内能计算题。

- 观察生活中的内能变化现象,撰写观察报告。

#### 教学反思-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调整教学方法。

内能的教案

内能的教案

内能的教案内能的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2)知道物体内能的组成(3)知道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分析分析一:教材先由所学知识推出分子动能的存在,并说明分子动能与温度的关系,再又分子力说明分子势能的存在,最后总结出内能的概念分析二:分子势能在微观上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宏观上表现为体积),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此时增大分子间距离,分子力作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力为斥力,此时减小距离,分子力还是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由此可见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一定为零,因为分子势能是相对的.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上图所示.分子势能可与弹性势能对比学习,分子相距平衡距离时相当于弹簧的平衡位置,但对比学习时,也要注意两者的区别.分析三:比较两物体内能大小,需要考虑到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和分子总个数.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温度越低,分子平均动能越小.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宏观上表现为体积)有关,分子间距离改变(宏观上表现为体积改变),分子势能改变,但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体积)的关系比较复杂: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即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因此我们不能单从体积的改变上判断分子势能如何改变,而是往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分析四:机械能与内能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同一物体,机械能是由其宏观运动速度和相对高度决定的,而内能是由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和聚集状态决定.例如放在桌面上静止的木块温度升高,其机械能不变,而内能发生了改变.教法建议建议一:在分析物体内能时要充分利用前三节所学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由旧有知识推导出新知识.建议二:在讲分子势能时,最好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类比学习.建议三:在区分机械能与内能时,最好能举例说明.--方案教学重点:内能的组成,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分子势能一、分子动能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分子平均速度和平均动能是一个宏观统计概念,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但并不是所有分子动能都增大,个别分子动能还有可能减小.二、分子势能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的一种能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宏观上表现出与物体体积有关.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此时增大分子间距离,分子力作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力为斥力,此时减小距离,分子力还是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由此可见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一定为零,因为分子势能是相对的.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所示.三、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例1:相同质量的0℃水与0℃的冰相比较A、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等B、水的分子势能比冰的分子势能大C、水的分子势能比冰的分子势能小D、水的内能比冰的内能多答案:ABD评析:质量相同的水和冰,它们的分子个数相等;温度相等,所以分子平均动能相等,因此它们总的分子动能相等.由水结成冰,需要释放能量,所以相同质量、温度的水比冰内能多,由于它们总的分子动能相等,所以水比冰的分子势能大.本题很容易误认为水结成冰,体积增大,所以内能增大.机械能与内能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同一物体,机械能是由其宏观运动速度和相对高度决定的,而内能是由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和聚集状态决定.例如放在桌面上静止的木块温度升高,其机械能不变,而内能发生了改变.例2:下面有关机械能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也大B、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其运动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内分子平均动能必增大C、物体降温时,其机械能必减少D、摩擦生热是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答案:D评析:对于机械能和内能,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式的能,需要从概念上对它们进行区分.四、作业探究活动题目:怎样测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组织:分组方案:查阅资料,设计原理,实际操作评价: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内能的教案2教学目的1.通过实例和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个物理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16.2 内能
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内能。

2、知道热传递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教学重点: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式。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

教具准备:压缩空气引火仪、硝化棉、烧杯、热水、冷水、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1、什么叫分子热运动?
2、操场上运动的篮球具有什么能?
设疑:既然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那么不停地运动着的分子有没有能呢?二、新课教学
观察图16.2-1和16.2-2
板书:(一)什么是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二)内能跟温度有什么关系?
启发:这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有关。

分析: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它的动能越大,即内能增加。

板书: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就会增加;温度降低时,内能就会减少。

讨论:想想议议中的改变物体内能有哪些方法
完成想想做做
板书:(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分析:生活中的热水袋;热汤中的勺子烫手
板书: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热量:在热传递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单位:焦耳(J)
3.实质:内能的转移
分析:P128图16.2-4
演示:1.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加
2.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
板书: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实质: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
归纳: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讨论:温室效应
资料: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30C或更多。

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
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

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

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1) 地球上的病虫害和传染疾病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我们能做什么?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所以,另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

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倡议: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三、巩固练习
初中物理《导学手册》基础与巩固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P130动手动脑学物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