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笔记大全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结构知识点
THANK YOU
运动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是指大脑皮 层发出指令,通过神经元 传递到运动器官的过程。
运动传导通路包括三个部 分:大脑皮层、下行传导 束和周围神经。
大脑皮层是运动传导通路 的起点,负责发出指令和 调控运动。
周围神经是指从脊髓和脑 干发出的神经纤维,负责 连接到肌肉和腺体等运动 器官。
下行传导束是指从大脑皮 层到脊髓和脑干的下行纤 维束,负责传递指令到周 围神经。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神经系统疾病,使用相应的药物进 行治疗。
康复治疗
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进行康 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瘤、脑血管疾 病等,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
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 于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03
脊髓能够调节躯体的自主运动和姿势,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
。
脊髓与大脑的联系
脊髓与大脑之间通过脑脊液进 行物质交换和营养输送。
脊髓与大脑之间的信息传递 通过神经纤维束完成,包括 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等。
脊髓与大脑之间的联系对于维 持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至关重要 ,损伤或病变可能导致感觉、
运动等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 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影像学检查
利用X线、CT、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脑 部结构是否异常。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脑脊液等实验室检查,了解神经 系统的功能状态。
神经电生理检查
利用脑电图、肌电图等技术,检测神经系统 的电活动是否正常。
02
《人体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由脑和脊髓的组成,(脑和脊髓是各种反射弧的中枢部分)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
人类的思维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中文名中枢神经系统外文名Central Nervous System组成成分脑和脊髓性质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介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位于椎管内的脊髓和位于颅腔内的脑;其位置常在动物体的中轴,由明显的脑神经节、神经索或脑和脊髓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成分组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有机地构成网络或回路;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储存和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支配与控制动物的全部行为。
组成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胚胎时身体背侧的神经管发育而成。
神经管的头端演变成脑,尾端成为脊髓。
神经管腔在脑内的部分发展演变成为脑室,在脊髓部分演变成为中央管。
脑在开始时是3个脑:前脑泡、中脑和菱脑泡,以后又衍化成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脑桥和延髓。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许多神经纤维是有髓鞘的,它们聚集在一起时,肉眼观呈白色,称白质。
相反,神经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肉眼观呈灰色,由大量神经细胞体和树突上大量突触组成,称灰质。
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体集聚组成的,具有明确范围的灰质团块叫做神经核。
在脊髓中进行的神经活动,主要是按节段进行的反射性活动;但脊椎动物的许多活动都带有整体性,这有赖于脑与脊髓之间联系来完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出现了许多纵向走行的神经纤维束。
在脑和脊髓的左、右两侧之间也有许多连合纤维,其中最粗大的是大脑两半球之间的胼胝体。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大脑半球内侧面
精选课件
大脑正中矢状位
精选课件
通过基底节的脑水平切面
精选课件
基底节模型
精选课件
脑底结构
精选课件
脑底的动脉
精选课件
小脑上面观
精选课件
小脑下面观
精选课件
丘脑、脑干、小脑
精选课件
视上核、室旁核
精选课件
丘脑模型
精选课件
脑干腹面观
精选课件
脑干背面观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端 脑、间脑、脑干和小脑。脊髓位于椎管 内,其上端在枕骨大孔水平与延髓相连, 下端形成脊髓圆锥,中止于第一腰椎下 缘或第二腰椎上缘水平,发出31对脊神 经分布到躯干和四肢。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大脑模型
精选课件
大脑半球外侧面
大脑外侧面.jpg
精选课件
中枢神经篇记忆口诀
脊髓1.外形位居椎管扁圆柱,纵贯全长六条沟;枕大孔处连延髓,长落第一腰下缘。
腰骶膨大颈膨大,三十一节要记清;颈八腰五胸十二,骶五尾节单一个。
2.内部结构白质周围灰质中,灰质切面倒H形;胞体树突集中成,前柱胞体为运动。
后柱中间神经元。
胸一腰三有侧柱,交感低级中枢部。
骶二三四无侧柱,前后角间夹细胞,都是副交感中枢。
白质集中有三素,后索内薄外楔束;精细触觉本体觉,两束传递有分工;胸四以下薄束传,胸四以上楔束管。
侧索之中下行束,皮质脊髓侧束传;躯干四肢温痛觉,脊髓丘脑侧束传。
前索之中共有两,皮脊前束脊丘前。
脊神经颈八腰五胸十二,骶五尾一三十一;胸一腰三前根内,躯体内脏运动全。
骶二骶三骶四中,胸一腰三前根同;前支粗大吻合丛,颈丛臂丛腰骶丛;胸部前支单独走,后支细小不成丛。
1.膈神经一至四颈组颈丛,肌皮分支有两种;肌支名为膈神经,胸膜心包达膈肌;右膈神经有特点,肝胆它传递。
2.臂丛分支颈五至八胸第一,组成臂丛发长支;肌皮正中尺神经,桡腋神经后束分。
3.上肢的神经分布(1)腋神经腋神经后束发,三角肌它管辖。
(2)臂肌前臂肌神经支配肌皮神经外侧束,肱二头肌它管理。
内侧束发尺神经,前臂屈肌一块半,名为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
其余正中神经管,损伤正中不旋前。
上肢伸肌肱桡肌,全受桡神经管理。
损伤症状显垂腕,手背桡侧感觉缺。
(3)手肌的神经分布正中神经管手肌,鱼际肌群收除外,一二蚓肌它管理。
小鱼际肌拇收肌;三四蚓肌骨间肌,全由尺神经管理。
(4)手的皮神经分布手的掌侧一个半,尺神经支它管理。
其余桡侧三个半,正中神经管辖区。
手背皮肌更易记,桡尺神经各一半。
4.胸神经胸神经支单独行,上十一对穿肋间;最下一对走肋下,胸腹壁乳肋间肌。
二平胸角四乳头,十对水平平脐环;八对恰在肋弓下,腹股韧带中点出。
下肢和神经分布(1)股神经腰丛分支股神经,股四头肌缝匠肌;最长皮支隐神经,小腿内侧足内缘。
(2)坐骨神经坐骨神经骶丛发,支配大腿后肌群;半腱半膜股二头,伸髋屈膝它有功。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口诀
解剖中神经系统的巧记歌诀提供者:giggsleezm(一)概述1.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区分两部分,中枢周围两系统;脊髓与脑中枢系,脊脑神经周围系。
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内外刺激作反应,所作反应叫反射;反射基础反射弧,五个环节要记住。
接受信息感受器,感受神经传信息;传入反射中枢内,运动神经传指令;效应器中起作用,肌肉收缩作运动。
3.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1)灰质中枢神经神经元,胞体树突共集中。
色泽灰暗称灰质,大小脑表为皮质。
(2)神经核若在中枢神经内,功能相同细胞体;集中构成灰质团,特称之为神经核。
(3)神经节若在中枢外,胞体集中处;形状略膨大,叫作神经节。
(4)纤维束中枢白质内,神经纤维聚,功能若相同,称作纤维束。
(二)脊髓1.外形位居椎管扁圆柱,纵贯全长六条沟;枕大孔处连延髓,长落第一腰下缘。
腰骶膨大颈膨大,三十一节要记清;颈八腰五胸十二,骶五尾节单一个。
2.内部结构白质周围灰质中,灰质切面倒“H”形;胞体树突集中成,前柱胞体为运动。
后柱中间神经元。
胸一腰三有侧柱,交感低级中枢部。
骶二三四无侧柱,前后角间夹细胞,都是副交感中枢。
白质集中有三素,后索内薄外楔束;精细触觉本体觉,两束传递有分工;胸四以下薄束传,胸四以上楔束管。
侧索之中下行束,皮质脊髓侧束传;躯干四肢温痛觉,脊髓丘脑侧束传。
前索之中共有两,皮脊前束脊丘前。
(三)脊神经颈八腰五胸十二,骶五尾一三十一;胸一腰三前根内,躯体内脏运动全。
骶二骶三骶四中,胸一腰三前根同;前支粗大吻合丛,颈丛臂丛腰骶丛;胸部前支单独走,后支细小不成丛。
1.膈神经一至四颈组颈丛,肌皮分支有两种;肌支名为膈神经,胸膜心包达膈肌;右膈神经有特点,肝胆信息它传递。
2.臂丛分支颈五至八胸第一,组成臂丛发长支;肌皮正中尺神经,桡腋神经后束分。
3.上肢的神经分布(1)腋神经腋神经后束发,三角肌它管辖。
(2)臂肌前臂肌神经支配肌皮神经外侧束,肱二头肌它管理。
内侧束发尺神经,前臂屈肌一块半,名为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
病理学第十六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重点知识点归纳
病变:病因不同,包涵体的形态、大小和着色不同,分布部位有一定规律。
Parkinson病的黑质、蓝斑等处的神经细胞中的Lewy小体;
狂犬病时海⻢和脑皮质锥体细胞中的Negri 小体,对这些疾病具有诊断意义。
5.神经原纤维变性或神经原纤维缠结
此为神经元趋向坏死的一种标志。神经元纤维变粗在胞核周围凝集卷曲呈缠结状
镀银染色阳性
电镜下为直径 7-10nm双螺旋微丝成分。
常⻅于 Alzheimer病, Parkinson病。
二、神经纤维的基本病变
1.Waller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AAA
是指神经纤维离断后,轴索与神经元胞体断离,其远端和部分近端的轴索及其所属髓鞘变性、崩解和 被吞噬细胞吞噬的过程。
4.某些解剖生理特征具有双重影响。
5.脑的恶性肿瘤极少发生颅外转移,而颅外肿瘤常转移至脑。
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学概述
组成
神经组织: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 → 传导冲动
神经胶质细胞 → 支持、营养、绝缘等
神经细胞
1.胞体: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的中心
⑴细胞膜:可兴奋的膜,有离子通道和受体
⑵细胞核:位于中央,大而圆,染色浅,核仁明显
(1)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多分布在灰质,突起较短粗,分支较多,表面不光滑,胞质内的神经胶质丝少。
(2)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多分布在白质,突起细⻓,分支较少,表面光滑。胞质内含大量神经胶质丝。
2. 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胞体小,突起少,核圆色深
功能:形成髓鞘
3.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⑶细胞质:两大特征性结构: 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
中枢神经系统记忆口诀
中枢神经系统记忆口诀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系统虽难记,区分开来好记忆,中枢包括脑脊髓,脑居颅腔脊椎管。
安全问题有保障,脑脊神经属周围,脑神经,十二对,出入颅腔日夜忙,主要分布头颈部,部分支配胸腹脏,脊神经,三十一,主要分布躯四肢,周围分布躯内脏,感觉运动常相依。
脊髓的位置与外形脊髓位于椎管内,上平大孔延髓连,成人下端平腰一,前后略扁圆柱形。
末管变细称圆锥,全长粗细不均匀,上颈下腰两膨大,膨大内部细胞多。
表面六条纵行沟,前裂后沟要记清,前后外侧沟成对,前根后根侧沟附。
八十二,五五一,脊髓节段三十一,圆锥下端连终丝,终丝下端止尾骨。
腰骶尾部脊神经,丝周缠绕成马尾,临床穿刺腰棘间,脊髓损伤可避免。
脊髓节段与椎管的对应关系脊髓脊柱不等长,脊髓节段三十一,颈八胸十二五五一,椎骨共计二十六。
节椎名同位不一,颈节一四大致同,颈五胸四减去一,中胸减二下减三,腰节平胸十十二,骶尾两节对腰一,脊髓病变麻醉平,定位诊断有据依。
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结构两部分,中央灰质周围白。
纵切灰质三根柱,横切灰质似蝶舞。
前角运动后角感,后角核团属联络,中间侧角腰自主,胸一腰二骶二四。
侧角交感副交感,脊髓灰质前角中,运动细胞分两种,体积大小不相等。
功能完全不相同,大者支配骨骼肌,运动躯干与四肢;小者调节肌张力,颈腰膨大分两群,内群支配躯干颈,外群支配四肢肌,后者仅见膨大处。
根据表面沟裂分,白质分成三个索,上行感觉下运动,薄楔在后深感觉。
躯干四肢同侧伴,肌腱关节本体感,位置运动震感觉,皮肤精细之触觉。
后索病变不能全,闭目位置确定难,外侧前索是混合,皮质脊髓管运动。
脊髓丘脑浅感觉,红核脊髓交叉下,屈肌兴奋红有关,前庭脊髓未交叉。
到达腰骶丝方尽,兴奋躯干肢伸肌,脊髓完全横断后,断面以下感觉无。
运动反射均消失,脊髓休克临床称,数周乃至数月后,各种反射渐恢复。
肌力增高反射无,感觉运动很渺茫。
系统解剖学笔记(中枢神经)
系统解剖学笔记(中枢神经)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枢神经系统是控制和调节其它系统活动的中枢.脑:位于颅腔,包括端脑、间脑、小脑、脑干脊髓一、位置和外形■位置:椎管内上2/3,枕骨大孔—第1腰椎体下缘(成人)■外形◇两个膨大:颈膨大(C4—T1) 腰骶膨大(L2—S3)◇沟和裂: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节段:C1—8 T1—12 L1—5 S1—5 C0骶尾腰一胸十二,定位诊断是依据。
名词解释:马尾:腰、骶、尾神经前后根在未出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在椎管内垂直下行一段距离,围绕终丝集聚成束,形似马尾。
■脊髓解剖的临床应用:临床上常选择第3、4或4、5腰椎棘突之间进行腰穿.三、脊髓的内部结构1、灰质前角中间带:侧角(侧柱):存在于C8—L3脊髓节段后角: 灰质前、后连合◇灰质的分层:脊髓灰质是由大量大小形态不同的多极神经元所组成。
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神经元往往排列在一起形成层或核,这些细胞在横切上分界明显,从立体角度看,它们是占据不同节段、长度不一的神经元柱。
灰质细胞构筑分层:Ⅰ--Ⅹ层⑴前角(柱) (板层Ⅷ、Ⅸ)含运动神经元(α、γ运动神经元),α神经元, 支配骨骼肌收缩,γ神经元, 调节肌张力。
核团性质为运动性核团;在颈、腰骶膨大处分为内、外侧群,分别支配躯干、四肢;脊髓全长都可见内侧群前角主要接受脑部下行的纤维,其运动神经元发出的轴突参与脊神经前根形成,支配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⑵中间带(板层Ⅶ)内侧有贯穿全长的中间内侧核;C8 / T1—L3节段形成侧角,内有中间外侧核;在S2—S4节段有骶副交感核。
其中中间外侧核和骶副交感核发出轴突参与前根的形成。
⑶后角(板层Ⅰ—Ⅵ)自背侧向腹侧依次有:后角边缘核Ⅰ、胶状质Ⅱ、后角固有核Ⅲ、Ⅳ、胸核Ⅶ(C8—L3)。
⑷中央灰质(板层Ⅹ)灰质前、后连合◇灰质板层与核团的对应关系第I层---后角边缘核第Ⅱ层---胶状质第Ⅲ、Ⅳ层---后角固有核第Ⅴ层---网状核第Ⅵ层---后角基部第Ⅶ层---中间内、外侧核胸核骶副交感核第Ⅷ层---前角底部第Ⅸ层---前角运动细胞第Ⅹ层---中央灰质2、白质前索外侧索后索白质前连合白质的传导束⑴上行传导束(感觉传导束)薄束与楔束位置:脊髓后索形成: 薄束位于后索内侧,楔束位于后索外侧(T4以上有薄束和楔束,T5以下仅有薄束)定位: S、L、T、C(内→外)功能: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
【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包括大脑和脊髓,是人体控制和调节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中心。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和脊髓组成的。
大脑位于头颅内,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之一。
它分为大脑半球、脑干和小脑三个主要部分。
大脑半球负责高级感知、思维和运动控制等功能。
左右两个大脑半球通过胼胝体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脑干负责人的基本生理功能,如呼吸、心跳和消化等。
小脑负责协调运动和平衡。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部分,位于脊柱内。
它负责传递大脑和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信息。
脊髓由一系列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细胞通过脊髓神经根与身体各部分相连。
脊髓也是神经传递的主要路径之一,通过神经传导系统将大脑的指令传送到身体各处。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非常复杂,可以分为感知、思维、运动和调节等多个方面。
感知是指通过五种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的过程。
感知信息首先通过神经传导系统传输到大脑半球的感觉皮质区域,然后进行处理和解释。
思维是指通过逻辑、分析和推理等方式处理和组织信息的过程。
大脑半球的皮质区域是思维活动的主要场所,它具有高级智力和创造力等功能。
运动是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肌肉和骨骼运动的过程。
大脑通过运动皮质区域发出指令,然后通过脊髓传送到相应的肌肉和骨骼中。
调节是指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
大脑和脊髓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使身体各部分协调运作。
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会对人体的各个方面产生严重影响。
例如,脑血栓会导致脑血管阻塞,影响大脑供血,从而导致认知和运动障碍。
脊髓损伤会导致部分或全部肢体瘫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脑瘤则会对大脑的功能产生压迫性作用,引起头痛、恶心和视力问题等症状。
为了保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保持身体健康,例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充足睡眠等。
其次,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有害物质和放射线环境中。
最后,保持积极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因为精神压力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笔记大全
胼胝体沟: 扣带沟:
扣带回:
5、嗅 脑:
扣带沟与胼胝体沟之间。
额叶内、大脑半球底面。
嗅束
嗅三角
嗅球
前穿质
嗅N
(许多小Cap穿入脑实质)
6、海马结构:
枕颞沟 侧副沟 海马旁回
海马和齿状回、 颞叶下方。
枕叶下方与半球下缘平行。 与枕颞沟平行。 (海马回)侧副沟内侧。
(回)钩
海马沟
海马回前端的弯曲。
海马旁回的内侧。
齿状回
海 马
海马沟上方呈锯齿状皮质。
从内面看在齿状回的外侧、
侧脑室下角底壁上一弓形隆起。
7、边缘叶: 胼胝体周围、侧脑室下角底壁
一圈弧形结构:
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
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等。
属于原、旧皮质。
边缘叶
是根据进化和功能区分的、参与 边
缘叶的结构,有的是属上述5个脑叶
的一部分(海马旁回、齿状回),有
称为皮质的功能定位。 除特定的功能中枢外 联络区: 对各种 信息加工、整合神经系统的高级活动。
1、第Ⅰ躯体运动区:
(4、6 区)
中央前回、旁中央小叶前部。 特点: 上下倒置,头部为正(倒置投射) 2、第Ⅰ躯体感觉区: (3、1、2区)
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
特点: 上下倒置,左右交叉,投射区大小
基底N核: 1、侧脑室: 形态: 分部:
埋藏在髓质内的灰质团块。 位于两侧大脑半球内的腔隙。 “ C ” 形、室腔内有脉络丛。 中央部、前角、后角、下角、 (室底 有海马)。 第三脑室。 室间孔
两侧前角
2、基底N核: 位于白质内、因靠近脑底故名。
尾状核、豆状核;
屏状核、杏仁体,
人体解剖学知识: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原理解析
人体解剖学知识: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原理解析中枢神经系统是指人体的脑和脊髓,是我们的身体的控制中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原理。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包括大脑、小脑和脊髓。
大脑是人体的最大并且最复杂的器官,由两个半球组成,左右两半球之间有一条称为脑桥的连接。
大脑的表面覆盖着灰质,里面是白质,负责处理信息、运动控制和情绪表达等过程。
小脑是位于大脑后部的一个小结构,主要负责协调运动和平衡。
脊髓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管状结构,贯穿整个背部,连接着大脑和身体的各个部位。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负责我们的思维、感知、行动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活动。
以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主要功能:1.感知和知觉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外部的刺激,如光、声音和触觉等,并将它们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
大脑负责处理这些信息,以产生我们所知道的感觉和知觉。
2.运动控制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我们的运动,包括细节的动作和协调大范围的运动。
这种运动调节分为意志性和非意志性两种。
其中意志性运动是由我们的意志来控制的,而非意志性运动则是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
3.记忆和学习中枢神经系统也负责我们的记忆和学习。
大脑通过建立和加强神经连接来实现这个过程。
当我们生成一个新的记忆时,神经突触之间的连接被加强,这使得这个新的记忆可以存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坚定。
4.情感情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大脑的扁桃体被认为是情感决策的重要部分。
情感的调节是通过神经化学物质传递来实现的。
5.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是密切相关的。
下丘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一部分,也是负责控制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结构。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来调节我们的心率、呼吸、代谢和其他关键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问题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问题包括脑震荡、中风、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有关,它们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感知、行动和情感等各个方面。
06、【解剖学彩色笔记】第14~16章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第14章神经系统总论丁知识梳理神经系统的组成由中枢部及周围部组成,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区分按所在位置: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根据分布对象,周围神经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又根据功能分为:①躯体神经: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②内脏神经: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即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活动时,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做出适宜的反应。
反射弧:感受器一传入(感觉)神经一中枢一传出(运动)神经一效应器。
第三节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灰质、皮质,白质、髓质、神经核、神经节,纤维束、神经,网状结构。
第15章中枢神经系统^知识梳理第一节脊髓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位置:成人下端约平第1腰椎下缘,新生儿第3腰椎下缘。
形态:前后略扁圆柱形。
两个膨大:颈膨大、腰骶膨大。
脊储圆锥、终丝、马尾。
6条沟: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一一前根、后外侧沟一一后根一脊神经节。
脊髓节段31个,8个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5个骶节、1个尾节。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横切面:中央管、“ H”形灰质、白质。
(一)灰质1.前角(柱):①内侧群一躯干肌。
②外侧群一四肢肌。
(a运动神经元一骨骼肌随意运动。
r运动神经元一调节肌张力等)2.后角(柱):①缘层、②胶状质、③后角固有核、④胸核。
3.侧角(柱):①T1~L3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②52~S4 :骶副交感核,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二)白质分前索、后索、外侧索(主要纤维束及功能1.上行纤维(传导)束(1)薄束、楔束: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⑵脊髓丘脑束:侧束一传导痛、温觉:前束一传导粗触觉和压觉。
(3)脊髓小脑前、后束:向小脑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2.下行纤维(传导)束(1)皮质脊髓束(侧束、前束):支配躯干、四肢骨骼肌随意运动。
(2)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的运动神经元。
(3)前庭脊髓束:兴奋同侧伸肌运动神经元、抑制屈肌的运动神经元,调节身体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端 脑 (大脑)
一、端脑:
大脑
在高等动物包括人类,大脑皮层是条件反射弧 的接通部位,机体借条件反射的建立,实现对 环境更完善的适应,以改造环境。端脑是脑的 最高级部位,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 成。
端脑 从鱼类
嗅觉
发展。
爬行类 具嗅觉以外的更多功能。
原皮质 嗅觉、内脏活动。
沟
额叶
背外
回
大脑半球 侧面
的沟与回
沟
颞叶
回
中央沟 中央前沟 额上、下沟 中央前回 额上、中、下回 外侧沟 颞上沟、颞下沟 颞横回 颞上、中、下回。
沟 中央后沟
背外 顶叶
顶间沟
侧面
中央后回
大脑半球
回 顶上小叶
的沟与回
顶下小叶 缘上回
角回
底(下)面
嗅球
嗅束
嗅脑
沟
大脑半球 内侧面 的沟与回
回
扣带沟 侧副沟 踞状沟 胼胝体沟 扣带回 边缘叶 海马旁回 旁中央小叶
颞叶: 与听觉、语言、记忆功能有关。
鸟叶: 与内脏感觉有关。
边缘叶: 情绪、行为、内脏活动有关。
(三)大脑半球的部结构:
大脑皮质
半球表面的灰质。
大脑髓质
半球深面的白质。
基底N核: 埋藏在髓质内的灰质团块。
1、侧脑室: 位于两侧大脑半球内的腔隙。
形态: “ C ” 形、室腔内有脉络丛。
分部: 中央部、前角、后角、下角、
人 类 旧皮质
边缘叶 边缘系统。
新皮质
高度发展、占大脑皮质的
96%以上 最高调节器。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分叶:
大脑纵裂 大脑正中一矢状裂、
底为胼胝体。
胼胝体
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白质F。
大脑横裂 大脑与小脑之间。
背外侧面 隆凸
前 额极
三面 内 侧 面 平坦
三极 后 枕极
底 面 凹凸不平
外 颞极
分叶: 二裂一沟分五叶(三沟分五叶)
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分析。
4、大脑半球的髓质:
分三类。
皮质: 半球表面, 基底核、侧脑室。
髓质: 半球内部、由大量NF组成、实现
皮质各部之间、以及皮质与皮层
下结构的联系。
(1)连合纤维: 连合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F。
胼胝体: 强大的皮质纤维板,连接
两侧半球的额、枕、顶、颞
叶。
前连合
穹窿前方、呈“X” 形连接嗅球、
(室底
有海马)。
两侧前角 室间孔 第三脑室。
2、基底N核: 位于白质内、因靠近脑底故名。
尾状核、豆状核;
屏状核、杏仁体,
(1)纹状体: 维持肌张力、调整姿势、
“运动调节中枢”。
尾状核: 头、体、尾 新纹状体
豆状核: 壳
(爬行类)
苍白球
旧纹状体
(参与机体的学习记忆);(鱼类)
属锥体外系重要组成部分。
哺乳类以下
控制运动的的最高中枢。
人类 大脑发展 纹状体退居从属地位。
临床:
损伤(脑溢血) 肌张力增高、
旧纹状体: 运动减少、表情呆板、静止性
震颤、
称震颤麻痹。
新纹状体: 损伤肌张力下降、上肢、头部
不自主无目的运动、手足抽搐、
症”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称“午蹈
(2) 屏状核: 岛叶与豆状核之间。功能不详。
(3) 杏仁体: 与尾状核尾相连 边缘系统。
㎝㎝
(1)大脑皮质N元分层:
原皮质 海马、齿状回
旧皮质 嗅脑
3层。
新皮质: 由由外向内分为 6层:
Ⅰ分子层 Ⅱ外粒层
Ⅲ外锥体C层
Ⅳ内粒层 Ⅴ内锥体C层 Ⅵ多形C层。
(2)大脑皮质分区: 常用Brodmann分区法,
将皮质分成 52区。
根据细胞构筑和神经纤维配布。
(3)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不同皮质区具有不同功能,将这些具有一 定功能的 “ 脑区 ” 称为 “ 中枢 ” 。这些中枢只是 管理某种功能的核心部分 ,皮质的相邻或其它部分也 具类似功能。当某一中枢损伤后,其它相关脑区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代偿该功能。大脑皮质是神经系统的最 高中枢。各种感觉信息传向大脑皮质后,经皮质的整 合,或产生特定的意识性感觉;或贮存记忆;或产生 运动冲动下行,调控机体的活动。这就需要大脑皮层 广泛区域参加。但是,不同功能相对集中在某些特定 皮质区,从事对一定机能的分析综合
“Broca”氏区。
损伤: 运动性失语症,虽能发音,但丧失
症”。
说话能力。“不会说” “ 失说
2)听觉性语言中枢: 颞上回后部 (22区)。
损伤: 感觉性失语症,虽听觉正常,但
3)书写语言中枢: 额中回后部 (8区)
损伤 虽手运动正常,但不能写出
症” 。
正确的文字。 “失写
4)视觉语言中枢: 顶下小叶角回、靠视区。
(二)大脑半球的重要沟、回:
1、中央前回: 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
额上沟
额上回
额下沟
额中回
额下回
2、中央后回: 中央沟与中央后沟之间。
顶上小叶
顶内沟 顶下小叶 缘上回 外侧沟后端
角 回 颞上沟末端
3、颞横回: 颞 上回中部上面、外侧沟内面。
颞上沟
颞上回
颞下沟
颞中回
颞下回
4、旁中央小叶: 中央前、后回在内侧面的
较重要的束: 前脑内侧束、穹窿。 乳头丘脑束、丘脑髓纹等。
边缘系统的功能: 自我保护、 (1)嗅觉,内脏活动。 (2)个体生存、种族繁衍功能。 觅食、防御、情绪反应、生殖行为 自我保护、种族保存、近期记忆。 (3)海马还与高级神经活动 记忆有关 损伤 失去近期记忆 健忘症。
小结: 纹状体歌:
纹状由尾、豆成、 新旧纹体含其中、 新纹尾状豆核壳、 苍白自得旧纹名。
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 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等。
属于原、旧皮质。 边缘叶 是根据进化和功能区分的、参与 边
缘叶的结构,有的是属上述5个脑叶 的一部分(海马旁回、齿状回),有 的独立于5个脑之外(扣带回)
额叶: 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思维。
顶叶: 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
枕叶: 与视觉的信息整合有关。
新旧纹状体 症 状 歌:
新纹病损多儿童、 肌张低下午蹈症、 旧纹有病多老年、 震颤麻痹肌张高。
内囊位置歌:
上下纤维白质层、 水平切面呈“V”形、 丘脑尾核在内侧、 仅有豆核在“V”中。
内囊主要上下 行传导束位置:
皮质核束穿膝行、 后脚前外皮脊通、 内侧上行躯体感、 后端辐射视前听。
大脑的形态、结构:
称为皮质的功能定位。
除特定的功能中枢外
联络区:
对各种
信息加工、整合神经系统的高级活动。
1、第Ⅰ躯体运动区:
(4、6 区)
中央前回、旁中央小叶前部。
特点: 上下倒置,头部为正(倒置投射)
2、第Ⅰ躯体感觉区:
(3、1、2区)
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
特点: 上下倒置,左右交叉,投射区大小
与形体大小无关,取决于该部感觉
前部 后部
大脑 半球 内部 结构
大脑皮质 大脑半球浅层灰质
灰质 基底核 埋在髓质内灰质团
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
白质 大脑皮质深面的白质 称髓质
侧脑室 左右侧脑室 半球内的室腔
组成 尾状核
新纹状体
基底核
豆状核 壳
苍白球 旧纹体
功能 维持肌张力、协调肌运动
位置 组成 内囊 分部
临床
位于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
大脑皮质 视
区: 位于踞状沟两侧。
机能定位: 听
区: 位于颞横回。
运动语言中枢 额下回后部。
语言区:听觉语言中枢 缘上回。 书写语言中枢 额中回后部。
视觉语言中枢 位于角回。
顶、枕、额、颞、岛 。
大脑表面皮质发肓不平衡: 隆起 脑回
凹陷 沟、裂。
基底核 埋藏在(白)髓质内的灰质团块。
侧脑室 大脑半球内的腔隙。
1、外侧沟: 2、中央沟: 3、顶枕沟:
额叶 颞叶 枕叶 顶叶 岛叶
背外侧面,由前下向后上斜行。 半球上缘中点稍后,斜向前下。 半球内侧面后部,自下向上。 外侧沟上方、中央沟以前。 外侧沟以下。 顶枕沟以后至枕极。 外侧沟上方,中央沟后方。 呈三角形岛状、外侧沟深面, 为额、顶、颞叶所复盖。
由上行的感觉F和下行运动F构成。
内囊前肢: 尾核头和豆核之间。
内囊膝: 前后肢之间结合部。
内囊后肢: 豆核和背侧丘脑之间。
内囊: 上下行NF束。
(上行 丘脑辐射、视、听辐射)
(下行 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
一侧内囊损伤
“三偏症”。
躯体感觉区: 中央后回; 后部 。
旁中央小叶
躯体运动区: 中央前回; 前部。
损伤 视觉正常、但不能理解文字
症”。
符号的含义。 “失语
关于“优势半球” : 进化发展中人大脑结构和功 能
左右大脑半球呈 性”。
“不对称
对“分裂脑”研究就能说明这一问 题。
左半球 与语言、意识、数学分析 、
逻辑思维 有关。
右半球 感知非语言信息、音乐欣赏、
图形、时空概念。
左右半球各有优势,互助协调和配合,
颞叶。
穹窿
海马至下丘脑乳头体的弓形
F束。
穹窿连合 穹窿体
穹窿柱
穹窿连合(穹窿前后)。
(2)联络纤维: 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皮
质的纤维。
回与回、叶与叶之间的NF。
弓状纤维 钩束 上纵束 下纵束 扣带
相邻脑回间的F。 同侧半球各叶间的F束。 连接额、颞叶之间。 豆状核与岛叶上方 连额顶颞四叶的F束。 在侧脑室下角和后角的外侧壁 行走的F束。 连接枕、颞叶。 位于扣带回和海马旁回的深部、 连接边缘叶各部的F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