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三)2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
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
(石油、天然气).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三个)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能源丰富,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政策新能源的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
缺点: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大气圈
多发 多发 地区 季节 江淮 春末 地区 夏初
成因 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 力敌
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防治措施
阴雨连绵 降水多时——排水; ——降水多 “空梅”天气——引水灌 “空梅”天气 溉 ——干旱 天气酷热少雨,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 抗旱任务艰巨 成可能缓解旱情
伏 旱
长江 7月 中下 游地 区 东南 夏秋 沿海
大 气 与天气、气候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的物质组成: 干洁空气 、 水汽 、 尘埃 。
2、大气的垂直分层,从外到内: 散逸 层; 热 层( 电离 层,O); 中间 层( 高空对流 层); 平流 层(臭氧层); 对流 层(地面辐射)。
3、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一氧化二氮 、甲烷 、氟里昂 、臭氧
热带雨林 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 气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赤道附近
南北纬 10 º 20 º 南北纬20º -30º 大陆内部、西岸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南北纬30 º 40º 大陆 西 岸 南北纬 25º 35º 大陆东 岸
终年 高温多雨
终年 高温 , 有明显干湿季 终年 高温少雨 终年高温 有明显的旱雨季 夏季 高温少雨 冬季 温和多雨 夏季 高温多雨 冬季 低温少雨
图13
6、锋面雨带的季节性移动
4、5月份,雨带停在 华南 地区, 6、7月份雨带停在 江淮 地区,
7、8月份,雨带停在 华北 地区、 东北 地区。
雨带在前,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后。 南方雨季来得早、去得晚,雨期长。
强冷空气迅速 大风、雨雪、 入侵 冻害时间长, 范围广
地膜覆盖等
加强警报 做好防寒准备 营造防护林 退耕还林还草
大气的组成、结构与受热
B 高
低
北半球近地面
C 北半球近地面
比较风速
A
B
1000百帕 1008百帕 1016百 帕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 梯度力越大,风力也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时,近地面 与高空、海面与陆地的风速?
练习:图中是北半球近地面,画出A、B两地的风向
1004 1002 A 甲 1000
B
1006 1008 1010 乙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一、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1、大气圈的组成以及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组成 主要 干 成分 氧 洁 空 CO2 气 次要 成分 O3 水 汽 氮 主 要 作 用 生物体(蛋白质)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对地面保温
2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风向垂直等压线
风向
(hPa)
1010 1020 1030
2、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hPa)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468 476 484 492
50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4、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 力的影响 (hPa)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1000
地面 B A C
取暖机和空调的安装位置有何不同?为什么?
壁式空调
暖风片
一、热力环流的原理
低
高空
1020hpa
高
低
1060hpa
1100hpa
地面 高
低
受热 冷却
A C 注意:气压高低我们说的是“同一水平面” B
气象与气候
第一章引论1、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况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2、气候Climate: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的长期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的综合。
两者的区别:天气变化快,变化周期短。
气候变化的周期较长。
它的时间变化尺度有季际;年际;十年际等等。
3、大气圈是指因地球的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
4、气候系统: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5、大气成分组成大气的各种气体和微粒。
包括干洁空气,水蒸气,尘埃。
大气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大气,有氮、氧、氩等常定的气体成分,有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含量大体上比较固定的气体成分,也有水汽、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臭氧等变化很大的气体成分。
6、大气的结构:a. 对流层气温:从下向上是降温的,大气降温率(气温直减率)是6.5 ℃/km,对流层顶约-83 ℃。
大气运动: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乱流运动。
气象现象:风、霜、雨、雪、雹、雾等。
b.平流层气温:从下向上是升温的,到平流层的顶温度升到0 ℃。
大气运动:水平运动,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天气多是晴朗的,飞机在此层飞行不易颠簸。
成分:几乎不含水蒸气、尘埃,存在数层臭氧层。
无天气现象c.中间层气温:从下向上是降温的,到中间层的顶温度降到-113-83 ℃。
大气运动: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
含有水汽极少,没有云层出现。
该层的60-90km高度上有一个只在白天存在电离层。
d热层(.暖层、热成层)气温:从下向上迅速升温,到300km高空,温度达1000 ℃。
e.散逸层(外层)7、主要气候要素:温度、压强、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雨量、能见度。
㈠气温——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气温的单位:目前我国规定用摄氏度(℃)温标,在理论研究上常用绝对温标,以K表示,但其零度称为“绝对温度”,两种温度标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T=t+273.15≈t+273㈡气压:指大气的压强,既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其数值等于从单位底面积向上,一直到大气顶界的垂直气柱的重量。
高一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试题答案及解析1.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对一些地区气候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下图为“某区域局部大气运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四处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因为近地面温度较低,空气下沉B.②处暖湿气流上升,常出现阴雨天气C.③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为西北风D.④处空气因为堆积下沉,常形成高压【答案】B【解析】①处纬度比较低,近地面温度较高,空气下沉是因为动力原因形成的,A错;②处暖湿气流上升,常出现阴雨天气,B对;③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为西南风,C错;④处空气因为气温低形成高压,D错。
【2】若甲、乙位于大陆西岸,此季节两地之间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湿润D.低温少雨【答案】C【解析】若甲、乙位于大陆西岸,此季节两地之间受西风带影响,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选择C。
2.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北京市某校学生实测正午太阳高度记录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N表示(晨线或昏线)。
(2)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是、。
(3)②位置的日期是,该日南半球各地白昼达一年中最,极昼现象出现在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4)9月5日至7日,北京正午标杆影长变,正午太阳高度变;该时段地球运行在图中段(填字母),太阳直射点向(方向)移动。
【答案】(1)昏线(2)①③(3)6月22日前后(夏至日)短北(4)长小 b 南【解析】(1)MN表示昼夜分界线—晨昏线。
(2)①为春分,②为夏至,③为秋分,④为冬至。
全球昼夜平分的是春分和秋分。
(3)②位置的日期是6月22日(夏至日),该日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白昼达一年中最小值,极昼现象出现在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4)9月5日至7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京正午标杆影长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变小,该时段地球运行在图中b段。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公转。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以“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北京市某校学生实测正午太阳高度记录表”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地球公转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地球科学概论6大气圈
二、大气的结构 1.大气的垂直分层
a.对流层 热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暖层)
e.散逸层 (外层)
高空对流层
极光:太阳带
电粒子
(太阳风)进
入地球
磁场,撞击地
球大气
形成
14
二、大气的结构 1.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 位于大气的最低层,密度大,集中了约75%的大
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 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
物表面的蒸发或蒸腾作用。 低纬地区大于高纬地区,沿海地区大于内陆地区,
夏季大于冬季。 ✓ 大气中唯一能发生相态变化的成分; ✓ 能反射太阳辐射; ✓ 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5
一、大气的组成 3.气溶胶粒子(低层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和固体粒子,包括水滴、冰
晶、悬浮着的固定灰尘微粒、烟粒、微生物、植物的 孢子花粉以及各种凝结核和带电粒子等。 ✓ 水汽的凝结核,对云、雨、雾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 降低大气的透明度,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 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起保温作用。
18
二、大气的结构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平流层 在平流层的中上部,由于受阳光紫外线辐射,使 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O3而形成了臭氧层,臭氧层吸 收了阳光中对生物杀伤力极强的短波紫外线和宇宙射 线,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其害。 目前由于人类活动,使一些有机污染物进入平流 层,使臭氧层受到破坏,给地球上的生物造成危害,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离层。 23
二、大气的结构 2.对流层中的水平非均一现象—气团和锋 (1)气团 大气的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都呈现非
均一现象。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如温度、湿度、稳 定度等)比较均匀的巨大空气块称作气团。
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二部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西风带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北半球)
400N
大 洋
大
甲
陆
大 洋
30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0N——400N的大陆西岸(甲地),夏季受北 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冬季,西风带南移。(北半球)
西 风 带 大 洋
大
400N
大 洋
300N
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陆
300N——400N的大陆西岸(甲地),冬季受南 移的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
冬季,东北信风带南移。(北半球)
东 北 信 风 带
甲
0 0N 甲地,冬季受南移的东北信风带控制,进入干季
东北信风带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东南信风带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世界气候分布图.swf
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全年高温,有明 显干湿季之分的热带草原气候
极低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形成全年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
(4)西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大陆的东岸和西岸,大洋的东岸和西岸
大 陆
大
大
甲
洋
乙
陆
甲地位于大陆的东岸,大洋的西岸; 乙地位于大陆的西岸,大洋的东岸
大陆的东岸和西岸,大洋的东岸和西岸
大 洋
大
大
甲
陆
乙
洋
甲地位于大陆的西岸,大洋的东岸; 乙地位于大陆的东岸,大洋的西岸
南 北 半 球 的 暖 冷 气 流 从 北 方 来
20°S 60°N
40°S 40°N
陆地
60°S 20°N
气象学与气候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与气候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第一章大气圈: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
地球周围聚集着一个气体圈层,构成了所谓的大气圈。
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气候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对流层: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
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为平流层。
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5km左右为中间层。
热层(热成层、暖层):位于中间层顶以上。
散逸层(外层):大气的最高层。
气压:大气的压强。
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的多少的物理量。
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
饱和水汽压:饱和空气的水汽压。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
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
水汽混合比: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的比值。
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降水: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包括雨、毛毛雨、雪、雨夹雪、霰、冰粒和冰雹等。
风:空气的水平运动。
云量: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
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第二章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传播能量的方式称辐射。
辐射能:通过辐射传播的能量。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选定方向上的单位面积的辐射能。
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太阳常数:就日地平均距离来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内,1min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总辐射:位水平表面上接受的直接太阳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量。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第三章 重点总结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1、通常把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它是地球大气的主体,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
2、只要发生在最大高度上的某种现象与地面气候有关,便可定义这个高度为大气上界。
3、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横截面积1cm2)垂直空气柱的质量为大气压强,简称气压。
气象学把温度为0℃、维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作为标准大气压,称为1个大气压,相当于1.01Kpa。
根据各地同一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值,在地图上用等压线绘出高、低气压的分布区域,就是水平气压场。
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地面暖区气压常比周围低,而高空气压往往比同高度的临区高。
4、按照温度和运动情况,大气圈可以分为5层。
5、表示太阳辐射强弱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辐射强度。
6、在日地平均距离(D=1.496×108km)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常数。
7、大气获得能量的具体结构为?1)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
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物质主要是臭氧、水汽和液态水,占大气体积99%以上的氮和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微弱。
2)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地表吸收了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的50%,变成热能使本身温度升高,而后再以大于3um的长波(红外)向外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几乎全被近地面40-50m 厚的大气层所吸收。
3)潜热输送。
海面和陆面的水分蒸发使地面热量输送到大气中。
4)感热输送。
陆面、水面温度与底层大气温度并不相等,因此地表和大气间便由感热交换产生能量输送。
8、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称为大气辐射。
其中一部分外溢到宇宙空间,一部分向下投向地面,后者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以长波辐射放出的能量,因此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
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为“花房效应”或“温室效应”。
9、把地面直到大气上界当做一个整体,其辐射能净收入就是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
高三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试题答案及解析1.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
图为某年4月17日至26日影响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热带气旋经过①城前后的风向分别是A.西北风、东北风B.西北风、西南风C.西南风、西北风D.东北风、东南风【答案】C【解析】从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分析,热带气旋大致由东向西运动,热带气旋经过①城前气旋位于城市的东部,因气旋中心为低压,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影响,①城风向为西南风;热带气旋经过①城后,气旋中心位于①城南部,同理可知①城风向为西北风,所以C正确。
【2】该时段,图中①、②两城A.日出日落时刻相同B.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增大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日出日落时刻差值增大【答案】D【解析】4月17至2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昼夜长短相同、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故A、C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①②两城正午太阳高度差值不变,B错;此时段内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故两城日出日落时刻差值增大,所以选D项正确。
【考点】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及风向判断;地球运动的意义2.2013年11月到2014年春季,全国多地区出现大雾天气,东北三省接连发布了大雾橙色预警,华东多地能见度不足200米。
部分高速公路和机场被迫关闭。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地理原理是()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答案】D【解析】深秋初冬时节受高气压影响,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夜间地面辐射强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是大雾的多发期;晴朗干燥,有充足的凝结核。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聊城市高中地理教学能手评选教学设计)
2.提交作业时,请注意字数要求,保证作业质量。
3.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书写清晰、表述准确。
4.对于案例分析,请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深入分析,体现自己的思考。
5.对于实践作业,请确保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并在分析时注重逻辑性。
2.知识讲解:详细介绍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层次划分及大气运动形式,讲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要素和变化规律。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天气观测、气象数据分析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的关系。
4.案例分析:选取我国典型气象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措施。
1.根据大气圈的层次划分,描述各层次的特点。
2.分析某一地区的天气系统,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3.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的基本知识,巩固重点内容。
2.强调大气圈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大气圈,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大气运动原理,以及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要素、变化规律。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气象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天气观测、气象数据分析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详细讲解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大气的层次划分及其特点。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 大气圈与气候系统(伍光和)
3·臭氧 主要分布在10~40km的高度处,极大 值在20~25km附近,称为臭氧层。臭氧虽 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但具有强烈吸收紫 外线的能力。研究表明,人们大量使用氮 肥以及作冷冻剂和除臭剂使用的碳氟化合 物(氟利昂)所造成的污染是平流层的臭 氧遭到破坏。臭氧层的破坏能引起一系列 不利于人类的气候生物效应,因而受到广 泛关注。
不同温度条件下水面上的饱和水汽 压/hPa
2·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单位容积空气所 含的水气质量通常以g/cm3表示,称为绝对 湿度(a)或水汽密度。绝对湿度不能直接 测定,但可间接算出。
a=289e/T (g /m3) 式中,e为水汽压(mm);T为绝对温度。大气的 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饱和水汽压E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f),用百分数表示。 f=e /T×100% 由于E随温度而变,所以相对湿度取决于e和T,其中T 往往起主导作用。当e一定时,温度降低则相对湿度增大; 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夜间多云、雾、霜、露,天气 转冷时容易产生云等都是相对湿度增大的结果
北半球大陆各纬度平均蒸发量
(二)蒸发和凝结的条件
凝结是发生在f≥100%(e≥E)过饱和情况下的与蒸发相 反的过程,在地面和大气中均可以产生。大气中的水汽发 生凝结,需具备一定的条件,既要使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 和,还需有凝结核。 大气降温过程主要有四种:绝热冷却、辐射冷却、平流冷 却以及混合冷却 凝结核主要起的作用:一是对水汽的吸附作用;二是使形 成的粒滴比单纯水分子形成的粒滴大,有利于水汽继续凝 结。
二、蒸发和凝结
蒸发面上出现蒸发还是凝结取决于实际 水汽压于饱和水汽压的关系。当e>E ,出 现蒸发;e<E,则出现凝结。饱和水汽压和 实际水汽压都是不断变化的通常饱和水汽 压变化更为明显和迅速。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地 面 辐 射
答:夜晚多云,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所以气温较晴天高。
答: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 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问:月球白天气温可高达127 ℃,夜间可降至 -183 ℃, 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这是什么原因呢?
太 阳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吸收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蓝天:空气分子散射蓝光所致
太 阳 辐 射
问:为什么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要低些?
太 阳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多云的白天气温较低 答:多云的白天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少,所以气温较晴天低。
问:为什么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要温暖些?
高 层 大 气
平O O 3 3 流 层 对流层
50km
O3 O3
12km
利于 飞机 飞行
下冷上暖,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气流平稳,利于飞机飞行。
平流层利于飞机飞行
大气的垂直分层
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 对 流 层 平 流 层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流层
电离层80 ~ 500km 50km
12km
月 面 辐 射
大气上界 太 阳 辐 射
月球表面
地球表面
答:地球表面有大气层而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
针对性练习
1.图示箭头中,表示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2.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的箭头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
)。
三、大气的运动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2)
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2)【学习目标】掌握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课前预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热力环流:⑴原因:。
⑵形成:近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
要求:图上标上冷热、气压高低、画上垂直和水平气流运动方向、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
注意:①、高压、低压是的比较。
而在同一地点的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始终越低。
②、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多阴雨天气;近地面气温低、气压高、多晴朗天气(3)应用:(1)判定气温: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等压面上凸),近地面气温高。
(2)判定陆地(海洋)、城市(郊区)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海洋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陆地城市,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3、常见的热力环流(1)、城市风:城市风是指在大范围气流运动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而引起城市与郊区之间的大气环流,即空气在城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而四周较冷的空气又流向城区,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一个小型的局地环流,称为城市风。
城市风对城市空气的污染产生扩散、稀释作用,同时加剧了城市污染向农村的扩散。
①、城市热岛的成因:ⅰ人口稠密、交通繁忙、工业活动发达且集中,“废热”排放量大ⅱ高楼林立,空气流动不畅,影响散热ⅲ地表组成物质比热熔小,增温快ⅳ城市绿地、湖泊面积小 ②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ⅰ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
ⅱ将卫星城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ⅲ在市区和郊区之间植树造林,起到净化和增湿作用。
(2)、山谷风:白天山顶的气温高于谷地,在山顶和谷地间形成热力环流,近地面的风向是由山谷刮向山顶的;到了夜晚山顶的热量散失的快,山顶气温低于山谷,热力环流的方向改变,近地面风向由山顶刮向山谷。
2019高一地理上册第一次月考重点知识点精编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2、恒星特点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自行发光发热;球状3、星云的特点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成云雾状(和恒星比较,星云由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4、行星的特点是:绕恒星运动;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能清除其轨道周围物体5、天体系统的层次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6、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7、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8、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包括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质量小,平均密度大,中心有铁核巨行星木星、土星平均密度小,由氢氦氖等组成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远9、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活动周期太阳活动的影响光球层黑子11年①黑子和耀斑增多时,抛出的大量高能带点粒子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使全球的天气和气候产生异常③扰乱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10、地球上由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表面的温度适中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地球由大气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昼夜更替和季节轮回的节奏适中地球处于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11、月球表面的特征月球的体积质量小——吸引力小——基本没有大气——漆黑、寂静、温差大、荒凉12、月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相同(27.32日)——地球上永远看到同一个月面13、月相(29.32日)月相日地月位置时间潮汐天文现象新月大致一条直线,月球在中间初一(朔)大潮日食上弦月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初七、初八小潮满月大致在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十五(望)十六大潮月食下弦月日地连线和月地连线垂直廿二、廿三小潮14、潮汐的影响:顶托河流如海,沿海水资源盐度上升;加剧海岸的侵蚀;潮汐能,发电;利用涨潮巨轮进港;利用潮汐捕鱼和晒盐;旅游。
15、太空强资源: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氦—3);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16、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速度自转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时角速度:(南北极点为零)处处相等线速度:(南北极点为零)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北天极逆时针,南天极顺时针10秒;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17、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方偏;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左方偏18、二分二至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期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00赤道23026’N北回归线00赤道23026’S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赤道最大(900)向南北递减北回归线最大(900)向南北递减赤道最大(900)向南北递减南回归线最大(900)向南北递减昼夜情况全球昼夜等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也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南半球相反全球昼夜等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南半球相反第二篇岩石与地貌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2、六大板块在软六层上滑动,板块的边界(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读亚洲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半球季节为 夏季 (2)A为 亚洲低 压,又称 印度低 压。 (3)B为 西南 季风,c为 东南 季风。 简述B风的成因: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 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 向右偏转形成的 (4)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高温多雨 (5)此时澳大利亚西北部的盛行风向 为 东南
60N
西 洋
30°N
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蒙古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气压带分裂成高、低气压中心
南亚季风区:冬季时因远离冬季风的源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并有青藏高原 等大地形的阻挡作用,又处于低纬,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以不十分显著,势力较弱;夏 季,印度低压中心就位于印度北部,与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之间形成明显的气压梯度,气 流由来自广大的热带洋面,高温潮湿很不稳定,因而形成强盛的夏季风。
3、.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 流,常年气候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我国东南沿海,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东亚地区,夏季副热带高压带被陆地的热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 上,产生了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东南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温 暖 湿 润 温 暖 湿 润
我国东 部、日 本和朝 鲜半岛 等地
印度半 岛和我 国西南 等地
既有海陆热力差 异又有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
合作探究一
1、高压位置偏北,低压位置偏南。 亚洲高压是因气温低形成的冷高压,纬度较高的大陆地区更冷,因 此其中心位置偏北;亚洲低压是因气温高形成的热低压,纬度较低 的大陆地区气温更高,因此其中心的位置偏南 2、亚洲高压位于60°N附近寒冷的大陆内部,向亚洲大部分地区 送去寒冷干燥的空气,因而,亚洲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低、降水 少。 亚洲低压位于30°N附近温暖的地区,能够吸引低纬度的北太平 洋高压或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送来温暖湿润的空气,因而,亚洲 大部分地区夏季气温高、降水多。
考虑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蒙古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气压带分裂成高、低气压中心
空气冷却收缩下沉
一月
冰岛 低压 大
副蒙古 极--西伯利亚高压 地 低 气 压 带 亚欧大陆
太
平 洋
阿留申 低压
东 亚 季 风
赤道
赤道
地区 盛行 1月 风向 7月
华北地区
西北
印度半岛
东北 西南
澳大利亚北部
西北 东南
东南
项 目
成因
冬季风 夏季风 分布地 源地 风向 性质 源地 风向 性 区 质
东 亚 季 风
南 亚 季 风
海陆热力差异
西伯 寒冷 副热 利亚、 干燥 带太 蒙古 平洋 西北 东南
低温、 西伯 赤道 利亚、 干燥 附近 的印 蒙古 东北 度洋 西南
副极地低压带
盛 行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赤 道 低 压 带
东 盛 南 行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 地 东 风
地球表面均匀 考虑地转偏向力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三、风带、气压 带的移动 请观察分析:
1、气压带、风带随 ___移动而南北移动。
风带移动.swf
2、就北半球来说, ___
小节:
1大气环流的影响因素 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2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 高低气压相间分布,并且南北半球对称 风带也是南北对称分布,但风向不同。 可根据气压带来记风带
3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移动规律
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 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 冬季偏南
地球表面不均匀
亚欧大陆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 异
北太平洋
北美大陆
北大西洋
一 亚洲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压 月 (又称蒙 (阿留申低压 )
古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 带(冰岛低压) 副热地高气压 带(亚速尔高 压)
七 亚洲低压 副热地高气压带 月 (又称印 (夏威夷高压 )
度低压)
低压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基本呈带状分布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60N
大 西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太 平
副 亚洲(印度)低压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洋
洋 夏威夷
高压
30°N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块状分布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三)
曲阜一中地理组
学习目标:
1、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掌握其分布及移动的规律 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3、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其影响
复习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冷却
低气压 A 受热
高气压 C 冷却
地球表面均匀 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地球不自转 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理想环流.swf
(1)若地球不自转: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形成: 单圈环流
90N 60N 30N 0
北极
赤道
赤道
南极
地球表面均匀 考虑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 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三圈环流.swf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极锋 10 6
副极地低压带
5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中纬环流
合作探究二
1.冬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性质:西北季风低温干燥; 夏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性质:温暖湿润。
2、 季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海陆之间的气压梯度,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东亚季风区:冬季时由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与阿留申低压形成的气压梯度极大,远大
于夏季由夏威夷高压与印度低压形成的气压梯度,因而冬季风实力强于夏季风。
4. 澳大利亚北部:冬季盛行东南季风,温暖干燥,成因是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夏季盛行西北季风,高温多雨,成因是北半球的东 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成。
测试1
• • • • • • • • • •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18),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位中心 A是 高压 , B是 低压 。 2.如果该图所示的气压状况 出现在亚洲大陆东部和西 太平洋地区,A气压中心 应该叫做 亚洲高气 压, B气压心该做 阿留申低(副极地低气压带) 压。 3.如果该地区(包括陆地和海洋)为均一地面的话,从气压带、 风带的角度看,应为 副极地低 气压带分布的地区。 • 4.图中C地风向为西北(偏北) 风(在图中用箭头表示)。 此时南亚盛行 东北 风。
9
8
3
低纬环流 2
7
副热带高压带
4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1
到北纬30度上空偏 转成西风,气流无 法北上在此堆积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被 迫 下 沉
北纬30度
赤道
二、三圈环流
和七 六个 个气 风压 带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