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反思
新课标体育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新课标体育教学实施以来,我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深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对体育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自身教学实践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以下是我对新课标体育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新课标体育的核心价值观新课标体育的核心价值观是“健康第一,全面发展”。
这一价值观体现了我国教育方针中关于体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强调体育教育要以学生身心健康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这一价值观的重要性。
首先,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幸福生活的基础。
体育教学应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成长与进步。
其次,全面发展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
新课标体育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新课标体育的教学目标新课标体育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
2.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预防疾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5.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这些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努力将这些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新课标体育的教学方法新课标体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以下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问题引导法: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体验体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体育新课标学习反思
小学体育新课标学习反思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深刻反思了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主体性:新课标鼓励教师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需要更多地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设计符合他们发展水平的体育课程。
2. 健康第一:新课标将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我认识到,体育课不仅仅是技能训练,更是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需要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更多关于健康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3. 技能与兴趣的结合:新课标提倡在教授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我反思了以往的教学方法,意识到需要更多地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掌握技能。
4. 团队合作与公平竞争:新课标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
我认识到,体育课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良好平台,因此,我需要设计更多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些重要的社会技能。
5. 安全教育:新课标对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有责任确保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这包括正确使用体育器材、遵守运动规则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6.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仅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参与度、进步和努力程度。
我反思了以往的评价体系,决定采用更全面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全面发展。
通过这次学习新课标,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也更加清楚了如何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对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反思
我对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反思引言随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阐述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并对其进行反思,以期促进体育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
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1. 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体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技能的培养。
2. 尊重个体差异: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3. 终身运动观念: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强调体育锻炼对学生长期健康的重要性。
4. 整合性教学:强调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将健康教育与科学、社会等科目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模式。
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 课程结构优化:新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增加了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丰富了健康教育的内涵。
2. 教学方法创新:鼓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 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还包括体能、态度、参与度等多方面的评价。
4. 课程资源开发:开发与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包括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学习渠道,提升教学效果。
三、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反思1. 教学实践的适应性:在实施新课程时,部分教师可能对新型教学方法适应性不强,需要加强培训和实践指导。
2. 课程资源的均衡性:不同地区和学校在课程资源配置上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加大均衡性,保障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
3. 评价体系的完善:虽然评价体系已趋向多元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4. 学生参与度的提升:新课程改革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设计更有趣、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活动。
四、结论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尊重个体差异,强调终身运动观念,整合多学科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体育教学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要求的理解不足,导致教学内容和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下;二是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高的需求与实际水平存在差距,无法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三是缺乏有效的教学资源和适应新课程的课程教材。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一是加强
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讲座,组织教研活动,让教师们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二是加大对
教学资源的投入,提供全面的教学资源支持。
可以建立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种与新课
程体育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案例,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三是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增
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可以采用项目制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体育课上
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是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发展的体育活动。
可以与社区、体育协会等进行合作,共同组织各种
体育比赛和运动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和交流的机会。
浅议新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新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新的体育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全新的教育理念基础上的,课改的新课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对农村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和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结合农村实际特点和条件找到较为合适的解决方法,以期对农村体育教师能尽快适应新课程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对策一、在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体育教学与“健康第一”。
新课程把“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做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讲究的是培养体育意识,激发兴趣。
而体育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满足学生今天的需要,必须为学生的身体和自我发展服务,那么,教会学生掌握“三基”,培养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能力与“健康第一”相比,熟轻熟重,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呢?(二)关于教材选取的问题。
新课程没有规定每一学期具体的教学内容,大大增加了选修教材的比例,对必需的内容和方法也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各学校可以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选材原则和实际条件进行选材教学,这样一来,一部分认真钻研的老师还可能去自己找一些内容来上课,一部分老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老师,他们基本上还是按老教材上,或者采取“放羊式”随便玩玩。
(三)关于课堂组织的问题。
新课程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意识,过去的那种教学模式肯定是达不到这一目标。
但是组织调队中所要求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等等,还要不要强调,同时安全问题也是一大隐患,尤其在场地设施比较薄弱的学校,在学生自主创新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这对教师的课堂组织带来很大的压力。
(四)关于对学生的评价问题。
新的体育课程评价更加注重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三者有机结合,由于教学上达不到新的要求和标准,自然对学生的评价也就跟不上,现在依然采用原有的评价方法,到期末的时候,根据平时的表现、出勤和参加达标素质测试的成绩,给学生一个评价,既没有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也没有过程性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体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体质下降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一、中学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1. 教学内容不合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侧重于体育技能的传授,忽视了体育知识和体育文化的传承。
这种偏重于技能的教学内容不仅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也无法达到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
而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中学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体育知识和体育文化的传承。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解和实验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实践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学生体质下降近年来,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学生体质普遍下降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体质的提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应当调整教学内容,注重体育知识和体育文化的传承。
教学内容应当涵盖运动技能、体育理论、体育器材和体育文化等方面,以满足综合素质教育的需求。
针对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当注重体质训练,开展各种体育锻炼活动。
通过体育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
4. 发挥体育课在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中学体育课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
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自觉性和终身体育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
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改进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水平。
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着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问题。
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知识传授和
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动能力的培养。
对策是加强实践性教学,强
调学生的实际动作和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动技能。
可以通过增加实践性课程、
开展集体项目活动和体育游戏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着内容过于单一的问题。
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传统体育
项目,忽视了现代体育运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对策是拓宽课程内容,将更多的现代体育
项目和运动形式纳入体育教学中。
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如滑冰、攀岩、马
拉松等,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着缺乏科技手段的问题。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依赖人力资源,忽
视了科技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对策是加强科技手段的应用,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智能设备等手段来辅助教学,增加体育教学的
趣味性和吸引力。
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反思
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反思自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开展以来,许多地区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持续不断、扎实具体、全面深入的探索,其间在教育理念更新、师生关系改善、学习方式转变、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产生了可喜的变化。
然而,我们还要看到,本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度、广度、难度和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只能边实践、边总结、边进行理论创新。
因此,随着改革在全国广泛而深入的推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也逐渐暴露了出来,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和面对。
一、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运动技术教学的淡化新中国成立后,运动技术教学在我国体育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希望学生对运动项目的技术有一个好的掌握,能够会打篮球、会踢足球、会......这种初衷是没有错的。
然而,事与愿违,由于我们课程建设自身存在的问题,运动技术教学不仅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还成了众矢之的,很多人把过去体育教学的不足都归咎于此。
于是,“过于强调运动技术教学”也就成了课程改革首先要革新的对象。
在本次课程改革之初,“淡化运动技术”就被一些学者作为课标的新思想提了出来,不仅如此,一些专家在评课、著述乃至课改培训之时,也频频强调“淡化运动技术”。
如“这堂课好就好在淡化了运动技术的教学”、“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健身,不再过分追求加大运动量,不再偏重于运动技术的传授”等,甚至提出“改革牵涉到最重要的一点是技术与健康之争”。
“淡化运动技术”的提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重健康轻技术,乃至不教运动技术之风在全国迅速蔓延,很多体育教师都害怕多教运动技术,被扣上“传统教学”的帽子,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也大量选用游戏教材,觉得这样算是与“运动技术”划清了界限。
面对课改中“运动技术”遭受的冷遇,我们不禁要问:运动技术教学在体育课程中究竟应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事实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而且《课程标准》中对运动技术的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要求,应该说,运动技术不仅是体育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而且还是实现“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
体育新课标学科教学的突出问题及解决策略
体育新课标学科教学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育教学理念落后: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体育教学往往被忽视,体育教育理念落后。
这导致体育课程安排不合理,课时被其他学科占用,体育成为了可有可无的课程。
2. 体育设施不完善:体育设施的不足是体育教学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资源条件的限制,运动器材的购置及场地建设很难满足体育教育的需要。
这导致体育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运动技能难以得到提高。
3. 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不足:一些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他们可能不是体育专业出身,缺乏系统的体育课程学习,导致在体育教学中存在明显的能力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策略:1. 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学校应重视体育课程的建设,合理安排课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同时,应注重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完善体育设施:学校应加大投入,改善体育设施条件。
购置充足的运动器材,建设符合标准的运动场地,为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3. 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同时,学校也应积极引进优秀的体育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4.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师应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需求。
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
5. 加强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体育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体育课堂,而应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
例如,在历史、地理等课程中,可以融入相关的体育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总之,解决体育新课标学科教学的突出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完善设施、提高教师素养、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新课标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新课标教学反思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新课标强调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体育技能的提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1.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在教学中,我注意到需要设计更多样的体育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例如,除了传统的跑步、跳远等项目外,还可以引入一些团队合作游戏、趣味竞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同时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2. 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
新课标鼓励采用更加互动和参与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 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活动。
对于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4. 安全教育的重视:在体育活动中,安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强调安全意识,教授正确的运动技巧,预防运动伤害的发生。
5. 家校合作的加强:体育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家庭也是重要的教育场所。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体育活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6.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传统的体育评价往往侧重于技能的掌握,而新课标提倡更加全面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的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这样的评价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全面发展。
通过这些反思,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对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反思
我对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反思体育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课程改革为体育健康教育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和机遇。
在我看来,这个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健康素养。
以下是我对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反思:认识1. 强调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将体育健康教育纳入了全面发展的范畴,不仅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还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发展。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养。
2. 强化实践与体验: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研究和探索体育健康知识。
通过实际参与运动和健康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技能。
3. 引入多元评价方式:新课程改革鼓励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注重学生的成绩,还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4. 提供个性化研究机会:新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研究的机会。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和健康活动,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和培养自主研究的能力。
反思1. 实施难度:新课程改革需要学校投入更多资源和时间,包括培训师资、改善设施和制定教学计划等。
这对学校来说可能是一项挑战,需要克服困难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2. 教师专业素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体育健康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
因此,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3. 学生选择困难:虽然个性化研究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也可能给学生带来选择困难。
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以便做出适合自己的研究选择。
总的来说,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平台。
然而,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进,我们可以确保这个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学生的体育健康和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反思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反思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然手段。
当前新课程的实施正在推进新课改的发展。
在这方面,体育教育也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我们也看到,仍存在着一些滞后因素,不利于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值得广大教育者反思。
主要表现在:1、观念落后,内容单一。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仍有部分教师重技能、体能训练,认为体育课就是“运动”课,只要采取花样翻新的运动形式就符合了新课改的精神,换汤不换药,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2、只重教学过程,不讲实效。
在体育课上,学生是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但有些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中没有目标、计划,盲目的去体验快乐、参与活动。
没有技能的提高和体能的锻炼,课堂教学就有形无实,教学过程成了单纯的游戏活动,失去了实效。
这样健康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3、有形式,却无组织。
在体育教学中许多老师走过场讲形式,并冠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名号,“放羊式”的让学生自由活动。
对课堂教学不分析、不组织、不练习、不检查。
驻足观看,学生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放任自流。
体育课上成了“体闲”课。
无法完成教学目标。
4、重运动锻炼,轻心理健康学习。
课改中,许多教师只追求课堂教学中学生体能、技能目标的完成,放松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认为体育就是走、跑、跳的动态教育。
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与兴趣爱好,不利于学生心理、生理、知识水平的提高。
不能满足学生的生理和精神上的需求。
不利于身心发展,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以上所述虽属个别现象,但也影响着新课程目标的进一步深化,阻碍了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
那么,在新的形式下,要更好地、更完善地推进体育教育改革。
在体育教学中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标中的“健康第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我们当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笔者作了以下探讨。
一、用实践研析新课程,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新课程中以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作为划分学习领域的主要依据,并按照健康的要求,选取与体育有密切关系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力求把健康的要求落到实处。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问题分析4页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问题分析1初中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因循守旧现象明显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一刀切”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对学生的智力、勤懒教师一直是作为体育教材的“完全执行者”,在教学活动中极其缺少改革与创新。
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这种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
这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大胆改革和创新就显得尤为必和命运等进行判定。
1.2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对体育成绩的考评一般只是按学生的性别进行区别对待,而没有意识到同一性别之间差异的存在;仅仅只是将体育项目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体育学习以及训练程度的位移标准,对他们学习能力的高低以及勤奋程度的大小进行“一刀切”式的评判。
这种做法不但没有重视学生之间个体的差异,同时也违背了学生自身身心的发展规律。
在新课程理念之下,需要通过定选结合、综合评定的方式构建全面而科学的考核机制。
2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的策略2.1构建开放型的体育教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谈到体育课堂上的“开放”,人们往往容易将它与所谓的“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方式等同起来,认为“开放式”教学就是教师不负责、不认真的一种表现。
其实不然,“开放式”教学中的“放”并非是“放羊式”中的“放”,而是建立在教通过有组织、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自主训练,减少教师在其中的不必要约束与干扰。
例如,当学生进行投掷训练时,教师可以撇开传统的统一指?]、集中训练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让学生自行进行分散式投掷练习,教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应该立即予以肯定和表扬。
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肯定有效的训练动作和投掷方法,给其他学生做好榜样。
2.2优化体育教学手段,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因材施教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整体的知识水平,而且要在保证学生身体机能得以正常发展的前提下,让学生的潜能够完全得到激发,最大限度地达到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
新课程下对体育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下对体育教学的反思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
做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
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
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
例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
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5f38aafb2e2e00e3549b000435c701c76fa7fd7ea9787b32f98ad855038b886d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de1f0cb8468fb7ba9801a8b1536807b0851831e49f355a22c74187de0a461a79技能。
新理念下的课堂体育教学设计自我反思
一、概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课堂体育教学设计也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需求。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新理念下,课堂体育教学设计如何进行自我反思与改进,是我们每个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当前课堂体育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1. 缺乏个性化:传统体育教学设计大多是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进行设计,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导致教学内容无法充分适应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2. 缺乏综合性:课堂体育教学设计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 缺乏趣味性:部分课堂体育教学设计过于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自我反思与改进1. 个性化设计: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上得到发展和进步。
2. 综合性培养:在课堂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能力,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
3. 趣味性加强:在课堂体育教学设计中,注重增加趣味性和创新性,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落实新理念下的课堂体育教学设计1. 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使自己能够更好地应对新理念下的课堂体育教学设计。
2. 与学生互动: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课堂体育教学设计,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3. 多角度评估: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与总结,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对课堂体育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结语新理念下的课堂体育教学设计自我反思与改进,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挑战。
只有不断反思自我,不断适应新理念和方法,才能使课堂体育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现实的教学要求,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营造更加健康积极的课堂氛围。
体育新课改教研反思(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新课改也应运而生。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参与了新课改的实施,现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如下:一、课程理念的反思1. 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我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品质等方面。
在教学中,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公平正义等品质。
3. 教学方法的创新。
新课改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在教学中,我应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反思1. 教学内容的更新。
新课改要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我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新的体育项目,提高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中,我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评价的改革。
新课改强调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等。
在实际教学中,我应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教师角色的反思1.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教学中,我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新课改要求教师具备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我应积极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实际教学中,我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教学实践中的反思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原则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原则的反思近年来,中国教育部不断推出新课程标准,其中体育课也受到重视。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师被要求重视学生培养,在满足课程要求的前提下,以科学、安全和人文关怀为着力点,建立以课堂师生活动为依托,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线的体育教学原则。
然而,引入新的教学原则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首先,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能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而不仅仅是传授体育知识。
其次,教师的精神压力进一步加大,比如要求教师在安全管理上加强把控,要求教师在人文关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考虑等。
最后,教师普遍缺乏素质修养和能力,以及完备的教育教学资源,无力应对新的体育教学原则。
此外,新课程标准下,学校也面临着挑战。
首先,学校要把学校资源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支撑,为体育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次,学校要及时安排相应的医疗保障管理,效地引入安全教育。
最后,学校要把“人文关怀”实施到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原则既有挑战又有机遇,对教师和学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方向,以科学、安全和人文关怀为着力点,探索出有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学校则需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指导,加大对教师的学习支持,同时还要加强学校资源的管理和维护,为体育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究其根本,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学校需要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教育,以求使他们具备更强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从而能够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原则。
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完善的体育资源管理体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安全、有效的体育设施和环境。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课程标准下,通过深化体育教学理念,完善体育教师素质,加强体育资源管理,充分体现“科学、安全和人文关怀”,从而实现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原则。
新课标体育教学反思模板
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标体育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本文特制定新课标体育教学反思模板,旨在帮助体育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二、反思内容1. 教学目标反思(1)目标设定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目标是否涵盖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
(3)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可观测、可评价。
2. 教学内容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新课标要求,是否贴近学生生活。
(2)教学内容是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学内容是否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教学方法反思(1)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是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3)教学方法是否具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反思(1)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客观,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2)教学评价是否具有激励性,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3)教学评价是否体现过程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5. 教学环境反思(1)教学场地、器材是否满足教学需求。
(2)教学环境是否安全、舒适,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教学环境是否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6. 教师自身反思(1)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否满足新课标要求。
(2)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
(3)教师是否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三、反思步骤1. 教学前反思:根据新课标要求,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教学中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教学后反思:收集学生反馈,分析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四、反思总结通过新课标体育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课程理念下对体育教案设计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对体育教案设计的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案设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新课程理念对体育教案设计的影响进行探讨和思考。
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个性发展。
首先,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案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
体育教案设计不再单纯追求知识的传授,而是将学科知识与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学科方法等相结合。
教案中应该设置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协作精神、领导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其次,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案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而在新课程理念下,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式学习。
体育教案设计应该提供给学生充实的学习资源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另外,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案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体育教案设计应该引导学生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案设计注重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各自的特长和潜力。
体育教案设计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多元评价和个性化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案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个性发展,这些要求旨在引导教师更好地设计体育教案,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教师能够在体育教案设计中贯彻新课程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反思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理念、新教学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尝试并认同,不难看出教师正在走出传统“知识课堂”的窠臼。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也逐渐暴露了出来,需要对其进行认真反思和面对,从而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更健康、更和谐地获得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体育教学;发展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之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或者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
当前在运动技能教学、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存在着教师对新课标理解认识上的误区,有些是教师教学操作上不到位。
一线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主力军,对新课标的贯彻落实和教改进程的不断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可能会严重影响新课程的进一步推广。
一、解决好体育新课程改革中继承与发展的问题
随着这些新理念、新提法、新要求、新举措的进一步学习和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面貌也为之一新。
一些体育教师为了体现“全新”和“根本不同”,于是在课堂上与“旧”的体育教学彻底决裂,不同程度地又出现了如此状况:有的课放得很开,但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教学目标越来越远……
优良传统的体育教学有了新理念的春风化雨才能老树新枝,茂叶
青葱;新的理念和教法扎根于优良传统的土壤里才会花开不败,馨香久溢。
摒弃旧的陋习,继承优良传统,大胆创造革新,勇于开拓进取,这就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二、解决好体育新课程改革教师和学生之间主体作用的问题
本次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理念,将实现学生充分的、有个性化的发展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
应该说,无论从理念还是从实践角度说,这都是很了不起的进步。
但是,在实践中,在对新课程的解读中,我们的确出现了误区。
新课程不是不要教师。
诚然,过去教师独霸课堂是不对,但教师也不能一下子全线退出,在实际教学中绝不能袖手旁观,成为局外人。
相反,教师要扮演极为重要的多重角色。
他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者、程序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激励者和评价者,同时,还要俯下身子融入学生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彼此分享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解决好发展体能、技术与体育新课程改革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在本次课程改革之初,“淡化运动技术”就被一些学者作为课改的新思想提了出来,不仅如此,一些专家在评课、著述乃至课改培
训之时,也频频强调“淡化运动技术”。
淡化技能是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不要技术。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是降低难度,简化规则,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让学生能够产生快乐的情感体验,使课程更加人性化!
四、解决好学习形式与体育教学实效的问题
在过去的体育课程教学中的确存在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问题,学生学不懂、学不会、学不乐的现象比较突出。
这种状况不改变,体育教学就无以创新、无以发展。
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全盘否定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学习,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应该是学生基本的、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
但是长期地过于强调单一的接受学习,其结果容易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不断消失。
新课程正是致力于改变这种状态,因而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这些对人的成长很重要的学习方式。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在中国,进行这样一次复杂、深刻的体育课程改革,出现问题是正常的。
这些问题反映了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追求和困惑,它是新课程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
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敢于正视,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诊断,唯有如此,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从
而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苏正南.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j].体育与科学,2003(6).
(作者单位卢云飞:武汉科技大学张飞:湖北省武汉市第26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