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七年级历史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奋斗,最终实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因素、过程和影响。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和发展的热爱。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和发展,并了解其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和影响。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和发展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PPT、黑板报、教学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文化。
1.4 教学内容和时序安排1.教学内容:–中华民族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春秋战国到秦汉获得统一的历程。
–唐宋明清时期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国家格局。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并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2.时序安排:–第一步:引入(5分钟)——通过PPT、视频等展示中国大陆的多民族文化特点,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兴趣。
–第二步:导入(10分钟)——通过举例讲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
–第三步:阐述(30分钟)——通过PPT、黑板报等进行讲解和展示,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和发展。
–第四步:分析(15分钟)——通过讨论和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因素、过程和影响。
–第五步:总结(10分钟)——通过讲解、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意义。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良好,学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对中华民族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和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结合生动的案例、图表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
初中历史第18课教案
初中历史第18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情况,掌握明清时期的主要经济政策。
2. 了解明清时期的新兴产业和商业活动,认识明清时期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
3. 能够分析明清时期的经济变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明清时期的经济情况和主要经济政策。
2. 难点:分析明清时期的新兴产业和商业活动对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历史》第18课教材内容。
2. 多媒体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
3. 教学案例:明清时期的新兴产业和商业活动案例。
四、教学过程
1. 开篇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学习内容介绍:介绍明清时期的经济情况和主要经济政策,让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
3. 案例分析:分析明清时期的新兴产业和商业活动案例,让学生理解明清时期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4. 讨论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让学生思考明清时期的经济变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 总结提高: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的经济状况和主要政策,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教科书相关知识,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 思考并分析两个明清时期的新兴产业和商业活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变革和主要政策,同时培养学生思辨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
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条件。
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
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知道这一时期政权分立的时代特征;(时空观念)2.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并从中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通过祖逖北伐的相关故事,感悟祖逖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对比导入:出示白居易《忆江南》及《史记》中江南的描写教师引导:白居易的《忆江南》很好的描绘出了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之美。
那江南一直都是美丽富饶的景象吗?老师再给大家出示一则《史记》中对江南的描写。
很显然,在西汉司马迁的笔下,当时的江南是人烟稀少且较为落后的地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江南地区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呢?(二)新课讲授1.东晋的兴亡(1)西晋灭亡:【知识回顾】你还记得西晋是怎样走向灭亡的吗?①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②316年,内迁的匈奴贵族攻陷西晋都城。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初一历史第四单元《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参考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2、通过学生识读史料和历史地图,学会感知有效信息,培养阅读材料和地图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3、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课前学习任务】1、通过阅读教材复习旧知回顾三国以来南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以及人口迁移的大背景。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通过对历史地图和文字材料的阅读分析,归纳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概况。
1、阅读六朝食单和《山居赋》,分析江南作物品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阅读地图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的农业都有怎样的发展?学习任务二:通过对历史地图和文字材料的阅读分析,归纳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的概况。
1、六朝时期青瓷有什么特点?(制作工艺、实用性和审美三个角度)2、除了制瓷业,江南地区还有哪些行业得到了发展?学习任务三:通过对文字材料和文物的阅读分析,归纳江南地区商业发展的概况。
1、阅读文字材料,请你会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六朝的建康城。
2、这个来自罗马的玻璃杯为什么出现在江南?玻璃杯是如何“来”的?【推荐学习资源】六朝古都博物馆A-P-P参考答案:【学习任务一】1.随着南北的交流,引进了北方的作物品种。
2.兴修水利工程、耕作技术提高等。
【学习任务二】1. 六朝青瓷制作精巧、工艺高超;品种多样、用途广泛;既充满生活气息又体现艺术之美。
2. 江南地区的采矿业、纺织业、制盐业、造纸、冶铸、造船等行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学习任务三】1.人口增长,商业繁荣,城市繁荣发展。
2.这只罗马的玻璃杯是通过海外贸易,经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
【课后练习】1、攻占长安,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 B.鲜卑C.羌 D.羯2、南朝先后经历了四个朝代,他们的先后顺序是()A.宋、齐、梁、陈B.宋、陈、梁、齐C.齐、宋、梁、陈D.齐、宋、陈、梁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D.南方相对安定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难点
重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
教法
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配乐诗朗诵《忆江南》(见课件)。
教师: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诗描绘了唐朝时的江南风景如画,让我们对江南产生了无限神往,那么江南包括哪些地方?今天,江南比北方发达,而在古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北方,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江南,感受古代江南的变化。
2.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后期为什么会处于劣势?
答案:①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强大。②皇帝放纵官员盘剥百姓,导致政治日益败坏。③发生大规模叛乱,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过渡语: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特点是局势动荡,王朝更迭频繁,但也正是这一时期,江南的社会经济却得到迅速的开发与发展。
答案:①社会局势: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②表现: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③420年东晋灭亡。
过渡语: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试图恢复中原。但是东晋统治者腐朽软弱,无心真正北伐统一全国。420年,东晋灭亡,历史从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板块二 南朝的政治
板书
设计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
2.东晋的统治
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宋、齐、梁、陈
2.统治状况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生产技术等
初中历史七下第18课教案
初中历史七下第18课教案【教材版本】初中历史七下【课题】第18课《丝绸之路》【教学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了解丝绸之路的作用和意义;3. 掌握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教学重点】1. 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2. 丝绸之路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丝绸之路对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的重要性;2. 理解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对于世界历史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1. 教材课件;2. 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资料;3. 课堂互动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丝绸之路沿线的地图,激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15分钟)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沿线的国家。
Step 3:讨论丝绸之路的作用和意义(15分钟)教师与学生讨论,丝绸之路对于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何作用和意义。
Step 4:分组讨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性(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探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Step 5:总结回顾(5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回顾,强调丝绸之路对世界历史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教学反馈】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形式,了解学生对丝绸之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板书设计】丝绸之路- 起源及发展- 经济、文化影响- 国家之间文化交流【作业布置】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和意义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有何启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探究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清朝初期的统治措施和效果;
技能目标:能归纳清朝初期为稳定边疆做了哪些努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清朝初期的疆域概况;
教学难点:能归纳清朝能统一全国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朝的疆域概况吗?清朝为统一全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二、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师:课件出示清朝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清朝为什么能统一全国?清朝为稳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安定边疆: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清朝能统一全国的原因,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清朝初期为安定边疆采取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的效果如何?清朝的疆域概况又是什么样子的?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18课教案
读材料
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读文归纳
了解记忆东晋建立的史实
了解江南开发的状况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四.
盘
点
收
获
1、学生谈收获
2、师小结
学生从不角度谈收获
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五
当
堂
检
测
完成练习册P85--选择题
六
师
生
反
思
七
板
书
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计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2.东晋的政治
3.东晋的北伐4.东晋的发展
一.
情
景
导
入
教师播放视频配乐诗朗诵《忆江南》: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把江南地区的美景描写的淋漓尽致,今天,江南比北方发达,而在古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北方,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江南,感受古代江南的变化。我们先来了解东晋的历史。
听朗诵,欣赏图片
激发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重点难点
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
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
教学方法
教法:六步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材教案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时间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个性化设计
展
示
目
标
1.了解东晋的兴亡,为什么会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2.了解南朝的说法及政权更迭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案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荷兰侵略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及清政府对台湾管辖的情况、意义,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能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的罪行;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情况、意义;《尼布楚条约》的内容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精心设计与严密组织下,以多幅幻灯片配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问题等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沙俄与荷兰都是欧洲国家,当时它们在中国的活动都是侵略行为;郑成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康熙皇帝在解决台湾问题、中俄边界争端问题方面的决策和举措是正义的、正确的、英明的,他为维护中国统一和领土主权完整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1.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本课的重点。
2.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教学难点中俄《尼布楚条约》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对中俄东段边界的具体界线难于掌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中国地图》。
(师)如果让你把中国地图比作一种动物,你们会把它比作什么?(生)公鸡。
(师)是的,我们习惯把它比作一只公鸡,一只超有战斗力的公鸡。
那台湾、黑龙江流域各是这只公鸡的什么部位?(生)台湾是鸡爪,黑龙江流域是鸡头。
(师)非常好,那它们在明清的时候又面临着怎样的威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二)讲授新课一、“开辟荆榛逐荷夷”(板书)1.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年(板书)(多媒体出示《郑成功像》,并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吗?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哪位同学能把自己课前收集的关于郑成功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回答):郑成功、收复台湾……(师)很好!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文103--104页的内容,结合这幅地图(多媒体出示),概括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回答):……(多媒体简要出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中,有一步非常关键,是什么?他是怎么知道鹿耳门的情况的?请看一段精彩视频(播放视频片段)。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案(2份教案)2024-2025学年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素养目标)①时空观念:了解东晋、南朝的建立及更替。
②历史解释:通过史料研读,理解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③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认识到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重点:江南地区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
[多媒体展示《忆江南》,教师朗诵,或者播放视频配乐诗朗诵]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把江南地区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
今天,江南比北方发达,而在古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北方,江南地区是从什么时候开发的?又是什么原因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堂,感受古代江南的变化。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东晋的历史。
一、东晋的兴亡[多媒体展示东晋和十六国形势图、司马睿像、西晋灭亡、东晋建立的信息]生: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师:东晋统治初期,为何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多媒体展示王导像、“王与马,共天下”的材料]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以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
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
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
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师:东晋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历代帝王在位时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其结果如何呢?[多媒体展示东晋北伐的背景、史实、结果]生:东晋初期,南北政权对峙。
东晋朝廷多次北伐,在祖逖等人的努力下,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主要讲述了我国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包括明清两朝的更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外交往、科技文化等方面。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展示了我国历史上这一重要时期的面貌。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明清时期的历史了解相对较为有限。
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具有较强的兴趣,但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清两朝的更替过程,掌握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程,认识明清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明清两朝的更替过程。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明清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历史图片、图表、音频等素材。
4.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明清时期的皇帝画像,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历史人物。
教师简要介绍明清两朝的更替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明清时期的历史图片、图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过程。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教案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利用东晋南朝的相关图片,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江南好,第1页共11页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摘自白居易《忆江南》白居易的词,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
你知道江南是指什么地方吗?它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新课讲授(一)东晋的兴亡1.教师讲述: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随后,在长江下游的西晋皇族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
阅读教材第89页,将表格填充完整。
o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东晋317年司马睿建康2.材料展示:材料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实际上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是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等。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晋政治上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王与马,共天下”?学生回答:反映了东晋政权主要依靠世族大家的拥戴和支持。
“王与马,共天下”表明王氏的代表人物把持东晋政权。
3.教师讲述: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
南迁的北方人希望恢复中原,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是祖逖。
你认为祖逖的北伐能否取得成功,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能,因为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4.教师讲解:东晋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案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师: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屈辱和灾难是巨大的。
屠杀民众、割占大片土地、勒索巨额赔款、强开深入到长江中上游的通商口等,引发帝国主义列强大肆进行资本输出、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的狂潮。
进一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问题1: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历史的进步”指什么?快速阅读第18课,并结合初中所学,提出你的观点。
【学生回答后】出示1895-1899年年表,得出结论: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下,中国救亡图存的爱国意识高涨!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本节课就是这种群体意识觉醒的两个典型。
让我们共同学习。
注意两大目标。
师: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派的领导人。
其维新思想形成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19世纪90年代。
其维新活动,按教材的表述,主要是四点:撰两考发声、推公车上书、助光绪新政、临政变外逃。
恰好反映出戊戌新政的三个知识点。
背景、内容、结果。
《新学伪经考》,“新”是指王莽建立的新朝。
“经”是儒家经典。
康有为认为,儒家经典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篆书写的,叫古文经,一个是用后来的文字写的叫今文经。
从新“莽”开始,历代统治者将古文经奉为儒家正统经典。
康有为说,这个版本是篡cuàn 改过的,是伪造的,并不是原汁原味的孔子的思想。
在《孔子改制考》中说,孔子是变法的先师、主张变法的。
既然如此,维新变法是正大光明的事,恪守祖训是没有道理的。
这两本书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奠定改革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请注意。
康有为的观点是否正确,不讨论。
问题是:要变法,请出孔子,借孔子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值得深思。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减少阻力)在中国的主流思想,没有人反对孔子。
这些反映出康梁维新思想的一个特点:中西结合。
出示百日维新内容表,提问学生:赞成和反对变法的人分别是些什么人?慈禧太后态度如何?【学生回答后】赞成: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主。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案9】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学习目标】了解冷战及其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等重大历史事件,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2.了解二战后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力量的发展概况,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国际格局演变的历程及影响因素。
树立调整、改革、创新意识,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培养四个自信。
【教学重难点】重点:冷战的概念和表现;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难点: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过程】导入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给美国国务院发出了一封很长的电报,扬言:“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齐世荣总主编,张宏毅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新课讲授一、冷战问题1.什么是冷战?为什么产生冷战?开始的标志?有哪些主要表现?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冷战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 冷战:是指20 世纪40 年代中后期至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国际格局:指的是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行为体,如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一)冷战的产生1.含义:冷战 是指 20世纪 40年代中后期至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产生的原因(1)根本原因: 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A.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在全球进行扩张,将苏联视为最大障碍。
B.苏联极其关心自己的边界的安全,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
(2)主要原因: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二战后美苏是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超级大国)(3)直接原因:二战后,美苏两国的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而且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两个超 级大国3. 主要表现 (杜鲁门主义”的发表标志冷战的开始)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杜鲁门主义”…,美国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案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设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权分立时间最长的时期。
从总体看,连年战乱给社会生产造成了巨大破坏。
相比北方的动乱,南方相对安定,随着北方人口、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移入,江南地区得到大力开发。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绘制示意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使其理解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学习目标1.识读《东晋形势图(382年)》,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2.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3.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重点难点重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研读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书目)。
2.影视作品:《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首先出示南京六朝博物馆大厅悬挂的条幅图片及博物馆展出文物的图片,接着讲述“六朝”的历史。
这个博物馆里展出的青瓷器、陶俑、建筑构件、石刻、书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及大型排水设施遗迹,反映了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变化,并提问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引发学生思考。
二、预习检查1.说说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什么是“王与马,共天下”?3.说说南朝的起止时间及名称由来。
4.说说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播放诗朗诵《忆江南》的视频。
教师过渡: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把江南地区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
如今的江南比北方发达,但在古代,江南一开始是落后于北方的,江南地区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什么原因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去探寻那一段历史。
2023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基本史实;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的基本情况;清廷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基本史实;掌握清朝疆域概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历史脉络的走向,注重把握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叛乱等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那些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人物,是值得我们歌颂的爱国主义行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以及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达赖的金印)顺治九年(1652),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亲率三千人赴京觐见顺治帝,收到清廷的优待和册封。
次年辞归,清廷命承泽亲王硕塞等率八旗护送至代噶(今呼和浩特)。
同年四月,又派遣礼部尚书觉郎球等前往代噶赐授金印、金册,“达赖喇嘛”这一封号及其在政治上的地位从此正式确定下来。
达赖,蒙语意为“大海”。
喇嘛,藏语意为“上师”。
这就是图中金印的来历,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1.(多媒体出示清入关的相关图片)教师简单讲述:清朝对全国的统治的确立(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
清军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
为加强统治,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上推崇儒家。
)目标导学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一)郑成功收复台湾1.(多媒体台湾地图)教师简单讲述:明末台湾的基本情况(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实行殖民统治)2.(多媒体展示《郑成功像》)学生抢答:你知道这是谁吗?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答案提示:郑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造纸术
1、造纸术的发明
由教师讲述这个故事:据记载,东方朔上书汉武帝,一次就写了3000片简牍,请两个大力士吃力地抬进宫,而汉武帝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把它读完。引导学生思考:东方朔给汉武帝的奏折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书是否相同?那时采用的是什么样的书写材料?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你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还使用过哪些书写材料?你能说说这些书写材料各自的不足吗?
2介绍“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的事迹,学习古代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
教学重点
造纸术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教具准备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教学,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
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
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
时间
2014年11月20日
地点
综合组办公室
主备教师
郑小龙
参加教师
胡德荣
课题
第18课秦汉的科学技术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造纸术的影响《九章算术》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
2通过比较“蔡侯纸”和以前的书写材料,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意义:反映我国古代高度发展的数学水平,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三、地动仪
1、时间:公元132年
2、发明人:张衡
3、地位:是世界公认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四、医学
1、张仲景:(1)时代:东汉时期(2)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3)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2、华佗:(1)时代:东汉末年(2)成就:创制“麻沸散”,编成“五禽戏”(3)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的医生,被后世称为外科鼻祖
重点指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理论、经验和药方至今还对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则精通针灸和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剂“麻沸散”,并用于外科手术。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的方法做手术的医生,所以被后人尊为外科鼻祖。此外,他还提倡疾病的预防,创制了一套体操“五禽戏”来锻炼身体。
最后教师揭示答案:惠施的这五车书大约100多万字,相当于我们10多本历史教材的容量。
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蔡伦发明的植物纤维纸同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有哪些优点?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
讨论时可以让学生前后左右四人为一组,每人从青铜器、龟甲兽骨、竹木简和帛四种书写材料中选择一种与蔡侯纸进行比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
(三)地动仪
这部分是小字内容,学生稍作了解即可。教师可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然后总结:①地动仪是东汉杰出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②比欧洲早1700多年。
(四)名医张仲景和华佗
请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感受他们身上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
并组织学生讨论:从张仲景和华佗两位医学家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接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张仲景和华佗两人在医学上的主要贡献。
后来人们又制成了麻纸。用课件或者幻灯打出课本81页《放马滩出土的西汉麻纸》图,引导学生看图,了解这种纸虽比絮纸要便宜,但是比较粗糙,不便于书写。于是东汉时,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了造纸术。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引导学生看“蔡伦”画像,教师介绍蔡伦。
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比较:蔡伦所使用的造纸原料与西汉时期的造纸原料是否相同?使用这种原料生产出来的纸与西汉的絮纸和麻纸相比会有哪些优点?
2课前收集有关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了解张仲景、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及事迹,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3整理秦汉时期有关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杰出成果,并制作成简单的表格,学会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归纳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九章算术》
1、请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九章算术》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编撰的?其中的九章具体涉及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体现了我国古代数学的什么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介绍:随着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局面的出现和逐步巩固,经济也逐渐发展繁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存放粮食时需要计算粮仓的容积,按田亩收税时要知道田亩的面积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编撰了《九章算术》。从而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成就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涉及的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数学水平,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具体内容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归纳。
教师最后总结: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生产的这种植物纤维纸比原来的书写材料更便宜,大多数人都用得起,更平整,便于书写,也更轻便,便于携带,因而这种纸逐渐取代其他书写材料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500多年,造纸术经由朝鲜传到日本,600多年后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1500多年后逐渐传到美洲、大洋洲等地。造纸术的发明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便利了文化的保存和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对整个人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一、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
1、西汉时已经发明
2、改进造纸术: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质优价廉的植物纤维纸
3、影响: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不仅对中国的文化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整个人类文明和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九章算术》时间:东汉时期
1、内容:全书共分九章,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学生思考分析后教师介绍:随着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局面的出现,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的发展需要一种更便宜更方便的书写材料。于是西汉人民发明了纸。造纸术是西汉人民从“积漂絮成絮片”的生产实践中得到启示而发明的。西汉前期,生产蚕丝,需要将蚕丝煮烂,浸在水中反复捶打成丝绵,这一过程叫做“漂絮”。每次漂絮完后,纺织女工们发现总有一些残絮留在席子上。而且,随着漂絮次数的增加,在席子上就附着一层交织着的残絮。晾干以后,妇女们逐渐发现,这种薄片状物质具有同丝绵一样的性质,可以用于书写。以后人们有意识地“如法炮制”,并经过不断改进,终于制成了一种新的书写材料——絮纸。但是这种纸仍然很贵,不是每一个普通百姓都用得起的。
作业布置
列举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
巩固练习
定稿后授课教师
郑小龙
胡德荣
教学后存在的问题反馈
授课后主备教师撰写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讨论法、提问法、讲故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主备教师设计(导入、重点、难点、考点)
批注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于哪一年?建立者是谁?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吞并六国,完成统一。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文化也出现繁荣的局面。今天我们就先一起去了解一下秦汉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使他们认识到:这些书写材料要么易碎不坚固,要么太笨重,要么就太昂贵,都不是最理想的书写材料。那么聪明智慧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怎么克服这些书写材料的不足的呢?
使学生了解西汉人民发明纸的历史事实。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西汉以前,人们没有发明纸?
纸的发明与西汉的统一局面的巩固、经济的繁荣是否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在学生体验、观察和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做的这些计算,早在几千年前的东汉人民就已经会计算了。东汉时期,随着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收获的谷物的存放就需要计算谷仓的容积,收取租税需要了解田亩面积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东汉人民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九章算术》。它系统地介绍了先秦到东汉时期的数学成果,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此外,它的分数四则和比例的算法在当时世界上是居于领先地位的,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
3收集有关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整理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培养学生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制作图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结合造纸术发明前后的有关图片、图表等历史资料展开自由讨论,阐明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会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比较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蔡伦所使用的造纸原料的来源比西汉时期的絮纸和麻纸原料来源更广泛,也更便宜,这直接决定了蔡侯纸比西汉的絮纸和麻纸更便宜,更方便普通百姓的使用;同时由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纸的质量肯定也比西汉絮纸和麻纸要好。
3、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引导学生看教材84页史海拾贝的内容,让学生猜:惠施这车书大约有多少字?甚至可以让学生比较这五车书与学生每天书包里的书的容量谁大谁小。
教师提问:现在人们怎样称赞医术高明的医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中国古代医学家对后世的影响。
小结
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也繁荣昌盛,取得了很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张仲景和华佗两位医学家的杰出成就等。作业:列表归纳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定稿讨论(需要落实的知识点)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内容,总结:《九章算术》还有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
分数四则和比例的算法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负数的概念和运算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都是世界数学史上最早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
此目还可以进行如下教学:教师找一些与丈量土地、计算谷仓容积或者测量距离远近的数学题让学生计算。在学生计算完后,引导学生总结这些计算都牵涉到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九章算术》还有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