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普通话朗读训练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中考朗读指导教案模板范文

中考朗读指导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中考朗读的基本技巧,提高朗读水平,为中考语文考试做好准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朗读技巧的掌握。

2. 朗读情感的把握。

3. 朗读节奏的调控。

三、教学难点1. 朗读情感的准确把握。

2. 朗读节奏的恰当调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材。

2. 朗读示范音频或视频。

3. 学生朗读练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朗读的理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讲解朗读技巧:a. 朗读的基本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b. 朗读的方法:朗读前先读后想,边读边思,边读边议。

c. 朗读的语气:根据文章内容,准确把握语气。

2. 讲解朗读情感:a. 情感是朗读的灵魂,朗读时要注意情感的投入。

b.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讲解朗读节奏:a. 朗读节奏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调控。

b. 注意停顿、重音、语速等要素,使朗读更加生动。

(三)朗读示范1. 教师朗读示范,让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

2.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体会朗读技巧。

(四)学生朗读练习1. 学生自选一篇课文,进行朗读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朗读错误。

(五)朗读评价1. 学生互评,找出彼此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朗读表现。

(六)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朗读技巧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注重学生的朗读情感和节奏的把握?2. 学生在朗读练习中是否掌握了朗读技巧?3.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是否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七、课后作业1. 学生自选一篇课文,进行朗读练习,并记录自己的朗读感受。

2. 家长监督学生完成朗读作业,并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初中语文朗读训练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朗读训练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通过朗读训练,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朗读技巧的掌握。

2. 朗读节奏的把握。

3. 朗读情感的投入。

教学难点:1. 学生朗读时的语调、语速、停顿等细节的处理。

2. 学生对朗读情感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朗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简要介绍朗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平时朗读的经验和感受。

二、朗读技巧讲解1. 老师讲解朗读的基本技巧,如:气息控制、语调、语速、停顿等。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朗读技巧。

三、朗读实践1. 学生自选朗读材料,进行朗读练习。

2. 老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朗读技巧强化训练1. 老师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指导,共同提高。

五、朗读情感体验1.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朗读材料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

2. 学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进行朗读情感体验。

六、朗读展示1. 学生自愿上台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

2. 同学们互相评价,老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七、总结与反思1. 老师总结本次朗读训练的收获和不足。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表现,如:朗读技巧、情感投入等。

2. 收集学生朗读录音,分析学生在朗读中的进步和不足。

3. 学生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学生在朗读训练中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定期组织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2.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丰富朗读材料。

3. 开展朗读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朗读技巧。

初中课文朗读教案

初中课文朗读教案

初中课文朗读教案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使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范读、自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2. 感受文章的韵律美,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准确理解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 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韵律美和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范读课文:教师进行范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 自读课文:学生自行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遇到问题可相互讨论。

4. 齐读课文:学生分组进行齐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解析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6. 朗读练习: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情感的把握。

7.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总结,给予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情况。

3.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文学素养,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普通话发音技巧和朗读的基本技巧训练》教案

《普通话发音技巧和朗读的基本技巧训练》教案

《普通话发音技巧和朗读的基本技巧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使朗读更流畅、更有感情。

3. 培养学生对普通话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普通话发音的基本原理a. 发音器官的运用b. 音素的分类和发音方法2. 第二课时:声母、韵母的发音练习a. 声母的发音方法b. 韵母的发音方法c. 声母、韵母的组合练习3. 第三课时:声调的发音练习a. 声调的分类和发音方法b. 声调的练习4. 第四课时:朗读的基本技巧a. 朗读的节奏和停顿b. 朗读的语调和感情c. 朗读的呼吸和语音的连贯性5.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a. 发音和朗读的结合练习b. 语音错误的纠正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以标准普通话进行示范,让学生正确模仿。

2. 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发音和朗读技巧。

3. 纠正法:针对学生的发音错误,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案。

2.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3. 普通话教材或相关资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

2. 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所提高,朗读更流畅、更有感情。

3. 学生对普通话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升。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普通话问候,引起学生对普通话的兴趣。

2. 讲解发音原理:介绍发音器官的运用,讲解音素的分类和发音方法。

3. 声母、韵母练习:分别讲解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4. 声调练习:讲解声调的分类和发音方法,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5. 朗读技巧讲解:讲解朗读的节奏、停顿、语调和感情,学生练习朗读。

七、教学步骤(续):6. 综合练习:让学生结合发音和朗读技巧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7. 语音错误纠正:针对学生的发音错误,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9. 作业布置:布置发音和朗读的练习任务,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内容。

普通话朗读教案

普通话朗读教案

普通话朗读教案教案主题:普通话朗读教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发音普通话的声母、韵母以及声调。

2. 学生能够流利朗读普通话的基本词汇和句子。

3.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普通话朗读。

教学重点:1. 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

2. 基本词汇和句子的朗读。

教学准备:1. 教学录音设备。

2. 普通话朗读素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表,向学生介绍普通话的基本发音规则,并请学生跟读。

Step 2:练习声母、韵母和声调(20分钟)教师通过录音播放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并要求学生跟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音情况进行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达到正确的发音效果。

Step 3:朗读基本词汇(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基本的普通话词汇,并通过录音播放朗读示范。

然后要求学生跟读,重点强调每个词汇的正确发音和语调。

Step 4:朗读基本句子(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基本的普通话句子,并通过录音播放朗读示范。

然后要求学生跟读,重点强调每个句子的正确语调和节奏。

Step 5: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互相进行朗读练习。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朗读,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师也可以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普通话朗读素材进行朗读练习,并录制自己的音频进行自我评估。

2. 学生可以参与普通话朗读比赛,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了普通话的基本发音规则。

并通过朗读基本词汇和句子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了普通话的朗读能力。

通过小组朗读练习,学生得到了互相支持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朗读素材和练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朗读能力。

初中国语教案

初中国语教案

初中国语教案年级:初一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对课文深层次内容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草原》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原》,那么你们对草原有什么了解呢?二、学习课文(20分钟)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确保学生正确掌握。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

三、讨论交流(15分钟)1.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找出支持的语句。

3. 总结:草原是美丽的,是宽广的,是充满生机的。

四、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把课文读给家长听,并和家长一起讨论课文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2.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草原》,那么你们对草原有什么新的认识呢?二、深入学习课文(20分钟)1.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找出支持的语句。

3.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课文中描绘草原的句子,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小结(1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词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把课文读给家长听,并和家长一起讨论课文内容。

中考语文复习普通话朗读训练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语文复习普通话朗读训练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语文复习普通话朗读训练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中考语文复习普通话朗读训练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朗读技巧:停连、重音、语调、语速等二、教学时间安排十课时三、教学目的、要求通过讲解、练习,初步掌握朗读的一般技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停连、重音、语调语速难点:重音轻吐、语调中的曲折调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练结合、多媒体课件:音频链接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前:1、两人一组,把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的难字词(5-8个)写到黑板一角,一人写,然后请同学注音,另一同学纠正并领读正确发音。

2、口语实践:每节课前10分钟交给同学,可以朗诵诗歌、读作品、说话、演讲等等。

(按学号从后往前轮)普通话朗读技巧(一)停顿教学目的]1、掌握停顿的概念及与标点符号的关系。

2、掌握停顿的不同类型。

[教学重点]停顿的不同类型[教学难点]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什么是停顿?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

我们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无论是生理要求,还是心理要求,朗读中的停顿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更是明晰表达语、传达感情的需要。

二、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一)一致关系书面语中的标点符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朗读的停顿必须服从标点符号,多数情况下,书面语中有点号的地方同朗读时的需要有停顿的地方是一致的。

点号表示的停顿,可以分为四级,见下表:顿号逗号冒号分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一般地说,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停顿比分号长些;分号的停顿要比逗号长些;逗号的停顿比顿号长些;而冒号的停顿则有较大的伸缩性:它的停顿有时相当于句号,有时相当于分号,有时只相当于逗号。

如: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阶段,便构成了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了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初中普通话程教案

初中普通话程教案

初中普通话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和技巧,提高发音准确性。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普通话听力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普通话语音、语调、语速的敏感度。

4. 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语法规则,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普通话的发音: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等。

2. 普通话的词汇:日常用语、成语、俗语等。

3. 普通话的语法:句子结构、词序、助词等。

4. 普通话的口语表达:日常交流、演讲、辩论等。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以标准的普通话进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

2. 练习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练习,提高普通话水平。

3. 互动法:学生之间进行对话、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考核法:定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步骤1. 发音训练:教师讲解发音方法和技巧,学生跟随模仿,进行发音练习。

2. 词汇学习:教师传授日常用语、成语、俗语等,学生进行记忆和运用。

3. 语法讲解:教师讲解句子结构、词序、助词等语法规则,学生进行理解和运用。

4. 口语表达:学生进行日常交流、演讲、辩论等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听力理解:教师播放普通话语音、语调、语速不同的材料,学生进行听力练习。

6. 书面表达:学生进行普通话写作练习,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发音准确性:通过发音练习和测试,评价学生的发音准确性。

2. 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日常交流、演讲、辩论等练习,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听力理解能力:通过听力练习和测试,评价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4. 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写作练习和测试,评价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六、教学时间本课程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普通话教程。

2. 教学设备:录音机、播放器、投影仪等。

八、教学建议1.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为学生树立榜样。

2.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普通话教案之朗读部分

普通话教案之朗读部分

一、教案名称:普通话教案之朗读部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普通话发音。

2.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普通话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课: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练习。

2. 第二课:短文朗读《小池》。

3. 第三课:古诗朗读《静夜思》。

4. 第四课:现代文朗读《我的中国梦》。

5. 第五课:绕口令练习。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以正确的发音和朗读示范,引导学生模仿。

2. 练习法:学生通过朗读练习,提高发音和表达能力。

3.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练习,互相纠正发音错误。

五、教学步骤:1. 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练习:教师讲解发音方法,学生跟读,反复练习。

2. 短文朗读《小池》:教师朗读,学生跟读,分析文章意境,体会语言魅力。

3. 古诗朗读《静夜思》:教师朗读,学生跟读,讲解古诗背景,感受传统文化。

4. 现代文朗读《我的中国梦》:教师朗读,学生跟读,讨论文章主题,激发爱国情怀。

5. 绕口令练习:教师播放绕口令,学生跟读,提高发音速度和准确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录制朗读音频,家长签字确认。

2. 课堂表现: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表现,给予评价。

3. 定期测试:进行普通话发音测试,检查学生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普通话教材。

2. 朗读音频素材。

3. 绕口令音频素材。

八、教学时间:1. 每课时长:40分钟。

2. 课程周期:5周。

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自信心。

3. 注重发音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

十、教学拓展:1. 组织普通话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积极性。

2. 推荐学生参加外部普通话比赛或活动,锻炼表达能力。

3. 结合语文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第六课:散文朗读《草原》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散文,感受自然之美。

2. 培养学生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散文文学形式的理解。

普通话朗读教学设计方案

普通话朗读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普通话,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

(2)学生能够识别并纠正自己的普通话发音错误,提高语音水平。

(3)学生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和语境选择合适的朗读速度和语气。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朗读活动,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自信心。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言表达经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普通话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朗读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节奏、停顿等方面的知识。

2. 朗读方法:包括朗读前的准备、朗读时的技巧、朗读后的反馈等。

3. 朗读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涵盖不同题材和风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普通话朗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普通话语音知识,为朗读做准备。

2. 朗读技巧讲解与示范- 教师讲解朗读技巧,如正确发音、把握节奏、运用语调等。

- 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直观感受朗读技巧的应用。

3. 学生实践- 学生分组朗读,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错误。

- 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4. 合作朗读- 学生分组合作朗读,共同完成一首诗歌或散文。

-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协调配合,使朗读更加和谐。

5. 朗读比赛- 组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 教师点评比赛,总结朗读优点和不足。

6. 朗读反思与总结- 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读感受,总结经验教训。

- 教师点评,强调朗读技巧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表现,如发音、语调、节奏等。

2. 朗读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朗读作品,包括朗读内容、朗读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中考朗读指导教案模板范文

中考朗读指导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 学生能够运用朗读技巧,提高朗读的感染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 通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 教学难点:- 运用朗读技巧,提高朗读的感染力。

- 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表达出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课文朗读示范录音。

- 课文重点字词卡片。

- 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2.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 准备朗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朗读指导1. 朗读示范:- 教师朗读课文,注意语调、语速、停顿等。

-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注意模仿。

2. 重点字词解析:-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 学生朗读含有重点字词的句子,加深印象。

3. 分组朗读:-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文朗读。

- 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4. 朗读技巧讲解:- 教师讲解朗读技巧,如语气、语调、停顿、重音等。

- 学生练习运用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效果。

(三)讨论交流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四)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回顾自己的朗读表现,反思自己的不足。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五、作业布置1. 复习课文,熟读课文。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朗读练习。

3. 家长签字,监督学生的朗读情况。

语文朗读课教案提高初中生的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朗读课教案提高初中生的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朗读课教案提高初中生的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教案:语文朗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初中生的朗读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能够自信、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训练: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练习,注重发音、语调和语速的准确掌握。

2. 口语表达训练:学生进行针对特定主题的口语表达练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朗读技巧,并提醒学生今天的学习目标是提高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朗读训练(30分钟)a. 教师指导学生一起朗读课文,重点关注常见发音错误和语调的准确运用。

b. 教师分组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朗读,互相纠正发音错误,并在小组中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c. 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朗读表达能力。

3. 口语表达训练(40分钟)a. 教师给学生分发话题卡片,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话题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b. 学生根据选定的话题,进行个人陈述或小组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提出问题、表达观点。

c. 教师在讨论结束后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建议,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组织语言思路和表达观点。

4. 总结和拓展(10分钟)a.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强调朗读和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b. 教师提供更多的朗读和口语表达练习资源,让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自主练习。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朗读和口语表达情况,评价学生的准确度、流利度和表达能力。

2.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供积极的建议和反馈。

五、课后作业:根据教师提供的话题,学生自行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朗读和口语表达练习,并写一篇关于自己表达观点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通过此次课堂的教学,学生的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增加口语表达的任务和挑战,提升学生的口语交流技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普通话教案——朗读说话训练

普通话教案——朗读说话训练

普通话教案——朗读说话训练概述本教案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朗读和说话的能力,特别是在普通话方面。

通过这个训练,学生将能够更加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增强口语表达的自信。

目标- 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朗读准确性和流利度。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 增强学生自信心,减少语言障碍。

教学步骤第一步:词汇练在开始朗读训练之前,进行一些词汇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词汇。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词汇练题,让学生逐个进行朗读并熟练掌握这些词汇。

第二步:模仿朗读教师可以选择一段适合学生水平的短文或句子,进行朗读示范。

学生应模仿教师的发音、语调和语速进行朗读练。

教师可以逐句进行示范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第三步:小组练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段落或对话进行练。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朗读并互相提供反馈。

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和纠正学生发音错误的地方。

第四步:个人朗读学生个人进行朗读练,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或材料。

学生应尽量让自己的发音准确、流利,并注重语调和语速的控制。

第五步:对话练学生可以结对或分成小组进行对话练。

通过训练,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对话内容,并且能够自如地用正确的普通话回答问题或进行表达。

参考材料- 普通话教材- 普通话发音录音资料以上是一份普通话教案,通过这个训练,学生将能够提高普通话朗读和说话的能力,并增强自信心。

希望此教案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普通话朗读口语培训教案

普通话朗读口语培训教案

普通话朗读口语培训教案第四部分朗读技能训练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朗读的基本要求,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内容朗读的基本要求、朗读技巧(停连、重音、节奏、语调)。

训练要点:结合朗读作品,训练停连、重音、节奏、语调等朗读技巧。

教学时数:16课时一.朗读的定义:朗读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读书方式,是有声语言的艺术化,同时也是普通话声、韵、调和音变的综合运用、综合检验的一种方式二.朗读的主要特点:1.口语化:使用规范化语音.2.口语化:口头语言为基础.3.艺术化:生动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形象.三.朗读技巧:朗读技巧包括停连、重音、语调、节奏四方面。

普通话测试对技巧的要求是:平实、客观。

练习时切记不要追求浓墨重彩的朗读效果。

(一)停连朗读中声音中断和延续叫停连。

它不但是生理上的换气,更主要的是表情达意的需要。

停顿符号^表示。

1、语法停顿:时间长短为:句号、问号、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2、强调停顿:根据语意或感情需要,或加强语气,在不是语法停顿的地方停顿,或在语法停顿上变动时间.(二)重音朗读时,强调或突出词或词组叫重音。

1、语法重音(符号˙表示)短句中的谓语、名词前的定语、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是重音。

2、强调重音(符号。

表示)突出某种特殊的思想感情,把句中的某词语读重。

(三)语调句中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调子叫语调。

一般陈述句用平直调,疑问句用上扬调;感叹句用降调;复杂语气的句子用曲折调。

(四)节奏:朗读时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

普通话朗读测试不要求艺术化,不要忽高忽低,忽快忽慢,从容镇静即可。

四.朗读常见的问题:(一)念书腔:单纯地念字,照字读音,或有字无词,或有词无句。

(二)唱读:唱读表情达意被削弱,只有声音外壳。

(三)念经式:声音小而快,无停顿,无重音,感情和声音变化。

(四)演戏式:从声音形式上摹仿夸张、渲染的舞台上的朗读。

五.练习题:朗读作品50篇(见教材)第五部分口语训练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一般口语技能,并结合其专业特点,提高职业口语表达能力。

普通话测试朗读教学设计

普通话测试朗读教学设计

普通话测试朗读教学设计一、引言普通话作为中国国家通用语言,其正确、流利的朗读是学习者掌握语音、语调和语音连贯性的重要方面。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朗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进行普通话测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普通话基本语音发音准确、标准的要求。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普通话的语调和语音连贯的要求。

3. 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普通话测试的文本。

4.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测试文本来提高自身的语音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普通话音节和音节组合的发音练习。

2. 普通话的四声和语调的训练。

3. 普通话的语音连贯性训练。

4. 普通话测试文本的选取和分析。

四、教学步骤1. 音节和音节组合的发音练习首先,向学生介绍普通话的音节和音节组合,并提供音频示范和练习材料。

让学生听音并模仿发音,注意各音节的特点和区别。

提醒学生要用正确的舌位和口型来发音,尽量避免方言和习惯性错误的发音。

2. 四声和语调的训练根据普通话的四声规律,向学生解释四声的特点和正确的发声方法。

提供例句和练习材料,让学生模仿和练习四声的发音。

同时,让学生听录音并分辨不同语调的声调变化,帮助学生掌握普通话语调的规律和要求。

3. 语音连贯性训练通过朗读和阅读练习,让学生熟悉普通话的语音连贯性要求。

引导学生注意音节的顺畅衔接和语音的自然流畅,避免出现断断续续、停顿或过度连接等问题。

提供一些练习材料,如口头表达和朗读小文本,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音连贯性。

4. 普通话测试文本的选取和分析选择一些普通话测试文本,包括口头朗读和书面朗读的内容。

让学生分析文本的语音特点和语调要求,理解文本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练习来掌握文本的正确朗读方式,帮助他们提高普通话测试的得分。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1. 对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评估,包括语音准确性、语调和语音连贯性。

2. 对学生的理解和运用普通话语音要求的能力进行考察,如听录音并选择正确的语音特点和语调变化。

普通话教案——朗读训练

普通话教案——朗读训练

普通话教案(十)【课题】:普通话朗读训练【教学目标】了解朗读的含义、明确普通话测试朗读部分流程及要求、明确并掌握朗读技巧【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明确普通话测试朗读部分流程及要求; 明确并掌握朗读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师生讨论、小组活动【教具】麦克风课本【教学课时】周课时 2【教学过程】一、导入普通话测试朗读部分介绍,“朗读短文测试目的要求与评分书P95( 一) “朗读短文”测试目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对“朗读短文”测试的目的规定: “朗读短文”是“测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水平。

在测查声母、韵母、声调读音标准程度的同时, 重点测查连读、音变、停连、语调以及流畅程度”( 二) “朗读短文”测试要求(1)短文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60 篇) 朗读作品》中选取书P152(2)评分以朗读作品的前400 个音节( 不含标点符号和括注的音节)为限。

( 三) “朗读短文”评分标准朗读短文 1 篇, 此项成绩占总分的30%,即30 分, 限时4 分钟。

评分情况如下(1)每错1 个音节, 扣0.1 分; 漏读或增读1 个音节,扣0.1 分(2)声母或韵母的系统性语音缺陷, 视程度扣0.5 分、1 分。

(3)语调偏误, 视程度扣0.5 分、1 分、2分。

(4)停连不当, 视程度扣0.5 分、1 分、2分。

(5)一次回读不超过5 个字( 含5 个字) 每字扣0.1 分; 一次回读超过 5 个字的每次扣0.5 分。

(6)超时扣1 分。

二、讲授一)什么是朗读?明确概念、讲解。

朗读是把诉诸视觉的书面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

朗读不是机械地单纯念字照本宣科、见字出音, 而是在发音规范的基础上达到更丰富、更完美地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读, 也就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 使作品中的文字符号立起来, 活起来, 从而加深听者对文章的理解, 引发听者感情上的共鸣。

二)朗读的基本要求(播放央视节目《朗读者》音频片段+穿插朗读练习)1、准确清晰清晰纯净, 是朗读的最基本要求,要求每个字词的声韵调都读得准确,语音里的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也要读的准确;2、语流通畅语流通畅是指声音上下贯通、连贯流畅, 不憋不挤, 不吭吭巴巴, 不割裂语意, 语调舒展;3、规整生动朗读是一种郑重的转述, 是一种比较庄重、质朴的再创作, 因此, 朗读的语言应当是规整的(规范完整);4、自然真挚用真挚的感情准确表达。

初中汉语朗读课教案

初中汉语朗读课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汉语朗读课年级:七年级教材:《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2. 培养学生热爱汉语,增强语感。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朗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2. 朗读文段的选择与指导。

3. 学生朗读展示与评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朗读的意义和作用。

二、讲解朗读技巧(10分钟)1. 教师讲解朗读的基本技巧,如语音、语调、节奏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体会朗读的乐趣。

三、朗读实践(10分钟)1. 教师选取适合朗读的文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2.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心得。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读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讨论朗读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朗读文段的选择与指导(1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选取不同的文段进行朗读。

2.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三、学生朗读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2.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读感受,交流学习经验。

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2. 学生对朗读的热爱和积极性的提高。

3.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初中语文朗读字词训练教案

初中语文朗读字词训练教案

初中语文朗读字词训练教案教案标题:初中语文朗读字词训练教案教案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包括正确发音、流利朗读和语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音调节。

2. 提高字词的准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朗读流畅性和语感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解决学生发音错误和语音调节不准确的问题。

2. 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生字词。

3. 提高学生的朗读流畅性和语感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录音设备和相关朗读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2. 教师播放一段标准的语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正确的发音和语感表达。

二、字词训练(15分钟)1. 教师选择一些常见的生字词,向学生解释其意思和正确的发音。

2. 教师给学生播放这些生字词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模仿跟读。

3.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每个小组选择一组生字词进行朗读比拼。

三、朗读训练(20分钟)1. 教师选择一篇课文或文章,向学生解释其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教师给学生播放课文或文章的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

3. 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练习,模拟情境表达。

四、语感训练(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语音韵律的录音,让学生感受节奏和语调。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韵律模仿,让学生跟着节奏朗读。

3.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材料进行韵律朗读比拼。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额外的字词训练和朗读练习的资源,供学生课后自主练习。

2. 学生自由选择一篇课文或文章进行朗读表演,展示自己的语文朗读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字词训练、朗读训练和语感训练三个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通过朗读比赛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练习时间,巩固所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复习普通话朗读训练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朗读技巧:停连、重音、语调、语速等二、教学时间安排十课时三、教学目的、要求通过讲解、练习,初步掌握朗读的一般技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停连、重音、语调语速难点:重音轻吐、语调中的曲折调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练结合、多媒体课件:音频链接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前:1、两人一组,把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的难字词(5-8个)写到黑板一角,一人写,然后请同学注音,另一同学纠正并领读正确发音。

2、口语实践:每节课前10分钟交给同学,可以朗诵诗歌、读作品、说话、演讲等等。

(按学号从后往前轮)普通话朗读技巧(一)停顿教学目的]1、掌握停顿的概念及与标点符号的关系。

2、掌握停顿的不同类型。

[教学重点]停顿的不同类型[教学难点]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什么是停顿?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

我们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无论是生理要求,还是心理要求,朗读中的停顿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更是明晰表达语、传达感情的需要。

二、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一)一致关系书面语中的标点符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朗读的停顿必须服从标点符号,多数情况下,书面语中有点号的地方同朗读时的需要有停顿的地方是一致的。

点号表示的停顿,可以分为四级,见下表:顿号逗号冒号分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一般地说,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停顿比分号长些;分号的停顿要比逗号长些;逗号的停顿比顿号长些;而冒号的停顿则有较大的伸缩性:它的停顿有时相当于句号,有时相当于分号,有时只相当于逗号。

如: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阶段,便构成了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了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段中凡是有标点的地方,朗读时都必须停顿,而且要根据不同的点号,实行长短不同的停顿。

(二)不一致关系有时,书面语的标点同朗读中的停顿也常常有并一致的地方。

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没有标点却要停顿。

如:被你从你的公馆门口/一脚踢开的/那个讨钱的老太婆//现在怎么样了?(马克•吐温《竞选州长》)朗读这句话时,必须在“老太婆“后作一停顿,才能将语意比较明晰地传达给听众。

如果一口气念下去,中间不作停顿,则必然混沌一片,模糊不清。

再如: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课堂练习:试用不同的停顿对区别下列句子的不同语意。

(1)A、学习文件 B、学习/讨论(2)A、读了/一篇课文 B、读了一遍/课文(3)A、反对/目无纪律的行为 B、反对目无纪律的/意见2、句中有标点,却不停顿。

试看下面一段话:桌子放在堂屋中央,系长桌帏,她还记得照旧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

四婶慌地忙说。

她讪讪地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拿”。

四婶又慌忙地说。

(鲁迅《祝福》)在句中划线的地方可以不停顿,一气读出,这样处理,可以突出四婶的紧张心理——“千万不要碰”!反映出对吃人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和鞭挞。

三、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一)顺应语法的停顿。

这类停顿可以依据标点来处理,有时也可以突破标点的限制。

(见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

(二)显示层次的停顿。

文章的层次可以借助于朗读者的停顿得到显示。

一般说来,文章中的节(段)这样的大层次比较容易划分,而一节(或一段)文字,甚至一句话中,也往往有有更小更细的层次,划分这些层次并用朗读中的停顿表现出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1.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鲁迅《祝福》)2.她一手提着竹蓝,/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祝福》)第二课时(三)体现呼应的停顿文章中的呼应关系在朗读时主要通过停顿来体现的。

全篇整体性的呼应较易把握,而文章中的局部的呼应关系,往往由于朗读者的忽略而造成呼应中断,或呼应模糊,因此影响了语意的表达。

如:1.在建设工作中,犯一些错误,有一些缺点,是难免的。

问题在/于对待缺点错误的态度。

(吴晗《论谦虚》)2.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郑振铎《海燕》)课堂练习:①中国共产党干了五十八年的革命。

五十八年里,新情况,新任务/层出不穷。

②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③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四)指向强调的停顿为了突出句中某些重要词语,引起听众的注意,加深听众的印象,可以在这些词语的前面或后面稍加停顿,这便是强调性的停顿。

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朗读最后一句时,如果在“爆发”和“灭亡”的前面作一停顿,就可以使听众充分感受到这里发出了“不爆发即灭亡”的呼告及对读者投入斗争的召唤。

再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课堂练习:(1)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鲁迅《药》)(2)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五)表达音节的停顿朗读诗词时,必须用停顿来表达音节,以加强节奏感。

如: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二三式)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高/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二二三式)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帷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毛泽东《沁园春•雪》)4.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课堂练习:朗读以上例句(六)区别语意的停顿书面语中的某些歧义短语和句子,可以用朗读的停顿来揭示其不同的语法结构,从而表达不同的意义。

如1.A、改正/错误的意见(动宾短语)B、改正错误的/意见(偏正短语)2.A、通知到了(补充短语)B、通知/到了(主谓短语)3.A、我不相信他是坏人(他不是坏人)B、我不相信/他是坏人(他是坏人)4.他的老朋友公证人觉得,徜使查理葛朗台不回来,这个有钱的独养女儿稳是“嫁给”/他当所长的侄儿了。

(巴尔扎克《守财奴》)5.我看到儿子提着/爸爸从北京买来的礼物,高高兴兴地走进屋来。

(七)避免误读的停顿朗读中,停顿还有一种区别意义的作用。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已,也还都不错。

(鲁迅《祝福》)普通话朗读技巧(二)语速教学目的]1、掌握停顿的概念及与标点符号的关系。

2、掌握停顿的不同类型。

[教学重点]停顿的不同类型[教学难点]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什么是语速?语速是指朗读时在一定的时间里,容纳一定数量的词语。

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总是有千差万别的。

朗读各种文章时,要正确地表现各种不同的生活现象和人们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朗读速度。

例如:1.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提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鲁迅《故乡》)(提问:以上两种语速怎么体现?)师:以上是两种不同的动态。

这不同的动态在我们心里引起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朗读时必须体现出前者“将身一扭,从他的胯下逃走了”之快和后者“你便提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之慢。

二、决定语速不同的各种因素(一)不同的场面急剧变化发展的场面宜用快读;平静、严肃的场面宜用慢读。

(听录音)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一般。

又象是情人的密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象微风拂过琴弦;象落花飘零在水上。

海睡熟了。

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象要睡了。

许久许久,我俩也象入睡了似的,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绪。

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象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

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就象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

没有风。

海自己醒了。

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海终于愤怒了。

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刺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

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象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银光消失了。

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溅在我们的身上。

分析:这段描写是怎样实现速度的转换的。

(二)不同的心情紧张、焦急、慌乱、热烈、欢畅的心情宜用快读;沉重、悲痛、缅怀、悼念、失望的心情宜用慢读。

前者如:(师读)……她猛然喊了一声。

脖子上的钻石项链没有了。

她丈夫已经脱了一半衣服,就问:“什么事情?”她吓昏了,转身向着他说:“我……我……我丢了佛来思节夫人的项链了。

”他惊惶失措地直起身子,说:“什么!……怎么啦?……哪儿会有这样的事!”他们在长衣裙褶里,大衣褶里寻找,在所有口袋里寻找,竟没有找到。

他问:“你确实相信离开舞会的时候它还在吗?”“是的,在教育部走廊上我还摸过它呢。

”“但是,如果是在街上丢的,我们总得听见声响。

一定是丢在车里了。

”“是的,很可能。

你记得车的号码吗?”“不记得。

你呢,你没注意吗?”“没有。

”他们惊惶地面面相觑……(莫泊桑《项链》)后者如:(师读)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