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7-8 6
6.3 温度的变化
3. “议一议”中骆驼中体温的变化可以与课后“读一读” 中人体温度的变化结合起来讲,如有关该主题的详细 内容.讲了第(1)问后,马上转到“读一读”中,让 学生试着去了解人的体温又是如何对应变化的。在对 比讲解时要体现人体温度变化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又 不能纠缠于这种复杂性。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让学 生更深一步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六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
2015-7-8
1
6.1 小车下滑的时间

教学重点:能借助表格,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情况。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⒈对实验的处理。提议有条件的学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自己动手做实验,记录并列表格,使他们获得变量之间关 系的直观体验。 ⒉对实验中得到的数据的分析,一方面要结合实践经验, 另一方面要强调如何去分析数据。事实上,本节课的内容 与“找规律”这节课有许多相似之处,分析变量之间的关 系在本质上仍然是在寻找一种规律。
2015-7-8 8
1.
2.
6.4
速度的变化
3. 把例题的图象逐段分解开来讲解、讨论。
4. 让学生想象一下这辆汽车在整个过程中的行驶情况,让 学生口头叙述刻画一下汽车速度如何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5. 我们还可以提出汽车要是倒退一下,在图象上如何体现 这一问题,让学生讨论讲述现实生活中的一则示例.
2015-7-8
2015-7-8 3
6.2

变化中的三角形
教学重点:列关系式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 1. 在引出用分析式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之前,先可以有一 些常量的计算。结合前一课的表格,让学生一边计算,一 边填表,然后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在表格中寻找关系,另 一方面,根据小学知识,得到y=3x这个关系,两方面结合 起来引入到本节课的讨论中去。 2. 教参认为“让学生独立想象整个的变化过程”在具体的教 学实践中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可以尝试△ABC的底边 BC=6不变,而△ ABC的高 h 在不断发生变化,相对应的教 具的制作也相对简单,直观性更强,而钝角三角形的高线 本身也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因此可以用底不变,高变化这 一模型来实现“变化中的的三角形‘这一课题的教学。
9
2015-7-8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1 小车下滑的时间
⒊ 对小车下滑的时间的讨论,可以先让学生从感性知识上 来认识本问题中的第⑵问,然后结合实验数据的来验证, 再分析实验数据,提出第⑶问、第⑷问,可以先用选择题 的方式,让学生选择 (A)1.38 秒(B)1.35秒(C)1.30秒 (D)1.28 让学生逐个分析各个选项,为什么要选( C ) 1.30 秒 . 接着问学生1.31秒或1.32秒可以吗? ⒋ “变量” 、“自变量”和“因变量”这三个概念的提出, 应当通过解释字面意思加深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还可以提出“常量”的概念与“变量”的概念相对应。
2015-7-8
7
6.4

速度的变化
教学重点:进一步经历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 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 在讨论例题之前,可以先创设一个情境。比如运动会跑 1000 米的情景,让学生想象一下速度是如何变化的?若 要用图象表示,该如何体现呢?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 情。 为了降低例题的难度,可结合“随堂练习”得到“匀 速”、“加速”、“减速”的概念,也可以从一些简单 的图开始讨论。注意纠正学生把图象认为是汽车运动路 线的错误理解。
2015-7-8
4
6.2
变化中的三角形
3. 把课本中的例题拿来作为变式或练习让学生进行训练, 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变量之间的依存,变化关系,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如有可能,可以制作教具演 示一下变化过程或多媒体演示,进而帮助学生借助直 观体验得到数量关系的表达式。 4.“做一做“中两个题分别针对v中的r和h,作为自变量, 把r 和 h作为相对的常量来考虑,相对比起来,体现了 变量和常量之间的相对性,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这一点。 5.时刻提醒学生“Л ”是一个数,是个常量,而不是一个 变量。
2015-7-8 5
6.3 温度的变化
教学重点: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的信息,并能用语言合理表 示,并能结合具体情况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学意义。 1. 本节课是本章学习中最难的一节课,虽然图象具有直观性, 但体现这种直观性、用语言描述这种直观性则是学生认知结 构中最为薄弱的。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应当是先感知,然 后说感受,最后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感受。 2. 让学生感受变化是本节课的第一步。结合图象让学生说出温 度先降后升再降这一过程,然后再让学生找出临界点。有些 学生不能把握图象中温度的升降,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图象, 把图象转化为离散的表格,再让学生找规律,最后要让学生 有个完整的描述图象的过程,可在课时小结中,让学生比较 有条理地写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