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长城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6 济南的冬天》(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6《济南的冬天》教案 苏教版
十六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开头的写法。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并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2、融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难点: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他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老舍的一些情况。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就是把舒字拆开来,北京人,满族。
在中国建立之前,他主要发表小说,是非常有名的小说家,代表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此外还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
新中国成立之后,主要从事戏剧创作,代表作有《》《茶馆》《龙须沟》《春华秋实》,他被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是杰出的语言大师,可惜1966年他被“四人帮”迫害致死,有人说:“他如果没有去世的话,可能获得世界最高的殊荣——诺贝尔文学奖”这篇课文,我请大家回去预习的,不知道效果如何?请几位同学来读课。
二、投影教学目标三、投影自学指导一:天的哪些景物?讨论后明确:1、词语:济.南(jǐ)伦.敦(dūn)响晴温晴真得(děi)不知不觉慈.善(cí)一髻.儿(jì)看.护妇(kān)镶.嵌(xiāng)肌.肤(jī)狭窄宽敞贮.蓄(zhù)水藻.(zǎo)澄.清(chéng)地毯.(tǎn)2、景物:(2)阳光下的济南:暖和安适、理想境界、小摇篮(温暖)。
(3、4)写小雪后山景的秀美。
白花儿、银边、花衣、肌肤、害羞;小水墨画(山秀)。
(5)济南的水色:水(不结冰、冒热气):温暖;水藻(真绿):精神;垂柳(照影儿):娇柔;天光水色(蓝水晶)写出泉城的秀丽(水清)四、互动交流一:了什么手法来写的?交流后明确:1、“温晴”“宝地”2、对比、排比3、作者为什么拿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的进行对比?明确: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是有关联的。
苏教2016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济南的冬天》说课稿1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本课安排两个课时,教学程序我只说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济南的冬天》是苏教2016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
本单元教学的主题是“多彩四季”。
单元教学目标是:领略自然景物的美,欣赏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描述。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之前学生已在《春》的学习中了解了这类文章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喜欢读这类景物描写文章,特别喜欢欣赏直观画面,也能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段,从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及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方面进行赏析,但还不能较好地观察景物特点并把它描绘出来。
(三) 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及重难点:依据新的课程标准以及前面对教材内容、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制定本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Knowledge and skills):1、了解本文写景顺序,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2、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过程与方法目标(Processes and methods):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课文精彩语段。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Emotion,attitudes and value):培养学生在感受文中优美景色的同时,陶冶情操,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1、学习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观察、描写景物。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苏教版
济南的冬天(老舍)一、教学目标:、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1 、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 、在朗读中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3 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设想: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
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语言准确生动,作者在描写景物时,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中可以学生朗读、品味、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济南的冬天之美。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这是古时候一个“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1 幻灯孩子写的一首歌咏四季的诗。
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老舍在他的散文《济南的秋天》里写着这样一句话:2 幻灯”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夏日的美景宜人:绿色山(大屏幕展示瑞士美景)3幻灯草地上鲜花盛悬崖上瀑布流泻,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映衬着阿尔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
大屏幕展示西湖美景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4幻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湖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今天济南该是一块何等的宝地!把秋和冬的艺术全赐给了她。
而济南竟得上帝之钟爱, 1我们就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
十六、济南的冬天板书:老舍解题“冬天”说节令,“济南”说地方,,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
标题“济南的冬天”“济南”对“冬天”这个中心词起限制作用,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点的冬天,它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
(二)走近老舍、走近济南,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济南的冬天教案苏教版
十六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弄清本文重点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
(重点)3.学会分析标题的妙处。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说起冬,尤其是中国北方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
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温暖的春意。
那么,称为“宝地”的济南的确如作者描绘的那样有诗情画意吗?今天,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如水墨画般的济南的冬天,去感受济南冬天的温馨,去体味蕴含其间的浓郁情致。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
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北京人》《龙须沟》等。
2.了解背景《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
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
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3.朗读课文,解决重点字音。
济.南(jǐ)奇迹.(jì)着.落(zhuó)伦敦.(dūn) 暖和.(huo) 狭.窄(xiá)水藻.(zǎo) 发髻.(jì) 澄.清(chéng)看.护(kān) 镶.嵌(xiāng) 宽敞.(chǎng)薄.雪(báo) 贮蓄(zhù xù)..4.解释词语。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景物描写分析人物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欣赏自然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通过景物描写分析人物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大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景物描写分析人物情感。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写一段关于自己家乡的冬天。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以及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如何等,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拓展1. 对比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和其他作家的描写冬天的文章,如鲁迅的《雪》,感受不同作家对同一题材的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2. 组织一次冬天的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冬天的魅力,并尝试用所学到的描写方法记录自己的感受。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是否积极朗读课文,是否主动分享学习心得,是否积极参与讨论等。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济南的冬天》(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济南的冬天》(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我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今天,我们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说起冬天,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大多是北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萧条画面。
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有暖暖的春意。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姊妹篇《济南的秋天》中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
今天我们先欣赏济南的冬天。
二、介绍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应召回国。
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
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
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
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第16课《济南的冬天》说课稿(苏教版七年级上)doc
济南的冬天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济南的冬天》是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中的第3篇课文。
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
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
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教学方法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6《济南的冬天》(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doc
2、说出写冬天的成语和诗词,并积累。
自主备课记录
自主备课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板书
设计
16、济南的冬天
老舍
语言大师人民的艺术家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
教学反思
济南()伦敦()
镶上()奇迹()
宽敞()看护()
贮蓄()水藻()
澄清()髻儿(
4、解释下列生词:
响亮温晴安适贮蓄澄清空灵
5、作者写济南的冬天主要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分别描绘了几幅冬天的画卷?
6、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理清作者的思路。
7、读第一段:课文怎样突出济南的天气?此段有什么作用?
1、初读课文:注意作者有关资料、字音、积累词汇。
2、理读课文思考:
(1)作者写济南的冬天主要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分别描绘了几幅冬天的画卷?
(2)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理清作者的思路。
(3)读第一段:课文怎样突出济南的天气?此段有什么作用?
3、情读课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
1、导入新课
2、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文学知识,掌握本文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所的美景。
(3)、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16《济南的冬天》(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六课《济南的冬天》(第1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
第 16 课《济南的冬天》第 1 课时总第28 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
2.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具备感悟散文的能力。
3.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与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自主学习】要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澄.清()贮.蓄()发jì()济.南()水zǎo()地tǎn()着.落() xiāng边()2.本文作者老舍,原名,字,他的小说代表作是《》,话剧代表作是《》。
3.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温晴:②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③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不忍得:④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课中交流】爱动脑筋让你变得更聪明4.本文抓住济南“”的特点,描绘了一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抒发了作者。
5.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这三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6.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7.“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不可以?为什么?。
8.济南素有泉城之称,作者写济南的冬天“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结合课文,说说“空灵”是什么意思?。
【目标检测】有目标才能成功!9.古诗词中,歌咏冬天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一两句来。
ABC【课后巩固】学而时习之!反复读课文【课堂记录】。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苏教版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设计说明:1.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
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
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文章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特,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
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2. 学情分析对于老舍,孩子们已经对他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虽然说老舍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过本课学习,让孩子们对老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
本课就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启迪智慧。
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温晴”、“响晴”“设若”、“水墨画”、“贮蓄”、“空灵”等词语的意思。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16 济南的冬天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某某的冬天教学目标:1、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某某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3、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某某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老舍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了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某某。
”我们今天就走进老舍先生描述的某某的冬天,领略它的迷人风采。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教师X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1)注音:某某(jǐ)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2)释义: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
设若:假若。
秀气:文雅,不粗俗。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①某某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②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③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明确:全文围绕某某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某某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某某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某某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某某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某某冬天的水。
④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某某温晴的特点?(对比)三、精读课文1.阅读第一小节,思考:①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②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某某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
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
“某某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某某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四、作业布置1、完成作业纸2、背诵课文第三小节(要求能大致背诵)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1、复习上节课内容,就上节课内容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3.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景物描述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
(板书文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
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
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给出一个评判。
二、老舍及其创作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线索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1)注音:
济南(jǐ)伦敦(dūn)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
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
3.默读课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
教师点拨、明确: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对比方式。
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
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
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
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
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四、阅读探究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
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2.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
“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
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
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朗读第3语段。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