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历史学习方法浅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的历史学习方法浅谈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学习;方法谈
随着新一轮课改实验的深入,新课程理念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学法和发展。“教学,就是教学生怎样去学。”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如何才能学好历史,有效提高历史学科的质量和效益,这是每个历史教育者应该关注和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就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读和听
读和听是对历史知识的接受和把握。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要“读”好以下内容:(1)要读好每个单元前言部分的文字,因为它交代了本单元涉及的历史线索和主要问题。(2)要读好每课学习导言里所提出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因为本课内容基本上是围绕这些问题而展开的。(3)对于课文正文所叙述的内容,更是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正文中的大体字是我们应掌握的主要内容,要精读、细读。小体字是对内容的扩展、补充,可粗读或略读。这对我们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很有帮助。(4)课文中配的图片和地图,也不可不读。(5)课后的“每课一得”“材料阅读”,也要读一读。它可提高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水平,从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听,即用感官直接接受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每位学生应该做认真的聆听者。(1)要认真仔细地听好老师所讲的主要问题,课文的重、难点。尤其是自己有疑问的知识点。(2)要听好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听好某生对某问题的真知灼见和老师对这个问题的阐述。
(3)要听好老师对本课内容的系统小结,以便了解本课主线。(4)要听好作业及要求。
二、问和思
有疑必有问,有问才有思,有思必有得。发现问题需要睿智,提出问题需要勇气。“疑者思之端。”“学则需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对于初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都不怎么喜欢去问,懒得去思考。喜欢老师讲他们听,做一个学习的旁观者。新课改主张“学、思、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读书、听讲、练习中,每个学生都要多问、多思,对课文学习导言中提出的问题,课文旁注的“想一想”“议一议”,课后“材料阅读”“自我测评”中的问题,都应该认真地深思,用心地思考历史问题,积极参与历史探究,才能更好地理解内容掌握所学。如,教学“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单元,自己首先提出:列强对中国都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面对侵略,中国人民是如何抗争的?让学生围绕“侵略”和“抗争”两条主线进行思考,学习本单元内容。
三、说和写
说和写是对知识的输出和运用。初中大多数学生都不善于开口说,也不愿动笔写。教师要鼓励和运用激励手段提高学生开口说话的积极性,让他们大胆发言,使课堂成为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开口说出自己的疑惑和独到的认识,可采取说课文主要内容,
评价历史人物,讲历史故事,说名人轶事等方法,鼓励学生敢说、多说。例如,教学“劫难中的抗争”一文,让学生讲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左中棠的奇闻轶事。通过说的训练,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写,要做到曲不离口,笔不离手,圈点批注。(1)要写好课堂读书笔记,老师的板书设计和自己读书中的心得体会。(2)历史课在每个单元后专门设计了“学习与探索”课,要写好探究活动的内容,以扩展历史知识。(3)写好课后的思考作业题,以巩固所学。
四、查和记
查和记是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历史长河,浩瀚无边,课文叙述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要真正了解历史的本来面目,还需课外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包括纸质的、媒体的信息,才能更进一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详情。现在,网络、多媒体的普及运用,对我们查阅相关内容非常便利。
记,就是要牢记重点内容,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是开卷考试,无需记忆,到时翻一翻书就可以了。殊不知,这种想法是对历史学习的误解。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即使考试,如没有牢记相关内容,也难以在书中找到,更何况在有限时间内,不可能每个题都查。历史学习应记住哪些内容?(1)要在“听”“思”中要记住老师讲的重点内容、老师的板书设计,因为它是本课内容的重点展示。(2)要记住本节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3)要记清
各章的联系,了解重大事件发生的线索。如,学了“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单元,要求学生弄清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等从经济、政治再到思想文化、社会风尚,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在追求近代化中所做的努力。
总之,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根本和最实用的,只要我们遵从以上“八字方法”,就能有效地学好历史学科。
(作者单位陕西省富平县山西初中)
编辑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