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案岳麓版选修1

合集下载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6课王安石变法教案4岳麓版选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6课王安石变法教案4岳麓版选修1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课前预习
设计、布置相关题目
查阅资料、借助网络完成相关问题
网络、图书馆
导入
准备视频、图片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感受时代特征
视频影音材料、图片
创设情景
讲授
围绕中心问题,结合学生作答情况进行点拨
参与讨论、探、有深度的探究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
PPT文字或图片材料
小结
思维导图(或者知识框架)构建知识结构
根据导图总体把握本课内容
思维导图
(或者构建知识框架)
课堂检测
寻找相关高考题
参与、思考,回答
PPT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课前预习,先学后教,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化疑难问题,有利于课上时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听讲。2.视频影音材料,以及图片的采用,创设宋代时代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3.小组合作学习,精细化管理,并展示,当堂小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在展示过程中的倾听思考、质疑、判断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列举: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措施
归纳、理解:王安石变法的特点、影响。
运用:王安石变法对今天的启示。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借助网络,教材,查阅图书、视频等资料直观感受宋代历史特点。
课上质疑、探究重难点,学生合作学习与师生互动相结合。在历史评价方法指导下尝试运用比较、探究,史料分析等方法。

高中历史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1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自主预习暫新一、历史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1 •“三冗”(1) 北宋增设大量官僚机构,官员数量大增,形成“冗官”二(2) 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

(3)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及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 形成“冗费”。

2 •“两积”(1) “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冋面的形成。

(2) 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将领无调兵权,导致战斗力降低,形成积弱的局面。

3 •“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4 •“拗相公”王安石(1) 王安石担任地方官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2) 王安石在上书宋仁宗的《言事书》中提出了“变革天下之弊法”的主张。

(3) 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

------- 思奢”点拨-------------[图解示意]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与危机加深二、主要内容:核心是富国强兵1 •富国之法一一理财措施(1) 内容①青苗法:政府拿岀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作本,在夏秋两收前以低息贷借给农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到夏秋两季收成之后,农民再按20%到30%勺利息率归还钱粮。

②募役法: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按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

③农田水利法:修复和新建水利设施。

④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2) 作用:王安石特别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他推行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强兵之法一一整顿军队(1) “省兵”措施:精减军队,裁汰老弱士兵,归并军营,缩减编制。

(2) 强兵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3) 作用: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3 .选才育才之法一一改革科举制和选官制[课中思考](1)阅读教材P37第一个方框内的这些材料,你对青苗法怎么看?【提示】青苗法是针对豪强兼并之家利用农民青黄不接之时放高利贷取利而制定的,其目的自然在于救农户之急,以达到抑制兼并的目的,这一制度的实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抑制了地主豪强的盘剥。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教案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教案 岳麓版选修1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表现;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资料及教师提供的材料,利用网络广泛搜集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探究说明王安石变法措施取得的效果,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教学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授课时间:2课时导入新课:回忆必修一第3、4课内容,思考:北宋初期时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从集中行政权、军权、财政权三方面考虑。

)为什么需要变法呢?(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这是变法的背景也是其必要性。

教学主体: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学法指导: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概括、记忆等一系列能力。

探究活动一:宋神宗为什么要进行改革?自北宋年间,官多而无能,不但兵多而不堪作战,亦浪费公帑,使无力御侮;朝廷每年更要送大量银绢给辽、夏以换取和平,这大大增加财政困难。

为了摆脱国库空虚、外患严重、內忧日甚等贫弱的困境,促使北宋需要进行两次变法。

一次是在仁宗时,范仲淹所主持的“庆历新政”;另一次是在神宗时由王安石所执行的“熙宁变法”(亦称王安石变法)。

北宋时的冗兵、冗官及冗费问题一直困扰朝廷,于神宗时,王安石为针对时弊,提出变法。

政治积弱——宋代虽推行中央集权,以免大臣专权,但中央集权政策出现流弊,令政府机关重床叠架,事权分散,行政效率下降,使政治积弱。

经济积贫——宋代集权政策令宋代冗官冗吏极多,虚耗大量国帑叠,而恩荫、赏赐、祭祀等花费又极大,加上输往辽、夏之岁币又甚巨,造成国库空虚,国家积贫积弱。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目的和内容;2.分析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3.掌握北宋王安石变法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内容(一)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佃租制度的痛苦和社会问题。

(二)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目的1.建立强大的中央政权,增强国家实力;2.改革税收制度,增强财政收入;3.提高军队战斗力,巩固国防安全;4.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增加财富。

(三)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1.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新党派;2.改革财政制度,推行均田制、方田制及户籍制度;3.改革教育制度,实行科举制;4.改革军制,推广军功爵制;5.改革经济体制,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四)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1.改革政治制度,增强国家统一和稳定;2.改革财政制度,增加国家财政收入;3.提高军队战斗力,巩固国防安全;4.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增加财富。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法;2.大班课、小组讨论;3.录制教学视频。

四、教学过程(一)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介绍北宋时期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和佃租制度的痛苦和社会问题。

(二)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目的讲解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包括建立强大的中央政权、改革税收制度、提高军队战斗力、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等。

(三)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分析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包括改革政治制度、改革财政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军制和改革经济体制等方面。

(四)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讲解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包括增强国家统一和稳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巩固国防安全、增加财富等方面。

五、教学总结总结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目的、内容、影响和意义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学生对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理解和认识。

六、作业1.阅读文章《北宋王安石》,总结该文中重要内容;2.就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写一篇300-500字的文章。

高中历史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案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案岳麓版选修1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1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分析其失败原因,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概括、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2.整合课程教学资源、通过材料与历史视频和图片,营造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发表看法;通过由易而难的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通过分组讨论、体验表演等方式,促进学生情感升华,培养感受历史并能独立评判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王安石变法,理解和认识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学习改革勇于改革、敢于斗争的精神,培养居安思危的历史责任感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2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总体较高。

而且经过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并掌握一定的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思维能力。

有一定的探究欲望和兴趣,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在本课开展难度较大的感悟式、探究式等自主性学习。

尽管如此,如何在本课历史史料多、知识容量大、理性思维强的情况下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本课的三维目标,对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3重点难点(一)重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内容(二)难点:对王安石变法具体措施的理解和对变法的总体评价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实质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板书)王安石变法前夜——“三冗”问题与积贫积弱(板书)情景设置:投影: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带旁白的自制漫画)愁啊愁,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让我再无心忧……设问:北宋皇帝愁什么?设计意图:情景设置以学生喜爱的漫画形式呈现,有利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同时也自然地引入‘三冗’问题与积贫积弱局面的教学。

投影:投影: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项目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4)商税450万贯1975万贯酒税428万贯1710万贯盐税355万贯715万贯总计1233万贯4400万贯投影:王小波、李顺起义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四川饥民王小波、李顺聚众起义。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学案岳麓选修117084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学案岳麓选修117084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及教训。

一、“三冗”与积贫积弱及“拗相公”1.“三冗”(1)北宋增设大量官僚机构,形成“冗官”。

(2)实行“养兵”政策,造成“冗兵”。

(3)养兵、养官的巨额费用,加上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形成“冗费”。

2.“两积”(1)“三冗”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2)北宋吸取中唐以后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兵权,导致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

3.庆历新政:范仲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遭到官僚贵族激烈反对而夭折,北宋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4.“拗相公”王安石(1)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提出“变革天下之弊法”的主张。

(2)宋神宗继位后,起用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法革新。

[图解示意] 宋初“三冗”“两积”局面的形成二、理财、整顿军队与科举1.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

2.理财:“理财为方今先急”(1)青苗法①内容:每年夏秋两收前由政府提供钱或粮食低息贷借给农民,收获后农民按20%到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

②作用:限制了豪强之家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募役法①内容:由州县政府按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用来雇人服役。

②作用: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增加了政府收入。

(3)其他:理财新法还包括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3.整顿军队与科举(1)整顿军队①内容:实行“省兵”措施,精减军队,缩减编制;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②作用:节省了军费开支,使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2)整顿科举①内容: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批评“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用的原则。

②作用:为变法选拔了一批人才,推动了变法的进行。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2.6 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1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2.6 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1 岳麓版选修1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问题二:材料3反映了北宋面临什么问题?
统治危机—— ①政治危机,农民起义。 ②边防危机,辽夏骚扰。 ③财政危机,入不敷出。 ④社会危机,道德败坏。
三冗两积
庆历新政
1043年范仲淹 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因触犯官僚贵族利益夭折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1、忧国忧民 2、锐意改革 3、坚定执着
一、不畏浮云遮望眼——感其志 二、总把新桃换旧符——赞其才 三、丹青难写是精神——叹其运
一、不畏浮云遮望眼
——感其志
问题一:以下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主张?
1、忧国忧民
材料1: 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 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 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 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
——王安石《感事》
加强对人民的控 制;省费、兵源,
提高战斗力
保马法
官马由农户保养
减少政府支出
将兵法
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提高军队战斗力
3、取士之法
改革
科举 考试
内容
废除明经科,专考经义和 时务策;设明法科
作用
选拔有用之才
选官 制度
择优录取
克服恩荫制弊端
学校 教育
整顿太学
塑造人才
三、丹青难写是精神
——叹其运
新法一出台就 遭到司马光等大官 僚贵族和守旧势力 的激烈反对。
材料4:“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列传》
问题三:王安石是个怎样的人?
二、总把新桃换旧符
——赞其才
冗费 积贫
冗兵 积弱 冗官
富国之法(理财) 强兵之法(整军) 取士之法(选才)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 岳麓版选修1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1.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重点) 2.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引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历史背景
1.“三冗”问题 (1)原因: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出来,形成冗了官 、 冗兵 、冗费 的“三冗”问题。
(3)局限性 ①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 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负担 仍然沉重。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1.(2018·济宁高二检测)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
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解析 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由于富者有田无税、贫者产去税存, 中小农户的赋税沉重。王安石变法“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 大地主的关系,将豪强地主隐瞒的大量土地清丈出来,他们不得不据实纳税。故本 题正确选项为A。
提示 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
(3)史料三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 举考试的?
提示 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 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 言之有理即可)
提示
史论总结 王安石变法的特点 (1)理财措施的特点 ①实现“民(老百姓)不加赋而国用饶”,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 来自有产者阶层,如官僚地主、高利贷者和大商人。 ②取消官僚地主的部分特权。 ③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的长远发展。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6 北宋王安石变法学案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6 北宋王安石变法学案 岳麓版选修1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目标导航] 1.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重点)2.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及教训。

(难点)一、历史背景1.“三冗”问题(1)原因: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出来,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问题。

(2)表现①冗官:北宋增设大量官僚机构,用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结果造成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形成“冗官”的局面。

②冗兵: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

③冗费: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形成“冗费”。

2.“积贫积弱”局面(1)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2)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将领无权调动军队,导致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形成积弱局面。

3.庆历新政:1043年,大臣范仲淹等人提出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但是新政遭到官僚贵族们的激烈反对而宣告夭折。

4.个人因素: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

[思维点拨]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及其影响(1)原因: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②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

③改革措施太猛,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

④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

⑤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影响: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并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借鉴。

二、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1)方针:“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先”。

(2)措施①青苗法:由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作本,在夏秋两收前以低息贷借给农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到夏秋两季收成之后,农民再按20%到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

根据每家每户的贫富程度,贷款有不同的最高限额。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学案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学案 岳麓版选修1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问题导学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活动与探究材料一清朝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材料二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

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

方凶年饥荒,有叛民而无叛兵者”。

每逢荒年,政府就将大量流民招进军队,以稳定社会秩序;同时,为了加强对辽和西夏的防御,北宋大大扩充军队。

材料三欧阳修曾经说:“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

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探究北宋中期的“三冗”“两积”是指什么?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出现的原因。

(1)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

但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冗官”的弊端。

(2)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之八九,造成“冗兵”问题。

(3)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岁币,都给北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4)北宋吸取中唐以后武将拥兵、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领兵作战的将领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带来的后果是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导致宋军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

总之,“三冗”“两积”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活动与探究材料一(熙宁五年三月丙午)宋神宗诏曰:“天下商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即减价出售)失业。

至于行铺稗贩,亦为较固取利,致多穷窘。

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

”材料二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卖入官者,许至务中投卖,勾行人、牙人与客平其价。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的变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1)教学教案岳麓版选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的变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1)教学教案岳麓版选
1.教师设问:当王安石变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我们不禁会问:王安石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呢?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成就(学生自由发言……)接下来,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一个疑惑:王安石变法取得了很大成就,为何有人还说王安石变法在实践上走向了失败?(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设计说明:角色体验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地去体验历史、感悟历史,从而更好地去理解历史。对于王安石变法特点的分析,以及王安石变法对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借鉴、指导作用的讲解,目的是学生认识到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时间8分钟)
——是非成败转头空(评价)
北宋王安石变法
案例名称
北宋王安石变法
教师姓名
案例类型
新授
学段
教学/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分析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识别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分析变法的特点,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阅读相关史料,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提高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设计说明:以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导入新课,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活跃历史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约3分钟)
【学习新课】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背景)
1.教师设问:那么,北宋中期究竟遭遇了什么?以至于王安石急于揭开改革的序幕?下面请王鑫同学为大家讲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王鑫黑板前精彩展示……)三冗二积的羁绊,多元并立的忧患,社会危机的加剧,庆历新政的夭折,这一切对于大宋王朝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公元1067年,21岁的宋神宗遇到了47岁的王安石,一个是雄心勃勃的少年君主,一个是胸有成竹的老练能臣,二人一拍即合,再次上演了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问:首先考查一下大家的语文功底,哪位同学能为大家有感情地背诵一下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学生踊跃发言……)中国古代的文人历来讲究含蓄内敛,他们往往通过琴棋书画、诗词曲调来表达自己丰富而复杂的内心。那么,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呢?(学生自由发言……)当时的王安石年仅30岁,血气方刚、满腹经纶,他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在政治上施展拳脚,所以,该诗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凌云壮志和伟大抱负!接下来我们请郑宇同学为大家全方位地介绍一下王安石。(郑宇自主展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学习北宋王安石变法,因为这次变法发生在宋神宗熙宁年间,故这次变法又被称为熙宁变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王安石变法
【课程标准】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内容
(2)难点:对王安石变法具体措施的理解和对变法的总体评价
【设计思想】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的提出,使课堂的设计看到了这样一种可能,即全课围绕着某一个特定的思想方法来进行设计。

所以在设计《王安石变法》这课时我主要以方法训练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

【教学目标】
由浅入深、由微观到宏观地了解王安石其人、其事、其时、其功、其过。

即从改革者,改革的时代背景以及改革的功过三个方面去学习《王安石变法》,从而让学生形成学习认识改革的一般方法。

通过学习王安石其人,学习改革者勇于改革、敢于斗争的精神,培养居安思危的历史责任感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从预期目标、客观成效和政策连续性的角度来分析王安石变法到底是成功的还是失败,培养评价改革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设疑引思、探究互研、体验感受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渲染,导入新课
播放剪辑视频《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三部第198集王安石变法》,渲染气氛,激发兴趣,尽快进入正课。

二王安石其人
通过幻灯片展示《王安石个人档案》,建立学生对王安石相对良好的第一印象。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改革家。

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志愿,不做庸碌无为的书生,而要学以致用,为时代和社会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王安石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而且还读医学、佛学的文章,而且还经常做调查以获取课本上得不到的知识。

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变法,冲破重重阻力,百折不挠,人称“拗相公”。

在改革过程中,王安石遭到了反对派的强烈抨击,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却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

王安石非常务实,在当宰相之前,他一直拒绝到朝中任职,在地方上坚持工作20多年。

在王安石看来,做不做官,以及做什么官,都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能不能做事。

如果在朝廷做大官而不能做事,那就宁肯在地方上做一个能做事的小官。

王安石质朴、节俭、博学、多才,道德文章名满天下,在当时士大夫中有极高威望,而且是历史上少有的不坐轿子不纳妾、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
设计思路:通过材料展示,建立学生对改革家的初步认识:有抱负,有学问,意志坚强,为人正直务实,有工作经验等。

进而设问:这样的王安石去改革会不会成功?留下悬念。

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新课教学。

三王安石其时
王安石(1021—1086)生活在北宋中期,此时的北宋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危机重重。

主要表现在经济之危、军事之危和人才之危。

(设计思路:对变法前的北宋危机进行分类概括,学生学习目标就比较明确)
【社会调查】
现在宋神宗派你作特使,到下面进行社会调查,分析当时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回来后准备上朝如实禀报。

1.布置任务,分组学习。

学生分成三组阅读教材,学习讨论北宋危机的内容,要求知道危机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最后小组派同学发言。

2.教师展示(同学边发言边展示)
(1)经济之危
表现:
原因: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2)军事之危
表现:宋政府运用大量人力物力供养和增置军队,本该。

纵为骄惰(教材35页小字)
原因:削弱武将兵权加上冗兵导致
(3)人才之危
表现:缺少改革人才,改革人才被排挤。

缺少精通武学的人才
教师过渡:刚才同学们的调查报告令宋神宗非常满意,接下来他又征询你的意见。

“爱卿啊,你看怎么办呢?”若你是王安石,你怎么回答?
四王安石其事
1.布置任务,分组学习。

学生分成三组阅读教材,找出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军事措施和取士之措。

要求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展示:
(1)富国之法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2)强兵之法
省兵法、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
(3)取士之法
科举制度、选官制度、学校教育
2角色体验:
假如你们或是当时的大官僚、或是豪强富商、或是军队中的官兵、或是中下层读书人,或是农民,对于王安石变法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想?(为下面评价埋下了好的伏笔)
现他的既定目标“富国强兵”呢?他的变法结果如何?
五王安石其功过
1,从预期目标、客观成效上看,王安石变法有功
第一, 经济上:通过变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保障了农业生产,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
发展
第二, 军事上,节省了开支,提高了战斗力,并取得了熙河之战的胜利。

第三, 人才上:通过变法扩大了选拨人才的途径和灵活度,培养一批变法之才。

2,从政策连续性的角度来看,王安石变法失败了。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宋徽宗时期,蔡京任宰相,借恢复新法之名,行聚敛之实。

【合作探究】变法失败的原因
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⒉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执行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⒊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4.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变法不可能成功
所以一场改革能否成功,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如改革的时机好不好、改革的阻力大不大、改革的环境好不好等等,改革者的素质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改革充满着艰巨性与曲折性。

正如郭沫若曾这样评价王安石:
设计思路:前后呼应,培养学生客观全面的看改革成败的因素。

课堂小结:王安石变法轰轰烈烈,针对危机采取了很多针对性措施,然变法的命运却最终失败,富国强兵的目的命运达到。

王安石个人的命运也很悲惨,但王安石兼济天下的理想与抱负、不屈与坚韧的变革精神将激励后人不断前行,在今天社会主义改革浪潮中需要这样的人才。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有远大理想胸怀天下的人。

【课后延伸】
六 与历史对话《若我是王安石》
若历史穿越,你到了宋朝,成了王安石,你怎么去改变宋朝的危机?
请以《若我是王安石》,写一篇文章。

本篇教学设计的思路: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的提出,使课堂的设计看到了这样一种可能,即全课围绕着某一个特定的思想方法来进行设计。

所以在设计《王安石变法》这课时我主要以方法训练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

通过王安石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历史人物,学会将改革的措施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掌握正确评价改革成败的标准,学会分析改革成败的因素“我对王安石是抱着一种崇敬的念头的。

实际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

他有政见,有魄力,而最难得的是他
以及认识改革的过程是曲折的艰辛的,不是一帆风顺的。

最终掌握学习改革的一般方法,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