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过程与方法
讲述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分析,我们现在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现在大家就来看一下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作自然灾害。
承转过渡:了解了什么是自然灾害,接下来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有哪些自然灾害了。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54页,自学常见自然灾害部分,回答以上问题。
首先是洪涝灾害。洪水爆发时是十分可怕的,瞬间聚集起来的湍流可以冲垮建筑,给人们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好的,通过书中的资料和老师提供的视频,相信大家对于洪涝灾害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就请同学们来回答一下问题。
洪涝有哪些特点?
洪涝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
是否与其他灾害有联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举例说明。
居住在海边的人们在夏季的时候特别容易遇到台风,这也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气候灾害。今年九月登陆我国的菲特台风就是这样一次灾害,我们下面通过视频来了解它。
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提问讲解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
教学地球仪
教
学
过
程
课堂导入: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灾害。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地形地势、中国的气候以及河流。在开始新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找同学来说下中国的地形地势的特点。再找同学来说说中国气候的特点。再来说下中国的主要的河流。
八年级地理上册 2_4 自然灾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形成“自然灾害频发室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的认识。
【教学重点】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难点】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选择曾举世瞩目的重大自然灾害引入,如汶川地震、东日本大地震等,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点到为止。
二、讲授新课1.常见的自然灾害(1)由引入的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自然灾害,了解作为自然灾害的两个基本特征: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和灾情(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社会失稳等)。
【讲练结合】完成教材P55页活动第1题,巩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理解,学生思考时,提醒学生注意两点:是否是自然原因?是否带来危害或损失?(2)读图2.46“主要的气象灾害”,了解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主要气象灾害后,启发学生思考: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哪些气象灾害?(3)读图2.47“主要的地质灾害”,了解滑坡、地震、泥石流等主要地质灾害,启发学生思考: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哪些地质灾害?为什么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小结】山区相对高差大,坡度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4)你见过哪些自然灾害?它们造成了哪些危害?(承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1)依次读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2.49“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尝试归纳主要气象灾害和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或分布地区)。
【讲练结合】完成教材P58页活动题,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2)为什么某类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在某一地区?参考教材P58页对台风、干旱灾害集中分布区形成原因的解释,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讨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洪涝灾害集中分布的形成原因(提醒学生运用学过的板块、地形、降水等知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4自然灾害》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影响。
教材通过大量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本章节内容丰富,案例真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可能局限于媒体报道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自然灾害的成因、分类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知识较为匮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分析自然灾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及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灾害的分类及其成因。
2.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防范意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实践操作法:教授学生一些自然灾害自救和互救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自然灾害的案例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练习题。
3.准备自然灾害自救和互救的方法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自然灾害的场景,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这些灾害有什么了解?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成因。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在灾害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和互救?”每组选代表进行回答,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精选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阅读教材p54-55页内容,分析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并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阅读教材p56页图2.48和图2.49小组合作探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最后各小组派出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学生阅读教材p58-60页内容,说出我国主要防灾措施及小组交流避灾方法。
这节内容属于新增内容,学生在分析自然灾害分布及成因上比较困难,教师要进行引导并详细讲解。
精习
知识梳理:(见黑板)
知识运用:1、知识应用(见课件)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落实知识,总结提升
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研习
一、自然灾害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分布
三、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的概念
、
自然灾害的类型
气象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地质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我国主要防灾措施
避灾方法
明确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4-55页内容,分析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6页图2.48,分析气象灾害的分布及原因;图2.49分析地质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自然灾害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自然灾害
课型பைடு நூலகம்
主导型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课标解读
1、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2、了解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导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2、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3、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4、培养学生防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八年级地理上册 2.4 自然灾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什么是自然灾害?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学生看书回答,找到自然灾害的内涵,满足自然灾害的两个条件。
小试身手
提示: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加上灾情才是自然灾害
学生完成55页活动题,并回答。
承转过渡
自然灾害一般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几种类型。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解我国一些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教学难点】
1、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分布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比较法、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诏安因台风“天兔”而造成的危害的图片。
还记得中秋节放假三天过后,因为什么我们又多放假了两天吗?没错,是因为台风“天兔”,台风“天兔”给我们诏安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台风是一种灾害,那同学们还知道那些灾害,同学们知道这些灾害中,有一些是属于自然灾害的,那什么是自然灾害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自然灾害
合作研究
提示:从成因和危害来了解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强调小组合作学习,适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各小组的学习讨论。)最后作适当的补充和总结。
前后桌讨论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危害,讨论后四个组选出代表发言,阐述一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学习小结
学习了解了我国常见的一些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我国自然灾害的一个特点,自然灾害种类多,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这些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
自主学习
提示:看图的步骤
画表格,补充总结完一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地区后,补充说明这种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在这个地区的原因。
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自然灾害教学课题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备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1.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能够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及常见灾害的避险方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理的课堂应该是多维、互动、活动性的课堂,以问题为载体,以情景为主线,以“互动”为手段,以“探究”为主要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地理材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和一定协作意识、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及常见灾害的避险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激活课堂播放图片:印尼海啸、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南方冰冻灾害等自然灾害场景图片。
教师:同学们看过这些新闻图片么?当我们的脑海再次重现这一时刻的时候,有何感受?教师: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不敢走近”的自然灾害。
板书:自然灾害(二)自主学习、解惑质疑一、常见的自然灾害教师:当我们看见刚才的这些自然灾害图学生:谈感受。
(略)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择热片的时候,你们想过什么是自然灾害这个问题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并总结作为自然灾害的两个基本特征:自然异常变化的客观性和作用于人类的危害性。
板书:自然异变、灾害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思考完成55页活动题1,下列现象或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学生思考时,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两点:是否是自然原因?是否带来危害?)承转: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又是“刻骨铭心”的。
那我们常见的自然灾害又有哪些呢?教师: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54页看图2.46及资料,了解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危害。
教师:除了书本所介绍的几种气象灾害外,你还能说说哪些气象灾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精神,开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常见的自然灾害,能会判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2.自然灾害等大致分布。
3.了解避灾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重点与难点】1.自然灾害的分布大势。
2.掌握常见的、实用的救灾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资料分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视频:地震、泥石流、台风你知道我国经常发生的灾害有哪些吗?它们都会造成什么危害?如何去预防和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二、新课学习(一)常见的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拓展延伸:如何判断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的客体。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灾害才称得上自然灾害,而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灾害不属于自然灾害。
2.常见的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洪涝、台风、干旱、寒潮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3.气象灾害(1)干旱:长时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形成干旱。
分布: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思考:为什么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
)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
分布:主要分布东南沿海地区思考:为什么洪涝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降雨量大;河流汛期长;多台风;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温馨提示:干旱和洪涝是影响我国的最主要的气象灾害。
它们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损失巨大。
(2)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台风带来的影响:利:解除或缓和盛夏期间的旱情弊:特大暴雨容易造成洪水灾害分布: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易发生台风灾害。
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案新人教版
培养学生结合课本的自学能力,
展示达标
二、当堂训练
巡视
独立完成
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我,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
总结拓展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分布广,并且受灾严重。了解自然灾害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有效防灾减灾。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那我们自身也要提高灾害自救能力。
3.认识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分析具体事例,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解析学习目标
识记
明确学习
学案展示
三、预习交流
读教材P54—59页内容,填空:
1、自然灾害是指在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造成、、、等危害的异常变化。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其中气象灾害主要有、、、等;地质灾害有、、、
等。
3、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特点、。
4、我国防灾减灾的一些基本措施有、、等。
四、小组探究
1、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P55页活动一,下列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
A、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天地里很多西瓜砸烂了
B、化工厂废水泄露,水田被污染,有刺鼻的臭味……
2、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P58页活动二,读图2.48和图2.49分析。
(5)地震发生后,不少地方成为“孤岛”救灾物资运送受阻,这可采用运输方式。
(6)如果遇到地震,而你刚好在10楼的家中,你应该采取的争取措施是( )
A、立刻从窗口往外面空旷的地方跳 B、马上乘电梯下楼
C、躲在厕所,储物间等空间较小的地方 D、躲在床上,用被子裹住自己
合作探究
一、问题引导 自学探究
讲解,组织、引导学生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表格式)
2、通过地图地理信息,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注重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与趋势,提升保护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原因。
知道了气象灾害,我国的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3、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探讨分析和总结。
过渡: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这些自然灾害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那么这些自然灾害分布在什么地方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共同学习第二内容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1、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分布广、最为频繁。2)、同一时间,往往有很多地区发生自然灾害。3)同一地区。不但会出现多种自然灾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还会连续发生。
出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
2、讲述旱灾,洪灾,台风发生的分布地区和原因。
出示“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图,
3、讲述地震,泥石流,滑坡发生的地区及原因。
难点: 分析总结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举例、自主合作探究等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播放我国自然灾害的视频图片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自然灾害
第四节《自然灾害》
一、常过学生看书回答自然灾害的概念
提出满足自然灾害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1、自害的概念:
提示: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加上资源破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才是自然灾害。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2.4自然灾害》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以及如何进行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到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自然灾害也有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灾害的成因、类型及防治措施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灾害的成因和危害,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学会分析自然灾害的案例,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难点: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自然灾害的案例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灾害预防和减轻的相关宣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灾害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灾害。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案例中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如何进行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影响。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请学生回答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如何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影响。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让学生举例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4自然灾害
北方降水少,只会出现旱灾,南方降水多,只会出现洪涝灾害。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活动不稳定,极易造成水旱灾害。
如果夏季风势力比较强,推进迅速,会造成北涝南旱;如果夏季风势力比较弱,推进缓慢,会造成北旱南涝。
每年
江中下游会出现伏旱天气;西南季风的强弱和来的早迟,也会给西南地区带来干旱或洪涝灾
害。
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
怎样识别自然灾害,分析自然灾害形成应具备的条件。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自然灾害形成的条件。
自然灾害形成的条件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灾害才称得上是自然灾害,而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灾害则不属于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自然灾害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自然灾害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灾害的威力。
八、重点题型整理
1. 阐述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影响。
答案: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地质构造、气候变化等,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
举例:以地震为例,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自然现象。其影响范围广泛,如造成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教学总结:
- 本节课,学生在知识方面,对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 在技能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锻炼了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更加全面,防范意识得到了提高。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十.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我们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本节课的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等现象,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类型。
- 参观当地气象局、地震局等相关部门,了解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工作。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章“自然灾害”。
本章主要介绍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及防灾减灾知识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学会判断自然灾害的预警信号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学生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难点:自然灾害的预警信号及防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灾害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地考察法:学生参观自然灾害防治设施,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自然灾害的案例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及讨论问题。
3.准备好实地考察的交通、安全等保障措施。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你们对自然灾害有什么认识?”,让学生谈谈对自然灾害的了解。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然后,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们所在地区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2.这些自然灾害给当地带来了哪些危害?3.你们认为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3. 操练(1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案《自然灾害》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常见的自然灾害,能会判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2.自然灾害等大致分布。
3.了解避灾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重点与难点】1.自然灾害的分布大势。
2.掌握常见的、实用的救灾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资料分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资料:2012年5月10日,甘肃省岷县发生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害造成47人死亡、12人失踪、132人受伤入院治疗,35.8万人受灾。
你知道我国经常发生的灾害有哪些吗?它们都会造成什么危害?如何去预防和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二、新课学习(一)常见的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拓展延伸:如何判断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的客体。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灾害才称得上自然灾害,而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灾害不属于自然灾害。
2.常见的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洪涝、台风、干旱、寒潮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3.气象灾害(1)干旱:长时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形成干旱。
分布: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思考:为什么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
)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
分布:主要分布东南沿海地区思考:为什么洪涝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降雨量大;河流汛期长;多台风;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温馨提示:干旱和洪涝是影响我国的最主要的气象灾害。
它们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损失巨大。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设计:2.4自然灾害
八上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知道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通过对图片、资料的分析,尝试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分布的形成原因。
3.在分析自然灾害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加深对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及原因的了解。
4.学会应对常见自然灾害的一些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分角色扮演的过程里民主协商交流,辩证地分析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在小组合作中增强团队意识,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通过讨论交流常见自然灾害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身边地理事象,客观分析自然灾害的分布、防灾减灾,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通过对自然灾害内涵的分析,认识到自然灾害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灾害发生时正确应对可以有效减少损失,形成科学的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及原因2.难点:我国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三、教学方法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
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引起兴趣师:昨天我遇到了教咱班的牛老师,他最近遇到一点小困惑,拿不定主意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事啊?生:想!设计意图:以执教本班的老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师:牛老师一家有外出旅游的计划,为此还特意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但是在会上,家里的老人就提出了反对,说以前看过电视上的一些报道,让他们很担忧。
(播放电视报道的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灾害,对自然灾害有一个感性认识。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老人为什么不愿意外出,是什么地理现象让老人担忧和困扰呢?)生:自然灾害。
师:到底什么是自然灾害?我国的自然灾害有什么特点?这些自然灾害真的有可能会影响到牛老师家的出行计划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认识自然灾害,看看能不能对牛老师家的出行计划提供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4自然灾害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4自然灾害1.展示图片,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各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图片。
学生观察讨论,区分自然灾害的两个种类: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1)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狂风有很大的摧毁力,使海轮、建筑物、通讯设施遭受损失;特大暴雨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影响人类生产生活;风暴潮更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但台风带来的降水能缓解旱情。
(2)干旱,长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3)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
(4)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现象的过程。
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
但是寒潮对我国青藏高原、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地区影响较小。
原因是地势高或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
地质灾害:(1)地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断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地面震动,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破坏性强,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2)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破坏或淹没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3)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包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对森林、农田、道路、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4)火山喷发,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物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危害性很大,造成生命财产等损失。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1.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和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学生通过读图2.48和图2.49,说出我国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因为台风从低纬度海洋浸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致消失,所以分布在东南沿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环节一Βιβλιοθήκη 看 图感受:我们先来看两组图,回顾一下那些曾经发生在我们国家的自然灾害。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看图分析:先看如下两幅图,第一个是撒哈拉沙漠,你能描述一下图片吗?图片反应了什么?第二个是贵州的农田,同样的,请你描述一下图片,回答图片反应了什么情况?再请同学描述一下后面的两张图片的情况。那么,到底什么是自然灾害呢?
我们看,上面的两幅图都是干旱,下面的呢?都是台风。那么他们都是自然灾害吗?
我们来看,撒哈拉沙漠的干旱是突然发生的吗?不是,是它的自然常态对不对?
首先是洪涝灾害。洪水爆发时是十分可怕的,瞬间聚集起来的湍流可以冲垮建筑,给人们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好的,通过书中的资料和老师提供的视频,相信大家对于洪涝灾害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就请同学们来回答一下问题。
洪涝有哪些特点?
洪涝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
是否与其他灾害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居住在海边的人们在夏季的时候特别容易遇到台风,这也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气候灾害。今年九月登陆我国的菲特台风就是这样一次灾害,我们下面通过视频来了解它。
课后作业:
你有见过哪些自然灾害发生吗?我们生活的周边有没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都造成了哪些危害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修改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所以在教学过程更要中要从认为原因下手。
讨论探究:好,了解了各种自然灾害的种类,老师想问一下,你有见过哪些自然灾害发生吗?我们生活的周边有没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都造成了哪些危害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课中作业:除了我们所了解的以上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但是现实中的自然灾害不止这两类,比如还有生物灾害。观察这两幅图,你们能发现什么?树叶并不是自然脱落的,而是被大量的虫子吃掉的。这种生物灾害也会隔一段时间爆发,造成很大的损失。
这是发生在今年9月下旬的一次台风,台风天兔由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登陆,造成了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持续大雨,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灾害造成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5省区34人死亡,1人失踪,78.1万人紧急转移,直接经济损失约220.6亿元。
课中作业:
环
节
二
承转过渡:前面两个灾害都是很严重的自然 灾害,汶川地震举世瞩目,破坏巨大。台风天兔是今年夏天刚刚过去的的台风,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的,但是,对于到底什么是自然灾害?我们来看一些案例来判断一下。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各种灾害的成因分别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这些灾害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
不同灾害之间是否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自主探究:同学们看得很仔细,书中有文字和图片资料,但是估计大家对灾害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不过随着技术进步,借助随处每个人手中都有的手机,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真实的一线灾区拍摄的视频。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自然灾害爆发的场景,更加深入了解这些灾害。
滑坡有哪些特点?
滑坡与我国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
是否与其他灾害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课后延伸:除了我们所了解的以上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但是现实中的自然灾害不止这两类,比如还有生物灾害。观察这两幅图,你们能发现什么?树叶并不是自然脱落的,而是被大量的虫子吃掉的。这种生物灾害也会隔一段时间爆发,造成很大的损失。
中国的自然环境
课题
第四节自然灾害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课程标准
P14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学习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台风有哪些特点?
台风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
是否与其他灾害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看过了两种气候灾害,我们再来看一下地质灾害。首先我们先看看泥石流。
泥石流有哪些特点?
泥石流的形成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 有何联系?
是否与其他灾害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滑坡也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也有人称之为“走山”,可想而知,古人在面对这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时,以为是有山神背着山在走,给它赋予了神秘色彩,同时也说明其蕴含了强大的破坏力。
贵州呢?贵州的这种情况是什么?是自然的异变,这两种情况哪个是自然灾害?
我们再来看,下面的两个图片,都是自然异变对不对?
都是自然异变,但是它们都对人类产生危害了吗?
如果这种情况没有对人产生危害,那么哪个属于自然灾害?
总结概括:注意,在没有对人产生影响的情况下,自然异变不能称之为灾害。所以灾害只是对人类产生危害的自然异变。另外,我们下面这幅图,判断下这个属不属于自然灾害?不属于,因为它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不属于自然范畴。
4.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教学重点
1.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分布地区和造成的危害。
2.常见的防灾减灾措施。
教学难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地区和原因。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提问讲解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前作业
在开始新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找同学来说下中国的地形地势的特点。再找同学来说说中国气候的特点。再来说下中国的主要的河流。
课中作业:
都是自然异变,但是它们都对人类产生危害了吗?
如果这种情况没有对人产生危害,那么哪个属于自然灾害?
环
节
三
通过看图分析,我们现在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现在大家就来看一下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作自然灾害。
承转过渡:了解了什么是自然灾害,接下来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有哪些自然灾害了。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54页,自学常见自然灾害部分,回答以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