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灾害潜在与现实易损性分析及区划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雷电的研究报告
雷电的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和分析雷电现象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综合阐述雷电的定义、形成机制、危害性以及预防措施,该报告提供了对雷电研究的全面认识。
引言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大气中带电粒子之间的放电现象。
它产生的能量极大,可以给人类、动物和物质带来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因此,对雷电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 雷电的定义与形成机制1.1 定义雷电是指大气中由于极其强烈的电荷积累而导致的放电现象。
通常表现为从云端或云与地面之间的闪电放电。
1.2 形成机制雷电的形成机制主要涉及到云系内的带电粒子运动和分布。
当云内的正电和负电分别集中在云的不同区域时,就会形成电势差。
当电势差超过空气的电击穿强度,就会引发雷电放电。
2. 雷电的分布规律2.1 地理分布全球范围内,雷电活动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非洲中部、南美洲北部、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
2.2 季节分布雷电活动在季节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通常来说,夏季是雷电活动最为频繁的季节,而冬季则相对较少。
3. 雷电的危害性雷电对人类和物质具有巨大危害,其中包括: - 直接伤害:雷电可以直接击中人体或其他生物,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死亡。
- 火灾:雷电放电时会引发火灾,对建筑物、森林和农作物造成破坏。
- 电力设备故障:雷电放电还可能导致电力设备的损坏和短路,给电网带来严重影响。
4. 雷电的预防与控制4.1 预警系统建立雷电预警系统是预防和控制雷电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提前监测云层和雷电活动的数据,可以及时发出警报,使人们提前做好准备。
4.2 防雷技术•接闪器:在建筑物、电线电缆等高耸物上安装接闪器,通过接收雷击电流减小雷电对物体的损害。
•灭雷器:在电力设备上安装灭雷器,防止雷电放电引发设备故障。
•闪电保护网:在建筑物周围设置闪电保护网,将雷电导向到安全的地方。
结论综上所述,雷电是一种强大而危险的自然现象,对人类和物质都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防雷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防雷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一、研究目的近年来,雷电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尤其是在户外活动和建筑工程中,雷电灾害的风险更加突出。
为了有效防止雷电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害,本研究旨在探讨防雷措施的可行性,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背景雷电是大气物理学领域的一种自然现象,其产生于大气中的强烈对流活动,常常出现在雷暴天气中。
雷电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例如对建筑物、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的威胁。
因此,在防雷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际价值。
在防雷领域,已经有许多获得成功应用的技术和方法,如避雷针、接地装置、防雷设备等。
但是,目前的防雷技术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在特定场景下效果不佳、成本较高、建设和维护难度大等问题。
因此,本研究将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新的防雷措施的可行性,以期提高防雷技术的应用价值和效果。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防雷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并探讨新的防雷措施及其可行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现有防雷技术的概述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主要对已有的防雷技术进行概述,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2) 新的防雷措施的提出及其理论基础:在对现有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探讨新的防雷措施,包括理论基础、技术原理等。
(3) 对新的防雷措施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实验或模拟等方法,对新的防雷措施进行可行性研究,从而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优势。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实验模拟、数值计算等多种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与防雷技术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目前防雷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 实验模拟:建立适当的实验模型或模拟计算模型,对新的防雷措施进行实验或模拟,获取其在特定场景下的防雷效果。
(3) 数值计算: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防雷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估,以获取更精确的数据和结论。
防雷政策调研报告
防雷政策调研报告防雷政策调研报告一、引言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具有破坏性和危险性。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防雷政策。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不同地区的防雷政策进行梳理和比较,为深化我国防雷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研范围包括我国、美国、日本和德国四个国家。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防雷政策的制定背景、目标、主要措施、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1.我国的防雷政策我国的防雷政策主要由国家质检总局、工信部、住建部等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
政策的目标是提高建筑物和设备的防雷能力,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主要措施包括规范雷电防护技术标准、加强宣传教育、建立雷电监测和预警体系等。
政策实施效果良好,防雷事故大幅减少。
2.美国的防雷政策美国的防雷政策由国家防雷协会和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和执行。
政策的目标是减少雷电伤亡和财产损失。
主要措施包括制定建筑物和设备的防雷标准、推广防雷设备的使用、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等。
政府对防雷工作的投入较大,政策实施效果显著。
3.日本的防雷政策日本的防雷政策由技术标准协会和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
政策的目标是确保建筑物和设备的防雷安全。
主要措施包括制定建筑物和设备的防雷标准、加强现场检查和测试、推广科技防雷设备等。
政策实施效果良好,防雷事故发生率较低。
4.德国的防雷政策德国的防雷政策由建筑和规划委员会、技术标准协会等部门联合制定和执行。
政策的目标是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免受雷电的危害。
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建筑物和设备的防雷设计、推广防雷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加强维护和检修等。
政策实施效果显著,防雷事故已得到有效控制。
四、总结和建议通过对不同地区防雷政策的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各地区的防雷政策目标一致,主要措施也存在相似性。
2.政府的投入和监管是防雷政策实施的关键。
3.加强标准制定、推广科技设备、加强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是防雷工作的重要部分。
黑龙江省自然灾害综述
黑龙江省自然灾害综述摘要 通过资料的分析研究,简明的阐述了几种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对于黑龙江省农业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 自然灾害 黑龙江省 干旱 洪涝 风雹 农业 成因-4~5℃。
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南北差近10℃。
夏季气温高,降水多。
黑龙江省属寒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西北端没有夏天。
全年平均气温零下6—4℃,一月零下32—零下17℃,七月16—23℃,西北部气温最低。
温带、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日照充分,无霜期3—5个月,年降水量400—700毫米。
全年无霜期多在90—120天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50--700毫米之间,以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迎风坡最多。
全年降水的60%集中在6—8月份,1957年7月15日克山降水177.9毫米,为本省最大日降水量。
春旱、夏涝、秋霜冻为主要自然灾害。
是中国最冷的省份。
黑龙江的降水季节分配不均衡,因此黑龙江省的干旱洪涝是季节性的。
一:干旱和洪涝“黑龙江省的洪涝特点是:1受灾面积大,危害重。
全省易涝面积6,0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约1/2,每年成灾面积上千万亩,一遇洪涝灾害就容易造成农业生产减产。
洪涝灾害不仅危害当年的农业生产,而且影响来年春耕春种,形成土壤积水,板结和冷浆。
”(《搞好防洪除涝-抗御自然灾害》作者:刘锦成,黑龙江省水利厅,)“黑龙江省的旱灾是农业型旱灾,主要特点:1干旱频率加快...进入九十年代后,基本是十年九春旱。
2干旱范围扩大。
90年代以后,含情发展到佳木斯,牡丹江,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近几年,除黑龙江沿岸大兴安岭地区以外,大部分县市不同程度的发生过旱情。
3干旱程度加重,...连续无雨日延长,干土层加深,河流断流,小型库塘干涸,泵站低水位吊泵,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且干旱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成倍增加”(《黑龙江省干旱问题研究》作者:金玲、王玉[黑龙江省水利厅]、王忠波[东北农业大学]。
雷击风险评估案例——某综合楼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击风险评估案例——某综合楼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XX市XX综合楼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引言XX市气象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受XX市XX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依据《XX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XX市XX综合楼建设项目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考虑该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距离最近的国家气象观测站为XX国家气象观测站,确定本次评估的典型代表站为XX国家气象观测站,并依据其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
为了精确计算和分析闪电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引用了XX 地区闪电观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XX市XX综合楼建设项目雷电灾害影响进行风险评估,形成本报告。
第一章评估依据1、中国气象局18号令《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第五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城乡规划、重点领域或者区域发展建设规划编制需要,组织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
规划编制单位在编制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气候可行性论证结论。
2、中国气象局8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五章第二十七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危险环境等建设项目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以确保公共安全。
3、《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二章第十条规定: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依法组织对城市规划编制、重大工程建设、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对雷电灾害风险作出评估。
4、《XX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泰政发[2006]161号文件)第二章第七条:市、市(县)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危险环境等建设项目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以确保公共安全。
5、技术规范标准(1)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2)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3)国家标准GB/T21714.2—2008 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4)气象行业标准QX/T85-2007《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5)国家标准GB/T17949.1-2000《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常规测量》(6)国家标准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7)国家标准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8)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1993(9)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Lightning》IEC 62305-2(10)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electromagnetic impulse》(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IEC 61312(11)公安部标准《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GA173-1998(14)第二章项目概况及所属地区地理环境、气候特征1 项目简介XX市XX综合楼建设项目位于引江大道的西侧,姜寺路的南侧。
雷电灾害易损性及风险区划分析
雷电灾害易损性及风险区划分析摘要: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认的最危急的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大量的电击造成人畜的生命损失、建筑物损坏等,也能通过间接雷击的方式造成电子设备、输电线路等损坏等破坏。
目前,雷电灾害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多名学者对各地的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区划,其结果对提高雷电灾害的防御水平及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对雷电灾害易损性及风险区划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区划Analysis on vulnerability and risk divis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Qin Peijun 1,21. Sichuan Zhuchuang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Chengdu, Sichuan 6100452. Sichuan Institute of work safety inspec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45Abstract: lightning disaster i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natural disasters recogniz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electric shocks, people and animals lose their lives, buildings are damaged, and indirect lightning can also cause damage to electronic equipment, transmission lines and other damage. At presen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harm caused by lightning disaster. In recent years, many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the divis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risk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results have a certain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defense level of lightning disaster and the comprehensive risk divis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ulnerability and risk divis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lightning disaster; vulnerability; risk zoning引言雷灾发生的频度高、范围广、突发性强、损失大,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
黑龙江省自然灾害综述
黑龙江省自然灾害综述摘要 通过资料的分析研究,简明的阐述了几种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对于黑龙江省农业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 自然灾害 黑龙江省 干旱 洪涝 风雹 农业 成因-4~5℃。
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南北差近10℃。
夏季气温高,降水多。
黑龙江省属寒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西北端没有夏天。
全年平均气温零下6—4℃,一月零下32—零下17℃,七月16—23℃,西北部气温最低。
温带、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日照充分,无霜期3—5个月,年降水量400—700毫米。
全年无霜期多在90—120天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50--700毫米之间,以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迎风坡最多。
全年降水的60%集中在6—8月份,1957年7月15日克山降水177.9毫米,为本省最大日降水量。
春旱、夏涝、秋霜冻为主要自然灾害。
是中国最冷的省份。
黑龙江的降水季节分配不均衡,因此黑龙江省的干旱洪涝是季节性的。
一:干旱和洪涝“黑龙江省的洪涝特点是:1受灾面积大,危害重。
全省易涝面积6,0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约1/2,每年成灾面积上千万亩,一遇洪涝灾害就容易造成农业生产减产。
洪涝灾害不仅危害当年的农业生产,而且影响来年春耕春种,形成土壤积水,板结和冷浆。
”(《搞好防洪除涝-抗御自然灾害》作者:刘锦成,黑龙江省水利厅,)“黑龙江省的旱灾是农业型旱灾,主要特点:1干旱频率加快...进入九十年代后,基本是十年九春旱。
2干旱范围扩大。
90年代以后,含情发展到佳木斯,牡丹江,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近几年,除黑龙江沿岸大兴安岭地区以外,大部分县市不同程度的发生过旱情。
3干旱程度加重,...连续无雨日延长,干土层加深,河流断流,小型库塘干涸,泵站低水位吊泵,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且干旱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成倍增加”(《黑龙江省干旱问题研究》作者:金玲、王玉[黑龙江省水利厅]、王忠波[东北农业大学]。
防雷可行性研究报告
防雷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研究防雷措施的可行性,评估其在减少雷击事故中的有效性,并提出建议和推荐方案。
雷击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自然灾害,对人类和设备造成严重威胁。
研究防雷措施的可行性对于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至关重要。
2. 雷击原理和风险分析雷击是由于大气中带有正和负电荷之间的放电产生的大电流现象。
雷电常常伴随着强烈的电流和高温,对建筑物、电子设备和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雷击事件的发生概率和风险因素与地理位置、建筑物高度、外部气象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3. 已有防雷措施评估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有多种防雷措施被广泛采用,包括避雷针、避雷网和接地系统等。
这些措施的可行性需要根据实际场景和需求进行评估。
本章将对以下几种常用的防雷措施进行评估:3.1 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通过在建筑物顶部设置接地导线和针尖来吸引雷电,将其引导到地下的装置。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迅速放电以减少雷电伤害,它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和其他易受雷击的场所。
通过调查和实地测试,证明避雷针能够显著降低雷击事故的风险。
3.2 避雷网避雷网是一种通过设置导线网格和接地系统来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的措施。
当雷电靠近建筑物时,避雷网会将其引导到地下,并将导电材料的电荷中和。
避雷网的可行性取决于网格的密度和导电材料的质量。
通过实验和模拟分析,可确定避雷网在降低雷击风险方面的有效性。
3.3 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一种通过将建筑物的金属部件连接到地面电位来保护其免受雷击的措施。
接地系统的可行性主要取决于接地的质量和有效面积。
合适的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将雷电引导到地下,从而减少雷击对建筑物的损害。
通过实地测试和模拟分析,可以评估接地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可行性评估与推荐方案基于已有防雷措施的评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避雷针是一种成熟和可行的防雷措施,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其他易受雷击的场所。
其应用范围广泛,效果明显,可以降低雷击事故的风险。
2.避雷网是一种有效的防雷措施,其可行性取决于网格密度和导电材料的质量。
雷电研究报告
雷电研究报告雷电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常常发生在雷暴天气中。
雷暴是一种强烈的对流天气系统,其中包括大气电荷分离和放电现象。
雷电现象对人类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损坏建筑物、引发山火等。
因此,对雷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了解雷电现象的发生机制、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为防范和预测雷电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1. 数据采集:通过雷电监测仪和其他相关设备,收集雷电事件的相关数据,包括雷电频率、持续时间、强度等。
2.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研究雷电的时空分布规律、频率特征等。
3. 环境观测:通过现场实地观察和监测仪器,记录并分析雷暴天气的环境特征,如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
4. 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研究雷电的放电机制和路径选择。
四、研究内容1. 雷电的形成机制2. 雷电的放电路径选择3. 雷电的时空分布规律4. 雷电事件频率变化和趋势5. 雷电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五、研究成果及应用1. 揭示了雷电的基本形成机制和放电路径选择规律,增进了对雷电现象的理解。
2. 辨识了雷电的时空分布规律,为雷电预测和防范提供了科学依据。
3. 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农业、电力、建筑物抗雷设计等领域,提供相关防范和保护措施。
六、结论本研究深入探讨了雷电现象的发生机制、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数据分析和模拟实验,揭示了雷电形成的机制和放电路径选择规律,并总结了雷电的时空分布规律。
研究结果对于防范和预测雷电事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科学与信息化2022年6月上 37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朱新健 青海省气象服务中心 青海 西宁 810001摘 要 经过实际统计发现,雷电灾害是导致电力系统损害的重要因素,为从根本上控制区域内雷电灾害发生概率,还需要注重使用各类风险评估手段,找寻出雷电灾害发生规律,并由此制定出专项可行的控制方案。
基于此,本文以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概念为切入点,提出常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式,对比分析不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式的优缺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引言为最大限度地降低雷电灾害对地区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需关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从源头上预防雷电灾害,科学评估危机可能引发的风险损失量,制定专项可行的风险预防与控制技术手段。
现阶段应用在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的方式较多,不同评估方式的优缺点较为显著,应当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地区雷电分布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手段。
1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式1.1 国际标准下的风险评估程序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国际标准IEC62305-2,此评估程序是一种定量化评估方式,可通过收集区域内雷击点、明确被评估建筑物或电力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来源、损害类型,确定各类潜在累计风险因子[1]。
借助固定计算手段评估建筑物或电力系统遭受雷击灾害的风险值。
对比分析计算风险值与可承受风险值,最终判断建筑物或电力系统是否要进行专项防雷保护、防雷保护等级以及所需采用的防雷保护手段。
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期间,工作人员需要设置收集年预测雷电次数、人机损坏概率以及危机损坏后果等数值,并由此精准推算出雷击损害风险系数。
1.2 闪电定位数据评估手段在雷电定位数据评估过程中,需要首先确定等效截收雷击区域。
结合引雷空间理论,定义定位误差值[2]。
选择包络矩形包围评估边界范围,并以矩形中心作为等效定位误差圆心,从而对等效接收雷击区域内的雷电定位数值进行筛选与分析。
落实耕地保护,严守耕地红线
2020年11月第22期总第464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EconomyNovember2020No.22Total No.464落实耕地保护,严守耕地红线王铭涛(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摘要:阐述了当前我国落实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实施耕地保护制度需要考虑的问题,提出应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应落到实处,在保证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同时,综合考虑耕地保护方面所面临的风险与考验,严守耕地红线%关键词:耕地;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中图分类号:F32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2020)22—0087—021实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在我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一个部门,其中以耕地为生产资料的种植业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产业°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障°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要想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就必须确保拥有足够数量的耕地资源°而目前我国的耕地现状是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质量下降以及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我国的耕地保有量要保持在1.24亿公顷近年来,我国耕地总量基本稳定,但人地矛盾尖锐,耕地保护的形式仍然十分严峻°耕地保护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与关注°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耕地是生产粮食的重要来源,保证耕地的质量与数量,是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可见耕地保护对于国家发展与稳定的重要程度°谈到耕地保护,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就是对于基本农田的保护’基本农田属于耕地中的优质部分,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命脉°基本农田可定义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人口增加,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而划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保护基本农田是耕地保护工作中的重点,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就要确保耕地红线不动摇°2将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落到实处2.1永久基本农田的提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将“基本农田”修改为“永久基本农田)并完善了一系列措施°永久基本农田并不是在原有基本农田的基础上重新划定,加上“永久)二字不只是字面意思的改变,永久基本农田体现的更是国家对于耕地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态度与决心,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重要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永久基本农田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时°国家多次强调对于永久基本的保护工作,反映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对于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关注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意义重大°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化,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仍然没有发生改变°土地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只有保护好目前现有的土地,对土地资源实现充分利用,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实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2.2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范围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章耕地保护中,对于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定,明确指出对于永久基本农田要实施严格的保护’以下是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范围:①经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内的耕地;②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和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③蔬菜生产基地;④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⑤国务院规定应当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其他耕地此次修改,主要增加了两方面内容:①将“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主要考虑是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对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做出的具体要求②在永久基本农田中加入高标准农田’其中高标准农田是指具有良好的配套设施、产量稳定等特点,且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3落实耕地保护制度需要考虑的问题3.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各个国家无一幸免,不禁让我们开始重新反思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在我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必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0°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出人与自然是生收稿日期2020—05—25作者简介:王铭涛(1994—),女,汉族,内蒙古鄂尔多斯人,管理学硕士学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87・总第464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命共同体/50'人地关系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如何构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关于自然资源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关键所在°土地作为自然资源的一种,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所以就决定了土地的稀缺与珍贵,我们只有真正做到珍惜土地资源、珍惜自然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关于这次疫情,我们不禁引发了很多思考°如自然资源利用管理方面:①对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应该因地制宜,每个地区的环境特点不同,自然资源的禀赋也不同,应实行差异化管理°②尊重科学,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与利用工作,不但要考虑当代人的利益,也要考虑后代发展°自然资源属于自然界,它的数量是有限的,且不可再生,我们不能一味地索取,合理得利用与保护关系到社会的长久发展'3.2保障粮食安全,对耕地实施(三维)呆护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产量稳居世界前列,但对于粮食安全问题,我们一定要有危机感°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为我们每个人上了深刻的一课,任何时候保障粮食安全的意识都不能松懈°而耕地作为粮食安全的关键,考虑到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我们就不得不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实施力度与强度°当前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保证耕地的数量与质量,才能防范重大风险°我国在推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其中#不仅包括受全球气候影响而导致的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的风险,还包括全球突发性的公共安全事件而导致的各国贸易停止°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一味依靠粮食进口来保障粮食安全,而一定要将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保障粮食安全我国就要严格守住更多的耕地°只有对我国耕地实行数量、质量、生态&三维”保护,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全球以及国内突发事件对粮食安全产生的不确定性风险4结束语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关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是饭碗的保证°要想让中国碗中装更多的中国(上接第84页%①要借助农村工作的开展,在农牧业地区加大雷电防御和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②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和牧民能够认识到雷电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充分发挥农民和牧民在雷电灾害防御中的积极性°③要能够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建设一批示范性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示范作用,为减灾工作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1"刘晓东,张其林,冯旭宇,等.內蒙古地区雷暴活动特征分析「".自然灾害学报,2010,19(2):119〜124”「2"冯旭宇,薛胜军,巴特尔,等.高纬高原雷暴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D".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6):176〜181「3"刘晓东,冯旭宇,卢士庆,等.神州飞船发射与回收场雷暴活动特征D".內蒙古大学学报,2010,41(4):475〜480.粮,就必须严守耕地红线°当前我国在严守耕地红线方面面临着多重的挑战°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对耕地资源的占用,对耕地数量的保障带来了严峻挑战;经济效益驱使下的过度开发和粗放利用,导致耕地退化、质量下降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单位耕地面积的产量,但是进口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粮食安全面临的另一个威胁是,我们为提高产量而增加化肥、农药等化学品投入,也造成了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态问题,我们需要利用一切手段坚守耕地红线#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中低产田、监测预警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等等°细数历年&土地日”的主题,耕地保护一词就出现了10次°2020年的&土地日)主题中再现了“严守耕地红线)°说明了耕地保护依然任重道远,严守耕地红线依然不可松懈°[参考文献#「1"中央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h--tp:///native/gd/20151103/20151103—520379989,shtml)2015一11一03.「2"新华网”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EB/OL".https:///c2003—10—14125231921305shtml)2003—10—14.「3"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EB/OL".http://.npe.c30834/201909/dlebclaleec345eba23796c6e8473347shtml2019—09—05.「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7.「4"刘晓东,李松如,冯旭宇,等.內蒙古雷灾特征及灾情的灰色关联评估: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12(5):251〜255「5"李彩莲,赵西社,赵东,等.陕西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评估及易损度区划D".灾害学,2008,23(4):49〜53.「6"袁湘玲,王振会,肖稳安,等.雷电灾害潜在与现实易损性分析及区划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灾害学,2011,23(1):20〜25.「7"余蜀豫,任艳,覃彬全.基于模糊数学的重庆地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灾害学,2015,30(2):75〜78,84.「8"杨鹏武,尹丽云,许迎杰,等.2008年云南省雷电活动及雷电灾害特征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26〜34.「"程琳,周俊驰,许蓓,等.2011年度江苏省雷电活动及雷击灾害特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2):139〜142”・88・。
雷击情况调研报告
雷击情况调研报告导言雷击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它在造成人员伤亡、电力设备损坏以及引发火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雷击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针对雷击情况的调研。
本报告将对此次调研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调研方法我们采取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来收集数据。
问卷覆盖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用途的建筑。
参与者包括居民、建筑物的拥有者或管理者以及相关的专业人士。
问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雷击频率和强度2. 造成的损害程度3. 防护措施的采用情况4. 相关知识和意识水平调研结果雷击频率和强度根据回收的问卷数据统计,将雷击频率和强度定义为以下几个级别:1. 低频率弱度:平均每年少于1次进雷击且无重大损失2. 中频率中度:平均每年1-5次进雷击且出现过轻微损失3. 高频率高度:平均每年超过5次进雷击且有严重损失4. 极高频率极高度:平均每年超过10次进雷击且有灾难性损失数据显示,在调查地区中,低频率弱度的雷击占比最高(约70%),其次是中频率中度(20%),高频率高度和极高频率极高度的雷击占比较低(分别为8%和2%)。
造成的损害程度根据回收的问卷数据统计,雷击造成的损害程度包括以下几个级别:1. 无明显损害2. 轻微损害:如电线短暂中断、电气设备故障等3. 中等损害:如部分电器损坏、火灾等4. 严重损害:如建筑物结构破坏、人员伤亡等数据显示,低频率弱度和中频率中度的雷击大部分只造成轻微损害或无明显损害。
而高频率高度和极高频率极高度的雷击通常会造成中等到严重的损害。
防护措施的采用情况根据回收的问卷数据统计,针对雷击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室外活动的时间和范围2. 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设计3. 安装雷击防护设施(如避雷针、避雷网等)4. 增强电气设备的绝缘和保护措施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都采取了相关的防护措施,其中最常用的措施是减少室外活动的时间和范围(约80%的受访者)。
其次是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设计(约65%的受访者),安装雷击防护设施和增强电气设备的绝缘和保护措施的比例较低(分别为35%和25%)。
雷电预警调研报告论文
雷电预警调研报告论文雷电预警调研报告雷电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雷电灾害对人们的伤害,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雷电预警工作。
本报告旨在调研雷电预警的现状、方法和效果,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雷电预警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基于地面观测和基于卫星观测。
基于地面观测主要利用雷电探测系统和测电场仪器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观测雷电活动的频率、位置和强度来预测雷电活动。
基于卫星观测则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大气中的电场强度和闪电探测,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来进行雷电预警。
目前,基于地面观测的雷电预警系统在精度和时间上较为成熟,可以准确地预测雷电活动的位置和时间。
然而,由于地面观测受限于设备的布置和范围,其覆盖范围相对有限。
相比之下,基于卫星观测的雷电预警系统具有更广阔的监测范围和全球覆盖能力,但其对雷电活动的精确度仍有待提高。
在实际应用中,雷电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数分钟或数小时发出警报,以便人们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例如,警报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电视和广播等多种渠道传播给公众,以便及时避开雷电活动发生的区域。
此外,一些重要的设施和活动场所,如机场、体育场和野外施工现场,也可以利用雷电预警系统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然而,雷电预警系统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目前的预警系统无法完全预测和避免雷电灾害的发生。
其次,由于雷电活动受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不同地区和季节的预警效果可能有所差异。
此外,雷电预警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对于贫困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实施起来较为困难。
总之,雷电预警是一项重要的自然灾害防控工作。
虽然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成熟的预警方法和系统,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技术改进。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提高雷电预警系统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并扩大预警范围和覆盖面,以更好地保护公众和财产的安全。
哈尔滨市雷暴气候特征和雷电灾害区划研究
哈尔滨市雷暴气候特征和雷电灾害区划研究摘要本文利用黑龙江省雷暴气象资料,分析了雷暴气候特征,探讨了哈尔滨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方法,绘制了哈尔滨市雷电灾害风险综合区划分布图。
结果表明:哈尔滨市雷暴天气年、月、季差异大,雷暴日数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月平均雷暴日数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7月;空间分布特点是雷暴天气在巴彦、木兰、宾县活动频繁;各县(市)雷电灾害风险差异较大,市区、各县城城区、乡镇人口及建筑密集区雷电灾害风险高,乡村风险低。
哈尔滨市地处中国东北平原东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具有充足的水汽,对流不稳定,有利于雷电形成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加快,哈尔滨市高层建筑物、电子设备不断增多,雷电活动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因而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宜昌市雷电灾害风险很有必要。
很多学者对雷电风险区划进行了研究,主要基于对雷电灾害致灾因子及承灾体的评估研究来划分雷电风险等级。
本文根据《雷电易发区及雷电灾害风险等级划分》,分析哈尔滨市雷暴特征,对哈尔滨市雷电风险进行区域划分,制作雷电易发区和风险区划图,以期为哈尔滨市开展防雷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1.雷暴气候特征1.1雷暴强度分布2022年8月-2023年8月,哈尔滨市共发生地闪(云地之间的闪电)1335次。
其中正地闪917次,负地闪418次,正地闪所占比例为68.69%。
从正负地闪强度分布来看,正地闪强度位于50 kA以下的占总正地闪的52.89%,负地闪强度位于50kA以下的占总负地闪的94.74%。
平均正地闪强度为53.98kA,平均负地闪强度为-28.68kA。
1.2雷暴时段分布从地闪时段分布可见,哈尔滨市地闪主要发生在18时、19时和21时、17时,峰值时段出现在18时,1小时地闪频数为291次。
1.3雷暴月分布图1哈尔滨市地闪分布图1.雷电易发区及雷电灾害风险等级划分雷电灾害风险由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的暴露度与易损性决定。
哈尔滨雷暴大风天气分型和特征参数分析
哈尔滨雷暴大风天气分型和特征参数分析哈尔滨雷暴大风天气分型和特征参数分析引言:哈尔滨地处东北地区,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哈尔滨经常受到雷暴大风天气的影响。
对于城市建设和人们的生活安全,研究哈尔滨雷暴大风天气的分型和特征参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哈尔滨地区雷暴大风天气的分型进行探讨,并分析其特征参数,以期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措施,为城市建设和人们的安全提供可靠的参考。
一、哈尔滨雷暴大风天气分型1. 冷锋型冷锋型雷暴大风天气主要由冷锋过境引起。
冷锋进入哈尔滨地区时,通常伴随着大风、雷暴和降水。
冷锋型雷暴大风天气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雨水短时集中,持续时间较短,但风速较高且变化大。
2. 暖锋型暖锋型雷暴大风天气多在暖锋过境时发生。
暖锋在哈尔滨地区引发的雷暴大风天气一般出现在夏季,降水较为持续但强度较小,风速相对较低。
3. 对流锋型对流锋型雷暴大风天气通常由对流锋引起。
对流锋经过哈尔滨地区时,常伴有较强的对流活动,其特点是降水时间短、强度大,风速变化明显。
二、哈尔滨雷暴大风天气的特征参数分析1. 降水量降水量是衡量雷暴大风天气的重要特征参数之一。
哈尔滨雷暴大风天气降水量一般在20毫米以上,较大的降水量往往伴随着较强的雷暴活动和大风。
2. 风速风速也是评估雷暴大风天气的重要参考指标。
哈尔滨地区雷暴大风天气中的风速一般在10米/秒以上,最高可以达到20米/秒以上。
风速的变化幅度较大,可伴随雷暴的活跃程度而改变。
3. 气温变化雷暴大风天气对气温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一般而言,雷暴大风天气过后,哈尔滨地区的气温会有明显降低,尤其是在夏季,降温效应比较明显。
4. 湿度变化雷暴大风天气还会导致湿度的变化。
雷暴来临时,湿度会明显增加,然后降低至较低水平,从而引起天气的干燥和局部的干旱问题。
三、哈尔滨雷暴大风天气的影响和防范措施1. 经济影响雷暴大风天气对哈尔滨地区的农业、林业、交通运输等经济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万盛地闪活动规律与雷电灾害风险区域研究
万盛地闪活动规律与雷电灾害风险区域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万盛地区位于雷电活动频繁的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较高,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万盛地区的地闪活动规律和雷电灾害风险区域特征,本研究采用了大量的地闪观测数据和雷电灾害记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地闪活动规律与雷电灾害风险区域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当地居民预防雷电灾害,减少人员财产损失。
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比研究,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其他雷电频发地区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旨在为地方政府制定更科学的防雷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为减少雷电灾害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做出努力。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万盛地区的地闪活动和雷电灾害风险区域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它们之间的相关规律和联系,为预防和减轻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万盛地区地闪活动的规律,探究其季节性、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等特征,揭示地闪活动的变化规律;2.探讨雷电灾害风险区域的划分方法,建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为雷电灾害的防范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3.分析地闪活动与雷电灾害风险的关联性,探讨地闪活动对雷电灾害的影响机制;4.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研究万盛地区的地闪活动规律和雷电灾害风险区域特点,总结经验教训,为其他地区雷电灾害防范提供借鉴;5.提出预防措施建议,为减少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危害提供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为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出贡献,提高社会对雷电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1.3 研究意义地闪活动规律与雷电灾害风险区域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探究地闪活动与雷电灾害风险之间的关联性,以期能够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地闪活动规律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雷电活动的规律性变化,有助于提高对雷电灾害的预警能力和准确性。
通过对雷电灾害风险区域的划分和分析,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防灾减灾计划和措施,提高社会公众对雷电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浅析黑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
浅析黑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摘要:黑龙江省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频繁,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对地质灾害的认识,有计划地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最大限度地减轻其危害,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对策;黑龙江省前言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9%。
黑龙江省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
随着石油、煤炭、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矿区地面塌陷、城市地下水污染、平原土地沙化等地质灾害相继出现,严重地破坏了地质环境。
频繁的地质灾害已严重威胁到黑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
1.黑龙江省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黑龙江省地域广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同时又由于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的影响,导致在全省46万km2范围内,分布着多种类型的地质灾害。
我省的崩塌主要集中在江河岸边、山区交通干线两侧和基岩裸露的山区;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老爷岭、张广才岭、那丹哈达岭等丘陵地区。
崩、滑、流的主要危害表现在河流改道、房屋倒塌、毁坏农田、阻塞公路、破坏通讯网络及人身伤亡。
全省矿山共有地质灾害点264处,影响范围3.56万km2,仅当年就由于灾害死亡15人,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
东部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大煤城的环境地质问题最为严重,黑龙江省的矿山地质灾害绝大多数集中于此,主要表现为采空区地面塌陷。
2.黑龙江省地质灾害的防治目标(1)黑龙江省已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预计完成全省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危害程度的调查与评价,提出不同地区重点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编制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2)逐步建立以总站为中心,市(地)分站为依托的地质环境监测网,完善对区域性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现状的控制监测,加强对地质灾害多发区和重点灾害的重点监测与研究。
(3)积累汛期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分析研究汛期地质灾害规律,编制好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哈尔滨地区雷电灾害与防护初探
收稿日期:2013-10-1第一作者简介:魏帅(1981-),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生,工程师.文章编号:1002-252X(2013)04-0042-02哈尔滨地区雷电灾害与防护初探魏帅严肃(黑龙江省防雷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30)1引言哈尔滨是中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省会城市,复杂的地形地貌、南北气候的差异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使哈尔滨成为大气雷电环境的承灾体,雷电灾害易损性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同时,哈尔滨作为处于北方雷暴较多地区的现代化大都市,受雷电灾害影响较为严重。
对哈尔滨地区雷电气候特征及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哈尔滨防雷减灾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2雷电活动特征哈尔滨地区的雷电活动具有典型的高纬度区域性特征。
本文主要利用黑龙江省闪电定位系统相关资料,通过对雷电数据的统计分析,初步总结哈尔滨地区雷电活动的基本特征与变化规律。
哈尔滨地区24a (1986-2010年)年均雷暴日为30.6d ,极大值为48d ,每年地闪次数均在20万次以上。
通过与省内其他区域的对比,哈尔滨地区尤其是哈尔滨所属尚志地区在黑龙江省属雷电活动频繁区域。
统计分析1971-2008年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表明,38a 间发生雷暴站日数累计共86045d ,年平均日数为2264.3d ,平均每站每年雷暴日数为28.3d ,每站总雷暴总数为1075次,其中有7个观测站大于1300次,分别为绥化、尚志、绥棱、通河、巴彦、五常、木兰,而这7个站中有5个位于哈尔滨境内。
哈尔滨地区雷暴日数年变化趋势和黑龙江省基本一致,主要结合黑龙江省范围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黑龙江省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差异较大,整体呈下降趋势。
20世纪80年代年雷暴日数最多,90年代有一次明显减少过程,21世纪初下降趋势明显减缓,近两年略有回升。
全省30a (1980-2010年)年平均雷暴日数是27.6d ,上世纪80、90年代及2000年以后,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别为:30.4d 、27.9d 、25.4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和 易损 性 进行 了综 合 评估 ,形 成 了 广 东 省各 地
易损性 结构 和 雷 灾易 损 度 区划 ;蒋 勇军 等 ¨ 对重 庆市 进 行 了雷 电 灾 害 易 损 性 分 析 及 易 损 度 区划 ; 严春 银 ¨ 对江 西省 各 设 区 市 的雷 灾 易 损性 进 行 了 综合 评估 ,形成 了江 西 省 雷 灾 易 损 性 区 划 ;殷 娴
(.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 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江苏 南京 20 4 ;4 10 4 .黑龙江省气象局防雷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2 04 104; 2 .齐齐哈尔市气象局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10 ;3 6 0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物理学 院, 110 ) 5 00
摘
要 :提出雷电灾害 的潜在易损性 和现实 易损性概 念 ,利用黑龙 江省 15 9 9—20 0 8年 的雷暴 日资料及 19 99—
20 0 8年的雷电灾害资料 ,结合黑龙江省的经济和人 口密度特 征 ,提 出了雷暴 日数 、雷 电灾 害频度 、生命易损模 数及经济易损模数作 为雷 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 。在此 基础上 ,采用 4级 区分法对各指标 进行 了分 级 ,并赋予 各等级如下定值 :极高级为 10 . ,高级 为 0 8 . ,中级为 0 5 . ,低级 为 0 2 . 。对黑龙江省各地市 4个评估指标 的等级 值进行加权平均 ,得到权重平均值作 为雷 电灾害易损性评估 的综 合评价指 数。最后 通过对黑龙 江省各地 市雷电
省 进行 区域 雷 电 灾 害 易 损 性 分 析 及 易 损 度 区 划 ,
收稿 日期 :2 1 0 00— 6—3 0 基金项 目:黑龙江省气象局科学技术项 目“ 雷击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中国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 Y Y 0 86 1 ) G H 2 00 0 4 作者简介 :袁湘玲 (9 0一) 17 ,女,湖南双峰人 ,高级工程师 ,从事雷电防护工作 . - al qrx@yho cr.n E m i:qhyl ao. o c n
灾害易损性进行综 合评估 ,形成黑龙 江省雷 电灾害易损度 区划。结 果表明 :哈尔滨 、齐齐 哈尔和绥化潜 在易损 度 和现实易损度皆高 ,综合易损度为极高易损 区。伊春 、大兴安岭、黑河潜 在易损度很高 ,而现实易损度最低 , 故综合易损度为高易损区。鹤岗 、鸡 西潜在易损度 较低 ,现实易损度较 高 ,综合易损度 为 中易损 区;七 台河潜 在易损度最低 ,但 现实易损度高 ,综合易损度 同样 为 中易损 区。佳木 斯 、双鸭山 、牡丹江潜 在易损度 和现实易
1期
袁 湘 玲 ,等 :雷 电灾 害 潜 在 与 现实 易损 性 分 析 及 区划 研 究
2 1
以便 为黑 龙江 省防 灾 、减 灾规 划提 供科 学依 据 。
8月 云南 省 雷 电活 动特 点 及灾 害 成 因进 行 了分 析 ; 陈红 等 对 黑龙 江 省 17 9 1—20 雷 暴 时空 特 征 00年 进行 了分析 ,形 成 雷 暴 概 率 区划 图 ;周 筠 琚 等 利用 20 04年京 、津 、冀 地 区的地 闪定 位 资料 ,对
地 闪特征 进 行 了 统计 分 析 。而 在 科 学研 究 的基 础
十分重要 的指 导 意义 。 由于 我 国幅 员 辽 阔 ,气
0 引言
雷 电灾害是 联 合 国“ 国际 减 灾 十 年 ” 布 的 最 公
候差异很 大 ,雷 电灾 害 过 程 也 不 尽 相 同 ,故 深 入 开展 区域性雷 电灾 害 易损 性 分析 与 研究 很 有必 要 。 郭虎等 在 灾情 网络分析 的基础 上 ,建 立 了北京 卜引 市雷 电灾 害 的灾 情 评 估 指标 体 系 ,并 对 北 京市 进 行 了雷 电灾 害 易损 性 分 析 ,形 成北 京 市 雷 电 灾 害 易损度 区 划 ;尹 娜等 对 广 东 省雷 电 灾 害 的脆 弱
严 重 的十 种 自然 灾 害 之 一 ¨ ,其 对 人 民生 命 财 产 安全和社 会 发 展 构 成 了 严 重 威 胁 。据 保 守 估 计 , 我 国每 年 因雷 电灾 害 造成 的直 接 经 济 损 失 达 数 亿 元 ,而 由此造 成 的 间接 经 济 损 失 则 难 以估 计 ,产
损 度 皆低 ,综 合 易 损度 为低 易 损 区。
关键词:雷 电灾害 ;潜 在易损性 ;现实易损性 ;易损度 区划 ;黑龙江省
中 图 分 类号 :P 2 ;P2 . 2 4 9 4 73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号 :10 00—8 1 2 1 ) 1 0 2 0 1X【0 1 0 — 00— 6
第2 6卷第 1期
21 0 1年 1月
灾
害
学
V0. 6 N . I2 o 1
J OURNAL OFCAT T AS ROP HOLO GY
J n 2 1 a.0 1
雷 电 灾 害 潜 在 与 现 实 易 损 性 分 析 及 区划 研 究
— —
以黑 龙 江省 为 例
袁湘玲 ,王振会 ,肖稳安。 ,束 玉
等 分 析 了江 苏 省 的雷 电灾 害 分 布特 征 ,生 成 了
江 苏省 的雷灾易损 度 区域 划分 图。
上对 自然 灾 害 进行 风 险 区划 分 析 ,能将 灾 害 防御
管理 提高 到 风 险管 理 的程 度 ,对 于 减灾 和救 灾 有
本文依据雷暴 日数 、雷电灾害频度 、人 身损 失 及经济 损 失 情 况 ,以黑 龙 江 省 为例 ,提 出 雷 电 灾 害 的潜 在 易 损 性 和 现 实 易 损 性 概 念 ,对 黑 龙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