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滨水区规划控制指标体系-黑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50129大庆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2014-2020年)
5.04 4.16 11.92 6.23 23.72 51.07
1.2
地质背景与地貌条件
本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松嫩平原在地质构造上属新华夏系的第二沉降带。
第四纪初期,在地质构造的作用下,缓慢沉降,大兴安岭相对上升,于是侵蚀作 用加强,被搬运的灰白色砂砾石沉积在松嫩平原松散层底部。在早更新世的沉降 过程中,松嫩平原西部沉降带形成了大湖盆,并沉积了 30~70m 的湖相粘土层, 直到更新世中、后期,随着大陆裂谷的萎缩,北北东断裂活动减弱,而北西向及 东西向断裂活动增强,松辽分水岭缓慢抬升,平原区大湖盆逐渐缩小,并向西迁 移, 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湖泊。 随着河流的不断发育, 在平原上, 河流迂回摆荡, 形成广阔的冲积、洪积平原,并埋藏了深厚的粉砂质河流冲积、淤积物质,此时 中央坳陷不复存在,局部还出现地壳隆起,在各局部断裂控制下,出现了新隆起 与新坳陷交错展布局面。 松嫩平原地层岩性特征见表 1-2。本区是在前古生界和上古生界结晶基岩基 底上发育起来的构造盆地。中生代沉积了巨厚的陆源碎屑岩地层,白垩纪下统在 平原上发育得十分完整,各层间虽有沉积间断,但一般无大角度不整合。从老第 三纪中期开始接受新生代沉积,下第三系很薄,并缺失古新统地层,始新统—渐 新统主要为泥岩、夹薄层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厚度变化不大;中第三系中新统主 要为泥岩、粘土质泥岩、砂质泥岩和粉细砂岩,底部为砂砾岩,其间下更新统主 要为灰白色砂砾石和紫红色泥砾,中更新统主要为砂砾石、砂、湖相淤泥、粘土
2
区域生态环境概况 ..................................... 25 2.1 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就 ................................ 25 2.2 生态环境现状与趋势 ................................ 25
城镇内涝防治技术标准(报批稿)
本标准共分 9 章和 2 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设 计暴雨与设计流量,内涝风险评估,雨水径流控制,排涝工程设施,地下空间、 下沉空间及低洼区域内涝防治措施,防涝管理等。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内涝风险评估,地下空间、下沉空 间及低洼区域内涝防治措施两个章节,在第 4 章节增加了设计流量等内容;2. 适用范围调整为适用于浙江省城镇内涝防治的规划、设计和管理;3.在基本规定、 术语、防涝管理等章节增加了设计流量、内涝风险评估,地下空间、下沉空间及 低洼区域内涝防治措施等相关内容;4.对其他部分条文作了补充修改。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赵 萍 周 凌 厉 帅 许继良 冯一军 王靖华 马文滢 徐永宁 陈乙文 郑明星 杨晓岚 易家松 周焕 闪丽洁 郝新宇 王 永 王浪 陈志刚 怀肖清 郑楠 米立甲 邱梦雨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城市、镇总体规划修编实行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通知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城市、镇总体规划修编实行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12.03.13
•【字号】黑建规[2012]9号
•【施行日期】2012.03.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城市、镇总体规划修编实行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通知
(黑建规[2012]9号)
各市(地)、县规划(建设)局、处(办),省农垦建设局、森工建设局,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
住房和建设部已批准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编号为GB50137-2011,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原《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以下简称“原《标准》”)同时废止。
考虑到我省部分市、县已于2012年1月1日前已启动第四轮城市、镇总体规划修编(以下简称“总规修编”)工作,经我厅研究决定,2012年7月1日前完成法定程序,并报黑龙江省城乡规划规划委员会审查(以申请审查请示文件报的送日期为准)的总规修编成果,可以沿用原《标准》,也可采用新《标准》;2012年7月1日以后的总规修编报审成果,必须实行新《标准》,未按要求实行新《标准》的,按不合格成果处理。
请各有关单位按本通知要求认真执行。
其它各项法定规划的编制审批,参照本通知执行。
特此通知。
二O一二年三月十三日。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DB23/T744-2004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Code for Compiling Regulatory Planning2004-02-06发布2004-03-01实施黑龙江省建设厅联合发布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Code for Compiling Regulatory PlanningDB23/T744-2004主编单位: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黑龙江省建设厅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施行日期:2004年03月01日2004 哈尔滨前言为提高我省城市规划整体水平,更好地指导与规范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满足城市规划管理和土地使用工作的需要,统一黑龙江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深度,增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标准性、规范性和科学性,黑龙江省建设厅决定编制《黑龙江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和其它有关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范和规定,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省实践经验,参考其它省、市有关资料,并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为了提高规范的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给黑龙江省建设厅(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308号;邮编:150001)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李春梅林红杨王宏伟王娟韩杰张毅范晓磊邵强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1)3 编制的主要内容 (4)4 编制的具体要求和深度 (5)4.1 土地划分及其兼容性规定 (5)4.2 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10)4.3 居住人口规模预测 (12)4.4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12)4.5 道路系统 (12)4.6 市政公用设施 (13)4.7 城市设计 (13)4.8 经济分析 (13)5 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14)5.1 土地使用规定 (14)5.2 建筑管理规定 (15)6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内容 (16)附录A 规划文本的编写内容 (17)附录B 基础资料汇编 (24)附录C 图表和规划图 (25)附录D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图例 (27)附录E 电子文档数据标准 (27)本规范用词说明 (35)<>总则1.0.1 为统一黑龙江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与深度,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和其它有关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范、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控详规划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规范控规的实施和管理行为,提高城乡规划和建设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城市、镇、大兴安岭地区所辖区以及垦区、森工林区城镇的控规的编制、审批、实施以及评估和修改,应当遵守本办法.本办法所称控规,是指以依法批准的城市、镇以及垦区、森工林区城镇总体规划(以下均称城市、镇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要求的规划。
第三条控规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提出规划条件,对各类建设用地和工程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以及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直接依据。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控规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县人民政府、大兴安岭行署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控规的管理工作。
农垦总局、森工总局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的控规的管理工作.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农垦、森工主管部门应当将控规编制和实施管理经费足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第六条编制和审批控规必须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规,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控规要求,向控规组织编制机关查询,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或控告违反控规的行为。
第二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第七条编制控规,必须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综合考虑当地自然和人文特色、公众意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协调各方利益.第八条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及大兴安岭地区所辖区的控规,由城市、县、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其他镇的控规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垦区、森工林区城镇的控规由农垦总局各分局、森工总局各林业局组织编制。
第九条控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其配套法规,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编制任务。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技术指引(试行)》的通知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技术指引(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17.03.27
•【字号】黑建规〔2017〕6号
•【施行日期】2017.03.2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技术指引(试行)》的通知
黑建规〔2017〕6号
各市(地)城乡规划(住建)局,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住建局,绥芬河市、抚远市城乡规划局,各相关规划设计研究院:
为指导黑龙江省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规划建设生态排水设施,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16]50号)、《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等相关要求,结合黑龙江省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省住建厅组织编制了《黑龙江省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技术指引(试行)》(试行期二年),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单位认真遵照执行。
试行期内如各单位有修改意见,请以正式文件方式邮寄至省住建厅城乡规划处。
下载《技术指引》地址:黑龙江建设网—文件通知
联系人:城乡规划处刘晓峰
联系电话:*************
附件:《黑龙江省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技术指引(试行)》(略)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7年3月27日。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建筑风貌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建筑风貌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公布日期】2013.10.29•【字号】珠规建管[2013]19号•【施行日期】2013.1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建筑风貌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珠规建管〔2013〕19号)各有关单位:为保护珠海城市特色资源,提升珠海城市魅力,塑造具有珠海特色的城市风貌,我局制定了《关于加强城市建筑风貌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2013年10月29日关于加强城市建筑风貌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珠海城市特色资源,提升珠海城市魅力,塑造具有珠海特色的城市风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珠海经济特区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对城市建筑风貌的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二章“三线”管理第三条珠海具有“山海相依、陆岛相望”的城市特色,城市天际线、山脊线和海岸线是城市风貌控制管理的重点。
第四条重要的城市滨海、滨河生活岸线沿线地区(见附录一),自岸线300米以内区域为滨水风貌敏感区。
滨水风貌敏感区内的高层居住建筑应以点式为主,临近滨水区域的建筑应以低、多层建筑为主(图见附录二),宜设置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五条沿山体四周需规划建设环山道路,如沿山用地与山体间无城市道路间隔时,临近山体的居住建筑,至少应退离用地红线10米,而且其建筑高度应满足以下要求:距离用地红线15米以内的,建筑高度控制在20米及以下;距离用地红线15米至50米之间的,建筑高度控制在40米及以下;距离用地红线50米以上的,才可建设高度在40米以上的高层居住建筑。
第三章建筑布局第六条滨水风貌敏感区、沿山风貌敏感区内以及沿城市主要干道两侧重要项目的总平面规划、重要的单体建筑设计,应至少征集不少于三个方案进行比选,按相关程序和规定处理,特别重要的单体建筑还应开展景观影响评价。
附录及附图1
附录1名词解释1.1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1.2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形和空间环境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
1.3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1.4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1.5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1.6居住区用地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1.7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1.8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1.9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10居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
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1.11小区(级)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1.12组团(级)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1.13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1.14配建设施与人口规模或与住宅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15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绿化覆土深度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大豆油加工项目环评报告
10万吨大豆油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委托单位:黑龙江浩泽豆业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吉林灵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二〇一七年十月目录概述 (1)1项目由来 (1)2项目特点 (1)3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2)4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2)5环境影响报告主要结论 (3)1总则 (5)1.1评价原则 (5)1.2编制依据 (5)1.3环境功能区划 (6)1.4评价标准 (7)1.5评价内容及重点 (9)1.6环境影响识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9)1.7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0)1.8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5)1.9环境保护目标 (15)2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9)2.1项目概况 (19)2.2生产工艺 (28)2.3污染因素分析 (36)2.4污染源源强核算 (38)2.5风险识别 (48)2.6总量 (49)3项目区域环境概况 (51)3.1地理位置 (51)3.2自然环境概况 (52)3.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3)3.4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5)3.5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80)3.6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93)3.7黑龙江宾西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符合性 (95)4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99)4.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99)4.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100)5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109)5.1施工期 (109)5.2运营期 (111)6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30)6.1 环境保护投入估算 (130)6.2 环境效益分析 (130)6.3 结论 (131)7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32)7.1 环境管理 (132)7.2 环境监测计划 (136)7.3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139)8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41)8.1环境质量现状 (141)8.2环境保护措施 (141)8.3主要环境影响 (144)8.4污染物排放情况 (145)8.5公众意见采纳情况 (145)8.6结论 (145)附件:1总量计算说明2开发区管委会关于污水排放证明3生物质燃料买卖合同4生物质检测报告5项目入园协议6用地批准书7供热协议8监测报告9备案申请回执10承诺函11建设项目基础信息表附图:1 项目平面布置图2水文地质图3分区防渗图4项目在园区中的位置图概述1项目由来黑龙江浩泽豆业有限公司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地理坐标:东经127°13′51.07″,北纬45°44′59.47″,黑龙江浩泽豆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注册资金45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为大豆油及瓦饼加工、销售及农业技术推广等。
《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中央湿地公园规划》
《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中央湿地公园规划》编制工作大纲申请单位: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专题负责人:编制日期:年月日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九年八月1规划背景哈尔滨市是黑龙江支流松花江畔最大的国际化都市,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文化名城。
哈尔滨市位于北纬44度以北,夏季气候温和凉爽,冬季冰雪覆盖、寒冷干燥,具有鲜明特色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美丽的松花江绕城而过,夏季浩浩荡荡、奔流不息,冬季则成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神话世界,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旅游胜地。
松花江是哈尔滨市的母亲河,是哈尔滨市的地理标志,也是令哈尔滨市民最骄傲的城市名片。
在哈尔滨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松花江丰富的自然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
松花江两岸的广袤土地、丰富的水资源和生态景观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松花江的航运作为城市货运和客运的主要方式在城市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松花江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历史的作用外,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旅游业发展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在松花江上建设的太阳岛旅游区是国际知名的旅游景区,以松花江为主要载体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
松花江在具有一年四季全天候旅游特征的哈尔滨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临近城市的河岸带和滩地被大量地无序开发;沿岸带产业布置不合理,致使沿岸带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由于上游的污染和城市的污水排放,松花江水质有持续变坏的趋势。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松花江哈尔滨段河道的沿江滩地被大面积占用,开荒种地、挖塘养鱼、猎兔捕鸟、烧砖取土、私建滥建等活动普遍存在,逐年在蚕食着松花江沿岸的湿地生态资源。
目前,已有58 km2滩地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占哈尔滨滩地总面积的28%。
无序开发和人为的破坏,使沿岸及岛滩的自然风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据哈尔滨滩涂部门的资料,哈尔滨市松花江沿岸滩地、沙洲面积达211 km2,城区段有大套子滩岛、阳明滩、苟岛滩等滩涂资源18处,有优越的土地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哈尔滨城市发展规划已把松花江沿岸和岛滩开发纳入了城市发展的范围。
鹤岗市水利“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完善城市供水保障体系
鹤岗市水利“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完善城市供水保障体系健全现代水利体系加快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继承和发扬“田园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城市开发建设和运营模式,高标准建设海绵城市,加强城市“吸水、储水、渗水、净水”能力,做到合理的“渗、滞、蓄、净、用、排”,提升城市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的稳定性和恢复性。
完善城市供水保障体系。
加快推进细鳞河水库至小鹤立河水库输水管线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构建布局合理、余缺互补、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现代生态水网。
加强雨洪资源利用,加快新建水库和河道拦蓄、跨流域雨洪资源调配等工程建设。
统筹推进引调水,确保关门嘴子水库工程2023年全面完工,启动关门嘴子水库-细鳞河水库-小鹤立河水库“三库联调”设计工作,全面提升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继续开展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建设。
水利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实施防洪能力提升工程。
深入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新理念,按照全市防灾减灾的总体要求,以梧桐河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为抓手,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推进洪水风险管理,着力打造安全性、生态型河流水系,全面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稳定。
强化节水和优化水资源配置。
聚焦全市水安全战略,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按照空间均衡、协调发展的要求,谋划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新格局,构建安全、高效、节约、循环、稳定、持续的水资源配置调控体系,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全面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完善城市水利基础设施,推进城区雨水管网改造项目。
提高污水处理率,推动城区污水管网向市郊延伸。
加快城区老旧供水管线改造,完成峻兴水厂至富力泵站供水管线、五号水库至净水厂供水管线等改造工程。
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
按照“重保护、促修复”的思路,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全市“一城山水半城林”自然要素分布格局,以涉水生态空间管控为抓手,加强水源涵养、改善黑土区生态环境,推进河湖生态水量保障和河湖生态治理,强化地下水保护等,通过实施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扩大优质水生态产品的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要求,筑牢国家生态屏障。
江苏海绵城专项规划编制导则-江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1 总则 ..........................................................................................................................- 3 1.1 规划目的 ...............................................................................................................- 3 1.2 规划范围 ...............................................................................................................- 3 1.3 规划期限 ...............................................................................................................- 3 1.4 规划依据 ...............................................................................................................- 3 1.5 规划原则 ...............................................................................................................- 5 2 综合评价 ..................................................................................................................- 5 2.1 水安全评价 ...........................................................................................................- 5 2.2 水环境评价 ...........................................................................................................- 6 2.3 水资源评价 ...........................................................................................................- 7 2.4 水生态评价 ...........................................................................................................- 7 2.5 相关规划评价 .......................................................................................................- 7 3 规划目标 ..................................................................................................................- 8 -
工作报告之海绵城市研究报告
海绵城市研究报告【篇一:2015年海绵城市研究报告】2015报告2015年9 年海绵城市研究目录一、我国城市旱、涝急转现象严重 (5)1、城市“看海”模式频现 (5)2、多个城市缺水严重 (5)3、传统的快排模式是“祸首” (6)二、城市雨洪管理模式:海绵城市的前世今生 (7)1、传统雨水管网模式 (7)2、最佳实践管理(bmps)模式 (7)3、低影响开发(lid)模式 (8)4、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 (9)三、海绵城市建设的范畴 (10)四、顶层设计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12)五、创新运作模式:社会资本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13)1、数万亿规模的投资需求 (13)2、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海绵城市建设 (14)(1)地方城投债融资能力被大大削弱 (14)(2)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海绵城市投资 (15)(3)何为ppp .................................................................................................... . (15)(4)ppp模式的主要盈利途径 (16)六、投资机会 (17)1、园林、生态修复产业 (17)2、管道、渗水材料产业 (18)3、市政相关产业 (18)4、实力雄厚的社会资本 (18)七、风险因素 (18)1、海绵城市最大的风险是ppp模式能否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 (18)2、试点城市效果能否达到预期 (19)八、目前已经有项目落地企业简介 (19)1、*st华赛 ....................................................................................................... .. (19)2、巴安水务 ....................................................................................................... . (21)海绵城市:中国特色雨洪管理模式。
大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
大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8.27•【字号】大庆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号•【施行日期】2024.10.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大庆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号)《大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已由大庆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24年6月25日通过,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24年8月22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
大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8月27日大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2024年6月25日大庆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24年8月22日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第三条城市发展应当全面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应当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全域谋划、因地制宜、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管理。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企协作,协调解决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市、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是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综合协调、技术指导、监督管理等工作。
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1-
组织单位: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昆明市计划供水节约用水办公室 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昆明市园林绿化局
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
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昆明市计划供水节约用水办公室 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昆明市园林绿化局
2016 年 11 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 导意见》(国办发(2015)75 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 (2016)6 号)以及《昆明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海绵城 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昆政发〔2016〕27 号)文件精神, 指导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制定本导则。
3.1 地形情况...........................................................................................................3 3.2 城区分布...........................................................................................................5 3.3 降雨量分布.......................................................................................................6 3.4 土壤质地...........................................................................................................7 3.5 地下水位...........................................................................................................9 3.6 内涝灾害分布.................................................................................................10 4.总体规定 ............................................................................................................... 11 5.规划指引 ............................................................................................................... 13 5.1 总体规划.........................................................................................................13
滨水地区产业园区城市设计方法探索
江苏城市规划JIANGSU URBAN PLANNING2012年第3期总第208期滨水地区产业园区城市设计方法探索姜科孙天水董秋华王忠诚【摘要】滨水地区产业园区是城市特定的功能区之一,有其自身特点,必须综合使用滨水地区和产业园的城市设计方法才能解决其面临的问题。
笔者梳理了滨水地区的概念、特征及该区域城市设计的原则,提出滨水地区产业园区城市设计的方法,即产业策划和空间设计要同步展开,互相校核,以减少决策成本;用地性质要有兼容性,建筑空间组合应可分可合,以应对灵活多变的市场环境;要做好水文章,以营造具有生机活力、富有地方特色的园区。
【关键词】空间组织;产业支撑;城市设计;滨水地区;产业园我国的产业园实践始于改革开放,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可分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工业园和出口加工区等类别(耿红,2007)。
为解决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过度依赖土地经营、不计环境成本等问题,各地在产业园的建设中导入生态观念,建设生态工业园。
滨水地区产业园做为生态工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纷纷启动建设,如厦门在环东海域建设的东海科技园(侯雷,2007)、鄂州利用长江岸线建设的花湖产业园(任庆昌,2007)。
1滨水地区概念及特征分析滨水地区是城市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形象的景观节点,是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是城市发展的历史缩影。
广义的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狭义的城市滨水地区是“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即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江滨、湖滨和海滨四种类型,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个部分组成(武凤文,2009)。
滨水地区作为城市特定空间地段之一,它的开发建设可以明显地促进城市经济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税收和更多的投资、就业机会;还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
因此,我国出现了滨水地区开发建设的高潮,如上海黄浦江岸线地区、苏州金鸡湖地区、无锡蠡湖地区、珠海前山河地区、青岛金沙滩地区的开发利用。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容积率计算规则(试行)》的通知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容积率计算规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0.09.25•【字号】黑建规[2010]44号•【施行日期】2010.09.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容积率计算规则(试行)》的通知(黑建规[2010]44号)大兴安岭行署建设局,各市城乡规划局,省农垦、森工总局规划(建设)局,各规划编制单位: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落实国家《关于对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的通知》(建规[2009]53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统一容积率计算标准,提高城乡规划编制水平,规范城乡规划审批程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结合我省城乡规划工作实际,组织起草了《黑龙江省容积率计算规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单位参照执行。
二O一O年九月二十五日黑龙江省容积率计算规则(试行)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建设项目容积率指标的计算、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技术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我省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住宅、公建工程,仅限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规划(建筑)设计单位计算容积率指标时使用。
第三条本规则所称容积率,是指一定用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面积计算值与总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地上总建筑面积为建设用地内各栋建筑物地上建筑面积计算值之和。
建设用地面积以各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项目的规划用地范围的面积为准(不包括城市道路用地、河道用地、公共绿地)。
第四条在城乡规划区内进行各类规划建设活动,容积率的计算和管理应当遵守本规则,容积率指标必须符合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
第五条容积率指标的制定和调整,应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技术导则
4.1 一般规定 ..................................................................................................................................... 14 4.2 降雨参数 ..................................................................................................................................... 15 4.3 技术措施 ..................................................................................................................................... 18 4.4 设施计算 ..................................................................................................................................... 21 4.5 建筑与小区 ................................................................................................................................. 25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II 设计 ............................................................................................................ 30 III 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 31 IV 技术措施 .................................................................................................. 34 5.4 水务................................................................................................................. 37 I 一般规定 ..................................................................................................... 37 II 设计 ............................................................................................................ 38 III 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 41 IV 技术措施 ................................................................................................. 43 5.5 设施规模计算................................................................................................. 47 6 工程建设.................................................................................................................. 51 6.1 一般规定......................................................................................................... 51 6.2 建筑与小区..................................................................................................... 51 6.3 绿地................................................................................................................. 53 6.4 道路与广场..................................................................................................... 53 6.5 水务................................................................................................................ 53 7 维护管理.................................................................................................................. 57 7.1 一般规定......................................................................................................... 57 7.2 建筑与小区..................................................................................................... 57 7.3 绿地................................................................................................................. 58 7.4 道路与广场..................................................................................................... 60 7.5 水务................................................................................................................. 60 8 实施效果评估.......................................................................................................... 63 8.1 一般规定......................................................................................................... 63 8.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评估................................................................................. 63 8.3 年径流污染控制率评估................................................................................. 64 8.4 排水防涝标准评估......................................................................................... 64 8.5 雨水资源利用率评估..................................................................................... 64 9 附录.......................................................................................................................... 66 9.1 相关规范和文件............................................................................................. 661 源自 目前 目 1 总 2 3 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总则1.0.1 为使城市滨水区成为整个城市极有价值的资源,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创建城市特色,推动城市建设良性发展的目的,制定《黑龙江省滨水城市规划建设指引》。
1.0.2 本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准则,在保证滨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地对城市滨水区进行控制、开发和建设,将滨水区建设或提升为区域性的开放空间体系,并形成综合的网络系统,从而指导黑龙江省各滨水城市对城市滨水区进行恢复、保护和提升。
1.0.3 本指引试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滨水的城市(指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城关镇),其他镇及滨水的林场、农场场部等所在地滨水区规划建设可参照本指引执行。
1.0.4 城市滨水区规划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尊重自然和历史,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2)贯彻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3)兼顾效益,强化景观与功能并重的原则;4)突出可实施性,体现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原则;5)展现地方特色,讲求因地制宜的原则。
1.0.5 城市滨水区规划建设在试用本指引要求的同时,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城市滨水区是指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与城市建成区内陆地接壤的区域,包括一定水域空间、岸线,以及与水体相邻近的陆地区域。
空间范围包括20Om~30Om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距离为1km~2km的城市陆域空间,约相当于步行15分钟~20分钟的路程。
2.0.2 城市蓝线根据《城市蓝线管理办法》规定,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即指在城市规划区内,依法规划建设或保护的现有城市水体、规划水体边界控制线,包括规划的、已建成的及自然的江、河、湖泊、溪流、沼泽地、自然湿地、水塘、水库、景观水系等边界控制线。
2.0.3 城市绿线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滨水地区绿线指城市蓝线外绿化区域的控制线,是保证城市水系生态性、公共性和共享性的基本保证,是水系利用过程中公众活动的主要场所。
2.0.4 城市风貌特色城市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生态、民俗等内涵综合显现的外在形象的个性特征。
2.0.5 景观视廊观赏景观的视线通道。
3 一般规定3.1 规划编制层面城市滨水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就应通盘进行考虑,并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城市滨水区总体规划、滨水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
3.1.1 滨水区总体规划大中滨水城市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滨水区总体规划,还可根据需要编制滨水分区、分段规划;小城市(镇)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滨水区总体规划或直接编制滨水区重点地段的详细规划。
1 滨水区总体规划主要内容:1)确定滨水区开发的目标、原则和总体思路。
2)提出滨水区在城市中的功能定位。
3)划定滨水特定功能景观区,明确功能地位、景观特征和设计控制要求及景观意向。
4)确定滨水区用地、道路交通、生态、绿化、防洪排涝、岸线、建筑、夜景观、冬季景观、环境小品等方面的整体要求。
5)提出滨水区重点建设项目及其实施时序、投资安排、实施策略和措施,以及管理实施运作机制的建议方案。
2 滨水区分区、分段规划主要内容1)明确该片区在城市和滨水区域中的功能和景观特色定位,制定相应的设计原则、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2)在城市总体规划或城市滨水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合理布局该片区各类用地,完善城市功能。
3)综合分析片区内主要轴线、节点、特色区域,明确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关系,构建完整的空间景观格局。
继续深化用地布局、交通组织、生态、防洪、岸线、建筑、夜景观、冬季景观、环境小品、分期建设等方面的详细要求。
4)对片区内重要的景观节点,制定详细的城市设计方案。
5)提出对该片区建设项目的实施时序、投资安排和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
3.1.2 滨水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量化指标和控制要求作为具体指导滨水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具体建筑及工程设施设计、土地出让的设计条件和控制要求,对建设实施起具体指导作用,并应成为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对滨水区开发、建设依法行政的主要依据。
滨水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遵照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表达方式,通过一系列抽象的指标、图表、图则等表达方式将滨水区总体设计宏观的控制、定性、定量以及粗略的三维控制内容,深化、细化分解为微观层面的具体控制内容;在控制图则中增加滨水设计指引图,通过一系列城市设计语言,包括尺度要求、空间组合等形式来进行图解示意。
3.2 规划建设控制指标3.2.1 滨水区规划控制指标遵循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要求,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划管理需要和现行的规划控制实践来制定,控制指标体系由土地使用、建筑建造、设施配套、行为活动四方面的内容组成。
(附录滨水区规划控制指标体系)3.2.2 滨水区规划建设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两大类。
其中规定性指标为强制性执行,指导性指标为参照执行。
3.2.3 指标的确定在保证强制性内容的基础上,各城市应根据具体控制需要,针对城市滨水区发展的不同阶段,调整指标体系内容,以充分体现城市特色。
3.3 功能结构布局3.3.1 基本原则:滨水区功能结构的确定应分别针对分段(水平空间关系)、分层(垂直空间关系)进行整理,以区段承载的典型功能为分区主要依据,注意功能区段之间的相互关系,既要避免重复与单调,又要防止缺少联系、各自为政。
3.3.2主要内容:功能区的定性;功能区间的关系,包括垂直空间结构关系和水平空间结构关系;功能区的基本发展演化趋势等。
4 滨水区组成要素指引4.1 滨水区用地控制要求4.1.1 最大限度地保证城市滨水区的公共性,维护滨水区域的生态性,禁止布置可能带来环境污染、不利于滨水自然生态环境的任何项目,滨水区用地应保证一定的兼容性。
4.1.2 滨水区地块的划分应该有利于对滨水公共空间的保护与利用,考虑土地价值的区位级差。
地块划分的规模新区面积可控制在0.5~3 h㎡,旧城改造地块面积控制在0.05~1h㎡。
4.1.3用地布局原则1 严格控制滨水区用地性质,并保证一定的兼容性。
2 确定建筑后退滨水控制线,建筑后退蓝线宽度原则上应不小于滨江河水系的宽度,且最小宽度不宜小于30米,保证一定宽度的自然生态和绿化用地,以植物造景为主,强调整体性,形成连续的绿地走廊。
3 保证滨水公共空间的可达性,滨水公共空间应与相邻城市空间有良好的交通、生态和景观联系。
4.1.4 城市滨水区公共类别划分及用地选择:1 一级滨水区(0~30m)——绝对公共区域:应布置绿地、广场、以及少量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
2 二级滨水区(30~100m)——相对公共区域:应以区段承载的典型功能为选择依据,中心区段适宜布置以商业金融业为主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其它地段在保证景观和滨水区公共性的前提下可以布置行政办公、居住等用地。
3 腹地区(>100m)——相对非公共区域:可布置非污染、非噪扰的与一、二级滨水区相协调的其他用地。
4.2 滨水区公共空间控制要求1 保证滨水区公共属性,形成以滨水绿地、广场、公园或其他休闲区域为主的公共空间,并保证场所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
2 更新、改造城市已建成滨水区域时,要开辟滨水公共廊道空间;对于已经被切割的岸线,应规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开辟公共空间,而缺失面积可在滨水区外给予一定补偿。
3 应打造水景视廊,水景视廊通常可由道路、绿地、广场、商业步行空间等来构成。
重点区域的地块开发应采用“空地率”和“通视率”指标来控制滨水景观免受建筑阻挡。
其中空地率(空地面积/地块面积)应控制在30%~50%之间;通视率(开口宽度/地块宽度)控制在20%~40%之间。
4.3 滨水区道路交通规划控制要求4.3.1 提高综合交通的运行效率,增强滨水区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在时间上保证滨水土地功能的高效率运转。
4.3.2 保证城市滨水区最大限度的公共性,将二级滨水区内交通性干道外移。
新开发滨水区域与蓝线距离100米的范围内,禁止交通性干道的建设;对于在二级滨水区内已形成的交通性干道,应采用疏导车流、分类限行、错时交通等交通管制措施减少道路交通流量,降低对滨水空间的干扰。
滨水道路的服务功能以生活性功能为主。
同时为方便滨水活动的展开,在各转换口设置停车场。
4.3.3 有条件的滨水区应设置非机动车专用道或步行专用道,打造滨水景观路。
4.3.4 结合滨水区公共空间规划设计,设置滨水公共廊道空间。
把各主要活动场所联系起来,方便行人往返,滨水道路系统应采用无障碍设计,各类街道设施应与邻近的滨水开放空间或滨水建筑等风格融会谐调。
4.3.5 滨水区机动车交通应与城市大交通系统相互衔接整合,保证通畅和便捷,滨水区重要节点要实行交通一体化,整合周边公交线路、停车场、轮渡码头、过街通道等设施,强化公交优先原则,以公共交通为主,其它交通方式为辅,合理调整周边公交场站布局。
4.3.6若有水上航运的要求,交通规划须首先予以满足,然后考虑游船线路的规划,码头的设置需充分考虑与其他交通设施的联系。
4.3.7滨水区应有足够的停车泊位,停车场的选址应遵循道路交通的相关规范,同时兼顾方便大众使用的原则,提倡对停车场进行生态化设计。
4.4 滨水区生态系统与网络的构建4.4.1 保护城市的沟溪、湿地、开放水面和植物群落等,构成一个连接建成区与郊外的连续畅通的带状开放空间,把郊外自然空气引进市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4.4.2 滨水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尤其是稀有物种的生境应该纳入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框架中加以绝对的保护。
4.4.3滨水开放空间廊道应与城市内部开放空间系统组成完善的网络。
通过向城市内部渗透,与其他城市绿地空间——线性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行道、高压走廊等共同构成相互沟通、相互联系的通道,在适当地点还可以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或其他地标等,共同构建城市完整的绿地空间网络系统。
4.4.4 建立完整的河流绿色廊道,沿河流两岸应控制足够宽度的绿带,在此控制带内严禁任何永久性的大体量建筑修建,并与郊外基质连通,从而保证河流作为生物沟通的廊道功能。
4.5 蓝线、绿线规划控制要求4.5.1 蓝线划定依据蓝线控制范围的划定应综合考虑为保护城市水体而必须进行控制的区域,原则上以最高控制水位为准,满足堤防、防洪、环保、景观、排灌等需求。
4.5.2 蓝线控制要素1 平面控制:河道平面主要控制河道中心线,河道两侧河口控制线以及河口控制线外侧的河道安全防护控制线。
2 断面控制要素:根据水利规划确定的河道过水能力要求,拟定最小河道断面由河底高程、河底宽度、河道边坡和河口高程等主要要素组成,断面类型可以概括为矩形断面、梯形断面、复式断面三种。
对于满足过水能力要求的河段,可以进行优化断面形式,结合陆上规划进行局部放大断面,提倡亲水边坡和生态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