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与运行机制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与运行机制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与运行机制1.1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概念界定及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一概念,源于对社会治理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

它强调的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互动与协作,形成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政府不再扮演唯一的社会治理主体,而是与市场和社会组织共同承担起治理责任,形成一种合作伙伴关系。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核心在于“共同”,即多方参与、共同治理。

这一概念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社会治理共同体体现了治理理念的现代化。

它摒弃了传统的单一中心治理模式,转向多元共治,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

社会治理共同体有助于提高治理效率。

通过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协作,可以更有效地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形成治理合力。

再次,社会治理共同体强调公众参与,有助于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信任度,从而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和社会的稳定性。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不仅是治理模式创新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

深入研究和理解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与运行机制,对于推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段落为文章的第一部分,旨在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后续讨论奠定基础,并突出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角色。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国家治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挑战。

我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愈发重视从传统行政管理向多元主体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型。

社会治理共同体作为这一新型治理理念的具体体现,旨在通过整合政府、市场、社会、公众等多元力量,形成协同合作、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

近年来,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强调了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

如何有效构建并完善社会治理共同体,探索其生成逻辑与内在运行机制,尚处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的理论贡献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的理论贡献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的理论贡献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关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理论体系,对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的研究提供了独特和深入的视角。

本文将阐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的理论贡献,重点从社会矛盾的分析、阶级斗争理论以及实践指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社会矛盾的分析与解决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矛盾,提出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概念。

他认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矛盾,各个矛盾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推动着社会历史的进步。

这一理论观点为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指导。

在社会治理实践中,矛盾的辩证性分析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和方法。

通过分析社会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可以找到矛盾的矛盾,准确把握社会矛盾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进行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

二、阶级斗争理论对社会管理的指导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认为,阶级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下,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势必面临各种各样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理论为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对策。

在处理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时,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社会管理中,要注意解决社会福利差距,提高贫困阶层的生活水平,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三、实践指导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在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中,需要充分借鉴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创新。

通过实践,可以不断调整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及时改进工作。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告诉我们,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的进步。

同时,在实践中也可以通过全民参与、民主决策等方式,增强社会治理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推动社会民主的发展。

总结: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引言:要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就必须搞清楚社会科学的含义、范围及其界定等;就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性质,内容及其意义等;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历史的具体的中国实际;就必须客观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评价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理论。

本论文将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分别论述。

一、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科学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实证性、开放性等特点。

英美强调三分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强调两分法: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在中国社会科学的范畴指广义的人文科学。

(一)社会科学的性质及界定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

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政治、政策和有关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

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

社会科学大体上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

在20世纪晚期,行为科学这一术语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人们称之为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

那些喜欢采用这个术语的人之所以这样做,部分是因为可以把上述这些学科与一些也属于探讨人类行为的学科像体质人类学和语言学等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

[1](二)社会科学的特点社会科学的特点,我采用的是百科收录的观点,其他不同之处略有补正。

1、复杂性。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受众多自然和社会变量的制约,而这些变量之间往往又是彼此相关的、非线性的关系。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事物的产生往往由偶然的事件或个别人物作为导火索,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2、依赖性。

一般社会事物都是建立在众多自然事物的基础之上,或者与众多自然事物相联系,因此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

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在社会服务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在社会服务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在社会服务中的应用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致力于通过社会服务来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

在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中,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被广泛应用,为社会服务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持。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在社会服务中的应用。

一、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为指导,以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状况为目标。

其中,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提供了社会工作实践分析社会问题的基础。

社会工作倡导着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强调消除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二、社会变革与社会工作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关注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过程,认识到社会变革与社会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工作者在开展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变革,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工作旨在通过社会服务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三、社区工作与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社区工作,社区工作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在社会服务中的一种具体应用。

社区工作的核心任务是组织和协调社会资源,提供社区居民的福利与服务。

通过社区工作,可以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自主能力,推动社区的发展与繁荣。

四、社会工作与公共政策社会工作与公共政策制定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强调社会工作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和影响。

社会工作者需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专业建议,并推动公共政策的落实与监测。

通过社会工作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服务的质量。

五、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在社会服务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社会保障旨在通过各种社会政策和制度,提供社会风险和不平等的有效防护。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工作,包括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援助,通过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来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六、社会工作与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学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学的理论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学的理论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学的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原理对社会学领域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学理论中的理论贡献。

1.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唯物主义是其核心理论之一。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这一理论对社会学的影响在于,强调经济结构对于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性,指导研究者从经济角度解读和分析社会现象。

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的理论贡献在于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并强调了对于社会不公正的批判。

社会学借鉴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探讨社会结构中不同阶级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提供了理论基础。

3. 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关系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生产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和人与生产资料之间的生产关系。

这一理论为社会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帮助社会学者研究社会中的生产活动和生产关系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4. 资本主义批判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制度,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社会学者可以通过借鉴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公正现象,为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结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社会学的理论贡献是深远而重要的。

社会学者可以通过借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入探讨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规律,揭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平等现象,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提供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学的理论贡献将继续影响和指导社会学研究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指导

|理论纵横|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指导文/焦鹏摘要: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相关学习中学习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工具手段及相关内容,客观系统的 讲述了文献收集的几种渠道以及社会调查原则、社会调查前后逻辑、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等。

联系到我的社会工 作实务专业最近正在论证的社区老年社会工作的课题,决定采用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堂上讲授的方法撰写一篇有关于 X社区老年社会工作的工作计划报告,报告内容经相关社区同意,允许面向社会公开。

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 述:需求评估、课题目标、课题可行性分析、课题指标量化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工作实践文献收集社会调查社区老年社会工作一、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学习感受马克思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知识模块对社会工作实践工作 的指导意义是巨大的,对于本知识模块的学习需要阅读的内 驱力和求知欲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以前也有尝试读一 些这方面的书籍了解发现根本读不下去,自己归纳总结后发 现主要原因有二:1、专业知识有限,有时候对于一些词汇的词 义正确理解都很吃力。

2、对于书中知识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 去延伸思考,对这种类别的知识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指导意义 理解有限,所以读起来是索然无味。

我通过马克思与社会科学 方法论知识的学习认为学好且真正能够提高文献搜集和社会 调查的能力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帮助是深刻且长远的,联系 到最近机构让我们做的一份关于社区独居老人社会工作的课 题,决定结合新学习到的这些知识来作为这项工作的指导,这 也是对新知识的运用和考察。

伴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传统意义上的家庭结 构发生了变化,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打破了传统上的三代人 甚至四代人同居的家庭模式。

同时现代社会中老人和子女都 要求有自己的“自由空间”因此纯老家庭和独居老人的社会 现象成为社会各届关注的焦点。

家庭养老的功能日益削弱,原来由家庭承担的老人赡养功能转向社会养老服务,独居老人 成为一类社会问题而倍受关注①。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4)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4)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引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理解的科学方法论。

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科学的方法论。

本文将讨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关系,探讨它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科学的本质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源头之一。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属性的分析方法,以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对社会现象的影响,强调社会运动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逻辑的学科。

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对象、理论、假设、概念、测量、实证和解释等问题。

它致力于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帮助研究者进行有效的社会科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范式。

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提供了一种研究社会现象的宏观视角。

其次,社会科学方法论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构和实证提供了一种科学的途径。

社会科学方法论帮助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有效地采集和分析数据。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应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通常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下面将以几个典型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为例,来探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应用。

社会历史研究在社会历史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对社会历史的影响,提出了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观点。

社会历史研究常常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来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治理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治理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治理研究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社会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对社会治理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当代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

本文将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治理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治理的指导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提升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水平。

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治理的关系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学说等。

这些理论为当代社会治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当代社会治理的特点当代社会治理具有复杂性、多元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社会治理的对象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和手段进行研究和实践。

3.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治理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新视角。

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理论框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治理的本质和规律。

二、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治理的指导作用1. 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注重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理论。

在当代社会治理中,我们可以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方法,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经验,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加强社会公平与正义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在当代社会治理中,我们应该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促进各个阶层人民的全面发展。

3.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将人的全面发展置于首位,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

在当代社会治理中,我们应该借鉴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注重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协调推进。

4. 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强调党的领导地位和先进性,强调党要成为社会治理的坚强核心。

在当代社会治理中,我们应该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马克思科学方法论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马克思科学方法论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Public Management公共管理马克思科学方法论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分析高爽(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摘要: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是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指导方法,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提高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实践的观点、人民群众的立场以及客观规律的角度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政府行政管理具体应用中图分类号:C3;B0-0文献标识码:A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 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马克 思主义是在人类丰富知识成果的基础上 产生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 影响。

如果我们仔细研宄当代政治、经济甚至文化生活,我们会惊奇地发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已经不 同程度的在众多领域被应用、渗透、反映,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也不例外。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助于增强行 政管理工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 质,新形势下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 法论为指导,有助于增强当代行政管理 工作水平。

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1.1方法论的基本内容“方法”一词在中国古代是规矩、规则的意思。

《墨子■天志》把以“规”度量圆形之法称作圆法,把以“矩”度量方形之法称作方法。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今天我们所说的方法,就是主体依据对客观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民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所谓方法论是指人们研宄社会的基本立场、基本假设和基本出发点,也 是指关于某种方法的理论,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达到或者改变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列宁曾在《哲学笔记》中摘录过黑格尔《逻辑学》中的一段话“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主观方面的某个手段,主观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发生关系。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素养的实践培育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素养的实践培育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素养的实践培育一、本文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素养的实践培育》一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和提升人们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素养。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工具,它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社会现象、理解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

在当今世界,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提高社会科学研究者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阐述了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

接着,文章分析了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指出了提升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素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通过实践活动培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包括加强理论学习、开展社会实践、深化研究实践等。

文章强调了实践在培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素养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其核心观点在于,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这一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科学研究应紧密联系实际,服务于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内容,包括阶级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等。

阶级分析方法强调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关注阶级和阶级斗争,揭示不同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矛盾分析方法则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社会科学研究应深入揭示社会矛盾,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历史分析方法则要求在研究社会现象时,要将其置于历史的长河中,考察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揭示其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学在治理现代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学在治理现代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学在治理现代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其丰富的思想和原则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学在治理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学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通过对历史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而系统的基本原理。

其中,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指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表现;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等等。

这些原理为我们深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学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1. 指导国家治理马克思主义学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根本指导原则。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使我们认识到,要解决社会问题,必须从经济层面入手,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同时,马克思主义学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求充分关注各阶层的需求和利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2. 促进社会进步马克思主义学认为,社会进步的动力来自于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

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我们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学的指导,积极推动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的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马克思主义学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倡导实现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为每个人实现个人价值提供条件和保障。

3. 保障社会稳定马克思主义学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深入分析,提出了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

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我们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学的原理,积极处理社会矛盾,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定。

马克思主义学倡导以人民为中心,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 深化国际合作马克思主义学强调共同利益和国际团结,提倡各国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治理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学的原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倡导国际多边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

马克思主义与城市发展的社会治理创新

马克思主义与城市发展的社会治理创新

马克思主义与城市发展的社会治理创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城市作为现代社会的核心载体,其治理问题至关重要。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解决社会治理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挑战。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创新的社会治理思路与方法。

一、城市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城市发展与社会治理是密切关联的。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空间,更是人们生活、工作和交流的场所。

城市发展中的社会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探索马克思主义与城市发展的社会治理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社会治理马克思主义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这一思想对城市的社会治理提出了重要的倡导。

在城市治理中,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关注城市居民的需求,保障他们的权益。

通过充分开展广泛的民主参与,让市民参与到城市治理的各个环节中来,使治理更加民主、透明。

三、坚持科学决策的城市社会治理马克思主义注重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结合,这对城市社会治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城市发展中,我们需要坚持科学决策,通过科学研究与分析为城市治理提供依据。

只有依靠科学的观察和理论,我们才能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和社会治理政策。

四、加强社会组织参与的城市社会治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组织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城市治理中,应当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组织的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治理主体。

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可以更好地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共同推动城市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创新。

五、加强城市和谐发展的社会治理马克思主义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对于城市的社会治理也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发展中,我们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我们可以实现城市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双赢。

六、加强先进文化引领的城市社会治理马克思主义认为,先进的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马克思 数字技术 社会治理

马克思 数字技术 社会治理

马克思数字技术社会治理
1. 生产关系与数字经济:马克思强调生产关系对社会结构和经济的影响。

在数字技术时代,生产关系可能发生变化,例如数字平台的兴起对劳动力和生产方式的影响。

2. 阶级与数字鸿沟:马克思分析了阶级差异和阶级斗争。

在数字技术背景下,可能存在数字鸿沟,导致不同社会群体在获取和利用数字资源方面的不平等。

3. 社会公平与技术创新:马克思关注社会公平和阶级解放。

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为更公平的社会治理提供机会,例如通过普及教育、减少信息不平等等。

4. 劳动与数字劳动:马克思对劳动的本质和价值有深入的思考。

在数字经济中,数字劳动的形式和价值可能需要重新审视,例如平台工作者的劳动权益。

5. 公共领域与数字参与:马克思强调公共领域的重要性。

数字技术可以促进公众更广泛地参与社会治理,通过社交媒体、在线协作等方式。

6. 意识形态与数字文化: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分析可以应用于数字时代的文化和价值观。

数字技术的传播和影响可能塑造人们的观念和社会意识。

构建对未成年人霸凌行为的家校社协同防治机制

构建对未成年人霸凌行为的家校社协同防治机制

热点观察Chinese Cadres Tribune702024.04孩子不越界、不纵容的爱,涵养孩子良好的社会情绪能力,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状态。

对于留守儿童,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组织应提供更多的教养及保护,尽量避免使他们成为校园欺凌的加害者或被害者。

从法律角度来看,202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未成年学生有偷窃少量财物,或者有殴打、辱骂、恐吓、强行索要财物等学生欺凌行为,情节轻微的,可以由学校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采取相应的管理教育措施(作者注:予以训导等)”;第四十一条规定“对有严重不良行为(作者注:如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未成年人,公安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作者注:予以训导等)以下矫治教育措施”。

202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10邯郸初中生将同学杀害埋尸案”的三名初中生杀人者已被启动追诉刑事责任,并在很大程度上对霸凌现象起到一般预防效应。

虽然民众期待对这些制造恶性事件的霸凌者施以“重刑”,但包括死刑在内的刑罚在防控和治理恶性犯罪上的功能是有限的。

刑罚惩罚和教育改造的成效并不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只要定了罪和判了刑就可以了。

甚至,与期待的相反,综合的体系化治理举措跟不上,不仅让这些犯罪人回归不了社会,而且还会让他们“破罐子破摔”,实施更严重的恶性犯罪。

我国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尚未有效建立,专门学校教育矫治制度也因成本太高而只能“蜻蜓点水”,这种教育模式是否能真正解决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和不再犯罪的问题,也尚待进一步验证。

对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社区居委员思想总结

社区居委员思想总结

社区居委员思想总结社区居委员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负责居民的日常生活管理、社区服务以及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在这个职位上,居委员承担着领导居民自治、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的重要使命,要求其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较高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

首先,社区居委员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上保持高度的觉悟性和灵敏性,坚守党的原则,维护党的利益,崇尚党的核心价值观。

只有这样,居委员才能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正确处理好群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确保社区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居委员需要持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思想提升。

作为社区的基层组织,居委员要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和广泛的知识面,要不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只有具备全面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利益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居委员还要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区居委员作为居民的代表,要时刻关注居民的需求和困难,积极主动地与居民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时解答疑惑,为他们提供帮助。

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居委员可能会面临各种问题和矛盾,需要具备较高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尽力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

此外,社区居委员还应该积极推动居民自治,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

居民自治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原则,在居委员的领导下,居民可以自发组织起来,参与社区的事务管理、公共设施建设以及社区活动的组织等。

居委员要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提高居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让社区发展更具活力和可持续性。

总之,社区居委员既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也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通过坚持党的基本理论、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做到真心为居民服务、积极推动居民自治,居委员能够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和居民的幸福生活做出积极贡献。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老旧社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老旧社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老旧社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任何时期都是最为前沿的方法论,是我们实践的重要引导理论。

它体现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是正确且积极向上的。

在如今的城市建设中,其重点主要侧重于一个“新”,这使得每个城市也逐渐形成了老城与新城并存的格局。

老旧社区景观设计的出发点都是居民生活与自然环境因素,其根源与马克思主义不谋而合。

马克思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是具体的,对于景观设计方向的问题研究发展有着一个非常积极的、直接的指导价值的发展研究实用方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老旧社区;景观设计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定义及理念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又体现着世界观。

在马克思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中,这种做法是一种以研究方法为基础的实践方法,包括社会认知研究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

其他逻辑一致的方法被概括为演奏历史、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的方法、统一的辩证支持观研究方法、历史力量、“以人为本”和“以物为本”统一的方法等[1]。

根据社会目前存在的问题社会研究,对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和整理。

并运用其相关材料对某一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就是我们人类开展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管理研究时使用的方法论,其的研究对象是人文社会,社会环境科学方法论主要是通过研究在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所体现的本质以及相关专业人士在其研究工作过程中所发现的特殊问题[2]。

我们可以继续提高调查的学习方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全面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这是完全继承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历史上所有积累的积极成果,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也得以解决。

而且,人类发展的历史中,革新、改革、社会科学的认识对一个新的纪元发展也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学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学中的运用

以实践为根底的研究方法在社会学中的应用社会学研2015211536敏以实践为根底的研究方法在社会学中的应用摘要通过六周的系统的学习,深入浅出的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

本次学习六个专题,分别为,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和以实践为根底的研究方法。

笔者的研究方向为社会学中的社会政策,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以实践为根底的研究方法在社会学—社会政策中的应用。

以实践为根底的研究方法是当今各个学科普遍运用的研究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社会学研究就是将社会政策与理论结合在一起,在实践的根底上进展社会政策理论研究,并以理论指导实践。

本文首先阐释了以实践为根底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容与该方法的应用,进而结合当代中国政策进展了实际现状分析,最后指出了这一方法在我国运用中的缺乏之处。

一.以实践为根底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实践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是人类首要的根本活动,她不仅是人类认识事物的根底,同样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同样,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都是通过对原有的思想变革实现的。

实现这种变革的根本方法和途径,就是通过实践。

用实践的方法来重新定义以前的经历,并获得进一步的开展,从而创造出新的思想理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也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重要论断。

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本质属性,它贯穿着社会学调查研究的始终,是我们参与调查的不二法门。

我国著名人类学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特派教授杜靖先生,他的每一篇论文都是他亲身实践到所研究的事物中,少那么几个月,多那么几年,使用田野志,民族志的方法,几乎跑遍了中国大陆的各个省区,认真调查,然后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历,深刻揭露社会事实,阐述社会文化。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实践指导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

它不仅仅体现在哲学层面也深深融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观察、研究、处理社会历史问题及现实问题,会为研究者提供唯物辩证的正确判断。

经过一段时间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学习,我也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发现许多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含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发放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以上方法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实践基础、辩证思维、主题活动、世界眼光。

以下分述这四方面的对于我实际工作和学习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实践基础”的实践指导意义“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也就是说“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和主体,正如我说学习的专业——企业管理,这也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主体也是对企业发展过程产生的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提炼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的管理理论,升华成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

简而言之,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活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找出客观规律,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再将这些经过实践得来的宝贵理论财富返回到实际企业管理工作中,去解决存在的问题,然后周而复始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在工作中,“实践”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

我目前从事的教学管理工作,除了许多常规工作可以从既有的教学管理政策和文件中,找到规范的工作流程以外,更要面对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情况。

教学不是死板的“填鸭工程”,随着我国高教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所需的知识体系和人才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要不断地更新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社会培育出适合社会的人才。

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期末论文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姓名:斯琴学号:2012211657班级:13级政管研学院:政府管理课程: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2013年11月16日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套完整、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它的产生具有普遍性运用价值,尤其是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开创了人类思想理论的新局面,它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社会科学的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它有其自身所独有的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我们在进行系统的学习过程、学术研究及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容与分析方法论普遍原理出发,通过学习与认识从实践出发的方法论、矛盾分析方法及社会过程研究方法来探讨其在行政管理学中的体现及应用价值,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能够更有效的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工具研究专业问题。

关键字: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实践过程矛盾分析法影响意义行政管理价值前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

普遍真理是实践的产物,它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创立的,也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的。

尽管今天的社会经济实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不能由此而认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经济实践要求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只具有文本价值了。

马克思、恩格斯从来就认为,一切真正的科学体系都是具体时代的产物,而不是哪个天才头脑的主观臆造。

“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普遍真理是发展的,它的内涵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各国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各国实践的主题也是在变化发展的。

恩格斯强调了他和马克思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创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局限性,他认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
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发展方法论是指导工作的理论基础,用马克思主义
社会治理思维去看待社区环境品质提升,更具科学性与完整性。

本文首先从社会
系统研究法中的三大原则来看待社区规划的宏观应用,其次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
科学主体活动,提炼出五个社区治理维度建设应用看法,在通过以实践为基础来
探讨社区治理中活动的开展与实践思路,最后以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世界眼光看待
国内外社区治理发展应用及看法。

通过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可指导社区环境
品质提升。

关键词:社区治理;马克思主义;规划;居民
一、“社会系统研究法”在社区规划的时代背景下的应用
“社会有机体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具体体现,马克
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考察人类社会,把社会系统称为社会有机体,他们认为社会有机体的内部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推动社会系统的发展,由此形成
了不同的社会形态。

”对于社区规划的应用体现在时代背景下社区规划的形态的演变,随着社会转型下社会阶级分化,社会流动加速,社会冲突负责化,公共领域
和市民意识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科学
方法,然而社区规划治理在坚持系统研究法下,调整政治举措,从社会系统研究
方法中的整体性、结构性、开放性三个原则中体现。

一、整体性:将社区治理重
心下移,各项会议上提出要求社区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础下移,许多的资源、服
务和权利下移给基层的同时,可以更好的做到让群众感受到社会环境的变化。

二、开放性:学科转型,城市重大转型期催生大量新的跨学科知识体系和技术范式,
设计的学科结合更全面完整,社区治理所接触到的行业开放性会更广泛。

三、结
构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标准化到多元化、为人规划到与人规划中来。

在其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法扎根我国国情和地方实践
积极探索。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主体活动”社区治理的指导应用
人是社区历史发展的主体,对于社区治理中来说,一切治理举措都是围绕着
主体来进行开展的,在社区治理的举措演变中一直体现了社会共同体的重要性。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认识人的本质,必须科学地认识个人的存在,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把个人的社会作用与社会历史环境有机统一起开。


在社区治理中主体由个人转变到整体大众居民中来,从五个维度明确治理方向,以服务大众居民为指导中心.维度一:人文维度,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社区治理中通过文化层面的建设,强调的是以社区独特的历史和个性为基础,进
行社区共同文化的发掘、认知和延续,实现"内发"的营造。

挖掘马克思主义社会
科学主体活动中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社区,关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
再利用。

维度二:经济维度,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揭示社会历史发展奥秘的钥匙,为
了使社区治理更为可持续性,提高经济维度可能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社区经济
的发展,是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加深社区信心的重要途径。

维度三:环境维度,主体活动中人的生存状态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

环境品质的提升可以有效的提高生存状态,环境维度自然环境保护和景是观特色
塑造,整个人居环境的营造与品质提升,既包括自然环境的保护、修复与特色风
貌景观的塑造,也包括好适宜人的人工环境的建设和维护,是实现高品质社区生
活、促进社区交往、激发社区活力的重要物质保障.不同社区因其所在的地理区位
而拥有某些可以感知的自然特性,这类自然基因不仅带来大地景观的差异,还会
深深影响并根植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特质中,包括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

解读社区独特的自然环境要素、结构、风貌,及其与人工环境、社
区文化、社会生活等之间的紧密关联,进而在规划中予以充分尊重、适当保护,
以及进一步的拓展优化。

维度四:服务维度,社区治理中的主体便是社区居民,因此做好服务性,对
于后续开展治理做好铺垫,也会增强居民的归宿感。

其中服务维度涉及教育、文化、医疗、养老、托幼、家政、体育、福利等各种生活服务的供给,是实现居民
享受社会福祉的“最后一公里"服务内容的全面性和特色性相结合多元服务主体和
供给模式,兼顾外部服务资源引入和内生服务力量培育.
维度五:治理维度-社区治理平台的搭建,作为主体人群交流的媒介,社区范
围内的政府机构、社会组织、辖区单位、居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

基层社区治理是保障社区规划其他维度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支撑。

搭建政府机构、社区两委、辖区企业、物业管理机构、社会组织、居民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社
区议事协商平台.建立社区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议事协商规则,引入专业团队、社
会组织等第三方作为治理支持力量等。

三、“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
究的方法论基础”社区治理中因各个社区特点不同,治理手段也会因地制宜,因此每一次社区治理都需要以实践为举出,从大量的实践经验中进行总结。

然后社区
治理中的实践方式多采用参与式设计以及调研的手段,社区规划面对的是复杂且
相互交织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等问题,需要通过系统全面的调研,对现状情况、主
要问题和优劣势等加以仔细辨识和整体把握。

社区规划的过程就是社区发展愿景
逐步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而这个愿景不应只是政府或专业人士自己“拍脑袋”出来的,社区规划要真正获得社区的支持和助力,愿景目标应是建立在相关各方的共
识基础上,因此愿景的形成和共识达成过程远比目标本身更为重要。

通过建构社
区共同愿景,可以在进入规划设计之前让社区居民能够对社区规划的未来成果有
一一定的认知,从而激发参与的热情和兴趣。

正如马克思所言[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都在实践中检测真理”因此社区治理需要通过不断的调研以及参与式活动,激发居民的积极性,从而与居民达到共建共治共享。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世界眼光的实践意义
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大潮下,应该用科学世界的眼光来看待社区治理的发展,我认为,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发展观批判的吸纳与借鉴世界各个国家对于社区治
理上的举措。

例如欧美国家通过公众参与和互动式的规划设计过程,让多元化的
社区成员((利益相关者)共同推动包括制定社区目标和社区规划方案、挖掘和
引入资源资金实拖现切方案以及对地方规划政策再评估等的一系列行动。

我国近年来不断的学习与借鉴国外经验,逐步重视下放权利治理,通过社会
更多的团队与居民自身来进行治理,用世界的眼光来看待社区治理与发展,用辩
证的思维看到世界上的社区治理与国内的社区治理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这样才能
使社区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好的以人为本,落实到百姓的惠民工程,也减轻政府
自身负担,用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维去看待社区治理,使社区环境品质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浅析社会系统研究方法》[J].华人时刊(下旬刊).王涛.2015年5月.
[2]《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J].今日湖北(中旬刊))鲁超飞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4年,第九期.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与社区科学方法论(2013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三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