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对策分析——德国鲁尔区转型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对策分析——德国鲁尔区转型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资源型城市是指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城市。

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是随着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而兴起并逐步壮大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资源型城市逐渐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此外,长期以来资源能源的高强度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寻找接续和替代产业,对于资源型城市,特别是资源型城市改变过度依赖资源能源的状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资源型城市现状及特点 目前,全国现有矿业城镇426座,处于成长期的84座,鼎盛期的291座,衰退期的5l座。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会同财政部等单位在2007年底完成的《我国资源型城市和资源枯竭城市界定1 112徐慧娟刘娜 何云 王军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对策分析——德国鲁尔区转型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在剖析德国鲁尔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要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及主要特点,提出了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研究》,国务院公布了首批12家资源枯竭城市,2008年和2009年又分两批公布了44个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区)。

随着2007年12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走进公众的视线,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

资源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的城市,一般具有四大共性特点: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是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由于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每一个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城市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学科,它探究城市内外部的经济关系、城市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城市的发展与经济效应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介绍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以及城市经济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经济学理论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城市形成与发展理论、城市距离与交通理论、城市劳动力市场理论等。

其中,城市形成与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城市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包括中心与边缘理论、区位理论等。

城市距离与交通理论关注城市之间及城市内部的距离与交通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包括地理经济学、交通经济学等。

城市劳动力市场理论研究城市中的劳动力流动、职业分工等问题,包括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创新创业理论等。

二、城市经济学实践城市经济学的实践应用广泛,包括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发展战略等。

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等手段来达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城市管理则是指通过政府机构、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来管理城市的经济活动、公共服务等方面。

而城市发展战略则是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等手段来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经济学实践中,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的特点和经济结构。

例如,对于资源型城市,需要研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对于制造业城市,需要研究产业转型与升级的路径等。

此外,城市经济学还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和合作,如社会学、人口学、地理学等,以获取更全面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

三、城市经济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经济学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城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城市管理和规划的实践,使城市的发展更加科学和可持续。

其次,城市经济学的实践经验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避免重复错误,加快发展步伐。

同时,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政府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在城市经济学的影响下,一些城市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转型。

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理论时机选择与现实操作模式_路卓铭

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理论时机选择与现实操作模式_路卓铭
枯竭 。 以 2001 年 12 月辽宁省阜新市被国务院确定为
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第一个试点市为标志 , 我 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工作正式启动 。 此后 , 为 早日全面推进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工作 , 国 家积极进行转型试点以探索和积累经验的同时 , 也 日趋注重促进资源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长
转型意味着事物性质及形态的根本性变化 , 这 种变化往往是因环境及自身结构性变化的调整 , 简 单地说 , 一般是先有问题 , 后有转型 。 当然 , 这里讲 的是被动转型 , 而非主动转型 。 被动转型往往比主 动转型复杂性高 、难度大 , 因而 , 重点从被动转型出 发来看一下资 源产业衰退及衰亡阶段 到来的判定
以资源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主要指主导资源 产业的类型 , 比如是煤炭 、石油等能源产业 , 还是金 属 、非金属等矿业产业 。就中短期而言 , 转型启动时 机主要指资源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 。 转型的外部环 境则包括经济体制转轨的深入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 加深 、市场经济条件下过剩经济时代的到来 、可持续 发展理念的盛行和新产业革命的风起云涌 。对转型 而言 , 城市特殊的产业结构和具体的外部环境都是 客观的存在 , 是转型决策者无法选择和必须面对的 , 它们与转型时机这一可控变量一起共同决定了可供 转型选择的策略空间 。 其中 , 把转型启动的时机作 为初始条件是因为人们对于时机的判断和把握 , 虽 然取决于主观认识和行动能力 , 但是时机本身是一 种客观的存在 , 在什么样的时机启动转型 , 对于转型 路径及其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
从定量的角度看 , 资源产业从衰退阶段向衰亡 阶段过渡的标志是 :宏观上 , 资源经济可采储量已经 不足已探明总储量的 10 %, 保有可采储量的服务年 限已不足 5 年 , 资源产业整体的销售额和就业人数 已经不足正常年份的 70 %, 利税总额更是下降到正 常年份的 50 %以下 , 资源产业已经失去了对城市经 济的主导能力 ;微观上 , 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 , 大量 企业破产 , 下岗失业人员很难有再就业渠道 , 居民收 入总体上难以保障正常生活需要 。

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理论时机选择与现实操作模式

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理论时机选择与现实操作模式


要 : 源城 市如 何 实现 可持 续发 展 这一 世 界 性 难 题 已 日趋 严 峻 地 摆 在 我 们 面 前 , 源城 市 的经 济 转 资 资
型 问题 近 年 来 也 进 入 了 国 家决 策 视 野 。 由 于资 源 的 “ 可再 生性 ” 资源 产 业 的 发 展 由其 储 量 决 定 , 整 个 存 不 , 其 亡过程呈“ 生命 曲 线 ” 态 , 分为 五 个 阶段 , 同 阶段 其 转 型 成 本 、 险 不 同 , 形 即 不 风 因此 , 应把 握 最 佳 转 型 时 机 , 以 减 少 转 型 给 资 源 型 城 市 发展 带 来 的 负面 影 响 。 关键 词 : 源型 城 市 ; 济 转型 ; 命 曲 线 ; 资 经 生 转型 策略 空 间 ; 优 转 型模 式 最
资源 型城 市系 指其 主要功 能是 向社会 提供 不 可
《 国资源 型城市 经 济结 构 转 型研 究 》 告 中, 用 我 报 运
采掘业 产业 占工业 总产 值 的 比重 等 四大 指标 , 发 将 生学 原则 与 动 态 原 则 相结 合 而确 立 的 l 8座 的 版 1
再生 资源 或耗竭 型 资源及 其初加 工 品等 资源型 产 品 的一类城 市 。需 特别 强调两 点 : 一 , 其 资源 开采及 初 加 工在该 城市 产业 结 构 中一 定要 居于支 柱性 或 主导 性地 位 , 而 资源 型产 业 的兴 衰 决定 着 资 源 型城 市 从 的兴衰 ; 二 , 源 型 城 市一 定 要 有 资源 采 掘 业 , 其 资 否 则 , 资源加 工业 与 资源采 掘业 分离 的情形 下 , 在 资源 加工 的规 模 和 比重 再 大再 高也不 能称之 为资 源 型城 市 。事实 上 , 国 资 源 型城 市 不 仅在 发 展 上 受 到 资 我 源型产 业 的决定 性 影 响 , 至 绝 大部 分 资 源 型城 市 甚 本 身就 是因 资源 而 设 , 资 源 开发 催 生 了 资 源 型城 是

城市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现状及展望

城市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现状及展望

志磊(0 1 通 过对 黑龙江 省煤 炭城市 的发展现状 , 出 2 1) 提
了5 R发展 模 式 ( R tik R d c 、 es、 eyl、 e 即 e n 、 e ue R ue R cc R 一 h e
作者简介 : 王艳( 97一) 女 , 18 , 山东师范大 学山 东省 可持 续发展研 究 中心人 口资源 与环境 经济 学研 究生 , 究方 研 向: 可持续发展 战略与管理。
21 0 2年第 6期
总第 2 6期 1
对外锸
【 区域经济】
城 市循 环 经济 理 论 与实践现状及展望
王 艳 尹建 中
(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 山东 济南 20 1 ) 50 4
[ 摘
要]城 市循环经济是城 市建设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 型社会 的重要途 径。通过 对城 市循环 经济
1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 资源 型城 市面 临 发展 与 环境 资源 之 间的矛 盾 和 冲 突, 资源型城市发展 循环 经济 的必要 性显而 易见。 目前
潘鹏 杰( 00 从对 城市 的界定 出发 , 2 1) 结合 循环 经济
的本 质对 城市循环 经济进行 了分 析 , 为城市 循环 经济 认 是以提升经济 效益 、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 益为核心 , 以高效 利用资源和防治环境 污染为 出发 点 , 3 (e ue rue 以 R rd c , s e r yl) e c 为原则 , 生产方 式 由粗 放 型 向集 约 型 、 c e 使 消费方
产业结构 , 转变城市生产 、 费和管 理模式 , 生态链 条 消 用 把行业与行业 、 产与 消费 、 区与 郊 区有机结合 起来 , 生 城 把城市的生产 、 消费、 废弃物处理和城 市管理统 一组织为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范文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范文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资源型城市,顾名思义,是以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这类城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近年来,随着资源枯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结构单一等问题的暴露,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必要性、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必要性1. 资源枯竭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往往依赖于某种或某几种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加工,当这些资源逐渐枯竭时,城市的经济增长动力会大幅减弱。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

2.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传统的资源型产业往往属于重工业领域,不仅能耗高、污染重,而且附加值低。

通过经济转型,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发展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提高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3.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经济转型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软实力等措施,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1. 资金与技术瓶颈经济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然而,资源型城市往往由于产业结构单一、财政收入不足等问题,难以筹集足够的资金。

同时,由于缺乏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发展。

2. 人才短缺与流失经济转型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

然而,资源型城市往往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水平较低等原因,导致人才短缺。

同时,由于缺乏吸引力,优秀人才可能流向其他发展较快的城市。

3. 生态环境压力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经济转型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解决策略1. 政策支持与引导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等,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提供支持和引导。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研究》范文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研究》范文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研究》篇一一、引言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自然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其经济发展高度依赖于资源开采与加工。

然而,随着资源枯竭、环境保护压力增大以及全球经济的深刻变革,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支持对推动经济转型、促进产业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支持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背景与意义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经济增长乏力、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经济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经济转型,资源型城市可以逐步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金融支持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作用金融支持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金融支持可以为经济转型提供资金保障,促进产业升级和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

其次,金融支持可以通过政策性金融工具引导资金流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此外,金融支持还可以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四、资源型城市金融支持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金融支持力度不足,资金投入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使用效率不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此外,金融支持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上,对新兴产业和创新创业的支持不够。

五、解决策略与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与建议: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手段引导更多资金流向资源型城市。

二、优化政策性金融工具。

完善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使用机制,提高其使用效率,确保资金能够精准地流向需要支持的领域和项目。

三、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 1 1 F 2. 3 文章 标 识 码 : A
1 问题 的 提 出
资 源型 城市 是依 托资 源开 发而兴 建 或者 发展起 来 的城 市 .其 主 导产 业多 是 围绕资 源 开
发 而建立 的采掘业 和初 级加 工业 。 新 中 国建 国以来 , 从 资源 型城 市构 成我 国现 代 工业体 系 和
在 所有 制结 构 中 , 国有 经济 比重 大 , 国有经 济在 各 种 经济 成分 中 占有绝 对 优 势 , 非公 有 经 济 发 育迟滞 。 然 , 虽 资源 型产 业在 资源 型城 市经 济 中 占有举 足 轻重 的地 位 , 是 , 源型开 采 和 但 资
收 稿 1期 :0 8 0 — 2 5 1 20—7 1 :
分 散 实 践证 明 . 城市 空 间结构 的松 散性 与城 市基 础设 施建 设 的成本 是呈 高度 正相 关 的 。由
于受 资本 等要 素 的稀 缺性 影 响 , 城市 空 间结 构 的松 散性 , 但 增加 了城 市建 设 成本 , 不 而且 降 低 城市 建设 资金 的使 用效 率 , 而影 响着基 础设 施建 设 。城市 基 础设施 的滞 后性 , 该城 市 进 使

般 会普 遍存 在 以下 问题 :
21 产 业递 进缓慢 . 业 结构 单一 . 产
资源 型城 市 的发展 是 紧紧 围绕其 所在 区域 内资源 的开 发与利 用 而进行 的 .对 资源 依赖
性较高 在产品结构上 , 是以资源的开采和初加工为主, 呈粗放型特征 。 而且产业结构单一 ;
7 l
初 加工 产业 的前 后关 联度 低 . 对其 它产 业特 别是 第 三产业 的带 动力 或推 动力 不 足 。 不进行 若

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七台河市是黑龙江省的一个资源型城市,以煤炭资源为主要支撑,曾经是中国煤炭工业的重要基地。

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和环保政策的实施,七台河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困境。

为了转型升级,七台河市必须面对困境并寻求有效对策。

一、困境分析1.资源枯竭目前,七台河市的煤炭资源已经面临枯竭的趋势。

过度开采导致煤炭资源储量锐减,市场需求下降,一度是市场供应过剩状态。

而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清洁能源的发展将对煤炭产业带来更大的挑战。

2.产业结构单一七台河市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主要依赖煤炭产业,其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一旦煤炭产业受到冲击,整个城市的经济运行会受到重大影响。

3.环境污染严重煤炭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带动当地经济增长的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量的煤尘、废水排放,导致了当地水土受到严重破坏,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

以上种种困境表明,七台河市亟需转型升级,以应对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对策建议1.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针对资源枯竭和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七台河市需要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可以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兴产业等方式,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水平。

2.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对于环境污染问题,七台河市必须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可以通过严格的环保政策,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改善环境质量。

鼓励企业加大对环保技术的投入,推动生产方式和能源利用的绿色化,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拓宽资源利用渠道,促进资源综合利用面对资源枯竭的现状,七台河市需要拓宽资源利用渠道,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可以通过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利用。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的浪费。

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综述

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综述
此 阶 段 主要 是 围绕 资 源 型 城 等专题研 究。张 以诚 (9 8 1 9 )主编
上 很多依赖资源 而建立 的城 市正在 市如何 布局和 选址 、建设规模 、建 的 ( ( 矿业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较 走 向衰退 ,为 了寻求新 的经济增长 设 时序 等问题展开 ,但理论研 究只 点进而带动经济 可持 续发展 ,各国

产业
1 j}
、l 0 d r( r

依托 关系两个维度对我 国资源型城 要表现 :原 有机器设备 的闲置和再 基本特 征、面临的 问题 以及如何进
市进行特征分类 ,基 于S O W T分析 利用 问题 ;原有劳动者 的再 就业 问
行产业 结构调 整与优化等方 面进行 了分析和研究 。
环经济、创新问题和 “ 资源诅咒”研究等 ,这 些内容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未来有关研究要将定性和定量研 究、个案和共性研究、宏观和微观研 究、理论和 实证研究结合起来。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 ;综述
中图分 类号 :F 0 .; 2 . 4 7 1F14 5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7- 952 1)9 02 - 4 6 2 69 ( 1 - 08 0 0 0
1研究 阶段划分
源型城 市生命 周期以及产业结构转 资源型城市转型学 。姜舂海和于立
我 国学者对 资源型 城市经济转 型 的基 本规律 ,认为煤 矿城市单一
(0 7 2 0 )将产业转型的基本方式划
小转型”和 “ 大转型” ,将 型与发展 的研究 ,是伴 随着宏 观经 的产业结 构是造成经济效益差的主 分为 “
▲ 作者 简介 :赵 西三 (9 6 ) , 男,河 南省 郸城县 人 ,河 南社 会科 学 院工业 经 济研 究所助 理研 究 员,经 济 学学 士 ,研 究方 向 :产 17 一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金融支持研究——基于乌海市的个案分析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金融支持研究——基于乌海市的个案分析

时, 容易 陷入 “ 科 斯 怪 圈 ” 图 1 , 转 型 面 临 经 纳 ( )使
济 与社会 文化 的双重 困难 , 大转 型成 功 的难度 。 加
经 济 理 论 ,即主 张 金 融发 展 是 经 济 增 长 的重 要 原 因 . 强调 金融 机构 和相 关 金融 服务 的供 给先 于经 它 济 增 长对 其 的需求 , 调 金融 发 展 的主 导性 , 过 强 通 现代 金 融功 能 和作 用 的发挥 以及对 经济 的渗 透 , 为 经济 和金 融 的发展 提供 条件 和动 力 。 另一种 是需 求 跟进 型 的经 济决 定金 融 理论 。 即主张 金融 发展 只 是
5 ・ 5
I NNER M0NG0L A I I F NANC AL I
21. 00 6 0
■■




序 , 在经 济 发展 的早期 阶段 , 给主 导 型 金 融处 即 供 于 主导 地位 , 随着 经济 的发 展 , 求 追 随 型 金融 而 需 逐 渐居 于主 导地位 2金融 支持 资源 型城市 转 型的 内在机 理 。资源 . 性 城市 的转 型或者经济结构 的战略性调整 .涉及到
但 随着城 市 的发 展和 产业 链 的延 长, 功 能也 必 其 然 由单一 向综 合演 变 。而 这个 演变 过程 会从 财政 、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金融支持的相关理论研究
( ) 一 资源型城 市转型 的理论 综述 。 源型 城市 资
核心 是 主 导产 业 转 型 。 基 本 准则 是 : 宽 国 际视 其 拓 野 , 足本 地实 际 , 成特 色产 业 。 产业 选择 和调 立 形 在
整上 , 形成 了两种 转 型路径 : 种路 都 将 面临 转型 问题 。资源 最 型城 市 的转 型 必 须 在 衰退 阶段 到 来 之前 把 替代 工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策略与方法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策略与方法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策略与方法资源型城市是指靠重要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资源型城市转型已成为必然之势。

本文将从城市经济、城市规划、城市文化、城市环境四个方面,提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策略与方法。

一、城市经济方面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往往依赖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而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往往在长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

因此,转型的第一步是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非资源类产业。

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发展新兴产业可以通过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和引进,在城市中形成新的产业链,提高城市的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

例如,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城市创新创业,引进高科技企业等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2、加强产业集群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是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可以聚集更多的产业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

因此,需要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相关产业,构建产业链,提高城市的产业集聚能力。

3、深化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改革是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市场化改革可以加快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

例如,鼓励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监管等方式,实现市场化改革。

二、城市规划方面城市规划是城市转型的基础性工作,要想实现城市的转型,必须进行规划工作。

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努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通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实现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为城市的转型提供支撑。

例如,加强管理,对城市用地进行精准的分类,形成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格局。

2、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城市功能的规划需要科学地制定,包括城市交通、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设施等,这些规划将为城市的转型提供必要的支撑。

3、注重文化底蕴建设资源型城市的文化底蕴需要不断进行建设,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和城市发展。

例如,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Forum学术论坛 2012年11月223浅议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辽宁省凤城市委党校 关晓颖摘 要:资源型城市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城市,它的形成与发展对资源产业有着强烈的依赖性,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又决定了这类城市大多要经历兴衰的过程。

本文以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共性问题及转型的必要性,并给出了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具体建议思路。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经济转型 替代产业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1(c)-223-02资源型城市是城市体系中一种特殊的群体,它是伴随着某种自然资源(主要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和初步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

与其他类型的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对资源型产业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大多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的过程。

1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理论视角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质,就是要使其摆脱对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的依赖,谋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涉及到行政区划、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分工以及促进区域空间资源最优配置的政策环境、体系建设等问题。

资源型城市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接续替代产业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区域内各类资源情况和协作分工问题。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内的联系日益紧密,分工也越来越细。

资源型城市在研发建立新的替代产业时,必须从宏观经济着眼,立足于区域内外各种资源、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在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城市的经济联系中调整和完善自己,使区域内各类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1.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新的发展观,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研究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实际上就是在研究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走的是非持续发展的道路,高投入和高消耗造成资源大量浪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浅析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之路——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

浅析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之路——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
同 , 区特 点 各 异 , 转 型 模 式 与 发 展 路 径 也 大 相 径 地 其 庭 , 以 , 型 没 有 模 板 , 可 能 照 搬 哪 一 种 现 成 的 所 转 不
模 式 , 型 的 过 程 是 漫 长 而 艰 巨 的 , 要 较 长 时 间 转 需
着 手 推 动 转 型 , 个 阶 段 城 市 已 经 完 成 了一 定 的 资 这
备 , 住 经 济转 型 的最 优 时 机 , 渐 摆 脱对 资源 性 抓 逐
产 业 的依赖 。
变 , 面推 动 传统 产业 新 型化 、 兴 产业 规 模 化 、 全 新 支
柱 产 业 多 元 化 , 步 走 出 了 一 条 资 源 型 城 市 转 型 发 初 展 之路 。这从 2 0 0 8年 相 继 出 台 的 相 关 政 策 就 可 见

斑 ,关 于 加 快 发 展 高新 技 术 产 业 的 实 施 意 见 》 《
《 于加 快 发展 服务 业 的实 施 意 见》 关 于晋 城市 煤 关 《 炭工 业 可持 续发 展 政策 措 施试 点 工作 的实施 意 见 》
收稿 日期 :0 0 0 — 1 2 1 - 9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者简介: 田瑜(9 4 )女 , 18 一 , 山两晋城人。硕士 , 研究方向 : 应用经济学 ; 王雪(9 2 )女 , 18 一 , 山西晋城人 。硕士, 研究方向: 工商管理 。
有 消 耗 殆 尽 的 一 天 , 源 型 城 市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成 为 资 全 世 界 的 一 个 重 要 研 究 课 题 。很 多 发 达 国家 的 资 源
策 措 施 无 不 体 现 了 晋 城 市 政 府 加 快 推 进 晋 城 市 经 济转 型 的决 心和信 心 。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径与模式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径与模式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径与模式郑辉孙晓华龙睿摘要: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资源型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

从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三个子系统协同演化的新视角,提出不同成长阶段条件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模式选择:成长型城市,采取以基础设施转型为导向的“雁阵式”发展模式;成熟型城市,采取以人力资本转型为导向的“螺旋式”发展模式;衰退型城市,采取以制度环境优化为导向的跨越式发展模式;再生型城市,采取以新要素集聚为导向的“断尾式”发展模式。

其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提供理论基础,而且能够为公共政策调整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协同演化;模式选择作者简介:郑辉,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孙晓华(通讯作者),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龙睿,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124.5;F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22)01-0061-14引言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随着宏观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低端产能过剩、经济增长停滞和环境污染加剧等突出问题,经济转型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

对于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来说,尽管所处的成长阶段不同,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因素各异,但其背后的核心要素是存在共性特征的。

一般地,资源型城市为了摆脱对资源开采和加工业的过度依赖,需要吸引资本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能源错配下中国工业绿色升级的演化路径、机制设计与政策优化”(72004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突破性技术的创新生态结构优化与治理体系设计研究”(72074043)。

61和人才要素的不断汇聚。

在这一过程中,基础设施能够为要素流动提供便利条件、人力资本能够为产业创新升级提供动力、制度因素则能够为转型发展提供政策性保障,三者协同演化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前提。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新产业发展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新产业发展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新产业发展资源型城市是指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开发的城市,常见于石油、煤炭、金属等资源丰富的地区。

过度依赖资源开发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以及经济波动等。

资源型城市需要进行产业转型与新产业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首先需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来平衡经济结构。

可以发展制造业,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提升产业附加值。

可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旅游等,推动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

可以培育新兴产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资源型城市可以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这些产业,实现经济增长。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还需要进行技术升级与创新。

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往往依赖于原始的技术和设备,效率低下且环境影响大。

为此,资源型城市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开发的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资源型城市还应加强科技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还需要加强环保意识与环境保护。

资源开发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资源型城市需要加强环保意识,推行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可以通过治理污染源、推动循环经济、开展生态修复等手段,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可以发展环保产业,如环保设备制造、废弃物处理等,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新产业发展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产业转型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技术升级与创新,并加强环保意识与环境保护。

资源型城市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摆脱对资源开发的依赖,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浅析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浅析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学号:本科学年论文浅析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作者姓名指导教师所学专业班级所属院系经济系学习年限2010 年9 月至2013 年11 月二○一三年十月目录内容提要 (2)引言 (2)一、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的现状 (2)二、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 (3)(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3)(二)煤炭资源面临枯竭 (3)(三)煤炭企业的社会包袱过重,转型压力大 (4)(四)山西煤炭企业人才资源不足,创新能力是短板 (4)三、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之路 (4)(一)治理环境污染,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1.重点推进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4)2.大力实施太原西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4)3.积极开展重点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4)4.全面启动全省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5)(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支柱产业 (5)1.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煤炭高关联度产业的发展 (5)2.依托旅游业,带动山西第三产业发展 (5)(三)发挥政府在产业转型中的作用,完善资源转型援助政策 (5)(四)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构筑产业转型人才优势 (6)1.是要结合产业需要,重点培养潜力人才 (6)2.是要实施开放的人才引进战略 (6)3.是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 (6)参考文献 (6)英文摘要 (7)浅析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学生姓名:李建行指导教师:杨二霞内容提要了解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分析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所面临的问题,从而走出一条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特色之路。

每个资源型城市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发展新型的支柱产业,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促进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进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引言山西省地处内陆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的储量更是突出。

建国60年来,山西省为全国经济建设输出大量煤炭资源。

做出巨大贡献。

同时,煤炭产业成为山西省的主导产业,随之形成众多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范文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范文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资源型城市,顾名思义,是以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背景与必要性资源型城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减少和枯竭,传统产业的优势逐渐减弱,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同时,全球经济的竞争格局也在不断变化,对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资源型城市必须进行经济转型,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

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以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导,其他产业发展滞后。

当资源减少或市场需求变化时,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面临严重的挑战。

2. 技术水平低:许多资源型城市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上缺乏优势,缺乏创新能力和技术人才。

3. 资金和人才短缺:经济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持,但许多资源型城市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

4. 政策支持不足:政府在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方面的政策措施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解决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的策略1. 调整产业结构:资源型城市应逐步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发展多元化的产业。

通过引进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2. 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3. 吸引资金和人才:通过优化投资环境、提供优惠政策等措施,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进入资源型城市。

同时,加强人才培训和引进工作,提高本地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4.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完善和有效的政策措施。

《乌海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范文

《乌海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范文

《乌海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乌海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其经济发展一直以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导。

然而,随着资源的逐渐减少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乌海市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

本文旨在研究乌海市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乌海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乌海市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乌海市以其丰富的煤炭、石灰石等资源而著称,资源开采和加工产业一直是该市的主导产业。

然而,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使得乌海市在资源枯竭、市场需求变化等情况下,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同时,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也日益严重,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乌海市转型发展的必要性面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乌海市必须进行转型发展。

首先,转型发展是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降低对资源的依赖,提高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转型发展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等模式,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乌海市转型发展的主要问题及挑战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乌海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挑战包括:一是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传统产业比重过高,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二是人才短缺,缺乏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支撑;三是资金短缺,转型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四是环境治理压力大,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治理。

五、乌海市转型发展的策略与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及挑战,乌海市应采取以下策略与措施:1.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降低对资源的依赖。

2. 引进和培养人才。

通过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撑产业的发展。

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本地人才的素质和技能。

3. 加大资金投入。

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融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支持产业的转型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理论与实践1.研究意义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拥有118个资源城市,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资源型城市逐渐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因为自然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资源生产量逐年减少,而且在开发建设资源城市时只考虑资源的开采,而忽略了城市发展的条件和因素,导致了诸多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复杂多样的困境。

能否解决由于资源枯竭带来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是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政府能力提出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巨大影响,有的甚至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企业关闭破产,工人失业,收入下降,经济停滞,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

毫无疑问,产业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而政府积极妥当的政策对加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有重要意义。

2.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基本理论2.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涉及到行政区划、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分工以及经济要素在区域空间最优配置的政策环境、体系建设等问题。

区域经济学是将区域空间看作资源经济的基础,依据资源的近似性、经济的互补性作为限制条件自然形成一定区域内经济上互相分工协作具有比较紧密的经济协作关系的地区经济。

在区域经济中,既有超越国家的世界区域经济,如太平洋经济区、亚太经济区、欧元区等,在这种大的经济区域内,都有很多超越国家的经济政策。

还有在一国之内因地域空间的接近而形成的经济区域,如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等,这类经济区在一个国家内跨省市形成紧密的经济协作关系。

另外,还有在一个省市内形成的小经济区。

研究资源城市经济转型必须把资源城市放到区域经济的大环境中考虑。

现代城市经济既是一个开放大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每一座资源型城市都属于某一经济区,资源城市经济转型是所在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和规划,把自己置身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大系统中,选准经济转型的定位和方向。

例如接续产业的发展,结构的优化、经济分工和资源配置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不平衡发展问题,经济网络问题等,都是在研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接续替代产业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区域内各类资源情况和协作分工问题。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分工也越来越细。

资源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在研究开发建立新的接续替代产业时,必须从宏观经济着眼,立足于区域内外各种资源、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同时在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城市的经济联系中调整和发展自己,在资源城市形成新的接续替代产业中,使区域内各类资源达到高效配置。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应站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改善自身的生态环境。

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要求具有可持续性,而资源型城市,尤其是急需进行经济转型的资源城市,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比较严重,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负面影响。

更重要的是,环境问题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我们已经开始站在全球的角度研究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也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

如果在一个经济区域中资源产业占有相当比重,则对该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威胁。

因此,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要从促进整体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经济转型的意义,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和谐,促进城市与整体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2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论,尚处于探索和形成之中。

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丰富内涵:⑴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整体发展和协调发展,即共同发展。

⑵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系统的整体协调,也包括世界、国家和地区三个空间层面的协调,还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以及内部各个阶层的协调,持续发展源于协调发展。

⑶公平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公平发展包含两个纬度:一是时间纬度上的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二是空间纬度上的公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

⑷高效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效率不同于经济学的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效率既包括经济意义上的效率,也包含着自然资源和环境损益的成分。

因此,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高效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等协调下的高效率发展。

2.3 生态经济理论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生态经济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生态经济理论要求发展经济不能损害环境结构和功能,不导致环境质量的退化,经济发展的过程应是环境质量更符合人类生态学要求的演化过程,是环境质量与人类健康、舒适、美化的价值取向相一致的过程。

因此,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的速度要适应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

特别是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各类污染和其它环境冲击,应被控制在环境的忍受限度以内,使环境有能力对受到的冲击和震动通过自身组织的过程加以转化、消化、淡化,最终保证环境的演化趋势不受影响。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是资源配置存在着社会最优解,且社会最优解与企业最优解可以具有互补性。

这个理论内核,是生态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分支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

目前,生态经济研究集中在生态产业、生态恢复、生态保护三个领域,并与产业生态学、恢复生态学、保护生态学相对应,其研究主要有三个切入点,其一是以生态系统作为研究的主体,利用数学方法和生态模型,研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生态系统顺向演替带来的价值增值和逆向演替造成的价值损失,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必须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含义。

其二是以制度、组织、技术创新入手,规范企业和人的行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企业和个人的自利目标与利他目标统一起来,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人与自然和谐。

三是从利益相关者的协商、谈判入手,在全面界定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学习、协商和合作,形成大家共同认可,即具有双赢乃至多赢性质的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案。

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创立可持续发展理论,用以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将是今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发展与应用的基本任务。

人们认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律是研究生态经济规律和建立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又一次深化,它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并为用生态经济学理论指导实践提供了更有力的基础。

在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关系方面,政府负有很大的责任,并能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我国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治理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覆盖了全国 97%以上的县。

其投资之巨,范围之大,目标之高,都创下了当今世界生态建设之最。

我国也在开展公众环境信息方面工作,如每年的环境状况公报,每月的大江大河水质状况公报,每天的城市空气质量公报。

但目前还存在着环境信息透明度不高、参与渠道不畅等问题,尚需做进一步的改进。

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观点,生态经济学必将会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的理论保证。

3.济宁市经济转型实践3.1济宁市基本情况简介济宁是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煤炭行业实现利税、利润占我市工业的比重超过60%,可谓济宁经济的半壁江山。

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一业独大”的发展模式是难以保证长盛不衰的。

今年以来,受宏观形势影响,煤炭市场低迷,煤炭价格和产量“双下降”,原煤产量下降3.5%、吨煤价格下降144元,利税、利润下降52.3%和74%,迫使工业转型升级。

工业是现代经济的主体,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首先要立足于做大做强工业,下大气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些数据对济宁这个“优势在煤,软肋也在煤”的传统资源大市的造成的冲击和影响不言而喻。

打破煤炭“资源诅咒”和“路径依赖”的怪圈,强力推进经济战略转型升级,不仅迫在眉睫,而且势在必行。

3.2经济转型的必然趋势在这种不利形势下,我市以“1351”百千亿产业培植工程为抓手,以结构调整、创新驱动、两化融合、节能降耗、运行保障为重点,大力深化经济战略转型,沉着应对经济低迷带来的挑战,着力打造济宁工业的创新升级板,已成为全市工业突破重围,再造辉煌的必然抉择。

南水北调环境约束成本提升,倒逼转型升级。

南水北调水质排放标准使我市项目准入门槛相应抬高,近3年我市共否决新上项目41个,涉及投资约25亿元,直接减少新增销售收入80多亿元。

按南水北调沿线企业废水排放新标准,我市133家日排放污水百吨以上的工业企业治污投入累计已达30亿元,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导致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每年减少约20亿元。

根据污染治理要求,先后关闭造纸、酒精、淀粉、化工、印染等行业的企业60余家,减少工业增加值32亿元。

打造鲁西发展新高地,要求转型升级。

省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鲁西经济隆起带,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的决议》,要求我市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产转型这条主线,强力推动工业化,集中突破工业发展。

打造鲁西发展新高地,争当淮海经济区龙头,就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必须要靠实力说话,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里求突破,当龙头,做表率。

500强企业相继落户,证明转型升级具备条件。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余户落户我市,世界知名的IT企业美国惠普公司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共同建设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和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美元。

这不仅体现了我市资源、文化等优势,也体现了我市工业发展优势。

这些优势为转型升级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3.3济宁市经济转型的战略在加快全市工业转型跨越中,我市决策者们提出,转型不是否定资源优势,而是抛开“煤炭情结”,跳出资源城市“矿尽城衰”的怪圈,高效利用资源,放大资源优势;转型不是放弃传统产业,而是克服“路径依赖”,谋求产业的“涅槃新生”,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新路子。

在全市的经济战略转型的路径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几个鲜明的特征:以实施“1351”百千亿产业培植工程为抓手,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大体系。

重点培育机械、化工、煤炭、食品医药、新能源、纺织服装、造纸、冶金建材、电力、新信息十大产业。

力争到2015年,新信息产业过100亿元,专用汽车、汽车配件、矿山机械、调味品、医药、光伏、电动汽车、LED、冶金、建材10个子行业过300亿元,造纸、冶金建材、电力3个产业过500亿元,机械、化工、食品医药、新能源、纺织服装、煤炭6个产业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十大产业总体突破万亿元,形成“1351”的梯次发展格局。

以持续开展“大项目突破年”活动为契机,更大力度的上项目、增投量、优投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