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祝福(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第二课《祝福》一、内容及解析1、内容:《祝福》描述了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将祥林嫂的悲剧放在“祝福〞的热闹情景中来描写,刻画出祥林嫂周围的各类人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各种态度,从而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2、解析:《祝福》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采用倒叙手法,先写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把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然后按时间顺序表达悲剧的主体部分,最后,仍以祝福情景作为尾声,深化故事主题。
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作者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揭示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
二、目标及解析1、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解析:〔1〕把握人物形象是理解小说反封建主题的关键,学习时,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来挖掘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本文通过人物不同时期的肖像、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悲惨遭遇,学习时可以通过这些买描写,尤其是人物眼睛的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同时,学习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
〔3〕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来表达故事,因此,要了解小说的情节安排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文章把祥林嫂的悲剧故事放在祝福的情境中来表达是有其深意的,要注意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文章为什么以“祝福〞为题是本文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祝福〞与祥林嫂悲剧的关系。
2、探究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学习本文的重点,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也就明确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支持条件1、重视预习环节,通过课前阅读全文了解小说内容。
2、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把握课文主题。
3、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设计过程〔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情节安排,概括各部分内容。
高中语文第2课祝福(第1课时)名师精讲新人教版必修3
【大成目标】( 目标解读,讲堂组织 2 分钟 )1、掌握课文情节。
领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绘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要点)2 理解造成人物惨剧的社会本源,进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实质。
(难点)【使用说明】1、学习方法:朗诵法,议论法2、课前学生自主预习,达成基础案部分的不过构造梳理3、讲堂上利用 5 分钟时间抽查学生的预习状况4、建议三课时基础案( 25 分钟)一、初读课文,给下边加黑的字注音。
1. 字词。
1、基础知识部分由小构成员课前预习达成;背景知识由教师增补。
钝 ( ) 响寒暄() 朱拓 ( ) 间()或悚()然踌蹰()()2、联合文本达成大成目标1。
少不更()事谬()种俨()然雪褥()瑟形骸()哭泣()驯()熟桌帏()讪讪()怔怔 ( )( )| 咀嚼 ( ) ()赏鉴渣滓() ( ) 瞥( ) 见拗()可是蹙()缩诡()秘门槛()窈( ) 陷惴惴( ) ()歆()享踉跄()()2. 增补解说:预习指导:查找词典和资料,扩展有关瓦楞:瓦陇,亦作瓦垄。
即屋顶上用瓦铺成的凸凹相间的队列。
素材。
阅读课文,掌握字义字音间 ji àn或:副词。
有时;有时。
悚sǒng然:惧怕的样子。
踌蹰: chóuchú也作“狐疑”,①踌躇,狐疑不决②徘徊不进③研究,反覆思索。
④冷静自得的样子:⑤心情沉郁瑟瑟: sè象声词。
形容发抖:瑟瑟发抖| 形容稍微的声音:秋风瑟瑟。
沸反盈yíng天:沸:滚翻;盈:充满。
声音象水开锅相同沸腾翻腾,充满了空间。
形容人声喧哗杂乱。
絮絮: xù x ù1. 语繁不停貌。
2. 连绢起伏貌。
哭泣 wūyè:1. 低声哭泣。
亦指悲涕声。
2.形容低落凄凉的声音。
歆享:神灵享受供物。
踉跄:腿脚不灵巧,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二、背景知识1、小说是经过完好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绘,塑造各样拥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宽泛地、多角度地反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2祝福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2祝福1教案祝福课题:《祝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剖折人物的方法,分析祥林嫂这个典型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了解典型环境与祥林嫂性格的关系。
3.德育目标理解本文通过祥林嫂这个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在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重点:本文结构的安排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小说三次对祥林嫂的不同描写;对“祝福〞的含义理解。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学过鲁迅的小说《故土》《孔乙己》,其中活泼可爱而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三、设疑自探1、小说的情节结构怎样?2、小说的记述顺序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小说的景物描骂有什么作用?4、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四.解疑合探1、明确:指导。
学习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说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祝福》的结构是按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的。
小说一开头描写祥林嫂所生活的环境:既有对阴沉黑暗的年底景象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又有对家家准备祝福的盛况的社会环境的描写,更有对虚伪反动保守的鲁四老爷及其书房的典型描写,这就提示了悲剧主人公一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环境,为祥林嫂悲剧的开展提供了背景。
这是情节开展的序幕。
序幕之后,首先描写了祥林嫂悲剧的结局一“我〞亲见沦为乞丐的祥林嫂;亲闻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的消息。
反映了鲁四老爷对祥林嫂死的冷酷,社会上对祥林嫂悲剧的冷淡,也表现了“我〞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激愤,从而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断补充修改片〞的回忆,展开对悲剧主体局部描述。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2课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2课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生平和创作。
(2)通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3)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重点难点】(1)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知识导学】1.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散文诗集《》,散文集《》,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2.写作背景:《祝福》写于1924年,是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所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对妇女的各种压迫尤为惨重。
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褒扬条例”中,就有“表彰节烈”的条款。
“五四”运动前后,复古主义者在报刊上公开鼓吹“节烈”,经常刊登颂扬“节妇”“烈女”的记事和诗文。
“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礼教观念流毒甚广,当时被迫牺牲于所谓“节烈”的妇女很不少。
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
1924年前后,他写了《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坚壁清野主义》《寡妇主义》等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杂文,《祝福》则是以小说的形式对此进行批判。
早在1918年,鲁迅就发表了题为《我之节烈观》的文章,对压迫妇女的封建节烈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鲁迅认为,中国女子,只要戴上不节烈的罪名就除不掉,只有被这顶大帽子压死完事。
他说:“据节烈为本,将所有活着的女子,分类起来,大约不外三种:一种是已经守节,应该表彰的人(烈者非死不可,所以除去);一种是不节烈的人;一种是尚未出嫁,或者丈夫还在,又未遇见强暴,节烈与否未可知的人。
高中语文 2 祝福(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2 祝福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命运的因素与社会根源。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因素与社会根源,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本学案的内容共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完成对小说情节的学习;第二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第三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完成对环境描写的赏析。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理顺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命运与作品感情基调3、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结合文体分析文章。
学习重点1、梳理小说的情节。
2、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学习难点1、梳理小说的情节。
2、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课前预习教材助读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2、背景介绍《祝福》发表于1924年。
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新人教版必修3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语文祝福(第课时)导学案
祝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任务一有人说,鲁四老爷是杀死祥林嫂的刽子手,你怎么看,画出文中描写鲁四老爷的文字,并分析人物形象。
任务二通过查阅资料、工具书和小组讨论,画出出文中描写鲁四婶或者柳妈的文字,并分析其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任务三你认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把结果写在下面。
任务四在课文中划出两处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并小组讨论其作用。
任务五讨论课文题目为《祝福》的含义。
【课下作业】阅读全文,请认真思考文中的“我”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性格特点?【参考答案】第二课时任务一①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之后便大骂其新党,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②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③四叔皱了皱眉,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④“可恶!然而……。
”四叔说。
⑤四叔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四叔是一个封建卫道士,顽固坚持封建礼教,反对一切变革。
因为祥林嫂是寡妇而嫌恶,对祥林嫂的婆家绑架祥林嫂非但不反对,反而表示理解。
对祥林嫂失去第二个丈夫毫无同情,反而剥夺她参加祭祀的权利。
对祥林嫂的祝福时悲惨死去竟然骂其是“谬种”。
他满口仁义道德,却毫无人性,正是他从精神上,进而从物质生活上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
他是杀害祥林嫂的主要凶手。
任务二①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
②“祥林嫂,你又来了。
”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
“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是撞坏的吗?”③“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④“你呀。
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 第课《祝福》 导学案
2.《祝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生平和创作。
2.理解典型环境描写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3.理解祥林嫂悲剧形象的典型意义以及封建宗法思想的对中国妇女的命运造成的根本原因。
【重点难点】1.理解典型环境描写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2.理解祥林嫂悲剧形象的典型意义以及封建宗法思想的对中国妇女的命运造成的根本原因。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
鲁迅是他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其后又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并撰写大量杂文、散文,批判旧思想、旧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
生前出版小说集三部、散文集两部、杂文集十五部、通信集一部,文学史著作两部。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2、背景资料《祝福》创作于1924年,是《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
小说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但由于革命的不彻底性,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并未完全实现,整个中国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残酷统治和压迫下,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仍然严重地束缚着广大人民,尤其是妇女。
她们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严重地束缚着她们的身心。
妇女解放问题成为鲁迅在五四运动时期探索的主要问题。
《祝福》就是在这种探索下产生的。
【课前预习】钝.响()陈抟.()悚.然()踌蹰.()负疚.()俨.然()桌帏.()草窠.()蹙.缩()歆.享()牲醴.()搭讪.()唾.弃()烟霭.()镯.子()一瞥.()窈.陷()渣滓.()【学习过程】一、整体把握1.小说《祝福》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二、细部探微2.小说中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3.从祥林嫂初到鲁家至临死前,外貌有哪些变化?结合她的生活遭遇,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4.祥林嫂是否对生活做过反抗?结合课文总结这一人物形象。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
2、教师讲解: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地位,死了丈夫还 得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祥林嫂的 反抗,并不是因为在读书人家里做过事, 而是她的自发反抗, 她要摆脱这任人宰 割的命运。 在当时的社会, 她的反抗不可能有结果。 这部分最后交代了祥林嫂嫁 了勤劳朴实的贺老六,并有了一个儿子。读者读到这里,往往会稍松一口气。但 祥林嫂的命运究竟如何呢?我们继续研读。 三、 1、明确:①祥林嫂再次到鲁镇做女佣。②祥林嫂的痛苦悲伤成了人们咀嚼 品味和取笑的材料。 ③柳妈的恐吓和祥林嫂捐门槛。 ④祥林嫂捐门槛后仍得不到 解脱,最后被赶走沦为乞丐。
2、明确: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 消失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与前面第一次来 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 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3、讨论归纳:
是因为她心中非常悲伤, 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 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 同情。但人们却很少同情和怜悯, 在鲁四老爷家不让她干祭祀的活, 镇上的人们 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 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 这些, 说明在那个封建礼教封 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祥林嫂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 要忍受巨大的精 神压力。 4、讨论归纳:柳妈是个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她的话,本身没有 什么恶意,但却使祥林嫂思想上更加痛苦。祥林嫂花了 12 元鹰洋去捐门槛,是 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 她要顽强地活下去, 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 所 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 眼光也分外有神”, 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 运了。 5、讨论归纳: 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 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 可四 婶仍不让她沾手。其实,四婶的背后是鲁四老爷的话:“伤风败俗”,“祭祀的 时候可用不着她帮手。 ”正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 阻断了祥林 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祝福》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三)导学案课题:《祝福》【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品味文章细节,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重点难点】1、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学具准备和学法指导】学具准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学法指导:1、学生通过复述课文培养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
3、朗读精彩语段,体悟语言的深层含义及情感。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
《呐喊》收入鲁迅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鲁迅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的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小说。
文中“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著作。
2.封建思想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1)秩序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不能破坏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在鲁四老爷这样的理学拥护者看来,像康有为那样的改良,都是洪水猛兽,更不要说是变革了。
祥林嫂的再嫁,破坏了封建夫权秩序,鲁四老爷自然是无比仇恨,斥为“谬种”。
(2)妇女的“三从”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祝福》导学案设计
《祝福》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组别【学习目标】1.梳理概括小说情节,体会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品味语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3.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学习重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
2.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点拨【学时】3学时第一学时【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2、背景介绍《祝福》发表于1924年。
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高中语文2祝福课业案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学案
《祝福》【学习目标】1、体会社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分析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把握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所揭示的主题。
【作者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秉臣。
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
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
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某某省某某府会稽县(今某某市)东昌坊口。
祖籍某某省汝南县,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
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但是因为一部影片,深知仅仅医生是不能拯救人类,从此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某某、某某任教。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年38岁。
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学院学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
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
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某某。
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
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新人教版必修3海南省高中语文第课祝福导学案
《祝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理顺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命运与作品感情基调。
3.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结合文体分析文章。
[教学设想]1.理顺故事情节;2.体味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学法指导]1.圈点阅读:通读全文,按照时间的顺序旅顺内容,画出描写时间的句子。
2.文体疏理法: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按情节发展阅读课文。
[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
《彷徨》收入了鲁迅《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
本文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的流弊和荼毒。
2.文体知识: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3.祝福的习俗:“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宰杀家禽,置备牲肉,并将牲品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一、导语: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揭示主题。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 祝福 导学案
高中语文祝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三维目标: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品味文章细节。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通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2.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的作用。
3.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一、自主学习:1、字音积累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不更()事谬()种淡()然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赏鉴()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2、字形积累寒暄(喧哗)烟霭(和蔼)走投无路(回头)形骸(惊骇弹劾)惴惴(揣摩湍急)3、字义识记俨然:讪讪:怔怔:怨府:沸反盈天:4、文学常识: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2、“四书”指《》、《》、《》、《》,“五经”指《》、《》、《》、《》、《》五部经典著作。
二、合作探究: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就是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辛酸生活的缩影,请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整理出祥林嫂的年谱。
三.布置作业:1、以“___________的她(他)”为题,填上恰当的词语,写一段描写人物肖像的文字,要抓住人物某一典型特征,通过其前后的变化,反映主题。
字数200字左右。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学习效率如何?还有哪些不懂?《祝福》导学案(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体会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对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2.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1.分析祥林嫂人物形象2.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推荐-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2祝福导学案
《祝福》【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的2、3【知识链接】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呐喊》收入鲁迅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彷徨》收入鲁迅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的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小说【检查预习】1、正字音监()生寒暄()烟霭()陈抟()老祖间()或一轮悚()然谬()种俨()然形骸()尘芥()堆两颊()沸()反盈天捺()上花冠荸荠()草窠()讪讪()渣滓()蹙()缩窈()陷歆()享2、解释词语寒暄:尘芥堆:俨然:咀嚼赏鉴:沸反盈天:不更事:《四书》:3、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学习过程】1、小说的主人公是祥林嫂,她一生的经历都有哪些呢?请大家速读课文,填写祥林嫂年表:祥林嫂年表二十六七岁,冬初逃到鲁镇做工,很勤劳祝福时很忙2、祥林嫂年表,我们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填写的但是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编排这些事情的呢?在结构上采取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3、小说情节一般划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几部分如果我按照这样的方式划分课文,那么,它们分别对应课文的内容是哪些?这四部分对应的课文内容大家已经找到了,除此以外,课文内容还剩下几段内容,这几段的作用是什么呢?4、作者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祥林嫂的一生,小说的整个思路是“现实——过去——现实”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标志作者思路转换的句子5.学生研读序幕部分有关环境描写学生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6、鉴赏课文其他景物描写的作用学生个别朗读“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7、学生阅读最后一段,思考其作用和特色。
《祝福》 第一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学习目标】1、积累字音、字形,了解作家、作品及文章背景。
2、梳理概括小说情节,了解倒叙手法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1、梳理概括小说的情节。
2、赏析文中倒叙手法及其作用。
【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法。
2、学生小组讨论。
预习案【预习内容】一、了解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二、背景介绍《祝福》写于1924年,是鲁迅短篇小说《彷徨》的第一篇。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是取而代之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的《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三、关于“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并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四、学生课前认真、细心默读文章,在文章圈点、勾画,并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预习检测】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钝响()监生()朱拓()陈抟老祖()炮烙()瘦削不堪()踌躇()()少不更事()谬种()俨然()醉醺醺()驯熟()桌帷()讪讪()草窠()执拗()蹙缩()倔强()门槛()二、识记并解释下列字形寒xuān()无精打cǎi()蹒shān()沸反盈天(解释):探究案【探究内容】一、本文是一篇长篇小说,请在预习的基础上按照小说的要素划分文章结构并概括内容。
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二、本文在叙述手法上采用了什么叙述手法?有什么作用?【达标检测】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导学案第一课时
《祝福》导学案(第一课时)时间:3月11日星期三编写者:杨同国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情节结构,理解其结构安排的作用。
2、了解祥林嫂悲剧命运教学重点:理清小说情节结构教学难点:结构安排的作用考点: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C)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课型:新授教法:点拨指导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2分钟)1、字音:朱拓间或悚然不更事俨然形骸两颊新正荸荠呜咽讪讪陈抟咀嚼瞥蹙缩拗不过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2、字形(括号内为易误字形):寒暄(喧)烟霭(蔼)走投(头)无路形骸(骇劾)惴惴(揣湍)3、解释词语:寒暄百无聊赖沸反盈天二、作者与背景简介:(2分钟)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写于1924年,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
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
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向来是束缚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
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的社会矛盾,深刻地反映出旧社会中千千万万劳动妇女共同的悲惨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祝福
【学习目标】1、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2、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1、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1、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20分钟反复诵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
2、15分钟认真限时,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3、5分钟总结。
【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见练习册)
二、了解作品(见练习册)
三、相关知识
(1)贞节: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颐、朱熹。
理学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
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
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
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或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
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步。
(2)秩序: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提倡“三纲五常”。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就是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不能破坏尊卑秩序。
“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三从四德: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
妇女没有人身权利,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
违背了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
“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及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4)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预习自测】
1、生字
监.生(jiàn) 寒暄.(xuān) 烟霭.(ái)镯.子(zhuó)朱拓.(tà)
瘦削.(xuē)间或.(jiàn) 诧.异(chà)悚.然(sǒng)踌蹰
..(chóu chú)
谬.种(miù)尘芥.(jiâ)形骸.(hái) 模.样(mú)新正.(zhēng)
俨.然(yǎn)荸荠
..(bíqí) 驯.熟(xùn) 桌帏.(wãi) 讪.讪(shàn)
咀嚼
..(jǔjuã) 蹙.缩(cù) 诡.秘(guǐ) 怔.怔(zhâng) 醴.酒(lǐ)
炮.烙(páo) 窈.陷(yǎo) 惴.惴(zhuì) 歆.享(xīn) 陈抟.(tuán)
2、生词
寒暄:(问)寒(问)暖。
指人们见面时说些客套话。
暄: 太阳的温暖。
悚然:惊惧的样子。
惶急:惶恐焦急。
踌蹰:⑴犹豫;⑵得意的样子。
不更事: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世故人情。
更,经历。
谬种:坏东西(骂人的话)。
俨然:这里指摆出十分庄重的样子。
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暄嚣杂乱。
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
盈:满。
【我的疑问】
【知识链接】
一、记叙方法
知识的积累: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
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分叙,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
二、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整体。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
在记叙文中确立线索很重要。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以实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②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③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④以时间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⑤以地点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
如《小橘灯》按地点的转换全文可分为四部分:叙述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叙述小姑娘家的情形;叙述回寓所后的交谈;交代离村后的情形。
文章以地点为线索,内容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⑥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
课内探究1小说的情节与结构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2、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一、速读课文,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情节内容起讫段落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1、本文按什么叙述方式叙事的?结合课文,你认为这样的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2、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叙述顺序的转变的?
3、本文的线索是?
【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寒暄. (xuān) 陈挂. (zhuān) 咀嚼. (juã) 门槛. (jiàn)
B.新正. (zhēng) 歆.享(xīn) 草窠. (kē) 祭祀. (sì)
C.赎.罪(shú) 蹒.跚(pán) 朱拓. (tuō) 蹙.缩(cù)
D.悚.然(sǒng) 形骸. (hǎi) 银镯. (zhuó) 窈.陷(y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百无聊赖沸反盈天惴惴不安少不更事
B.逆情背礼宽宏大量安分耐劳间或一轮
C.寻死寻活联绵不断异乎寻常走投无路
D.价廉物美逍遥自在清敦鱼翅咀嚼赏鉴
【课后反思】
2 祝福
第一课时
【质疑探究】一、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1――2
结局祥林嫂寂然中死去3――33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34――53
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54――65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66――110
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111
1、明确:倒叙(1)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
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2)突出典型环境:鲁镇是封建礼教思想最严重的地方,祥林嫂的悲剧主要发生在鲁镇,先写鲁镇更能突出
悲剧性。
(3)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这样的一个悲惨结局非但没有人同情,竟然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
甚至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
2、明确:第33段“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
3、线索:从文章的内容看,作者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以深刻的笔触展现了旧中国一个劳动
妇女祥林嫂生存的社会环境及其悲剧的一生。
【当堂检测】1、B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