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毋宁死课例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自由毋宁死》听课感想
我认为《不自由毋宁死》这节课不是很成功,下面就谈谈其优点以及我认为其之所以失败的原因,附带我将其改进的一些意见。
首先,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分清楚朗读和演讲的区别,并且感受演讲的魅力。王老师始终围绕这一点,运用了朗读法,他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且要求学生以饱含激情的语调朗读出来。这么做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以及对演讲文体的独特性的体会。朗读是指朗读者和听众的一种欣赏行为,主要目的是体会作品给众人的优美文字和丰富情感;而演讲是指用语言说服听众接受一定的观念、思想,为了让听众信服阐述的道理。基于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王老师主要运用朗读法以及引导法,并且让一位朗读功底较好的同学脱稿,配以一定的手势表情等体态动作语言,为学生形象生动地阐述了这一点。
再者,在课堂上,多媒体的运用也为之增添一点亮色。为贴合演讲这一主题,王老师用了一段视频来阐述演讲的特点:表情眼神与群众交流;语气语调更加强烈;借助手势与其他体态语言。这几点,在视频中都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但是,这节课的缺点也是很多的。王老师的普通话不是很好,所以在最后为大家示范朗诵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示范效果不佳。而且上课时声音太小太轻,导致本该是激情洋溢的课堂死气沉沉,而我们这些听众也是昏昏欲睡。对于这篇颇具煽动性的演讲文章,这一点是致命的败笔。以上主要是个人的原因,下面谈谈教学法运用上的缺陷。
首先,这节课的教学方法太单一,貌似运用最多的就是朗读法。这是一篇饱含激情的文章,运用朗读法也应该是这篇文章的主要教学方法,但问题在于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朗读并不是一遍遍地机械重复地阅读,而是在学生阅读之后,老师加以引导,从而在下一次阅读时达到更好的效果。而在这一点上,学生的情感并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老师也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我觉得,如果老师的朗读能力不是很好,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录音的方式给学生以示范。而且在使用朗读法的同时,还要很好地运用其他方法,比如讨论法,可以增添课堂的活跃气氛,从而弥补老师感染力的不足。
再者,这节课的各个环节在衔接上不是很连贯。比如一开始,老师就把这篇文章的作者简介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放在ppt上,虽说是开门见山,但总显得突
兀,缺少引导性的话语,这样既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得课堂进入程式化的死胡同。我认为,可以在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示范朗读之后,在充分调动起学生好奇心的情况下,在显示上述内容。比如说以如下话语引导:“他们宁死渴望自由,到底是什么束缚了他们的自由?他们追求的是怎样的自由?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时代背景”等。
同时,王老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感受朗读和演讲的区别,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王老师对“文”的挖掘的深度不够,“这些区别是如何通过文字这同一媒介表现出来的呢?”这一问题显然没有涉及。虽然这是一篇演讲性的文章,激情洋溢是其最大特色,但是不该仅仅体悟演讲者的情绪,不该仅仅感受演讲文体的情感,还要穿插一些“文”这方面的内容。
比如说,我会问:“亨利在这次演讲过程中处处流露出这种强烈的激愤之情,试从文中找出令你最受鼓舞的一两个片段与大家交流,并且说明理由:为何能强烈传达出激愤之情?/如何表达出激愤之情的?”这里我强调的是其之所以能传达激愤之情的理由,这样必然会引起学生对文本的“文”的重视,从而不至于顾此失彼。
比如说:大量使用设问和反问(据统计,全文大约有27个问号)举例:“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上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再比如:使用了不少排比。举例:“我们请愿过了,我们抗议过了,我们哀求过了,我们也拜倒在英国国王的宝座下……可我们的请愿受到侮辱,我们的抗议招致了新的暴力,我们的哀求被人家置之不理,我们被人家轻蔑地一脚从御座前踢开了。”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