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二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提能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3

合集下载

(通用版)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训练

(通用版)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训练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2014·柳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绝不相信,在这次战争结束时,即使我们站在一旁而且继续站在一旁,我们能够在物质上使用我们的力量,决定性地消除战争时期已经发生的情况,防止在我们对面的整个西欧归于一个国家的支配之下……——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说(1914年8月3日)材料2:1935年至193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三个中立法案,以使美国避免战争,禁止美国向交战国出售运输武器等军需物资。

——《美国在二战中的租借法案》(1)根据材料1,指出英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指导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格雷演讲的历史背景。

(2)美国实行“中立”政策的现实原因是什么?对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2014·德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希特勒并没有制定征服世界或关于别的任何事情的计划。

他认为,别人会提供机会,并且他会抓住它们。

……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别处寻找那个提供机会的人,这个机会希特勒会利用的,而那个人也就这样给走向战争以第一推动。

显而易见,尼维尔·张伯伦是这一地位的候选人。

材料2:错误!(1)提供“机会”给希特勒指的是什么事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结合史实分析漫画反映了英国政策什么变化及原因。

3.(2014·贵港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漫画《大西洋宪章》材料2:《宪章》声明称英、美两国并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凡是被强制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这些权利;两国愿意在经济领域内促成一切国家之间的最充分的合作;两国相信世界所有国家,无论为实际上或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漫画中两只大手为什么能够紧握在一起?(2)根据材料2,概括《宪章》体现的原则,并分析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4.(2014·邯郸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配套课件 人民版选修3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配套课件 人民版选修3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
五、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1.原因
(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为“□21 冷战 ”局面的形成奠
定基础。 (2)美苏均势局面的形成: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
国;英法等欧洲传统强国元气大伤;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 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加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苏渐 成均势格局。
(3)矛盾激化: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
(3) □27 核武器的使用严重伤害了无辜平民,威胁人类
安全。 (4)众多世界文化名人的推动,世界各国维护和平意识
的增强。
2.特点 (1)广泛性:知名人士、文化界人士、青年学生各阶层 广泛参加。
(2)民主性:以集会、游行等 □28 合法民主斗争 形式为
主。
(3)组织性:召开多次□29 保卫和平大会 ,发表宣言。
(4)普遍性:涉及众多国家及国际组织。 (5)深入性:有原则宣言,又有专门组织进行反战运 动。 3.意义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揭穿了战争的谎言,弘扬 了正义,推动了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行动,有利于维护 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七、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

1.变化和特点
阶段
表现
(3)1945年8月,日本□15 宣布投降 ;9月2日,正式签署
投降书。
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过程
(1)1941年3月,美国通过《 □16 租借法案》,授权总统
以租借的方式向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各种军事援 助。美、英实际上结盟。
(2)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都表示支持苏联抗击德 国。
(3)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17 大西洋宪章
选修部分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PPT课件:选修3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PPT课件:选修3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返回导航
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 考 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战局面的形成;(2)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 纲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3)联合国的产 要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 求 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意义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 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 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 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 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 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 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历史教训 (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 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 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 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 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3)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 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 中得到的启示 (4)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 平中的主要活动
历 史
返回导航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思考
英法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和实质分别是什么?
提示:(1)原因 ①英法等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大大削弱,不愿与法西斯 国家正面交锋。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英法等国国内兴起了不惜代
人 教 版 历 史
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精准高考
历 史
人教版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 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1
2 3
目 标 定 位
考 点 梳 理 真 题 研 析
4
提 能 演 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议活动为主,基本上是合法斗争。
(3)组织性:召开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成立了“世界保 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和世界和平理事会。 (4)普遍性:运动范围涉及世界各国以及众多的国际组 织。
英加强了对苏联的援助。
(3)1942年元旦,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
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3.合作: (1)召开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 会议。 (2)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3)盟军进入德国境内和攻克柏林。义: (1)大大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 (2)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证 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二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
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历史原因: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潜伏着各种矛盾,德、日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仇视和不满。 (2)德国、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
3.重要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激化了各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 义阵营的形成。
2.表现: (1)两大阵营对峙(战后初期)。 ①资本主义阵营: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 施、北约的建立。
②社会主义阵营: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建立经
互会,建立华约,与之对抗。
(2)美苏争霸。 ①争霸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开始冷战。 ②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说明美 国占了上风,但美苏双方的对抗进一步升级。
⑤“第二次缓和”:1985年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
得到了美国的响应;1987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签署“中
导条约”,美苏关系进入“第二次缓和”。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讲义(选修3)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讲义(选修3)

第2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一)背景1.根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具体原因(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是二战爆发的诱因。

(2)经济危机是加速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是二战的罪魁祸首。

(4)绥靖政策的影响:绥靖主义者充当了二战的帮凶。

(5)20世纪30年代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局势朝着新的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

(二)进程1.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2.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

3.转折: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4.胜利:1943~1945年,意、德、日先后投降。

(三)影响1.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2.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3.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5.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四)英、法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和实质1.原因(1)英、法等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因一战而大大削弱,不愿与法西斯国家正面交锋。

(2)一战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英、法等国国内兴起了不惜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3)英、法等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本能仇恨和对弱小国家的蔑视。

(4)希特勒制造了一种反苏反共的假象,迷惑了英、法等国。

2.实质:损人害己、姑息纵容。

(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启示1.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

战争的性质关系到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

中、美、英、苏等同盟国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旨在反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正义的。

(2)团结就是力量。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力量的形成和发展却需要团结。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依靠团结形成的强大力量。

(3)战略指导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2课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新人教版选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2课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新人教版选修3

第2课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一)1.经济大危机影响: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为摆脱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2.大战策源地形成(1)1933年1月,德国总统正式任命希特勒为政府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2)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初步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亚洲也出现了世界大战策源地。

3.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利(1)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5月,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人民掀起抗意战争。

(2)1936年7月,德、意直接进行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转变为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

西班牙人民抗击德、意法西斯的斗争。

(3)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4)1938年德国以武力为后盾吞并了奥地利,同年德国又在捷克斯洛伐克边境苏台德区挑起事端,企图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4.轴心国集团形成(1)背景:在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加快了相互勾结的步伐。

(2)过程:1936~1937年期间,德、意、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建立“柏林—罗马—东京”三国轴心。

(3)影响:初步形成一个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阶段性特点第一阶段(1939~1941年):纳粹德国运用“闪电战”战术,横扫大半个欧洲大陆,法国投降,意大利正式参战,德国入侵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法西斯势力达到顶峰。

另一方面,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第二阶段(1942~1943年11月):这是战争的攻守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时期。

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中途岛战役的胜利使反法西斯国家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形势,迫使法西斯国家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意大利的投降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2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2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的惩罚。
(2)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 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战争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 护和平;保护了人权。
[史论归纳] 1.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相互配合 (1)政治上互相协作: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经 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特别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之间 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战争期间共召开四次三国首脑会议,协调 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对当时和战后的形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③第三次: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朝 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是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 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随之结束;而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 化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4)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使全球战略矛盾对 立。美国为了称霸,挑起了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
2.“冷战”的形成 (1)1946 年,美国驻苏代表乔治提出“八千字电报”的遏制理 论。 (2)1946 年,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著名反共反苏 的铁幕演说。 (3)1947 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咨文反映出来的美国外 交政策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它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一大 转变,也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5)1985 年,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他提出“新思维”理 论,美苏关系进入第二次缓和阶段。
(6)1991 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也意味着 美苏冷战的结束。
视角 1:从合作与协作角度考查对二战中法国复兴的认识 例 1 (2015·高考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 年 6 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 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 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一场战 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 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 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高考导航】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课件 人民版选修3

【高考导航】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课件 人民版选修3

C
核心 考点突破
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微课助学
考点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
史料印证 要点突破
[史料分析] 其结果是助长了德国法 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 了世界大战的爆发;英 国自食其果,遭到德国
史料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
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 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 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1939年9月27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广播演说
张伯伦过去一心一意想的是搬起希特勒这块石头, 去打苏联人民的脚,但是……张伯伦手上的石头却 打在张伯伦自己的脚上。 ——毛泽东
空袭。 上述史料表明
在面临威胁人类生存的 重大问题时,不同社会 制度的国家应团结起来 共同解决。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C
核心 考点突破
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C
核心 考点突破
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微课助学
考点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
史料印证 要点突破
7.反思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它历时6年,波 及61个国家和地区的20亿人口,人类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昭示人们:各国必须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加强合作, 才能共同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的威胁和挑战,才能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C
核心 考点突破
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课时训练 微课助学
考点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
史料印证 要点突破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使各主要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6.2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及烽火连绵的局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6.2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及烽火连绵的局

26.2 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及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对点训练1.材料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

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

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

1944年6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

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

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

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答案(1)自由法国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为法兰西民族利益而战;法国本土虽然沦陷,但可以依托海外殖民地继续战斗;可以借助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

(2)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合作;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

解析第(1)问,可根据“‘自由法国’运动”“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等分析概括。

第(2)问,可从法国获得成功的做法(“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等)中总结经验。

2.材料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现象。

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选3-2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限时规范特训Word版含答案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选3-2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限时规范特训Word版含答案

限时·规范·特训温馨提示:本套题共4小题,分值100分,做题时间30分钟,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1. (25分)[2015·吉林长春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9年8月22日,阿道夫·希特勒说:我确信斯大林不会接受英国的提议,俄国没有兴趣保护波兰,……我对俄国的态度逐步改变,在达成贸易条约的同时,我们展开政治对话,提出互不侵犯条约,接着俄国提出全面建议。

四天前,我采取了特别举措,昨天俄国回复说他们准备签署。

后天(德国外长)冯·里宾特洛甫也会签署条约,现在波兰已是我们的囊中之物。

——佩里·罗杰斯《西方文明史:问题与源头》材料二1941年4月13日,斯大林对亚洲日益升高的紧张情势,采取基本上与一年半前对波兰危机相同的战术,而与日本在莫斯科签定互不侵犯条约。

不论是对波兰或对亚洲,他都为侵略者解决了两面作战的风险,借鼓励他所谓的资本主义内战在别处进行,而使战火暂时不肆虐苏联领土。

苏德协定为他争取到两年时间,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则使他在六个月之后,得以将远东军全部投入莫斯科保卫战,奠定他赢得对德之战的基础。

——基辛格《大外交》(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英国的提议”是什么。

(5分)(2)根据材料二中,“为侵略者解决了两面作战的风险”的含义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苏联与德国及日本相继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对二战带来的影响。

(20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中大国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第(1)问,二战爆发前,英国曾主张与苏联建立共同防御德国的安全体系,材料一中希特勒认为斯大林不可能同意;第(2)问,使德日避免东西两线作战的是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影响从对苏联、其他弱小国家和对法西斯国家的影响分析。

答案:(1)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共同防范德国的侵略。

(2)德国:消灭波兰进攻英法后避免出现东西两线作战局面;日本:南下策动对英美的太平洋战争,避免出现南北两线作战的局面。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课件 岳麓版选修3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课件 岳麓版选修3

考点一
理主干
引史料
讲要点
返回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 (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2)人民终究是命运的主人,是社会前进的推动者。 (3)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 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4)所有国家都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和平共处。 (5)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 展。
岳麓版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 平
第二次 世界大 战和雅 尔塔体 系下的 “冷战” 与和平
考点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 考点二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命题研析 考向聚焦 课时训练 规范解答
♦ 理主干
120世纪20年代,法西斯在德、日、意三国相继
人民的脚,但是……张伯伦手上的石头却打在张伯伦自己的
脚上。
——毛泽东
考点一
理主干
引史料
讲要点
返回
解读 张伯伦演说中的“强大邻邦”指德国;“小国”指 捷克斯洛伐克。据史料分析,张伯伦推行了绥靖政策;英 国政府提出上述主张的真实目的是纵容德国向东扩张并 进攻苏联,以保证英国的安全。其结果是助长了德国法西 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英国自食其果, 遭到德国空袭。上述史料表明在面临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 问题时,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团结起来共同解决。
④1940年德国突袭丹麦,向北欧发动进攻。 5月,进攻西欧国家,法国溃败,英国遭到巨大 损失。但不列颠之战使德国遭到第一次失败。
考点一
理主干
引史料
讲要点
返回
①1二94战1年进一 6月步,扩德大国。突苏袭联苏进联行,了苏莫德斯战科争战爆役发,,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真题再现]1. [2014·课标全国卷Ⅱ][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

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

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

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

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

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

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背景和意义。

材料主要反映了日军大举入侵缅甸,英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曲折发展历程。

第(1)问中的“战略态势”可从材料中的英军败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后的太平洋战场态势和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中国战场态势来分析。

第(2)问中的“军事意义”应从敌我力量消长和打通国际交通线的角度来分析;“政治意义”应从展现远征军作风、提高民族自信心和我国国际地位的角度来分析。

答案:(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

(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

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时对点演练(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时对点演练(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课时对点演练(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2017·阳泉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建立东至乌拉尔山林的泛德意志千年大帝国,为了扩大日耳曼民族的生存空间,战争狂人希特勒不惜发动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灭绝人道的反人类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不少人乃至历史学家认为……一战后签订的近代史最恶劣的和约——《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了敲骨砺髓的盘剥,从而破坏了欧洲权利平衡的永久传统,在欧洲中央形成了一个权利结构的真空,这种不平衡的结局使仅停歇20年的欧洲再次被引爆火药桶,终导致希特勒跨入莱菌非军事区,吞并奥地利,慕尼黑阴谋取下苏台德地区,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导致希特勒闪击波兰,拉开二次大战的序幕。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的空前浩劫,在30年代法西斯势力甚嚣尘上之时,欧洲几个有影响有实力的大国,本可以协调行动,加强联合,共同制止法西斯戕害人类的行为。

然而,他们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都采取了以邻为壑祸水外引的绥靖策略,给法西斯以可乘之机。

对于英法的绥靖政策我们了解较多,但苏联对法西斯德国的绥靖就介绍很少,其实苏联的行为一点不比英法逊色。

——胡京昌《二战前苏联对德国的政策》(1)根据材料一归纳关于“二战”爆发原因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由局部战争发展为世界大战的原因,并谈谈对世界和平的启示。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为了建立东至乌拉尔山林的泛德意志千年大帝国,为了扩大日耳曼民族的生存空间”可知,法西斯为了扩大“生存空间”而蓄意挑起;根据材料一“一战后签订的近代史最恶劣的和约——《凡尔赛和约》……破坏了欧洲权利平衡的永久传统”可知,《凡尔赛和约》破坏了欧洲权利平衡;根据材料一“希特勒跨入莱菌非军事区,吞并奥地利,慕尼黑阴谋取下苏台德地区,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导致希特勒闪击波兰”可知,许多国家面对德国入侵,孤立无援,纵容了法西斯势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三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三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doc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2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一)背景1.根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具体原因(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是二战爆发的诱因。

(2)经济危机是加速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是二战的罪魁祸首。

(4)绥靖主义政策的影响:绥靖主义者充当了二战的帮凶。

(5)20世纪30年代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局势朝着新的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

(二)进程1.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2.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

3.转折: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4.胜利:1943~1945年,意、德、日先后投降。

(三)影响1.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2.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3.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5.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四)英、法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和实质1.原因(1)英、法等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因一战而大大削弱,不愿与法西斯国家正面交锋。

(2)一战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英、法等国国内兴起了不惜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3)英、法等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本能仇恨和对弱小国家的蔑视。

(4)希特勒制造了一种反苏反共的假象,迷惑了英、法等国。

2.实质:损人利己姑息纵容。

(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启示1.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

战争的性质关系到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

中、美、英、苏等同盟国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旨在反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正义的。

(2)团结就是力量。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力量的形成和发展却需要团结。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依靠团结形成的强大力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教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教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教第2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考点1 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重要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各种矛盾,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3)历史原因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矛盾的激化是爆发的诱因。

②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法案”纵容了法西斯侵略。

③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行径。

④20世纪30年代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没能够阻止世界局势朝着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

2.二战的进程(1)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德国灭波兰,降法国,攻英国,德意开辟北非战场。

(2)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3)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①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将苏、美卷入反法西斯战争中,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②形成过程a.美国改变以往的“中立”态度,加强对英国等国的援助。

b.1941年秋,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提出尊重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倡导自、和平,反对侵略,加强对苏联的援助。

c.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③意义: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4)转折: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

(5)胜利①1943年,美英盟军在北非全面反攻,实现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投降。

②美、英、中三国召开开罗会议,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协调行动。

1944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德国投降。

③1945年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在中、美、苏的全面反击下,日本投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二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提能演练新人教版选修3
1.(2017届长春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38852490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战略地位开始逐渐受到美国决策者的重视。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中国的抗日与美国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美国在大规模援华的同时,从长远利益出发,确定了战后对华政策的长远目标,即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而亲美的中国以发挥多种作用,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主要据点,抵制苏联的影响,为美国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原料基地,在国际事务中提供坚定支持美国的一票。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材料二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

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

……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重视中国战略地位的原因。

(2)列举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逐步实现“三级跳”的基本史实。

并从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用史实说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

[答案](1)中国在亚洲的抗战减轻了美国的压力;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据点;削弱苏联的影响;便于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在国际上美国需要中国的支持。

(2)史实:1942年,中苏美英等26国联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国正式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盟国之一。

1943年,中美英三国召开开罗会议,签署《开罗宣言》,中国跻身世界大国行列。

1945年,中苏美英等51国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说明:1944年,中国参与签署《布雷顿森林协议》,成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会员国;1947年,中国参与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成为关贸总协定的创始会员国。

2.(2017届珠海摸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38852491
材料在本世纪之交,它(英国)开始封锁德意志并且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只是由于内部的不团结,德国在1918年被打败了。

当我们的士兵在西线攻击英法联军的时候,俄国武装力量在东线的存在变得越加危险。

在1940年8月,我总结道,考虑到布尔什维克军队师团的强力扩充,帝国东部各省不应该再
被忽视,它们总是极其容易被战争摧毁。

然而,诸上种种正是英国和苏联希望看到的。

事实上如此多的德国军队,特别是空军部队被迫部署在东线,使得德国人民的领导阶层不能给西线的战争带来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案。

这正是英国和苏俄的政策的目标。

英国和苏俄都希望尽可能地延长这场战争,来削弱整个欧洲的力量并使其陷入永久的萧条。

——希特勒1941年6月22日凌晨对全国的讲话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希特勒对一战中德国战败原因的认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中1940年下半年至1941年上半年欧洲的战争态势。

希特勒此番讲话后,德国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结果如何?
[答案](1)认识:希特勒把一战中德国战败的原因仅仅归结为德国内部的不团结,这是不全面的。

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战争具有非正义性;德国没有达到速胜的目的,战争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美国的参战。

(2)态势:德国发动西线战役,北欧、西欧国家多被德国法西斯占领,法国灭亡;不列颠之战德国失败,迫使在以后的战争中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

行动: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结果:二战规模扩大;苏军在莫斯科战役中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斯大林保卫战胜利。

3.(2016·黄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2年1月3日,日本侵占锦州,进逼中国关内。

7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照会中国和日本政府,对日本强占中国东北的局面和足以损害美在华权益,违反“门户开放”及中日间的任何协定、条约,美国均不予承认。

但在次日,美国国务院又表示美无意干涉“日本在满洲的合法条约权利”。

此即史汀生主义。

材料二1941年11月26日,赫尔还交给日方一份《美日协定基本纲要》草案,其中包括4点口头声明和10点备忘录,这就是所谓的“赫尔备忘录”。

其要点是:为了签订新的贸易协定和解冻资产,特提出以下交换条件:日美两国同意遵守美国历来主张的各项原则,两国倡议一切与远东有关的国家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日、美、英、中、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日本从中国和法属印度支那撤出一切陆海空军和警察力量;日本撤销对汪精卫政府和“伪满洲国”的承认;日本放弃《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在日本接受上述条件后,日本的资产将被解冻,互相实行最惠国待遇,签订贸易协定,稳定美元与日元的兑换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汀生主义提出的原因和实质。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赫尔备忘录”表明美国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述其产生的后果。

[答案](1)原因:日本侵华损害了美国在华利益;严重的经济危机使美国无暇顾及中国问题;为了维护通过华盛顿会议取得的既得利益。

实质:企图以牺牲中国东北来维护美国在中国的利益。

(2)变化:由绥靖转为遏制。

后果:日本企图乘美军尚未准备就绪之机发动突然袭击,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到最大规模。

4.(2016·太原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许多方面看来,英美的密切和有效的合作是这次战争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最为显著的成就。

这在1936年美国国会制订一项使这个国家不参加任何未来的欧洲战争的《中立法》时,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但到了1941年,这成了一个日益真实的情况,而到了1942年,则成为一个既定的事实了。

英美两国间文化和制度的基本相同为英美战时的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世界政治的格局也有力地推动这两国结合在一起,而且通过建立起真正共同的利害关系,还提供了一个文化方面的近似能够产生效果的背景。

……1917年以及1941年,英国和它的盟国可能无法阻止一个胜利的德国主宰欧洲(也许从主宰欧洲走向主宰全世界)的这一前景,导致美国加入英国一边共同作战。

冠冕堂皇的原则无疑起了一些作用,使美国人两次都相信介入欧洲战争是必要的,但是担心出现一个新兴的、残忍的统治世界的德国主子,肯定是一个更为有力的动机,特别是在1941年。

紧接着珍珠港事件后的几星期内,孤立主义的发言人都渴望忘却和原谅过去的事情,从1940年初夏以来,当英国一连几个月显得真有被打败的可能时,美国政府已经逐渐同英国结成一种日益亲密的伙伴关系了。

在军事方面,1941年1月29日至3月27日,在华盛顿召开了正式的参谋会议。

从这次会议上,出现了一个一般简称ABC-1的联合战略计划,“如果美国被迫作战”,这个计划就将付诸实施。

——威廉·哈代·麦克尼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1)根据材料,概括英美走向联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走向联合的影响。

[答案](1)原因:文化和制度基本相同;德国法西斯在欧洲的肆虐;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推动;美国孤立主义思想的消退;英美有共同的利益。

(2)影响: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有利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动二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