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知识归纳
鲁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
鲁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2022鲁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鲁教版)第四单元各节知识要点
初中化学〔鲁教版〕第四单元各节知识要点第四单元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节 空气的成份知识梳理一、1体积空气中约含 体积的氧气。
你能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分析思路: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测其余气体的体积 除去其余的气体,测氧气的体积 比拟两种方式,第 种比拟简单。
提出问题:要想除去氧气,什么样的物质适宜? 分析得出物质需要知足的条件:一、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二、不能与氧气之外的气体反应, 3、生成物最好是固体哪些物质适宜呢?铜、磷、汞 都能够,考虑到磷和汞再做实验的进程中释放出有毒气体,因此咱们用铜来探讨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在加热的情形下,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铜 + 氧气 -------→氧化铜请同窗们依照信息并参照讲义P73“活动天地〞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猜一猜:假设在系统内密闭30mL 空气,请推断以下问题: 试探:①假设上述实验中取得的数据与你的猜想不同较大,你以为可能的缘故有哪些?如何改良?解析:缘故可能是一、铜丝缺乏,没有把空气中的氧气完全耗尽二、加热温度加热达不到反应所需温度或时刻不够3、没等冷却到室温就读数4、装置漏气②通过那个实验可否证明空气是混合物?什么缘故?通过那个实验证明空气中除含有氧气外还含有不同于氧气的其它气体,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经测定,空气中各气体的含量如下:第一节空气的成份〔第一课时〕预习检测1、原始的大气是以、、和等气体为要紧成份的。
在绿色植物显现以后,植物依托光合作用吸收,放出,别离与一氧化碳、甲烷、氨作用,使它们转化为、和。
通过数十亿年的变迁,终于形成了此刻那个以和为要紧成份的地球大气层。
二、1775年,国化学家用定量的方式研究了空气的组成;最后,他得出了的结论。
1892年,国物理学家发觉,从空气中别离取得的氮气密度与分解含氮物质所得的氮气密度之间总有。
他没有舍弃,与国化学家合作,终于发觉存在一种性质“懒惰〞的气体——,后来又陆续发觉了、、等其他稀有气体。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 鲁教版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一、两种变化、两种性质1、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定义:区别:有新物质(新分子)生成的反应是化学反应。
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而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如:稳定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二、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1、定义:2、区别:举例:(1)有水生成的化合、分解反应(2)有水参与的化合、分解反应三、置换反应1、定义:2、不同种类的反应:(1)活泼金属+酸→盐+氢气(2)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3)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4)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四、复分解反应1、定义:2、条件:3、不同种类的反应:(1)酸+金属氧化物→盐+水(2)酸+碱→盐+水(3)酸+盐→新酸+新盐(4)碱+盐→新碱+新盐(5)盐+盐→两种新盐五、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反应的基本类型)一氧化碳+氧化铁→铁+二氧化碳物质(得到或失去)氧,被,作,发生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或失去)氧,被,作,发生还原反应;巩固提高:1、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自然界中的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为物理变化的是()A.碳循环 B.氧循环 C.氮循环 D.水循环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只是利用物理性质的是()A.铜丝用来做导线 B.二氧化碳用来作灭火剂C.天然气用来作燃料 D.稀硫酸用来制氢气3、成语、诗词话科学——对下列诗句所描述的现象中包含化学内容的解释,你认为错误的是()成语或诗词用化学知识解释A.唐代李白诗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分子运动唐代张九龄诗句“松叶堪为酒,春来清香的美酒来自于粮食缓慢氧化B.酿几多?”C.明代于谦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描述的是物理变化过程通过反复锤炼,减少铁合金中碳元素的D.成语“百炼成钢”含量4、下列镁条燃烧的现象中,能说明镁条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放出大量热 B.有耀眼的白光 C.白色固体生成 D.固体不断减少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H2CO3 ==H2O+CO2↑ B.NH3+HCl==NH4ClC.2HI+Cl2==2HCl+I2↓ D.NaOH+HCl==NaCl+H2O6、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用铝作导线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 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7、2022年5月20日,一个有华人参与的研究团队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辛西娅(Synthia)”诞生。
1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四单元(1)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N2 78%、O2 21%、稀有气体0.934%、CO2 0.034%、水蒸气和杂质约占0.002%。
【知识解读】(1)空气中主要是氮气和氧气,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要注意“体积分数”或“占空气总体积的”字眼。
一般情况下,气体和液体的量都用体积来表示,而不用质量来表示。
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1.燃烧物的选择:能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
常用铜丝、红磷来除去气体中的氧气。
不能用木炭、镁条、铁丝不用木炭原因:消耗气态氧气的同时产生气态的二氧化碳不用镁条原因:在消耗氧气的同时也把氮气消耗掉2.用加热铜丝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实验原理:2Cu+O加热2CuO(2)实验装置:(3)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红色的铜丝变为黑色;冷却到室温后,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减少到原来的4/5。
(4)实验结论:①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②该实验还可证明: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铜丝反应。
(5)该实验要注意:①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铜丝必须过量,能把空气中的氧气全部耗尽。
③要反复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以保证于试管中空气里的氧气与铜丝充分接触。
④反应结束后,要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读取反应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
(6)误差原因:①结果偏大:反应后小气球的气体未挤出,②结果偏小:a铜丝用量不足;b反应结束后,没有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开始读数;c装置漏气d加热时间太短;e推拉次数太少。
(7)用该实验代替红磷的优点:不会导致环境污染。
3.通过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1)实验原理:4P+5O点燃2P2O5(2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到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总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①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②该实验可证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不易溶于水。
化学九年级上册考点归纳汇总3.2海水“晒盐”-正确认知溶解度-鲁教版(五四学制)
一、考点突破二、重难点提示重点:溶解度的概念及含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难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考点精讲:知识点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 概念: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要点诠释】(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温度和溶质的量的多少有关系。
因此在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否则就无意义。
(2)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仍然可以溶解其他溶质。
如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仍可溶解蔗糖。
(3)有些物质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如:酒精没有饱和溶液。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3.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①观察法:当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质存在,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时,表明溶液已饱和。
②实验法:当溶液底部无剩余溶质存在时,可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搅拌后,若能溶解或溶解一部分,表明该溶液不饱和;若不能溶解,则表明该溶液已饱和。
知识点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核心归纳】①条件: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是温度,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需强调和注意的是: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是衡量同一条件下某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标准,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知其溶解度,因此必须要求“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g)。
【重要提示】①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点燃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14、加热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碳酸铜:CU2(OH)2CO3三2CuO+H2O+CO2T
现象:(1)绿色粉末变成黑色,(2)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3)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比如所有的碱,所有的有机盐,无机盐。
C02(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烧。)
1、锻烧石灰石:CaC03= CaO+CO2f(二氧化碳工业制法)2、 实验室用大理石/石灰石制二氧化碳:CaC03+2HCl=CaCl2+CO2T+H2O
验证: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点燃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I+3O2—2AI2O3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热,(3)有白色固体生成。
点燃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工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
点燃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二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固体小颗粒)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注意:酸性氧化物+水T酸女口:SO2+H2O=H2SO3SO3+H2O=H2SO4
4、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f
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资料必背一化学用语 1.初中化学必背元素及其元素符号 (1)前20号元素(5个一组方便记忆) 原子序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元素名称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元素符号H He Li Be B C N O F Ne 原子序数 11 12 1314 15 16 17 18 19 20 元素名称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元素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其他20个常见的元素及其元素符号元素名称钛锰铁铜锌溴碘氪氙氡元素符号 Ti Mn Fe Cu Zn Br I Kr _e Rn 元素名称镍银锡钡钨铂金汞铅镭元素符号 Ni Ag Sn Ba W Pt Au Hg Pb Ra 注意:书写元素符号时由一个字母表示的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3)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 2.原子和离子 (1)微粒结构示意图(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的应用①相对稳定结构的判断:主要看最外层电子数是否为8(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为2)等于8的结构稳定不等于8的结构不稳定。
②判断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氦除外)。
③得失电子能力的判断: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到电子。
(3)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判断某粒子是原子或离子的方法①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
②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③核内质子数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莫忘单质都为零。
等 (2)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一价:铵根——NH 硝酸根——NO 氢氧根——OH-二价:碳酸根——CO 硫酸根——SO (3)化合物中化合价的计算①计算原则: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计算步骤:以重铬酸钾(K2Cr2O7)为例求其中Cr元素的化合价。
鲁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组成。
-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基本粒子。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纯净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3. 化学式-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 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2O,表示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4.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重新形成,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例如: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二、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单一类型的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 无机化合物通常不含有碳元素,且性质各异。
三、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 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 例如:氢气与氧气燃烧生成水。
2.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分解成多种物质的反应。
- 例如: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3. 置换反应- 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该化合物中的另一种元素,形成新的化合物和元素。
- 例如: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银。
4. 酸碱中和反应-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例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器材的使用- 学会使用试管、烧杯、滴管、酒精灯等基本实验器材。
2. 药品的取用- 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注意药品的用量和取用方法。
3. 实验现象的观察- 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中的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气泡产生等现象。
4. 实验安全- 了解常见化学药品的性质,掌握基本的实验安全知识,如穿戴防护服、戴防护眼镜等。
五、常见物质的性质1. 酸碱性- 酸性物质:具有酸味,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3、蜡烛燃烧实验(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化学九年级上册考点归纳汇总2.3溶液的酸碱性-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鲁教版(五四学制)
一、考点突破二、重难点提示重点:pH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难点:影响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因素。
考点精讲:知识点一:决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的因素在一定量的水溶液中,H+离子越多酸性越强,OH-离子越多碱性越强。
知识点二:溶液的酸碱度及表示方法1. 定义:溶液的酸碱度指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酸碱度是定量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一种方法,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表示,pH的范围在0~14之间。
2. 溶液酸碱度和pH值的关系:=7 中性溶液>7 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大)【易错提醒】呈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NaHSO4溶液呈酸性,但属于盐溶液;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2CO3溶液呈碱性,但它也是盐溶液。
知识点三:pH的测定方法测定溶液pH通常用pH试纸和pH计。
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具体操作为:测定时,将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立即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简记为:“一放、二蘸、三滴、四比”。
【易错提醒】①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的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同时还可能溶解pH试纸上的一部分指示剂,致使比色时产生较大误差。
②不能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定。
因为将待测溶液滴到用水润湿后的pH试纸上,其溶质质量分数将变小。
对于酸性溶液来说,测得的pH偏大;对于碱性溶液来说,测得的pH偏小。
③用pH试纸只能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即测得的数值为整数。
知识点四:了解溶液的酸碱度的重要意义: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范围的溶液里才能进行;②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于7的土壤中生长;③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 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④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化学九年级上册考点归纳汇总3.1海洋化学资源-揭秘海水中的物质-鲁教版(五四学制)
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揭秘海水中的物质一、考点突破知识点考纲要求题型说明海水中的物质海水制镁1. 知道海水中含有的常见的化学物质;2. 理解海水制镁的流程。
选择题填空题海洋资源是现在我们国家比较重视的资源,是中考出题的热点,在中考中占3-10分。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海水中含有的物质;海水制镁的流程。
难点:海水制镁的流程。
考点精讲:知识点一:海水中的化学资源海水中水约占总质量的96.5%;可溶性盐约占3.5%,含量最多的盐是氯化钠。
其中Cl-:55.06%, Na+:30.61%,SO42-:7.67%,Mg2+:3.69%,Ca2+:1.15%,K+:1.01%,其他:0.72%。
(如图)【规律总结】海水中最多的物质是水,最多的金属离子是Na +,最多的非金属离子是Cl -,最多的盐是NaCl 。
知识点二:利用海水提取镁1. 主要流程: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就能得到金属镁。
流程图如下:海水或卤水氢氧化镁氯化镁镁石灰乳盐酸通电−→−−−→−−−→−−2. 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 Ca (OH )2+MgCl 2===CaCl 2+Mg (OH )2↓ Mg (OH )2+2HCl ===MgCl 2+2H 2O MgCl 2通电Mg+Cl 2↑3. 涉及到的主要基本操作有:过滤、蒸发、通电。
4. 金属镁的主要用途: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
提分宝典:【高频疑点】 海水制镁流程剖析1. 沉淀出氢氧化镁,是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为什么不是氢氧化钠等其他碱类?原因:1:氢氧化钠的价格比较贵,使用不划算;原因2: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使海水中氯化钠的含量增高,达到饱和以后会析出,会和氢氧化镁一块被过滤出来,导致沉淀出的氢氧化镁不纯。
2. 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时,经历了“氯化镁→氢氧化镁→氯化镁”的转化过程,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海水中的氯化镁含量低,通过加入石灰乳沉淀出氢氧化镁,过滤,再加入稀盐酸这样得到的氯化镁更纯净,含量更高。
鲁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化学变化的关键词(至少5个)燃烧、腐蚀、变质、酿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锈3、描述水的构成奥秘①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②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③水由氢氧元素组成4、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5、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证据包括哪些环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6、固体药品存放在?粉末状用什么取用?块状固体用什么取用?广口瓶/药匙或纸槽/镊子7、酒精灯用什么点燃?如何熄灭?用哪部分加热?火柴/灯帽盖灭/外焰8、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液体体积不超过1/3 试管夹夹持在离口1/3处擦干外壁再加热,先预热再加热倾斜45°9、量筒的用途?集气瓶的用途?①量度液体的体积②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10、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情况?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变,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11、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相互间有间隔;总在不停地运动12、水的天然循环通过什么实现的?三态变化13、沉降除去哪些杂质?通常加入?作用是?大颗粒不溶性杂质/明矾/加速泥沙沉降14、过滤除去哪些杂质?过滤用到的仪器?玻璃棒的作用?小颗粒不溶性杂质/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引流15、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仪器本身不干净16、过滤慢的原因?杂质过多、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17、除去水中有颜色和异味的杂质通常加入?作用?活性炭/吸附18、如何去除可溶性杂质?蒸馏19、水中的微生物如何除?属于什么变化?杀菌消毒/化学变化20、硬水和软水如何区分?软水对应的现象?生活中如何降低水的硬度?肥皂水/泡沫丰富/煮沸21、举例说出两种混合物、两种纯净物混合物—空气、海水、石头等;纯净物—氢气、水、氧气等22、电解水过程中,正极---气体?怎么验证的?现象?说明气体的性质?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助燃性 负极---气体?怎么验证的?现象?说明气体的性质?氢气、点燃的火柴、气体被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可燃性23、化学变化的实质?破换旧分子,形成新分子,即原子的重新组合24、用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一定改变的是?可能改变的是? 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分子的种类/ 分子的数目25、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原子26、电解水文字表达式?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水 氢气+氧气 氢气+氧气 水 27、通过电解水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什么?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②正氧负氢,氢二氧一−−→−通电−−→−点燃③水由氢氧元素组成28、点燃氢气前应进行什么操作?验纯29、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的特点?一变多、多变一,都是化学反应30、原子的结构,并注明各微粒的带电情况31、原子中的等量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2、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33、哪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石墨金刚石34、画出钠原子、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35、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各列举两例分子---水和大部分气体原子---金属、金刚石、稀有气体离子---氯化钠、氧化镁36、写出钠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硫离子的符号Na+Mg2+Cl- S2-37、原子的化学性质由什么决定?最外层电子数38、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表达式?39、一种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区别质子数不同40、元素符号的意义?Fe这一符号的意义一种元素,代表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41、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4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溶液?至少5种糖水、茶水、啤酒、白醋、消毒酒精、碳酸饮料43、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44、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45、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降低的是?氢氧化钠、硝酸铵46、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溶解47、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乳化48、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不能把药品直接放在托盘里,应如何做?没有腐蚀性的---纸片;有腐蚀性的---烧杯中49、量筒用来量度液体的体积,读数时应注意?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50、在描述饱和溶液的时候,应注意强调哪三点?一定的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该物质51、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首先看溶液中是否有未溶解的固体,如果有,则此时的溶液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如果没有,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看是否继续溶解52、饱和溶液如何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加入溶剂,改变温度53、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5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基本步骤包括?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5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用到哪些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56、玻璃棒在配制溶液中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57、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药品不纯;量取水时仰视;烧杯或试剂瓶内壁有水;物质和砝码放反,且使用游码58、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体积分数是多少?氮气;78%59、空气中各成分由多到少排序?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60、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可选用的药品有哪些?为什么不选择木炭? 铜粉、红磷;木炭与氧气加热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61、铜粉加热的文字表达式/现象?铜+氧气 氧化铜 ,红色粉末变黑62、氧气含量测定时,有哪些注意事项?药品要充足、装置要密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63、简述空气中各成分分离的简要过程?该过程属于什么变化?通过降温加压使空气液化,然后加热液态空气,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的不同,使其在不同的温度下气化,从而将各种气体分离出来。
鲁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总结最新
鲁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总结最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鲁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总结物质的除杂方法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14.NaCl(KNO3):蒸发溶剂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一、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二、化学物质的检验(一) 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鲁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结构1.1 原子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有正电荷。
•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带有负电荷的粒子。
1.2 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用来表示不同元素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如氧的符号为O,氢的符号为H。
•原子序数:表示一个元素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也是一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1.3 原子的离子态和化合价•离子态:由于电子的失去或获得,原子带上了电荷,称为离子。
•化合价:一个元素在化合物中与其他原子结合时所具有的电价数,用于表示元素的化学性质。
2.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2.1 化学式•分子式:表示一个分子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元素的数量,如H2O表示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电离式:表示化合物在溶液中的离子状态,如NaCl的电离式为Na+和Cl-。
2.2 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所得的新物质。
•反应条件:表示反应发生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3.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3.1 物质的性质•溶解性: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
•密度: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电导性:物质导电能力的强弱。
3.2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海水:是一种混合物,由水和其他各种溶解在其中的物质组成。
4. 溶液和溶解4.1 溶液的组成和分类•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饱和溶液:溶剂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
4.2 溶解过程•溶解的能力:溶解过程中溶剂的溶解能力。
•溶解度:单位质量溶剂在特定温度下能够容纳的溶质的数量。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压力等。
5. 酸碱和中性物质5.1 酸的性质和酸的种类•酸的味道:酸味物质的味道。
•酸与金属的反应:酸可以与金属反应产生气体。
•酸的种类:包括硫酸、盐酸、硝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初中化学知识归纳
一、化学之最
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是:铜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氧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碳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氮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钠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银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硬度最高的金属是:铬密度最小的金属是:锂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人类冶炼最多的金属)是:铁延展性最强的(最不活泼)金属:金含氮量最高的化学肥料是:尿素
二、常见离子的鉴别方法
三、物质的俗称、用途
四、怎样比较其他气体与空气的密度大小可以通过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来比较: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在标准状况下,空气密度约为1.29kg/m3。
例:氧气、二氧化硫、氢气分别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关系。
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6,都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所以氧气、二氧化硫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小,所以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五、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大多数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
六、金属与合金的物理性质比较
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各组分金属、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各组分金属七、常见物质的颜色
八、关于离子共存
十、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
十一、缺少的维生素症状:
钙儿童佝偻病老人骨质疏松症锌食欲不振、发育不良铁贫血碘甲状腺肿大
维生素A 夜盲症维生素C 坏血病
十二、干燥剂
食品干燥剂铁粉、生石灰(氧化钙)、氯化钙、硅胶、植物纤维、高岭土(又叫蒙脱石,是硅铝酸盐)
化学用干燥
剂
浓硫酸、氧化钙、固体氢氧化钠、碱石灰
十三、物质溶解于水后的温度变化常见的溶解于水后温度会明显升高的物质浓硫酸、氧化钙、固体氢氧化钠
常见的溶解于水后温度会明显降低的物质硝酸钾固体、氯化铵固体、硝酸铵固体常见的溶解于水后温度几乎不变的物质氯化钠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