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太阳系大家族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1课时 太阳系大家族 》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1课时太阳系大家族》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探索宇宙《第11课时太阳系大家族》,的教材内容是关于太阳系的介绍,包括太阳的特征和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通过阅读文本资料、分析数据、观察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学生可以获取太阳系的信息,并通过交流讨论和整理归纳建立对太阳系的科学认知。
同时,学生还会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培养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通过搭建太阳系模型,学生可以理解太阳系行星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的距离和大小关系。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也是太阳系的中心。
2. 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并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1. 通过阅读文本资料、分析数据、观察图片和视频等方式,获取太阳系的信息。
2. 根据获取到的信息,通过交流讨论和整理归纳,建立对太阳系的科学认知。
科学态度:1.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对太空探索产生兴趣,对自然产生敬畏之情。
2. 通过参与设计、制作等操作性活动,建立学生操作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 通过搭建太阳系模型,理解太阳系行星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的距离、大小关系。
2. 能够利用生活中容易取得的材料构建模型。
【教学重点】收集八大行星的大小和举例太阳远近的数据信息。
【教学难点】通过建模探究八大行星的排列关系。
【学情分析】在六年级上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他们能够通过阅读文本材料、观察图片和视频等方式获取信息,并通过交流讨论和整理归纳建立对科学现象的认知。
此外,学生对太空的探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这为本课时的教学提供了积极的学习动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呈现一张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特征,了解太阳是什么。
教师: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你们能观察到太阳有哪些特征?太阳是什么东西?学生:太阳很亮,有火焰,是一个大圆球。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太阳系大家族》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四、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起止时间(’”- ’”)环节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媒体作用及分析一、激趣导入00’00”- 1’17”激发学生探究太阳系大家族的兴趣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自学了网络资源库《太阳系大家族》的相关资料,太阳系大家族中的老大是谁呢?2.谁愿意把太阳公公和它的豪宅请到我们的课堂上?请一位同学将太阳系的轨道图拖拽到白板活动挂图中,并锁定成背景图。
利用交互式白板的拖拽和锁定功能,学生自行在白板上完成供本课使用的太阳系背景图,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为后续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研究太阳系和八大行星00’00”-02’45”进一步了解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所对应的轨道。
活动一:谁愿意帮助太阳公公把八大行星的门牌贴好。
请一位同学把八大行星的名字从资源库中移动到相应的轨道学生通过交互式白板拖拽功能,将八大行星的文字图片放到相对应的太阳系轨道。
在学生们的交流修改中,进一步了解到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远近顺序。
02’46”- 04’30”通过本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强化记忆行星与太阳距离位置的远近,并能按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描述。
活动二:八大行星中谁离太阳最近?谁离最远呢?我们再来记住他们各自的位置吧!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
学生借助自己现场操作补充完成的太阳系图片,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会更有成就感。
04’31”- 09’20”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对八大行星的外形特点及体积的大小有进一步的了解。
活动三:谁愿意把八大行星送入它们各自的房间?请一位同学把八大行星移动到相应的轨道学生通过交互式白板拖拽、放大和缩小的功能,将八大行星放到其名称所对应的轨道上。
在拖拽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现场来调整各星球体积的大小。
学生亲历了调整过程,会更加深他们对八大行星外形特点和体积大小的认识。
09’21”- 16’11”本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调用已有经验,梳理出八大行星各自的一些显著特点。
活动四:通过纠错游戏进一步掌握八大行星特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太阳系大家族》说课稿及反思
《太阳系大家族》说课稿一、说教材:《太阳系大家族》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中的第二篇课文,教材从孩子们熟悉的月球入手,学习中逐步提升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解开宇宙神秘面纱。
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地球也是太阳系大家族中的一颗行星,了解太阳系是人类迈向宇宙的第一步。
本课从引导学生将视角指向茫茫宇宙的目的的出发,由认识地球公转,引向认识太阳系的成员和组成,了解地球公转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关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太阳系的运动规律,初步认识宇宙。
二、说学情:本课知识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大多数同学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初步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太阳系的知识,但知识缺乏整合,只需要有目标地进行前置性的预习即可,本节课需要特别用心的地方是四季成因和探究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规律;就学习技能而言,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科学探究方法,对学习科学兴趣浓厚,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就可以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知道四季的成因。
3、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4、体会到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个体的渺小。
5、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
6、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及交流、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教学难点:探究行星与太阳系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1、充分放手倡导自主本课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始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收集大量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本课的相关知识,还掌握了大量的课外资料,使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大大增加,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在教学“四季成因”的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拐杖的作用,适时给予点拨,学生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归纳、总结,并最终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四季的成因。
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太阳系大家族(表格教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规律,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宇宙的运行。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行星的运动规律和太阳系中各行星的特征。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太阳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太阳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科学态度:通过观察和分析太阳系模型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天文学知识,包括宇宙、恒星、行星等概念。他们应该能够理解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并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天体和宇宙的基本概念,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太阳系的了解,将已有知识与太阳系的构成、行星特征及其运动规律相结合,形成更加系统完整的宇宙观。通过观察模型或图片,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认识,加深对太阳系的理解。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太阳系大家族苏教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太阳系大家族苏教版太阳系大家族:探索宇宙奥秘太阳系是我们所居住的宇宙家园,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行的八大行星组成。
这个庞大的家族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的研究对象,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和研究,逐渐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和运行规律。
在这份教案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这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太阳系大家族。
【引入】首先,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太阳系的构成。
太阳系中间,可以看到一个巨大而亮丽的太阳。
环绕太阳旋转的行星有水金火木土火金水的自记固自刚转。
其中,火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而冥王星则被国际天文学界认为是矮行星。
太阳系中还有许多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太阳和行星之间通过引力相互牵引,保持着它们的运动轨迹。
【认识太阳系】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太阳系中最重要的成员——太阳。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造就了其他所有的行星。
它是一个巨大的恒星,由氢气和氦气构成。
太阳的表面温度高达5500℃左右,可发射出强烈的光和热能。
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核心处发生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释放。
太阳系中的行星分为内部行星和外部行星两个大类。
内部行星包括水金火木土火金水的自记固自刚转,它们离太阳较近,体积较小,表面较热,主要由岩石和金属构成。
外部行星则包括木火土水金土火木固刚自转,它们离太阳较远,体积较大,表面大部分由气态物质构成。
另外,太阳系中还有一些行星的卫星,它们围绕主行星运行。
例如,地球的卫星是月球,月球绕地球旋转,同时与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
木星共有79颗卫星,最大的卫星是木卫二,它还拥有许多美丽的环形卫星。
【太阳系的奥秘】太阳系中的每个行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下太阳系中的一些行星。
水金火木土火金水的自记固自刚转:这7颗行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也被称为内行星。
它们的表面温度非常高,多以裸岩或者火山特征为主。
其中,火星是我们探索火星的目标,它的表面有很多火山、峡谷和撞击坑,这些地貌证明了火星表面曾经存在过液态水。
11《太阳系大家族》教案
11《太阳系大家族》教案第一章:太阳系的形成与结构1.1 太阳系的起源介绍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如太阳的形成和恒星际物质凝聚等。
通过图像和模型展示太阳系的形成过程。
1.2 太阳系的结构介绍太阳系的结构,包括太阳、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通过图像和模型展示太阳系的结构。
第二章:太阳2.1 太阳的特性介绍太阳的质量、体积、温度、光度等基本特性。
通过图像和数据展示太阳的特性。
2.2 太阳的活动介绍太阳黑子、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
通过图像和数据展示太阳活动的特点和影响。
第三章:行星的形成与特性3.1 行星的形成介绍行星的形成过程,如原行星盘的凝聚和行星胚胎的碰撞生长等。
通过图像和模型展示行星的形成过程。
3.2 行星的特性介绍不同行星的大小、成分、表面特征、大气层等特性。
通过图像和数据展示不同行星的特性。
第四章:inner行星4.1 水星介绍水星的位置、大小、自转、公转等基本特性。
通过图像和数据展示水星的特性和探索历程。
4.2 金星介绍金星的位置、大小、自转、公转等基本特性。
通过图像和数据展示金星的特性和解密历程。
第五章:outer行星5.1 木星介绍木星的位置、大小、自转、公转等基本特性。
通过图像和数据展示木星的特性和探索历程。
5.2 土星介绍土星的位置、大小、自转、公转等基本特性。
通过图像和数据展示土星的特性和探索历程。
第六章:矮行星与小行星带6.1 矮行星介绍矮行星的定义、分类和特性。
通过图像和数据展示矮行星的发现和研究。
6.2 小行星带介绍小行星带的位置、形成和特性。
通过图像和模型展示小行星带的结构和探索历程。
第七章:卫星与彗星7.1 卫星介绍卫星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通过图像和数据展示地球卫星和其他行星卫星的特点和应用。
7.2 彗星介绍彗星的定义、形成和特性。
通过图像和数据展示彗星的轨道、结构和成分。
第八章:太阳系探测任务8.1 无人探测任务介绍无人探测任务的类型、特点和成就。
通过图像和数据展示火星探测、木星探测等任务的成果。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太阳系大家族》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各成员的特点以及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
教材通过精美的图片、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地球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各成员的特点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太阳系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系的组成,知道太阳系各成员的特点,掌握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愿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各成员的特点,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
2.难点:太阳系各成员的特点,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太阳系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结构。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的图片,分析太阳系各成员的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太阳系各成员特点的掌握情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四单元太阳系大家族》苏教版
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4.学生总结:地球上四季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始终斜射着身体对着北极星绕太阳公转造成的。
5..学生回答:跟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差异有关,
6.学生观看演示实验。师生总结:不同季节气温的高低跟太阳直射和斜射有关。
1.PPT课件、希沃授课助手、6台笔记本电脑,为学生提供上网查阅资料,观看Flash动画。教师将教学资源上传到授课平台,上课时,学生下载教师提供的课件或学习资料,师生互动功能,为了进一步增加师生互动效果。
学生介绍矮行星、以及太阳系小天体
7.师:同学通过学习,已经了解了太阳系,那你们小组认为太阳系是一个什么样的天体系统?
9.同学们太阳系还有很多探索的秘密,关于太阳系及八大行星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水星、金星-----
2.根据预习生成单学生汇报。(显示同学预习生成单、同时显示动态八大行星)
3.观看八大行星VR视频。再次认识八大行星
认识四季的成因
4’19”- 23’30”
通过自学的方式,了解地球公转是怎么样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并演示课本中的演示实验了解观察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差异。
1.教师提问:当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时,地球出现了什么变化?
2.提问:大家都认为四季变化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那地球公转是怎样产生四季变化呢?
出示问题:(1)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季节的变化?(2)四季温度的变化跟什么有关?
4.活动:请同学们进行太阳系建模。要求:在A3纸上用橡皮泥分别捏出大小不同的八大行星。以一个大球代表太阳,按从近到远的顺序摆放,并在行星下方标注名称。6.太阳系情景模拟:一个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太阳模型,模拟太阳。8个同学模拟八大行星。(注意运行方向由西向东,逆时针转动。金星是由东向西)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2《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2《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2《太阳系大家族》是本册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特点,以及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地介绍了太阳系的结构,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太阳系的详细组成和行星的特点,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宇宙的概念和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模型来进行具体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知道八大行星的名称和特点。
2.让学生掌握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理解太阳系与其他星系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阳系的组成和八大行星的特点。
2.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与其他星系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和视频,生动展示太阳系的结构和行星的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太阳系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太阳系模型或图片。
3.八大行星的特点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学生对太阳系的兴趣。
例如:“白天出来照亮我们的星球,晚上躲在云后面休息,它是什么?”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揭示谜底——太阳,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太阳系的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太阳系的组成。
引导学生理解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八大行星绕太阳运行。
同时,展示太阳系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太阳系的形状。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八大行星的名称和特点,如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木星是最大的行星等。
6年级科学教案 2 太阳系大家族冠军奖
太阳系一、教材分析《太阳系大家族》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上《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二课。
结合教科版教材,对本教材内容进行略微调整,分为两大活动:活动一:认识太阳系,根据太阳系的侧面图初识太阳系,再借助VR眼镜俯瞰太阳系和太阳系动画了解八大行星,形成对太阳系的初步认识;活动二:建一个太阳系模型,让学生借助VR眼镜收集八大行星相关的数据进行小组合作建立太阳系模型,使学生在一次次建模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交流、探讨、质疑,对太阳系的真实情景认识越来越深刻,体验太阳系的浩渺及行星的渺小和行星间距离的遥远,不仅加深学生对太阳和太阳系中的组成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太阳系知识并不是一无所知的。
他们从各种渠道获得各种各样关于太阳系的信息。
他们可能会说出太阳是恒星,能说出太阳系的几大行星,甚至个别学生还能说出更多的知识。
但大多数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是模糊的,肤浅的,缺少直观的经验,甚少观察。
尤其对于太阳系其他天体的组成、行星的大小、位置排列等,更是知之甚少。
因此本课学习就要让学生建立对太阳系的完整认识,并在建模过程中,认识到太阳系的辽阔,宇宙的浩瀚。
另外,虽说是六年级学生,但学生缺乏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
VR眼镜虽然提供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但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显然不够,不能从数据的背后去发现蕴含在数据中的有关太阳系的真实情况。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也是偏弱。
学生往往专注于现实情境的观察,对宇宙空间及天体的运行缺乏在头脑中建立立体的形象,这也是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所决定的。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认识太阳系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分析八颗行星相关信息,建立太阳系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太阳系是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激发起探索宇宙的兴趣。
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11、太阳系大家族(表格教案)
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太阳系大家族(表格教案)教学内容11、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课时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建立太阳系的科学概念。
2、通过搭建太阳系模型,理解太阳系行星之间的关系。
3、阅读文本资料,体悟人类探索行星奥秘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收集八大行星的大小和距离太阳远近的数据信息。
难点:通过建模探究八大行星的排列关系。
教学资源课件预习作业设计(自学)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剪刀、直尺、圆规。
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板块一】自学内容反馈初读课文,知道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板块二】互学出示课本35页的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这是一张宇宙的图片。
学生认真朗读这首小诗,了解这首小诗的内容,说一说在这首小诗中提到了宇宙中的哪些物体?【板块三】导学活动一:了解太阳系大家族的成员八颗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出示小行星带以及小行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进一步了解小行星以及小行星带的知识。
活动二:比较八颗行星的大小最大的那颗行星是木星。
周围有光环的是土星,是太阳系中第二大行星。
接下来是淡蓝色的天王星和深蓝色的海王星,再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地球,最后三个分别是金星、火星,最小的是水星。
活动三:比较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八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水星:0.4m木星:5.2m土星:10.0m金星:0.7m天王星:19.6m地球:1.0m海王星:38.8m火星:1.6m活动四:八颗行星的概况八大行星根据组成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态星球,一类是气态星球。
固态星球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气态星球分别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固态行星的表面是岩石;气态行星的表面是气体,大气之下可能是液体、冰层或固态活动五:八颗行星的发现过程【板块四】用学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了太阳系大家族的成员,知道太阳系有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组成的,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八颗行星的大小和距离太阳的远近,以及其他的一些概况。
小学科学11太阳系大家族(教案)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小学科学11太阳系大家族(教案)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太阳系大家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太阳系中各行星的名称、特点和次序;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3. 学习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图片和实际观察进行学习。
二、教学内容太阳系大家族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太阳系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你们知道太阳系是什么吗?有哪些行星和恒星呢?2. 学习(15分钟)让学生观察图片或模型,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是由太阳和若干行星、卫星、流星等组成的。
3. 探究(30分钟)给学生发放工作表,自由探究太阳系中各行星的名称、特点和次序。
学生可以借助教材或网络搜索相关信息,并填写在工作表上。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颗行星进行讨论,并向其他小组介绍自己选择的行星。
讨论的内容可以包括行星的特点、颜色、大小、气候等。
5. 展示和总结(15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选择的行星,并总结太阳系中各行星的次序和特点。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太阳系的理解。
6. 拓展学习(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宇宙探索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提问:你有没有想过人类是否能够到达其他星系呢?7. 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回到家里,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如果有条件,可以参观天文馆或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关于宇宙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提高了科学思维和合作能力。
通过拓展学习的环节,激发了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索太阳系,可以组织观星活动或深入研究某一颗行星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生命。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太阳系大家族
第2课太阳系大家族设计理念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地球也是太阳系大家族中的一颗行星。
了解太阳系,是人类迈向宇宙的第一步。
本课正是引导学生将视角指向茫茫宇宙的目的出发,有认识地球公转转向认识、了解太阳系和太阳这颗恒星,并指导学生探究太阳系的一些现象。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太阳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知道四季的成因。
3、能够做阳光直射与斜射形成温差的实验。
4、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2、难点: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
教学准备1、三球仪、地球仪、有关太阳系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步认识太阳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知道四季的成因。
一、认识日地运动。
1、(太阳、地球、月亮运动的动画)提问:谁来说说,太阳、地球、月亮是怎样运动的?2、提问:月球绕地球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太阳公转。
你知道公转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吗?3、提问:怎样记住太阳、地球、月球是怎样运动的?4、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出示儿歌,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二、认识四季的成因。
1、实验:观察太阳直射、斜射的差异。
温度计正对着太阳,即受太阳直射,温度上升快,温度计上的读数高;温度计斜着接受太阳光,即获得的热量少,温度计上的读数低。
2、地球仪演示。
3、讲述:当地球绕太阳转到3月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南半球均受太阳光斜射,此刻北半球为春季,南半球则为秋季;当地球绕太阳转到6月时,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则为夏季,而南半球得到的阳光更斜,则为冬季;当地球绕太阳转到12月时,北半球阳光斜的角度最小,气温低则为冬季,而南半球得到阳光直射是夏季。
地球上四季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始终倾斜着身体对着北极星绕太阳公转造成的。
三、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能够做阳光直射与斜射形成温差的实验;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太阳系大家族》教案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太阳系大家族》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太阳系大家族》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11课,主要介绍了太阳系的组成和各行星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太阳系的知识。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太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理解和记忆各行星的特点方面,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各行星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各行星的特点。
2.难点:对各行星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太阳系的组成和各行星的特点。
2.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太阳系图片、各行星特点介绍等。
2.教学道具:太阳系模型、行星卡片等。
3.学习资料:相关科学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系的美妙景象。
提问:“你们知道太阳系由哪些行星组成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太阳系的组成,介绍各行星的特点。
重点讲解太阳、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的特点,如大小、颜色、距离太阳的远近等。
同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套行星卡片。
让学生通过观察卡片,找出各行星的特点,并互相交流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太阳系中哪颗行星最大的?哪颗行星离太阳最近?”让学生回答,检查他们对太阳系知识的掌握程度。
《太阳系大家族》优秀教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开始就让学生回顾“神舟6号”升空的情景,引起学生探索太空的欲望,让学生驾驶着虚拟的宇宙飞船遨游宇宙太空,感受宇宙的美丽和神秘,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2、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量大。教育将不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让学生学会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在本课教学中,我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本节课上,学生对“人类登上火星,并能居住下来需要哪些条件”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认为,不管怎么争论,必须让学生明白人类不断地探索பைடு நூலகம்星的目的,并不是要放弃我们的地球,因为只有地球才有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条件,以此来培养学生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情感。
课
后
延
伸
今天我们所交流的知识仅是关于太阳系知识中的一小部分,课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利用互联网进一步去了解。
1、小结:四季形成的原因
2、谈话:、你知道哪些太阳系的基本情况?
二、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有什么关系?
1、请你根据准备好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想法。
2、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3、小结: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越远公转时间越长。
●先个人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讨论的问题包括:1、除了地球围绕太阳转,你还知道有哪些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呢?
课前
准备
教师:有关太阳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 15米长的细绳、塑料管、有孔的橡皮塞、砝码、等。
学生:涂上墨汁的玻璃片、数十张的照相底片、手表、记录纸、网球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2《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2《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2《太阳系大家族》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各行星的特点以及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结构,知道太阳系由太阳和八大行星组成,掌握各行星的距离、大小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宇宙、恒星的基本知识,对太阳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对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了解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太阳系的结构和各行星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系的组成,知道太阳系由太阳和八大行星组成,掌握各行星的距离、大小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各行星的特点。
2.教学难点:太阳系各行星的距离、大小和特点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具,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太阳系模型、行星图片、PPT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太阳系的组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各行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各行星的外观特点,并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些行星,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吗?”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各行星的距离、大小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太阳系的理解。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太阳系大家族》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太阳系大家族》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将围绕《太阳系大家族》展开,通过引导学生进入太阳系及其成员行星的世界,让学生对太阳系的结构和行星的特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包括:1.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与特征,熟悉太阳系的形成过程;2.帮助学生掌握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的基本特征和区别;3.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成员行星的生存条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为太阳系大家族,内容包括:1.阐述太阳系组成和特征,简述太阳系形成的过程;2.介绍太阳系中的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和彗星;3.探究行星间的生态平衡和和谐共存,以及人类文明的展开;4.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完成总结报告。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行星的基本特征和区别,以及行星间的生态平衡和和谐共存。
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太阳系成员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思考如何维护和平衡行星的生态环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小学生活中,你们是否会外出露营、观星呢?你们知道在夜空中最醒目的是什么吗?如果有机会去太空中参观一下,你想看到什么呢?通过导入,引发学生对太阳系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2.展开课程•第一部分: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
教师用简单生动的语言,结合图表,让学生初步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及太阳系的常见特征,如行星围绕太阳转速、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等。
•第二部分:太阳系中的行星。
通过观察行星一张张的照片,辅助教师讲解配合展示PPT,学生帮助教师辨认这些行星的特征,和熟悉迪士尼的卡通形象等,了解行星的大小、距离、重力、几何形状等特性。
•第三部分:太阳系成员行星间的生态平衡和和谐共存。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探究行星间的相互影响,如地球的大气层、水圈和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相互影响,而不同行星之间存在相互牵连,需要保持生态的平衡状态,从而保护生命和文明的延续。
太阳系大家族教案详细
太阳系大家族教案详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及各个行星的基本特征;(2)掌握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的特点和作用;(3)能够运用太阳系的知识解释一些天文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太阳系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3)使学生认识到太阳系在宇宙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太阳系的形成(1)介绍太阳系的起源和形成过程;(2)讲解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的特点和作用。
2. 第二节:行星的基本特征(1)介绍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基本特征;(2)分析各个行星的分类和特点。
3. 第三节:地球的特殊性(1)讲解地球的结构和组成;(2)阐述地球的特殊性及其在太阳系中的地位。
4. 第四节:太阳系的运动规律(1)介绍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规律;(2)讲解开普勒定律及其在太阳系中的应用。
5. 第五节:太阳系的天文现象(1)介绍太阳系中的主要天文现象,如日食、月食、流星等;(2)分析这些天文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观测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太阳系的模型、图片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4.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太阳系知识的掌握程度;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思考问题的深度;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4.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太阳系模型、图片、视频等;2. 教学器材:太阳系模型、天文望远镜等;3. 参考资料:有关太阳系的书籍、文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交流:你获取到了什么信息?
3.思考:什么样的星系能够被称为“第二太阳系”?
生:要和我们的太阳系相似;
要有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还要有行星……
4.引导:所以我们的太阳系有恒星,是谁?(太阳)还有行星,几颗?(八颗)
5.追问:
(1)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书)
(2)书上的知识是怎么来的?(科学家研究出来的)
7.交流:那我们就跟着科学家的脚步,一起了解一下太阳系里还有些什么吧。
8.微课学习:《太阳系》。
9.交流汇报:你有什么发现?太阳系里还有些什么结构?
(师生交流,根据生的回答贴板贴)
追问:(1)行星和恒星什么关系?(2)卫星和行星什么关系?
10.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太阳系大家族》。
[设计意图:利用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第二太阳系”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用“什么样的星系能够被称为第二太阳系”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我们的太阳系结构。
]
二、提取数据,收集八大行星基本信息
中心任务:完成八大行星数据收集及信息卡补充
1.谈话:我们有办法直接看到整个太阳系吗?科学家们在对无法直接观
测或感知的事物进行研究时,常常会用到建立模型这种直观的方法来进行模拟研究。
想不想自己亲自做一个太阳系模型?
2.思考:太阳系模型里,至少要有什么?
生:恒星、行星……
师:太阳有了,在这,八大行星放哪里?
3.提问:
(1)为什么放这里?
(2)除了顺序,还有什么要注意的?(生上台拖动白板)
4.引导:这么随意?这样放,我可以推测一会你做出来的模型一定不够合理。
怎样可以让我们做的模型更科学?(生:需要知道位置顺序、具体大小和距离)
5.小结:我们至少可以先把八大行星的顺序排列确定下来,应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6.交流:行星大小和距离的数据,你觉得可以如何获取呢?(生:上网查资料、看书……)
7.谈话:虽然我们没法到宇宙空间中亲眼看一看,但我们也可以有很多方法获取想要的知识和信息。
今天我带来了一个超厉害的APP,我们可以通过它了解更多八大行星的知识,一起来看看。
8.介绍:打开Solar Walk Lite软件,点击想要了解的行星,点击屏幕下
方“”图标,在左侧出现的一列图标中点击“”和“”,会出现该行星的详细信息。
你学会了吗?
9.引导:了解了这个行星之后,麻烦大家顺便把行星“身份证”上的信息补充完整。
10.温馨提示:先分工,再合作
(1)分工:一人负责一颗行星的信息收集,填写行星“身份证”;
(2)合作:相互交流,交换行星信息;
11.完成任务:利用Solar Walk Lite APP,探究八大行星的秘密,完成活动记录单-《八大行星“身份认证”》。
12.交流:科学家常常在有重大发现的时候,会举行一场科学发布会,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
我们也来举办一场关于八大行星的小型科学发布
四、拓展延伸,了解科学史
中心任务:阅读资料,了解八大行星的发现过程
1.引导:宇宙的空间是无限大的,隔了那么远,你有没有想过,人们到底是怎么发现地球以外行星的存在的?
2.介绍:
(1)“邻居”: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肉眼观察发现;
(2)远方的“朋友”:天王星—工具观察发现;
(3)更远的“朋友”:海王星—数学推算发现;
(4)太阳系外、银河系外:更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发现。
3.拓展:现在的科技飞速发展,也帮助科学家们在太空探索中节约了许多时间与成本,我们现在已经能对太阳系外、银河系外的星体进行观测和研究了,比如全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天眼”,中国制造,它对太空探索做出的贡献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我们现在也能登陆其他行星展开近距离的研究,比如前段时间刚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中国制造。
4.引导:还记得我们最开始说到的第二太阳系的事情吗?它又是怎么被人们发现的呢?如果你想知道答案,可以去哪里找?
5.小结:虽然没有最前沿的科技设备,也没有科学家那么丰富的知识储备,但我们有书(图片)、有APP(图片)、还能上网(网站介绍),只要你想知道的知识,就一定能够获得。
我给你们准备了太空探索大礼包,就在这个二维码里,请各位小科学家下课后也不要停止你的好奇,继续展开太空探索吧!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科学史,认识八大行星的发现过程,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太空探索的关系,通过拓展资源包激发学生的课后探究欲望,延伸对太空的好奇和敬畏之心。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