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药品制度

合集下载

三级医院药品盘点管理制度

三级医院药品盘点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我院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账目清晰、库存准确,防止药品流失、过期,提高药品使用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药品的盘点工作,包括药品库房、药房、急诊室、住院部等部门的药品盘点。

三、盘点原则1. 坚持账物相符、账账相符的原则;2. 坚持定期盘点与不定期盘点相结合的原则;3. 坚持责任到人的原则。

四、盘点组织1. 成立药品盘点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药学部负责人、财务处负责人等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药学部负责制定盘点计划,组织实施药品盘点工作。

五、盘点时间及频次1. 定期盘点: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包括药品库房、药房、急诊室、住院部等部门的药品。

2. 不定期盘点:在以下情况下进行不定期盘点:(1)药品库存出现异常情况;(2)药品过期或临近过期;(3)药品账目出现疑问;(4)上级部门要求进行盘点。

六、盘点流程1. 盘点准备:盘点前,各部门负责人应组织人员对药品进行整理,清理过期、变质、破损的药品,并填写盘点表。

2. 盘点实施:盘点人员按照盘点表逐一核对药品,确保账物相符。

盘点过程中,如发现账物不符,应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

3. 盘点汇总:盘点结束后,盘点人员应将盘点结果汇总,形成盘点报告,报送药品盘点领导小组。

4. 盘点审核:药品盘点领导小组对盘点报告进行审核,对盘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七、盘点结果处理1. 对盘点过程中发现的账物不符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以下措施:(1)对于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药品流失、过期等问题,责任人应承担相应责任;(2)对于因盘点操作失误造成的账物不符,应及时纠正;(3)对于无法解释的账物不符,应上报上级部门,由上级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2. 对盘点过程中发现的过期、变质、破损的药品,应及时进行处理,包括报废、销毁等。

八、责任追究1. 对未按时进行盘点、未按规定进行盘点、盘点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的责任人,将进行严肃处理。

药品三级管理制度

药品三级管理制度

药品三级管理制度
药品三级管理按照“定额管理、合理使用、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和“核定收入,超收上缴”的办法管理。

1、.一级管理
(1)范围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和毒性药品。

(2)管理办法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根据2005年8月3日国务院发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管理,毒性药品根据1988年1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管理。

2、二级管理
(1)范围
第二类精神药品、贵重药品和高危药品。

(2)管理办法
专柜存放、专账登记,贵重药品每日清点,第二类精神药品根据2005年8月3日国务院发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管理。

高危药品按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管理。

3、三级管理
(1)范围
普通药品
(2)管理办法
季度盘点、以销定存,帐物相符。

药品三级管理制度范本

药品三级管理制度范本

药品三级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1.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药品三级管理工作,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用药权益,提高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水平。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涉及药品三级管理的环节和人员,包括药品采购、储存、配送、使用和废弃等各个环节。

二、药品采购管理2.1 采购程序2.1.1 制定采购计划,明确采购需求。

2.1.2 进行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

2.1.3 签订采购合同,并规定供货周期和质量要求。

2.1.4 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供货检查,确保药品符合要求。

2.2 采购记录2.2.1 记录和保存采购计划和合同文件,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2.2.2 记录和保存供货检查记录,包括检查时间、结果、处理意见等信息。

三、药品储存管理3.1 储存条件3.1.1 药品储存区域应符合药品储存要求,包括温湿度、通风、防火等方面。

3.1.2 药品应按照药品特性分类存放,避免相互污染和交叉感染。

3.2 储存控制3.2.1 设立药品管理制度并落实,包括定期检查、定期清理、定期盘点等措施。

3.2.2 药品应有明确的标识,标明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信息。

3.2.3 严格控制药品的存货量,避免过期药物的出现。

四、药品配送管理4.1 配送程序4.1.1 制定配送计划,明确药品配送的时间和地点。

4.1.2 分拣药品并做好包装,保证药品的完整和质量。

4.1.3 配送时应记录配送的药品信息,包括药品名称、数量、收货人等。

4.2 配送记录4.2.1 记录和保存配送计划和配送记录,包括配送时间、地点、药品信息等。

4.2.2 配送记录应由领药方核对,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药品使用管理5.1 医务人员培训5.1.1 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药品使用管理的培训,包括药品的正确使用、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处理等。

5.2 药品使用流程5.2.1 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药品的使用流程。

医院药库三级管理制度

医院药库三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药库管理,保障药品供应安全、有效,提高药品使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药库三级管理组织机构(1)一级管理:药库主任负责全面工作,对药库药品采购、验收、保管、调配等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

(2)二级管理:药库管理员负责药品采购、验收、保管、调配等日常管理工作,确保药品质量。

(3)三级管理:药品保管员负责药品的保管、养护、盘点等工作,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2. 药库三级管理职责(1)一级管理职责:①组织制定和修订药库管理制度,确保制度落实到位;②监督检查药库药品采购、验收、保管、调配等环节,确保药品质量;③协调解决药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药品使用效率;④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药库工作情况。

(2)二级管理职责:①负责药品采购、验收、保管、调配等日常管理工作;②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③对药品库存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采购计划;④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药库工作情况。

(3)三级管理职责:①负责药品的保管、养护、盘点等工作;②确保药品安全、有效,防止药品过期、变质;③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药库工作情况。

三、药品采购与验收1. 药品采购(1)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制定药品采购计划;(2)严格执行国家招标采购规定,确保药品质量;(3)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药品质量、价格、配送、售后服务等条款。

2. 药品验收(1)验收人员应具备药品相关知识,熟悉药品质量标准;(2)严格按照药品质量标准进行验收,确保药品质量;(3)验收合格的药品入库,不合格的药品退回供应商。

四、药品保管与养护1. 药品保管(1)按照药品性质分类存放,确保药品安全;(2)定期检查药品库存,确保药品数量准确;(3)保持库房通风、干燥、清洁,防止药品变质。

2. 药品养护(1)根据药品性质,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2)定期检查药品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做好药品养护记录,为药品追溯提供依据。

麻醉精神药品三级、五专管理制度和流程

麻醉精神药品三级、五专管理制度和流程

麻醉精神药品三级、五专管理制度和流程麻醉精神药品是一类具有很强药效和严重副作用的药物, 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国对其实行严格的三级、五专管理制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管理制度和流程。

一、麻醉精神药品三级、五专管理制度1.三级管理制度我国的麻醉精神药品管制分为三级。

其中, 第一级管理是对麻醉药品的即时记录和管理, 主要针对单位内部, 以防止药品被滥用、外泄或丢失。

第二级管理是对麻醉药品的全面管理, 包括麻醉科、手术室、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部门。

第三级管理是对麻醉药品生产、销售、运输、配送、储存等环节的监管。

2.五专管理制度我国的麻醉精神药品管制还采用了五专管理制度。

即麻醉药品专业管理机构、麻醉科专业管理机构、手术室专业管理机构、急诊科专业管理机构、重症监护室专业管理机构。

这些机构对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加强了科学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保证了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安全管理。

二、流程1.采购与登记麻醉药品采购由具有互联网医疗保健许可资质的医疗机构、公立医院集团等机构的药局采购, 并在国家药品管理部门指定的麻醉药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登记。

2.存储与配送医院药房将麻醉药品存放在特设的麻醉药品储存柜中, 柜子必须由指定管理的麻醉科把持钥匙。

在使用麻醉药品前, 毒品管理部门会派员对药品的储存情况、使用合规性等进行检查。

药品配送时必须经过“一人两看三签字”验证。

3.使用与登记在使用麻醉药品前, 医生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评估, 确定患者符合使用麻醉药品的适应症。

使用麻醉药品时, 必须一名医生亲自到场, 相关记录必须在病历中书写。

4.监管与反馈每个医院必须设立麻醉药品监管部门, 对麻醉药品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同时加强对麻醉药品相关管理人员的考核。

将监管情况及时汇报到药品监管部门, 及时反馈问题并加强管理。

总之, 我国对麻醉精神药品实行了严格的三级、五专管理制度, 通过完善的流程保障了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安全管理。

同时, 医院和相关人员也要遵守相关规定, 确保麻醉药品的严密管理和合理使用, 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护理药房三级库存制度范本

护理药房三级库存制度范本

护理药房三级库存制度范本一、目的为了规范护理药房库存管理,确保药品安全、有效,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护理药房的三级库存管理。

三、三级库存管理架构1. 一级库存:护理单元药柜,由护士长负责管理。

2. 二级库存:护理药房,由药房负责人负责管理。

3. 三级库存:医院药品仓库,由药品仓库管理员负责管理。

四、一级库存管理1. 药品种类:一级库存主要用于供应护理单元日常用药,包括注射剂、口服剂、外用药等。

2. 库存限量:根据护理单元的用药需求和药品周转速度,合理设定库存限量。

3. 入库管理:药品由药房统一配送至护理单元,护士长负责验收,确保药品质量。

4. 出库管理:护理单元使用药品时,护士长负责审核并签字,确保药品合理使用。

5. 库存盘点:护士长每月对一级库存进行一次盘点,确保库存药品与账目相符。

五、二级库存管理1. 药品种类:二级库存主要用于供应多个护理单元的共用药品,包括注射剂、口服剂、外用药等。

2. 库存限量:根据护理单元的用药需求和药品周转速度,合理设定库存限量。

3. 入库管理:药品由药房统一配送至护理药房,药房负责人负责验收,确保药品质量。

4. 出库管理:护理药房使用药品时,药房负责人负责审核并签字,确保药品合理使用。

5. 库存盘点:药房负责人每月对二级库存进行一次盘点,确保库存药品与账目相符。

六、三级库存管理1. 药品种类:三级库存主要用于供应整个医院的药品,包括各类注射剂、口服剂、外用药等。

2. 库存限量:根据医院的用药需求和药品周转速度,合理设定库存限量。

3. 入库管理:药品由供应商配送至医院药品仓库,药品仓库管理员负责验收,确保药品质量。

4. 出库管理:医院各科室使用药品时,药品仓库管理员负责审核并签字,确保药品合理使用。

5. 库存盘点:药品仓库管理员每季度对三级库存进行一次盘点,确保库存药品与账目相符。

七、管理制度1. 药品质量管理:各级库存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确保药品质量。

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品管理制度

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品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院抗菌药品的管理,规范抗菌药品的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抗菌药品分类及使用原则1. 抗菌药品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三类。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品:适用于一般感染,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品。

临床医师可根据病情需要直接开具处方。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品:适用于较严重感染,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品。

临床医师需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后方可开具处方。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品:适用于严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感染性疾病暴发等特殊情况,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品。

临床医师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会诊,并签名后方可开具处方。

2. 抗菌药品使用原则:(1)合理选择抗菌药品:根据病情、病原菌、抗菌药物特点、药敏试验结果等综合判断,合理选择抗菌药品。

(2)严格掌握适应症:严格按照抗菌药物适应症开具处方,避免滥用。

(3)规范用药疗程:根据病情、药敏试验结果、药物代谢动力学等因素,合理确定用药疗程。

(4)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病情、体质、过敏史等因素,个体化选择抗菌药品。

三、抗菌药品管理职责1. 医师职责:(1)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意识,严格遵守本制度。

(2)正确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合理开具处方。

(3)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品的使用,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会诊。

2. 药学部职责:(1)制定抗菌药品采购、储存、领用等管理制度。

(2)定期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对医师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审核,确保合理用药。

(4)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通报、纠正。

3. 医疗管理部门职责:(1)加强对抗菌药物管理的监督检查。

(2)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四、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甲评审麻精药品“三级”和“五专”管理制度与程序

二甲评审麻精药品“三级”和“五专”管理制度与程序

二甲评审麻精药品“三级”和“五专”管理制度与程序二甲评审是指对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使用、管理及其相关手术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评审的工作。

为了规范医疗机构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保障药品合理使用和患者安全,制定了三级和五专管理制度与程序。

三级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内部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制度。

它包括药品的分类、存储、使用和监管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1.药品分类:按照药物的成分、作用和风险程度等因素,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分级分类。

通常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或者称为A类、B类和C类。

2.药品存储:药品存储是指医疗机构内部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储存环境的要求。

药品应存放在专门的药物储存柜中,设有专管人员,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存储,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3.药品使用:药品使用是指医疗机构内部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的规范要求。

医务人员需要按照医疗机构的规定,进行配药、使用和记录,并与相关手术操作相结合,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患者的安全。

4.药品监管:药品监管是指医疗机构内部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监管措施。

医疗机构需要制定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落实药品的采购、配送、审核、监测和清点等工作,以确保药品的安全和防止滥用。

五专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对相关手术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评审的制度。

它包括专科人员、设备、药品、场所和队伍的评审。

1.专科人员评审:医疗机构需要评估和审核参与相关手术项目的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资质,确保他们具备进行手术的技术和知识背景。

2.设备评审:医疗机构需要评估和评审手术所需的设备和器械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安全要求,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

3.药品评审:医疗机构需要评估和审核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药品是否合规合法,并严格按照规定的使用和监管要求进行使用,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4.场所评审:医疗机构需要评估和评审手术操作场所的环境和设施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包括卫生条件、空气质量等,以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药品三级管理制度

药品三级管理制度

药品三级管理制度
是指针对特定的药物,根据该药物的特性和风险程度,确定对其销售和使用的管理要求和措施的制度。

药品三级管理制度是药品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维护药品市场秩序。

具体来说,药品三级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划分管理级别:将药品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个级别,按照不同级别确定其销售和使用的管理要求。

一般来说,一级药品是指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的药品;二级药品是指需医生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三级药品是指可以由民众自行购买和使用的非处方药。

2. 处方管理:对处方药的管理要求,包括医生处方合理用药、药店配药等。

3. 包装标签要求:要求药品的包装和标签上必须有药品的名称、规格、批准文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并按照规定标明是一级、二级还是三级药品。

4. 销售渠道管控:对不同级别药品的销售渠道做出限制或区分,如一级药品只能在医院内的药房销售,二级药品只能在医院和药店销售,而三级药品可以在超市和药店等多种地方销售。

5. 审批制度:药品三级管理制度还需要设立相关的药品注册审批、流通许可等制度,对不同级别药品进行审批和管理。

通过药品三级管理制度,可以促使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医疗机构等相关企事业单位更加规范和科学地从事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活动,提高药品质量和安全性,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三级管理制度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三级管理制度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三级管理制度一、目的为进一步加强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保证临床的安全使用,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的通知》,制定《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三级管理制度》。

二、参考文件1.《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2号)2.《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卫医发〔2005〕438号)3.《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20〕第13号)三、名词定义1.麻醉药品:指连续使用易产生身体依赖性且能成瘾的药品。

有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类及卫健委指定的其他易成瘾的药品。

2.精神药品: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

依据精神药品使人体产生的依赖性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

3.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三级管理:指药库、药房、临床科室,三级管理。

四、内容(一)药库1.药库由专人负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采购和管理。

2.药库基数由药库管理员提出申请,药剂科审核,然后上报主管院领导审批同意后执行。

3.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入库验收必须货到即验,至少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

4.验收中发现缺少、破损的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应双人清点登记,报主管院长批准,并加盖公章后向供货单位查询、处理。

5.药库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必须储存在保险柜内,门、窗有防盗设施,并安装24小时监控及报警装置,报警信息可即时传送至库管及医院保卫部门,相关视频内容应保存180天以上。

6.储存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专人负责、专柜加锁、双人双锁。

对进出专库的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建立专用帐册,进出逐笔记录。

7.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的人员应坚持日结日清,帐物相符率100%。

三级医院药剂科管理制度

三级医院药剂科管理制度

一、总则1. 为确保药品质量,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药剂科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调剂、供应、使用、回收等各个环节。

二、职责与分工1. 药学科主任负责全面领导药剂科药品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2. 药房主任负责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调剂、供应、使用等工作,确保药品质量。

3. 药库主任负责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养护、出库等工作,确保药品质量。

4. 临床药学室主任负责药品临床应用、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工作,确保药品质量。

5. 各部门工作人员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执行本制度。

三、药品采购与验收1. 药品采购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执行,选择合法、合规的药品供应商。

2. 药品验收应严格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执行,对药品的质量、规格、数量、有效期等进行全面检查。

3. 验收不合格的药品,应立即通知供应商,并做好记录,不得入库。

四、药品储存与养护1. 药品储存应按照药品的特性和要求,合理划分储存区域,确保药品质量。

2. 药品养护应定期检查库房温湿度,保持库房整洁、通风、干燥。

3. 药品有效期管理应严格执行,及时清理过期、失效药品。

五、药品调剂与供应1. 药品调剂应严格按照处方要求,准确、快速地调配药品。

2. 药品供应应确保药品数量充足,满足临床需求。

3. 药品供应过程中,应做好药品跟踪记录,确保药品质量。

六、药品使用与回收1. 药品使用应严格按照医嘱,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 药品回收应严格执行回收流程,对回收药品进行分类、登记、处理。

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应定期开展,对疑似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及时调查、报告。

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应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价管理办法》执行。

八、质量考核与奖惩1. 定期对药剂科药品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

医院药库三级管理制度范本

医院药库三级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药库的管理,保障药品供应安全、有效,提高药品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药库的药品采购、验收、储存、配送、使用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医院药库实行三级管理制度,即:药品采购管理、药品储存管理、药品使用管理。

二、药品采购管理第四条药品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药品采购政策。

第五条医院设立药品采购领导小组,负责药品采购的决策、监督和管理。

第六条药品采购实行招标采购,招标文件应明确采购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标准、价格、交货期等要求。

第七条供应商应具备合法的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相关资质证明,并具备良好的商业信誉。

第八条药品采购过程中,应严格执行采购合同,确保药品质量。

三、药品储存管理第九条药库应设立专职药品储存管理人员,负责药品的储存、养护和管理工作。

第十条药库应配备符合药品储存要求的库房、货架、温湿度控制设备等设施。

第十一条药品储存应分类分区存放,实行色标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第十二条药品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光、防潮、防虫、防鼠、防火、防盗。

第十三条药品储存期间,应定期检查药品质量,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

第十四条药品出库前,应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四、药品使用管理第十五条医院药品使用实行处方制度,患者用药需凭医师处方。

第十六条医师开具处方时,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第十七条药房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师处方,及时准确地为患者调配药品。

第十八条药房应定期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医院药品采购提供依据。

第十九条药房应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五、监督与考核第二十条医院设立药品监督管理小组,负责对药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

第二十一条药库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药品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三级医院丙类药品管理制度

三级医院丙类药品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三级医院丙类药品的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丙类药品的采购、储存、使用、调剂、销毁等环节。

第三条我院丙类药品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规范操作;(二)合理使用,安全有效;(三)科学管理,持续改进。

第二章采购管理第四条丙类药品的采购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

第五条采购部门应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确保其具备合法经营资格。

第六条丙类药品的采购价格应通过招标、谈判等方式确定,实行阳光采购。

第七条采购的丙类药品应具有合法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证明文件。

第八条采购部门应定期对丙类药品采购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采购过程规范、透明。

第三章储存管理第九条丙类药品的储存条件应符合药品说明书要求,确保药品质量。

第十条储存药品的库房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防止阳光直射。

第十一条储存药品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分类、分区存放,标签标识清晰。

第十二条储存药品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四章使用管理第十三条丙类药品的使用应遵循临床诊疗规范,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

第十四条临床医生开具丙类药品处方时,应明确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用法、用量等信息。

第十五条护士在配发丙类药品时,应核对患者信息、药品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第十六条使用丙类药品时,应严格执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

第五章调剂管理第十七条丙类药品的调剂工作由药剂科负责,调剂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十八条调剂人员应严格执行药品调剂操作规程,确保调剂过程规范、准确。

第十九条调剂人员应定期对调剂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六章销毁管理第二十条丙类药品因过期、变质、损毁等原因需要销毁的,应按照国家规定程序进行。

麻精药品三级管理制度(三篇)

麻精药品三级管理制度(三篇)

麻精药品三级管理制度是指对具有麻醉作用的药品进行管理的制度。

三级管理是指麻精药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一级管理是对最危险的麻醉药品进行严格管控,只有特定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才能购买和使用。

一级管理的麻醉药品被认为具有最高的滥用和依赖风险,需要严格进行安全控制。

二级管理是对较为危险的麻醉药品进行管理,医疗机构和合格的药店可以使用,但需要进行严格的登记和备案手续,并实行限量供应和使用。

三级管理是对相对较安全的麻醉药品进行管理,一般药店和医疗机构可以购买和使用,并需要遵守相应的登记和销售记录规定。

麻精药品三级管理制度旨在保护公众健康和防止麻醉药品的滥用,确保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

同时也帮助监管部门更好地进行麻精药品的监管和追踪,保障药品安全和管理的有效性。

麻精药品三级管理制度(二)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所用的____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以下称麻、精药品)按《____品管理办法》使用,药事科要严格执行其有关规定,实行____品的三级管理。

麻、精药品实行专人管理,责任到人。

采购、验收、入库、保管人员须具有药学专业主管药师及以上职称的药学专业人员负责。

门诊药房、病区药房的麻、精药品管理由主管药师及以上职称的药学专业人员专人负责。

各科室、手术室、急诊室配备的麻、精药品有主管护师专人负责管理。

药库管理:麻、精药品入库验收必须货到即验,至少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

入库验收应当采用专簿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凭证号、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情况、验收结论、验收和保管人员签字。

对麻、精药品储存等各个环节应制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交接班应当有详细的记录。

麻、精药品实行批号管理和追踪,必要时可以及时查找或者追回麻、精药品库必须配备保险柜,门、窗有防盗设施。

门诊,病区药房应配备保险柜作为周转柜,并配备相应的防盗措施。

对进出专柜的麻、精药品建立专用账册,进出逐笔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凭证号、领用部门、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发药人、复核人和领用签字,做到帐、物、批号相符。

医疗机构药品的三级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医疗机构药品的三级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医疗机构药品的三级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一、药品采购管理在医疗机构药品的三级管理制度中,药品采购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药品采购管理制度,确保药品采购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具体要求包括:•制定采购计划:医疗机构应根据临床需求和药品库存情况,制定合理的药品采购计划,确保药品的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平衡。

•药品采购程序:明确药品采购的程序及责任人,建立健全的采购管理流程,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和合规性。

•供应商管理:建立供应商档案,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确保药品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度。

二、药品入库管理药品入库管理是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药品入库管理制度,包括:•入库验收:对进货药品进行验收,确保药品的货品一致性和质量符合标准。

•入库登记:对入库的药品进行登记,建立药品台账,确保入库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入库存放:对不同种类的药品进行分类存放,确保药品的存放条件符合要求,避免药品受到污染或损坏。

三、药品使用管理药品使用管理是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药品使用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配送:按照临床需要,及时向各临床科室配送所需药品,确保药品的及时供应。

•药品配发:药品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和权限的医务人员进行配发,避免药品被滥用或浪费。

•药品使用记录:对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用量等信息,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和规范。

四、药品库存管理良好的药品库存管理是确保医疗机构药品供应的重要保障。

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药品库存管理制度,包括:•库存盘点:定期对药品库存进行盘点,核实库存数量和质量,及时调整库存水平。

•库存保质期管理:对快过期的药品进行分类存放或处理,确保库存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库存报废管理:定期清理过期、损坏或不合格的药品,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药品的三级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药品采购管理、药品入库管理、药品使用管理和药品库存管理等方面,通过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保障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三级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三级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性,降低患者感染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临床科室、药剂科、感染科等涉及抗菌药物使用的部门和医务人员。

三、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5.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四、抗菌药物分级1. 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3.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新上市的,在适应证、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五、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家相关指导原则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包括所有抗菌药物品种。

六、抗菌药物使用原则1. 根据患者病情、感染部位、致病菌种类、细菌耐药性等因素,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 优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确需使用限制使用级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时,需经主治医师或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

3.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

4. 临床医师应熟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特性、不良反应等,合理制定给药方案。

5.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停药指征,及时停用不必要的抗菌药物。

七、抗菌药物使用培训1. 二级以上医院按年度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

2. 医师和药师应掌握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内容。

药品三级管理制度

药品三级管理制度

药品三级管理制度是指针对药品的不同风险程度,将其分为三级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

这种制度旨在保障药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提高药品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根据药品的性质和风险程度,一般将药品分为三个级别:1. 一级药品:是指非处方药,也称为非处方类药品或OTC药品(Over-the-Counter Drugs)。

这类药品可以在医师没有开具处方的情况下自行购买和使用,主要用于自我诊断、治疗和预防常见病和轻微疾病。

一级药品一般具有较低的毒性和较小的风险。

2. 二级药品:是指处方药,也称为处方类药品或RX药品(Prescription Drugs)。

这类药品需要医师开具合法、有效的处方后才能购买和使用,主要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

二级药品一般具有较高的毒性和一定的风险。

3. 三级药品:是指特殊药品,也称为特殊类药品或特检药品(Special Drugs)。

这类药品具有较高的毒性和较大的风险,一般应在医疗机构进行特殊管理和使用,如抗癌药物、精神药物、麻醉药物等。

三级药品的管理比较严格,需要遵守更多的规定和程序。

药品三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包括药品准入管理、生产质量管理、流通管理和使用管理等方面。

各级药品在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都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药品监管部门还会对药品进行监测、评价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药品的不良反应和问题。

药品三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可有效减少药品与药品滥用、药品安全事故和药品质量问题,提高药品的疗效和治疗安全性,保护公众的健康和权益。

同时,这也需要医药行业各方共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和监督。

药品三级管理制度

药品三级管理制度

药品三级管理制度
药品三级管理按照“定额管理、合理使用、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和“核定收入,超收上缴”的办法管理。

1、.一级管理
(1)范围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和毒性药品。

(2)管理办法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根据2005年8月3日国务院发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管理,毒性药品根据1988年1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管理。

2、二级管理
(1)范围
第二类精神药品、贵重药品和高危药品。

(2)管理办法
专柜存放、专账登记,贵重药品每日清点,第二类精神药品根据2005年8月3日国务院发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管理。

高危药品按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管理。

3、三级管理
(1)范围
普通药品
(2)管理办法
季度盘点、以销定存,帐物相符。

麻精药品三级管理制度

麻精药品三级管理制度

麻精药品三级管理制度
麻精药品的三级管理制度是指对麻精药品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框架,旨在加强对麻精药品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其合法、合规、安全使用。

该制度包括以下三级管理要点:
1. 一级管理:由国家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主要包括麻精药品的审批和监督管理。

国家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制定麻精药品的审批标准、申请程序和技术要求,并对申请麻精药品的生产企业进行审查和监督管理。

只有通过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审批才能生产和销售麻精药品。

2. 二级管理:由地方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主要包括麻精药品的注册和监督管理。

地方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麻精药品的注册申请进行审查和管理,并对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

地方药品监管部门还负责对销售和使用麻精药品的医疗机构和个人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合法使用。

3. 三级管理:由麻精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负责,主要包括麻精药品的生产和使用管理。

麻精药品生产企业应按照国家和地方药品监管部门的要求,建立和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医疗机构应依法合规地使用麻精药品,确保医疗安全和有效治疗。

总之,麻精药品三级管理制度通过国家、地方以及麻精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的合作和监督,使麻精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得到严格控制,保证麻精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级药品制度是我国对药品实行分类管理的一种制度,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稀缺性等因素,将药品分为三个等级。

三级药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级药品:是指具有高度安全性、有效性,且在我国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药品。

一级药品通常为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甲类药品,由国家统一采购、配送和定价。

二级药品:是指具有一定安全性、有效性,但在临床应用中需谨慎选择的药品。

二级药品通常为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乙类药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采购、配送和定价。

三级药品: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相对较低,主要用于特殊疾病治疗或临床实验的药品。

三级药品目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采购、配送和定价根据当地政策执行。

三级药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药品的监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促进药品合理使用。

通过实施三级药品制度,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对药品进行分类管理,有利于加强对药品的安全监管,降低患者用药风险。

2. 引导合理用药:通过对药品进行分类,引导医生和患者在临床实践中合理选择、使用药品,提高用药合理性。

3. 控制药品价格:通过国家对一级药品的统一采购、定价,有利于控制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

4.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通过三级药品制度,可以引导医疗机构优化药品采购、使用政策,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

5. 促进药品研发和创新:对药品进行分类管理,有利于激励药品研发和创新,满足临床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