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认识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 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 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 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 精神; 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 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 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 神存在的价值。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精神的价值。
特征:
人文本体——人文精神的核心也正是 不同时代和历史背景下使用的人文精神的 概念和内涵有所区别的关键。因此,在不 同的时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和重点是不同 的,它反映的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 价值观、人性观、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 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 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 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 尺度。
什么 是 人文精神?
1
“人文精神”通常 译作人文主义、人 本主义、人道主义。 它反映的是在特定 时代背景下人们的 价值观、人性观、 时代精神的集中反 映。
核心思想 “人文精神”,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 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 心思想为: 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 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 低; 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 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 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开放精神 批评精神
3
功利精神 实践精神
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
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
4
1.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 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卡 尔〃波普尔) 2.“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 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 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 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中国) 3.我真想发明一种具有那么可怕的大规模破 坏力的特质或机器,以至于战争将会因此 而永远变为不可能的事情。---诺贝尔(瑞典) 4.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 (英国)
医学教育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医学教育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当今社会,医学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医学教育不仅是培养医务工作者的基础,也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手段。
科学精神是指坚持科学用于医疗实践,提倡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人文精神是指以社会责任感、仁爱观念为指导,追求服务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为目标的精神状态。
应当看到,只有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因素,才能促进医学教育的全面发展,行医救人才能获得最大效果。
医学教育中的科学精神可以加强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把创新精神贯彻到一切实践活动中去。
第一,要把科学思维贯穿于医学教育过程中。
要以学术性、客观性、规范性和实事求是性为指导,从理论到实践,由概念到实施,在学习、教授和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加强对医药知识的理解和联系,帮助学生培养最高水平的医学实践能力,改善病人的诊疗和护理方式,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护理效果。
科学精神要求学生要掌握和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掌握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从而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要深入到医疗实践中去,把学习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和临床观察联系起来,以科学正确的思维去处理疑难问题,从而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拯救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是培养同情心为病人着想,关心病人的健康和幸福,尊重病人的生命,重视病人的尊严,把病人当作自己的家人一样,以服务病人为荣。
从医者要有一颗同情的心,融入病人的世界,从病人的角度,看待病人的苦难,从心出发去为病人服务,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护理。
注重人文精神,要培养学生细心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及时发现病人的变化,及时处理病情,建立良好的关系,把握病人情感,提高护理效率,让病人心服口服,受到有效护理,使病人安心、早日康复。
普度人生,用科学和人文结合,携手助人,以爱心关怀病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医务人员,使他们真正成为“给生命以保护,给世界以美丽”的医治使者。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关系的理解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指的是人类在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过程中能够同时受到两种精神的指引,使得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协调发展,具体表现为科学精神向人文的渗透,又表现为人文精神向科学的融入。
二者应当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人类的成长与发展,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切不可分割开来,否则人类将会面临各种问题。
科学精神应该具备人文意蕴科学精神是使科学探索永远进行下去的精神动力,为人类的幸福提供物质生活保障的源泉力量。
正是有着这样的探索动力,才有爱迪生、贝尔等一系列伟大的发明家日复一日的执着,为人类带来了光明与声音。
而科学精神中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等都体现着人文的意义。
科学方法主要有实验方法、经验方法等,这些方法都显示了科学的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和实证精神,能够让人们树立实事求是、追求理性的思想情操。
一种暂新的科学思想有时能够颠覆一切,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长久以来人们奉为经典的牛顿运动学三大定律,使得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时间与空间,而其中恰恰体现了爱因斯坦的自信,体现了人对于自我的肯定;而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物理学家普朗克,他的思想始终禁锢在经典理论之中,对自己做出来的正确的实验结果却加以否认,致使其无法再进一步。
人文精神应该具备科学素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文精神需要整合科学与人文特质,将科学精神融合于人文精神的内在价值之中。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冷暖无常的人间百态,人与人之间,亲情、友情、爱情的碰撞,需要我们用理性的态度去审慎的面对,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感情;而社会上出现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更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与解决,得出概括性的规律,再推广到整个社会。
而对于人文学科来说,不能一味地追求“浪漫”,追求理想中的境界,应当要具备一定基础的科学观念、现实观念,并将其运用到人文学科的探索之中,否则,只会成为“空想主义”,终究只能“纸上谈兵”,而不切实际。
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大精神力量,正在积极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他们具有不同的内涵,但是也有共同的特点,他们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精神是指以实践为基础,以观察、推理和实验为手段,求真、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追求客观、理性的真理的精神状态。
人文精神是以崇尚文化,弘扬传统,提倡以人为本,以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的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形成了互补作用。
再次,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精神力量。
科学精神是以实践为基础,积极追求客观真理,实现科学发展,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人文精神是以文化为基础,积极追求精神规律,发展人文研究,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因此,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精神力量,他们的关系是辩证的。
最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精神是以实践为基础,求真实事求是,追求客观、理性的真理;人文精神是以文化为基础,弘扬传统,以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
科学精神
和人文精神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总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大精神力量,它们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达到统一与和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谈谈你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关系的理解
谈谈你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关系的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科学精神是建立在发现真理的努力之上的,它要求我们要有着开放的心态,勇于发现新的知识和探索未知的领域。
人文精神是有意义的思考,它强调捍卫人权和尊重各种文化多样性,并且以人为中心。
因此,如何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为我们提供更完整和深入的见解。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共同点,即都必须以某种方式来解决未知问题。
它们都要求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批判性思维,以便更好地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个人的行为如何影响这种环境。
科学精神让我们不断探索、追求自身智慧的极限,而人文精神则更多地关于如何用这一智慧来有效地帮助他人和自身取得成功。
共同的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鼓励我们在实践中更多地去体验、去挑战、去分析、去发现和去改变。
事实上,推动人们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的努力共同作用。
因此,人们必须在所有领域都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混合,这样才能促使人类进步。
首先,科学精神的启发下,我们可以更加持久、更有调节性地参与政治运动。
科学精神使人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使他们能够在政治运动中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人文精神是重要的因素,它提倡人们将社会现象置于更宏观的文化框架之中,而不仅仅是单纯地分析当时存在的现象,这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解释问题,并为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此外,通过混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我们还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进步。
当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时,人们就可以找到对社会有利的解决方案,以解决当今时代存在的问题。
比如,科学精神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全球变暖的现象,而人文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以及人们可以采取的行动。
同时,科学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社会的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人文精神则能够促进社会的文化进步。
总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智慧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发现真理,并且能够促进社会的文化和科技进步。
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
2.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结合中国目前的现状阐述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答:科学精神是按照严格的科学研究行为模式建立起来的人的内在心理素质的总和,指的是以物(外在对象)为尺度、追求真实、探索规律的心理特征。
包括有六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试验验证的求实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协作的合作精神、自主竞争的宽容精神和敬业牺牲的献身精神。
人文精神,即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和孕育而成的精神。
它主张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价值尊严,重视对人类处境的无限关怀。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两种产物或结晶,在人们认识世界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们就是我们观察世界的一双眼睛。
科学之眼与人文之眼都有自己的内在构造,正是这种内在构造的不同,形成了它们视野中世界图景的差别,以及科学方法科学观念与人文方法人文观念的差异。
如果说,观念引导方法,方法引导观察,观察建构起我们视野中的世界图景,那么精神则是统率这一切的灵魂,是比观念更为隐而不见但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认知活动的东西。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就是贯穿在科学探究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认识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追求真善美等崇高价值理想的角度有重大差别,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关注也明显不同。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有其各自内在的局限,其中任一单独方面都不可能完成构建完整的人类科学世界及人自身的使命。
只有两种精神相融合,对世界的把握才能更全面,实践活动才能更自觉。
在新的世纪,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而言,既充满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不是指两者合二为一,不是要用一种精神去消解或统帅另一种精神,而是指人类在认识、协调和变革自然的科学技术活动中,或者是在探索人世、处理人世的人文社会活动中,都能够受到两种精神的指引而实现科学技术同人文社会的协调发展。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何区别?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何区别?
一、探索对象不同
人文精神强调对人类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探索,关注人类精神
世界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而科学精神则侧重于对客观事实、自然规律
的研究,强调实证、理性和观察。
二、方法论不同
人文精神倡导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历史研究、人类学观察等,强
调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而科学精神则主张科学方法,包括实验、观察、推理等,强调客观性和客观事实的验证。
三、目的和价值取向不同
人文精神追求对人性、精神世界的理解和反思,重视人的情感、道德
和伦理的培养。
而科学精神追求对自然界、宇宙的认知和改造,注重
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
四、影响范围和应用领域不同
人文精神的影响涵盖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如艺术、文学、哲学等,旨
在提升人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科学精神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领域有广泛应用,旨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五、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不同
人文精神更注重人类的价值观、人文情感和社会和谐发展,追求人类
精神的升华与和谐。
科学精神更注重实证真理、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追求自然界的认知和改造。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方面,在追求实用主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科学精神发挥着龙头效应,另一方面,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更能提升治理和管理体系中社会主义理念的文明核心和科学精神带来的实际效果。
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客观性原则、服从客观规律、求真务实、向上创新的精神。
它要求时刻站在客观的位置,客观地观察、分析、思考,不择手段地追求真理,从客观规律中获得可靠的知识;以证据和事实为基础,坚持原子的客观实践,停止臆想、认识片面和偏差,进行客观理性、有序有效的思维活动。
人文精神则是一种弘扬爱国、敬天、教人、仁慈、平等自由、尊重他人、尊重历史和传统、尊重合理权利、关注社会需求、增强文明观念、推进综合发展、增进团结协作和和谐等精神和价值观念。
它鼓励人们凝聚正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演绎波澜壮阔胸怀,双手携手团结共进,关心他人,弘扬公平正义,追求协调发展,用智慧和力量提升我们的民族、人民、国家和世界。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需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协同作用。
科学精神的客观性、创新性和求真务实性,被用于拓宽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路;而人文精神的仁爱、平等、自由、理性等理念,可以重新定义和谐生活、优秀文明和可持续社会发展的模式。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有力互补,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明、实效和深远性。
当今社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社会空前的轰动性表现在世人面前。
科技创新促进了实事求是的努力;教育文化行业推进人民所向往的价值和理念;科技创新和文化遗产双重传承更加深入地刺激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紧密联系。
整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利于提升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一切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发展人类的追求创造机会。
浅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是有坚持力、不怕困难、不辞辛劳、勇于创新的精神。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开拓进取是科学精神的活力。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追求与关切,是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
人文精神以人性,人文的理念去观察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
“人文精神作为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对象的思想,是人对自身命运的理解和把握,人文精神关怀各个个体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人与人的平等,社会和谐与进步,人与自然的统一”。
所以,“注重个体的价值追求,尊重他人价值取向选择,倡导不同个性和价值选择间的平等共处,体现着人文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是融通互动、互动共生的。
科学和人文的关系实质是真与善的关系。
真与善的关系正是当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心的核心问题。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内在组成部分,是人类实践必不可少的精抻动力,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精神品格。
我们倡导学习和普及科学文化,既是科学化的人文,又是人文化的科学。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功能各异,但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是相辅想成、相互促进且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我们认为,科学是中性的,只是工具,它能够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并不取决于科学本身,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我们的人文观念,这就是说科学的负作用要由我们人文观念负责。
当我们的人文观念正确的时候,科学就是有益的,否则就是有害的,这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统一性。
工具本身并无意识,它本身不会自行达到某种目的,使工具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是由工具的使用者决定的。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没有相互冲突,而且相互促进,共同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学精神是一种以科学探索为本质特征的文化思维,它追求真理,求索实践,追求物质精神双重发展,以有效控制与利用自然资源为目标,推动人类实现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文自然为核心的国家文明,它强调对爱国友好、对人权责任、对维护共同安全、对可持续发展计划的敬仰,并关注人文艺术、文学审美和价值取向,提升人类精神群体的共同理想。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互相需要,共同起到决定性作用。
任何经济或社会发展都是以科学技术为原动力的,以科学技术来实现完善的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可以把人类把进步的理念消化润物无声,为新的思想输出提供舞台;人文精神可以使大家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实现科学发展的顺利实现。
一方面,科学精神的输入大大的激发了人文精神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人文精神也为科学精神提供了更加深刻的社会效应和内涵。
总而言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支柱,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发挥着重要作用。
只有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下,人类文明才能得到持续发展,才能实现自由、平等、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科学精神强调逻辑思维、实证方法、实验验证等,以求真、求实、求知为核心,探索自然科学
的问题;而人文精神则注重人类文化、道德、历史、艺术等领域的研究,
以人为本,探索人们的情感、价值和生存意义。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和人文都关注人类的经验和实践。
科学是以实证和实验方
法来探寻世界的经验和规律,而人文则强调个体的生存和历史经验的传承。
科学和人文所涉及的知识是相互交织的,都来自于人类的实践和经验。
第二,科学与人文的研究目的都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促进人的
自我实现。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际的问题,增加人类的福祉,而人文
研究的目的则是探索人类的文化、历史和价值,从而推进人类的精神和文
化发展。
第三,科学和人文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有共同之处。
科学需要运用逻辑、实证和实验等方法,而人文也需要运用批判性的思维、文献和历史资
料等研究方法。
两者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不断推进人类知识和文化的发展。
因此,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二者的协作与结合是促进人类全面进步的重要合力。
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光电研究所周龙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我们在研究生生活中常常听到的词,每当人们谈论起它们都会无限感慨,通常都是抱怨它们中某一项的缺失,这十分值得我们关注。
也许多数人会认为在研究生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立足于科学精神。
其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最宝贵的精神。
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和升华,可以说,人类社会实践的每一环节都是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影响下进行的。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创造的,表现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反过来成为人们追求真理时的科学指导。
通常来说,科学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
具体地,科学精神主要就是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竞争协作的包容精神,其讲求独立思考、严谨规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它是科学认识活动主体的内在精神要素。
科学精神产生于对自然界合理性的追问或对其进行理性探询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因此它是理性的产物。
科学精神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到大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精神尊重科技的作用及其价值,推崇物质手段和物质力量的巨大作用,强调掌握科学方法、追求科学真理的意义。
现实的历史也告诉我们,科学精神是我们人类坚持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的不竭动力,人类迄今为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与发展,毫无疑问地与科学精神的导向有着深切的关系。
人文精神是指蕴涵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的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在人文认识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态度,表现为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善”的追求,要求行为符合道德,解除“善与恶、美与丑”,回答“应当怎样”的问题。
一般来说,人文精神是人类在对自身的认识、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完善过程中形成的,并以规范、指导和约束各项人类自身的行为与活动,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与统一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与统一人们在从事实践活动时,只有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才能摒弃自我中心主义和狭隘的功利主义;在处理当代人利益和未来人的长远利益关系上,才能消除贪婪和短视;在物质和精神之间,才能抛弃对物质的贪欲,更加注重精神境界的提升;在人类的个别利益和集团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选择团结协作,通过对话和交流来消除分歧,突破个别利益的狭隘眼界。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美好的理想境界,因为人与自然、人与人协调发展、共生共荣的理想境界,不可能自发形成,而是需要人的不断努力,但是作为可持续发展主体的人,无论其能力的发展还是德性的修养都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一)科学精神及其内涵【1】科学精神总是与科学紧密相关的。
所以,要谈科学精神,不能不涉及科学。
科学是一种理性地处理感性材料和实事求是地把握对象的方式。
科学的目的是求真求实,说明事实、消解神秘。
其方法则是主客二分,即主体站在客体之外,尽可能地摒弃主体的主观情感、信仰,在价值上保持中立,从而达到对对象客观的观察、实验以及归纳、抽象,最终获得客观知识。
而所谓科学精神,就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应具备的意识和态度;在不断化解未知和未明的矛盾、经验和理论的矛盾、恰当与谬误的矛盾、重新认识和课堂教学的矛盾过程中,科学工作者所具备的信念、意志、气质和品格。
.科学精神就是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集合体,即以积极探索真理为核心的求真务实、抨击、创造精神的统一,其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求实精神。
科学要探索的是世界的真实面目,只有面向客观事实,立足客观事实,才有可能发现科学研究的问题,才有可能找到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案,才有可能揭示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并且,一切科学理论是否正确,也只有在实践中与客观事实相对照才能加以判别,诉诸经典、诉诸权威、诉诸权力都是无济于事的。
事实既是科学的起点,又是科学的判定者。
因此,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任何真正的科学精神的核心。
2、抨击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1、科学精神及其内涵科学精神贯穿于整个科学发展历史过程之中,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在人类文明进程当中逐步发展形成的。
科学精神源于近代科学的求知求真精神和理性与实证传统,它随着科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内涵不断丰富。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在本质上,科学精神表现为约束科学家及其活动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
从文化渊源上看,科学精神的形成源于西方文化传统中理性思维的发展以及重视经验和自然的哲学传统。
1.1 理性精神科学认识过程是以人与自然的对立为前提,以对象性的自然界作为指向和尺度,其目标是如实地反映人之外的客观世界。
科学认识往往借助于逻辑的、数学的和实验的等理性手段,以求达到对自然世界的严密把握。
科学认识尽量排除认识过程中主观性因素的干扰,即使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要严格地以客观规律为前提。
因此,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是对人类理性认识能力的信心与崇尚,也就是关于世界的合理性或者可理解性的信念。
理性是与感性知觉情感和欲望相对的一种能力是人类认识过程中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是人类知和行的指南,它不仅使每个时代的人们懂得了己知与未知、可知与不可知的界限及相互关系,更为重要的,它还是人们判断社会实践可行与不可行、正确与错误的基本思维依据。
正是基于对理性认识力量的信念,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进行了永无止境的追求与探索,从而使人类逐渐从愚昧走向文明,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这种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理性的发展史。
1.2 求知精神科学活动的基本特征就是永无止境地探索未知、追寻真理。
科学的探索活动本质上是理性的活动,是科学家在预设的思想蓝图和概念框架的引导下,有目标地向未知王国进军的高度自觉的活动。
科学精神是一种求知精神、真理精神,也是一种寻求智慧的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认识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科学精神能通过科学知识的创造、普及和传播,提高人的智慧、增强人们抵御愚昧和野蛮的能力、推进社会行为方式的文明化。
人文精神是现代文明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社会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精神,人类的实践才更才更自觉。
因此,研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在当代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所具有的意识和态度,是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态度、信念、气质、品质、责任感、使命感的总和,是促进科学活动的精神动力。
它由三要素构成。
首先,普遍怀疑是科学精神的出发点。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把是否可重复性实验作为科学理论与科学假说、科学猜想、伪科学区别的最根本标准。
只有可以用重复性实验证明的理论才能作为科学的理论,反之,只能作为科学的假说、科学的猜想或者被排除在科学之外。
因此,科学精神的基本点就是怀疑。
事实上,科学最先就是靠怀疑意识从原始的宗教、神话和迷信中独立出来的。
其次,批判的理性是科学精神的灵魂。
科学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人们超越现有的理论,而要创新,科学家必须拥有批判的理性。
从科学发展史看,正是靠张扬批判的理性,才使近代以来的科学获得革命性的突破。
无论是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超越、还是爱因斯坦超越牛顿、非线性科学超越线性科学,概莫能外。
再次,宽容是科学精神不可或缺的因素。
科学首先起源于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活动,由于自然奥秘的无穷性决定了科学探索必然是漫长的永无止境的过程;同时由于自然奥秘是多层次的,已知的东西里包含着未知的成分。
这决定了科学家必须有宽容的品格。
科学精神,是求真求实的精神。
凡是科学家,必具备科学精神。
凡是研究科学的青年,必须学习此种精神。
有了科学精神必会发现及重视科学方法,而科学方法,可以应用到一切日常生活、日常事务,乃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业。
科学精神是求真理、求实在。
人文精神比科学精神更重要辩论稿
人文精神比科学精神更重要辩论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听众们:我作为辩方代表,我要表达的是人文精神比科学精神更重要。
首先,让我们明确一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然而,在当今的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科学精神似乎更加受到关注,而人文精神被忽视。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首先,人文精神是塑造人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基石。
科学可以给我们带来技术和物质的进步,但它无法回答人类的根本问题,如人的意义和目的。
只有人文精神才能引导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道德的准则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它培养了我们的情感、智慧和判断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心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其次,人文精神强调个体的发展和全面的人类关怀。
科学注重客观的事实和逻辑推理,但人文精神关注的是人的情感、思想和精神层面。
它呼吁我们培养个人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艺术修养,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同时,人文精神还鼓励我们关心他人的需求和利益,培养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人文关怀是建立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第三,人文精神培养了我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觉。
科学可以提供知识和技能,但它无法培养我们对文学、艺术、历史和哲学等人文领域的理解和欣赏。
人文精神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激发了人们的情感和想象力。
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文化背景,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交流,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繁荣。
最后,人文精神在培养创新和解决复杂问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科学精神追求事实和证据,但人文精神鼓励我们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和全球性挑战时,仅仅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人文精神的启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综合的解决方案,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辅相成,但人文精神在塑造人的核心价值观、个体的全面发展、文化自觉和解决复杂问题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关系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关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不同形态,他们对人类文化的创造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因而仅有其中的一种是不行的,只有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互补才构成完整的人类思维和文化。
所以,想用其中的任何一种来代替另一种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这两者中的任何一种都存在着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只有在另一种那里才能得到某种程度的克服。
一方面,若只有科学精神,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失去诗意,将变得毫无趣味可言。
诗歌、绘画等艺术都将消失,我们平时的一些客气话、问候语也会变得没有意义,我们将丧失幻想的乐趣。
可以想象,生活在一个绝对真实的世界里,必定是枯燥乏味的。
科学也不是万能的,因而我们没有理由用科学的方法来代替一切、衡量一切。
科学不能解决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是不确定的,而且人也是变化的,这样就无法对人的行为和态度作出精确的预测,甚至不精确的预测也难以达到。
科学也不能给人生的意义提供一个终极的答案,若是按照科学的观点来看待人生,也许人生就显得毫无意义,因为根据科学的分析,人只是一种物质现象,他的存在过程只是物质的新陈代谢过程而已,此外看不出有什么意义。
人生意义的问题是不可能有终极答案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完全由个人自己的探索来得出。
在这方面,要得出一个像科学定律那样获得较为普遍同意的结论是不可能的,所以科学在这里无能为力。
当然,人文也不能为之提供终极答案,那种认为人文可以为人生意义问题提供终极答案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实际上人生根本不存在终极意义,终极意义不过是人自身的一个虚构;退一步,即便有,我们人类也没有能力去认识它,或者说,我们没有能力知道有没有终极意义,因为这个宇宙有什么终极意义、有没有终极意义我们是不知道的,宇宙为什么存在、为什么这样存在、从何处来、往何处去我们是没有能力知道的,无论是科学还是哲学和宗教,都无法说清,我们不知道宇宙,何以知人生?科学也不能解决人的感情问题和价值观念问题。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一致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谈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看似与我们学习生活无关,其实它与我们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如今的大学,特别是工科大学,学校重视科学,忽视人文精神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之间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术、文学、艺术等活动开展的比较少,学生参与度比较底。
理想的校园不仅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很出色的表现,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校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术氛围、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文化生活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说到这,我们就不得不谈到两个关键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一、科学精神及其内涵科学精神总是与科学紧密相关的。
所以,要谈科学精神,不能不涉及科学。
科学是一种理性地处理感性材料和实事求是地把握对象的方式。
科学的目的是求真求实,说明事实、消解神秘。
其方法则是主客二分,即主体站在客体之外,尽可能地摒弃主体的主观情感、信仰,在价值上保持中立,从而达到对对象客观的观察、实验以及归纳、总结,最终获得客观知识。
而所谓科学精神,就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应当具有的意识和态度;在不断解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经验与理论的矛盾、正确与谬误的矛盾、认识与实践的矛盾过程中,科学工作者所具有的信念、意志、气质和品格。
科学精神是由多种因素所构成的集合体,即以探索真理为核心的求实、批判、创造精神的统一,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求实精神科学要探索的是世界的真实面目,只有面向客观事实,立足客观事实,才有可能发现科学研究的问题,才有可能找到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案,才有可能揭示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并且,一切科学理论是否正确,也只有在实践中与客观事实相对照才能加以判别,诉诸经典、诉诸权威、诉诸权力都是无济于事的。
事实既是科学的起点,又是科学的判定者。
因此,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任何真正的科学精神的核心。
2、批判精神真正的科学不承认任何教条,不偏执任何独断,不迷信任何权威,不崇拜任何偶像,不设定任何禁区,而要在所有领域中进行无止境的、无所畏惧的探索。
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一些思考
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一些思考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
它们有助于培育学生拥有非凡思维能力、加强文化修养、拓展知识视野,也能帮助孩子们培养积极向上的品格和科学伦理观。
科学精神要求我们追求真理,推翻旧观念,尊重客观事实,勇于做出让步,奉行实证观念,以客观科学原则加以运用。
此外,还应具备要有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有系统的思维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质量。
如果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注重学生的科学理念,形成学生高尚的科学观,学生们就能够以聪明的思维来分析和判断问题,从而达到主动发现的目的,为日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
推动孩子们培养人文精神,首先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建设,打下学生内在实质性的根基。
其次,还要注重外在表象,如通过名家名著、艺术欣赏、文化地理来使孩子们学会一定的文化修养、习惯,以培养学生的经典情感以及道德价值观。
另外,以结合自然视学科形式,了解和认识自然环境,加强对植物、动物、地形等的认知和了解,建立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的自然认知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体系下,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孩子们能够对自然、认知世界和发明创造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智力能力,也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健全的品格和意识形态。
浅谈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浅谈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浅谈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下面我来为大家解释下,什么是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所谓的科学精神就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不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而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二人文科学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来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我个人的观点是,大学教育更该先培养科学精神!大学是培养人文素质的一个阶段,但它不是关键时期。
大学应该承担的职责就是切切实实地搞好科学教育,这样可以解决学生的科学素质问题,为提高人文素质奠定基础。
所以,大学教育更该培养科学精神!大学生要具备高的人文素质,就必须具有高的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人文素质的基础。
教书育人,树立在科学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都可以进行人文教育,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所以,不会造成大学生群体文化素质的弱化和人文精神的衰落,更不会影响到21世纪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
在科学教育中不能忽视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当然重要了,但科学素质是人文素质的基础,要有高的现代人文素质就一定要有高的科学素质。
依此类推,大学生要具备高的人文素质,就必须具有高的科学素质。
所以,大学教育还是更该培养科学精神。
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建立在相关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可见,科学素质是人文素质的基础。
人文素质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表层的行为规范;二是深层的道德情操。
表层的人文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家庭、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阶段。
道德情操是一个人长期修炼的结果是在生活的磨炼中积累起来的,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
大学在培养人的道德情操方面固然有作用,但它绝不是最关键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认识院系:机电工程学院学号:1404121951姓名:刘朝辉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认识摘要:科学与人文是不能分割的,二者是人类文明飞升的双翼,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孪生姐妹。
科技进步促进人文精神更健康、更丰富,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有利于社会发展过程理性化.人文精神是求善的,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和领航员.人文精神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和环境,同时也是约束科技团体、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保障。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中最深层次的内涵,作为人类精神层面的两个维度,二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相互交融的关系。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不同形态,是贯穿在科学研究与人文研究中的精神实质,展现了科学与人文活动内在意义.本文介绍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分析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辩证统一的关系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必要性.关键字: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内涵、辩证统一、融合(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所具有的意识和态度,是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态度、信念、气质、品质、责任感、使命感的总和,是促进科学活动的精神动力。
它由三要素构成。
首先,普遍怀疑是科学精神的出发点。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把是否可重复性实验作为科学理论与科学假说、科学猜想、伪科学区别的最根本标准。
只有可以用重复性实验证明的理论才能作为科学的理论,反之,只能作为科学的假说、科学的猜想或者被排除在科学之外。
因此,科学精神的基本点就是怀疑。
事实上,科学最先就是靠怀疑意识从原始的宗教、神话和迷信中独立出来的。
其次,批判的理性是科学精神的灵魂。
科学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人们超越现有的理论,而要创新,科学家必须拥有批判的理性。
科学精神,是求真求实的精神.凡是纯粹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及社会科学,皆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清楚的科学头脑、有条理的科学方法和有勇气的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科学头脑、科学方法,都包括在科学精神以内。
有了科学精神,方可以研究科学而得到真实的结果。
提倡科学精神,方可使青年有勇往直前的气魄、临难不苟的操守、处变不惊的态度以及坚苦卓绝、不折不挠的美德。
在现代世界,科学是不可少的,而科学精神尤为求学问、成事业万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从科学精神的本质看,有的学者认为:“科学精神”中的“科学”一词应指自然科学,科学精神是在人认识并改造自然界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二是大胆探索,追求并坚持真理. 科学精神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实证精神。
实证精神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真实,与虚假相反;有用,与无用相对;肯定、确定性,与犹疑相对立;精确,与模糊相对;组织,与破坏相对。
从科学精神的历史发展看,有的学者把科学精神分为近代科学精神、现代科学精神和后现代科学精神三种形态。
近代科学精神产生于近代科学的基础之上,它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机械力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精神的反映,总的特征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现代科学精神是在原子物理学、分子生物工程和电子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了对自然的认识和对人的认识的相互关联,其特点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交融;后现代科学精神则主张差异性、多元化、相对性、不确定性和非连续性等,一定程度上走上了与近代科学精神相反的另一极端,试图以人文精神来消弭科学精神。
从这个角度来说,科学精神的内涵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化着的。
从科学精神的层次性看,有的把科学精神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即认识层次,主要表现为认识的客观性、逻辑一致性和实践的可检验性等规范,它们直接体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构成了全部科学精神的基础;第二层次即社会关系层次,美国著名社会科学家默顿揭示的四条规范—-—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论—-—就是这一层次上科学精神的基本内容;第三层次即价值观层次,科学通过求真,可以达到求美、求善,科学把追求真善美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准则,这是科学精神的最高层次。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对人世的探索和对人世活动的理想、价值追求,是人的一种理性认识、理论阐释和实践规范,更是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升华。
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精神有着不同的内涵。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的人文精神是以儒家礼仪、经诗子集、道德文章、宗法观念等为骨干的古老的文化沉积,但它缺少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而建立在现代文明基础上、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人文精神则是一种科学与文化的最佳融合。
在人们所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哲学、艺术和文学等诸多人文素质中,那些高尚的、理性的和健康的情怀,就属于我们所说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追求人的素质自由和全面的发展.按照我国学者的说法,人文精神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建设祖国而献身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科学,崇尚真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团结、协作的精神;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和良好的社会公德与文明修养;淡泊名利,超越功利,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良好的个性追求等等。
从人文精神的本质看,它是指蕴含在人文学科中的、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
人文精神作为人类对人世探求和处理人世活动的理想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征,作为人类对人世探求活动及其成果在精神上的沉积和升华,有其独立的丰富内涵,其核心是主张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类处境的关怀.李醒民也认为,人文精神应该是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最高体现,它诱导人以真善美为旨趣,在自由创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逐步逼近真善美的境界。
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自己文化意识基础上,通过自觉规范自己行为引导自己趋向所达到的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具体的说,就是人类应具有的以人为本、仁民爱物、修己安人、贵和尚中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从人文精神的类型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文精神有其时代的主题和历史痕迹.迄今为止,它被分为西方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三大类型。
也有的学者认为,对于人文精神,必须注意以下三个区别:一是把西方近代的人文精神与中国古典的人文精神区别开来;二是把中国古典的人文精神与现、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区别开来;三是把现、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与现、当代西方的人文精神区别开来。
不同类型的人文精神,其特征和内涵都有一定的差别.人文精神是蕴含在人文科学中的以人为对象、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权利、实现人的目的的一种精神,是人类文化精神的核心与灵魂。
人文精神首先是一种主体精神。
其核心就是把人作为评判一切的标准,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次,人文精神是一种自由精神.人文精神追求人的多元化发展,主张每个人都应当是有个性的,但要发展个性,就必须打破对人的种种限制,这就要求有自由的精神。
再次,人文精神还是一种求善、求美的精神.人文精神关注的是人的尊严和意义,是善和美,而不是真,即便是真,也不是规律的真,而是情感的真.人文精神还表现为追求美好的精神。
人们在现实中不能真实实现而又为其向往的那些美好理想,往往构成人文认识的主题.美好的爱情、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至善公平的“大同世界"等,在人文文化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辩证统一的关系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贻害人类。
科技究竟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取决于人自己,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人如何运用它。
科学技术这把钥匙,既可以开启天堂之门,也可以开启地狱之门,究竟开启哪扇门,则有赖于人文精神的指导。
科学技术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
人文精神也离不开科学精神。
只有自觉地把科学精神内蕴于宏大的人文精神之中,人文精神才更富于清晰性、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指导人类实践。
人文精神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即科学的人文精神;而科学世界本身也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赋予人类以崇高的理想精神,激励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人类所追求的客观合规律性与主观合目的性的统一,正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一致性。
离开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而离开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只会是一种残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不可分离的,二者是人类文明飞升的双翼,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孪生姐妹.人文精神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思想的产生,而科学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科技进步促进人文精神更健康、更丰富,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有利于社会发展过程理性化。
人文精神是求善的,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和领航员。
人文精神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精神氛围和环境,同时也是约束科技团体、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重要力量。
科学创新需要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保障。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二者是融通互动、互动共生的。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内在组成部分,是人类实践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也是具有刨荔能力、适应未来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精神品格.我们倡导的学习和普及科学文化,既是科学化的人文,又是人文化的科学。
从某种意义上看,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这是因为,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为追求知识和真理而奋斗,为人类的福祉和自由面努力,所体现的正是最根本的文化精神.(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使得理性与情感、分析与感悟、追求真实与求善求美等两极之间达成了某种沟通,而最重要的,是使得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达成了某种和谐统一。
对世界的认识及其成就,不仅从科学出发,判别其对或错,而且还从人出发,看其能否符合人的“需要",给人带来利益,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美感和愉悦。
即:人们在认识中,既要追求“真理”,又要讲究“价值”。
正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才使现代认识论日益走向“真理论"与“价值论”的有机统一,这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在理论上最深刻的意义。
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能促进中国社会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处在工业化、现代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