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小说复习之故事情节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小说情节+课件48张
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②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③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小说情节基础知识梳理
1、情节模式
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情节手法之:叙事视角
小说是要有一个讲述人的,即故事由谁来讲。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事的角度。它也可称为视角,是一个小说叙述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叙述角度包括“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分别又称为“上帝俯瞰”和“凡人目光”。
(二)情节手法之:叙事视角
先行者进入了着陆舱,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开始着陆。他戴着一副视频眼镜,可以从其中一个镜片上看到信息波传来的画面。画面上,那姑娘唱起歌来: 啊,尊敬的使者,你来自宏纪元!伟大的宏纪元,美丽的宏纪元,你是烈火中消逝的梦……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宏纪元,宏纪元……”
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但过了一会儿,当感觉到着陆舱接触地面的震动时,他产生了一个幻觉:也许真的降落在一个高空看不清楚的城市了?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稀薄,但能维持人的呼吸。气温在摄氏零下40度左右。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脚下是刚凝结了两千年左右的大地,到处可见岩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难见到。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陵。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直径大约有一米,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复杂的结构。他注意到远处还有几个这样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的几个大水泡,反射着阳光。先行者又打开了画面,虚拟世界中,那个小骗子仍在忘情地唱着,广场上所有的人都在欢呼。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文本考题探究04情节类题概括故事情节
小说考题探究(4):情节类题(概括故事情节)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阅读全文,概括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
②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③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④小说中多次写到主要人公X情节,简要概括。
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概括故事情节指的是精简的文字对小说文本的故事进行概括。
从考题设计看,既包括整体故事情节概括,又包括部分故事情节概括。
从近年高考命题看,命题都要求考生对部分故事情节进行概括。
•整体故事情节概括:指小说文本全部的故事情节概括。
•部分故事情节概括:指小说文本中某个侧面或特定的情节概括。
主要包括: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特定情节的归纳概括。
★小说线索常见的小说线索以人物为线索如鲁迅的《孔乙己》,以“我”——咸亨酒店的一个“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以事物为线索即所谓的“物线法”。
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张之路的《羚羊木雕》等。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即以“我”(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以空间、时间为线索如鲁迅的《社戏》以“看戏前—看戏—看戏后”的时间为线索。
(2)答题方法或角度★整体故事情节概括:①传统结构模式概括法: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人”“何事”不能少。
“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故事情节:小说开端部分写林冲沧州遇旧识;发展部分写林冲买刀寻敌和接管草料场;高潮和结局融为一体,写林冲亲闻陆虞候的阴谋,奋起反抗,杀死陆虞候。
②线索连贯概括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勾画关联线索的词句,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内容。
高三总复习语文课件 小说情节
(二)情节线索(把握线索有利于梳理情节)
知 识 图 解
续表
①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小说明 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②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 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 点拨 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 更加巧妙,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③主线,以主人公为 线索。④副线,以其他人物为线索。
事由+情感(态度、心理)
[典题应用体验] [例一] (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琼卖马 谈歌
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 人力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 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
意 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
识 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如《墙上的
流 斑点》:作品通过一个妇女看到墙上一个模糊不清的斑点而引起无限联想 的意识流动过程,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易于变化。这类小说不注重 表现事件、人物之间的关系,而把创作重心放在对人物思想感情流程的再 现上,讲究环境和景物描写的印象效果。
3.(情节作用)本文的细节描写历来为人所推崇,试结合文本,找出其中三处细 节并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开头细致地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作用:暗 示密谋害人的事,且和林冲有关系;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 仇的情节。②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盖火,反拽上锁,草厅被 雪压倒后探半身摸火。作用: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 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 理。③林冲刀枪不离身的细节。作用: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出 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之《小说阅读之故事情节》
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 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 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 表现主旨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 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 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一般 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 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 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小说阅读 之
故事情节
文学类文本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 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 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 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 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 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 精神。
考查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 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 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 索。”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 “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 尔可真有钱啊!”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 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 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小说命题四个关键词: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⑴把握故事情节
高三小说复习之故事情节
高三小说复习之故事情节一、情节的概念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联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事件的进展过程,由一组或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
它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二、情节的叙述方式1.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
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
这样容易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这样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构成必要的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这样追加的内容一般没有情节,也不需要有过渡,但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
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这样可以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但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始末时间等。
微积累:插叙与补叙的区别①从内容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如果将这个材料删去,原有的故事情节仍旧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线索仍旧清楚明朗,读者不会产生疑问;而补叙是与全文中心事件密切相关的,是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这个片段删去,读者会产生疑问或歧义。
②从形式上看,插叙内容的前后有简明扼要的过渡性文字,使之与中心事件衔接自然,一般被安排在篇中,而不在篇末;补叙无须过渡性文字,它一般被置于事件出现结果之后,交代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因此它可以被安排在篇末。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的情节+课件
高考真题演练
《石门阵》卞之琳
8.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 效果? 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 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越野滑雪》【美】海明威
9.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 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 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 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 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 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梳理小说情节的方法:
(2)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以梳理为一 个情节。小说中的场景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 ,理清了场景,小说的情节也就基本明了了。
请梳理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
开端(1)
林教头刺配沧州,路遇李小二
发展(2-5)
林冲市场买刀寻仇人
再发展(6-9)
林冲接管草料场
高潮和结局 (10-12)林冲山神庙杀敌报仇
感谢您的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马兰花》李德霞
5.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 第一问: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 第二问: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 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 人公的形象。
Part.3
分析情节作用
分析小说情节作用:
四循环+一读者”模式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小说阅读之情节(附思维导图+教材经典课文示例解析)
小说情节知识清单一、情节结构(一)单线结构1.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示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如何展开的2.倒叙:将小说的高潮或结尾部分前置示例:《祝福》在结构上采用什么记叙顺序?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3.插叙:在叙述故事中插入其他故事示例: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中“林教头沧州遇故旧”的叙述方式及作用。
4.补叙:补充与之相关的事情示例:《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作者使用什么叙述方式解释“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并分析其妙处。
答案:插叙,造成叙事的波澜,也让读者在惊异与顿悟的情感呈现中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5.平叙:同时叙述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故事,又叫“分叙”示例:在《水浒传》,《林海雪原》,《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等长篇小说中都有精采的运用。
(提示:一般地说,平叙也只有在写较长的文章时才用得上)(二)复线结构1.明线与暗线:明线叙故事,暗线写主题示例:分析鲁迅小说《药》的明线和暗线,并提炼主题鲁迅写的小说《药》就是如此。
故事的明线是:清末年间,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痨病,人们说此病吃了血馒头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衙门杀人,就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并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
此文暗线是:老栓去取血馒头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馒头,但这剂“药”并没把小栓的病治好。
小栓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
作者就将这明暗两线交*,结成双环连套——在本文结局的坟场上,让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错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亲、夏瑜的母亲又都在给儿子上坟、烧纸……《药》的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就自然而然地从坟地里奔出来了。
2.蒙太奇结构:镜头组合,立体感,省去交代与过渡示例:先秦作品《弾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使用了什么叙事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使用了蒙太奇手法,四个词,就是四个镜头,四个镜头组合起来,就形成一幅完整的古代原始人类劳动狩猎的画面,真实的再现了古代人类的劳动过程。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情节
第三人称 ( 全知视角 )
①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客观直接地展现更广阔的画面 和更丰富的内容②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 读者,③(全知)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 情,④以旁观者的身份作客观的叙述,能引起读者理性的思考和 评判⑤“他”具有不确定性,代表社会的一类……人,使小说反 应的现象更具普遍性。
(《越野滑雪》)
阅读技巧一:抓重点
(1)抓住时间标志词。 (2)抓住地点转移标志词。 (3)抓住情节转换标志。 (4)抓住叙述角度、顺序变化。 (5)抓住心理、情感变化。
阅读技巧二:理结构
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 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
补 叙
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 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 事作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 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 过程更加清晰完整。《智取生辰 纲》
是对上文的内容作补充交代, 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 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 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 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
小说阅读之情节
情节梳理
情节 梳 理
什么是情节梳理? “情节梳理”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 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高考考查这一考点的试题 往往立足全文设题,考查全文的故事情节的梳理。这种试 题分为明考型(题干直接明确概括情节或梳理情节、脉络) 和暗考型(题干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 变化等)两种。
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
人称交叉
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
高考小说阅读之故事情节
(四)文中重要语句理解
(四)文中重要语句理解
(1)常见重要语句 1、从内容上看:情感复杂,矛盾,变化较多的句子。 2、从主旨上看:指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中心句、 主旨句。 3、从结构上看:体现文章行文脉络的总起句、过渡 句、总结句。 4、从表达上看:指含义蕴藉,意味深长的修辞句、 象征句。
(四)文中重要语句理解
(三)情节结构作用
(三)情节结构作用
(1)常见提问方式: 1、※※情节结构,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2、小说开端或结尾有何特色,请简析。 3、请简析小说※※部分的构思艺术特色。 4、小说在结构安排上很有特色,请作简要说明。 5、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 样的结构安排?
小说阅读情节
(一)故事情节概括
(一)故事情节概括
(1)常见提问方式 ①梳理小说的脉络 ②概括小说情节 ③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④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⑤围绕※※人物形象,概括故事情节。
(一)故事情节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小说复习之故事情节一、情节的概念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联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事件的进展过程,由一组或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
它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二、情节的叙述方式1.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
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
这样容易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这样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构成必要的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这样追加的内容一般没有情节,也不需要有过渡,但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
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这样可以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但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始末时间等。
微积累:插叙与补叙的区别①从内容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如果将这个材料删去,原有的故事情节仍旧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线索仍旧清楚明朗,读者不会产生疑问;而补叙是与全文中心事件密切相关的,是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这个片段删去,读者会产生疑问或歧义。
②从形式上看,插叙内容的前后有简明扼要的过渡性文字,使之与中心事件衔接自然,一般被安排在篇中,而不在篇末;补叙无须过渡性文字,它一般被置于事件出现结果之后,交代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因此它可以被安排在篇末。
③从篇幅上看,插叙的文字一般较多,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补叙的文字一般较少,多则一段,少则一句话,只要完成对人物或事件的某些补充说明的任务就可以了。
④从效果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人物经历和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能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结构更紧密,人物性格更鲜明;补叙是将事件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的某个片段“藏”于文后,有意造成悬念,让读者产生错觉,到一定的时候“亮”出来,这样通过“藏”和“亮”,使文章跌宕多姿,波澜起伏,增强艺术感染力。
2.叙述视角(1)全知视角“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
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使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距离,从而降低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2)有限视角“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
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3.叙述人称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4.叙述线索(见后面)教材助解1阅读小说《祝福》第一部分,说说它在叙述上有何特点。
答案:(1)倒叙开始。
交代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
(2)使用第一人称“我”叙述。
(3)使用对比手法。
把祥林嫂的惨死与千家万户的“祝福”过年气氛放在一起,构成强烈的对比。
三、情节的安排技巧线索:定义: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作用: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使主题更加丰富,得以深化。
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作用: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作用: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后因果更分明。
微积累:铺垫与伏笔的区别①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主要人物或事件。
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提示或暗示,使下文的情节不让读者感到疑惑,以求前后呼应。
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②从形态上看,为了达到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唯恐读者看不见,因此,铺垫可以说是“显性”的。
而伏笔,一般说来,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因而,伏笔是“隐性”的。
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③从位置上看,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
④从着墨多少上看,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当然,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写);而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
2.重点技巧——线索(1)类型:人线、物线、事线、情线、时空线(参见下面“四”相关内容)(2)结构①单线结构这种结构类型的特点是情节单纯,线索明晰。
构成小说情节的线索只有一条,多是围绕一两个主要人物来展开情节。
小说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依次展开,环环相扣,犹如链条一般。
主题在完整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中表现出来。
②复线结构a.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b.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另有主线与副线。
依主人公为线索的叫主线,依其他次要人物为线索的叫副线。
复线结构的特点是双线并行,同时展开,能容纳更为纷繁复杂的生活内容,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教材助解2填空:(1)《林黛玉进贾府》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属于事线(线索类型)。
《祝福》的线索是____________,属于_____线。
(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最后写林冲在山神庙与陆虞候等人相遇,最后杀死他们,这一情节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作者在此使用了______技巧。
四、情节的运行模式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通常以时空为本位,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情节。
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线结构: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整模式前面还会有序幕,后面还会有尾声。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2)双线结构:由两条线索组成,或一明一暗,或一主一次。
(3)蒙太奇式结构:或叫“镜头组合式”,运用电影蒙太奇组接法,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
几个镜头的衔接,能造成一种意境,表达出一种思想和愿望。
这种形式富有立体感,同时可以省去冗长的交代和过渡。
(4)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的情节发展轨迹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不会很顺利地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行进,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
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5)对话式:以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富有个性的对话,构成作品的主体。
言为心声,这种形式便于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结构简洁明快。
采用对话的手法,直接切入生活的横断面,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将他们各自所持生活态度的差异显示出来;在有限的篇幅里,折射出较丰富的思想。
2.外国小说模式外国小说在结构上赋予了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常见的结构模式:(1)“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读者的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2)突转式结构:俗称“欧·亨利式”笔法。
在结尾处情节突然向相反方向转变,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但由于前面的情节早已埋下伏笔,照应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3)意识流式结构:它打破了时间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
教材助解3填空:《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运行模式是_________,《祝福》的情节运行模式是_______,《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运行模式是________。
五、情节的段落作用1.小说开头的作用教材助解4(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段写林冲“闲走”,遇到李小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①插叙林冲在东京时曾救过李小二,表现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②从情节上看,为下文李小二夫妇报恩埋下伏笔;③以林冲明明遭受冤屈却平静地称自己是“罪囚”来表现他委曲求全、不思反抗的性格。
(2)《装在套子里的人》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
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
局面并没有好一点。
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一结尾显得很“另类”,请问:结尾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案①叙述中插入大量议论,采用对比手法;②揭露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③突出主旨,令人深思,给人启发。
六、掌握关键能力(2015·全国Ⅰ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
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
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
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