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热考文体1 小说 第3课时 小说中的基础常规考点__情节题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热考文体1 小说 第5课时 小说在高考中的必考点__形象题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热考文体1 小说 第5课时 小说在高考中的必考点__形象题

第5课时小说在高考中的必考点——形象题王安忆说:小说是心灵的历史。

毫无疑问,小说是写人的文学,小说要反映社会生活,要表现生活世界,必须写人,写人的心灵,写人的本性,写人与人的关系。

人的性格、人的命运、人性的弱点、人性的美丽,无疑都是小说要表现的内容。

就这个意义来讲,阅读小说就是读人,读人则主要是读人的内心世界。

性格特点往往只是内心世界的一种表征,没有内心体验的小说阅读,没有走进小说人物内心世界的小说阅读,只能是隔空互望,所谓性格特点的概括也只能是贴个标签而已。

——特级教师黄厚江《由虚构故事走向生活世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年8月)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这部分常设考点有三个:形象手法赏析、形象概括分析、形象作用分析。

题型一形象手法赏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凭借各种艺术手段既对人物形象进行直接描写(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又对人物形象进行间接描写(如侧面衬托)。

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往往是综合运用,所以,答题时要注意全面分析。

(一)小说常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1.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形象手法阐释作用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外部特征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

从人物肖像描写入手,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教养,甚至内在性格。

小说中人物的肖像描写可以是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可以是对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如鲁迅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眼神的三次描写。

①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②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状态。

2.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二)四种易忽略的表现手法1.场面描写2.点面结合3.抑扬结合4.虚实结合紧张迎敌的表现。

作用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能够达到“超以象外,得其寰中”(《诗品》)、“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艺术效果。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热考文体1 小说 第4课时 得小分容易得高分难的__环境题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热考文体1 小说 第4课时 得小分容易得高分难的__环境题

第4课时得小分容易得高分难的——环境题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考查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种: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特点的概括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种命题角度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相结合,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相结合。

题型一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描写的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环境时运用的各种技巧,包括描写的具体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描写的角度(写作顺序、观察角度、感觉角度等)。

考题有的侧重于考查具体方法,有的侧重于考查描写角度,更多的则是综合性考查。

(一)环境描写的分类1.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的装饰、布置,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

它有大有小,大的有城市、地域等,小的有居所、家庭等。

它有硬有软,“硬”指的是看得见的如建筑、器物等,“软”指的是人际关系、风土人情等。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院落的布置和室内的陈设,属于“硬”的社会环境;人物间的关系,属于“软”的社会环境。

2.自然环境,是指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霜雪等自然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描写的风雪,属于自然环境。

(二)环境描写的常用手法描写技巧①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也称工笔);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③烘托、映衬、象征等;④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等。

描写角度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绘形绘声绘色)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

小说高考常用答题知识点

小说高考常用答题知识点

小说高考常用答题知识点小说是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虚构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艺术手法吸引读者。

在高考中,小说也是常见的题材之一。

掌握小说的常用答题知识点,对于提升答题水平和得分很有帮助。

接下来,我将从多个方面对小说高考常用答题知识点进行阐述。

一、小说的基本要素小说是由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语言风格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是分析和解读小说的基础。

在高考中,常见的小说题型包括对小说的整体理解、人物情感描写和环境描写等。

因此,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是解答这些题目的关键。

1. 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核心。

在解答关于故事情节的题目时,可以从起承转合、高潮和结尾等方面进行分析。

同时,要注意故事情节的内在逻辑和情节的相关性,以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事件和转折点。

2. 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是读者与故事产生共鸣的关键。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从外貌、性格、言行等多个方面入手,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此外,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以及人物随着故事发展的变化和成长。

3.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的背景,可以通过描绘地点、时间和气氛等来烘托故事的情节。

在解答关于环境描写的题目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如描写手法、描写的目的和与故事发展的关系等。

4. 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小说的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影响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在分析语言风格时,要注意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风格特点。

二、常见的小说题型在高考中,常见的小说题型包括解读段落、分析人物、理解寓意等。

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

1. 解读段落: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理解和解析一段小说文字,其中包含了作者的意图、情感描写等要素。

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细读文段,理清逻辑关系,抓住关键词语和细节,以准确回答问题。

2. 分析人物:此类题目要求考生深入分析和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024届高中语文专题复习:小说+基础知识汇总

2024届高中语文专题复习:小说+基础知识汇总
有限视角:“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 叙述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 让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 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小说家的技巧,在于他把哪一个时间选定为现在,由此开始叙述过去。 ——萨特

角 度
虚实 结合
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渲染 烘托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挥洒铺陈,对某种事物有意泼墨重彩 式的描写,衬托是通过对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


白描指用最简练的笔墨,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白描

白描 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 情。


物 形





造 手

(正 直面 接描 描写 写 ) (侧 间面 接描 描写 写 )
类别
特点、作用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的描写,包括人物的

容貌、身材、服饰等。小说人物的肖像描写可以是相对静
描 写
肖像描写 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 人物肖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可
10.引用: 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11.双关: 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角度 描写手法角度
衬托 指不直接地对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

对比 绘,使其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现 手
动静 结合
描写景物时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高考小说阅读——基本知识点

高考小说阅读——基本知识点

高考小说阅读——基本知识点专题一:小说阅读一、小说阅读步骤1.粗读,标记重要信息。

2.划分层次,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主题,分析艺术特色。

3.审读题干,确定答题方向(即明确题型)。

4.精读,确定答案区间,规范答题。

二、高考小说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主题。

1.把握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

3.考察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基础知识一、小说情节1.概括故事情节。

2.分析情节作用。

A)内容上:对环境的作用、对人物的作用、对主旨的作用。

B)对情节结构的作用:铺垫伏笔、照应上文、推动情节发展、与其他情节形成对比。

C)特殊表达效果:设置悬念、波澜起伏、出人意料等。

3.情节设置技巧评价。

A)开头有倒叙式、悬念式。

B)结尾:画龙点睛、意料之外等。

C)开头结尾:首尾呼应。

D)全文:一波三折、倒叙插叙、明暗线索等。

E)作用: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F)总结:小说情节设置巧妙之处?注意事项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是完成本类型题必须注意的几个要点。

2.解析重要情节的作用时,要注意其在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方面的作用。

文章排版有些混乱,需要进行整理。

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后,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改写。

首先,小说中的描写有三种作用。

第一种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第二种是塑造人物形象,通过表现人物性格或发展人物性格来实现。

第三种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从身份形象、性格特点和人物品质三个方面入手。

同时,需要结合全文来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以便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

在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时,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

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则包括他人叙述评论和环境烘托对比。

次要人物在小说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对比烘托、线索或见证、构成环境、引出主要人物和增加文章生动性等方式来发挥作用。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需要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并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小说考点与题型(第2讲和第3讲)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小说考点与题型(第2讲和第3讲)

3、注意环境描写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
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 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 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 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 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4、领悟小说主题
A、正面描写
1、人物 B、侧面描写
(二) 小 说 2、情节 三 要 素
3、环境
C、细节描写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 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 矛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 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说 考 点
1.第一讲、 2.第二讲、
及 题 型
3.第三讲 …………


小说读什么?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
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读什么?具体来说,包括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感知情节) 2.塑造了哪些人物;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分析人物形 象) 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了解背景) 4.表现了什么主题。(把握作品主题) 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题的。(艺术特色)
小说中的环境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 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 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 所和范围。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 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 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 创作的真谛。

高考一轮复习之小说常见考点

高考一轮复习之小说常见考点

③ 写景 开头
作用: 交待故事产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4、中间情节的作用:
补充叙述,揭示矛盾;照应上文、为下文铺垫 或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5、小说结尾的常见类 型:出人意、料的结局、;令人、感伤的。结局;令人欢喜的结局;
留空白的结局。
补叙式结局: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 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 “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 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
“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 “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
地喝起来。
• 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
•小说是什么?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 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应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 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历 史、武侠、科幻、动物、悬疑、现代、都市等。 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 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 就在狼对准鹿的脖子下口的一霎时,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
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 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开端,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
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
• 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 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好像聚集了全身的力 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基础知识及技巧总结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基础知识及技巧总结

小说基础知识及技巧总结一、高考所考查的小说特点: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精选微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

撷取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种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生活中的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典型人物形象是小说凸显主题的主要载体。

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的方法。

受篇幅限制,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个特定时间上的某一个侧面,很少铺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小说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时间较为紧凑。

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是结构严谨。

它不是靠情节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新奇的结尾有利于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在言外的结尾,给读者留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二、主要考点总结小说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情节。

纵观高考小说命题,均是紧紧围绕着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来命题的。

小说大部分题型尤其是作用题型都是从环境、情节、结构、人物、主旨角度及内容、效果等来分析。

做选择时要对选项“内容+特色”核心关键点进行提炼。

一定要剖析选项显性表述(写了什么)+隐性表述(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近年来散文化小说成为一种新趋势,散文化小说的特点是淡化情节,淡化人物,突出环境、营造意境,突出主旨、展现情感。

考点一、小说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主要交代的是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2020《600分考点 700分考点 A版 高考语文》专题2.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2020《600分考点 700分考点 A版 高考语文》专题2.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感化上。她有高雅的情趣,喜欢美丽雅致的丁 香花;她有浪漫的情怀,向青年讲述战斗生活 时语调都是“深情的、甜蜜的”;她用不同的 方式感化董警士和韩勇义,聪颖机敏。赵一曼 的军人气质体现在她面对敌人、死亡和儿子的 态度上。她意志坚定,不屈服于严刑拷打;她 从容淡定,不惧怕死亡;而在她留给儿子的遗 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母性的光辉和对民族大 义的坚守,冷静而理智。


小说的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件发 生的背景进行的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 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 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作用: ①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等; ②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④推动情节发展; ⑤暗示社会环境; ⑥深化作品主题。 2.社会环境——包括对社会背景、历史条件、风土人 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描写。 作用:①展示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 ②揭示产生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 ③揭示决定人物行动的因素; ④预示人物或悲或喜的命运; ⑤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小说主题。
【考点】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 【应考思路】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 方向——分析“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 的好处。 其次,从这种叙述方式对表达效果、人物塑造和 主旨表现等方面的作用切入分析。从表达效果来 看,在小说中巧妙地融入文献档案,使文章看起来 不像是小说,更像是一篇人物传记,增强了真实性;
小小说的特点
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人物典型,情节紧凑 结构严密,结尾新奇
考例 高考真题 解法实例 • [课标全国Ⅰ2018·4~6,15分]阅读下面的 文字,完成1~3题。 • 【情节梗概】小说主要讲述了赵一曼女士被日 军逮捕送进医院监禁治疗、受审、策反护士和 看守她的警士、逃跑直至牺牲的过程。 • 【文本主旨】本文将文学创作和文献档案相结 合,塑造了赵一曼坚韧不屈、智勇双全,既有

高考语文小说专题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小说专题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小说专题复习资料高考语文小说专题复习资料一、引言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小说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语文小说专题复习资料,帮助考生有效备考。

二、小说的基本概念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主要形式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感情、社会生活等来反映社会现象和人性特点。

小说可以分为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自然主义小说等不同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三、小说的分类根据题材和内容的不同,小说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小说类型包括爱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等。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表达手法,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对不同类型的小说有所了解。

四、小说的结构和要素小说的结构由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要素组成。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它包括起承转合、高潮、结局等部分。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通过描写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主题。

环境是小说的背景,它可以为故事增添情感色彩和真实感。

语言是小说的表达方式,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五、小说的阅读技巧在阅读小说时,考生可以采用以下技巧:1.了解作者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图。

2.把握故事情节: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把握故事的起承转合,分清主次线索,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3.品味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的核心,通过品味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含义和主题。

4.挖掘语言细节:语言是小说的表达方式,要仔细品味小说中的语言细节,理解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意图。

六、名著推荐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名著进行阅读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名著:1.《红楼梦》:这是一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弱点。

2.《骆驼祥子》: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通过描写祥子的命运沉浮,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悲剧。

2020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

2020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一)小说的基本常识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小说的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

(二)小说的特点1、完整的故事情节2、鲜明的人物形象3、典型的环境4、深刻的主题5、精巧的构思(三)高考命题要点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一、小说情节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一)有关小说情节的命题指向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3、对情节的高潮部分或结尾部分作用的理解;4、小说在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5、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6、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二)小说中情节的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安排的方式及作用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

可作线索的小说因素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

高中语文文学类阅读知识总结(小说阅读)最新最全

高中语文文学类阅读知识总结(小说阅读)最新最全

高中语文文学类阅读知识总结——小说阅读知识点1现代小说常识·基本知识小说以叙述为主,是具休表现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相互关系及相应的心理状态、意识流动等,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1.小说三要素和高考四考点·小说三要素:要素1—人物形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从而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要素2—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要素3—情节:小说通过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高考四考点:考点1—人物:概括人物形象或性格特征;赏析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考点2—环境:环境描写的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的特点考点3—情节:概括小说情节;分析情节作用考点4—主旨:概括作品主旨;探究作品意蕴;探讨作者写作意图2.人物刻画的常见手法(1)肖像描写——凸显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2)动作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显示人物性格特征。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5)细节描写——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

3.小说的情节组成(1)序幕:在小说中,序幕又称“破题”“交代”“引子”等,用于小说情节中矛盾冲突展开之前作者对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社会背景、主要人物及其关系的交代和说明。

(2)开端:开端是小说情节的第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又称“发端”“开场”或“起因”。

(3)发展:在小说创作中,情节开端之后矛盾的多方面展开也称之为“发展”。

(4)高潮:小说情节中矛盾发展的顶点(5)结局:作品中情节的最后部分。

(6)尾声:作品的最后一部分,交代结局。

一般和序幕相呼应,是小说基本情节的延伸和余波。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的基本常识和阅读方法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的基本常识和阅读方法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专题:小说的基本常识和阅读方法一、小说常识1、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1)小说的概念: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其中,人物是核心,情节是骨架,环境是依托。

2、小说篇幅(1)长篇小说(六万字或十万字以上)。

(2)中篇小说(三万字至六万字)。

(3)短篇小说(几千字至三万字)。

(4)微型小说(数百字至几千字)。

一般认为,微型小说的字数应在两千字以下。

3、小说的“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人物、情节一般是虚构的,它不受时空限制,为了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作者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手段。

(1)真实与虚构“真实”体现在人物类型、故事类型、环境类型或叙述方式,“虚构”体现在典型形象的塑造、情节的编排、环境的描写或叙述方式。

“文学虚构”是对“生活真实”的提炼,具有文学艺术性;“文学真实”建立在“文学虚构”之上,由“生活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使其富有文学真实性。

(2)历史(往事、回忆)与现实一主一辅(依据两者内容决定);两个时空形成对接或穿插。

拓展或补充情节,丰富或完善内容;结构灵活,避免平铺直叙;多角度展现人物形象;烘托现实情怀,深化主题;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历史故事更具艺术真实,更具张力。

(3)历史小说中的历史与虚构依据历史事实做适当的想象、概括和虚构,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有历史根据,具有真实与虚构相统一的特征。

一种是“博考文献,言必有据”(鲁迅《故事新编·序言》)的严格的历史小说,一种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同上)的较为自由的历史小说。

“历史”指大的历史事实、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臆造和歪曲。

“虚构”指适当的艺术夺张和必要的矛盾集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并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小说中的基础、常规考点——情节题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高考考查情节的题型有三种:概括故事情节、赏析情节手法、分析情节作用。

考法有越来越细化和破解常规答题套路的趋势,如2020年全国卷ⅠT9,考“‘冰山’式小说情节安排法”。

解答小说情节题的关键是理清行文脉络,只有在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理清小说的行文线索和发展脉络,才能整体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很好地解答这三种情节题。

题型一概括故事情节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联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事件的进展过程,由一组或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

它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1.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常见模式解读单线结构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整模式前面还会有序幕,后面还会有尾声。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双线结构由两条线索组成,或一明一暗,或一主一副。

摇摆式(一波三折式) 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的情节发展轨迹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不会很顺利地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行进,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对话式以人物在特定场景中富有个性的对话,构成作品的主体。

言为心声,这种形式便于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结构简洁明快。

采用对话的模式,直接切入生活的横断面,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将他们各自所持生活态度的差异显示出来;在有限的篇幅里,折射出较丰富的思想。

(2)外国小说模式常见模式解读“延迟”式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如《牲畜林》:朱阿五次准备开枪打德国兵都没有成功,作者一次又一次推迟小说的高潮和结局,这种情节设置,作为小说的一种结构特点,叫作“延迟”。

“突转”式(欧·亨利式) 在结尾处情节突然向相反方向转变,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但由于前面的情节早已埋下伏笔,照应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横截面”式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

如《半张纸》:小切口深掘进,着眼点不在于这个切口,而在于它投射出来的生活记忆。

作品巧妙地以半张纸上的名字、电话号码等为顺序,一一展开对往事的回忆,将一个个并不连贯的生活片段连缀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图景。

意识流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按照心理时序任意往来。

如《墙上的斑点》:作品通过一个妇女看到墙上一个模糊不清的斑点而引起无限联想的意识流动过程,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易于变化。

伍尔芙的小说不注重表现事件、人物之间的关系,而把创作重心放在对人物思想感情流程的再现上,讲究环境和景物描写的印象效果。

2.情节线索(把握线索有利于梳理情节)点拨:①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②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③主线,以主人公为线索。

④副线,以其他人物为线索。

1.《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事件是林黛玉初进贾府,故事的线索是林黛玉进贾府,属于事线(线索类型),故事情节的高潮是宝黛会面,宝玉摔玉。

2.《祝福》叙事线索是“我”的见闻,属于人线(线索类型),故事的矛盾冲突是劳动妇女追求幸福生活与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冲突,故事情节的高潮是祥林嫂捐门槛后仍不能在祭祖时动祭品。

[典例] (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微纪元(节选)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

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

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

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

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

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

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

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

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

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

“我没兴趣。

”姑娘娇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领袖啊!”先行者不想再玩这种无聊的游戏了,他起身要走。

“您怎么这样!全城人民都在这儿迎接您,前辈,您不要不理我们啊!”先行者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问:“人类还留下了什么?”“照我们的指引着陆,您就会知道!”先行者进入了着陆舱,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开始着陆。

他戴着一副视频眼镜,可以从其中一个镜片上看到信息波传来的画面。

画面上,那姑娘唱起歌来:啊,尊敬的使者,你来自宏纪元!伟大的宏纪元,美丽的宏纪元,你是烈火中消逝的梦……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宏纪元,宏纪元……”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

但过了一会儿,当感觉到着陆舱接触地面的震动时,他产生了一个幻觉:也许真的降落在一个高空看不清楚的城市了?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

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稀薄,但能维持人的呼吸。

气温在摄氏零下40度左右。

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

脚下是刚凝结了两千年左右的大地,到处可见岩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难见到。

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陵。

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

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直径大约有一米,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复杂的结构。

他注意到远处还有几个这样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的几个大水泡,反射着阳光。

先行者又打开了画面,虚拟世界中,那个小骗子仍在忘情地唱着。

广场上所有的人都在欢呼。

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

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

歌声戛然而止,虚拟画面中的所有人都关切地看着他,那姑娘嫣然一笑。

“您对人类就这么没信心吗?”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站起身来。

他走近那个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

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它就像两万五千年前人类的城市一样真实,它就在这个一米直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

人类还在,文明还在。

“前辈,微纪元欢迎您!”(有删改) 题目: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答:[解析] 这是一道“暗考型”的情节概括题。

回答本题要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梳理小说的行文思路。

这篇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围绕先行者回归地球这一行程中的所思、所见、所闻展开故事,可以按照着陆前、着陆后以及故事发生突转这三个时间点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寻找描述心理状态的词语、句子,即可得出答案。

由原文开头部分“先行者知道”“闭起双眼默祷”“强迫自己睁开双眼”可知,他心存侥幸又早知事实的矛盾心理;由着陆后“失望”“麻木”“孤独”“抽泣”等词语,可知他确认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后由失望到孤独、绝望的心理;由结尾部分“浑身一震”“俯身向里面看”等句子可知,他认识到人类可能还在,感到震撼并重新燃起希望。

[参考答案] 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②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③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每点2分)典型错例(一)错因剖析因情节梳理不准而失分这篇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围绕先行者回归地球这一行程中的所思、所见、所闻展开故事,按照着陆前、着陆后以及故事发生突转这三个时间点,梳理为三个阶段,最为合理。

只能得4分。

典型错例(二)错因剖析因心理变化过程概括提炼不全、不准而失分要点①,概括不到位,只是提取了动作关键词,没有提炼出心理状态的词语;要点②,概括不全,没有概括出绝望的心态;要点③,概括不准,“欣喜”不如“重新燃起了希望”更符合先行者的心理状态。

只能得4分。

对故事情节梳理概括的考查,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的。

这要求考生既要注意小说的整体构思、贯串的线索,又要注意各个段落以及各段内部层次之间的关系。

具体说来,解答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题型、具体文章,灵活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通晓四大解题技法类型解题方略明考型1.结构连贯法: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

(如《祝福》)2.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仇人→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3.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勾画关联线索的语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