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文本阅读复习“情节结构”题的三种考法

合集下载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复习5.3.2小说阅读——分析情节结构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复习5.3.2小说阅读——分析情节结构

第2节分析情节结构——精构情节,讲好故事情节是小说的核心部分,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高考考查情节的题型有3种:情节概括题、情节手法题、情节作用题。

由近3年的考卷可以看出,情节作用分析题和情节手法鉴赏题是考查的热点,并且两者常综合在一起考查。

情节概括题“情节概括”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

对这一考点考查的试题往往立足全文设题,考查对全文故事情节的概括。

一、熟知通题通法情节概括答题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直接考查型还是间接考查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

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

情节概括全解4妙招1.结构连贯法。

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

2.场面连贯法。

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3.线索连贯法。

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

抓住线索,勾画关联线索的词句,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内容。

4.细节连贯法。

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动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答题模板模板一:主人公在……时候,在……地点,做了……事情。

模板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

二、解题思路示范【典例1】(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微纪元(节选)刘慈欣①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②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③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

03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考衔接教材典例)-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03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考衔接教材典例)-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03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考衔接,教材典例引领)教学目标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学重点难点熟记小说的情节模式教学过程一小说情节的梳理与分析情节是小说塑造人物、展示手法、表现主题的重要载体。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人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查,主要有梳理情节结构、赏析情节手法、分析情节作用三个题点。

二情节梳理必备知识梳理情节结构情节是指小说中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一般由线索贯穿,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展开,意识流小说常常以心理意识的演进为顺序展开。

情节包含:情节的构成:(二)情节结构安排常见情节线索类型单线结构单线结构的特点是:从人物上说,这种结构一般有一两个主要人物;从情节安排上说,只有一条线索。

情节的发展过程是由开始—展开—结局直至尾声,链条式展开,环环相扣,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双线结构两条线索同时展开,可使小说充分展示作品的内容,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充分。

(1)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

一条线索占主导地位,起重要作用,这条线索称为“主线”;另一条线索占次要地位,起辅助作用,称为“次线”。

判断线索孰主孰次的标准,不是作者所花笔墨的多少,而是每条线索关涉的情节、人物、场景对于主题表现作用的大小、轻重。

如欧·亨利名篇《最后的常春藤叶》,老贝尔曼描绘藤叶是文章的主线,苏艾帮助琼珊是文章的次线。

(2)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

明暗线是从落笔角度(写法)而言的。

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始终的线索。

在明线上,故事情节从正面展开,人物活动、场面从正面描写。

暗线则是间接地呈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暗线上,人物活动、情节、场面等都从侧面处理。

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情节赏析题答题技巧

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情节赏析题答题技巧

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情节赏析题答题技巧(一)叙述方式的特点及作用1.顺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行文中根据内容的需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代。

作用: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岩起伏;突出人物形象;有助于表达主题。

5.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作用:使情节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线索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也是全文结构的脉络。

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中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1)一条线:线索可能是一条线,一条线上面有几个结,作为作品的情节与场景,其实都是由线索串联或并联起来的一个个故事。

(2)两条线:线索也可能是两条线,它们之间往往有各自运行的轨迹,各有自己的故事,但偶尔又会汇合,产生交集,最后则全部集合,以顺应矛盾冲突集中爆发的要求。

(3)多条线:线索还可能是多条线,如通过一组人物的故事来归纳反映作品的主题的情况。

(4)明线: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作明线,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更集中、突出。

(5)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作暗线,暗线能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三)结构特色1.承上启下:凸显文章层次感,前后呼应,上下衔接,过渡自然。

2.起承转合:“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文章的结尾。

3.伏笔:指文学作品前面为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揭示或暗示,以达到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效果。

高考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小说三要素:一、完整的故事情节二、典型的环境描写三、生动的人物形象一、情节.1、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1)序幕:交代主人公生活之场景,或交代主人公社会环境,或者时代之特征,或交代作者之心情,或为下文作辅垫、埋伏笔,或交代主人公某些性格特征.(2)开端:作品中矛值冲突的第一件事(3)发展:作品中矛值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过程。

(主体)(4)高潮:是决定矛值各方命运的主要矛盾的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5)结局:矛值解决,人物性格发展已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

(6)尾声:交代人物之命运,揭示小说的主题.2、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线索:明线:一般是具体的时间、人物、事物、事件等(化分结构概括内容) 暗线:(点形象或揭主旨)一般是小说中人物情感的变化或性格特点的变化,(1)开头①悬念式:设置悬念,勾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②写景式: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全文奠定某种情感基调(2)结尾①欧享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从前文中找“埋伏笔”之处进行分析②令人感伤的悲剧结局:主题上,更好的深化主题;人物性格上,很好的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效果上,令人感动,引人思考③令人欢喜的大团圆结局:主题上,凸现美好的人性;效果上,让人欢欣鼓舞,令人激动感奋,耐人寻味;阅读者的感情体验看,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④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3)中间①照应前文……内容.②过渡,承上启下③推动故事情节之发展,引出下文④设置悬念,勾起读者阅读兴趣.(4)标题①结构上:线索以标题为线索,贯穿文本的始末②内容上:物件式标题表达其表层和深层的意思③表达效果:设置悬念,勾起读者阅读兴起趣④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3、分析某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答题文本)(1)结构上主要有:①线索:小说以…为线索,贯穿文本的始末,这样安排可以使故事情节显得更加完整、紧凑,严密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自然而然引出…内容(2)内容上事件:概括此情节内容物件:说出其表层和深层之意题目是某句子或物件的含义从(2)(3)两个方面回答(3)主题上:对全文的理解.(4)人物形象上:正面、侧面、反面.(5)表达效果上:设置悬念,勾起读者阅读兴趣使行文结构显得跌宕起伏,波澜起伏4、分析具体语句或词语在小说中的含义和在散文中的含义小说(1)具体语句①点:修辞或写作手法或描写手法②析:根据文本内容来分析所点修辞、写作手法、描写手法的作用③结:总结概括小说的主题(2)具体物件:表层上、深层上.主旨上.散文具体语句①点:修辞、写作手法②析:据文本内容来分析所点修辞、写作手法的作用③结:点出所用抒情方式,点出作者感情二、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人物活动的背景.(2)暗示时代的特征(3)渲染某种氛围(或喜庆、快乐、或冷清、悲凉)(4)烘托人物的情感(5)刻画人物的个人情趣,从而塑造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6)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7)揭示(深化)小说的主题(8)如出现在小说的开头,必有为小说奠定基调的作用2、社会环境(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4)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3、具体场景描写的作用(1)如果在小说的开头,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给人物的活动提供场景,使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2)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来感染读者或主人公(3)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其功能是引导人物出场。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

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比较典型的小说就是《牲畜林》。

2-5情节结构的3种考法(小说)

2-5情节结构的3种考法(小说)

2.复 线型 结构
这种结构类型的特点是双线并行,同时展开,能容纳更为纷繁复杂的生活内容,能更丰满 地刻画人物形象。例如,鲁迅的小说《药)采用明暗线并行的双线结构模式,故事的明线 是华老栓一家的故事,暗线则是夏家的故事。通过华、夏两家的命运表现双重主题:群众 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构类型的特点是整篇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一个集中的“焦点”呈放射状展开,它具有 打破时空界限的跳跃性。其结构形式的线索是心理流程。意识流小说常用这种结构方式, 如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以“斑点”这一个象征性意象为核心“结点”,连缀起六次 心理猜测,来表达她对社会现实、对人生状态等问题的思考。
●概括 故事情节
●鉴赏 小说情节
小说 情节
●分析某 情节对全 文的作用
●考查情 节的作用
【题型示例】1.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有什么好处?2.小说故事是围绕什么展开的?3.小说第× 段写到“……”,有什么作用?4.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5.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 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1.基 本模

2.特 殊模

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 头加上“序幕”;为了使结构和情节更完整,在结尾加上“尾声”。
“欧·亨利”式: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回扣 前面的情节后发现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 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 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情节结构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情节结构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情节结构——通文脉,析作用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事件的曲折跌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情节题常考查3种题型: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的结构特点、分析情节的作用。

题型一概括故事情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童年随之而去(节选)木心【节略部分内容提示】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佛事。

“我”随着在山上呆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吵着要回家,终于——回家啰!走出山门时,回望了一眼——睡狮庵,庵是小的啊,怎么有这样大的庵呢?这些人都不问问。

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石,一味敷衍度日。

背书,作对子,还混得过,私底下只想翻稗书。

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唐诗宋词也不准上桌,说:“还早。

”所以一本《历代名窑释》中的两句“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我就觉得清新有味道,琅琅上口(原卷如此。

应为“朗朗上口”——编者注)。

某日对着案头一只青瓷水盂,不觉漏了嘴,老夫子竟听见了,训道:“哪里来的歪诗,以后不可吟风弄月,丧志的呢!”一肚皮闷瞀的怨气,这个暗趸趸的书房就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

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逃”,怎么个逃法呢,一点策略也没有。

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那饭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

母亲说:“毕竟老法师道行高,摸得着孙行者的脾气。

”我又诵起:“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母亲说:“对的,是越窑,这只叫盌①,这只色泽特别好,也只有大当家和尚才拿得出这样的宝贝,小心摔破了。

”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

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

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碗!”“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小说情节结构的三种考法

小说情节结构的三种考法

第一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整整体体攻攻略略
学习案一
学习案二
学习案三
学习案四
学习案五
-15-
综合选择题解答技巧
题型指津
高考小说阅读的选择题由“5选2”“最恰当的两项”改为“4选1”“不正确的一项”,这一变化带来 的不仅是选择题解题难度的降低,而且还带给我们更多正确的可用来读文的导向信息。具体体 现在3大方面:
学习案四
学习案五
-4-
知识
手法
自然环境:对人物活动的时
三 要 素
环 境
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 草鸟虫等的描写
社会环境:对人物活动的具
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
际关系等的描写
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
主题
图景、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 来的,贯穿一部小说始终的
基本思想,又称中心思想
描写、渲染、烘托、暗示、象 征等
分 题材 乡土小说、讽刺小说、爱情小说、魔 类 手法 幻小说、推理小说、武侠小说等
时代 古典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
国别 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第一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整整体体攻攻略略
学习案一
学习案二
学习案三
学习案四
学习案五
-3-
知识
主要人物:小说着力塑造的 人物
人 物
次要人物:陪衬人物、群像 人物、线索人物(往往是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第一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整整体体攻攻略略
学习案一
学习案二
学习案三
学习案四
学习案五
-2-
四步读文,解答综合选择题 一、小说的文体特征
知识
手法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情节梳理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情节梳理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 幕-)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一尾声)。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 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3.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写与
社会环境描写。一部好的小说总能通过环境描写使人如身临其境。 4.主题
“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 “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2)小说先写了……,接着写……,又写了……,最后写…… (3)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注意梳理、概括要求 (1)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故事复杂、关涉的人物较多时,一般首先
“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 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 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 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
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嗓,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中风, 愈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
王超杰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 杨成岳吃酒。吃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 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 “好汉不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兴唱上几段,一饱我 二人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张小 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
[参考答案] (1)先是无意购买:他看出瓷盘是赝品,并不说破,以“小本生意”为 由婉拒;(2)然后是有意相帮:表示再想想,留下王超杰并细心安排吃住;(3)最后 决意相助:对戏剧的热爱、对世道人生的感悟,让他知假买假、慷慨解囊。

高考语文小说情节结构的三种考法

高考语文小说情节结构的三种考法

擦着,发出声音。人们高声地谈笑着,议论庄稼,也议论人。小格默默地往前
走去,一次也没有回头。
可是有几个老头子谈论起她的蓑衣了:“蓑衣这东西好!我过去夜里看秋、
雨天排涝,都穿蓑衣!蓑衣比塑料雨衣可好,它又能遮雨又能当草荐子铺,穿
到身上人也暖和。”“哎哎,一时一兴,自从兴了塑料雨衣这洋玩意儿,蓑衣
你贵贱也买不着了……蓑衣好!蓑衣好!”
整理ppt
8
“小格——”
小格重新蹲下去,像是逮一个蚂蚱,身子向前一伏一伏的。达子好像看到她
那被蓑衣遮住一一边二的脸三 庞重变难特训得通尖子生红错题本通红,就像典例石方榴法点拨花的颜色。
天暗下来,雨也变得小多了。田野里的人们开始收工了。
小格将草叶捆到一起,提起来往回走去。田头小路上的人很多,各种雨衣摩
别人都穿了塑料雨衣,戴了斗笠。那雨衣有蓝的、红的,还有淡黄的,
迷茫的雨雾里望去,多么好看啊。邻地的达子穿得更高级一点:军用



重难特训 尖子生错题本
典例 方法点拨
雨衣。
小格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蹲在田埂上做活,一低头就能看见蓑衣襟上粗粗的草绳儿结。她
在心里恨起自己来:怎么就穿了它来!可是她心里明明知道:家里没
4
典例(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蓑衣张炜
秋天,刚刚收一获二过的三 土重难特地训 湿尖子润生错题、本 疏松,可典例 爱方法点极拨 了。稼禾的秸秆都 拉走了,香气却遗留在田埂上。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 露出来,又绿又嫩。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小格细心地揪掉 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 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 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答题方法总结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答题方法总结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答题方法总结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答题方法总结一、情节梳理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这类题型的提问形式主要有: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或梳理小说的脉络。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简要概括人物、事件变化的过程。

答题格式这四种提问形式的规范答题格式一般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当然具体答题时需要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对这些要素作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

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

梳理小说的情节,可从事件角度、人物角度、心理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和线索角度等几个方面考虑;还可综合以上要素角度,全面概括。

无论从哪一角度切入梳理情节脉络、提取要点,都应做到环节清楚、条理畅达,简洁明了。

5、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这种提问形式在答题格式上与前四种是不同的,很容易误解为“概括小说的情节”,因此遇到此类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

答题格式这类提问形式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①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②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③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当然,“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一步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作恰当的取舍。

如果题干中有“概括回答”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不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如果题干中有“简要分析”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二、情节作用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3、小说写某某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小说阅读之情节(附思维导图+教材经典课文示例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小说阅读之情节(附思维导图+教材经典课文示例解析)

小说情节知识清单一、情节结构(一)单线结构1.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示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如何展开的2.倒叙:将小说的高潮或结尾部分前置示例:《祝福》在结构上采用什么记叙顺序?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3.插叙:在叙述故事中插入其他故事示例: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中“林教头沧州遇故旧”的叙述方式及作用。

4.补叙:补充与之相关的事情示例:《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作者使用什么叙述方式解释“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并分析其妙处。

答案:插叙,造成叙事的波澜,也让读者在惊异与顿悟的情感呈现中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5.平叙:同时叙述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故事,又叫“分叙”示例:在《水浒传》,《林海雪原》,《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等长篇小说中都有精采的运用。

(提示:一般地说,平叙也只有在写较长的文章时才用得上)(二)复线结构1.明线与暗线:明线叙故事,暗线写主题示例:分析鲁迅小说《药》的明线和暗线,并提炼主题鲁迅写的小说《药》就是如此。

故事的明线是:清末年间,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痨病,人们说此病吃了血馒头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衙门杀人,就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并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

此文暗线是:老栓去取血馒头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馒头,但这剂“药”并没把小栓的病治好。

小栓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

作者就将这明暗两线交*,结成双环连套——在本文结局的坟场上,让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错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亲、夏瑜的母亲又都在给儿子上坟、烧纸……《药》的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就自然而然地从坟地里奔出来了。

2.蒙太奇结构:镜头组合,立体感,省去交代与过渡示例:先秦作品《弾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使用了什么叙事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使用了蒙太奇手法,四个词,就是四个镜头,四个镜头组合起来,就形成一幅完整的古代原始人类劳动狩猎的画面,真实的再现了古代人类的劳动过程。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有关情节的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有关情节的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有关情节的答题技巧一.情节概括:按一定顺序梳理情节。

1.明考型结构连贯法:按小说叙述顺序,情节发展,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场面连贯法:以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梳理情节线索连贯法:以线索(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串起情节2.暗考型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如《微纪元》刘慈欣请简析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进程(6分)答题技巧:心理变化:由情节带出心理我们要按顺序梳理、注意倒叙,梳理时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二.情节手法情节手法包括情节叙述手法(叙述人称、叙述方式),情节结构手法(线索串联、悬念设置、伏笔照应……)1.情节叙述手法①叙述人称及视角过去完成进行时(过来人)现在进行时(儿童)⑴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作为局内人(参与者),既是叙述者又是文中形象。

效果:⒈使叙述真实亲切⒉拉进读者和作者的距离⒊便于议论抒情⒋受限于所见所感⑵第二人称“你”(半知视角):⒈拉进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⒉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交流⑶第三人称“他”:作为局外人(旁观者),仅是叙述者而非文中形象。

效果:⒈直接客观展现丰富多彩的内容⒉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由⒊冷眼旁观,缺少亲切感⒋局外叙述,有距离感②叙述方式(顺序)⒈顺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⒉倒叙:造成悬念,埋下伏笔,以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⒊插叙: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丰满;突出主题⒋补叙:使情节更加丰富严谨;主题更加突出⒌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的事,再说乙,两件事都交代清楚或者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情节发展轮番叙述。

使叙述思路更清晰,照应周密得体。

插叙vs补叙⒈插叙⑴联想式:如“他想起了……”⑵转述式:如“听人说”、“据说”、“有人说”③直述式:用“原来”“过去”等时间词直接引入⒉补叙:⑴文章最后对影响事情发展的关键伏线予以披露,使之真相大白,震动读者,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一般是简单的点睛之笔。

2020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答题方法总结

2020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答题方法总结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答题方法总结一、情节梳理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这类题型的提问形式主要有: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或梳理小说的脉络。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简要概括人物、事件变化的过程。

答题格式这四种提问形式的规范答题格式一般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当然具体答题时需要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对这些要素作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

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

梳理小说的情节,可从事件角度、人物角度、心理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和线索角度等几个方面考虑;还可综合以上要素角度,全面概括。

无论从哪一角度切入梳理情节脉络、提取要点,都应做到环节清楚、条理畅达,简洁明了。

5、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这种提问形式在答题格式上与前四种是不同的,很容易误解为“概括小说的情节”,因此遇到此类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

答题格式这类提问形式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①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②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③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当然,“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一步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作恰当的取舍。

如果题干中有“概括回答”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不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如果题干中有“简要分析”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二、情节作用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3、小说写某某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知识点总结1. 常见的情节结构模式模式解读单线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完整的模式中,前面还会有序幕,后面还会有尾声。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双线结构由两条线索组成,或一明一暗,或一主一次。

[链接教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林冲的活动,暗线是陆谦等人谋害林冲的活动。

]摇摆式(一波三折式)大多数小说的情节发展轨迹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

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链接教材:《祝福》的情节结构模式是摇摆式。

]对话式以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富有个性的对话,构成作品的主体。

言为心声,这种模式便于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结构简洁明快。

采用对话的形式,直接切入生活的横断面,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出较丰富的思想。

蒙太奇式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不少作家将其运用到文学创作中。

此模式中,小说情节常常以画面感很强的“分镜头”似的片段,跳跃性地向前推进。

采用这种结构可以突破时空局限,闪现主要情节,使得节奏明快,视觉形象感强,穿插自然,变而不乱。

延迟式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链接教材:《老人与海》(节选)]突转式(欧·亨利式)在结尾处,情节突然向相反方向转变,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但由于早已在前面的情节中埋下伏笔,所以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如《项链》。

横截面式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

意识流式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按照心理时序任意往来。

如《墙上的斑点》。

2. 情节安排技巧(1)情节波澜安排技巧名称释义作用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常常出乎读者所料。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试题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试题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试题答题技巧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1.把握故事情节(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内容: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刻画人物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

4、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结构: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内容)。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内容)。

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如《睡美人》,开头说女A角失踪,制造悬念,结尾写她在观众席上鼓掌,揭穿谜底,使事故情节完整,又表现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主题。

又如《雪夜》开头结尾都写雪花飘舞,渲染凄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命运。

高考语文核心考点9 小说的情节结构

高考语文核心考点9  小说的情节结构

啊,尊敬的使者,你来自宏纪元! 伟大的宏纪元, 美丽的宏纪元, 你是烈火中消逝的梦…… 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宏纪元,宏纪元……” 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但过了一会儿,当感觉到着 陆舱接触地面的震动时,他产生了一个幻觉:也许真的降落在一个高空看不清 楚的城市了?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 他浑身冰冷。
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在游 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 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 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 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 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稀薄,但能维持人的呼吸。气温在 摄氏零下40度左右。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脚下是刚 凝结了两千年左右的大地,到处可见岩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 仍然很硬,土壤很难见到。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 陵。 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直径大约有 一米,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复杂的结构。他注意到远处还有几个这样的透明半 球,像地面上的几个大水泡,反射着阳光。 先行者又打开了画面,虚拟世界中,那个小骗子仍在忘情地唱着。广场上所有 的人都在欢呼。
核心考点9 小说的情节结构
1.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解题指津

2021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点归纳之情节

2021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点归纳之情节

情节手法解题方略 小说情节叙述手法
叙 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 述 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
人 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称 和
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
叙 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述 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小说情节作用的答题角度
结照应前文;
结 承上启下;
构 线索,贯串全文;
方 设置悬念,埋下方伏笔;

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情节构面 曲折生动等。
(关键术语:照应、悬念、伏笔、铺垫)
小说情节作用的答题角度
第一步:通读全文,确定位置。
答 找出相关情节在小说中的位置,根据所处位置,思
步 二要明确指出运用的效果。
骤 第三步:提精要,组答案。第二步的分析已经
显示了答案的由来。在此基础上,提炼其关键
点,即可得出规范答案。
情节手法解题方略 小说各种情节的作用
1.一般开头:①开们见山,点明题旨。

②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垫。
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头 2.设疑开头: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
节 6.衬托: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

主题更鲜明。
排 技 巧
7.铺垫: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8.突转: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情节手法解题方略
第一步:审题干,明手法。即根据题干提示明
答 确要从哪些具体手法,角度着手分析。

第二步:析运用,说效果。 一要结合文本阐释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复习:“情节结构”题的三种考法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人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查,主要有梳理情节结构、赏析情节手法、分析情节作用三种题型。

考法一:梳理情节结构题点·必备知识小说情节一般由线索贯穿,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展开,外国小说常常以心理意识的演进为顺序展开。

2 小说的线索安排备考·关键能力2 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情节梳理的三种思路3 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作答概括情节要言简意赅。

情节的核心要素为“人物+行为”,一般采用“谁干什么”“谁怎么样”的形式概括情节。

概括时不要遗漏要点,一定要概括全面。

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答题模式一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答题模式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答题模式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典题·满分解构例题(2018·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微纪元(节选)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

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

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

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

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

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

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

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

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

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

“我没兴趣。

”姑娘娇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领袖啊!”先行者不想再玩这种无聊的游戏了,他起身要走。

“您怎么这样!全城人民都在这儿迎接您,前辈,您不要不理我们啊!”先行者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问:“人类还留下了什么?”“照我们的指引着陆,您就会知道!”先行者进入了着陆舱,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开始着陆。

他戴着一副视频眼镜,可以从其中一个镜片上看到信息波传来的画面。

画面上,那姑娘唱起歌来:啊,尊敬的使者,你来自宏纪元!伟大的宏纪元,美丽的宏纪元,你是烈火中消逝的梦……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宏纪元,宏纪元……”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

但过了一会儿,当感觉到着陆舱接触地面的震动时,他产生了一个幻觉:也许真的降落在一个高空看不清楚的城市了?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

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稀薄,但能维持人的呼吸。

气温在摄氏零下40度左右。

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

脚下是刚凝结了两千年左右的大地,到处可见岩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难见到。

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陵。

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

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直径大约有一米,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复杂的结构。

他注意到远处还有几个这样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的几个大水泡,反射着阳光。

先行者又打开了画面,虚拟世界中,那个小骗子仍在忘情地唱着,广场上所有的人都在欢呼。

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

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

歌声戛然而止,虚拟画面中的所有人都关切地看着他,那姑娘嫣然一笑。

“您对人类就这么没信心吗?”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站起身来。

他走近那个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

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它就像两万五千年前人类的城市一样真实,它就在这个一米直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

人类还在,文明还在。

“前辈,微纪元欢迎您!”(有删改)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②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③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考法二:赏析情节手法题点·必备知识_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楚、结构紧凑、叙述生动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具体包括情节叙述的手法、叙述顺序(前文已讲)、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将在人物和环境中讲述)和情节结构的手法。

备考·关键能力2 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第一步,指明手法先要准确指出小说在情节上的手法技巧,往往用一个常用的术语概括。

如果题干中给出某种技巧,要求就此分析,这一步则不需要。

第二步,分析表现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一手法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如哪里是伏笔,哪里是照应,是如何铺垫的。

第三步,点明效果手法类的题目,均须点明表达效果,对小说结构技巧的分析也不例外。

3 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作答“情节结构特点”+“具体分析”+“表达效果”。

典题·满分解构_例题(2018·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

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

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

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

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

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

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

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根烟。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

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

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

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

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

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

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

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

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

赵一曼被枪杀前,写了一份遗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有删改) 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