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五禽戏教学视频,华佗五禽戏的功能作用和医理探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佗五禽戏教学视频,华佗五禽戏的功能作用和医理探讨

华佗五禽戏,在2011年5月23日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推动华佗五禽戏的发展和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在华佗五禽戏的渊源、流传、流派和医理四个方面作了些探索,与同仁商榷。

华佗五禽戏教学视频

1 华佗五禽戏的渊源

创编五禽戏,是华佗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受到古代舞蹈姿势的启发,黄老哲学的理论影响,以及仿生动作的基础上而创编的一种医疗体操。

(1)古代舞蹈姿势的启发

相传在上古时代,气候恶劣,洪水泛滥,导致水湿之气太重,人们受其影响,易患肌肤重著、疼痛等风湿痹症。古代之人,为了解除这一痛苦,采用跳跃、舞蹈动作来舒筋通络,活血祛湿,从而达到康复之目的。所以《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因此,华佗受到舞蹈能治痹痛的启发,产生了通过自身运动来治疗疾病的想法。

(2)黄、老哲学理论的影响

东汉末年,黄、老哲学比较盛行,作为兼通数经的华佗,必然要受到影响。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记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指出了,人患疾病,要依靠自然疗法。《庄子·刻意篇》更明确指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一方面要加强呼吸运动,呼出浊气,吸入清气,才能达到吐故纳新,调和气血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形体运动,使肌肉发达骨骼坚固,关节灵活,方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黄帝内经》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上古天真论)。关于如何养生导引,《黄帝内经》认为“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

作劳”而且要做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才能达到“气从以顺”“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3)以仿生动作为基础

华佗为了创编医疗体操,参阅《庄子·刻意篇》的“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的二禽之戏,又阅读了《淮南子·精神训》的“熊经鸟伸,凫浴猿搜,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的“六禽之戏”。同时参考从西汉以来流行的“导引运动”中的徒手操练和持械运动。最后决定模仿五种禽兽动作,来强健人体的五脏,这时就产生了世界医学史上第一套由医生亲自编创的医疗体操----五禽戏。

五禽戏的特点是: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以虎练骨健肾,以鹿练筋健肝,以熊练肌健脾,以猿练爪健心,以鹤练皮健肺。

2 华佗五禽戏的流传

五禽戏是从导引发展而来的。陈寿《三国志·华佗传》云:“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以当导引。”范晔《后汉书·华佗传》也有记载导引在先秦时是医疗和保健的方法之一,在古代已很流行。导引作为医疗的方法,首见于《黄帝内经》。《内经·异法方宜论》云:“中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从这段经文中,可以看出导引是用来治疗痿厥寒热的。所以导引在《内经》中是当作治疗方法应用的。

导引作为保健的方法。最早见于《庄子》。《庄子·刻意篇》云“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从《庄子》所云,导引是作为长寿保健方法应用的。先秦人认为长寿不死,即是仙人。所以导引就成为仙人锻炼身体的方法。范晔《后汉书·华佗传》云:“是以古之仙者为导

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由此可见,华佗相信导引是可以使人长寿难老的。只要仿效熊、鸱等动物的活动,引挽腰体,动诸关节,就能求得长寿难老。

华佗又说:“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又《吕氏春秋。尽数篇》亦有类似说法:“固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及其天年,是为真人。”所谓真人,就是能够享乐天年的人。

由于人们都想活到百岁,享受天年,从战国到西汉,都有人仿效动物运动当作导引。除前述战国《庄子》记载导引之士仿效“熊经鸟伸”外。西汉《淮南子·精神训》云:“是故真人(指能享受天年的人)所游,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凫浴猿搜,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战国时《庄子》记载仿效动物,只有熊、鸟两种。到了西汉《淮南子》记载仿效动物种类,增添有凫、猿、鸱、虎等四种。又《导引经》还提到狼。《导引经》云:“狼踞、鸱顾,左右摇曳不息。”

不仅古书有仿效动物运动的记载,近代出土文物,也有仿效动物运动的图画。例如,1973年末,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导引图》,上面绘有男女40余人在做导引运动。或作呼吸运动,或作四肢及躬身的运动,或作持械运动。各图均有说明文,注明其动作是仿效某种动物的动作,兽类有熊、猴、猿,鸟类有鹤,虫类有螳螂等。

所以不论是古书记载,或出土文物的显示,都证明我国从战国到汉代,一直流行有仿效动物动作的运动,作为导引延年益寿的方法。

从文献所载及出土文物所示,古代仿效的动物有熊、猿、猴、狼、鸟、凫、螳螂等若干种。

到了汉末,华佗在前人仿效动物运动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总结,从中选出五种动物创编了五禽戏,从而使仿效动物运动的保健方法,更加合理定型。使这种保健运动流传更广更久。对后世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

当华佗创编出五禽戏,他自己先做,行之有效后,就传给其学生吴普、樊柯。

关于华佗五禽戏传给吴普,见于《华佗传》。陈寿《三国志·华佗传》云:“华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华佗又将五禽戏的名称及其功效,告诉吴普曰:“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吴普按照华佗的教导,坚持做五禽之戏,而且行之有效,所以,《华佗传》云:“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牙齿完坚。”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注《后汉书》引《华佗别传》云:“吴普从佗学,微得其方,魏明帝呼之,使作禽戏,普以年老,手足不能相及,粗以其法,语诸医。普今年近九十,耳不聋,目不瞑,牙齿完坚,饮食无损。”从李贤所注,可以看出吴普坚持五禽戏锻炼,获得长寿健康。

关于华佗五禽戏传给樊柯,见《云籍攻鉴》张君房《云籍七鉴》卷36玄鉴导引法引《抢朴子》云:“近魏华佗以五禽之戏教樊柯,以代导引,食毕行之,汗而已,消谷除疴,阿行之,寿百余岁。”由此可见,坚持五禽戏锻炼,的确起到健康长寿的功效。

关于五禽戏具体术式,在《华佗传》中只有五禽戏名称,并无具体术式文字记载,其具体术式,仅是口头和实际动作表演相传。在《华佗别传》中,就提到魏明帝使吴普作五禽戏,普以年老,手足不能相及,粗以其法(动作表演),语诸医。由此可见,当时五禽戏具体做法,仅靠身传言教,并无文字记载。

由于五禽戏要坚持锻炼,持之以恒,才能有效,此与医家用药立时见效还有差别,因此医家书籍记载较少。但是道家方士却很重视,因“五禽戏”久练,的确能延年益寿。所以历代道家书籍多收载之。如梁代《养生延命录》,北宋《云籍七鉴》,明代梅癲道人(周履靖)的《夷门广牍·五禽书》,明代如虚子(龚居中)的《万寿丹书》、清代曹若水《万寿山·五禽戏》等,均收载有华佗五禽戏。

明代龚居中《万寿丹书》安养篇绘有图形有:“此禽兽形图,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