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类抗真菌药-杀念菌素

合集下载

抗生素与真菌感染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的治疗方案

抗生素与真菌感染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的治疗方案

抗生素与真菌感染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的治疗方案抗生素与真菌感染——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的治疗方案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其中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

念珠菌感染可导致多种疾病,包括口腔念珠菌病、阴道念珠菌病等。

在治疗念珠菌感染时,抗生素的使用能够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与念珠菌感染的关系,并介绍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方案。

一、抗生素与念珠菌感染的关系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而念珠菌是真菌,两者属于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却可能成为导致念珠菌感染的风险因素之一。

这是因为抗生素不仅能杀死细菌,还会干扰人体正常菌群的平衡。

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在抵抗病原菌入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抑制念珠菌的过度生长。

当抗生素杀灭大部分有益菌群时,念珠菌就有机会在人体内过度生长,引发感染。

二、抗生素与白色念珠菌的治疗方案1. 诊断首先,对于疑似念珠菌感染的患者,需要进行准确的诊断。

一般来说,通过检查患处样本中的念珠菌菌丝和孢子,以及进行念珠菌分离培养等实验室检查,可以确定是否为白色念珠菌感染。

2. 阻断感染源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首要目标是阻断感染源。

对于口腔念珠菌病,嘴腔卫生的维护尤为重要,包括正确刷牙、使用漱口水等。

对于阴道念珠菌病,建议使用洗液进行清洁,并更换干净的内裤。

此外,念珠菌感染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牙刷等个人用品,以防感染传播。

3. 抗真菌药物治疗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主要方法。

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不同,可选择内服或外用药物。

当局部感染较轻时,外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氟康唑)常常可以有效控制感染。

而对于复发性或严重的感染,内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或氟康唑片剂)可能更为适用。

然而,应避免未经医生指导擅自使用抗真菌药物,以免造成药物耐药现象。

4. 应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在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中,应用抗生素时需特别注意,以减少对人体正常菌群的破坏。

抗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抗菌药物是一种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病毒或真菌等微生物的药物。

它们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兽医领域,对于治疗细菌感染和疾病预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按照抗菌药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抗生素:抗生素是最常见和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

它们由真菌、细菌或人工合成,具有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能力。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等。

2. 抗病毒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针对病毒性感染,例如流感、艾滋病等。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如抑制病毒复制或减轻病毒感染的症状来发挥作用。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利巴韦林和奈法韦等。

3.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如念珠菌病和白色念珠菌病等。

它们能够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轻或消除感染症状。

克霉唑和伊曲康唑是常用的抗真菌药物。

4. 抗寄生虫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如疟疾和血吸虫病等。

它们能够摧毁寄生虫,减轻或消除感染症状。

奎宁和多奈哌齐是常见的抗寄生虫药物。

5. 抗结核药物:抗结核药物用于治疗结核病,这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这些药物可以杀死或阻止结核杆菌的生长,有助于治疗和控制结核病。

利福平和吡嗪酰胺是常用的抗结核药物。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下面列举了其中几种常见的作用机制:1.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某些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可以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导致细胞死亡。

这些药物会干扰细菌细胞壁的构建过程,从而使其失去保护,细菌很容易受到损害。

2.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类似红霉素和四环素等抗生素,可以通过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达到抑制菌生长的效果。

这些药物会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从而阻碍蛋白质合成过程。

3. 干扰核酸的合成:一些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和碱基类似物等,可以通过插入到细菌的DNA或RNA中,干扰其合成从而杀死细菌。

这些药物是通过与细菌的核酸结合来发挥作用。

非限制使用类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时首先选择的抗菌药物

非限制使用类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时首先选择的抗菌药物

非限制使用类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时首先选择的抗菌药物,很多一线抗菌药物就是的,一般有以下几种: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1)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青霉素V钾、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氨苄西林、双氯西林、苄星青霉素、呋布西林、阿莫西林、美洛西林、萘夫西林、阿洛西林、替卡西林等。

(2)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替安、头孢羟氨苄、头孢西丁、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匹胺、头孢硫脒等。

(3)其他(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等。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吉他霉素、乙酰吉他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

4.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土霉素等。

注意: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呋喃类药物、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都是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

2作用机理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它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有5大类作用机理: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膨胀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

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

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等。

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如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这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酶不能被合成。

抗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

抗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 是 衡量化疗药物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评价的
重要参数,一般可用动物实验的 LD50/ ED50 或 LD5/ ED95的比值表示。
抗菌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PAE)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2.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3.抑制蛋白质合成 4.影响叶酸及核酸代谢
〔常用制剂〕 乳糖酸红霉素 静脉滴注用,5%葡萄糖
溶液稀释,勿用盐溶液稀释。 依托红霉素 也称无味红霉素,耐酸,口
服吸收好,对肝脏损害强于红霉素。 琥乙红霉素 无味,耐酸,能通过胎盘屏
障和进入乳汁。对肝脏的损害轻。 硬质酸红霉素 耐酸,口服后释放出红霉
素发挥作用。
克拉霉素 clarithromycin
头孢西丁(cefoxitin), 头孢美唑(cefmetazole)
(三)氧头孢烯类(oxacephalosporins) 化学结构是主核上的S被O取代。在抗菌
谱与抗菌强度上与第三代头孢相似,对‐内 酰胺酶极稳定。脑脊液中含量高,痰中浓度 高,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不良反应以皮 疹多见,偶见凝血酶元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 碍。
路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第二代可用于敏感菌所致肺炎、胆道感染、
菌血症、尿路感染和其他组织器官感染; 第三代用于危及生命的败血症、脑膜炎、
肺炎、骨髓炎、尿路的严重感染,有效控制 严重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第四代用于对第三代耐药的细菌感染。
〔不良反应〕 ‫ ٭‬常见者为过敏反应,偶见过敏性休克。过 敏者约有5%~10%对头孢菌素有交叉过敏反应; ‫ ٭‬静脉给药可发生静脉炎; ‫ ٭‬第一代的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和头孢氨苄 大剂量时可出现肾脏毒性,这与近曲小管细 胞损害有关; ‫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偶见二重感染; ‫ ٭‬头孢孟多、头孢哌酮高剂量可出现低凝血 酶原血症或血小板减少。

药理大表:抗微生物药物

药理大表:抗微生物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一、概念1、抗生素:特指来源于微生物代谢产物及其化学半合成衍生物,在低浓度下能选择性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并可供临床应用的一大类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2、抗细菌药物:是指在体内外对细菌(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狭义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化学抗菌药物,不含外用消毒剂3、抗真菌药物:是指在体内外能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

有抗生素和合成药两大类4、抗微生物药物:是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用于治疗微生物所致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细菌药、抗真菌药、抗结核药、抗病毒药及抗原虫药物等5、抗感染药物:是指能用于治疗所有病原体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细菌药(含抗结核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和抗寄生虫药(包括原虫与蠕虫)等6、抗菌药物:在国内,一般把抗细菌药物与抗真菌药物统称为抗菌药物二、抗菌药物作用机制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杆菌肽、磷霉素、环丝氨酸2.抑制细胞膜功能两性霉素B、多粘菌素、制霉菌素3.抑制或干扰细菌细胞蛋白质合成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4.抑制DNA、RNA的合成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增效剂、乙胺嘧啶、利福平四、临床常用的抗微生物药物:(一)抗生素1、青霉素类:a、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青霉素Vb、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萘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c、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依匹西林、海他西林、美洛西林、匹氨西林d、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羧苄西林、磺苄西林、替卡西林、阿洛西林、呋布西林、哌拉西林、阿帕西林e、抗革兰阴性杆菌青霉素:美西林、匹美西林、替莫西林(窄谱青霉素,主要对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好抗菌活性)2、头孢菌素类:一代: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噻吩(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二代: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孟多三代:头孢曲松、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四代:头孢吡肟、头孢匹罗3、其他β-内酰胺类:1)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强,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2)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为抗菌谱最广,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类抗生素,广谱、强效、耐酶、抑酶)3)单环类:氨曲南(抗菌谱较窄,对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活性低,但对革兰阴性菌,包括气单胞菌属有强大杀菌作用)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抗真菌药AntifungalDrugs

抗真菌药AntifungalDrugs
感染。 • 因皮肤和黏膜不易吸收,无明显不良反应。
13
克霉唑(clotrimazole)
• 克霉唑为广谱抗真菌药。 • 口服不易吸收,血药峰浓度较低,代谢产物大部
分由胆汁排出,1%由肾脏排泄。t1/2均为3.5~5.5h。 • 局部用药治疗各种浅部真菌感染。
14
联苯苄唑(bifonazole)
• 联苯苄唑抑制24-甲烯二氢羊毛固醇转化为脱甲基 固醇,也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转化为甲羟戊酸, 从而双重阻断麦角固醇的合成,使抗菌活性明显 强于其他咪唑类抗真菌药,具有广谱高效抗真菌 活性。
• 不良反应轻微,常见胃肠道反应,较少发生肝炎 和皮疹。
20
嘧啶类抗真菌药
氟胞嘧啶(flucytosine)
• 氟胞嘧啶在敏感真菌的细胞内,脱去氨基而形成抗 代谢物5-氟尿嘧啶,再由尿苷-5-磷酸焦磷酸化酶 转变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抑制胸腺嘧啶核苷合 成酶,阻断尿嘧啶脱氧核苷转变为胸腺嘧啶核苷, 影响DNA合成。
③ 复合物(ABLC),是脂质体与两性霉素B交织 而成
6
制霉菌素 (nystatin)
•抗真菌作用和机制与两性霉素B相似,对念珠菌属 的抗菌活性较高,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制霉素主要局部外用治疗皮肤、黏膜浅表真菌感染。 口服吸收很少,仅适于肠道白色念珠菌感染。注射 给药时制霉素毒性大,故不宜用做注射。 •局部应用时不良反应少见。口服后可引起暂时性恶 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 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其发生率较氟康唑 低,患者更易耐受。
18
丙烯胺类抗真菌药
• 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squalene epoxidase), 使角鲨烯经此关键酶催化生成麦角固醇受抑制,真 菌细胞壁成分麦角固醇合成障碍,而产生抑菌或杀 菌效应。

抗生素分类简介及作用机制

抗生素分类简介及作用机制

生耐药时的替换治疗。 阿米卡星等。
原则:早期、联合、适 新一代抗结核药:利福定、利福喷汀、司帕沙星
量、规律、全程。 目前提倡 6-9 个月的短程疗法,常用的方案;2HRZ/4HR,及初 2 个月每日并用异烟肼、利福
平、吡嗪酰胺,后继续用异烟肼、利福平连续 4-7 个月。
生活史基本相同,可分为人体内的发育阶段(分肝细胞内发育阶段和红细胞内发育阶段)和
分子结构与万古霉素相似,故抗菌谱、抗菌作用机制、抗菌活性均与万古霉素相似。 替考拉宁
枯草杆菌产生的,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霉素属等有强大的抗菌作用。慢效杀菌剂,作用机制 杆菌肽 为抑制敏感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和破坏其细胞膜。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喹 诺 酮 类
人 工 合 成磺 抗胺 菌类 素

抗菌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对生长繁殖期的细菌作用强。 万古霉素
不良反应大,主要有耳毒性、肾毒性,偶见皮疹、药热。口服有胃肠道反应等。
和去万古 抗菌谱窄,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棒球杆菌等有效强的杀菌作 霉素 用。尤其是抗脆弱拟杆菌和梭菌(包括难辨梭菌)作用非常强。
抗菌谱极广,包括需氧和厌 可分为天然品与半合成品两类。天然品有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半合成品有多西环
氧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立 素和米诺环素。 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 和螺旋体,还有间接抑制阿 氯霉素是治疗眼部感染的首选药。不良反应:1.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包括可逆性血细胞减
米巴原虫的作用。
少和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2.灰婴综合征
第三代,如: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格帕沙星等。综合临床疗效达到第三
期妇女和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小儿。2. 代头孢

抗感染药物的分类及应用

抗感染药物的分类及应用

抗感染药物的分类及应用抗感染药物是指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其中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等。

这些药物的分类及应用有很多方面,下面以不同类型的抗感染药物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1. 抗生素:抗生素是指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治疗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所针对的细菌类型的不同,抗生素可以分为多类。

常见的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等。

其中广谱抗生素可以治疗多种类型的感染,而狭谱抗生素则针对特定类型的细菌感染。

2.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是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的不同,抗病毒药物可以分为多类。

有抗HIV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等。

这些药物的应用主要取决于病毒的特点和感染的部位。

例如,抗HIV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艾滋病,而抗流感病毒药物则用于缓解流感症状。

3.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根据其作用机制的不同,抗真菌药物可以分为多类。

有抗真菌细胞壁成分药物、抗真菌细胞膜成分药物、抗真菌核酸合成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治疗不同类型的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4. 抗寄生虫药物:抗寄生虫药物是治疗寄生虫感染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所针对的寄生虫类型的不同,抗寄生虫药物可以分为多类。

有抗原虫药物、抗线虫药物、抗衣蛾药物等。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钩虫病、血吸虫病、疟疾等寄生虫病。

以上是抗感染药物的分类及应用的主要方面,每种药物的具体应用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适应症、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等,以避免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

此外,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还需要遵守多种原则,如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定期监测疗效等。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抗真菌药物是指用于预防和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

真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疗问题,尤其是在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群体中。

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这也促进了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步。

本文将对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述。

一、已上市的抗真菌药物1、聚酮类抗真菌药物聚酮类抗真菌药物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抗真菌药物之一。

包括红霉素、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等。

这些药物具有广谱的抗真菌活性,特别是对于某些病原体的有效治疗效果明显。

但是,长期或高剂量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2、氟胞嘧啶氟胞嘧啶广泛应用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患者。

它的主要抗真菌效果是防止和治疗念珠菌属感染。

但是,它的使用存在副作用,特别是对于肝脏和肾脏的影响。

3、伏立康唑伏立康唑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和慢性肝炎患者的真菌感染。

伏立康唑与其他聚酮类药物相比,具有更强的致死性作用,并且与药物代谢有关,不易导致耐药性。

二、研究中的抗真菌药物1、新型环孢素类药物环孢素A是一种抗生素,具有广泛的免疫抑制剂活性,目前已用于移植手术后预防排斥反应。

最近的研究表明,环孢素类药物在预防和治疗真菌感染方面也具有潜在的作用。

2、新型抗真菌肽近年来,新型抗真菌肽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抗真菌肽具有广泛的抗真菌活性,特别是对于耐药菌株的有效杀灭作用。

此外,抗真菌肽具有很少的副作用、良好的安全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因此,它们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新型抗真菌药物。

三、结论抗真菌药物的研究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已有的抗真菌药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新型抗真菌药物的诞生和研究将不断推进抗真菌药物的治疗和预防。

常用抗真菌药物简介

常用抗真菌药物简介

常用抗真菌药物简介自发现第一个抗真菌抗生素灰黄霉素以来,抗真菌药物领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已有各种抗真菌药物相继应用于临床,它们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这些药物对真菌病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疗效、安全性、耐药性等问题的出现,现有的抗真菌药物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因此,仍需新的高效安全抗真菌药物问世。

从目前来看,较有前途的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与干扰真菌细胞壁合成的两大类药物。

此外,像两性霉素B等抗菌活性强但不良反应严重的老药也在不断得到改进。

分类目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可分为:①作用于真菌细胞膜,干扰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如唑类、丙烯胺类和吗啉类)以及损害细胞膜脂质结构及其功能的药物(如多烯类);②影响真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如卡泊芬净);③干扰真菌核酸合成的药物(如5-氟胞嘧啶,灰黄霉素);④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的药物(如碘化钾等)。

按抗真菌药物的结构类型的不同分为:①唑类(包括三唑类和咪唑类,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益康唑、咪康唑等);②丙烯胺类(特比萘芬、萘替芬等);③吗啉类(阿莫罗芬等);④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⑤其他类(灰黄霉素、5-氟胞嘧啶、碘化钾、环吡酮胺、卡泊芬净等)。

唑类药物(azoles)这类药物有共同的N-碳置换的咪唑或三唑环,包括三唑类和咪唑类两大类。

唑类药物是近20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抗真菌药物,在近年来防治真菌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唑类药物的作用部位在真菌的细胞膜。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使麦角固醇合成受阻从而破坏了真菌细胞的完整性;同时使甲基化的固醇堆积,这样则改变了真菌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使其通透性发生变化,从而阻止了真菌细胞的生长繁殖。

有些唑类药物在高浓度时可直接破坏真菌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外露,发挥杀菌作用这类药物可外用治疗皮肤癣菌病、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等。

系统用药治疗严重的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等。

唑类药物中供外用的有: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等。

抗生素类药物有哪些

抗生素类药物有哪些

抗生素类药物有哪些
抗生素是能抵抗致病微生物的药物,是抗菌消炎药中最大的一类。

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具有抑制或杀灭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依原体等致病微生物的作用,故能治病。

还有的抗生素可治疗恶性肿瘤。

抗生素类药物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其品种繁多,下面列举一些市场上有售和医院中常用的品种,可分为十大类。

但须注意的是,目前这类药均属处方药在应用时应注意安全。

(1)β-内酰胺类:这是品种最多,用得最多、最广的一类,此类包括两部分。

?青霉素:常用的品种有青霉素钠、青霉素钾、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V钾等。

?头孢菌素:常用品种有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钠、头孢拉定、头孢曲松钠等。

(2)氨基糖甙类:常用品种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小诺米星等。

(3)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4)大环内酯类:常用品种有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吉他霉素等。

(5)氯霉素类:常用的品种即氯霉素。

(6)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7)其他主要抗细菌的抗生素:常用的有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卷曲霉素、利福平等。

(8)抗真菌抗生素:常用的品种有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念菌素等。

(9)抗肿瘤抗生素:常用的有丝裂霉素、阿霉素等。

(10)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素。

临床常用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1)青霉素类青霉素G: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

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较青霉素长。

青霉素V 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双氯青霉素: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它G 球菌较青霉素G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和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 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

(2)头孢菌素类此类属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

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军团菌无效。

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噻吩/氨苄/唑林/拉定。

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 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G-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

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

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

其中头孢唑林/拉定较常用。

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呋辛/克罗/孟多/替安/美唑/西丁等。

对G 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弱,对G-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三代。

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辛\孟多,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

除头孢孟多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

抗生素和抗菌素有什么区别

抗生素和抗菌素有什么区别

抗生素和抗菌素有什么区别在医学领域,我们经常听到“抗生素”和“抗菌素”这两个术语。

然而,很多人都不清楚这两个词的区别。

虽然它们在很多情况下被用作同义词,但它们实际上有着一些微妙的差异。

本篇文章将会解释抗生素和抗菌素的区别,并介绍它们在医学上的应用。

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它们通常来源于生物(如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或合成化合物。

抗生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细菌产生作用:1.杀死细菌:一些抗生素具有直接杀死细菌的作用。

它们通过干扰细菌的DNA复制或破坏细菌细胞壁来实现这一目标。

2.抑制细菌生长:其他一些抗生素则是通过阻止细菌的生长来起效。

它们可以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DNA复制或其他必需的生化过程。

抗生素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然而,抗生素并不适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感冒和流感。

因此,在医生的建议下正确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

抗菌素抗菌素是更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抗生素在内,并扩展到了包括抗真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和抗病毒药物在内的其他药物。

抗菌素的作用范围更广泛,可以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感染。

•抗真菌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白念珠菌感染等。

•抗寄生虫药物:这类药物用于治疗各种寄生虫感染,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抗病毒药物:这类药物被用来对抗病毒感染,如HIV、流感病毒等。

抗菌素与抗生素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范围更广,可用于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感染。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感染都需要使用抗菌素。

治疗感染时,医生会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特性选择合适的抗菌素。

应用与使用抗生素和抗菌素的应用与使用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在使用抗生素或抗菌素时,有几点需要注意:1.使用适当的剂量:根据细菌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医生会建议患者使用适当的剂量。

不正确的剂量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或者导致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

2.严格按时用药:遵循医生的用药指示,保持规律的用药时间和间隔。

真菌抗生素

真菌抗生素
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咪唑类抗真菌药 烯丙胺类抗真菌药 消毒防腐药及外用药
无忧PPT整理发布
LOGO 来源及理化性质
作用机制 药效学
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配伍禁忌
无忧PPT整理发布
LOGO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两性霉素B
• 来源及性质
20世纪50年代由链霉菌的培养液中分离而得 的一种多烯类广谱抗深部真菌感染的抗生素。pH 在4—10时稳定,在中性或酸性介质中可形成盐, 引起抗菌活性下降。
无忧PPT整理发布
LOGO
• 其他烯丙胺类抗真菌药
萘替芬 布替萘芬
无忧PPT整理发布
LOGO 四、消毒防腐药及外用药
十一烯酸
为消毒防腐药,对毛发癣菌、表皮癣菌 、念珠菌属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偶见过敏反应和接触性皮炎 外用药,见有红肿、药疹时应停用
无忧PPT整理发布
LOGO
水杨酸
消毒防腐药,作用近于酚,用于脂溢性 皮炎、浅部真菌感染、胼胝及局部角质 增生
无忧PPT整理发布
LOGO
• 其他咪唑类抗真菌药
咪康唑 益康唑 克霉唑 伊曲康唑 氟康唑 伏立康唑
无忧PPT整理发布
LOGO 三、烯丙胺类抗真菌药
特比萘芬
• 来源及性质
通过萘替芬结构改造而来,为烯丙胺类抗真 菌药,抑制真菌细胞麦角甾醇合成过程中的鲨烯 环氧化酶
无忧PPT整理发布
LOGO
• 作用机制
• 作用机制
抑制真菌细胞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并改变细 胞膜其他脂类化合物的组成,影响细胞膜的通透 性,使细胞内营养物外漏,起到抑菌和杀菌作用
无忧PPT整理发布
LOGO
• 药动学
吸收 内服易吸收,1—4h达到峰浓度,但是具有 个体间差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抗菌药物分为几类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抗菌药物分为几类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抗菌药物分为几类在临床医疗领域中,抗菌药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和预防感染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为了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类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1.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抑制或杀灭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抗菌谱的不同,抗生素可以进一步分为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

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但过度或不当使用抗生素容易引起细菌耐药性的问题,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2.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真菌感染性疾病,如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病等。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庆大霉素、氟康唑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合成或破坏真菌细胞膜,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3.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等。

抗病毒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来发挥治疗作用,如阻断病毒蛋白的合成或抑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等机制。

4.抗结核药物:抗结核药物是治疗结核病的特殊药物,包括一线抗结核药和二线抗结核药。

一线抗结核药通常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用于结核病的标准治疗;而二线抗结核药在一线治疗失败或患者耐药时使用,如卡那霉素、乙胺丁醇等。

5.抗寄生虫药物:抗寄生虫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常见的抗寄生虫药物有磺胺类药物、喹啉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杀灭或驱除人体内寄生虫,达到治疗目的。

因此,根据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抗菌药物可以被分为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等几类。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各类抗菌药物的特点和适应症,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和耐药性的发生,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级医院的抗菌药物

二级医院的抗菌药物

二级医院的抗菌药物在二级医院中,抗菌药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抗菌药物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的药物。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脑膜炎、尿路感染等。

然而,抗菌药物的使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因此在二级医院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

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可以分为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两大类。

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环丙沙星等。

而抗真菌药物则主要针对真菌感染,包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感染类型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在二级医院中,使用抗菌药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准确诊断: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医生需要明确患者的病原体类型和感染部位,以确保选择正确的抗菌药物。

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免疫状态等因素,个性化选择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疗程。

3.合理使用:避免滥用抗菌药物,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医生应该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谨慎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尽管抗菌药物对治疗感染性疾病至关重要,但其使用也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例如药物过敏、肝肾损害、肠道菌群失衡等。

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的未来发展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和滥用,耐药菌株的出现已成为全球性的医疗难题。

未来,二级医院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与监控,推广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理念,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同时,研发新型抗菌药物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更好地应对感染性疾病的挑战。

总的来说,在二级医院中,抗菌药物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只有在医生严格遵循使用原则的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什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什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什么在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抗菌药物是指一类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各种疾病。

这些药物可以对抗、抑制或杀死引起感染的细菌,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抗菌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不同类型,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等。

抗生素抗生素是最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根据不同细菌的特性和生长方式,抗生素分为不同种类,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

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患者的感染。

抗真菌药物除了细菌感染之外,真菌感染也是常见的临床问题。

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等。

与抗生素类似,抗真菌药物也有不同种类,如咪康唑、氟康唑等,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真菌感染。

抗病毒药物除了细菌和真菌感染,病毒感染也是常见的临床问题。

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流感、艾滋病等。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与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有所不同,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与传播来治疗病毒感染。

在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受到严格管理,主要是为了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以有效治疗感染疾病,还可以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因此,医生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要充分考虑病原菌的类型、感染部位以及患者的病情等因素,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的来说,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管理办法中对抗菌药物的定义和使用规范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保护患者免受细菌感染的侵害。

只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更好地维护人们的健康。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皮肤科疾病用药)-试卷1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皮肤科疾病用药)-试卷1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皮肤科疾病用药)-试卷1(总分:9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X型题(总题数:3,分数:6.00)1.下列禁用林旦、苯甲酸苄酯的情况是( )。

(分数:2.00)A.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B.癫痫病史√C.妊娠及哺乳期妇女√D.12岁以下儿童√E.急性渗出性皮肤病解析:解析:有癫痫病史、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2岁以下儿童禁用林旦、苯甲酸苄酯。

2.为了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等的耐药性,应做到( )。

(分数:2.00)A.尽可能使用非抗生素类抗菌药√B.如果某种抗生素有效,可重复使用该药物数疗程√C.疗程的间歇配合使用过氧苯甲酰或壬二酸√D.一旦没有用药指征,应停药√E.外用抗生素的疗程为4--8周√解析:解析:为了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等的耐药性,应做到尽可能使用非抗生素类抗茵药,如过氧苯甲酰或壬二酸;如果某种抗生素有效,可重复使用该药物数疗程,疗程的间歇配合使用过氧苯甲酰或壬二酸;外用抗生素的疗程为4~8周,在此基础上一旦没有用药指征,应停药。

3.关于注意用药部位的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2.00)A.过氧苯甲酰、红霉素一过氧苯甲酰凝胶对皮肤有急性炎症及破损者禁用√B.维A酸类药物外用应避免用于皮肤较薄的皱褶部位√C.维A酸类药物外用浓度不宜过高(0.3%以下较为适宜),以免引起红斑、脱皮、灼热感及微痛等局部刺激√D.维A酸与过氧苯甲酰联合应用时,应早晚交替使用√E.维A酸与有光敏感性药物合用有增加光敏感的危险√解析:二、 A1型题(总题数:20,分数:40.00)4.大剂量使用,透皮吸收后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有诱发癫痫危险的药品是( )。

(分数:2.00)A.维A酸软膏B.克罗米通乳膏C.硫黄软膏D.酮康唑乳膏E.林旦乳膏√解析:解析:此题主要考察林旦的不良反应。

长期大量使用林旦后,可能由于药物经皮肤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诱发癫痫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类抗真菌药-杀念菌素
克念菌素副作用;别名:杀念菌素、Cannitracin;克念菌素适应症:仅作外用,用于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阴道、口腔、皮肤、呼吸道、尿道及眼部等感染。

;克念菌素药理学作用:本品对白念珠菌作用较强,对隐球菌、曲霉菌、孢子丝菌等也有良好作用。

口服不吸收。

分类名称
一级分类:皮肤科用药二级分类:各种外用搽剂三级分类:抗真菌药物
药品英文名
Candicidin
药品别名
杀念菌素、Cannitracin
药物剂型
1.阴道片剂:5mg,10mg;
2.乳膏剂、软膏剂:0.1%。

药理作用
本品对白念珠菌作用较强,对隐球菌、曲霉菌、孢子丝菌等也有良好作用。

口服不吸收。

药动学
适应证
仅作外用,用于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阴道、口腔、皮肤、呼吸道、尿道及眼部等感染。

禁忌证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少见,对局部有轻微刺激作用。

用法用量
阴道置入:每次5mg,每晚1次,10天为1个疗程;乳膏、软膏外用:每天数次,用
于治疗皮肤、甲沟及黏膜部位的念珠菌病。

药物相应作用
【注意事项】
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
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