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11.1 杠杆1.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3.①若L1>L2,F1<F2,则是省力杠杆,费距离;②若L1<L2,F1>F2,则是费力杠杆,省距离;③若L1=L2,F1=F2,则是等臂杠杆。
§11.2 滑轮一、定滑轮:1.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2.关系:F=G s=h v=v物3.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二、动滑轮:1.轴的位置随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
2.动力臂(R)是阻力臂(r)的二倍的杠杆。
3.(计摩擦)4.(不计摩擦)5.关系:s=2h V=2V物三、滑轮组:1.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2.3.四、水平放置滑轮:S=n S物V=n V物四、如何设计滑轮:G=Fn-G动G动=Fn-G§11.3 功1.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2.W=Fs3.1J=1N·m4.做功条件:一是对物体要有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5.不做功的情况:①F≠0,S=0。
有力没距离,W=0②F=0,S≠0。
有距离没力,W=0③F≠0,S≠0。
F⊥S§11.4 功率1.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2.3.1W=1J/s4.1KW=1000W 1MW=1000000 1马力=735W§11.5 机械功率1.利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但动力所做的功也不会无缘无故消失。
2.总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
有用功:对我们有用的功(机械对物体所做的功)。
额外功:利用机械时由于机械有重量及摩擦,不得不做而对我们无用的功。
3.W总=W有用+W额外动h(不计摩擦)4.5.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①减小自重②减小摩擦③尽量满载6.W有=fs物7.8.。
九年级物理十一章的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十一章的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的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机械功、机械能守恒、简单机械和动力与能量。
一、机械功机械功是指力对物体做功的表现。
其定义为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假设力的大小为F,物体的位移为s,则机械功W可以表示为:W = F × s。
二、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守恒是指在某些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总是守恒不变的。
机械能指的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当一个系统只受内力或重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成立。
简单来说,机械能在系统内部的转化是相互的。
三、简单机械1. 杠杆:杠杆是一种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的简单机械。
根据支点位置和力的作用方向可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2. 轮轴:轮轴是由轮和轴组成的简单机械。
它能够减小力的作用范围,并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3. 力的传递:力的传递是指将力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常见的力的传递方式有牙轮传动和带传动等。
四、动力与能量1. 动力:动力是指物体改变静止状态或改变运动状态的推动力量。
单位为牛顿(N)。
2. 动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可以表示为K = 1/2 × m × v²,其中K为动能,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3.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表明,当物体受到外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
动能变化量等于外力对物体做的功。
K = W。
以上就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的知识点。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物体的力学性质和能量转化过程,对于解决相关物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努力学习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物理九年级十一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十一章知识点物理是一门对于世界万物运动规律的研究,是科学的一支重要分支。
在中学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点,其中包括了很多有趣且有深度的内容。
在九年级物理的第十一章中,我们将会学习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第一部分:光的传播与成像1. 光的传播原理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
光的传播方式有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两种。
光的传播路径遵循着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光的反射与折射当光遇到介质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遵循着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而光的折射则遵循着折射率的规律,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3.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指通过透镜将物体上的光线聚集到焦点上,从而形成清晰的图像。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焦距和成像特点。
第二部分:声的传播与特性1. 声的传播原理声音是物质在发声体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机械波。
声音通过物质的振动引起周围分子的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传递。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需要介质的存在,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2. 声的特性声音有振幅、周期、频率、波长和速度等特性。
声音的振幅与声音的响度相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响;周期与频率成反比,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第三部分:电的基本概念与电路1. 电的基本概念电是指带有电荷的微观粒子的现象。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电路的构成与特点电路由电源、导体和电器等组成。
电源提供电能,导体起到连接电器和电源的作用,电器则是使用电能的装置。
电路可以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它们的电流和电阻有不同的特点。
第四部分:电能与电功1. 电能的转化与损耗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在电路中经过电器的使用,电能可以转化为热能、机械能等。
在电能转化过程中会有能量的损耗,如电阻产生的热能。
2. 电功的计算与应用电功是指电能的消耗速率,可以通过电功的计算来了解电路的工作状态。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一章电路和电流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一章电路和电流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知识点
电路和电流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的重要知识点,其中涉及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电路的构成以及电路的三种状态等。
以下是这一节的主要知识点:
1. 电流的形成: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2. 电路的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和导线构成。
电源能够提供电能;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用电器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导线传导电流,输送电能。
3. 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断路)和短路。
通路是指接通的电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是闭合的;开路(断路)是指断开的电路,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短路是指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在一起的情况,此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引起火灾。
4. 串联和并联:串联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首尾相连的电路;并联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的电路。
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无干路和支路之分;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两条及以上的路径,有分支点和汇合点,即有干路
和支路之分。
在串联电路中,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各用电器相互影响;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用电器。
以上是关于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点总结,供您参考。
如需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教材或相关学习资料。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十二章知识总结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要吸热。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要放热.4.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5.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6.熔化和凝固曲线图:t(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7.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8.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9.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0.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
1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汽”、雾、等)12.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3.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一、温度与内能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摄氏温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4、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5、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九年级第十一章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第十一章物理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物理知识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浮力及浮力的应用、简单机械。
下面将逐个进行介绍。
一、力的合成与分解在九年级物理中,我们学习了力的合成与分解。
在力的合成过程中,当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直接相加即可得到合力。
而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过程。
通过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受到的合力以及分解后的各个分力对物体的作用。
二、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指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零的状态。
在力的平衡中,我们学习了平衡条件和平衡力的概念。
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就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这一概念在许多实际生活中的场景中都有应用,如悬挂物体、建筑物的支撑等。
三、浮力及浮力的应用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支持力。
”阿基米德原理“是描述浮力的重要定律。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的乘积,并且作用方向垂直于物体的底面。
浮力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鱼类在水中浮游、气球在空气中漂浮等。
四、简单机械在九年级物理的第十一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等。
简单机械是指构造简单,具有简单功能的机械装置。
通过学习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杠杆原理在平衡物体上的应用以及滑轮提供力的增大、方向改变等。
综上所述,九年级第十一章物理知识点主要涉及了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浮力及浮力的应用、简单机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点石灰附中九(1)班黎伟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点1、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宇宙、星系(银河系)、恒星(太阳)、行星(地球)等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怎样的?地球在离太阳的第几轨道上运动?2、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组成物质的分子的大小用什么做单位来量度?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结构与什么的结构相似?3、物质有几种状态?他们的微观模型各有什么特点?4、什么叫质量?质量有什么特性?质量的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有哪些?单位符号分别是什么?单位进率分别是怎样的?要熟悉常见的物体的质量的大小。
5、实验室测质量的工具是什么?它有哪两种?知道天平的结构。
日常生活中用什么来测质量?6、怎样正确使用天平?怎样正确调节天平的平衡?怎样用天平测液体(或有腐蚀性的物体)的质量?7、怎样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关系?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8、什么叫密度?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密度有什么特性?9、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公式中每个字母分别表示什么?密度公式的含义是什么?变形公式有哪些?分别可以求什么量?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10、密度的单位是什么?它的常用单位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密度的单位的含义是什么?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有什么特点?水的密度是多大?11、测密度的原理是什么?测密度需要测哪些量?分别用什么仪器?使用量筒测体积时应注意些什么?怎样正确使用量筒来测液体或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12、怎样测固体的密度?(包括:实验的器材、实验的步骤、记录数据的表格的设计等)13、怎样测液体的密度?(包括:实验的器材、实验的步骤、记录数据的表格的设计等)14、通常情况下,固体、液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不大,密度变化也小。
所以要知道气体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要知道水的密度受温度影响的特点?水在什么温度下的密度最大?一般物质受温度影响的规律和水结冰的规律有什么不同?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是九年级物理中的重要章节,主要讲解了简单机械和功的知识。
简单机械是机械原理的基础,掌握了简单机械的原理,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功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是描述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的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
下面是关于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1.简单机械的定义:指只有一个能够转动的零件,或只有一个能够运动的零件,或只有一个能够变形的零件的机械。
2.简单机械的分类:按机械原理可分为杠杆、轮轴和滑轮;按作用方向可分为斜面、楔子和螺旋。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指利用杠杆的杠杆效应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的原理。
-轮轴原理:轮轴原理是指利用轮轴的转动将力转化成力矩的原理。
-滑轮原理:滑轮原理是指利用滑轮的滑动来改变力的方向的原理。
-斜面原理:斜面原理是指利用斜面的倾斜度来减少物体所受的力的原理。
-楔子原理:楔子原理是指利用楔子形状将力分成两个方向作用的原理。
-螺旋原理:螺旋原理是指利用螺旋的升降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的原理。
二、杠杆的原理1.杠杆原理的定义:杠杆原理是指利用杠杆的杠杆效应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2.杠杆的分类:按支点和作用力的位置关系可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一级杠杆:支点位于力的一侧。
-二级杠杆:支点位于力的一侧,但力和支点之间还存在一个力臂和另一个力臂。
-三级杠杆:支点位于力的中间。
3.杠杆的原理公式:杠杆的原理公式为力1×力臂1=力2×力臂2,也可写作F1×d1=F2×d2三、轮轴的原理1.轮轴的原理的定义:轮轴原理是指利用轮轴的转动将力转化成力矩的原理。
2.门弯钉原理:门弯钉原理是指在开门情况下,门的拉力被转化为弯钉的转动力矩。
3.原理公式:力×作用臂=力矩。
四、滑轮的原理1.滑轮的原理定义:滑轮原理是指利用滑轮的滑动来改变力的方向的原理。
2.滑轮的分类:滑轮可分为固定滑轮和移动滑轮两种。
九年级物理十一十二章知识点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由物质组成: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5、纳米科学技术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九年级物理十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十一章知识点九年级物理十一章知识点【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金属类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大多数非金属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国际制单位是千克(kg)4.1t=103kg1kg=1000g=103g1g=103mg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改变而改变。
(纸片变成纸团)质量不随物体的地理位置改变而改变。
(篮球放在教室和太空)5.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改变而改变。
(一定质量的水变成冰) 质量不随物体的温度改变而改变。
(餐具消毒)6.天平的使用:先看、估测再使用。
①看天平的称量,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质量)②估测被测物体的质量:避免被测物体超过天平的量程;方便加砝码。
使用口诀:天平放平;游码归零,调节平衡;左物右码,加码从大;求和为称,正确记录。
7.特殊测量:取多测少法例:测量1个大头针的质量m,可取10的整数倍个大头针(一般20-30个),测出总质量m总,再除以总个数就是一个大头针的质量。
写成公式:m=m总/n形状规则:利用数学公式直接计算8.测量物体体积可以下沉的物体:排液法溢液法形状不规则不能下沉的物体:捆绑法悬挂法9.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先把它放在水中吸足水后再测量。
10.常用到的体积单位:ml、l、cm3、dm3、m31ml=1cm3=1×10-3dm3=1×10-6m311.等容法: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使用,利用的是转换的思想。
例:一位同学要测量牛奶的密度,实验器材:天平(带砝码)、水、量筒、烧杯。
结果一不小心将实验室中的量筒打碎了,问该实验能不能继续进行?如果可以,应该怎么进行该实验?分析:①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空。
②给烧杯中装满水,测出总质量m总,则水的质量m水=m总-m空③此时烧杯中水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V烧杯=V水=m 总-m空/ρ水④把水倒掉,给烧杯中装满牛奶,测出总质量mˊ总,则牛奶的质量为m牛奶=mˊ总-m空因为是装满,所以V牛奶=V烧杯=V水⑤ρ牛奶=(mˊ总-m空)ρ水/m总-m空12.剩液法:测量具有粘滞性液体的密度。
初三物理第11章知识点
一、功:1、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巩固:小明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 远,足球飞出10m 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2、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 =Fs3、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二、功的原理:1、内容: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1)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2)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公式:W 有用=Gh (提升重物)=W 总-W 额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 额= W 总-W 有用=G 动h (不计绳重及摩擦)3、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 总=W 有用+W 额=FS4、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2)公式:η=W 有用/W 总(3)滑轮组:η=Gh/Fs=G/Fn (4)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5)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5、机械效率的测量:(1)原 理: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 、钩码提升的高度h 、拉力F 、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器 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四、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公式: = Fv (某小轿车功率66k W ,它表示:小轿车1s 内做功66000J )五、机械能1、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1)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 方法:控制变量;转换法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推动木快移动的距离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同高度滚下;(2)分析归纳:①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当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②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当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η W 有用 W 总 = Gh Fs = P W t =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1)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之间有间隙.②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3)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九年级物理111213章知识点梳理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梳理】(一)杠杆1、杠杆的定义: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转动的称做杠杆。
(如撬棒、起子、起重机吊臂、剪刀等等)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转动的固定点,常用O表示;(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2表示;(4)动力臂:从到的垂直距离,常用表示;(5)阻力臂:从到的垂直距离,常用表示。
3、如图所示,杠杆可绕O点转动,在其中挂一重物,现在A点施加F1、F2、F3三个力作用,则:(1)动力F1的力臂是;(2)动力F2的力臂是;(3)动力F3的力臂是;(4)能使杠杆平衡的最小的力是。
4、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在上题图中,OA的长度为0.4m,O到重物悬挂点的距离是0.3m,当重物的重力为10N时,要使杠杆平衡,此时F2的大小是 N。
小华说:“如上图所示的杠杆一定是个省力杠杆!”小华的说法是(正确的/错误的)。
5、杠杆的分类:分类力的关系力臂的关系省距离情况应用举例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6、下列几个杠杆是省力杠杆的是;是省距离的杠杆的是;(a) (b) (c) (d) (e) (f)(二)滑轮1、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实质/省费力情况 省距费离情况 改变力的方向情况(三)功1、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 ,公式为 ,功的单位是 。
2、判断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 ;二是 。
3、以下几个事例中,对做功的有 。
(只填序号) ((四)功率1、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表示 的物理量。
2、定义: 叫功率。
(功率是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除了功率,还有速度、压强等也是用比值法定义)3、公式 ,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还有 、 等;徐工集团产的某型挖土机,功率为5KW ,其物理意义是 ,因为其功率很大,所以挖土机做的功就多 (正确/不正确) (五)机械效率1、几个基本概念:(1)有用功指的是 的功,记作 ;(2)额外功指的是 的功,记作 ;(3)总功指的是 的功,记作 ;(4)三者之间的关系式是: 。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简单机械与功知识梳理+导学案+课后作业含答案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与功【学习目标】1.理解杠杆的五要素,会画杠杆的示意图;2.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会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3.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4.知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常识性了解轮轴。
【知识点整理】一、简单机械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F1//F2=L2/L1。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二、功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耳)J;F:N;s:m。
(1J=1N·m).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九年级物理十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十一章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其知识点分为多个章节。
本文将重点介绍九年级物理的十一章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机械波是指在介质(如空气、水等)中传播的波动。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1. 机械波的产生机械波的产生需要震源,并且介质中的粒子受到震源的激发而发生振动。
当粒子振动时,能量会沿着介质传播,形成机械波。
2. 机械波的传播机械波的传播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横波和纵波。
横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于波的振动方向,而纵波的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平行。
3. 波的特性波的特性包括频率、周期、波长、波速等。
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波的振动次数,周期表示振动完成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波长表示相邻两个相位相同的点之间的距离,波速表示单位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
4. 声波和光波声波是一种横波,传播的介质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光波是一种纵波,传播的介质是真空或其他透明介质。
二、机械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这些现象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1. 反射反射是机械波遇到障碍物后发生的现象,其中的规律可以由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来描述。
2. 折射折射是机械波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可以推导出机械波在折射过程中的行为。
3. 干涉干涉是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相遇干涉产生新波时发生的现象。
干涉现象可以通过叠加原理和洛仑兹公式进行解释。
三、机械波的衍射和波的功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还会出现衍射现象,并且波的传播过程中会涉及到能量的转换与传递。
1. 衍射衍射是机械波通过一道障碍物之后发生的现象,它使波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衍射是波的一种重要特性,可以应用于光学等领域。
2. 波的功波的功是波运动所做的功,它可以通过波的能量表达式和功的定义推导得到。
波的功是波能量转换与传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总结:九年级物理的十一章主要介绍了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波的功等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梳理:1.物质的结构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3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运动;4量度宇宙的大小通常用光年,量度原子的大小通常用纳米;2.质量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kg,测量质量通常用天平;3.密度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密度的公式:P= ,国际单位是:kg/m33密度测量的一种间接测量方法,通过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物体的体积,再根据公式进行计算;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1定义: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耍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2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运动的快慢1速度①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②速度的公式: ,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③速度的主单位为米/秒m/s,常用单位为千米/时km/h,1 m/s= km/h;④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①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②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大致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程度.③求平均速度或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都可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只要知道公式中的两个因素,就能计算出第三个未知量;4.长度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2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3长度的单位①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②单位换算:1 km=103m, 1 m=10 dm=102cm=103mm=106μm=109nm.5.时间1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1 h=60 min,1 min=60 s;2测量工具是钟表;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用停表,日晷和沙漏是古代的计时工具;6.误差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②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测量工具和测量的人有关;③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同一长度时选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④误差和错误不同;误差不是错误,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错误是由予不遵守测量规则引起的,是不应发生的,应当避免;7.力1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 N;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示意图:可以形象描述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一般起点在物体上即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代表力的方向,在同一图中,线段越长表示力越大,最后在箭头旁用数字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有力作用的物体可以不相互接触;8.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解释:“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当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任何运动的物体将以力消失时的速度沿力消失时的方向沿直线永远运动下去;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的;9.惯性1定义: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2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而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处于何种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3认识身边的惯性现象,并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10.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的概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合力为零;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就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平衡力”的两个力的作用点在同一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知识梳理:1.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2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任何物体受力后都会发生形变,有些物体撤去力时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弹性,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也有一些物体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塑性;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撤去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如在使用弹簧、橡皮筋等时不能超过它们的弹性限度,否则会损坏它们;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弹性形变的方向一致;2.弹簧测力计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有弹簧测力计、握力计等;2弹簧测力计①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两看、一调”,“两看”即使用弹簧测力计是先观察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认清每一个小格表示多少牛;“一调”即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在零刻线位置,应该先调节指针归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此外,用弹簧测力计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二是测量时,拉力的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三是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指针对磕钧刻度线垂直;3.重力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2重力①重力的大小也叫重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比值约是 N/kg,用g表示这个比值,用G表示重力单位为N,m表示质量单位为kg,则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mg;g= N/kg,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牛顿;在不要求很精确的情况下,取g=10N/kg.②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应用它可以做成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可以检查桌面是否水平;③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质地不均匀或外形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找到重心.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不在物体上;4.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3种类: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积、运动速度等因素无关;5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使接触面更粗糙;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得光滑、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两个相互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5.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3杠杆平衡条件当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下就说杠杆平衡;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表达式是F 1L1 =F2L2,或写成 = ;4三种杠杆及其特点①省力杠杆:当动力臂>阻力臂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阻力,则此杠杆为省力杠杆;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费距离;如起子、剪铁皮的剪刀、铡刀等;②费力杠杆:当动力臂<阻力臂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阻力,则此杠杆为费力杠杆;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竿、理发剪刀、赛艇的桨等;③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阻力,则此杠杆为等臂杠杆;等臂杠杆即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如天平;6.滑轮及滑轮组滑轮是变形的杠杆;1滑轮的种类及特点①定滑轮:滑轮的轴不随物体移动,这种滑轮为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F=G物,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都为滑轮的半径;②动滑轮:滑轮的轴随着物体移动,这种滑轮为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当不考虑滑轮自重和摩擦等条件且竖直提升时,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F= G物,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滑轮的直径是阻力臂滑轮的半径2倍的杠杆;③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成为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取决于接触动滑轮的绳子的段数n,在不考虑滑轮摩擦条件下,使用滑轮组的拉力F= G物+G动滑轮;7.其他简单机械:轮轴和斜面都是省力的简单机械;生活中的轮轴有门把手、方向盘、扳子等;盘山公路属于斜面;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知识梳理:1.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方向:总是与被压物体表面垂直并指向被压物体表面;3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上;4压力有时由重力引起,这时它的大小与重力有关;有时不是由重力引起,它的大小与重力无关;5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2.压强1压强的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3公式和单位压强公式为p= ,其中F表示压力,单位为牛N;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p表示压强,单位为牛/平方米N/m2,牛/平方米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这个公式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3.液体的压强1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系,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2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公式为p=ρgh,其中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kg/m3;g为常数,一般取 N/kg;h表示液体深度,即自由液面到所求液体压强处的距离,单位为米m;p表示压强,单位为帕斯卡Pa.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重、容器的横截面积粗细等因素无关;4.连通器1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2特点:如果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3应用:茶壶的壶身与壶嘴组成连通器,锅炉与外面的水位计组成连通器,水塔与自来水管组成连通器,此外船闸也是利用连通器的道理工作的;5.大气压强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大气压是由于气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2大气压的测量①两个着名实验世界上筹名的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实验者是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第一个准确测量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实验者是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②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仪器;主要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两种,氧气瓶上的气压计就是一种无液气压计;③标准大气压:托里拆利通过实验测得的水银柱高度为760 mm,通常把这样大小的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 mm水银柱汞柱=×105 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的值可以取105 Pa.3大气压的变化①大气压与高度: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减小是不均匀的;在海拔3000 m以内,大约每升高10 m,大气压减小100 Pa;②大气压与沸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高原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于100℃,所以烧饭要用高压锅;③大气压与天气有关,一般情况是晴天的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气压比夏天高;4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6.液体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7.浮力1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3浮力的大小可由以下方法求测得:示重法两次测量法:F浮=G物—F示;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二力平衡法悬浮、漂浮时:F浮=G排;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 F向上—F向下;受力分析法:物体在三个力或多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可利用竖直向上的力之和=竖直向下的力之和列方程求解;4阿基米德原理①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它同样适用于气体;②表达式:F浮=G排=ρ液gV排;5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与物重及整个物体密度的关系浸没时是:当F浮< G物时,下沉,这时ρ物<ρ液;当F浮> G物时,上浮,这时ρ物>ρ液;当F浮=G物时,悬浮,这时ρ物=ρ液,V排=V物;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F浮=G物,ρ物<ρ液,V排<V物;6浮力的应用①轮船:是利用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做成空心,使之能浮在水面上的道理做成的,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轮船的排水量是指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②潜水艇:是靠充水或排水的方式改变自身重来实现浮沉的;③气球与飞艇:内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④密度计:密度计是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密度计在较大密度的液体里比在较小密度的液体里浸得浅一些,所以密度计的刻度是上小下大;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知识梳理:1.功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功的计算公式:W=Fs,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甩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2.机械效率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用不用机械都必须做的功;额外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是总功;2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3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其中,用W有用表示有用功,用W总表总功,用η表示机械效率,从公式中不难得出η的结果没有单位,且用百分比“%”表示;3.功率: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3计算公式:P= ,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1瓦=1焦耳/秒,即1W=1J/s;功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kW=103W;4.能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5.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的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它是否在运动;6.势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1重力势能①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②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③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的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的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的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2弹性势能①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②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③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7.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8.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9.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十六章热和能知识梳理: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及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过程就越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3.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跟温度有关;因此物体的内能也跟温度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4.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本质不同;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的转化,而热传递只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5.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J/kg·℃.6.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7.热量的计算——热平衡方程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就要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一直到两个物体温度相等为止,此时称它们达到热平衡;在无热量损失的情况下,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Q放就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Q吸;Q放=Q吸;8.热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如汽油机、柴油机火箭都是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内能转变为机械能来做功;9.燃料的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单位是J/kg.10.热机的效率任何热机都不可能把燃料释放的内能全部用来做有用功,如汽油机、柴油机的废气要带走相当一部分内能,冷却系统也要散出很多内能,在热姆里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跟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11.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梳理:1.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例如: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2.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定的能源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例如:电能;3.不可再生能源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例如: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核能;4.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例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5.核能原子中由于原子和中子依靠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是原子核分裂或聚合需吸收或放出能量,这种能叫核能;6.得到原子能的两种方法一是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重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另一种是用某些质量很小的原子核轻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释放出巨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7.链式反应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8.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巨太的核能;。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内容
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十一章探究简单电路
第一节从闪电谈起
主要内容:
1、自然界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第二节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主要内容:
1、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2、常见电器元件的符号:
3、电路的连接方式:并联和串联
第三节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
主要内容:
1、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导线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
2、介绍安培、电流表表示符号和量程。
3、电流表的使用规则:P16页。
第四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主要内容: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第五节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
主要内容:
1、电压的符号、单位等。
2、了解伏特。
3、电压表的使用和量程。
第六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主要内容: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九年级第十一章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第十一章物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本质、性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九年级第十一章的物理知识点。
1.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
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具有可变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物质的分子结构物质的分子结构是物质中分子之间的排列方式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分子可以分为单质分子和化合物分子。
单质分子由同一种元素组成,如氧气(O2)、氢气(H2)等。
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如水分子(H2O)、二氧化碳分子(CO2)等。
3.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状态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气体具有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极弱。
4.物质的热传递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热传递可以通过传导、传热和辐射三种方式进行。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分子的碰撞传递;传热是指热量通过物质的对流和辐射传递;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的传播传递。
5.物质的密度和比重密度是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用符号ρ表示。
密度越大,物体越重;密度越小,物体越轻。
比重是指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
6.物质的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用符号P表示。
压力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压力可以通过公式P=F/A计算,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A表示受力的面积。
7.物质的浮力浮力是指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浮力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8.物质的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磁场和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磁场是由磁体产生的一种物理场,可以使铁磁物体受力或引起导体中的电流。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电流与电阻
电流与电阻,作为物理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对我们理解电的特性和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电流、电阻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实际应用方面展开论述。
一、电流
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流动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某一横截面的数量。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在电路中,电流是由电压驱动的,这个原理可以类比水流,电压就像是水流的水压,电流就像是水流的流量。
电流的大小与电阻和电压有关,按照欧姆定律的公式I=U/R,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随电阻增大而减小。
这个公式揭示了电流和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分析和计算电路中电流的重要工具。
二、电阻
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元件,单位是欧姆(Ω),物理学家欧姆命名,以此来纪念他对电阻现象的研究贡献。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特性和结构,材料越导电,电阻越小,反之则越大。
电阻可以是固体材料、电解液或者气体。
在电路中,电阻通过使电能形式的转化而阻挡电流的流动。
根据电阻的特性,可以将其分为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
线性电阻的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即符合欧姆定律。
而非线性电阻则不符合欧姆定律,其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在电路设计和实际应用中,对电阻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
三、实际应用
电流与电阻作为电路中重要的概念,对现代社会中的科技产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电子设备中的集成电路和电线的设计都需要考虑电流和电阻的影响。
并且,电流与电阻也在电力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中,我们常见的电器都需要电流来运作,如电灯、电视机、电冰箱等。
这些家用电器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电阻和电流,
保证了电器的正常运行。
另外,电流也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等等。
电流的应用也延伸到现代通信领域。
移动电话、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都离不开电流和电阻。
电子产品的研发与设计,都需要对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进行合理安排,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总结
电流与电阻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对我们理解电的特性以及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现象,电阻则是电路中阻碍电流的元件。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由欧姆定律揭示,同时也对电路和电子设备的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电流与电阻随处可见,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