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桂枝汤辨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黄汤桂枝汤辨析
学完麻黄汤和桂枝汤,比较一下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一、相同点
1、受病部位都在表:不局限于西医病名,二汤都是表证,所谓表证就是邪在皮肤之下,肌肉之间或肌肉之上。足太阳膀胱经受邪,而非手太阳小肠经。
2、证状都为【伤寒论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的原因都是在表。头项强痛,是因为足太阳膀胱经受邪,足太阳膀胱经过头项。恶寒,是因为邪在肌表皮肤,寒邪束表,如同冬季房屋窗户里热气腾腾,窗户外寒气凛凛,在窗户处结冰淌水一样,皮肤里外有温差,所以汗孔耸立恶寒。
3、药物都有桂枝、甘草:寒邪束表,不能自发排邪出体外,需要一个向外的力量,帮助把邪气从肌表排出,《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辛味桂枝,甘味甘草,这两味凑在一起,才可以提供这个向外的力量。
4、禁忌均为无内热或久病阴虚阳虚:因邪在肌表,属于皮肤腠理最外层,不涉及里层。无内热症状:喜冷、喜饮、口干咽燥、舌赤、苔黄干燥、小便黄赤。非久病阴虚阳虚的状况,阴虚无汗可发,阳虚发则汗出不止。也就是是阴阳平和之正常人,感受外邪,无论时间长短,无里证无内脏阴阳虚之情况,才可以用。
二、不同点
1、脉证不同:桂枝汤:脉浮缓、汗出;麻黄汤:脉浮紧、无汗。至于恶风恶寒之说,古代名医议论纷纷,我的观点是恶风恶寒区分度不大,病人有的也难以说清楚。所以不是关键性的症状。因为汗毛孔关闭,无汗所以脉管里的血液多充盈,所以脉紧。因为汗出,所以脉管里的血液不那么充盈所以脉缓,不紧。
2、人体质强弱不同:人体质强,腠理致密,多无汗,为麻黄证。人体质弱,腠理疏,多有汗,为桂枝证。
无汗麻黄证:邪在皮肤,是由于皮肤汗毛孔不开,里热无法散出,
让邪气积聚,故表实。
有汗桂枝证:皮肤汗毛孔开,故汗出。邪在皮肤的深一层,即肌肉。人体质弱无力将肌肉的邪气外达,故表虚。
3、药物差异:桂枝汤:芍药、生姜、大枣。麻黄汤:麻黄、杏仁。
桂枝汤:由于体质弱,邪气入侵汗毛孔后不被感知,入侵到肌肉层后,身体才感知,想通过出汗气排邪外出,但哪怕出汗,仍无法将肌肉的邪气向外发散,但身体一直自动排邪出汗,造成自汗不止,而体内津液缺少。故除了桂枝甘草作用于肌肉外,再加一对辛甘发散的姜枣作用于脾胃,让汗有生发之源。由于汗毛孔开的太过,让汗出过多无法收摄,故加芍药酸味收敛汗毛孔。
故桂枝汤从三方面起作用:1、根本-生汗之源:姜枣-辛甘-补脾胃之气,补中有发散之意。2、管道-排出肌肉之邪:桂枝甘草-辛甘-助邪外出;3、管道-汗孔:芍药-收敛过开的汗毛孔到正常状态。综上所述,桂枝汤从脾胃到肌肉到汗毛孔,既补充了排邪之力,又将邪气排出之后做了收尾工作。
麻黄汤:由于体质强,所以邪气进入皮肤之后,皮肤汗毛孔感知到了,立刻关闭以自卫。寒邪刚入里时,不发热。当汗毛孔关闭时间久之后,寒邪郁闭化热,则发热。热邪过盛则骨节疼。故伤寒论【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由于无汗,体内津液无损耗,脾胃生化之源未匮乏属于正常状态,所以不用姜枣。桂枝、甘草从肌肉层次拖邪外出,桂枝汤中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麻黄汤中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为啥麻黄汤中桂枝、炙甘草的分量比桂枝汤少?因为体质强,邪气不重在肌肉,而重在皮肤。故麻黄汤中麻黄六两,意在大部分力量在于打开闭塞的毛孔,只需少量桂草轻轻从肌肉托邪外出。杏仁甘苦温,令上逆的肺气下行。故麻黄为君打开闭塞的汗孔,杏仁为臣,扭转肺气上逆的趋势,让肺气回归正常向下,让气机通畅,桂枝甘草从肌肉层托邪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