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麻黄桂枝汤
补中益气汤方歌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补中益气汤方歌】72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桂枝汤的标准配方以及使用方法
桂枝汤的标准配方以及使用方法
桂枝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汤剂,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发热、
头痛、身体酸痛等症状。
其标准配方包括桂枝、芍药、生姜和大枣。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些成分的用量和使用方法。
1. 桂枝,9克,具有温经散寒、解表和调和营卫的作用,有助
于缓解寒热错杂的症状。
2. 芍药,9克,能活血祛瘀、调理气血,对于经期不调、痛经
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 生姜,6克,具有温中散寒、解表和止呕的作用,有助于促
进汗出和调理胃肠功能。
4. 大枣,4枚,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有助于调理
脾胃功能和改善睡眠质量。
使用方法:
1. 将以上所有药材洗净后放入煮药用的煎药瓦罐中。
2. 加入适量清水,大约1000毫升。
3. 先用大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煎煮30分钟至药液剩约250毫升。
4. 煎煮过程中要不时搅拌,以免药材粘底糊锅。
5. 煎煮完成后,将药液倒入杯中,去渣即可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桂枝汤不适用于孕妇、体质虚弱、脾胃虚寒、阳虚内热等人群。
在服用桂枝汤时,建议遵医嘱,控制好药量和服用频次,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另外,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麻黄桂枝汤6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麻黄桂枝汤6方1《三因》卷九。
组成:麻黄(去节,汤浸,焙干)3分,桂心3分,白芍药3分,细辛(去苗)3分,干姜(炮)3分,甘草(炙)3分,半夏(汤洗7次)半两,香附(炒去毛)半两。
炮制:上为锉散。
功能主治:外因心痛,恶寒发热,内攻五脏,拘急不得转动。
用法:每服4大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7分,去滓,食前服。
大便秘,入大黄如博棋大2枚,煎。
2《普济方》卷一四七引《保生回车论》。
组成:麻黄2两(去根节),桂枝1两,葛根3两,芍药3两,甘草1两(炙紫色)。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
用法:每服4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枚,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服,夜1服。
3《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
组成:麻黄1两(去根节),桂枝1两,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痛,8-9日不解,表证仍在,复发汗,服汤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
又大汗后似疟者。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4《保命集》卷中。
组成:麻黄1两(去节),甘草3钱(炙),桃仁30个(去皮尖),黄芩5钱,桂枝3钱。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疟病,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发于夜间者。
用法:每服半两,水1盏半,煎至1盏,温服,迎发而服。
5《痘疹仁端录》卷十三。
组成:麻黄、桂枝、赤芍、杏仁、甘草、当归、牛蒡、黄连、黄芩、川芎、蝉蜕、蚕蜕。
功能主治:痘疹,身痒咳嗽。
用法:水煎服。
6《幼幼集成》卷三。
组成:净麻黄2钱,柳枝1钱2分,桂枝1钱2分,片黄芩1钱,光桃仁15粒,炙甘草1钱,大生地1钱,鲜红花5分,葱白1茎。
功能主治:夜疟,血分有邪。
用法:水煎,热服。
方剂学14、15讲麻黄汤、桂枝汤
所以这个方里组成的情况,麻黄汤,增加麻黄用量,就加倍了。再加石膏,同时这个方里,还有姜枣。对于这个方里姜枣的理解,要结合在桂枝汤讨论里去理解,它在表和营卫,在内调和脾胃,调和气血。姜枣这种基本组合,也是从仲景开始的,突出体现在桂枝汤里。当然一直到后世以后逐渐,像汪昂《医方集解》把很多东西规范的同时,他有好多方里头加姜枣。对内调和脾胃,调和气血,对外可以调要鉴定它是属于表虚的。这是它的主证部分。没有汗出,你很难说明它是表虚特点。鼻鸣、干呕这都出于兼证。当然兼证可以有多样,这作为基础方,列举出来的是体现出感受风寒,特别以风为主的。太阳中风里常见的肺卫不和,它实际上除了营卫不和,还有肺卫不和,这是证候表现。
我们在每个证候分析要分清楚,证候名称,证候表现、病机名称,这之间关系,病机名称加证,就指的这个证候表现一个概括。这个证候的名称。证候名称是病机加证构成的。具体叫证候了,候,那就是这个证的表现有了,这种提法都有些区别。我们现在有很多容易混淆了。
华盖散
组成
麻黄汤去桂枝,加苏子、陈皮、桑白皮、赤茯苓。
功用
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
素体痰多,肺感风寒证,咳嗽上气,呀呷有声,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华盖散是个常用方,它发散风寒,因为去掉桂枝,所以用于风寒表寒证较轻。其中反映在肺气不宣,兼有痰气互结。三拗汤里仅仅说到咳嗽有痰,引起一点胸闷,痰阻气机。这里痰气互结严重了,为什么呢?因为这类病人,平素就是痰湿之体。平素就有痰湿,加上外寒引动,那就痰多。外寒引动引起肺气不宣,那这个痰气互结就较重了。本身有痰就会平时阻滞气机了,所以内外两因素结合,就使得它在肺气不宣,痰气互结上非常突出。表现出咳嗽上气,上气喘,咳喘,咳嗽可以兼喘,呀呷有声,痰气互结产生的,咳喘的时候,产生一种临床上一些哧拉哧拉那个声音。语声不出,可以产生痰气互结,声音发生重浊,甚至于发音不利。咳嗽胸闷,这个程度,根据痰气互结程度不同,可以不同。
《中医方剂学》笔记 01.解表剂——辛温解表
一、麻黄汤:《伤寒论》
【处方】麻黄6g 桂枝4g 杏仁9g 甘草(炙)3g
【功能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
外感风寒表实证(太阳伤寒)
卫阳被遏 → 恶寒重 发热轻 无汗 脉浮
营卫郁滞 → 头身疼动、脉紧
肺气不宣 → 咳喘
(使用注意: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因为本方较温燥 )
方解(方义分析)
病机:外寒里饮证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寒 | 里饮
君 麻黄\ 发散风寒 | 臣 干姜\ 温肺化饮
桂枝、生姜、甘草一个系列,“辛甘化阳”(化有转化之意)
芍药、大枣、甘草这个系列,形成“酸甘化阴”(化有转化之意)这是一个标准的阴阳双向调节。
桂枝得芍药,散中有收,汗出有源
芍药得桂枝 滋而能化,补不敛邪
附方1 桂枝加葛根汤
组成:桂枝汤加葛根
功用:解肌发表,生津舒筋。
主治:桂枝加葛根汤是治疗风寒客于太阳经输,项背,同时主证是营卫不和的。
五、小青龙汤:《伤寒论》
【处方】麻黄(去节)9克 芍药9克 细辛3克 干姜3克 甘草(炙)6克 桂枝6克(去皮)五味子3克 半夏9克(洗)
【功能主治】解表蠲饮,止咳平喘。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者。
麻、杏宣降(桔梗、白前也是一宣一降,化痰止咳)
张仲景对服用麻黄汤的要求:密切观察、中病即止、不可过量;(这也是用解表剂的通则)
附方1.大青龙汤:《伤寒论》
中药方剂组成、功效、主治
.中药方剂的组成、功效和主治一、解表方1、辛温解表方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桂枝汤1)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喘,苔薄白,脉浮紧。
2)桂枝汤【组成】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证见恶风发热,汗出,鼻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缓。
3)荆防败毒散【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甘草川芎【功能】发汗解表,散寒除湿。
【主治】外感挟湿的表寒证。
证见发热无汗,恶寒战抖,皮紧肉硬,肢体疼痛,咳嗽,舌苔白腻,脉浮。
2、辛凉解表方剂---银翘散、小柴胡汤1)银翘散【组成】银花连翘淡豆豉桔梗荆芥淡竹叶薄荷牛蒡子芦根甘草【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证见发热无汗或微汗,微恶风寒,口渴咽痛,咳嗽,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党参 g 制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功能】和解少阳,扶正祛邪。
主治少阳病。
【主治】少阳病。
证见寒热往来,精神不振,饥不饮食,口干色淡红,脉弦。
二、清热方剂1、清热泻火方剂---白虎汤白虎汤【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能】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经证及气分实热证。
证见高热大汗,口干舌燥,大渴贪饮,脉洪大有力。
2、清热凉血方剂---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汤【组成】犀角(水牛角)生地黄白芍丹皮.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热入血分之各种出血证3、清热燥湿方剂---白头翁汤、茵陈蒿汤郁金散白头翁汤【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血痢 (湿热痢疾,热泄)茵陈蒿汤【组成】茵陈蒿、栀子、大黄【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郁金散【组成】郁金、诃子、黄芩、大黄、黄连、栀子、白芍、黄柏【功效】清热解毒,涩肠止泻【主治】马急性肠炎4、清热解毒方剂---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功效】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热盛,疮疡肿毒三、泻下方剂1、攻下方剂---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组成】大黄、芒硝、积实、厚朴【功效】攻下热结,破结通肠【主治】结症,便秘2、润下方剂---当归苁蓉汤当归苁蓉汤【组成】当归肉苁蓉番泻叶广木香厚朴炒枳壳醋香附瞿麦通草六曲【功能】润燥滑肠,理气通便。
《伤寒悬解》阳明经病——桂枝汤,麻黄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
《伤寒悬解》阳明经病——桂枝汤,麻黄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阳明经病腑病汗下总纲一章阳明十二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时发热者,属阳明也。
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发汗宜桂枝汤。
太阳表证未解,而生烦热,汗出则烦热解矣。
乃汗后又如疟状,每日日晡时发热者,此属阳明也。
(日晡,申戌之交,阳明旺盛之时也。
《汉书·天文志》:正月旦决八风,旦至食为麦,食至昳为稷,昳至晡为黍,晡至下晡为菽,下晡至日入为麻。
各以其时,用云色占种所宜。
按:日晡在日昳之后,下晡在日入之前,正申酉戌,燥金得令之时也)。
阳明有经证,有腑证,经证表热外发,其脉浮虚,腑证里热内结,其脉实。
脉实者,宜下之,以泻其里热,脉浮虚者,宜发汗,以泻其表热。
下之与大承气汤,大黄、芒硝破结而泻热,厚朴、枳实降浊而消满也,发汗宜桂枝汤,姜、甘、大枣补脾精而和中气,桂枝、芍药通经络而泻营郁也。
1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时发热者,寒热往来之义,是太阳未退之表寒与阳明内郁之腑热,往来寒热之义,此属阳明也。
脉实者,脉大缓实,重按有力,潮热外蒸,表寒自罢,此宜下之,与大承气汤。
脉浮虚而属阳明者,是在阳明之经,不在阳明之腑也,经证表热外发,故其脉浮虚。
在阳明经则统于太阳一经,仍是表郁不解,故桂枝汤,通经解肌,泻其表热,和其营卫也。
注意;本条是阳明经与阳明腑汗下总纲,也是阳明之经与阳明之腑,汗下之分纲。
脉浮者在表,宜发汗,仍有表郁,解于阳明之经,则不至内传阳明腑实。
脉实者在腑,宜下之,里证已成,潮热外蒸,表证自罢。
只是先教经腑之别,汗下分纲,后面的提纲条文中,经证汗解与腑证下解,都会有。
阳明经病七章,腑病连经阳明自太阳传来,未入于腑,全是经病。
经病宜汗,其未离大阳之经,则用麻、桂,其将入阳明之腑,则加葛根。
阳明一见吐利,虽未是里实可下之证,然而经迫腑郁,已是胃热将成之根,故用葛根双解经腑之郁。
此证得法,自无离经入腑之患矣。
麻黄汤桂枝汤
麻黄汤桂枝汤桂枝汤【组成】桂枝(去皮)(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切)(3枚)、甘草(6克)【方歌】药枝枣姜甘【想象】要支走蒋干;芍药桂枝大枣生姜甘草【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
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水煎服。
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
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
待其“遍身zhe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
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
【禁忌】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使用。
(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
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方解】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之故,所以是表虚证。
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伤寒论》第五十三条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
”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
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
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
【补中益气汤方歌】72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补中益气汤方歌】72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麻黄汤_桂枝汤
麻黄汤之于桂枝汤提要:麻黄汤与桂枝汤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尤其是桂枝汤,千百年来,一派百家争鸣的景象从未停息。
概括来说,主要有两个分歧:一者桂枝汤重在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二者桂枝汤重在补益脾胃以生化气血,温阳化气,固表兼以祛散在表之邪。
关键词:麻黄汤桂枝汤调和营卫补益营卫:麻黄汤:麻黄汤由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个、炙甘草一两组成,首见于《伤寒杂病论》,是《方剂学》辛温解表剂的代表方。
麻黄汤“辛温发汗”,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为发汗之“峻”剂,功用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证治机理:本方主治为外感风寒表实证,乃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所致,风寒之邪侵袭肌表,营卫首当其冲,寒性收引凝滞,致使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即卫闭营郁。
卫气抗邪,正邪相争,则恶寒、发热;营卫不畅,腠理闭塞,经脉不通,则无汗、头痛、身痛、骨节疼痛;皮毛内舍于肺,寒邪束表,肺气不得宣通,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束表之象,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治疗原则,法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以外散在表之风寒,宣发闭郁之肺气。
方中麻黄味辛味苦性温,入肺与膀胱经,为“发汗之主药”、“肺经专药”,既开腠理、透皮毛、发汗,祛在表之邪;又轻宣肺气,宣散肺经风寒而平喘,为君药。
是证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唯取麻黄发汗之力解卫气之闭,恐难以尽除营郁之滞。
遂臣以桂枝,解肌发表,透达营卫,助麻黄发汗散风寒之力,麻黄、桂枝相须为用,发汗之力较强,可使风寒去而营卫和。
肺主宣降,肺气闭郁,宣降失常,故佐以杏仁,利肺平喘;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非但达邪利肺气而平喘,且又复肺气宣降之权,使邪气去而肺气和。
使以炙甘草,既调和药性,又缓麻、桂峻烈之性,使汗出而不致耗伤正气。
四药相伍,风寒得散,肺气得宣诸证可愈。
可用麻黄汤治疗的伤寒表实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疼痛突出。
病人头痛、身痛、骨节疼痛的征象远较桂枝汤证重。
100首中药方剂记忆歌谣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10.麻子仁丸(6)麻子仁,大黄、杏仁、芍药,枳实、厚朴,蜜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寒内饮证。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4.桑菊饮(8):桑叶、菊花,薄荷、桔梗、杏仁,连翘、苇根,甘草。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辛凉轻剂)。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5.银翘散(9):银花、连翘,荆芥穗、豆豉,桔梗、甘草、竹叶、芦根、牛蒡子。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温热、暑,耗气伤阴证;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53.四物汤(4):归、芎、芍、熟地。
补血和血。
营血虚滞证。
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
经带胎产俱可治,加减运用在胸中。
54.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9):生地,炙甘草、人参、大枣,阿胶、麦冬、麻仁,桂枝、生姜。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肝郁血虚脾弱证。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
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16.痛泻要方(4):炒白术,炒白芍,陈皮,防风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痛泻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17.半夏泻心汤(7):黄连、黄芩,干姜、半夏,人参、甘草、大枣。
麻黄、桂枝
麻黄、桂枝麻黄汤方,要注意的一些基本配伍组合,* 麻、桂相须,* 麻、杏的宣降,大家对这个方面比较了解,就不多分析了。
(摘自《方剂学》学习笔记)============================(一)麻黄桂枝【单味功用】麻黄味辛、微苦,性温。
入肺、膀胱经。
本品中空而浮,长于升散。
& 它既能发汗散寒而解表,用于治疗外感风寒,以致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
& 又能散风止痒、散邪透疹,用于治疗麻疹透发不畅,以及风疹身痒等症。
& 还能宣肺平喘、利尿消肿,用于治疗风寒外束,肺气壅闭,以致咳嗽气喘、胸闷不舒,以及水肿兼见表证者。
& 另外,还可温散寒邪,以治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诸症。
桂枝味辛、甘,性温。
入心、肺、膀胱经。
本品为肉桂的嫩枝,体轻,色赤,有升无降。
& 既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有汗,恶风、发热等症;& 又能温阳化气、利水消肿,用于治疗心脾阳虚、水湿内停,以致胸胁支满、心悸、气短,以及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还能横行手臂、温经通脉、祛风除湿、宣通闭阻、祛寒止痛,用于治疗胸痹、胸痛(冠心病心绞痛)、心悸、气短、憋气、脉结代等症;& 亦可治疗风寒湿痹,肩臂肢节疼痛,以及妇女经寒瘀滞、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诸症。
《本草疏证》云:桂枝“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
”【伍用功能】麻黄辛温气薄,中空外达,善行肌表卫分,开腠理散寒邪,开玄府以发汗;桂枝辛温发散,色赤入营,解肌以和营,协同麻黄入于营分,随麻黄又出于血分,以引营分之邪达于肌表,令汗出而解。
* 二药伍用,发汗解表,善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之表实证,为辛温解表之重剂。
【主治】1.感冒风寒,以致发热、无汗、恶寒、怕风、头身疼痛之表实证;2.风寒湿邪所致之痹痛诸症;3.表邪壅盛,阳气不得宣发,而致咳喘诸证。
【常用量】麻黄 3-6 克。
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麻黄各半汤大家食用过吗?肯定很多人都没有服用过吧,桂
枝麻黄各半汤是很好的中药方剂,对人体的好处也有很多,那么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桂枝5克(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
3克大枣4枚(擘)杏仁(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24枚
【功能主治】
治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无汗,身痒者。
【用法用量】
上七味,以水500毫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1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70毫升,半日许服尽。
调养如桂
枝汤法。
【摘录】
《伤寒论》
桂枝麻黄各半汤采用传统的几种纯天然中药材制成,对一些病症有着极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无丝毫的副作用,对一些患者来说,的确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麻黄桂枝汤_保命集卷中_减法方剂树
麻黄桂枝汤_保命集卷中_减法方剂树麻黄桂枝汤_保命集卷中_减法方剂树 (1)1.原方 (2)1.1.组成:麻黄1两(去节),甘草3钱(炙),桃仁30个(去皮尖),黄芩5钱,桂枝3钱。
(2)1.2.功效:疟病,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发于夜间者。
(2)1.3.来源:《保命集》卷中。
(2)2.甘草麻桂汤 (2)2.1.减:桃仁、黄芩 (2)2.2.组成:甘草、麻黄、桂枝。
(2)2.3.功效:寒湿腹胀,身重身冷无汗。
(2)2.4.来源:《症因脉治》卷三 (2)3.鸡子汤 (2)3.1.减:桃仁、黄芩、桂枝 (2)3.2.组成:麻黄1两(去节),甘草1分(炙)。
(2)3.3.功效:伤寒发汗后,2-3日不解,头痛肉热。
(2)3.4.来源:《外台》卷一引《小品方》 (2)4.甘草汤 (2)4.1.减:桃仁、黄芩、桂枝 (2)4.2.组成:甘草(炙,锉)1两,麻黄(去根节)1两。
(2)4.3.功效:乳石发动,烦热胀满,身体生疮。
(2)4.4.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3)5.甘草麻黄汤(《金匮》卷中。
) (3)5.1.减:桃仁、黄芩、桂枝 (3)5.2.组成:甘草2两,麻黄4两。
(3)5.3.功效:里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
(3)5.4.来源:《金匮》卷中 (3)1.原方1.1.组成:麻黄1两(去节),甘草3钱(炙),桃仁30个(去皮尖),黄芩5钱,桂枝3钱。
1.2.功效:疟病,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发于夜间者。
1.3.来源:《保命集》卷中。
2.甘草麻桂汤2.1.减:桃仁、黄芩2.2.组成:甘草、麻黄、桂枝。
2.3.功效:寒湿腹胀,身重身冷无汗。
2.4.来源:《症因脉治》卷三3.鸡子汤3.1.减:桃仁、黄芩、桂枝3.2.组成:麻黄1两(去节),甘草1分(炙)。
3.3.功效:伤寒发汗后,2-3日不解,头痛肉热。
3.4.来源:《外台》卷一引《小品方》4.甘草汤4.1.减:桃仁、黄芩、桂枝4.2.组成:甘草(炙,锉)1两,麻黄(去根节)1两。
麻黄桂枝汤?裴正学
麻黄桂枝汤裴正学1.麻黄桂枝汤麻黄汤、桂枝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之名方,《伤寒论》曰:“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 《伤寒论》曰:“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裴老将麻黄汤、桂枝汤合方,再加上川芎、白芷、细辛、羌活、独活、防风,取名为麻黄桂枝汤,用以发表散寒,温经止痛。
用于治疗外感风寒之头痛、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湿疹、疱疹、肾炎等均取得满意疗效。
2.临床应用1)上呼吸道感染案王某,女,24 岁,因咳嗽,头痛发热就诊。
体温39℃,浑身酸困无力,恶寒流涕,咽部充血,舌质红,苔白,脉浮数。
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辨证:风寒犯肺,肺失宣降。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止咳。
处方:麻黄桂枝汤加止嗽散、五味消毒饮。
药物组成:麻黄10 g,桂枝 10 g,杏仁 10 g,生石膏 30 g,生甘草 6 g,川芎 6 g,白芷 6 g,羌活 10 g,独活 10 g,细辛 3 g,防风 10 g,白术 10 g,生姜 6g,大枣 4 枚,桔梗 20 g,紫菀 10 g,百部 10 g,陈皮 6g,金银花15 g,连翘 15g。
水煎分服,1 剂 /日。
患者服药 7 剂后烧退,咳嗽头痛好转。
但仍自觉咽干,干咳,原方去金银花、连翘,加元参10 g、生地黄 10 g、麦门冬10 g、浙贝母 10 g。
继服 7 剂痊愈。
按):麻黄桂枝汤之适应证是普通上感、流感以及由此激发之支气管炎和肺部感染。
实验研究表明,麻黄桂枝汤加减可抑制病毒生长,麻黄含有麻黄碱,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麻黄油能促进汗腺分泌。
中医传统的风寒多属上呼吸病毒感染,传统的风热多属上呼吸道病毒及细菌之混合感染。
2)神经性头痛案李某,男,32 岁,头痛半年伴眩晕 2 个月。
患者前额及两侧太阳穴处疼痛明显,每遇紧张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舌质红,苔黄,脉浮紧。
汤头歌诀二、汤头歌诀·发表之剂
汤头歌诀二、汤头歌诀·发表之剂汤头歌诀二、汤头歌诀·发表之剂1、麻黄汤〔寒伤营无汗〕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方源】·张仲景本方由麻黄(去节)三两,桂枝二两,杏仁(去皮尖)七十枚,炙甘草一两,四味药组成,水煎分三服。
适用于外感寒邪,邪气在表,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痛,无汗而喘,舌苔白,脉浮紧,也就是《伤寒论》说的“太阳伤寒证”。
麻黄辛温,有发汗散寒邪的作用,是本方的主药,所以用它做方名。
桂枝也是辛温药,能引营分的寒邪,透出肌表,随汗而解。
杏仁苦温,有降气平喘和润肺解表的作用。
炙甘草甘温,益气和中,还有轻微的解表作用。
所以四药配合在一起,就能由发汗驱除在肌表的寒邪。
但是,汗是人体津液所化,倘若过分大汗,反能伤人。
所以《伤寒论》服麻黄汤后有“复取微似汗”的规定,书中又有汗多亡阳的告诫。
因此歌诀所说“伤寒服此汗淋漓”的“淋漓”,应该活看,不应当认为是服麻黄汤后的正常现象。
2、桂枝汤〔风伤卫有汗〕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方源】·张仲景桂枝汤是《伤寒论》治太阳中风的一张方剂。
由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共五味药组成,水煎分三次温服。
太阳中风,就是通常所说的外感风寒在表的症候,症状是发热,头颈强痛,恶风自汗,或者恶寒,还可能见到鼻鸣干呕的现象。
因为自汗是表虚,所以不用麻黄。
本方以解肌和营卫为主。
解肌就是用一种比发汗轻的方法来解除肌表之邪。
所以用桂枝解肌散风以调整卫阳,芍药敛阴以调和营血。
再加炙甘草合中益气,生姜散寒止呕,大枣养脾益阴。
于是营卫合,风邪去,发热恶风自汗等症状也就消除。
桂枝汤与麻黄汤在治疗上主要的区别是病人的有汗与无汗。
古人曾说:“有汗不得用麻黄,无汗不得用桂枝”,就是指桂枝汤与麻黄汤两张方剂而言的。
但也有时需要把麻黄汤和桂枝汤各一半,合成一张叫作“桂枝麻黄各半汤”,实际上是由桂枝汤、麻黄汤的各三分之一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方剂】麻黄桂枝汤
【方剂名】麻黄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麻黄三两去节(9g),桂枝二两去皮(6g),杏仁七十个去皮尖(6g),甘草一两炙(3g)。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本方证为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所致。
风寒束表,邪正相争,则恶寒发热;皮毛闭塞,经气不利,头身疼痛,无汗;肺气失宣,上逆为喘咳;苔薄白,脉浮紧均为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征象。
治宜发汗宣肺,既解在表之寒邪,又开郁闭之肺气。
方中麻黄性温辛散人肺经,既开泄腠理散寒邪,又宣畅肺气平喘咳,为君药。
桂枝通营达卫,既助麻黄发汗解表,又畅行营阴止疼痛,使表邪祛营卫和,为臣药。
麻桂相配,一宣卫气之郁闭开腠理,一通营阴之滞以和营卫,二药相须为用,透营畅卫,为辛温解表的常用组合。
杏仁苦降人肺,肃降肺气以平喘咳,与麻黄配伍,一宣一降,以复肺之宣肃功能,增平喘止咳之功,为佐药。
炙甘草调和诸药,既益气扶正,又能缓和麻、桂之峻烈之性,使汗出而不伤正,为使药而兼佐药之用。
四药合用,发汗解表以散寒,宣降肺气以平喘。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以及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使用注意】本方为发汗峻剂,药后一经汗出,则不宜再服。
对于外感表虚自汗,外感风热,体虚外感等,均忌用。
【附】大青龙汤(《伤寒论》):麻黄六两,去节(12g),桂枝二两(6g),甘草二两炙(6g),杏仁四十枚去皮尖(6g),生姜三两切(9g),大枣十枚擘(3g),石膏如鸡子大碎 (18g)。
水煎服。
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寒内热,寒热俱重,身体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