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电子教案
高中地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
难点11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季风气候是中学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等知识点的考查来考查考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文综高考的方向,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时列为重点知识加以训练强化。
●难点磁场读我国甲乙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图11—1),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判断1~2题。
图11—11.★★★★有关甲乙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B.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甲地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乙地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D.甲地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乙地自然环境适宜芦苇生长2.★★★★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适宜种植甘蔗B.乙地适宜发展畜牧业C.甲地适宜种植天然橡胶D.乙地适宜种植茶叶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B.南北温差大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4.★★★★当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到北回归线期间()A.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B.日本一直是雨季C.印度大部分地区经历自雨季至旱季的变化D.美国洛杉矶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2000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5.★★★★★我国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的原因是()A.冬季风的源地离我国近,而夏季风则较远B.冬季风影响的范围比夏季风大C.冬季风的厚度比夏季风大,可以翻山越岭影响到我国南部地区D.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夏季大6.★★★★★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图11—2),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的雨季每年一般起于月,止于月。
(2)B地区每年一般会出现“”天气。
(3)图中C、D两地区,较易出现春旱的是地区;另一地区不易发生春旱的原因是。
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比较
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比较
南亚季风,东亚季风,东南亚季风是亚洲季风的子系统,它们的来源,季风成员及其影响地区是不同的:
(1)成员比较;南亚季风源于南半球的马斯克林高压,在东非沿岸越赤道后形成索马里急流,以西南季风形式影响印度,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地区,对印度季风槽的形成和季风降水有很大影响。
东亚季风也有自己的成员:东亚季风起源于澳大利亚高压,在105?-125?E附近越过赤道以后,在南海,西太平洋地区也成为西南急流,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形成热带辐合带,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气流向北又变成西南气流,与北方冷空气活动配合,在长江流域形成梅雨锋。
为区别不同季风气流的来源,将与越赤道气流有关的季风气流称为热带季风,而与副热带高压有关的季风气流称为副热带季风。
在高空,这两支季风环流都伴有较强的偏东气流。
(2)热源比较:从大气热源的分布来看,两个系统各有一个巨大的热源中心位于北半球,各有一个冷源中心位于南半球。
孟加拉湾热源和青藏高原热源与南半球的马斯克林冷源维持了印度季风槽的上升支和南半球的下沉支,组成了印度季风系统的季风经圈的环流;而南海与东亚大陆的热源与澳大利亚的冷源维持了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辐合带的上升支和澳大利亚的下沉支,从而组成东亚季风系统经圈环流。
(3)由上述可知: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是两支相互独立的亚洲季
风子系统,它们的分界线大约在100°E附近。
另一方面,这两支季风子系统共存于一个大的季风环流内,是相互作用的。
印度南部西南季风加强东伸,可以影响到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加强那里的西南气流;而南海热带低压或台风西移可以引起孟加拉湾低压的发展,最后影响印度季风。
东亚与南亚季风气候的比较
东亚与南亚季风气候的比较1、南亚季风气候有何特点?其成因与东亚季风气候有何差异南亚季风有明显的干湿季节之分,冬干夏湿是其主要气候特征。
其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为辅,这与东亚季风正好相反,东亚季风的形成中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是主要方面。
南亚季风形成的主要过程: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
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
且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
2、两个关于东亚和南亚季风的问题,地理高手请进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季风形成的原理。
东亚季风是海洋和陆地的气压产生的。
夏季欧亚大陆温度高气压低,形成亚洲低压,北太平洋温度低气压高,形成夏威夷高压,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产生东风,受自传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南季风;冬季相反,大陆是西伯利亚高压,海洋是阿留申低压,产生西风,地转偏向力形成西北风。
南亚季风其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
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
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
至于其性质不同,东亚冬季风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是故寒冷,南亚冬季风,由于冷空气长途南下,到了印度温度已经没有那么寒冷了。
东亚夏季风南亚夏季风温度不同主要是由于季风发源地不同,一个在亚热带海域,一个在热带海域,温度自然不一样。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差异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主要包括它们的分布位置、成因、基本特征及对区域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知识,是历年高考试卷常涉及的重要内容,借此考查考生分析、判断、归纳、推理、比较等方面的能力。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_张国
2010年第1~2期教材新析38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张国/山东省章丘市圣井中心学校(250220)季风气候是亚洲气候的显著特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都是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形成的东亚季风,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形成的南亚季风,各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大气环流系统,控制着这两个地区的气候。
东南亚位于这二者之间,两种季风对它都有影响。
不过这两种季风的性质不同,从气候特点来比较,两者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
一、季风强度不同南亚北部有一系列山地,如阿富汗山地、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等使之与中亚及我国青藏高原分开,亚洲大陆的冬季风很难进入印度境内,在10月~次年3月这里没有类似东亚寒潮这样的强冷空气入侵,所以印度凉季的月平均气温要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暖和得多,如印度的新德里和迪布鲁加尔1月平均气温较同纬度的长沙和福州分别高出几度到十几度。
正是由于印度北面有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作为屏障,所以南亚的冬季风并不显著。
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气候寒冷干燥,是由于从西伯利亚冷高压发散出来的冬季风是强劲的,在它的影响之下,我国成为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冬季最冷的国家。
1月平均气温我国东北比同纬度地区平均偏低14~18℃,黄河流域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华南沿海偏低5℃左右,所以我国深受冬季风的控制。
在东亚季风区,冬季风比夏季风强得多。
冬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东南亚一带时势力已大大减弱,在中南半岛冬、夏季风强度几乎相当。
到了南亚,则是夏季风要强于冬季风。
二、季风进退速度不同南亚夏季风的到来非常迅速,气候学上称之为“季风爆发”。
当旱季末期气温尚在不断增高、印度平原上几乎是酷热难耐的时候,6月中旬前后夏季风突然爆发。
南亚夏季风的建立具有3个明显特点:①低空盛行风转为西南风;②大范围降水量显著增加;③季风建立迅速,带有爆发性。
在5月中旬以前,夏季风在马来半岛和孟加拉湾南部建立后,迅速向西北方向推进,5月下旬到达中南半岛和孟加拉湾,6月在印度全境爆发,7月推进到巴基斯坦。
季风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题目分值得分何谓季风?试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与特点(8分)何谓季风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称为季风。
季风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对流现象。
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其季风特征主要表现为存在两支主要的季风环流,即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并且它们的转换具有暴发性的突变过程,中间的过渡期实短。
一般来说,11月至翌年3月为冬季风时期,6~9月为夏季风时期,4~5月和10月为夏、冬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
但不同地区的季节差异有所不同,因而季风的划分也不完全一致。
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的风系,和风带一样同属行星尺度的环流系统,它的形成是由冬夏季海洋和陆地温度差异所致。
季风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在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
季风活动范围很广,它影响着地球上1/4的面积和1/2人口的生活。
西太平洋、南亚、东亚、非洲和澳大利亚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尤以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最为显著。
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也有小范围季风区,而欧洲和北美洲则没有明显的季风区,只出现一些季风的趋势和季风现象。
冬季,大陆气温比邻近的海洋气温低,大陆上出现冷高压,海洋上出现相应的低压,气流大范围从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冬季季风。
冬季季风在北半球盛行北风或东北风,尤其是亚洲东部沿岸,北向季风从中纬度一直延伸到赤道地区,这种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冷高压,它在向南爆发的过程中,其东亚及南亚产生很强的北风和东北风。
非洲和孟加拉湾地区也有明显的东北风吹到近赤道地区。
东太平洋和南美洲虽有冬季风出现,但不如亚洲地区显著。
夏季,海洋温度相对较低,大陆温度较高,海洋出现高压或原高压加强,大陆出现热低压;这时北半球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尤以印度洋和南亚地区最显著。
西南季风大部分源自南印度洋,在非洲东海岸跨过赤道到达南亚和东亚地区,甚至到达我国华中地区和日本;另一部分东南风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以南或东南风的形式影响我国东部沿海。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② 热带草原气候 ①热带雨林气候
北半球陆地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D C
BA
B C
B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B 赤道低气压
东北信风带
带与副极地
赤道低气压带
低气压带的
A 形成有何不
东南信风带
同?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B
极地高气压 带与副热带
高气压带有
C
极地东风带
何差异?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北半球规律: 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就全球而言:大致是1月南移, 7月北移
小结
三圈环流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
小结
北 半
1.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球
气压带风带
气 压
成因 的季节移动
中
海陆热力
心 2. 季风
性质差异
环流
分布及特点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作用:
①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
②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 重要因素
通过学习,思考三种气候的分布规律、 气候特点、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
亚 热
北纬 候 30°
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 暖少雨 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
[答案] C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3.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10°S左右,该地区被东南信 风控制,所以该月份盛行东南风。
[答案] A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4.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解析] 由图可知,①和③均为低纬信风带。二者之间为 赤道低气压带,其控制下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②风带 为南半球西风带,在其吹拂下形成自西向东流动的西风漂流, 为寒流。
[答案] (1)B (2)D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2010年广州二测)读下图,影响多年0℃等温线分 布东西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答案] C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2009年江门调研)读图,回答8~10题。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8.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特有
B.雨热同期
C.盛夏伏旱
D.冬雨夏干
[解析] 图中a地气候7月气温高,且此时降水量大,因此 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答案] B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在②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方向可能 是( ) A.风海流 暖流 自西北向东南 B.补偿流 寒流 自西南向东北 C.补偿流 寒流 自西向东 D.风海流 寒流 自西向东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中地理-东亚和南亚季风-国赛一等奖
微课题:东亚和南亚季风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季风的形成原因、性质,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读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1、对比分析冬夏季气压分布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对东亚、南亚季风的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讨论东亚和南亚季风,体会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形成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引导法。
学法指导:读图对比分析、探究教具准备:教材、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李娜的《黄土高坡》导入我国的季风。
歌中唱到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实际就是我国的冬夏季风,那我国地处东亚,季风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下面我们要学习的知识。
展示学习目标。
先知识回顾,上节课学习了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都快于海洋,陆地和海洋形成了不同高低气压,使原本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
受地转偏向力和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对当地气候影响很大。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大气环流的实际状况,学习北半球季风。
请同学们看书上和图活动题,这是简化了的世界地图,冬夏季在亚欧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请同学们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把陆地上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画出来,思考讨论在大陆冬夏季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并简述其理由。
大家都知道大陆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冬季大陆较海洋为冷源,空气冷却而下沉,大陆会形成冷高压;夏季,大陆较海洋为热源,空气膨胀而上升,在大陆会形成热低压。
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画几条等压线,可以发现气压带不再呈带状分布,而被分割成了一个一个的气压中心。
由上述可以得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的分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教师:由于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变化,引起了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形成近地面的季风环流。
【知识学习】课题:《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教案)
课题:《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教材分析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
.从考核内容看,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地区、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状况、交通运输线、城市化特征等知识。
2.从考核形式看,多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重要国家及地区的地理特征。
题型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但以综合题为主。
结合热点问题如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考查发生地区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3.从考查能力上看,从多角度、较为全面地考查区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区域定位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归纳描述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记住东亚、东南亚、南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图、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征。
2.能够运用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及差异的形成原因。
3.分析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难点:季风气候成因及差异。
四、学情分析区域地理的综合复习,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
通过对8要素的分析,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从而使学生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
所以区域定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线,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一些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一些关键性的符号和注记等能帮助学生区域定位的信息。
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问题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2课时八、教学过程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高中地理 专题10《季风(3)》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专题10《季风(3)》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专题10《季风(3)》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上海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地理新课题“10季风(3)”教学计划人教版必修1[学习水平要求]理解: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冬夏季盛行风向及对气候的影响简单应用:根据热循环原理,阐明谷地风和海陆风的风向变化,并解释原因。
根据气候面数据,总结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综合应用:根据1月、7月等温线或等压线图判断海与陆、冬与夏以及盛行风向,并说明理由联系实际评价季风对我国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利弊【基本知识梳理】知识梳理[课堂测试]默写专题10.2相关知识【教学理念与学生活动设计】难度分析【例1】简答:美国东南部从地理位置上看和中国东南部一样,都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部沿海,但气候类型不同。
(1)美国东南部的气候类型是什么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虽然美国东南部、中国东南部,都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部沿海,但中国东南部的季风远比美国东南部典型。
这是因为: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北美大陆面积远远小于欧亚大陆,冬季的冷高压和夏季的热低压都不明显,所以季风也不明显。
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冬夏季风向明显,导致冬夏季气温和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季风从高纬内陆吹向海洋,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夏季风从低纬海洋吹向陆地,气候暖热、潮湿多雨。
所以亚热带湿润气候较亚热带季风气候而言,冬夏温差更小,全年降水分配更为均匀。
【答案】:(1)亚热带湿润气候(2)亚热带季风气候(3)两者的相似性是:均为亚热带,夏季炎热,冬季温暖,四季分明,降水丰富。
差异表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向变化明显,降水集中在夏季;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夏温差小于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分布较季风气候区平均。
初中八年级地理课堂教案:气候与季风
初中八年级地理课堂教案:气候与季风一、引言二、认识气候1. 气候的定义和特征2. 影响气候的因素三、了解季风1. 季风的概念和种类2. 季风带的分布与特点四、研究气候与季风的关系1. 气候类型对季风的影响a) 热带地区的季风b) 温带地区的季风c) 极地地区的季风2. 季风对当地气候影响的案例分析与讨论五、气候变化对季风的影响六、课堂教学设计与方法引言:在初中八年级地理课堂上,我们将学习有关气候和季风,在这一节教案中,我们将详细了解气候和季风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全球各个地区受到不同类型气候和季风带来影响。
二、认识气候:1. 气候的定义和特征: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气候。
简单来说,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状况统计,包括温度、降水量、湿度等因素。
不同地区的气候会有显著的差异。
2. 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包括纬度、海洋和地形等。
纬度决定了太阳辐射直射程度,海洋起到调节作用,而地形则影响风向和风速。
三、了解季风:1. 季风的概念和种类:季风是一种定期改变方向和性质的风。
目前全球分布着四种主要类型的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非洲季风和澳大利亚季风。
它们在不同地区具有各自特点。
2. 季风带的分布与特点:季风带是指呈环状分布于地理中纬度高低较为固定位置上,受相应相交流切变线共同制约而引发当地存在反复变换场合出现周期性交替性不稳定运动现象。
四、研究气候与季风的关系:1. 气候类型对季风的影响:在不同类型气候下,季风的性质也会有所变化。
我们将详细研究热带、温带和极地地区的季风如何受到当地气候特点的影响。
a) 热带地区的季风:这些地区通常具有高温和湿润的气候。
如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它们在夏天带来雨水,冬天则相对较干燥。
b) 温带地区的季风:温带地区通常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
欧洲和北美洲是典型的温带季风地区,在春夏秋冬轮换过程中,风向也会相应改变。
c) 极地地区的季风:极地地区由于纬度较高,气温低,因此不同于热带和温带地区,这里展示出一种特殊类型的极圈旋转季节性变化。
课题:《东亚和东南亚、南亚》(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课题:《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教材分析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
.从考核内容看,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地区、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状况、交通运输线、城市化特征等知识。
2.从考核形式看,多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重要国家及地区的地理特征。
题型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但以综合题为主。
结合热点问题如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考查发生地区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3.从考查能力上看,从多角度、较为全面地考查区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区域定位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归纳描述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记住东亚、东南亚、南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图、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征。
2.能够运用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及差异的形成原因。
3.分析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难点:季风气候成因及差异。
四、学情分析区域地理的综合复习,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
通过对8要素的分析,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从而使学生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
所以区域定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线,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一些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一些关键性的符号和注记等能帮助学生区域定位的信息。
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问题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2课时八、教学过程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季风教案 掌握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形成的不同原因
江南,塞北?一、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形成的不同原因,理解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于东亚季风形成的作用,理解季风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掌握通过等压线图判读风向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等压线图,掌握东亚地区夏季风特点和形成原因;通过填写表格,掌握东亚冬季风的特点和形成原因;通过亚洲地形图的判读,掌握东亚季风的范围,理解青藏高原对于东亚季风分布的影响;通过读太阳直射点移动图,掌握南亚季风的风向和形成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季风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事物的利弊双重性。
二、教学重点重点:掌握两种季风的形成原因,理解青藏高原对于亚洲季风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流程四、教学过程引入:江南2幅图片江南是我们生活的地区,对此我们应该非常熟悉首先,我们来看看江南地区的气候江南地区夏季的气候特征是什么?——炎热,多雨夏季江南地区的风向是?——东南风东南风来源于哪里?(读亚太地区图)——太平洋请学生描述东亚地区的气压分布——太平洋地区气压高,亚欧大陆气压低风从太平洋地区吹向亚欧大陆,风向为何是东南风?(读东亚地区夏季气压分布图)——由东向西,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为东南风夏季东亚及太平洋北纬30度地区,为何太平洋地区的气压高?(读图)气压高说明——气温低为何夏季海洋气温比起同纬度陆地气温低?——(提供提示图片,土壤和水)水的比热高,陆地的比热低,夏季海洋升温慢,陆地升温快,所以陆地温度比海洋温度高,相对海洋气压高,陆地气压低,所以造成东亚地区在夏季出现盛行风向为东南的风。
学生练习推理冬季东亚地区的盛行风向(红色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教师总结,所谓季风就是某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的状况。
东亚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在亚洲东部的主要气候类型就是以季风气候为主。
在东亚地区的季风气候影响下,会对东亚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受季风影响的哈尔滨在降水方面:夏季多,冬季少在气温方面: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不受季风影响的巴黎在降水和降水方面:表现平均提问:要是你,你选择在哪个城市生活?提问: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夏季风的影响冬季风的影响教师对东亚季风进行整体总结:展示表格,季风带来的影响读我国季风区范围图:东亚季风的整体范围大致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地区为什么季风不能深入我国西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地区?——地形的限制读图:地形图与季风范围图对比青藏高原的存在导致了江南地区湿润的气候我们来一起看看北纬30度地区大多数地区的地理景观,而到了太平洋沿岸却成了江南湿润的气候。
季风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题目分值得分何谓季风?试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与特点(8分)何谓季风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称为季风。
季风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对流现象。
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其季风特征主要表现为存在两支主要的季风环流,即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并且它们的转换具有暴发性的突变过程,中间的过渡期实短。
一般来说,11月至翌年3月为冬季风时期,6~9月为夏季风时期,4~5月和10月为夏、冬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
但不同地区的季节差异有所不同,因而季风的划分也不完全一致。
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的风系,和风带一样同属行星尺度的环流系统,它的形成是由冬夏季海洋和陆地温度差异所致。
季风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在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
季风活动范围很广,它影响着地球上1/4的面积和1/2人口的生活。
西太平洋、南亚、东亚、非洲和澳大利亚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尤以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最为显著。
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也有小范围季风区,而欧洲和北美洲则没有明显的季风区,只出现一些季风的趋势和季风现象。
冬季,大陆气温比邻近的海洋气温低,大陆上出现冷高压,海洋上出现相应的低压,气流大范围从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冬季季风。
冬季季风在北半球盛行北风或东北风,尤其是亚洲东部沿岸,北向季风从中纬度一直延伸到赤道地区,这种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冷高压,它在向南爆发的过程中,其东亚及南亚产生很强的北风和东北风。
非洲和孟加拉湾地区也有明显的东北风吹到近赤道地区。
东太平洋和南美洲虽有冬季风出现,但不如亚洲地区显著。
夏季,海洋温度相对较低,大陆温度较高,海洋出现高压或原高压加强,大陆出现热低压;这时北半球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尤以印度洋和南亚地区最显著。
西南季风大部分源自南印度洋,在非洲东海岸跨过赤道到达南亚和东亚地区,甚至到达我国华中地区和日本;另一部分东南风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以南或东南风的形式影响我国东部沿海。
东亚夏季风教案详案设计
提问,启发思考
。
ppt 4
东亚季风
影响范围
7.0
我们来分析一下东亚的地理位置,东亚背靠着什么大陆呢?
面向的大洋是?
背靠大陆,面向大洋已经是具有季风形成的必要条件了,再加上欧亚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而太平洋则是最大的大洋,这样一个更特殊的条件,使得海陆热力差异更加明显,海陆气温对比和季节的变化要比其他地区更加显著。
思考
ppt 1
3.0
首先同学们我们先通过练习,看一下大家对上节课们学习了气压中心的判别,以及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而变化的知识掌握的如何。
书本P39页,大陆气压柱图,根据上节课学习的气压中心的判别,回答:冬季、夏季大陆分别会形成怎样的气压系统?
很好,接下来,我们结合书本38页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回答第二题,从纬度位置看,图中两个空气柱分别处于哪个气压带上?
2.总结夏季东亚季风的成因、风向、性质和来源等特征。
过程与方法:1.探讨海陆热力差异对东亚地区夏季风形成的影响;
2.通过观察东亚季风夏季风图,总结说出东亚夏季风的风向及源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东亚季风的学习,增强巩固大气环流知识,并了解东亚季风对我国气候造成的影响,借此建立地理空间学习分析能力。
上节课我们学习到,气压带风带都是影响海洋的,现在由于大陆的阻隔,冬夏两季大陆气压系统都不同于海洋上的气压系统,形成气压带的切割,从而,使得冬夏两季产生两种不同大规模的大气运动,这时我们把这种大气运动叫做季风
知识巩固,导入
回忆,思考
某同学:冬季高压;夏季低压。
某同学: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
季风列表比较教案
季风列表比较教案教案标题:季风列表比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季风的概念及其在不同地区的表现。
2. 掌握季风的分类和特点。
3. 学会使用表格比较不同地区的季风列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学生练习册。
3. 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引入季风的概念,并解释季风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季风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15分钟):1. 解释季风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
2. 介绍不同地区的季风表现和特点,例如亚洲的季风、非洲的季风等。
3. 使用地图展示不同地区的季风分布情况。
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两个地区进行比较。
2. 学生利用学生练习册中的表格,收集关于选定地区的季风信息,包括季风的起始时间、风向、降雨量等。
3. 学生填写表格,并与小组成员讨论比较结果。
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比较的结果,并解释他们观察到的差异。
2. 整合各小组的比较结果,让学生发现不同地区季风的共同点和差异。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季风的表现会有所不同。
拓展活动:1. 让学生选择一个地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的季风特点,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2. 学生可以使用互联网资源或图书馆寻找更多关于季风的信息,并与同学分享。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检查学生填写的比较表格,评估他们对季风的了解程度。
3. 评估学生在展示中的表达能力和对比较结果的分析能力。
教学延伸:1. 将季风与其他气候现象进行比较,如台风、地中海气候等。
2. 探讨季风对农业、经济和人口分布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全球气候变化对季风的可能影响,并展开相关讨论。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入、知识讲解、示范与实践、讨论与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季风的概念、分类和特点,并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季风列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难点11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季风气候是中学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等知识点的考查来考查考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文综高考的方向,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时列为重点知识加以训练强化。
•难点磁场读我国甲乙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图11 —1),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判断12题。
Ft甲地图11 —1★★有关甲乙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B.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甲地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乙地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D.甲地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乙地自然环境适宜芦苇生长★★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适宜种植甘蔗B.乙地适宜发展畜牧业C.甲地适宜种植天然橡胶D.乙地适宜种植茶叶3.^^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B.南北温差大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当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到北回归线期间(A.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B.日本一直是雨季C.印度大部分地区经历自雨季至旱季的变化D.美国洛杉矶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2000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5.^^ ★★★我国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的原因是()A.冬季风的源地离我国近,而夏季风则较远B.冬季风影响的范围比夏季风大C.冬季风的厚度比夏季风大,可以翻山越岭影响到我国南部地区D.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夏季大6.^^ ★★★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图11 —2),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的雨季每年一般起于_________ 月,止于______ 月。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地区每年一般会出现“ ”天气。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C 、D 两地区,较易出现春旱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区;另一地区不 易发生春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我国往往会造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灾害);而夏 季风势力较弱的年份则又会造成 ____________ (灾害)。
(1997年上海卷)•案例探究[案例1]若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偏快,可能造成 A.黄河流域的汛期提前 B.东北地区雨季滞后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消失D.南部沿海严重干旱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气候类型特征的理解及分析能力,特别是对我国降水量 时间分布规律的理解。
知识依托: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以及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和区域自然地理知识。
错解分析:本题错误可能是对题干审题有误,也可能对我国雨带移动规律记忆不清或副热带 高压对我国雨带移动的影响理解不清,还有可能对我国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不熟悉而出现错误。
解题方法与技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副热带高压北移偏快”,联系副热带高压对 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夏季风的进退又与副热带高压的 移动有关,副热带高压过强,北移速度快,造成南旱北涝,相反,副热带高压偏弱,造成副热带 高压长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徘徊,故造成南涝北旱。
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由于经常受台风的影响, 降水始终都很丰富,不会出现严重的干旱现象,故 D 项错误,故本题应选 A 。
关于雨带的移动规 律在高考卷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在2003年复习备考中要引起高度重视。
答案:A[案例2]读图11 — 3,回答下列问题。
图 11— 3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亚夏季风来自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季风影响,也能受到 季风影响,形成气候;D 处属气候,夏季仅能受到 _____________ 季风的影响,形成季。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进而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比较 判断能力等。
(1 )东亚夏季风来自 (2) C 处夏季既能受到知识依托: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风向、成因、特征、分布规律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等。
错解分析:本题错误可能是因为不能正确判断图中气压中心位置和气流的方向,也可能对南 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成因区别掌握不好。
解题方法与技巧:此题的关键是搞清东亚和南亚在夏季的气流运动情况,准确判断出 C 、D处的地理位置,然后分析出风向及所属气候类型。
答案:(1)太平洋 印度洋 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到北半球,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 受印度低压的吸引,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2)东南西南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东南雨 •锦囊妙计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主要包括它们的分布位置、成因、基本特征及对区域人类生产、生活 的影响等知识,是历年高考试卷常涉及的重要内容,借此考查考生分析、判断、归纳、推理、比 较等方面的能力。
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分布位置:东亚季风主要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包括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南 亚季风主要在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附近。
2.成因区别:东亚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南亚季风除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外,主要还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关。
3•风向及源地:东亚:冬季,偏北、西北风,亚欧大陆内部;夏季,偏南、东南风,太平 洋。
南亚:冬季,东北风,亚欧大陆;夏季,西南风,印度洋。
4. 联系北印度洋流向,以及季风气候区的人类生产活动特别是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作物类型。
•歼灭难点训练A.①②B.③④ 读图11 — 4,甲地的月均温及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图 — 3.^^ ★★甲地所在半球及气候类型是(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C.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雨林气候△.★★ ★★适宜在甲地生长的农作物或农业类型可能是( )A.地中海型农作物B.畜牧业★★★塔里木河进入丰水期时()A.地中海沿岸多雨 C.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南亚热带季风的成因是()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B. 新西兰正值夏季D. 印度洋北部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1998年未启用高考题)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④季风洋流的影响 C.①③3〜6题。
D.②④(1) __________ A 表示 _________________ 国家,图中B 是 地区。
(2) 甲、乙两幅图中,哪一幅能反映C 地气候类型 _________ 、C 国易出现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3) 图中C 国的斜线阴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________________的分布区,该地此作物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______________ 。
$.★★ ★★★读“某地区气温、降水及耕作制度图”(图11 — 7),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 11— 7(1) 该地区气候类型属 ______ 气候,该地可能位于 _______ 半岛或—半岛。
(2) 11月至2月为何不适宜作物的生长?(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地区除种植水稻外,糖料作物可能有 。
C.适合水稻和黄麻生长★★★甲地可能分布在图D.冬小麦11 — 5中哪个地区?()§.★★ ★★据5题判断结果,甲所在地是 A.巴西巴西高原 C.中国珠江三角洲(国家)的 ______ (地形区)B.印度印度河平原D.法国巴黎盆地=★★ ★★读南亚区域略图11 — 6,完成有关问题。
图 11—6(4 )第一季水稻育秧期间为避免低温危害,往往采用_________________ 育秧技术。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期该地区稻田面积在减少,可能原因是。
附:参考答案难点磁场1〜2•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地理事物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差异,可知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与之相关的主要农业生产的类型甲主要以小麦、玉米、棉花等为主,而乙主要适宜发展畜牧业,故第1题选B,第2题也选B。
答案:1.B 2.B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气候资源及气象灾害的记忆能力,我国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根本原因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移动速度快,造成北涝南旱;而夏季风弱的年份,北移速度慢,造成南涝北旱,故此题应选D。
答案:D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的理解,审题是关键,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到北回归线应为3月21日至6月22日,即北半球由春季向夏季过渡,A、B、C均为北半球季风气候,应由旱季向雨季过渡,故只有A项正确,D项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应由雨季向旱季过渡。
答案:A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季风气候的理解能力。
我国的季风气候按季节分夏季风和冬季风,冬季由于我国太阳高度角都比较小,且昼短夜长,还有降水偏少,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非常显著;而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各地太阳高度角都比较大,且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短,而且降水偏多,即南北温度相差很小,故夏季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太显著,故冬季风比夏季风强度大。
答案:D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对我国雨带移动规律的理解。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雨带的位置和时间和对我国区域自然地理知识熟练程度。
第( 3)题关键是看清楚图中C、D两点的地理位置,C处于华北地区,D处于东北地区,不难想到华北地区春旱非常严重,而东北地区因有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而没有春旱。
答案:(1) 5 10 (2)梅雨(3) C春季积雪融水(4)南旱北涝南涝北旱歼灭难点训练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候类型特征的理解及审题能力,根据题干应为北半球夏季,只有C项符合条件。
A项此时地中海为炎热干燥;B项在南半球应为冬季;D项盛行西南季风应为顺时针。
答案:C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成因区别的理解。
东亚季风只有一个成因即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而南亚季风有两个成因,冬季风主要为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而夏季风主要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故本题只能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