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合集下载

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

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 日本等地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 季风气候
亚洲印度半岛、中南半 岛和我国西南的一些地

热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旱涝、寒潮等灾害
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
成因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源地 风向 性质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 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西伯利亚、蒙古
西北风
东北风
寒冷干燥
温暖干燥
太平洋副热带海区
东南风
西南风温暖Leabharlann 润高温湿润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冬、夏季风比较
影响地区
气候类型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不利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作者:张国来源:《地理教育》2010年第01期季风气候是亚洲气候的显著特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都是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形成的东亚季风,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形成的南亚季风,各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大气环流系统,控制着这两个地区的气候。

东南亚位于这二者之间,两种季风对它都有影响。

不过这两种季风的性质不同,从气候特点来比较,两者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

一、季风强度不同南亚北部有一系列山地,如阿富汗山地、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等使之与中亚及我国青藏高原分开,亚洲大陆的冬季风很难进入印度境内,在10月~次年3月这里没有类似东亚寒潮这样的强冷空气入侵,所以印度凉季的月平均气温要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暖和得多,如印度的新德里和迪布鲁加尔1月平均气温较同纬度的长沙和福州分别高出几度到十几度。

正是由于印度北面有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作为屏障,所以南亚的冬季风并不显著。

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气候寒冷干燥,是由于从西伯利亚冷高压发散出来的冬季风是强劲的,在它的影响之下,我国成为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冬季最冷的国家。

1月平均气温我国东北比同纬度地区平均偏低14~18℃,黄河流域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华南沿海偏低5℃左右,所以我国深受冬季风的控制。

在东亚季风区,冬季风比夏季风强得多。

冬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东南亚一带时势力已大大减弱,在中南半岛冬、夏季风强度几乎相当。

到了南亚,则是夏季风要强于冬季风。

二、季风进退速度不同南亚夏季风的到来非常迅速,气候学上称之为“季风爆发”。

当旱季末期气温尚在不断增高、印度平原上几乎是酷热难耐的时候,6月中旬前后夏季风突然爆发。

南亚夏季风的建立具有3个明显特点:①低空盛行风转为西南风;②大范围降水量显著增加;③季风建立迅速,带有爆发性。

在5月中旬以前,夏季风在马来半岛和孟加拉湾南部建立后,迅速向西北方向推进,5月下旬到达中南半岛和孟加拉湾,6月在印度全境爆发,7月推进到巴基斯坦。

高中地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

高中地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

难点11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季风气候是中学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等知识点的考查来考查考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文综高考的方向,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时列为重点知识加以训练强化。

●难点磁场读我国甲乙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图11—1),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判断1~2题。

图11—11.★★★★有关甲乙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B.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甲地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乙地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D.甲地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乙地自然环境适宜芦苇生长2.★★★★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适宜种植甘蔗B.乙地适宜发展畜牧业C.甲地适宜种植天然橡胶D.乙地适宜种植茶叶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B.南北温差大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4.★★★★当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到北回归线期间()A.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B.日本一直是雨季C.印度大部分地区经历自雨季至旱季的变化D.美国洛杉矶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2000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5.★★★★★我国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的原因是()A.冬季风的源地离我国近,而夏季风则较远B.冬季风影响的范围比夏季风大C.冬季风的厚度比夏季风大,可以翻山越岭影响到我国南部地区D.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夏季大6.★★★★★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图11—2),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的雨季每年一般起于月,止于月。

(2)B地区每年一般会出现“”天气。

(3)图中C、D两地区,较易出现春旱的是地区;另一地区不易发生春旱的原因是。

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比较

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比较

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比较
南亚季风,东亚季风,东南亚季风是亚洲季风的子系统,它们的来源,季风成员及其影响地区是不同的:
(1)成员比较;南亚季风源于南半球的马斯克林高压,在东非沿岸越赤道后形成索马里急流,以西南季风形式影响印度,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地区,对印度季风槽的形成和季风降水有很大影响。

东亚季风也有自己的成员:东亚季风起源于澳大利亚高压,在105?-125?E附近越过赤道以后,在南海,西太平洋地区也成为西南急流,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形成热带辐合带,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气流向北又变成西南气流,与北方冷空气活动配合,在长江流域形成梅雨锋。

为区别不同季风气流的来源,将与越赤道气流有关的季风气流称为热带季风,而与副热带高压有关的季风气流称为副热带季风。

在高空,这两支季风环流都伴有较强的偏东气流。

(2)热源比较:从大气热源的分布来看,两个系统各有一个巨大的热源中心位于北半球,各有一个冷源中心位于南半球。

孟加拉湾热源和青藏高原热源与南半球的马斯克林冷源维持了印度季风槽的上升支和南半球的下沉支,组成了印度季风系统的季风经圈的环流;而南海与东亚大陆的热源与澳大利亚的冷源维持了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辐合带的上升支和澳大利亚的下沉支,从而组成东亚季风系统经圈环流。

(3)由上述可知: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是两支相互独立的亚洲季
风子系统,它们的分界线大约在100°E附近。

另一方面,这两支季风子系统共存于一个大的季风环流内,是相互作用的。

印度南部西南季风加强东伸,可以影响到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加强那里的西南气流;而南海热带低压或台风西移可以引起孟加拉湾低压的发展,最后影响印度季风。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较
东亚季风是海洋和陆地的⽓压产⽣的。

南亚季风的形成主要是由⽓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

东亚季风
东亚季风,是亚洲季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移动和变化影响着中国的天⽓和⽓候。

东亚季风从成因上看是由海陆热⼒性质差异引起。

夏季陆地温度较⾼形成低压,故夏季风从副热带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冬季陆地寒冷形成⾼压,故冬季风从⾼纬⼤陆吹向海洋(偏北风),冬季风⼒较强。

成因主要为海陆热⼒性质差异。

其范围⼤致包括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本等地区。

南亚季风
南亚季风是指影响亚洲南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以及中国西南地区等地)的季风,其中以印度半岛最为典型,故命名为南亚季风。

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可概括为:冬季受海陆热⼒性质差异影响,夏季则受⽓压带风带移动影响。

季风环流形成的气候类型

季风环流形成的气候类型

季风环流形成的气候类型季风环流是指地球上特定地区在一年内由于气压和温度差异的变化而形成的周期性风向变化。

这种环流的形成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特征的影响。

在季风环流的作用下,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我们来看亚洲地区,这是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和明显的地区之一。

亚洲的季风气候主要分为东亚季风气候和南亚季风气候两种类型。

东亚季风气候主要影响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

夏季,亚洲大陆上升的热空气形成了低压带,而太平洋上形成了高压系统,形成了从海洋向内陆吹的东南季风。

这种季风带来了大量湿润的气流和降水,使得这些地区夏季湿热,冬季干燥。

冬季,气压分布反转,形成了从内陆向海洋吹的西北季风,带来了干燥和寒冷的天气。

南亚季风气候主要影响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地区。

夏季,印度洋上形成了低压系统,而亚洲大陆上形成了高压系统,形成了从海洋向内陆吹的东南季风。

这种季风带来了大量湿润的气流和降水,使得这些地区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气压分布反转,形成了从内陆向海洋吹的西北季风,带来了干燥和相对凉爽的天气。

除了亚洲,季风环流还影响了其他地区的气候类型。

例如,非洲地区的撒哈拉沙漠南缘地区就受到了季风的影响,形成了撒哈拉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相对凉爽,年降水量较少但分布不均匀。

南美洲的巴西地区也受到了季风的影响,形成了巴西季风气候。

巴西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相对凉爽干燥。

季风带来的大量降水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总的来说,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形成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气候。

这些气候类型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和研究季风环流的形成和变化规律,对于预测气候变化和制定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_张国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_张国

2010年第1~2期教材新析38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张国/山东省章丘市圣井中心学校(250220)季风气候是亚洲气候的显著特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都是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形成的东亚季风,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形成的南亚季风,各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大气环流系统,控制着这两个地区的气候。

东南亚位于这二者之间,两种季风对它都有影响。

不过这两种季风的性质不同,从气候特点来比较,两者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

一、季风强度不同南亚北部有一系列山地,如阿富汗山地、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等使之与中亚及我国青藏高原分开,亚洲大陆的冬季风很难进入印度境内,在10月~次年3月这里没有类似东亚寒潮这样的强冷空气入侵,所以印度凉季的月平均气温要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暖和得多,如印度的新德里和迪布鲁加尔1月平均气温较同纬度的长沙和福州分别高出几度到十几度。

正是由于印度北面有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作为屏障,所以南亚的冬季风并不显著。

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气候寒冷干燥,是由于从西伯利亚冷高压发散出来的冬季风是强劲的,在它的影响之下,我国成为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冬季最冷的国家。

1月平均气温我国东北比同纬度地区平均偏低14~18℃,黄河流域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华南沿海偏低5℃左右,所以我国深受冬季风的控制。

在东亚季风区,冬季风比夏季风强得多。

冬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东南亚一带时势力已大大减弱,在中南半岛冬、夏季风强度几乎相当。

到了南亚,则是夏季风要强于冬季风。

二、季风进退速度不同南亚夏季风的到来非常迅速,气候学上称之为“季风爆发”。

当旱季末期气温尚在不断增高、印度平原上几乎是酷热难耐的时候,6月中旬前后夏季风突然爆发。

南亚夏季风的建立具有3个明显特点:①低空盛行风转为西南风;②大范围降水量显著增加;③季风建立迅速,带有爆发性。

在5月中旬以前,夏季风在马来半岛和孟加拉湾南部建立后,迅速向西北方向推进,5月下旬到达中南半岛和孟加拉湾,6月在印度全境爆发,7月推进到巴基斯坦。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亚洲东部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显著。

所以东亚季风最为典型,其范围大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此偏北风强烈时即为寒潮;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

偏南气流和偏北气流相遇,往往会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

特别提示:(1)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美国东南部为什么没有明显的季风气候?(2)我国古代下南洋为了利于盛行风行船,最好选择哪个季节出发?(3)季风气候给我国农业带来哪些好处?提示(1)美国东南部位于北美洲大陆和大西洋之间,大陆、大洋面积都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所以季风特征不明显。

(2)冬季。

(3)夏季是我国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季节,即“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巧思归纳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分析•我国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所以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都有很大影响。

形成我国季风环流的因素很多,主要由于海陆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转换以及地形特征等综合形成的。

•海陆分布对我国季风的作用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得多,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大陆气压高于海洋,气压梯度力自大陆指向海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则相反,陆地很快变暖,海洋相对较冷,气压陆地低于海洋,气压梯度力由海洋指向大陆,风从海洋吹向大陆。

季风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季风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题目分值得分何谓季风?试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与特点(8分)何谓季风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称为季风。

季风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对流现象。

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其季风特征主要表现为存在两支主要的季风环流,即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并且它们的转换具有暴发性的突变过程,中间的过渡期实短。

一般来说,11月至翌年3月为冬季风时期,6~9月为夏季风时期,4~5月和10月为夏、冬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

但不同地区的季节差异有所不同,因而季风的划分也不完全一致。

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的风系,和风带一样同属行星尺度的环流系统,它的形成是由冬夏季海洋和陆地温度差异所致。

季风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在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

季风活动范围很广,它影响着地球上1/4的面积和1/2人口的生活。

西太平洋、南亚、东亚、非洲和澳大利亚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尤以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最为显著。

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也有小范围季风区,而欧洲和北美洲则没有明显的季风区,只出现一些季风的趋势和季风现象。

冬季,大陆气温比邻近的海洋气温低,大陆上出现冷高压,海洋上出现相应的低压,气流大范围从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冬季季风。

冬季季风在北半球盛行北风或东北风,尤其是亚洲东部沿岸,北向季风从中纬度一直延伸到赤道地区,这种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冷高压,它在向南爆发的过程中,其东亚及南亚产生很强的北风和东北风。

非洲和孟加拉湾地区也有明显的东北风吹到近赤道地区。

东太平洋和南美洲虽有冬季风出现,但不如亚洲地区显著。

夏季,海洋温度相对较低,大陆温度较高,海洋出现高压或原高压加强,大陆出现热低压;这时北半球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尤以印度洋和南亚地区最显著。

西南季风大部分源自南印度洋,在非洲东海岸跨过赤道到达南亚和东亚地区,甚至到达我国华中地区和日本;另一部分东南风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以南或东南风的形式影响我国东部沿海。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亚寒带⑥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② 热带草原气候 ①热带雨林气候
北半球陆地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D C
BA
B C
B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B 赤道低气压
东北信风带
带与副极地
赤道低气压带
低气压带的
A 形成有何不
东南信风带
同?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B
极地高气压 带与副热带
高气压带有
C
极地东风带
何差异?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北半球规律: 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就全球而言:大致是1月南移, 7月北移
小结
三圈环流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
小结
北 半
1.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
气 压
成因 的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
心 2. 季风
性质差异
环流
分布及特点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作用:
①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
②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 重要因素
通过学习,思考三种气候的分布规律、 气候特点、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
亚 热
北纬 候 30°
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 暖少雨 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初中 地理 简答题 第2辑

初中 地理 简答题 第2辑

学生淘气三千问【第2辑】续第二章32.东亚季风与南亚、东南亚季风成因上的区别?答:东亚季风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南亚、东南亚季风主要是风带气压带季节性移动形成的,但也受到海陆性质差异的影响。

33.为什么东亚冬季风强于夏季风?答:凡是风力的大小都取决于气压差,而气压差又取决于温差。

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大。

冬季风的源地是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堪称北半球的寒极,其实力比较强盛。

34.西南季风影响我国的哪些地区?答:西南季风可以影响我国的云、贵、川、渝、藏、桂、琼等地但主要影响西南地区,西南季风影响最显著的地区则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南亚西南季风一般在6—9月盛行,而东南亚地区的西南季风一般在5—10月盛行,影响到我国的西南地区的时间则主要是在盛夏。

35.北美同纬度的大陆东岸与亚洲相比为何没有形成大范围的季风气候?答:北美大陆比亚欧大陆小了很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相对较小,受海洋影响大。

36.青藏高原上的高原季风是如何形成的?答:青藏高原上冬夏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

是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立的风系。

高原相对于四周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夏季为一热源,在高原近地面形成热低压,冬季为冷源,形成冷高压。

【参照右图】37.秋高气爽的天气是如何形成的?答:秋高是指的秋季高气压控制的晴朗天气,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含氧量高,人感觉呼吸顺畅,故称之为“气爽”。

38.低压就是气旋这句话对吗?答:99%的情况下是对的。

一般情况下低压就是气旋,但是不是绝对的,倘若在赤道附近有一个低压中心,由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为0,所以气流无法旋转也就无法形成气旋。

39.锋面气旋的冷锋和暖锋的位置是如何分布的?答:如右图:是一个北半球的气旋,在甲、乙处都为低压槽(等压线凸向高值),甲处有高纬度的风推动的冷气团主动靠拢属冷锋,乙处有低纬度的风推动的暖气团主动靠拢属暖锋。

也可以简单的记忆为:“气旋左侧的低压槽处是冷锋”,这一结论无论是南北球北半球都成立。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
[答案] C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3.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10°S左右,该地区被东南信 风控制,所以该月份盛行东南风。
[答案] A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4.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解析] 由图可知,①和③均为低纬信风带。二者之间为 赤道低气压带,其控制下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②风带 为南半球西风带,在其吹拂下形成自西向东流动的西风漂流, 为寒流。
[答案] (1)B (2)D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2010年广州二测)读下图,影响多年0℃等温线分 布东西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答案] C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2009年江门调研)读图,回答8~10题。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8.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特有
B.雨热同期
C.盛夏伏旱
D.冬雨夏干
[解析] 图中a地气候7月气温高,且此时降水量大,因此 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答案] B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在②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方向可能 是( ) A.风海流 暖流 自西北向东南 B.补偿流 寒流 自西南向东北 C.补偿流 寒流 自西向东 D.风海流 寒流 自西向东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部分答案 - 副本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部分答案 - 副本

华东师大《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1、简述干洁空气的概念及其主要成分。

(答案)2、虚温含义,它可直接测量吗? (答案)3、从大气组成推导大气摩尔质量u=? (答案)4、体积相同、P和T相同的干湿空气重量是否一样? (答案)5、P=1010hPa,e=10hPa,t=27 ℃ ,求 Tv(虚温)。

(答案)6、当气温为25 ℃ ,气压为 1080hPa,相对湿度f=65%时,求e(水汽压)、E(饱和水汽压)、d(饱和差)、a(绝对湿度)、q(比湿)。

(答案)7、若相对湿度f,气压p不变,增温时,绝对湿度a和比湿q前后是否相同? (答案)8、对流层的特征如何,为什么? (答案)9、臭氧层形成过程及其作用怎样? (答案)10、某地两时刻f,p相同,当T1>T2时,a,q是否相同? (答案)11、简述静力学方程成立的条件、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答案)12、什么是地面总辐射,与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相比有什么变化? (答案)13、分别涂为黑白色但性质相同的两个物体,在露天下其夜间与白天的表面温度是否相同? (答案)14、温度为20 ℃ 的气块在 r=-0.1 ℃ /100m 的大气中绝热上升或下沉 500m后的温度是多少? 这时气块周围的气层温度是多少,气层是否稳定? (答案)15、求地气系统的短波反射率为0.7时,地气系统的平均平衡温度 (设此系统对长波而言是黑体) 。

(答案)16、为什么云层存在会使白天气温降低,夜间气温升高? (答案)17、同为睛夜静风,清晨但较干燥地区夜间的降温幅度一般总比湿润地区大,这是为什么?(答案)18、假定地球的行星反射率=0.3,地球处于辐射平衡状态时的等效黑体温度应为多少?(答案)19、大气中除贴地层γ,γd外,很少出现γ<γd情况,为什么?(答案)20、大气的特殊量T、Td、(T-Td)各有什么含义?(答案)21、大气保温作用与温室效应是一回事吗?(答案)22、静力不稳定与潜在不稳定有什么不同。

东亚季风气候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

东亚季风气候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

东亚季风气候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1、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差异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主要包括它们的分布位置、成因、基本特征及对区域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知识,是历年高考试卷常涉及的重要内容,借此考查考生分析、判断、归纳、推理、比较等方面的能力。

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分布位置:东亚季风主要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包括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南亚季风主要在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附近。

2.成因区别:东亚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南亚季风除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外,主要还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关。

3.风向及源地:东亚:冬季,偏北、西北风,亚欧大陆内部;夏季,偏南、东南风,太平洋。

南亚:冬季,东北风,亚欧大陆;夏季,西南风,印度洋。

4.联系北印度洋流向,以及季风气候区的人类生产活动特别是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作物类型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冬夏季风向和特点?1、东亚季风冬季风盛行时,东亚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低温、干燥、少雨;夏季风盛行时则为高温、湿润多雨。

2、南亚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

且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

冬干夏湿是南亚季风的主要气候特征。

(2)东亚季风气候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扩展资料:一、东亚季风的成因亚洲与太平洋之间存在明显的海陆热力差异,冬季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蒙古高压与太平洋低压、赤道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力,并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反气旋,其中的偏北风南下影响亚洲东部大面积地区,这就是东亚的冬季风。

夏季在印度一带形成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带断裂、保留的海洋上,北太平洋上存在一个高压中心,北太平洋高压中偏南气流影响东亚地区,这就是东亚地区的夏季风。

二、季风形成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的风系。

随着风向的季节变化,天气和气候也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

南亚季风气候形成

南亚季风气候形成

南亚季风气候形成1、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成因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成因是:1、东亚季风:亚洲与太平洋之间存在明显的海陆热力差异,冬季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蒙古高压与太平洋低压、赤道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力,并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反气旋,其中的偏北风南下影响亚洲东部大面积地区,这就是东亚的冬季风。

夏季在印度一带形成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带断裂、保留的海洋上,北太平洋上存在一个高压中心,北太平洋高压中偏南气流影响东亚地区,这就是东亚地区的夏季风。

2、南亚季风: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

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

且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

冬干夏湿是南亚季风的主要气候特征。

□(1)南亚季风气候形成扩展资料:东亚季风异常对中国旱涝和冷害的发生有很大影响。

1982年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组织了有关科学家成立中国季风研究协作组,在国家气象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

并与美国在中美政府间大气科学合作协定下进行东亚季风研究。

发现了亚洲季风中存在一个东亚冬夏季风环流系统,确定了该系统的各个成员,提出该系统和印度季风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

东亚旱涝和冷害主要受东亚季风系统变化的影响,这个观点纠正了过去认为中国季风单纯是印度季风向东延续的概念,为东亚季风的研究建立一个新的科学基础。

2、南亚季风气候大陆性强的原因冬季时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夏季北移.东亚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大陆的气温高于海洋,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冬季则是海洋气温3、东亚的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是南亚季风形成原因是冬季时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夏季北移.东亚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大陆的气温高于海洋,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冬季则是海洋气温高于大陆,大陆形成高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南亚季风的成因之一也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但还有一点是:夏季的气压带和风带北移,东南信风带也北移,但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力改为向右偏,变成了西南风,加强了南亚季风的势力.东亚季风的气候特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南亚季风区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将雨集中,分雨,旱2季.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夏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气温高,受低压控制;海洋气温低,受高压控制。

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

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

二、气候类型的判断 1. 判断南北半球: 根据气温曲线的形状或最冷月出现的月份
2. 以“温”定“带”: 根据最冷月气温值
3. 以“水”定“型”:
根据降水的季节分配特征及年降水量
降水量增加和减少是逐步 降水量迅速增加
的 年降水量: 750~ 1000mm
1 500~2000mm北半球 独有
15
(℃)
(℃)
(mm)
27
1650
25
22
27
890
26
77
5.两地的纬度约在 A.15°S~20°S之间 C.25°S~30°S之间
B ) B.15°N~20°N之间 D.25°N~30°N之间
(安徽)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
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完成5~6题。
5月~10月
11月~次年4月
G 温带季风气候.
读下表,判断A、B两地气候类型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气温℃
28 29 26 27 27
A
降水mm
5 107 136 101 982
气温℃
25 25.5 25.9 25.5 25.6
B
降水mm 314 268 156 197 2716
A为 热带草原气候 B为
热带雨林气候
图中北半球四地按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
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
地中海气候 300-1000
少雨型
终年降水稀少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 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250
P40
若下图中纬度数是北纬,则C、F、G点地区各 为什么气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摘要:季风是广大地区范围内近地面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明显改变的风。

它在东亚及南亚地区最为盛行.并形成了较为典型的季风气候.这两种季风各具特点,也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不妨加以对比一下,便于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共1页)
文章关键词:季风气候风向东亚形成南亚对比地区中学地理教学学生理解
文章快照:、西伯制亚
低压,太平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压,产生了太平洋向亚欧大陆运莉的气流,在摩擦、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了东亚地区的夏季风。

2、南亚季且的形成既与海陆之间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又与气压带风带移动有关:南亚地区1O月到坎年5月盛行的东北季风与东亚季风成目相同,印由亚欧太陆与太平洋之间热,性质差异形成的。

6月至9月的西南季风则是由气压带风带移动所致,6到9月正是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地球上的气压带与风带向北移动。

赤道以南的东南信凤带越过寿道,在地转偏向作用下向右俯转,形成了南亚地区的西南风,即西南季风。

二、特点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特点上有相似之赴.即东亚的r 土季风和南亚的东北季风都来自干亚醢_陆.既干又斗。

东亚的夏季及南亚的西南季风又都来自海洋,所毗既温暖又湿润.不同的是前者来自干太平洋.而后者来源印度洋。

三、分布比较东亚季风分布范围鞍广,包括中国、俄罗斯东都、蒙古、日本半岛及朝鲜半岛。

南亚季风分布地区略小,包括南亚半岛、中南半岛及中国的云南、广西等地。

四、对天气影响比较亚洲东部天气的变化与季风密切相关.井形成了一些寅害性的天气.如:冬季的寒潮、霜冻、大风等,夏季的洪涝灾害。

南亚季风中的东北季风盛行对.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一般出现非常干旱的天气.致使河流中断,生活用水困难。

西南季风的强弱、到来的早晚、持续时间长短也台使南亚出现旱涝灾害.如95年夏季孟加拉国遭受洪水灾害,造成众多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就是由于强动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潮湿空气降雨所致。

五、比较后取得的教学效果1、避免学生产生同是季风成固相同的错误认识。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提出过这样相似的问题。

2、当讲授南亚气候时.对东亚季风扣南亚季风进行全面的比较。

一方面把新教材联系起来进一步系统化,有利于南亚季风这一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复习了旧知识东亚季风.起到对旧知识进一步巩固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师范学校邮政编码:277300)种是类发晨切靳形成的有共同体质特点的人群。

这些具有遗传性的悻质特点.包括肤色、发色与发型、眼色、熹型、鼻型、胜型、血型、骨骷等。

早在类发晨的韧期,其身体外表上的重大差别就巳形成.这种差尉是由于人粪吝集团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相当J 罱离地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的缘故。

固此.地球上的类可分为三个主要种:自种、黄种、黑种三个人种。

那幺,印度人属哪一种呢?关于这一问题.学生经常提出质疑。

下面就从人类发展初期所形成的共同体质特点加以认识。

首先.从身体外表特征看.印度凡肤色表现黝黑。

从这一表象看.锟多认为印度是黑种人。

拣而划分种的外表特征睬肤色、头发形状、面部荨特征外,还有其他许多主要依据,如骨髂。

骨骼不同,种不同。

以头颅骨为列.头颅骨周边近椭圆形的是白种;头颅骨周边呈三角彤的是黄种人;头颅骨周迫近似方形的为黑种。

而印-18·●毛恒禄度的头颅骨罔边近似椭圆形。

从这一主要区舟依据看,印度人肤色虽然表现黝黑.但不是黑种人,而是自种。

其次.从印度原居地看.印度原是居住在里海和黑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约在距夸4O00多年前迁往夸日的印度半岛。

印度半岛大部分在北纬10。

一30~之闻,地处热带.热带强烈的太阳辐射,使今天的印度皮肤变得黝黑。

可见印度白种人的皮肤黝黑,是通过类迁秽后.在新的环境影响下表现出来的所以说争日印度太部分是白种.只有印度南部分布着少量黑种。

可见.认识人种.既要看外表特征.更要看内在特证及原居地。

不菲我们将告简单地从外表肤色说印度是黑种人。

同样.非洲北部、亚洲西部的阿拉伯虽然肤色较黑,却都是自种。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答一中74l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