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变形能法
第10章 组合变形
10.1 组合变形的概念 工程中大多数的杆件在荷载作用下,往往同时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变形。
在小变形的前提下,一般采用叠加原理计算组合变形的强度问题。即当杆件 承受复杂荷载作用而同时产生几种变形时,只要将荷载进行适当地分解,使 杆在各分荷载的作用下发生基本变形,再分别计算各基本变形所引起的应力, 然后将计算结果叠加,就可得到总的应力。实践证明:在线弹性、小变形的 情况下,用叠加原理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是相当符合的。
第10章 组合变形
【本章教学要点】 知识模块 组合变形的概念 叠加原理 掌握程度 掌握 掌握 掌握 理解 斜弯曲构件 重点掌握 偏心受压(受拉)构 件 截面核心的概念 理解 重点掌握 了解 知识要点 基本变形、组合变形 适用条件:小变形、线弹性 叠加法求解组合变形的步骤 斜弯曲概念 危险截面、危险点的确定;应力公式;强度条 件 偏心受压(受拉)概念
危险截面、危险点的确定;应力公式;强度条 件
截面核心
【本章技能要点】
技能要点
掌握程度
应用方向
斜弯曲构件计算
偏心受压(受拉)构件 计算 截面核心
掌握
掌握 了解
危险截面、危险点的判别;强度校核、截面设 计、许可荷载确定
危险截面、危险点的判别;强度校核、截面设 计、许可荷载确定 截面核心的确定
【导入案例】 工程结构的变形:单一或多样?
例10-5 试求图10.16所示偏心受拉杆的最大正应力。
7.5 I I 50
K z y I-I 截面 (b) 图 10.16
P 2kN
20
10 40 15 (a)
10.4 截面核心 10.4.1 截面核心的概念 人为地将偏心压力的作用点限制在截面形心周围的一个区域,则杆件整 个横截面上就只产生压应力而不出现拉应力,这个荷载作用的区域就称 为截面核心。 10.4.2 截面核心的确定
工程力学之组 合 变 形
工程力学第10章组合变形学习目标(1)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及其强度问题的分析方法;(2)掌握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和偏心压缩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10.1 组合变形的概念例如,烟囱的变形,除自重W引起的轴向压缩外,还有水平风力引起的弯曲变形,同时产生两种基本变形,如图10-1(a)所示。
又如图10-1(b)所示,设有吊车的厂房柱子,作用在柱子牛腿上的荷载F,它们合力的作用线偏离柱子轴线,平移到轴线后同时附加力偶。
此时,柱子既产生压缩变形又产生弯曲变形。
再如图10-1(c)所示的曲拐轴,在力F作用下,AB 段同时产生弯曲变形和扭转变形。
10.1 组合变形的概念图10-110.1 组合变形的概念上述这些构件的变形,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的组合,称为组合变形。
研究组合变形问题依据的是叠加原理,进行强度计算的步骤如下:(1)将所作用的荷载分解或简化为几个只引起一种基本变形的荷载分量。
(2)分别计算各个荷载分量所引起的应力。
(3)根据叠加原理,将所求得的应力相应叠加,即得到原来荷载共同作用下构件所产生的应力。
(4)判断危险点的位置,建立强度条件。
10.2例如图10-2(a)所示的横截面为矩形的悬臂梁,外力F作用在梁的对称平面内,此类弯曲称为平面弯曲。
斜弯曲与平面弯曲不同,如图10-2(b)所示同样的矩形截面梁,外力F的作用线通过横截面的形心而不与截面的对称轴重合,此梁弯曲后的挠曲线不再位于梁的纵向对称面内,这类弯曲称为斜弯曲。
斜弯曲是两个平面弯曲的组合,本节将讨论斜弯曲时的正应力及其强度计算。
10.2图10-210.210.2.1 正应力计算斜弯曲时,梁的横截面上同时存在正应力和切应力,但因切应力值很小,一般不予考虑。
下面结合图10-3(a)所示的矩形截面梁说明斜弯曲时正应力的计算方法。
图10-310.2.1 正应力计算10.2.1.1 外力的分解由图10-3(a)可知:10.2.1.2 内力的计算如图10-3(b)所示,距右端为a 的横截面上由F y 、F z 引起的弯曲矩分别是:10.2 10.2.1 正应力计算10.2.1.3 应力的计算由M z 和M y (即F y 和F z )在该截面引起K 点的正应力分别为:F y 和F z 共同作用下K 点的正应力为:10.210-110.210.2.1 正应力计算10.2.1.3 应力的计算通过以上分析过程,我们可以将组合变形问题计算的思路归纳为“先分后合”,具体如下:10.210.2.2 正应力强度条件同平面弯曲一样,斜弯曲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仍为:10-2即危险截面上危险点的最大正应力不能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σ]。
工程力学第十章(1)
§10-3 剪力与弯矩
§10-4 剪力、弯矩方程与剪力、弯矩图
Page6
工程力学
第十章
§10-1
工程实例
引
言
Page7
工程力学
第十章
Page8
工程力学
第十章
•弯曲实例
上图:水闸立柱 下图:跳板
Page9
工程力学
第十章
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
受力特征:力的方向或力 矩矢量方向垂直于轴线 变形特征:轴线变弯
FS:
FS
bF/(a+b) +
_
M=FByx2
(0 x2 b)
•剪力、弯矩图: x aF/(a+b) •剪力与弯矩沿梁轴变化的图线。 在集中力作用处(包括支座) 剪力有突变
x
Page20
M
M:
+
abF/(a+b)
工程力学 例2:试建立图示简支梁的 剪力、弯矩方程,画剪力、 弯矩图。 解:1、求支反力,由梁的平衡:
第十章
a
a
(0 x a) (0 x < a) (a x < 2 a)
x
_
M=-qx2/2 FS=-qa
FS:
M qa
x
M=qa2-qa(x-a/2)
(a < x < 2 a )
M:
_
qa2/2
+ qa2/2
_
x qa2/2
在集中力偶作用处(包括支 座) 弯矩有突变
Page23
工程力学
3
AB段内力
4 q
(b )
x2
4 Fs1 qa qx1 3
第10章 能量法
EI L x
2
P A O
U =
∫
[M n ( x)]
L
2 EI
P 2 L2 dx = 6 EI
∂U PL3 = ③求位移 δ A = ∂P 3EI
例5(续): 求 A点的转角 解: ①求弯矩 M n ( x) = −(M 0 + Px) ②求变形能
U =
EI L x
P A O
N1 = N 2 cos α = Pctgα , N 2 =
对每个杆内能
2 2
P sin α
2
L
A N1 α
2
P
U =∫
L
[ N ( x)] dx + [ M T ( x)] dx + [ M n ( x)] dx = N
2 EA
∫
L
2GI p
∫
L
2 EI
L 2 EA
C
对整个杆系内能 N 12 l1 N 22 l 2 1 U = + = W = P yc 2 E A1 2 E A2 2 1 ( Pctg α ) 2 l1 l2 P 2 Py c = + ( ) 2 2 EA 1 2 EA 2 sin α
δ1 δi δn
δ2
Fi
Fn
1 n U = ∑ Fiδ i 2 i =1
二. 互等定理
1.功互等定理 Fi δ′ = Fjδ′ji ij
i 力在 j 力引起的位移δ’ij上 做的功等于j 力在 i 力引起 的位移δ’ji上做的功。
Fi
δ i′
i
0 Fj j
δ i′
i Fi
0
δ ij ′
δ j′
材料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
如,如图10.1(b)所示的传动轴,在将齿轮啮合力向轴心简化后发现齿轮
轴将同时产生扭转与斜弯曲变形。将这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所组 成的变形称为组合变形。
页
退出
材料力学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10.1
页
退出
材料力学
出版社 理工分社
10.2 两个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如图10.2(a)所示的具有双对称截面的悬臂梁为例,横向外力F1和F2分 别作用在梁的水平和垂直两纵向对称平面内。此时,梁在F1和F2作用下分别 在水平对称面(xz平面)和铅垂对称面(xy平面)内发生对称弯曲,距离自 由端为x的横截面m—m上,由F1和F2引起的弯矩依次为 (a) 因此,横截面m—m上任意点C(y,z)处由弯矩My和Mz引起的正应力分别为 (b) 于是,利用叠加原理,在F1和F2分别同时作用下,横截面m—m上C点处的正 应力为 (10.1)
可得中性轴方程为 (10.2)
可见,中性轴是一条通过横截面形心的直线(见图10.2(c)),其与y轴的
夹角θ 为 (10.3)
页
退出
材料力学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式中φ ——横截面上合成弯矩M=M2y+M2z矢量与y轴间的夹角。图10.2
图10.2
对于圆形、正方形等截面,惯性矩Iy=Iz,所以有φ =θ 。此时,正应力 也可用合成弯矩M= 进行计算。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梁各横截面上的
(1)如材料为钢材,许用应力[σ ]=160 MPa,试选择AC杆的工字钢型号。
(2)如材料为铸铁,许用拉应力[σ t]=30 MPa,许用压应力[σ c]=160 MPa,且AC杆截面形式和尺寸如图10.6(e)所示,A=15×10-3 m2,z0=75mm
第10章 建筑物的变形测量-1
22
P 荷载 t/m2
120 100 80 60 40 3 9 15 21 27 33 2
(1998)
4
6
8
10
12
2
4
6
8
10
12
(1999)
T 时间
1 2
S 累计沉降量/mm
沉降曲线图
23
§10-4 基坑回弹观测
一、基坑回弹观测的必要性
深埋大型基础, 在基坑开挖后, 由于卸除了基坑自重荷载, 基坑底面隆起称为回弹。回弹观测是测定基坑开挖后的回弹量, 为确定室内地平起始标高, 预算建筑物沉降量, 改进基础设计 和保护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二等 三等 四等
±0.5 ±1.0 ±2.0
±0.13 ±0.30 ±0.70
0.30 0.60 1.40
0.5 0.8 2.0
n n
n n
n
注:n为测段的测站数
14
由于垂直位移观测是多周期的重复观测,且精度要求较 高,为了避免误差的影响,尚需注意以下各点:
1、设臵固定的测站与转点,使每次观测在固定的位臵
12
§10-3 垂直位移观测
一、概述 建筑物受地下水位升降、荷载的作用及地震等 的影响,会使其产生位移。一般说来,在没有其它 外力作用时,多数呈下沉现象,对它的观测称沉降 观测。在建筑物施工开挖基槽以后,深部地层由于 荷载减轻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回弹,对它的观测 称为回弹观测。 垂直位移观测的高程依据是水准基点,即在水 准基点高程不变的前提下,定期地测出变形点相对 于水准基点的高差,并求出其高程,将不同周期的 高程加以比较,即可得出变形点高程变化的大小及 规律。
第十章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第10章 平 面 弯 曲知识课件
A
CD
B
1 c
l
2d
解: (1)求支座的约束力
b
FA
a
A
MA0, FBlP1aP2b0
1
FB
P1aP2b l
c
MB 0
FAlP1(la)P2(lb)0 解得
FAP1(la )lP2(lb)
P1 P2
CD
2
l
FB
B
d
b
(2) 求内力
Y0, FAFs10
FA a
A
P1 P2
CD
F s1F AP 1(la) lP 2(lb)
(+)
c1
2
l
F M 0, E
M1FAc0
A
F s1
A
E
M1
M 1F A cP 1(la) lP 2(lb)c
C
(+)
FB
B
d
b
FA
a
Y0, Fs2FB0 A 1
F F P 1aP2b
s2
B
l
c
B
(-)
解得
MF0, M2FBd0
M2FBdP1a lP2bd (+)
P1 P2
FB
CD
2
d
l
F s2
m
-
m
dx
弯矩符号
当dx 微段上凹下凸的弯曲时,
横截面m-m 上的弯矩为正;
(上压下拉为正)
M
M
+
(受拉)
当dx 微段上凸下凹的弯曲 _
(即该段的下半部受拉压)时,
横截面m-m 上的弯矩为为负。
(受压)
例题 图所示梁。已知P1、P2,,尺寸均为已 知。试求梁在1 、 2横截面处的剪力和弯矩。
第10章变形能法-课件
U=W (8-1) 变形能原理:在整个加载过程中,物体的变形能在数值上等于外力做的功。 变形能法:采用与变形能的概念有关的定理和原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外部:外力做功W
c. 若内力沿杆件的轴线连续变化,即 N=N(x), 此时杆件的变形能为
A
B
o
M
j
2.圆轴扭转
(a)
l
M
j
j
M
外力偶矩所做的功 (b) 根据U=W,此功等于储存于圆轴中的扭转变形能。圆轴只在两端受外力矩作用时,扭矩为
c.若内力偶矩沿轴线阶梯形变化,得到整个 圆轴的变形能为
(8-4c)
圆轴单位体积内的变形能,即纯剪切状态下的比能为 (8-5) 3.平面弯曲 等直悬臂梁的纯弯曲。 当集中力偶矩从零开始逐渐增至最终值时,悬臂梁自由端的转角也从零逐渐增至最终值θ图(a)。
(b)
A
B
o
q
q
l
(a)
集中力偶矩在梁变形过程中所作的功 a. 纯弯曲梁的变形能为 (8-6a)
1
p
2
p
1
d
2
d
m
p
m
d
…..
各载荷所作功之和在数值上等于结构的变形能,即 (8-8) 这一结论称之为克拉贝隆原理。 它可叙述为线弹性体的变形能等于每一外力与其相应位移乘积的二分之一的总和。
讨论:
b.横力弯曲情况的变形能为
在线弹性范围内,且在静载荷情况下,杆件的变形能可统一表示成 (8-7) P:广义力 δ:与其相应的广义位移。 P:力 δ:位移; P:力偶矩 δ:角位移。
b.若内力是呈阶梯形变化的结构的变形能
m: 结构的拉压杆件的数目。
材料力学第10章-能量法
10-4 卡氏定理
(2)先加载dFi ,则力 dFi 在其相应的位移 di上做的功为
1
W1 dFi di
2
F1
再加载F1, F2 ,, Fn ,在相应
的位移 i 上所做的功为
1
n1
W2 i1 2 Fi i V
F2
2
dFi Fi
di
i
n
Fn
原来载荷 dFi 对位移i 上所做的功为
W3 dFi i
F A
F
在位移坐标轴上取了一个微段d ,
该微段对应的外力可视为常力。则常力作
功为
dW Fd k d
B
当外载荷和相应的位移由零缓慢增加 O
d
至F 和 时,在这个过程中外力作功
k 2 F
W kd 0
2
2
SOAB
线弹性范围内,外载荷所做的功等于力与位移乘积的一半。
10-2 外载荷做的功
二、多个力作用下的外力功
量的损失),弹性体内部所贮存的应变能,在数
值上等于外力所作的功,即满足:
V W
l
P
利用功和能的概念来求解可变形固体的位移、变形和内力
等的方法,通称为能量方法。
10-2 外载荷做的功
一、单个力作用下的外力功
材料服从胡克定律,即在线弹性范围内,弹性体在外力
作用下位移 与外载荷F 成正比,即
F k
横力弯曲时,弯矩为x的函数,则横力弯曲时的应变能为
M (x)2 dx dV
2EI
M (x)2 dx
V l 2EI
四、用广义力和广义位移表示的应变能
轴向压力
扭转
弯曲
F l V 2
V M e
材料力学第十章
fC
1 EI
AC
M
(
x1
)
Fs
0
M ( x1 Fs
)
dx
)
f ( x) 1 EI
x 0
F
(l
x1
)(
x
x1
)dx1
Fx 2 6EI
(3l
x)
§10-4 卡氏第二定理
例10-5 图示悬臂梁AB,B端作用铅垂力F,梁的EI已知,
1)求梁的挠曲线方程;2)若在梁中截面再作用力F,求自
x2
F=F0
A
1)dx段应变能:
dU 1(A)( d
x
)
2
d
xA
FQ2dx
2
2G
2GA
dx dx
2)l段应变能:
U
l
0dU
0l
FQ2 dx 2GA
FQ—横截面剪力; A—横截面面积;
—截面系数
矩形:=6/5;实心圆:=10/9;薄圆环:=2;
3)注意:在一般细长梁中,远小于弯矩应变能的 剪力应变能,通常忽略不计。
若=0.3,h/l=0.1,比值为0.0312。长梁忽略剪切应变能。
3)求C点挠度:W
1 2
FfC
U弯
F 2l3 96EI
fC
Fl 3 48EI
§10-2 弹性应变能的计算
四、非线性固体的应变能
1.应变能
F 非线性
与比能:
U*
线性
非线性
u*
线性
2.余能与
F1
余比能:
U
d1
1 d
u
1
应变能:线弹性
F
由端挠度fB。
材料力学 第十章组合变形(1,2,3)
1.2m
解:求支反力,由平衡方程
FB B
FA
' FA
F ' A 0,
FA FB 5kN
A
1.6m 1.6m
m g f A
10kN C
m FAy
作折杆的受力图,折杆及 受力对称,只需分析一半 即杆AC 将FA分解, 得杆的轴力 FN、弯矩M (x)
B
FAx
FN FAx 3kN
3 10 8 10 t 81.1 2 3 c d / 4 d / 32 81.9
3 3
M W
[例10-2]圆截面杆的偏心压缩时不产生拉 力的载荷作用范围
P
y
P
y
Pa
a
z
z
CL11TU12
P
y
Pa
y
P
y
Pa
z
z
z
P
y y
Pa
y
P
z
Pa
z P
y y
z
Pa
y
P
CL11TU10
解: X A 3kN, A 4kN Y
任意横截面x上的内力:
FN X A 3kN FS YA 4kN M ( x) YA x 4 x
1 1截面上危险截面, 其上:FN 3kN,M 8kN m
FN A
M W
t FN M c A W
CL11TU5
y0 Iz tg tg z0 Iz
为中性轴与z轴夹角
3.强度计算:
1)危险截面:当x=0时 M Z , M y 同时取最大,固定端处为危险面 2)危险点:危险面上 D1 , D2点 3)最大应力
材料力学( 最新 )能量法
U W
• 10-2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
P P
•轴向拉压 •轴力P与轴向变形成正比 •当轴力N沿轴向为变量时
N 2 ( x)dx dU udV dV Pl 2 2 EA N 2 ( x)dx dU 2 EA N 2 ( x)dx U dU l l 2 EA
' 4
1 1 U b P 3 P4 4 3 2 2
P3
P 4
A
B
1'
' 2
3
4
• 10-4
P 1
互等定理
P 2
A
P3
P 4
B
' 4 4
1
' 1
2
' 2
3
' 3
1 1 1 1 ' U1 P 1 P2 2 P 3 P4 4 P 1' P2 2 1 3 1 2 2 2 2 1 1 1 1 ' ' U 2 P 1 P2 2 P 3 P4 4 P 3 P4 4 1 3 3 2 2 2 2
U1 U 2
P 1' P2 2' P3 3' P4 4' 1
•功的互等定理
P P P P
' 1 1 ' 2 2 ' 3 3 ' 4 4
•第一组力在第二组力引起的位移上做的功,等 于第二组力在第一组力引起的位移上所做的功
' 当P2和P4等于零时 P 1' P3 3 1
V wA ε FP
FP2l 3 x 2dx 0 6 EI
l
FP l 3 wA () 3EI
材料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
5
第二节 斜弯曲 在第6章讨论过平面弯曲,例如,如图10.2(a) 所示的矩形截面梁,外力F1,F2作用于同一纵向 平面内,作用线通过截面的弯心,且与形心主惯性 轴之一平行,梁弯曲后,梁的挠曲线位于外力所在 的形心主惯性平面内,这类弯曲为平面弯曲。如图 10.2(b)所示的矩形截面梁,外力F的作用线虽然通 过截面的弯心,但它与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斜交, 此时,梁弯曲后的挠曲线不再位于外力F所在的纵 向平面内,这类弯曲则称为斜弯曲(oblique bendin g)。
13
图10.4
图10.5
14
在梁的斜弯曲问题中,一般不考虑切应力的影 响,直接对危险截面上的危险点进行正应力强度计 算,其强度条件为
对于矩形、工字形及槽形截面梁,则可写成
15
五、斜弯曲梁的变形计算 梁在斜弯曲情况下的变形,仍可根据叠加原理 求解。如图10.3所示悬臂梁在自由端的挠度就等于 力F的分量Fy,Fz在各自弯曲平面内的挠度的矢量 和。因为
第10章
第一节 概述 一、组合变形的概念 前面有关章节分别讨论了杆件在各基本变形情 况下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在实际工程中,许多 常用杆件往往并不处于单一的基本变形,而可能同 时存在着几种基本变形,它们的每一种变形所对应 的应力或变形属同一量级,在杆件设计计算时都必 须考虑。
1
图10.1
2
二、组合变形的求解方法 在小变形、线弹性材料的前提下,杆件同时存 在的几种基本变形,它们的每一种基本变形都是彼 此独立的,即在组合变形中的任一种基本变形都不 会改变另外一种基本变形相应的应力和变形。这样, 对于组合变形问题就能够用叠加原理来进行计算。
3
具体的方法及步骤是: ①荷载标准化。找出构成组合变形的所有基本 变形,将荷载化简为只引起这些基本变形的相当力 系。 ②基本变形计算。按构件原始形状和尺寸,计 算每一组基本变形的应力和变形。
材料力学 第10章 能量法
§10.3 互等定理
1.先在1点作用F1
A 1 1 U1 F1 11 F2 22 F1 12 2 2
F1 1
11 12
2.先在2点作用F2
21 22 F2
F2 2
B
1 外力功: F2 22 2
再在1点作用F1
A
F1 1
12 11
22 21
F2 2
V W
弹性范围内应变能可逆
第十章 能量法
§10.2 弹性应变能的计算
一、线弹性问题的应变能 线弹性体的应变能等于每一外力 与其相应位移乘积的二分之一的总和 即:
1 3
F1 F2
2
F3
1 1 1 U W F1 1 F2 2 F3 3 2 2 2
变形能是外力或位移的二次函数
例1
求图示简支梁的变形能,并求yC
a A F b C B
解: 1.求支反力 2.列弯矩方程
Fb x1 AC段: M x1 l Fa M x x2 CB段: 2 l
RA = Fb l
x1
x1
l
x2
RB = Fa l
例1
求图示简支梁的变形能,并求fC
a A F b C B
解: 1.求支反力 2.列弯矩方程
3. 梁 应变能
Vε W M e d
ε1 0 0
1
应变能密度 vε d 式中, Me为外力偶矩,为弯曲转角,为正应力, 为线应变。 应变能和应变能密度之间的关系为
Vε vε d x d y d z vε dV
V V
式中,V 为体积。
例 题 3-1
Me
材料力学 第10章 能量法
材料力学第10章能量法在材料力学这门学科中,能量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杆件受力、弯曲、扭转等方面的机械能量,以及计算受力杆件的变形和应力分布等方面的物理能量。
本文将对材料力学第10章中的能量法做一简要介绍和讲解。
第一节:能量法的基本概念能量法的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被转化为其他形式,但总能量守恒不变。
在材料力学中,能量法通过分析杆件的受力变形过程,计算机械能、变形能和应变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来求解某些物理量,如杆件的应力、变形等。
第二节:能量法的应用能量法可以应用在杆件的弯曲、扭转、受力等方面。
其中,弯曲问题是最为常见的。
在弯曲分析中,我们需要计算杆件上各点的剪力和弯矩,使用能量法时,我们可以采用双曲线弧长法和曲率半径法来计算。
在扭转分析中,我们需要计算杆件上各点的切向力和扭矩,使用能量法时,我们可采用扭转角度法和扭转能的变化法来计算。
在受力分析中,我们需要计算杆件上各点的应力和应变,使用能量法时,我们可以用弹性能和破裂能来计算杆件的应力和应变等物理量。
第三节:能量法的计算过程在应用能量法进行分析时,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 建立受力变形模型:根据杆件的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建立受力变形模型,确定受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2. 确定杆件的位移和应变能量:计算杆件受力变形后的弹性能、变形能等物理能量。
3. 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将机械能、弹性能、变形能和应变能等能量之和等于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受力变形模型,求解杆件的位移、应力和应变等物理量。
4. 对解得的结果进行有效检验:通过检查应力、应变等物理量的分布情况,对解得的结果进行有效检验。
总而言之,能量法是材料力学分析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科研和生产实践等领域。
通过掌握能量法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和解决杆件受力、弯曲、扭转等方面的技术问题,推动材料力学学科的发展进步。
第10章变形能法-精品课件
转变形能。圆轴只在两端受外力矩作用时,
扭矩为
Mn
M,
j
Mnl GIp
,
a. Mn为恒值:圆轴的扭转变形能可写为
UW1MjMn2l GIpj2
2 2GIp 2l
b.若内力偶矩沿圆轴的轴线连续变化,即 Mn Mn(x),可得到整个圆轴的变形能为
U dU Mn2(x)dx
l
l 2GIp
(8-4b)
c.若内力偶矩沿轴线阶梯形化,得到整个 圆轴的变形能为
U
m
Ui
i1
m i1
Mn2ili 2GIpi
(8-4c)
圆轴单位体积内的变形能,即纯剪切状态
下的比能为
udU12 G2
dV 2 2G 2
(8-5)
3.平面弯曲
等直悬臂梁的纯弯曲。
当集中力偶矩从零开始逐渐增至最终值时, 悬臂梁自由端的转角也从零逐渐增至最终值θ 图(a)。
A
Me
Me
q M el EI
UW1PDlN2lEA(Dl)2 2 2EA 2l
b.若内力是呈阶梯形变化的结构的变形能
U
m
Ui
i1
m i1
Ni2li 2EAi
m: 结构的拉压杆件的数目。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 21/6/29 2021/6/29Tues day , June 2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6/292 021/6/2 92021/6/296/2 9/2021 1:35:35 P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 1/6/292 021/6/2 92021/6/29Jun -2129-J un-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6/29202 1/6/292 021/6/2 9Tuesd ay , June 29,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6/29202 1/6/292 021/6/2 92021/6 /296/29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6月 29日星 期二20 21/6/29 2021/6/292021 /6/29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6月20 21/6/29 2021/6/292021 /6/296/29/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6/29202 1/6/29J une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 1/6/292 021/6/2 92021/6/29202 1/6/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 2 3
dj
j
m n
(b)
由此求得:
A
3PR PR 2GI p 2 EI
3 3
10.2 莫尔定理
莫尔定理是一种能够求 解在复杂载荷作用下的结构 任一处广义位移的有效工具。 现在以梁为例,利用变 形能的概念和特性来导出莫 尔定理。 假设梁在外力 , …… 1 2 a 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如图 所示。今要确定在上述外力 作用下,梁上任意一点C的 挠度 。
p0
A
(b)
C
B
p
1
p
….
2
p
0
A
C
B
(c)
U1 U U 0 P0
因为在 P0 和 1, 2 …共同作用下的弯矩
为 M ( x) M 0 ( x) ,所以还可以表示为
[ M ( x) M ( x)] U1 dx l 2 EI
0 2
两式是相等的,即:
U U 0 0
M nl Mn M , j , GI p
2 n
a. Mn为恒值:圆轴的扭转变形能可写为
M l GI p 2 1 U W Mj j 2 2GI p 2l
b.若内力偶矩沿圆轴的轴线连续变化,即 M n M n ( x) ,可得到整个圆轴的变形能为
2 Mn ( x)dx U dU l l 2GI p
10.1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
一、基本变形时的变形能
现在来研究在几种基本变形下的变形能 计算。 1.轴向拉伸或压缩 对于等直杆的轴向拉伸或压缩,在线弹 性范围内,外力与杆件的轴向变形量呈线性 关系。
p
A
p
o
p
(a)
Dl
B
Dl
(b)
1 W PDl 2
Nl N P, Dl EA
a. N为恒值:杆件的变形能为
3
l
C
4 Pl 3 3 (1 ) 3 EI 6400
上式括号内的第二项小于0.05%, Nhomakorabea在求 解抗弯杆件结构的变形或位移时,一般可 以不考虑轴力的影响。
例3:图示半圆形等截面曲杆位于 水平面内,在A点受铅垂力P的 作用,求A点的垂直位移。
O
解:
由图b可以看出,截面mn上 的扭矩和弯矩分别为
U dU
l l
N 2 ( x)dx 2 EA
拉压杆件的单位体积内的变形能(比能 或能密度)为
dU 1 E 2 u dV 2 E 2 2
2
2.圆轴扭转
M
M
A
j
M
l
o
(a)
j
B
j
外力偶矩所做的功
1 W Mj 2
(b)
根据U=W,此功等于储存于圆轴中的扭 转变形能。圆轴只在两端受外力矩作用时, 扭矩为
2 3 2
dj
j
m n
(b)
整个曲杆的变形能:
U s dU
P R (1 cos j ) dj P R sin j dj 2GI p 2 EI 0 0
2 3
3P 2 R3 P 2 R3 4GI p 4 EI
例3:图示半圆形等截面曲杆位于 水平面内,在A点受铅垂力P的 作用,求A点的垂直位移。 设A的竖直位移为 A ,在变形过 程中,外力所做的功在数值上 等于曲杆的变形能,即: 1 W P A U 2
A
P
dj
R
j
m n
(b)
M n PR(1 cos j )
M PR sin j
p
A
j
m
dj
R
例3:图示半圆形等截面曲杆位于 水平面内,在A点受铅垂力P的 作用,求A点的垂直位移。
变形能为: 2
dU
M n Rdj M 2 Rdj 2GI p 2 EI P 2 R 3 (1 cos j ) 2 dj P 2 R 3 sin j dj 2GI p 2 EI
M ( x)
M ( x)
M n ( x)
M n ( x)
N ( x)
N ( x)
两个端截面间的相对轴向位移、相对转角 dq 和 dj 。 和相对扭转角分别为 d (Dl ) 、 由于M n ( x)、 N ( x)和 M ( x)各自引起的变形是相互 独立的,那么按式(8-8),微段dx内的变形能 应为
例1:试求图所示的正方形桁架
结构的变形能,并求A、C两点 的相对位移。已知各杆的抗拉 压刚度EA相同。
p
A
l
B
外力做的功为
1 W P AC 2
D
C
p
因为U=W,故有
1 P 2l P AC (2 2) 2 EA
由此可以求出
AC
Pl (2 2) EA
例2:图为一平面刚架,试求A端的竖直位移。
1 1 1 dU N ( x)d (Dl ) M ( x)dq M n ( x)dj 2 2 2 2 dx N 2 ( x)dx M 2 ( x)dx M n 2EA 2EI 2GI n
于是整个组合变形杆件的变形能为上式的 积分,即 2 Mn dx N 2 ( x)dx M 2 ( x)dq U dU (8-9) l l l l
(5)变形能总是正的
三、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
p 1 p2 pm …..
1 2 m
表示广义力作用点沿其作用方向上的广义位 移,可以写成
i i1 i 2
ii
im
Pi 式中 i1代表由广义力 P 1引起的在 P i 的作用点沿 作用方向上的广义位移,余下类同。而 1 m为 与结构有关的常数。
s
M (s)M (s) ds EI
0
利用莫尔定理计算桁架节点位移公式
Ni N l EAi i 1
m
0 i i
(8-12)
计算组合变形结构位移的莫尔公式:
i 1 m l
M i ( x) M i 0 ( x) dx EIi
0 m M ni ( x)M ni ( x) Ni ( x) Ni0 ( x) dx dx l GI ni EAi i 1
A
Me
Me
M el q EI
q
l
q o
Me
q
B
(a)
(b)
集中力偶矩在梁变形过程中所作的功
1 W M eq 2
讨论:
a. 纯弯曲梁的变形能为
1 M l EI 2 U W M eq q 2 2EI 2l
2
(8-6a)
b.横力弯曲情况的变形能为
M 2 ( x)dx U dU l l 2EI
U U1 U 2
(2)变形能仅与外力和位移的最终值有关, 而与加载次序无关。 (3)当杆件的各段截面不相同或内力由不 同函数表示时,应分段计算变形能。 (4)杆件是满足虎克定律的线弹性体,如对 非线弹性体变形能将变为
U Nd (Dl ) M n dj Mdq
l l l
各载荷所作功之和在数值上等于结构的变 形能,即
1 U W Pi i i 1 2
m
(8-8)
这一结论称之为克拉贝隆原理。 它可叙述为线弹性体的变形能等于每一 外力与其相应位移乘积的二分之一的总和。
四、组合变形时的变形能
利用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可得到承受弯曲、 扭转和轴向拉压联合作用的杆件变形能。 现于杆件中截取一长为dx的微段, 若两端横截面上的轴力、弯矩 M ( x) 和 M n ( x) 和扭矩分别 N ( x)、 M ( x)、N ( x)和 (对微段dx而言, M n ( x) 应看成外力) dx
l
B
X2
a
x1
p
A
A截面竖直位移:
Pa a Pl A (1 ) 2 EI 3 2 EA
2
C
若a=l,且各杆横截面为直径等于d的圆形,l=10d,
例2:图为一平面刚架,试求A端的竖直位移。 a 得: B 3 4 Pl Pl A 3 EI EA
X2
x1
p
A
4 Pl 3I (1 ) 2 3 EI 4 Al
2
l
[ M ( x) M ( x)] dx 2 EI
0 2
0 2 0
M ( x) [ M ( x)] 2 M ( x) M ( x) dx dx dx l 2 EI l l 2 EI 2 EI
考虑 0 1 可得: 0 M ( x) M ( x) P0 dx l EI 这就是莫尔定理也称莫尔积分。 莫尔定理还可以求解平面曲杆的弯曲变形, 对于小曲率曲杆,可把莫尔积分推而广之, 得到求曲杆弯曲变形的莫尔积分
第10章 变形能法
外部:外力做功W
内部: 势能
变形能U
U=W (8-1) 变形能原理:在整个加载过程中,物体 的变形能在数值上等于外力做的功。 变形能法:采用与变形能的概念有关的定 理和原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10、1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
10、2 莫尔定理
10、3 计算莫尔积分的图形互乘法 10、4 卡氏定理 10、5 功的互等定理和位移互等定理
刚架的抗弯刚度与抗拉刚度 分别为EI和EA
B
X2
a
x1
A
解AB段:
M ( x1 ) Px1
p
N ( x1 ) 0
l
BC段:
M ( x2 ) Pa
N ( x2 ) p
C
变形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