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广东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 愚公移山》练习题

合集下载

最新精选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2愚公移山习题精选三十九

最新精选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2愚公移山习题精选三十九

最新精选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2愚公移山习题精选三十九第1题【单选题】对下面文段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A、已:停止B、感:被……感动C、厝:座D、阴:水之南【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许: 赞同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C、寒暑易节易: 交换D、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读课文《愚公移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读课文《愚公移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生动的愚公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②甚矣,帝之不惠。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基础导练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基础导练新版新人教版

22愚公移山基础导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箕畚..()始龀.()穷匮.()孀.妻()一厝.()荷.担()惩.山北之塞.()()2.指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

(1)指通豫南。

通,(2)始一反焉。

通,(3)甚矣,汝之不惠。

通,(4)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5)一厝雍南。

通,(6)无陇断焉。

通,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吾与汝毕力平险.。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面.山而居。

(4)聚.室而谋。

4.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且焉置土石?(3)帝感其诚。

(4)甚矣,汝之不惠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愚公移山》中表现愚公移山原因的句子是:(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3)愚公反驳智叟的观点的句子是:(4)表明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能力提升6.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晚次乐乡县①陈子昂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

噭噭②夜猿呜。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

②噭:同“叫”。

(1)概括引发诗人思乡的事由。

(2)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架构全诗,从“日暮”开始,到夜色渐浓,至“夜”结束全诗。

B.颈联以“烟断”、“木平”逼真地写出了夜色的浓重。

C.尾联自问自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更添无尽乡思之愁。

D.此诗与诗人的《登幽州台歌》写法相同,粗犷、直抒胸臆。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乐羊子妻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I)卷一、基础运用 (共7题;共17分)1. (2分)选择翻译正确的一项()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A . 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到一窍不通,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 .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C . 你思想的顽固,到了不可开窍的地步,连妇女和小孩都不如。

D . 你的心很固执,固执到不可改变,还不如妇女和小孩。

2.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 . 相马(xiàng)骈死(pián)尽粟一石(dàn)食不饱(shí)B . 兹土(zī)郁郁(yù)屠狗者(tú)董邵南(shào)C . 呜呼(wū)马厩(jiù)无马邪(xié)荆轲(kē)D . 祗(zhǐ)槽枥(lì)不外见(xiàn)韩愈(yù)3. (2分)“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的“以”字应译为()A . 动词,以为、认为B . 介词,因为C . 连词D . 通“已”,已经4. (2分)下列句子只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的是()A . 柳枝在风中摇来摇去,轻轻地抚摩着行人的脸。

B .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 .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难道这一点小小的困难就能将我吓倒吗?D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5. (2分)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C . 而/乡邻之生日/蹙。

D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6. (2分)文章分析有错误的一项()A . 智叟和愚公之妻都对愚公移山之事提出了疑问,但愚公之妻是善意的,而智叟的话却句句充满嘲讽。

B . 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看到了自然的不变和人的无穷无尽,正确地看待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C . 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采取讥讽的态度,是因为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

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C卷

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C卷

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C卷一、基础运用 (共7题;共17分)1. (2分)“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表现愚公()A . 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 . 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 . 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 . 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 欲信大义于天下B .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C .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D . 将军身被坚执锐3. (2分)下列句子中的“而”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黑质而白章②往往而死者相藉也③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④吾恂恂而起⑤时而献焉⑥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⑦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⑧面山而居A . ①③⑥B . ④⑤⑧C . ②⑥⑦D . ①②⑥4. (2分)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过八寸的玛瑙盘。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A . 文段中运用“像……”的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野花五彩缤纷的艳丽色彩。

B . 文段中三个“像……”的比喻相连,构成排比句式,又让人感到不仅色彩绚丽夺目,而且繁花无边无际。

C . 文段中“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运用对偶,写出了马和人在花海中的精神状态。

D . 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强调任何一个花园也比不上春天的天山美丽。

5. (2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B . 邻人/ 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C .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D . 是/炎帝之少女6. (2分)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 .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 .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 .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7. (5分)根据提示,用《愚公移山》一文中的原句填空。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最终的命运很可能会扬名天下, 尽享荣华富贵。
10.(2017·长沙中考)某班拟开展“走进文学部落”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 完成下列任务。 (1)班上准备创办一份班刊,请你给班刊取一个富有文学韵味的刊名。 __晨__曦__文__苑__/尖__尖__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文学社开展“重新设计作品人物命运”的活动,请你仿照例句的形 式,重新设计孔乙己的命运。 例句:假如范进没能考中举人,他最终的命运只能是穷愁潦倒,饥饿而死。 假如孔乙己考中了举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媪自言.姓武( 说
)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李__白__被__她__的__想__法__所__感__动__,__回__去__后__终__于__完__成__了__自__己__的__学__业__。___ 8.【甲】文写山的高峻、愚公的年老力衰、人力不足、工具简陋、智叟的 阻止,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从__侧__面__烘__托__了__愚__公__具__有__不__怕__困__难__的__决__心__、__坚__韧__不__拔__的__毅__力__。____ 9.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__做__任__何__事__情__都__要__有__恒__心__、__有__毅__力__,__只__有__这__样__才__能__成__功__。____________
3.下列文言文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甚矣,汝之不惠! (3)帝感其诚。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反问句 陈述句 倒装句 被动句 B.反问句 倒装句 被动句 陈述句 C.疑问句 陈述句 被动句 判断句 D.疑问句 倒装句 判断句 陈述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第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试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第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试题

轧东卡州北占业市传业学校愚公移山【根底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河阳:黄河的北岸。

河,黄河。

年且九十:年龄将近九十。

且,将要,快要。

出入之迂:进门出门要绕远。

迂,曲折,绕行。

平险:铲平险峻的大山。

险,本文指险峻的大山。

杂然:纷纷。

献疑:提出疑问。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把……怎么样。

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始一反焉:才回家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剩余的力气。

何苦而不平:担忧什么铲不平?苦:愁,担忧。

惧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做下去。

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无陇断焉:没有高大的山了。

陇断:高大的山。

二、相关背景:1、关于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

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

古书中有他卸风而行的记载,这是他潇洒的一面。

然而现实中的列子那么时常处于困顿之中。

<庄子>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但他穷得非常有骨气。

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坚决地辞而不受。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述列子是郑国人,他居住在郑国四十年,无人知其是何人。

<汉书>作者认为他生活的年代早于庄子,因此<庄子>书中记载了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修道:列子之学,本於黄帝、老子为宗。

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们的真传,而友伯昏无人。

修道九年之后,他就能御风而行。

<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那么草木皆生,去那么草木皆落。

<吕氏春秋>说:“子列子贵虚〞。

他认为“至人之用心假设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列子穷而面有饥色,但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子阳馈赠的粮食。

其弟子严恢问之曰:“所有闻道者为富乎?〞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亡!〞他认为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

初三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

初三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

初三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愚公移山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它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愚公为了解决家里的交通问题,毅然决然地要移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和思考,下面是初三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让我们一起来思考和回答吧。

一、选择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的愚公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A. 扩大家族的疆域B. 增加自家的土地面积C. 解决家里的交通问题D. 改善家族的生活条件2. 邻居对愚公的计划的第一次评价是什么?A. 他们觉得愚公的计划很可笑,不可能实现B. 他们表示愿意帮助愚公实现他的计划C. 他们对愚公的计划持中立的态度D. 他们认为愚公是一个无知的农民,不值得尊敬3. 愚公的儿子协助他移山,主要是为了什么?A. 他觉得愚公的计划有可能成功B. 他不忍心看着父亲辛苦却无法实现目标C. 他想通过此事来证明愚公的错误D. 他认为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二、填空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给我们传递了一种乐观和_______的精神。

2.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___,就能够克服困难。

3. 愚公通过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___会给我们带来奇迹。

4.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的______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

5.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___困难,要勇往直前。

三、简答题1. 你如何理解愚公移山故事中的“精神”?2. 愚公移山的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3. 你身边有没有类似愚公一样的人或事例,你能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吗?4. 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四、创作题请你以愚公移山的故事为背景,写一篇文章,讲述你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勇气。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困难的背景、你的态度和行动、最终的成果或教训。

文章要求:800字以上。

(文章内容自行拟定,增加字数限制)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在我人生中的某个时刻,我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正如愚公一样,我选择了坚持和勇敢面对。

故事背景是我在初中时期的学习困难。

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卷

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卷

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D卷一、基础运用 (共7题;共17分)1. (2分)下列各组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 . 以君之力以残年余力C . 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D . .投诸渤海之尾告之于帝2. (2分)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 . 甚矣,汝之不惠。

C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 . 河曲智叟亡以应3. (2分)与例句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肉食者谋之。

A . 属予作文以记之B .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C . 登轼而望之D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4. (2分) (2017七上·广西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A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 . 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D . 天上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了。

5. (2分)下列诗句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 .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 . 欲/与天公/试比高。

D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 (2分)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A . 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 . 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 . 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 . 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7. (5分)根据提示,用《愚公移山》一文中的原句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的:________。

(3)智叟嘲讽愚公的话:________。

(4)愚公认为山可以移走的原因:________。

(5)愚公移山的结果:________。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8. (5分)下面是一位初中学生写下的人生感悟。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

第二十三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

答案:、《列子·汤问》|古代寓言解析:分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每个字都不能写错。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

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

2.给下列字注音。

仞________ 荷________ 畚________ 孀________答案:rèn|hè|běn|shuāng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朝”是多音字,可根据意思不同来确定拼音。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3.给下列字注音。

龀________匮________叟________雍________ 朔________答案:chèn|kuì|sǒu|yōng|shuò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期”“间”是多音字,可根据词语意思来确定拼音。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年且.九十 ________ 且.焉置土石 ________且焉.置土石 ________ 始一反焉. ________答案:将近,况且。

|哪里,语气助词。

|通,顽固;本来。

|赞同,拟声词。

解析:分析:解释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对于多义词要根据语境来分析。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5.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答案:B解析:分析:解答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事件、人物来分析,本文通过愚公移走门前两座大山的故事,结合备选答案,应是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练习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练习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练习题一、基础题一、为以下划线的字注音。

万仞()荷担()箕畚()()孀妻()始龀()穷匮()二、说明以下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惩山北之塞()且焉置土石()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3.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1)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词义:。

(2)甚矣,汝之不惠。

通词义:。

4.说明以下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争辩不__移风__俗诉__法律原形__露付__实施鞠躬尽瘁,死而后__6.下面各旬朗诵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二、阅读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必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7.本文选自_,文体属于____。

8,翻译划线句子。

9.解释下列词义。

(1)险:(2)箕畚:(3)面:10.有哪些人参加了移山劳动?1.答案:rèn hèjīběn shuāng chèn kuì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实词的读音。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愚公移山》(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愚公移山》(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愚公移山》(附答案)阅读古文《愚公移山》,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释:本文是《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

太行、王屋二山原在冀州南部、汉水南岸。

问题: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方七百里。

()②.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③.年且九十。

()④.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⑤.聚室而谋曰。

()⑥.吾与汝毕力平险。

()⑦.指通汉阴。

()⑧.杂然相许。

()⑨.且焉置土石?()⑩.投诸渤海之尾。

()⑪.始龀,跳往助之。

⑫.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⑬.汝之不惠!()⑭.虽我之死。

()⑮.何苦而不平。

()⑯.河曲智叟亡以应。

()⑰.一厝朔东。

()⑱.汉之阴,无陇断焉。

()2.翻译句子。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⑤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第22课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卷(2)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第22课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卷(2)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卷(2)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万仞.惩.无穷匮.荷.担者孀.妻始龀.箕畚.魁.父陇.断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杂然相许.许:(2)惩.山北之塞惩:(3)出入之迂.也迂:(4)何苦.而不平苦:(5)寒暑易.节易:(6)如.太行、王屋何.如……何:(7)固不可彻.彻:(8)虽.我之死虽:。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或词。

(1)始一反.焉(2)汝之不惠.(3)河曲智叟亡.以应(4)一厝.朔东(5)无陇断..焉。

4.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以以.残年余力河曲智叟亡以.应(2)焉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3)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4)之以君之.力虽我之.死(5)其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6)而面山而.居而.山不加增。

5.按要求填空。

(1)《愚公移山》的体裁是,选自《》,这则故事反映了。

(2)课文中交代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交代移山目标的句子是:。

(3)表明智叟在与愚公的辩论中甘拜下风的句子是:。

(4)描写运土石的路途遥远,从而从侧面烘托愚公一家移山之难的句子是:。

6.综合性学习。

“愚公移山”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完《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后,班上开展了“愚公精神之我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现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仔细观察愚公移山的雕塑(见上图),调动你的记忆力,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愚公移山》的主要内容。

(2)面对如此壮阔的画面,你心里一定不会那么平静,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愚公说什么?请写在下面。

(3)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啊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7.阅读《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完成后面的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河.阳之北河:②惩山北之塞.塞:③达于汉阴.阴:④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损:(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练习题第二十七篇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练习题第二十七篇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练习题第二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生动的愚公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河曲智叟亡以应【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译文:其如土石何?( )A、如果碰上土块石头又该怎么样呢?B、他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C、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D、还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对课文《愚公移山》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承担B、胆子C、担心D、负担【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愚公移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B、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一些生动的细节。

(2021整理)九年级语文(下)《愚公移山》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21整理)九年级语文(下)《愚公移山》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愚公移山》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根底积累1、为以下加粗的字注音。

万仞〔〕荷担〔〕箕畚〔〕〔〕孀妻〔〕始龀〔〕穷匮〔〕智叟〔〕雍南〔〕朔东〔〕2、解释以下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惩山北之塞〔〕且焉置土石〔〕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 ( ) 河阳之北( ) ( )而山不加增〔〕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固不可彻〔〕虽我之死(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3、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词义:。

〔2〕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词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

通词义:。

4、解释以下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3〕固不可彻〔〕固众人〔〕〔4〕杂然相许〔〕曳屋许许声〔〕〔5〕操蛇之神闻之〔〕不能称前时之闻〔〕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争论不__ 移风__俗诉__法律原形__露付__实施鞠躬尽瘁,死而后__6、《愚公移山》选自__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___ 。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 。

7、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比照;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整体感悟语段阅读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课时练习新版(1)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课时练习新版(1)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课时练习新版(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 )A.惩山北之塞(chéngsè) 迂(yū)B.荷担者(hè) 箕畚(jīběn) 始龀(chèn)C.穷匮(kuì)厝(cuò)冀之南(yì)D.万仞(rèn)亡以应(wú)雍南(yōng)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河曲智叟(老头)B.汝心之固(思想)C.何苦而不平(愁)D.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经)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2)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不能(4)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且焉置土石年且九十B.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C.投诸渤海之尾诉诸法律D.聚室而谋斯是陋室5.对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D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愚公移山01 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万仞.(rèn)惩.(chéng)匮.(kuì) 荷.(hè) 孀.妻(shuāng) 始chèn(龀)
箕běn(畚) kuí(魁)父lǒng(陇)断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C)
A.甚矣,汝之不惠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杂然相许.(赞同)
(2)惩.山北之塞(苦于)
(3)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4)何苦.而不平(愁)
(5)寒暑易.节(交换)
(6)而山不加增
..(再增高)
(7)固不可彻.(通)
(8)虽.我之死(即使)
4.辨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1)以以.残年余力(凭,靠)
河曲智叟亡以.应(用来)
(2)焉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语气助词,可不译)
(3)且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4)之以君之.力(结构助词,的)
虽我之.死(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
立性,不译)
(5)其其.妻献疑曰(代词,指愚公)
其.如土石何(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6)而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
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可是)
5.下面各句朗读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6.翻译句子。

(1)杂然相许。

纷纷表示赞成。

(2)其如土石何?
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7.按要求填空。

(1)《愚公移山》的体裁是寓言,出自《列子》,这则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课文中交代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交代移山目标的句子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表明智叟在与愚公的辩论中甘拜下风的句子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4)描写运土石的路途遥远从而从侧面烘托愚公一家移山之难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毕节中考)学校将开展“行老规矩,做文明人”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20世纪90年代,北京地铁广播除了“先下后上”“看管好随身财物”外,还有一条:“请不要跷二郎腿”。

现在地铁里已经没这条提示了,早晚高峰时总有些人,戴着耳机跷着腿,一边摇头晃脑,一边颠蹬得不亦乐乎。

至于是不是蹭了别人裤子,是不是占了地方,他就不管了。

像这样的老规矩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不少,比如吃饭时不能吸溜吧唧嘴,夹菜时要夹自己跟前的,不能夹别人跟前的,与他人说话时要懂得使用敬语,在公共场所不大声说话影响别人等。

这是一种自律,更是一种自尊,这是老规矩教给我们的自尊和对他人的尊重。

(1)现代的人们主张张扬个性,解除束缚。

因此,有人认为“吃饭我吸溜吧唧嘴怎么了,我大声喧哗碍着谁了”,为什么老规矩不允许这样做?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围绕“自律、自尊、个人修养、个人形象、社会公德、文明礼仪”等方面问答,语言流畅即可。

(2)围绕主题,请你设计两个活动方式。

示例:举办一次“行老规矩,做文明人”的主题班会;举办一次“行老规矩,做文明人”的演讲比赛。

(3)作为一名文明的中学生,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老规矩值得遵循,请简要列举两例。

示例:出门、回家时都应告知家人;别人讲话时不要随意打断。

02 课内精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达于汉阴.水的南岸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削减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出进进都要绕远路。

(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他们)凿石挖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11.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在“力量的弱小”和“土石的处置”上提出了相同的质疑。

不同点:“妻”的疑虑中有担心和关心,“智叟”的质疑和阻拦中只有嘲笑和轻视。

1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这一内容可否去掉?说明理由。

不能去掉,因为这一内容说明愚公移山的行动得到了大家的普遍支持。

13.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

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03 拓展阅读
(荆门中考)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①而揶揄②之。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节选自袁枚《卖蒜老叟》)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

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附【乙】文参考译文: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十分多。

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咳嗽不断,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

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慢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

”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

”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撼。

”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子,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

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

”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

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

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1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B.始.一反焉(始:开始)
C.观者如堵.(堵:墙)
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
(解析:B项是“才”的意思)
1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叩.石垦壤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之.
D.杂然相许.陷入尺许.
(解析:A项挖/敲打;B项将要,快要/况且;C项代词;D项赞同/量词。

)
16.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2)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

【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