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理综试卷分析(化学)及复习建议

合集下载

2006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分析

2006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分析

2006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分析2006年高考理综试卷中化学试题题量、题型均与2005年基本保持一致,体现了试题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个别地方有所创新,反映了稳中求变的思路,所有试题完全遵循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具体分析如下:1.突出学科特点化学部分除了(I)卷第9题与物理的串联知识有联系外,其他仍然是考查化学学科内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没有过分追求学科之间的综合。

2.突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所占比重大。

理综(I)卷中除第12题为有机化学之外,其他全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题,而且(II)卷第26题也属于此范畴。

涉及到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晶体,物质的量、电荷守恒、质量守恒定律、电化学、电离平衡、离子反应等基础知识,分值高达51分接近50%。

与往年相比,基本理论的比重有所增加。

3.试题的开放性有所减小,对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要求高与往年相比,多种正确答案的形式较少,但对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如(II)卷第27题,打破了原来框图推断题的形式,考查了几种重要元素的性质,给考生的感觉是既耳目一新又似曾相识。

该题不拘泥传统的题型,同时考了六个主族元素的性质,答案中的三个反应方程式完全出自于课本,源于重要元素的重要性质,并且每个反应方程式的分值高达5分。

要求学生书写3个置换反应涉及6个主族,平时学生学习的时候是每个主族单独学习,现在要把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对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全面综合考虑,才能书写出完整的答案。

4.保持对实验的考查,突出化学学科特色(II)卷第28题为唯一的化学实验题,考查了化学基本实验原理、装置的作用、气体的净化和尾气的处理等。

最后一问涉及到气体的检验的叙述中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命题的立意在于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符合高中阶段应首先注重对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立足基础 考查能力——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卷化学试题分析及启示

立足基础 考查能力——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卷化学试题分析及启示
虽 然 内 容 “ ” 但 创 意新 、 度 新 。如 全 国卷 I第 2 陈 , 角 8题 限 定
20 0 6年 理综 试 卷 完 全 符 合 “ 努 力 保 证 不 超 纲 的 前 提 在
下 , 视对学 生能 力和 素质 的考 查” 要 求 。试题 内容 “ 重 的 陈 旧” 角 度 新 颖 ; 而 强调 能 力 而 不 偏 离 教 材 ; 查 基 础 而 不 追 求 考
验 基 本 操 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题 号
内 容
7( ) 6
原 子 结 构 、 体 等 知 识 晶
6 6 ( )
6 6 ( )
空 气 质 量 日报
8( 6)
环 境 污 染 知识
7( ) 6
阿 伏 加 德 罗常 数 的 有 关 计 算
7 6 ( )
晶 体结 构 类 型
元 素 周 期 表 、 期 律 知 周
2 7( 9) 1
有 机 化 学 : 信 息 题、 给 醇、 卤代 烃 、 分 异 构 体 同 2 (4 7 1) 原 电池 原 理 及 电 解 原 理

2 ( ) 71 5
无 机 推 断 题
2 (9 8 1)
实 验 : 硅 的 制 备 纯
2 (7 8 1)
有 机 化 学 给 信 息 题
本 文 重 点 对 20 0 6年 高 考 理 科 综 合 能 力 测 试 试 题 化 学 部
条件 写 置 换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国卷 Ⅱ氧 化 物 和单 质 之 间 全 的反应 ; 京卷第 2 北 6题 实 验 题 与 无 机 推 断 的 有 效 综 合 等 。
分 ( 括 全 国 卷 I、 国卷 Ⅱ、 京 卷 、 津 卷 、 庆 卷 、 川 包 全 北 天 重 四 卷 ) 特 点 加 以分 析 , 谈 谈 对 今 后 化 学 教 学 及 复 习 的 启示 。 的 并

分析2006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

分析2006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

2006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分析2006年江苏高考仍然是单独命题,化学卷继续保持了近几年的特色,体现了延续性和稳定性,从内容上看,一些中学化学的热点问题都有所涉及,与去年相比,今年试卷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并没有出现“偏”、“怪”、“难”等试题,全卷基本符合中学教学实际,注重了对“双基”和素质的考查,较好的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思想、能力和方法。

在考查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力求突出学生学科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也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本着“两个有利于”的原则,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上对考生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同时还注意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考查,有利于选拔出基础知识牢固、学习能力强、有一定创新意识的新生,体现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对今后的备考复习有很大的意义。

与去年比较,试题的整体难度下降了。

试题的题量、分值也略有调整。

I卷少了两小题,Ⅱ卷增加了一大题。

不少监考生化考场的老师反映,完整答完试题的考生大概不到三分之一。

今年I卷选择题还是以传统题型为主,考查内容涵盖了周期表、化学平衡、离子共存、环境保护、化学电池等。

学生感觉做这些题目比较顺手,毕竟高三一年,这类题练得比较多,陌生度不大。

今年Ⅱ卷尽管难度比去年下降了,但也都以中档题为主,没有明显的送分题。

有机物和实验题做起来都比较轻松。

有机有一道有机方程式书写,要求根据给定两方程式的信息,即时分析,并与已有知识联系,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所以该题能较好地考查考生即时学习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综合应用能力。

无机题中有一推断题,是以氮、氢、氧等非金属单质为起点,比较简单。

无机另两题和计算题的第二题,难度大一些。

计算的第二题是以电解原理及其应用为背景命题的,要求写电极反应,还要根据两套关联装置,判断装置中循环利用物质,以及进行相关计算,学生普遍感觉很有挑战性。

整体感觉,今年高考化学卷,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加强了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全面考查。

2006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落实基础·加强能力·统摄规律·提

2006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落实基础·加强能力·统摄规律·提
的现象、离子方程式)
考查要点
ⅢⅡ Ⅰ 津 京
给出新实验装置图,围绕乙 9 炔的制取、性质设问(装置
作用、反应现象及类型、安 全操作及化学方程式)
先按图示装置,测定试样中 10 纯碱的质量分数,后自行设
计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法
28 28
考查要点
ⅢⅡ Ⅰ 津 京
给出根据侯德榜制碱法原理 11 及有关数据、实验室制备纯
/ 0.60
2005年 0.59 0.64 0.67 0.61
2002-2006年理综卷(新)各科难度
科目 年份



2006(京) 0.63 0.60 0.56
2002
0.75 0.71 0.47
2003
0.52 0.50 0.40
2004(I) 2005(I)
0.727 0.636 0.54 0.59
碱的主要步骤,要求回答有 关问题并计算纯碱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
化学实验与元素化合物、基 12 本概念相结合 (化学方程
式、反应现象、操作方法、 步骤及作用)
28 28
考查要点
Ⅲ Ⅱ Ⅰ 津京
有关燃烧产物组成、 1 计算及热化学方程式 3 的书写
有关气体混合物燃烧 1 反应的计算及热化学 4 方程式的书写
2006年高考化学试题分 析落实基础·加强能力·统
摄规律·提
一、总体分析
理综卷难度
年份
难度(新)
2001
0.51
2002
0.60
2003
0.48
2004
0.58 ( I )
2005 2006
0.55( I ) 0.59(京)
2006年和2005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卷 的抽样统计数据(新课程)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分析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分析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分析金耀宗一、2006年高考化学试题概览(一)理科综合:全国四套、北京卷、天津卷单科卷:广东卷、江苏卷、上海卷注:特别关注以上八套试卷,分析考试说明,重点考查内容是什么?新增知识点是否涉及,如果未涉及特别关注。

(二)2006年理科能力测试化学试题的特点1、注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2、注重观察能力的考查在今年高考化学学科的考试中,加大了对于考生观察能力的考查。

3、继续突出实验能力的考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的考查一直是化学试卷的重点内容。

在2006年高考的化学试题中,更加突出了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

4、突出了思维能力的考查思维能力是高考中多种能力的核心,其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密切相关。

5、突出考查自学能力自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在2006年的高考试题中,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继续突出考查了自学能力。

二、2006年高考化学命题特点分析2006年高考理综卷化学试题,可以看出,今年试题题型与去年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试题难度基本保持稳定近两年高考理综卷化学试题难度较前几年明显降低,对此虽然一些教师和部分学生颇有微词,但难度降低这是事实,而且我认为以后几年的命题还将继续保持这样的趋势。

原因有二:其一,这样命题有利于新课改的开展。

如果题目难度过大,势必将学生引入题海中,使学生陷入“睁开眼是题,闭了眼还是题”的境况,他们哪里有时间进行社会调查,探究创新?作为教师只能无可奈何地进行“应试教育”。

其二,有利于缩小普通学校与名校的差距。

因为题目简单了;名校学生能完成的题目,普通学校一些学生也能完成,名校学生能得高分,普通学校的学生照样也能得高分,这就必然使各校之间的差距缩小,使“择校热”降温,从根源上解决教育乱收费的问题,而且符合目前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当然,也有些教师和学生认为,试题简单不利于名牌高校选拔新生。

而我认为,虽然试题难度降低了,但并不影响它的区分度,优秀学生依然能考取高分,并不影响高校招生。

理科综合化学命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理科综合化学命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2)按试题结构分类 高考理科综合命题按照试题结构分类可分为拼盘式、 高考理科综合命题按照试题结构分类可分为拼盘式、 并列式、递进式和整合式,四种方式可单独命题, 并列式、递进式和整合式,四种方式可单独命题,也可在同 一题目中体现几种命题方式。 一题目中体现几种命题方式。 ①拼盘式 题目的结构为题干围绕一个主题提出要求,回答题目 题目的结构为题干围绕一个主题提出要求, 给出的问题时只用到较单一的知识和方法, 给出的问题时只用到较单一的知识和方法,题目的每一问之 间可以没有联系。 间可以没有联系。 拼盘式命题方式. 例:拼盘式命题方式.doc 这类命题可以提高试题的考查范围, 这类命题可以提高试题的考查范围,增加高考试题测 量的知识和技能的内容,提高对主干知识的覆盖率。 量的知识和技能的内容,提高对主干知识的覆盖率。
④整合式 理科综合命题的主要方式。 理科综合命题的主要方式。 这类试题的命题模式为: 这类试题的命题模式为:
知识1 知识1 情景 问题
知识2 知识2 知识3 知识3
②并列式 这类试题的命题模式为: 这类试题的命题模式为: 问题1 问题1
情景
问题2 问题2 问题3 问题3
题型表现
③递进式 这类试题的命题模式为: 这类试题的命题模式为:
情景
问题1 问题
问题2 问题
问题3 问题
题型表现
2002年理综29( 年理综29 如:[2002年理综29(Ⅱ)] 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 途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途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二)成绩与答题情况分析 1.分数分布情况 分数分布情况 2.学生答题情况 第7题,第10题,第26题,第27题,第28题, 10题 26题 27题 28题 第29题 。 29题
二、从“变”与“不变”,思考高考理综化学命题趋势 不变” 课标、教材在变,各学科的知识、方法、 1.课标、教材在变,各学科的知识、方法、能力体系没有变 化学知识体系: 化学知识体系: 自然界的物质性 、物质的运动性 、运动的联系性 。 化学的能力体系 : 观察能力:实验现象、自然现象、图表、实物、 观察能力:实验现象、自然现象、图表、实物、模型等 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 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等 实验能力:观察与识记、操作与运用、分析与表达、设计 实验能力:观察与识记、操作与运用、分析与表达、 与评价 自学能力:获取与接受信息、 自学能力:获取与接受信息、结合已有知识与方法应用新 信息。 信息。

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1卷试卷分析

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1卷试卷分析

97
47.40 %
27895 97.48
0.65 128 8.26% 119 23.13% 114 32.84% 106
47.28 %
27897
167.7
0.559 245 7.82% 219 22.20% 206 30.70% 180
47.06 %
二.答卷情况
1、全市高考情况统计: (2)理科综合情况:
年份 I卷
II卷
2001 1-8(生) 9-16(化) 17-24(物)
25(生)26(生-化)27-28(化)29(物)30(物-化)31(物)
2002 1-7(生) 8-15(化) 16-20(物)
21-22(生)23-25(化)26-27(物)28(生-化)29(物-化)30(物)
2003 1-7(生) 8-15(化) 16-22(物)
化学计算
12 分
一.试卷评价
7、化学学科试题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覆盖面广。 (2)试题情境创设平和,难度适宜。 (3)注重能力和素质立意,体现“课改”精神。 (4)注重能力和素质立意,体现“课改”精神。 (5)强化对化学用语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
一.试卷评价
8、试题评价:
(1)最佳题、新颖题: 第10题:试题综合性强,考查力度大,巧妙的融物质 存、离子反应及化学反应中的计量关系于一体. 第27题:试题基于教材中常见的置换反应,通过一定 的限制条件,使初、高中化学所有属于置换反应——这一 反应类型的物质间的转化反应达到了一次高度整理和概括 试题设问角度新颖,对考生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深广度 的要求极高。 第29题:试题取材有时代感,问题设计层层深入,几 乎考查了中学有机化学所有的主干知识,综合性极强,对 考生能力要求 很高。

2004~2006三年高考理综(福建卷)化学试题分析与复习建议

2004~2006三年高考理综(福建卷)化学试题分析与复习建议

2004~2006三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福建卷)分析与复习建议(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泉港一中李如祥一、试题分析1、试题内容(04理综)6 .(6分)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有毒气体是A.氯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甲烷28.(14分)有A、B、C、D、E、F、G 7瓶不同物质的溶液,它们各是Na2CO3、Na2SO4、KCl、AgNO3、MgCl2、Ca(NO3)2和Ba(OH)2溶液中的一种。

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表中“↓”表示生成沉淀或微溶化合物,“-”表示观察不到明显变化。

试回答下面问题。

⑴A的化学式是,G的化学式是。

判断理由是。

⑵写出其余几种物质的化学式。

B:,C:,D:,E:,F:。

12.(化学计算),主要有关知识: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27.(电化学),主要有关知识: Cl2+2KI=2KCl+I2(05理综)26.(15分)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 G是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右图所示:(1)D的化学式(分子式)是,E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2)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3)E和F反应生成D、H和G的化学方程式是。

主要有关知识: H2+Cl22HCl NH4Cl+Ca(OH)22NH3↑+2H2O+CaCl210.(离子共存)主要有关知识:H+ + HCO3-=CO2↑+H2O2H+ +S2O32-=SO2+H2O+S↓ H+ + H2O + AlO2-=Al(OH)3↓27.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主要有关知识:N2+O22NO28.(化学实验),主要有关知识:CO2+2NaOH=Na2CO3+2H2ONa2CO3 +H2SO4=Na2SO4+CO2↑+H2O(06理综)10.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A.BaCl2 NaOH NaHCO3 B.Na2CO3 MgCl2 H2SO4C.AlCl3 NH3·H2O NaOH D.Ba(OH)2 CaCl2 Na2SO427.(15分)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单质(1)+ 化合物(1)=化合物(2)+ 单质(2),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②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

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卷(浙江卷)化学试题分析

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卷(浙江卷)化学试题分析

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卷(浙江卷)化学试题分析一、化学试题的结构1.知识点的分布: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化学学科知识内容分布表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的试题中涉及中学化学的知识点17个,占中学化学学科主要知识点(25个)的68%,对于目前化学试题12个题的题量,68%左右知识点的复盖率已属高复盖率。

本卷几乎函盖了化学学科的所有主干知识,较好地体现了2006年《考试大纲》“命题要求”中所指出的:“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这一指导思想。

2.化学主观的得分情况: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化学主观题四个大题得分情况:3.2004~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化学五大知识块分配比例对照: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的化学试题有机化学的考查有较大的增加,化学计算的考查有一定的加强,而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的考查有所削弱。

二、化学试题的特点化学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均无超越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重点对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进行了考查,化学试题陌生度不大,没有过易或过难的试题,着重考核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给人们的印象是规范、平实、基础。

1.试题重视了学科思想和化学用语的考查,突出了学科特点。

今年试题中增加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相关内容的考查比例,突出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同时全卷要求考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达11个,总计33分,所占的比重比往年明显加大。

2.试题设计体现了学科内知识的融合。

06年理科综合考查仍是学科内综合为主,但学科内综合程度有了提高。

第27题是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元素周期表知识的有机结合,该题起点低、落点高,几乎涉及了卤族、氧族、碱金属、镁铝等所有元素化合物章节的知识,需要学生将知识点统一整理,有序存储,经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才能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层次是比较高的,该题难度系数为0.5,有17.3%得零分。

2006年高考理综试卷分析(化学)及复习建议

2006年高考理综试卷分析(化学)及复习建议

2006年9月27日在郑州市高考(理综-化学)质量分析会上的发言2006年高考理综试卷分析(化学)及复习建议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曹淑玲一.试卷评价1.总况概述:(1)坚持“3+X”高考改革的方向,体现了新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2)遵循“相对稳定”、“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 体现了试题的持续性和稳定性;(3)采取“拼盘”的形式,实现了“同一学科试题相对集中”,每一个试题都有明显的学科分类;(4)实现了全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适当的难度”;(5)紧扣“教纲”和“考纲”,以考查主干知识为主,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各学科所提出的能力要求,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6)全卷化学试题共12题,试题陌生度不大、层次分明、难度适中,基础题、中等题、难题分配较合理,区分度较好,适合各层次考生。

在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

2.化学试题命题思想:(1)重视学科思想和化学用语的考查,突出学科特点。

今年试题中增加了物质结构等相关内容的考查比例,突出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同时全卷要求考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达11个,化学式5个(另隐有2个-同分异构),总计38分(+3),所占比重创历史新高。

(2)体现学科内知识的融合。

第10题有关定量反应中设计到钠、镁、钡、铝、氨及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等第一至第七主族元素知识,第27题是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元素周期表知识的结合,第28题是化学实验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合,第29题在考核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时,有效地将化学计算、实验设计方案的考核有机地融合在其中。

(3)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严密性。

如第II卷的26题关于氮、氧、硫元素的推断,考生必须对题给Y、Z和W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可能的四种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再如第27题,要求学生由置换反应的原理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列举有关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题给的限制条件加以选择确定。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分析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分析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分析试题总体评价:试题基本符合《考试大纲》的精神,以考查各科基础知识为主,注重考查基本能力,试题的背景材料新颖,答案比较准确,试题编排顺序较合理,试题区分度较大,有利于高校选拔学生,对中学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有个别题目不严谨,有错误(第9、20、30题)。

生物学科:生物试题较好地贯彻了《考试大纲》的精神,注重考察考生能力和生物学素质,发挥了试题应有的考察和选拔功能。

试题以能力立意,综合考察基础知识与科学方法,体现了生物学科特点。

题目比较新颖,有一定层次和梯度,图文并茂,文字语言表述清楚、简洁、便于学生理解。

试题难度与去年相比有显著提高。

简答题的答案多样,阅卷比较麻烦。

化学学科:化学试题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保持了近几年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试题以能力立意,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尤其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应用能力的考查,同时适当考虑了对中学化学知识点的覆盖。

试题难度基本符合《考试大纲》要求,试卷长度适中,题目设计有层次,文字语言表述较清楚、简洁,试题的阅读量不大,可以使考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地思考,发挥了应有的考查功能。

开放答案性试题过多,答案组合方式过多,给制定评分标准及阅卷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物理学科:注重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突出考查考生判断、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2006年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知识的覆盖面较大,体现基础, 降低难度。

旧题改造较多,创新题目较少,试题的改革和创新性比2005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理科综合试卷学科内综合建议在广度上进一步扩大,2006年理科综合试题难度比2005年有所下降。

一、试题结构二、试题特点生物学科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包括5个选择题和2个非选择题,共计72分。

试题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考生的4项能力要求,突出了《考试大纲》列表中的生物学主干知识,其中9项内容涉及到6项,试题贯彻了《考试大纲》精神。

2006年化学高考复习策略

2006年化学高考复习策略

三、专题突破提能力、侧重主干知识点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专题一 元素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复习策略
(1)、抓元素知识与理论的结合点,发挥活动顺序表,融金属知识于一表 (4)、抓氧化还原网络图,突出非金属知识的重难点 (5)、抓横向类比,寻同索异 (6)、抓纲目,回忆练习 (7)、抓重点,注意特性 (8)、抓典型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力和记忆 (9)、抓化学计算,使元素知识达到量化应用层次
考试题,了解新课程改革,做到心中有数
二、注重双基抓考点,构建学科知识网
第一轮复习:章节复习
按照高中课本的章次顺序,根据大纲和考纲以 及历年的高考情况,将每一章的考点一一给学生列 出,并给学生指明重点,应熟练掌握的知识点和考 点以及高考的热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到为止, 注重知识网络的构建,重难点知识的突破,还有考 点的延伸和拓展。
专题二 实验专题
(一)考生解答综合实验题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不扎实,知识应用不灵活,对综合 实验题产生畏惧心理 (2)审题不严密、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3)对实验相关内容的描述不准确,语言表 达能力差。
(二)高考考查目标与启示 考查目标一 给定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解释有关问题, 考查考生的实验素养
强调紧跟老师,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复习,不搞题海战术 强调要通过试题查缺补漏 强调加强解题能力、解题技巧的提高,特别关注审题 强调关注题型特点 强调要克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进行心理疏导 强调理综卷应先做化学题 强调要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识,鼓舞学生自信 心 和意志力的提高
谢 谢 !
6.现有以下几种措施: 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 ②少用原煤做燃料, 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 ④开发清洁能源。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 的措施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高考理综试卷分析(化学)及复习建议

高考理综试卷分析(化学)及复习建议

2006年9月27日在郑州市高考(理综-化学)质量分析会上的发言2006年高考理综试卷分析(化学)及复习建议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曹淑玲一.试卷评价1.总况概述:(1)坚持“3+X”高考改革的方向,体现了新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2)遵循“相对稳定”、“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 体现了试题的持续性和稳定性;(3)采取“拼盘”的形式,实现了“同一学科试题相对集中”,每一个试题都有明显的学科分类;(4)实现了全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适当的难度”;(5)紧扣“教纲”和“考纲”,以考查主干知识为主,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各学科所提出的能力要求,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6)全卷化学试题共12题,试题陌生度不大、层次分明、难度适中,基础题、中等题、难题分配较合理,区分度较好,适合各层次考生。

在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

2.化学试题命题思想:(1)重视学科思想和化学用语的考查,突出学科特点。

今年试题中增加了物质结构等相关内容的考查比例,突出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同时全卷要求考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达11个,化学式5个(另隐有2个-同分异构),总计38分(+3),所占比重创历史新高。

(2)体现学科内知识的融合。

第10题有关定量反应中设计到钠、镁、钡、铝、氨及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等第一至第七主族元素知识,第27题是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元素周期表知识的结合,第28题是化学实验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合,第29题在考核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时,有效地将化学计算、实验设计方案的考核有机地融合在其中。

(3)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严密性。

如第II卷的26题关于氮、氧、硫元素的推断,考生必须对题给Y、Z和W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可能的四种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再如第27题,要求学生由置换反应的原理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列举有关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题给的限制条件加以选择确定。

2006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分析2007年化学命题趋势

2006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分析2007年化学命题趋势

(2)将ZY3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Fe3++3H2O 高温 Fe(OH)3(胶体)+3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a b d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 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 生成
例2(2006—全国Ⅱ—13)主链含5个碳原 子,有甲基、乙基2个支链的烷烃有: A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例3(2006-北京-9)将aL NH3通过灼热的装 有铁触媒的硬质玻璃管后,气体体积变为bL(气体 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bL气体中NH3的体 积分数是: C
2a b A. a
(1)六套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化学试题 均依据2006年理科综合考试大纲命题,展示了 命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006年全国卷Ⅱ与 2005年全国卷Ⅲ相近。 北京卷、天津卷的化学试题则与2005年两 市的高考化学试题相联系;上海、江苏两省市 的化学单科试题与2005年的化学单科试题表现 出命题的连续性和力考查力度。
例1(2006-全国Ⅰ-10)浓度均为0.1mol· -1的三 L 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 是: B
A. B. C. D.
BaCl2 NaOH NaHCO3 Na2CO3 MgCl2 H2SO4 AlCl3 NH3· 2O NaOH H Ba(OH)2 CaCl2 Na2SO4
(3)X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 ①已知一定条件下,每1 mol该气体被O2氧化 放热98.0 kJ。若2 mol该气体与1 mol O2在此条件下 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是176.4 kJ,则 90% 该气体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②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含1.5 mol Y的 一种含氧酸(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 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 化物,若有1.5×6.02×1023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2006年3文综理综高考化学备考复习建议汇总

2006年3文综理综高考化学备考复习建议汇总

2006年“ 3+文综/理综”高考化学备考复习建议刘振贵北师大实验中学复习高中化学要按照知识结构,着力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紧密联系实际,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规律 编织网络 1.运用元素周期律,把握非金属全局 氧化区非金属元素 F 、0、Cl 、Br ;2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把握金属全局 活泼金属组 K 、Ca 、Na , Mg , Al ; 中活泼金属组 Zn , Fe , Sn , Pb , ( H ); 不活泼金属组Cu , Hg , Ag , Pt , Au 。

二、把握重点 联系实际1 •联系环境保护实际例 汽车尾气中是空气的重要污染源,油、气混合气点火爆发时产生的 SO 2、NO 、CO 、C 等随尾气排出污染大气。

为简化讨论可设汽油主要成分为C &H 18,空气中。

2的体积分数为20%。

(1) 简析空气污染物产生的原因(2) 消除汽车尾气对环境污染的方法和途径。

2 •联系生活实际例1氯气作为饮用水消毒剂已有百余年历史。

(1 )简析Cl 2消毒原理(2) Cl 2作为饮用水消毒的弊病 (3) CIO 2作为新型饮用水消毒剂的优点,简述 CIO ?的生产原理。

例2 2002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严令禁止用“雕白粉”作为食品添加剂,10月进行严厉查处。

雕白粉可使食品增白,增加韧性,改善口感,但食用后会引起中毒,伤害肝、肾,危害极大。

雕白粉又称“吊白块”,化学名称叫次硫酸氢钠甲醛,可由甲醛与次硫酸氢钠反应制得:H还原区非金属元素 H 、B 、C 、Si 、P 、As ;氧化还原区非金属元素N 、S 、Se 、Te 、I 、(At )。

IH-C = O + lTaHSO 5NaHSO 2是一个离子化合物,可表示为 Na [OSOH] \(1) 雕白粉的溶解性。

(2)NaHSO z 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甲醛与NaHSO 2的反应实质和反应类型。

2006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分析

2006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分析

2006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分析---------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沈旭峰2006年江苏高考仍然是单独命题,化学卷继续保持了近几年的特色,体现了延续性和稳定性,从内容上看,一些中学化学的热点问题都有所涉及,与去年相比,今年试卷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并没有出现“偏”、“怪”、“难”等试题,全卷基本符合中学教学实际,注重了对“双基”和素质的考查,较好的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思想、能力和方法。

在考查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力求突出学生学科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也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本着“两个有利于”的原则,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上对考生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同时还注意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考查,有利于选拔出基础知识牢固、学习能力强、有一定创新意识的新生,体现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对今后的备考复习有很大的意义。

与去年比较,试题的整体难度下降了。

试题的题量、分值也略有调整。

I卷少了两小题,Ⅱ卷增加了一大题。

不少监考生化考场的老师反映,完整答完试题的考生大概不到三分之一。

今年I卷选择题还是以传统题型为主,考查内容涵盖了周期表、化学平衡、离子共存、环境保护、化学电池等。

学生感觉做这些题目比较顺手,毕竟高三一年,这类题练得比较多,陌生度不大。

今年Ⅱ卷尽管难度比去年下降了,但也都以中档题为主,没有明显的送分题。

有机物和实验题做起来都比较轻松。

有机有一道有机方程式书写,要求根据给定两方程式的信息,即时分析,并与已有知识联系,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所以该题能较好地考查考生即时学习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综合应用能力。

无机题中有一推断题,是以氮、氢、氧等非金属单质为起点,比较简单。

无机另两题和计算题的第二题,难度大一些。

计算的第二题是以电解原理及其应用为背景命题的,要求写电极反应,还要根据两套关联装置,判断装置中循环利用物质,以及进行相关计算,学生普遍感觉很有挑战性。

整体感觉,今年高考化学卷,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加强了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全面考查。

高考理科综合试卷(Ⅰ)化学科质量分析

高考理科综合试卷(Ⅰ)化学科质量分析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Ⅰ)化学科质量分析一.对试卷的总体评价:(一)、遵循考纲,贴近教材今年试题考查的都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有利于正面引导中学教学。

第Ⅰ卷的选择题集中考查了一些最基础的知识,突出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回避热点(如第8题阿伏加徳罗常数问题),也不回避常规解题方法(如第9题利用得失电子守恒,第13题利用电荷守恒),彻底摈弃繁、难、偏题;考查了简单的晶体类型和元素周期律、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酸碱盐的复分解反应、电离平衡、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和电荷守恒。

第Ⅰ卷体现了其基础性,着重考查学生的双基知识。

第Ⅱ卷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体现其选拔性和较好的区分度,注重与教材的紧密结合,涉及元素及其化合物推断、化学实验的设计及实验操作方法以及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着重考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四种能力,重视化学用语的考查,书写化学方程式有11处,比往年有所增加;加大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

如26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27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中单质间的置换反应;28题考查通过实验验证过氧化钠可以做供氧剂;29题考查有机化学中加成反应、酯化反应、银镜反应、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有机物燃烧的简单计算。

这些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主干知识,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题力图引导考生必须牢固掌握基础,引导学生学好中学教材,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杜绝题海和不良复习资料对教学的冲击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难度适中,梯度明显选择题中既有十分基础的题目,如6题、8题,又有思考性较强的题目,如10题、11题、13题。

其中9题出得好,只要学生能够抓住电荷守恒,这道题目马上就可解决,整体来说难度比较适中。

26题全省的平均分6.82,得分率达到75.78%,很明显这道题目是容易题。

27题难度较大,全省的平均分6.79,得分率45.27%,要求六种单质要在不同的主族,从全省的评卷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只能写出一个或两个化学方程式,能够写完整的不多。

立足基础考查能力——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卷化学试题分析及启示

立足基础考查能力——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卷化学试题分析及启示

立足基础考查能力——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卷化学试题分析
及启示
李建堂
【期刊名称】《化学教育》
【年(卷),期】2006(27)10
【摘要】@@ 本文重点对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化学部分(包括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北京卷、天津卷、重庆卷、四川卷)的特点加以分析,并谈谈对今后化学教学及复习的启示.
【总页数】4页(P29-31,36)
【作者】李建堂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市第二十中学,03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稳中求新注重素养考查能力兼顾基础——2018年全国高考Ⅰ卷理综化学试题的特点评析及2019年备考策略 [J], 黄立生;张立云
2.立足基础考查能力体现创新——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生物试
题分析及启示 [J], 陈明;陈磊
3.在平实中继承和创新以基础考查能力和素养——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化学试题分析 [J], 王军翔
4.立足基础、考查能力,凸显化学学科核心素养———2019年高考理综卷(Ⅰ、Ⅱ、
Ⅲ)对比分析与备考启示 [J], 王志刚
5.立足基础求稳定铸魂育人引课改——2020年全国理综卷Ⅰ化学试题分析 [J], 汤伟;王正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9月27日在郑州市高考(理综-化学)质量分析会上的发言2006年高考理综试卷分析(化学)及复习建议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曹淑玲一.试卷评价1.总况概述:(1)坚持“3+X”高考改革的方向,体现了新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2)遵循“相对稳定”、“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 体现了试题的持续性和稳定性;(3)采取“拼盘”的形式,实现了“同一学科试题相对集中”,每一个试题都有明显的学科分类;(4)实现了全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适当的难度”;(5)紧扣“教纲”和“考纲”,以考查主干知识为主,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各学科所提出的能力要求,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6)全卷化学试题共12题,试题陌生度不大、层次分明、难度适中,基础题、中等题、难题分配较合理,区分度较好,适合各层次考生。

在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

2.化学试题命题思想:(1)重视学科思想和化学用语的考查,突出学科特点。

今年试题中增加了物质结构等相关内容的考查比例,突出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同时全卷要求考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达11个,化学式5个(另隐有2个-同分异构),总计38分(+3),所占比重创历史新高。

(2)体现学科内知识的融合。

第10题有关定量反应中设计到钠、镁、钡、铝、氨及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等第一至第七主族元素知识,第27题是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元素周期表知识的结合,第28题是化学实验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合,第29题在考核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时,有效地将化学计算、实验设计方案的考核有机地融合在其中。

(3)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严密性。

如第II卷的26题关于氮、氧、硫元素的推断,考生必须对题给Y、Z和W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可能的四种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再如第27题,要求学生由置换反应的原理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列举有关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题给的限制条件加以选择确定。

本题既要求考生具有较好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思维发散能力,又要求考生根据限制条件进行严密思考。

试题设计有一定的开放性。

(4)实验题设计强调基础性。

第28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给的装置图等信息,回答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方法等问题。

试题强调的是对一些常规实验的原理和步骤的掌握,有些操作是学生初中就熟悉的,但要有条理地回答清楚也不容易(如“关闭分液漏斗的开关”环节往往会被忽视)。

实验题的设计不再追求一题的全面和完整,如实验设计和评价分在多处体现或隐现(29-2明是设计,隐含评价)。

与往年相比,创新意识的考核略显不足。

(5)注重设计计算过程简单的题目。

如第9题、第13题。

第29题第(5)小题利用字母代替数字进行列式,避免了繁难的计算。

(6)体现考纲的变化:如计算位次的调整、元素化合物要求层次的提高等。

3.试卷结构:2006年理综试卷全卷分I、II两卷,共有31小题,满分300分。

其中,第I卷为客观试题(选择题),包括二个大题,21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126分,占全卷总分的43%;题型为单项选择题(1~13小题,内容主要涉及生物和化学学科)和不定项选择题(14~21小题,内容主要涉及物理学科)。

第II卷为主观试题(非选择题),包括10个小题,共计174分;题型为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另外,将试题按学科划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在考查内容上也与2005年保持相似的比例,约为40%、36%、24%,在赋分上分别约为120、108、72分。

附表1:近几年理综试题题数分布及赋分情况年份总分(总题数)I卷(题数)II卷(题数)比例2001 300(31)144(24)156(7)48:522002 300(30)120(20)180(10)40:602003 300(34)132(22)168(12)45:552004 300(31)126(21)174(10)42:582005 300(31)126 (21) 174 (10) 42:582006 300(31)126 (21) 174 (10) 42:58附表2:近几年理综试题科目分布及赋分情况年份物理(题数)化学(题数)生物(题数)2001 110(8+2+0.5)111(8+2+0.5+0.5)79(8+1+0.5)2002 115(5+3+0.5)110(8+3+0.5+0.5)75(7+2+0.5)2003 110(7+4)110(8+5)80(7+3)2004 120(8+4)108(8+4)72(5+2)2005 120(8+4)108(8+4)72(5+2)2006 120(8+4)108(8+4)72(5+2)4.题型与题量:2001~2004年高考理综试卷的题型、题量分布及赋分比例一直处于不断地调整之中,试题调整的直接目的在于调节试题整体难度、充分发挥主、客观试题的功能及双向调节作用,使试题整体结构更趋合理。

从整体上看,第I卷、第II卷题量和分值有“此削彼长”的趋势。

但从2004年起,高考理综试卷的题型、题量分布及赋分比例基本上保持稳定,说明经过不断地探索,高考理综试卷的结构正逐渐走向成熟。

附表3:近几年理综各科试题分布详情年份I卷II卷2001 1-8(生) 9-16(化) 17-24(物) 25(生)26(生-化)27-28(化)29(物)30(物-化)31(物) 2002 1-7(生) 8-15(化) 16-20(物) 21-22(生)23-25(化)26-27(物)28(生-化)29(物-化)30(物) 2003 1-7(生) 8-15(化) 16-22(物) 23-25(物)26-28(生)29-33(化)34 (物)2004 1-5(生) 6-13(化) 14-21(物) 22-25(物)26-29(化)30-31(生)2005 1-5(生) 6-13(化) 14-21(物-多项) 22-25(物)26-29(化)30-31(生)2006 1-5(生) 6-13(化) 14-21(物-多项) 22-25(物)26-29(化)30-31(生)近三年的理综试卷中各学科试题通常采取相对集中编排的方式,在I卷的排布顺序为“生→化→理”,在II卷的排布顺序为“理→化→生”。

其中,相对较难的物理试题在全卷位置上集中排布,相对较容易生物题为全卷“压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试卷的答完率。

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较为科学的试题分布方式。

5.试题难度:抽样统计表明,2006年高考理综试题除21、25、30题难度较大(难度系数≤0.4)外,其余试题都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试题为主。

从试卷整体难度上看,2006年高考理综试题无论在第I 卷、第Ⅱ卷还是全卷都与2005年试题难度相当,略微偏易。

说明,近两年高考理综命题在整体难度控制上把握得较好,使试题保持了稳定性。

附表4:近几年理综试卷难度系数年份 全卷 第I 卷 第II 卷 物理 化学 生物 2001 0.31 0.58 0.58 2002 0.594 0.759 0.484 0.44 0.68 0.70 2003 0.491 0.683 0.341 0.459 0.493 0.532 2004 0.56 0.67 0.49 0.43 0.62 0.70 2005 0.5246 0.66 0.42 0.4040.640.486520060.540.690.430.4624 0.6675 0.47756.知识与能力层次分布(化学):附表5:知识与能力层次分布(化学)了解 理解 (掌握) 综合应用 合 计晶体类型及特征 6(6)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39分元素周期律7(6)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8(6) 电解原理及计算 9(6) 弱酸电离平衡及移动 11(6) 元素周期表及物质的推断 26(9) 物质间的共存和离子反应 10(6) 元素及化合物 21分常见物质间的置换反应关系及反应方程式的书写27(15) 有机官能团的性质12(6)有机化学 21分 有机物结构分析、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和方程式书写、官能团分析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有机物推断29(1)-(4)(15)设计实验验证Na 2O 2的性质及相关操作28(15) 化学实验 15分pH 和离子浓度计算 13(6)化学计算 12分根据有机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29(5)(6)7.试题评价(1)最佳题、新颖题第10题:试题综合性强,考查力度大,融物质共存、离子反应及化学反应中的计量关能 力 层 次 题 目 ( 分 值 )知 识 点系于一体。

第27题:试题基于教材中常见的置换反应,通过一定的限制条件,使初、高中化学所有属于置换反应——这一反应类型的物质间的转化反应达到了一次高度整理和概括。

试题设问角度新颖,对考生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深广度的要求极高。

第29题:试题取材有时代感,问题设计层层深入,几乎考查了中学有机化学所有主干知识,综合性极强,对考生能力要求很高。

(2)可商榷之处①元素化合物重点不突出:考查元素的种类虽多,但主干内容不足另,没有变价金属的内容。

②开放性答案太多:不利于评卷。

可改进,如28图用简易启普发生器。

③要求不明确:如26-3“…可组成一(中学化学)化合物”;28-4“下一步实验操作”停止即可?29-5-2“列出X的计算式”要过程吗?要“列”几个?④试题设计不够严谨:如第9 题没有考虑到AlCl3在熔融状态下为共价化合物,几乎不导电;29-3-4“(苯环上)只能生成…”⑤对过程的考查不足:28题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力度不够,第28-3小题设问方式过于直接,几乎不需理解题意即可顺利解答。

二.答卷情况1.全市高考情况统计:(1)总况:科目考试人数平均分难度值一本分一本率二本分二本率三本分三本率专科1分专科1率总分27911 451 0.601 590 7.74% 548 21.61% 525 30.44% 480 46.74% 语文27909 96.46 0.643 111 8.25% 105 23.52% 103 30.66% 98 49.86% 数学27898 89.59 0.597 123 7.90% 112 22.50% 107 30.73% 97 47.40% 英语27895 97.48 0.65 128 8.26% 119 23.13% 114 32.84% 106 47.28% 综合27897 167.7 0.559 245 7.82% 219 22.20% 206 30.70% 180 47.06% (2)理科综合情况:学校考试人数平均分一本率二本率三本率专科1率全市27897 167.68 7.82% 22.20% 30.70% 47.06% 市区9902 161.87 7.06% 19.62% 27.05% 42.92% 市直7067 171.91 8.77% 23.70% 31.92% 49.67% 区属1390 132.5 1.29% 5.18% 9.42% 20.79% 民企事办616 111.72 1.14% 4.38% 6.01% 11.69% 省示范5604 179.7 10.58% 27.77% 36.90% 55.71% 市直除省示范外1463 142.08 1.85% 8.13% 12.85% 26.52% 六县17995 170.87 8.24% 23.61% 32.70% 49.34% 荥阳2956 173.35 8.36% 24.49% 33.90% 51.62% 新密3691 159.67 5.93% 19.67% 27.55% 41.61% 登封3472 149.92 3.80% 12.79% 20.59% 34.13%新郑 4250 185.92 14.12% 34.92% 43.41% 60.59% 中牟 3626 182.68 7.83% 24.02% 36.02% 56.73%2.全省理综答卷情况: 学科物理化学 生物 全卷 I 卷满分 48 48 30 126 得分 27.62 36.94 21.1 87.54 难度 0.5754 0.7696 0.7033 0.69 II 卷 满分 7260 42 174 得分 27.8735.15 13.28 75.13 难度 0.3871 0.5858 0.3162 0.43 全卷满分 120108 72 300 得分 55.49 72.09 34.38 162.67 难度 0.46240.66750.47750.543.化学试题得分情况4.学生在答卷中反映出的问题题号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6 6 5.04 0.84 7 6 3.71 0.62 8 6 4.7 0.78 9 6 4.65 0.78 10 6 4.39 0.73 11 6 4.83 0.8 12 6 5.15 0.86 13 6 4.47 0.74 26 9 7.08 0.79 27 15 7.61 0.51 28 15 9.39 0.63 292111.070.53(1)化学用语及文字表达能力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