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术后急性肺栓塞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术后预防肺栓塞
术后预防肺栓塞术后预防肺栓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术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肺栓塞是由于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果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因此,术后预防肺栓塞的标准格式文本如下:一、背景介绍术后患者容易发生肺栓塞,主要原因是手术后长时间卧床休息,导致血液循环减慢,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容易聚集形成血栓。
肺栓塞的发生率较高,且病情严重,因此,术后预防肺栓塞是非常必要的。
二、术后预防肺栓塞的措施1.早期活动:术后患者应尽早进行适当的活动,如下床活动、站立和行走等。
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使用抗凝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考虑给予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
抗凝药物可以有效地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3.使用弹力袜:术后患者应穿戴弹力袜,以增加下肢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弹力袜能够提供适当的压力,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血液淤积。
4.积极预防感染:术后患者容易发生感染,感染是引起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要积极采取预防感染的措施,如保持伤口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5.定期监测: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超声心动图、D-二聚体等,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血栓形成。
三、术后预防肺栓塞的效果评估术后预防肺栓塞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估:1.肺栓塞的发生率:通过统计术后患者中发生肺栓塞的比例,来评估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2.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可以使用一些评分系统来评估术后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如Caprini评分系统等。
3.相关检查结果:通过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D-二聚体等检查,观察血栓形成的情况,来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
四、术后预防肺栓塞的注意事项1.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方案。
2.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预防措施。
3.加强宣教,让患者和家属了解肺栓塞的危害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4.加强团队合作,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术后肺栓塞的预防工作。
术后预防肺栓塞
术后预防肺栓塞术后预防肺栓塞是一项重要的医疗任务,旨在减少手术后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它发生在手术后的患者身上,可能导致血栓阻塞肺动脉,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术后预防肺栓塞的措施和方法至关重要。
为了准确满足术后预防肺栓塞的需求,我们制定了以下标准的预防措施和指南: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特殊要注意患者是否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如年龄、肥胖、吸烟、家族史等。
2. 预防性抗凝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如长期卧床、大手术、骨折等,可以考虑赋予预防性抗凝治疗。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份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3. 动态监测:术后患者应进行动态监测,包括心电图、血气分析、D-二聚体等指标的监测。
这些指标可以匡助医生及时发现肺栓塞的征兆和症状。
4. 早期活动:术后患者应及早进行主动活动,如床上坐位、下床活动等。
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5. 应用弹力袜: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弹力袜来增加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6. 定期复查: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超声心动图、肺通气灌注扫描等检查,以评估肺动脉血栓的存在和程度。
7. 教育指导:医护人员应对术后患者进行肺栓塞的教育指导,包括症状的认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如何正确使用药物等。
8. 多学科合作:术后预防肺栓塞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外科医生、内科医生、护士和康复师等。
他们应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9. 随访管理: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管理,以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和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有需要,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干预。
总之,术后预防肺栓塞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和指南。
通过术前评估、预防性抗凝治疗、动态监测、早期活动、应用弹力袜、定期复查、教育指导、多学科合作和随访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术后预防肺栓塞
术后预防肺栓塞标题:术后预防肺栓塞引言概述:术后预防肺栓塞是一项重要的措施,旨在减少手术患者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威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术后预防肺栓塞的方法和措施。
一、术后早期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1.1 定期活动: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活动,如起床行走、做一些简单的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在深静脉中积聚形成血栓。
1.2 应用弹力袜:术后患者应佩戴专业的弹力袜,以增加下肢静脉回流速度,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1.3 药物预防:对于高危患者,如长时间卧床、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等,可以考虑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二、术后早期进行肺功能康复2.1 呼吸肌锻炼:术后患者可以进行一些呼吸肌锻炼,如深呼吸、吹气球等,以增强肺功能,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2.2 咳嗽和痰液排出:术后患者应及时咳嗽和排痰,以防止痰液在呼吸道中滞留,导致肺栓塞的发生。
2.3 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对于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术后可以考虑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以改善肺功能,减少肺栓塞的风险。
三、术后早期进行液体管理3.1 补充足够的水分:术后患者应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3.2 避免过度补液:术后患者在液体管理上应避免过度补液,以防止血液容量过大,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3.3 应用抗凝药物:对于高危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凝药物进行液体管理,以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四、术后早期进行疼痛管理4.1 控制术后疼痛:术后患者应及时控制疼痛,以减少呼吸困难和活动受限,防止肺栓塞的发生。
4.2 合理使用镇痛药物:术后患者在镇痛药物的使用上应遵医嘱,合理使用,避免过度镇痛导致呼吸抑制,增加肺栓塞的风险。
4.3 应用物理疗法:对于术后患者,可以考虑应用物理疗法,如热敷、按摩等,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五、术后早期进行教育和宣教5.1 术后护理知识教育:术后患者及其家属应接受相关的术后护理知识教育,了解肺栓塞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术后预防肺栓塞
术后预防肺栓塞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常常发生在手术后的患者身上。
它是由于血液中的血栓阻塞了肺动脉或其分支所引起的。
术后预防肺栓塞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避免这种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
1. 术后早期活动:术后患者应尽早进行适量的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不动。
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在静脉中滞留,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 弹力袜的使用:术后患者应佩戴医生建议的弹力袜,以增加下肢的血液循环。
弹力袜可以帮助减少静脉回流的阻力,减少静脉内血液淤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3. 药物预防:对于高危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血液凝结,阻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
然而,使用抗凝药物需要密切监测,因为过度抗凝可能导致出血并引发其他并发症。
4. 正确的饮食:术后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盐的食物。
适量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血液的正常凝固功能。
此外,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5. 防止脱水:术后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脱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定期饮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形成。
6. 定期随访: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不适症状。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调整预防措施,以确保最佳的预防效果。
7. 教育患者:医生和护士应向术后患者提供相关的教育,包括肺栓塞的风险因素、预防方法和早期症状的认识。
患者应了解自己的病情,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肺栓塞的发生。
总结:术后预防肺栓塞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避免这种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早期活动、弹力袜的使用、药物预防、正确的饮食、防止脱水、定期随访和教育患者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肺栓塞的风险。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术后预防肺栓塞的具体措施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和执行。
及时的预防措施和积极的自我管理对于术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术后预防肺栓塞
术后预防肺栓塞术后预防肺栓塞是一项重要的医疗任务,旨在预防手术后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且病情危重,因此术后预防肺栓塞的工作尤为重要。
一、术后预防肺栓塞的背景和重要性术后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休息和手术后的损伤,很容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而引发肺栓塞。
肺栓塞是一种血栓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术后预防肺栓塞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旨在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二、术后预防肺栓塞的方法和措施1. 床旁护理: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液淤积,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床旁护理,包括进行下肢按摩、袜子的使用、定期翻身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 药物预防:抗凝药物是预防肺栓塞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开具适当的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以减少血液凝结的可能性,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3. 引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术后患者应尽早进行适当的主动运动,如下床活动、走动等。
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并加速康复过程。
4. 提供适当的休息环境:术后患者需要有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以减少身体的压力和紧张感。
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湿度适宜,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5. 定期检查和评估: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超声检查,以评估血栓形成的风险和效果。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术后预防肺栓塞的效果。
三、术后预防肺栓塞的效果评估和改进为了评估术后预防肺栓塞的效果,医院可以建立相关的指标和评估体系,包括肺栓塞发生率、抗凝药物使用率、患者康复情况等。
通过定期的数据分析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预防效果。
同时,医院还可以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宣教工作,提高其对术后预防肺栓塞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术后预防肺栓塞
术后预防肺栓塞引言概述:手术后的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wei)险。
为了预防术后肺栓塞的发生,医疗团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术后预防肺栓塞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五个方面的预防措施。
一、术后早期动态观察1.1 术后患者密切观察术后患者需要在专业医护人员的密切观察下度过早期恢复期。
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记录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重要指标。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2 术后患者的体位调整为了促进血液循环,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位调整。
特殊是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每2小时摆布改变一次体位,避免长期压迫某一部位,防止血液淤积。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体位调整计划。
1.3 术后患者的活动训练术后患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活动训练,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活动训练可以包括床边活动、下床活动、走廊活动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二、药物预防2.1 抗凝药物的应用术后患者往往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份子肝素等。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抗凝药物种类和剂量,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2 溶栓药物的使用对于已经形成血栓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溶栓药物来溶解血栓。
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
使用溶栓药物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2.3 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抗血小板药物种类和剂量,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三、外科手术干预3.1 静脉滴注药物术后患者可以通过静脉滴注药物来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常用的药物包括低份子肝素、抗血小板药物等。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如何预防手术后肺栓塞的发生
如何预防手术后肺栓塞的发生手术后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它是指由于手术时长时间卧床不动,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并脱落,最终堵塞肺动脉引起的疾病。
肺栓塞常常会导致呼吸困难、胸痛、心率急速增加等症状,并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预防手术后肺栓塞的发生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预防手术后肺栓塞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早期活动术后尽早活动是预防手术后肺栓塞的有效手段之一。
手术后卧床休息的患者应尽早开始进行床上活动,如深呼吸、腿部运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活动,减少血栓的形成。
2.使用抗凝药物在手术后的恢复期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能够有效地防止血液因凝固而形成血栓,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但是,使用抗凝药物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并注意避免出血等副作用。
3.使用弹力袜弹力袜是一种能够提供外压的袜子,能够增加下肢静脉回流,减少静脉血液淤滞,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手术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佩戴弹力袜,以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4.保持良好的水分和饮食摄入适当的水分和饮食摄入对预防手术后肺栓塞也很重要。
合理的水分摄入能够保持血液的稀薄度,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此外,饮食应富含纤维素和低脂肪,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预防手术后肺栓塞。
5.避免交叉感染术后肺栓塞的发生与感染也有一定的关系。
手术后伤口容易感染,因此患者需要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消毒。
此外,手术后还要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环境。
6.定期体检和复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如果出现胸闷、气促、咳嗽咯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肺栓塞。
总结起来,预防手术后肺栓塞的关键在于尽早活动、合理使用抗凝药物、佩戴弹力袜、保持良好的水分和饮食摄入、避免交叉感染以及定期体检和复查。
患者在术后应严格遵守医生的嘱咐,加强自我监护,以减少肺栓塞的风险。
以上措施旨在提供参考,具体的预防措施还需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医生的指导进行确定。
术后肺栓塞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了提高我院对术后肺栓塞的预防和应对能力,降低患者死亡率,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术后患者,特别是高发肺栓塞风险的手术患者。
三、组织架构1. 成立术后肺栓塞应急处理小组,由医务科、护理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内科、急诊科、影像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 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预案的执行。
四、预防措施1. 术前评估:对所有手术患者进行肺栓塞风险评估,重点关注高龄、肥胖、有血栓病史、长期卧床、手术时间较长等高危因素患者。
2. 术前准备:针对高危患者,术前进行抗凝治疗,并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3. 术后监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呼吸功能、下肢肿胀情况等,及时发现肺栓塞症状。
4. 抗凝治疗:术后根据医生建议继续抗凝治疗,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5. 康复训练: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血栓形成。
五、应急预案1. 症状监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立即报告:值班医师和护士立即向应急处理小组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3. 紧急处理:应急处理小组根据患者病情,立即进行以下处理:a.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治疗。
b. 立即进行心电图、血气分析、D-二聚体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c. 根据医生建议,给予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d.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特殊情况处理:a. 心源性肺栓塞:根据病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必要时进行溶栓治疗。
b. 非心源性肺栓塞:根据病因,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必要时进行溶栓治疗。
5. 转诊:如病情危重,需转诊至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六、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处理小组成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七、应急预案的修订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重大变化,及时修订。
术后预防肺栓塞
术后预防肺栓塞标题:术后预防肺栓塞引言概述:手术后的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
为了预防术后肺栓塞的发生,医生和患者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术后预防肺栓塞的方法。
一、术后早期活动:1.1 早期床边活动:手术后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床边活动,如转身、坐起、下床行走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血栓形成。
1.2 深呼吸和咳嗽:患者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深呼吸和咳嗽,以防止肺部积液和阻塞,减少肺栓塞的风险。
1.3 应用体外反搏装置:对于高危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体外反搏装置,通过增加下肢血流来预防血栓形成。
二、药物预防:2.1 抗凝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或华法林,以减少血液凝结的风险。
2.2 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有高血小板凝集风险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以预防血栓形成。
2.3 气压设备:在手术期间或术后,医生可能会使用气压设备,如弹力袜或气压靴,来帮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三、液体管理:3.1 补液:术后患者应及时补充足够的液体,以保持血液稀薄,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3.2 避免脱水:医生应密切监测术后患者的液体平衡,避免脱水情况的发生,因为脱水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肺栓塞的风险。
3.3 控制血压:保持稳定的血压水平,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医生可能会采取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来控制患者的血压。
四、术后肢体抬高:4.1 床位抬高:术后的患者应尽量保持肢体抬高的姿势,可以通过调整床位高度或使用枕头来提高下肢位置,减少血液滞留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4.2 活动抬高:患者在床边活动或行走时,应尽量保持下肢抬高的姿势,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血栓形成。
4.3 定期抬高:患者在术后休息期间,应定期抬高下肢,可以使用枕头或其他支撑物,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五、定期复查和随访:5.1 定期超声检查:对于高危患者,医生可能会安排定期超声检查,以监测血栓形成的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术后预防肺栓塞
术后预防肺栓塞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常见于手术后的患者。
它是由血栓阻塞肺动脉或者其分支引起的,可能导致肺血流受阻和肺组织缺血坏死。
为了预防术后肺栓塞的发生,以下是一些标准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1. 早期活动和体位改变:术后及早进行活动,如床边活动和坐起来等。
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液在血管中滞留,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此外,定时改变体位,如翻身、抬腿等,也可以匡助预防血栓形成。
2. 使用弹力袜:穿戴弹力袜是预防术后肺栓塞的常见方法之一。
弹力袜可以增加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减少血液滞留,防止血栓形成。
术后患者应在医生或者护士的指导下正确佩戴弹力袜,并定期更换。
3. 药物预防:药物预防是术后肺栓塞预防的重要策略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血药如肝素、低份子肝素等可防止血液过度凝结,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也可以减少血小板会萃,预防血栓形成。
4. 液体管理:保持良好的液体平衡对预防术后肺栓塞非常重要。
充足的液体摄入可以保持血液的稀释度,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术后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水,并避免脱水。
5. 避免长期卧床:长期卧床会增加血液在下肢静脉中滞留的时间,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术后患者应及早进行床边活动,并避免长期卧床。
如果患者需要卧床歇息,应定时进行肢体运动,如踝关节运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6.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对预防术后肺栓塞也有一定的作用。
患者应避免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
此外,适量的蛋白质摄入也有助于维持血液的正常凝血功能。
7. 定期复查和随访: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监测血液凝血功能和排除肺栓塞的可能。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预防措施和药物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术后预防肺栓塞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患者、医生和护士的共同努力。
通过早期活动、使用弹力袜、药物预防、液体管理、避免长期卧床、饮食调理以及定期复查和随访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肺栓塞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术后预防肺栓塞
术后预防肺栓塞标题:术后预防肺栓塞引言概述:术后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危害患者生命。
因此,术后预防肺栓塞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肺栓塞的重要性、预防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术后肺栓塞的危害1.1 肺栓塞是指由于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疾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1.2 术后肺栓塞可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等症状,严重影响康复和治疗效果。
1.3 若肺栓塞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术后预防肺栓塞至关重要。
二、术后预防肺栓塞的方法2.1 积极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避免血栓形成引起肺栓塞。
2.2 术后患者应早期行床边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
2.3 使用药物预防肺栓塞,如肝素、华法林等药物,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
三、术后预防肺栓塞的注意事项3.1 术后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用药剂量。
3.2 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摄入过多高脂肪食物,保持体重适中。
3.3 定期复查血液凝血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预防肺栓塞的效果。
四、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4.1 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2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站立,保持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3 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五、术后肺栓塞的预防效果评估5.1 定期复查肺动脉超声或CT检查,评估预防肺栓塞的效果。
5.2 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发现肺栓塞的征兆。
5.3 若发现肺栓塞的征兆,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结论:术后预防肺栓塞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及医护人员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率。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对术后患者的预防肺栓塞有所帮助。
术后预防肺栓塞
术后预防肺栓塞标题:术后预防肺栓塞引言概述: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术后患者特殊容易发生。
因此,术后预防肺栓塞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术后预防肺栓塞的方法。
一、术后早期活动1.1 早期起床活动:术后患者应及早进行起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不动。
1.2 轻度运动:适当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如散步、做简单的体操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1.3 坚持运动:坚持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预防血液淤积和血栓形成。
二、药物预防2.1 抗凝药物:术后患者往往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如肝素、华法林等。
2.2 抗栓药物:有些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栓药物,如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形成。
2.3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严格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
三、压力预防3.1 弹力袜:术后患者可以穿着弹力袜,有助于提高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3.2 避免长期坐立:长期坐立容易导致下肢血液淤积,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应尽量避免。
3.3 定时翻身: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时翻身,保持身体血液循环畅通。
四、保持水分4.1 充足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血液,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4.2 避免饮酒:酒精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术后患者应避免饮酒。
4.3 多吃水果蔬菜: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五、定期复查5.1 血液检查: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了解血液凝固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5.2 彩超检查:定期进行下肢彩超检查,了解下肢血管情况,及时发现血栓形成。
5.3 专业指导: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接受专业指导,保持身体健康。
结论:术后预防肺栓塞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及家属应该重视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预防措施。
通过早期活动、药物预防、压力预防、保持水分和定期复查等多方面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生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
手术后肺栓塞的预防措施
手术后肺栓塞的预防措施引言肺栓塞作为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在手术后常见且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肺栓塞是指由血栓或其他物质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血流减少或阻断的疾病。
手术后患者因为长时间卧床、手术创面及其他因素容易导致血液凝结,增加了肺栓塞的风险。
因此,在手术后,预防肺栓塞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手术后肺栓塞的预防措施。
1. 术中防范措施•及早活动:手术中向患者示范一些轻微的肢体活动,例如脚踝的运动。
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
•佩戴弹性袜:手术中穿戴弹性袜有助于提高血液循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
2. 术后早期预防措施•早期行动:患者术后尽早行动非常重要。
通过早期行走或进行适度的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指导和关怀。
•药物预防:对于有较高风险的手术患者,如髋关节置换术、脊柱手术等,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凝血药物进行预防。
常见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穿戴弹性袜:术后佩戴弹性袜有助于增加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3. 长期预防措施•运动和体育锻炼:鼓励手术后患者定期参与运动和体育锻炼,例如散步、游泳和瑜伽等。
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均衡饮食:手术后患者应当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减少血液黏稠度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定期体检和筛查:手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和血液筛查,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4. 注意事项•避免长时间静脉置管:长时间留置导管是血栓形成的常见风险因素之一,在没有确切需要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留置。
•减少卧床时间:避免长时间卧床,尽量多做一些床边活动或者转乘轮椅,有条件的患者可以适当的进行站立或行走,以保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注意药物使用: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雌激素补充剂等,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手术后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谨慎,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或停药。
术后预防肺栓塞
术后预防肺栓塞术后预防肺栓塞是指在手术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预防患者浮现肺栓塞的并发症。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往往由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脱落到肺动脉引起,导致肺血管阻塞,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术后预防肺栓塞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1. 早期活动:术后患者应及早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早期下床行走、进行肢体活动等。
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淤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 应用抗凝药物:抗凝药物是预防肺栓塞的重要药物之一。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份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血液凝固,减少血栓的形成。
3. 弹力袜的使用:弹力袜是一种可以增加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的辅助装置。
它通过施加适当的压力,匡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液淤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4. 防止脱水:术后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脱水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5.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术后患者应接受专业的康复护理,包括呼吸康复训练、被动活动、深静脉按摩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6. 定期复查: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超声心动图、D-二聚体等。
这些检查可以匡助及早发现血栓形成的迹象,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除了上述措施外,术后患者还应遵守医生的叮嘱,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长期保持同一姿式,避免久坐不动等。
此外,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饮酒等,以降低肺栓塞的发生风险。
总之,术后预防肺栓塞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早期活动、应用抗凝药物、使用弹力袜、防止脱水、康复护理和定期复查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术后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预防肺栓塞的效果,促进康复。
骨科术后肺栓塞应急预案
一、定义骨科术后肺栓塞是指患者在接受骨科手术后,由于血栓形成或脱落,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的疾病。
该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二、应急预案1. 病情监测(1)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
(2)监测血氧饱和度,如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
(3)定期进行床旁超声检查,观察下肢静脉情况,及时发现血栓形成。
2. 病情评估(1)询问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
(2)检查患者双下肢有无肿胀、疼痛等异常情况。
(3)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检查,协助诊断。
3. 急救处理(1)立即通知医生,启动应急预案。
(2)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
(3)根据医生指示,给予止痛、抗凝、溶栓等治疗。
(4)建立静脉通道,及时抄送检验样本。
4. 抢救措施(1)平卧患者,保持安静,尽量减轻疼痛、焦虑和恐惧。
(2)解除肺栓塞及冠状动脉反射性的痉挛,给予阿托品0.5~1毫克。
(3)维持血压稳定,给予适量液体复苏。
(4)遵医嘱进行溶栓、抗凝治疗。
5. 心理护理(1)安慰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2)告知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取得患者配合。
(3)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 健康教育(1)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等。
(2)教育患者认识肺栓塞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3)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预防血栓形成。
三、应急预案演练1. 演练目的提高医护人员对骨科术后肺栓塞的识别、诊断和处理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 演练内容(1)模拟患者术后突发肺栓塞的情景。
(2)医护人员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救治。
(3)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3. 演练要求(1)医护人员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救治流程。
(2)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定期开展演练,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四、总结骨科术后肺栓塞应急预案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肺栓塞的识别、诊断和处理能力,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骨科术后肺栓塞护理措施
一、引言骨科手术后,患者由于卧床时间较长、血液循环减慢等原因,容易发生肺栓塞。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甚至猝死。
因此,对骨科术后肺栓塞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骨科术后肺栓塞的护理措施。
二、病情观察1.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 观察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如出现气促、胸闷等症状,应立即给予吸氧治疗。
3. 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如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
4. 观察患者的下肢情况,如有肿胀、疼痛、皮肤颜色改变等,应考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报告医生。
三、卧床休息1. 患者术后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防血栓脱落。
2. 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褥疮发生。
3. 协助患者进行下肢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四、饮食护理1. 患者应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2. 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防加重病情。
3. 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五、用药护理1. 按医嘱给予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2. 注意药物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3. 定期复查凝血功能,根据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六、心理护理1.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2.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时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七、健康教育1. 告知患者肺栓塞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2.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抗凝药物,避免药物滥用。
3. 告知患者避免剧烈运动、长途旅行等易引发肺栓塞的活动。
八、康复指导1. 患者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预防血栓复发。
2. 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3.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九、总结骨科术后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卧床休息、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骨科术后肺栓塞应急预案
骨科术后肺栓塞应急预案引言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在骨科手术后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为了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理这种情况,制定了本文档,旨在提供骨科术后肺栓塞的应急预案。
一、定义肺栓塞是指由血栓或其他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局部或全肺循环障碍,进而引起肺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情况。
二、病因骨科手术后肺栓塞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手术前患者存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如长期卧床、肥胖、外伤等;2.骨科手术中使用了血管刺激性药物,如骨水泥等;3.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如长时间坐位、麻醉或过度骨科牵拉等。
三、临床表现骨科术后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轻微,难以察觉,常被误诊。
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
四、急救措施对于出现骨科术后肺栓塞的患者,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确认患者病情,立即报告主治医生;2.立即安置患者平卧位,解除颈项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3.给予纯氧吸入,维持氧饱和度在93%以上;4.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和心电图变化;5.静脉通路保持顺畅,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必要的液体补充;6.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7.如有必要,及时进行抗凝治疗,避免进一步血栓形成;8.定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计划。
五、预防措施为了预防骨科术后肺栓塞的发生,有以下几点建议:1.术前评估患者的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提前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2.手术过程中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如使用亲合股骨头,减少骨水泥使用量等;3.术后早期进行袜子按摩、活动训练等物理治疗,促进肢体血液循环;4.临床护理人员应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对骨科术后肺栓塞的认识和处理能力;5.定期对骨科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
六、结论骨科术后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处理。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骨科肺栓塞应急预案
一、概述骨科肺栓塞是指因骨科手术后,患者体内形成的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肺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的严重并发症。
由于骨科手术患者多存在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等风险因素,肺栓塞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骨科肺栓塞,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骨科肺栓塞应急小组,由骨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护士等相关人员组成。
2. 应急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预案的执行。
3. 应急小组职责:- 负责收集、分析骨科肺栓塞相关资料,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 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重点关注高发人群。
- 监督医护人员执行预防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 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能力。
三、预防措施1.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病史、手术风险、合并症等。
- 重点关注高发人群,如老年、肥胖、长期卧床、患有心、肺、血管疾病等患者。
- 对高危患者,术前进行血液检测,评估血液凝固状态。
2. 术中预防:- 术中保持患者体位舒适,避免长时间压迫下肢静脉。
- 术中加强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呼吸情况等。
- 术中根据需要给予抗凝治疗。
3. 术后预防:- 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凝治疗。
- 定期复查血液凝固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四、应急预案1. 症状监测:-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呼吸情况、下肢肿胀等。
- 如发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紧急处理:- 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吸氧。
- 静脉注射抗凝药物,缓解肺栓塞症状。
- 如病情严重,及时进行溶栓治疗。
3. 住院治疗:- 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严密监护。
- 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治疗,如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
- 定期复查相关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五、总结骨科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骨科患者术后急性肺栓塞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骨科患者术后急性肺栓塞的预防及护理对策肺栓塞(Pulmonary emblism,PE)是肺动脉机械性受阻使肺循环障碍,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及病理综合征,肺栓塞发生率在骨科相对较高,骨科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术后卧床等因素易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据报道,没有保护的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50%-7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PE发生的主要原因。
骨科术后PE常常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后果严重,早期正确识别和及时有效地预防骨科患者术后PE的发生,是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起着重要作用。
我院骨外科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655例肺栓塞高危患者,通过实施肺栓塞的预防性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肺栓塞高危患者655例,男390例,女265例,年龄22—94岁,全髋关节置换111例、全膝关节置换33例、脊柱骨折144例、骨盆骨折124例、股骨颈骨折170例、腰椎间盘脱出髓核摘除术73例。
1.2 肺栓塞高危患者的筛选根据世界公认的静脉血栓形成三大因素:血液淤滞,血管内膜损伤,血液的高凝状态,符合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称为肺栓塞高危患者。
当患者存在血栓栓塞史,长期卧床患者,血管、下肢手术后,恶性肿瘤,静脉曲张,骨盆或下肢外伤,心、肺疾病,肾病,吸烟,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医源性因素(中心静脉置管或治疗后下肢过度制动),均为PE高危者。
1.3 结果本组655例患者,发生肺栓塞2例,发病率0.3%。
2例患者因早期发现,治疗及时,恢复良好,无死亡患者。
2 护理2.1 健康教育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和家属从思想上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使其掌握预防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2.2 生活护理患者多喝水,可保持或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加快血流速度,增加尿量及排尿次数;给予低脂、低糖、高纤维素饮食,并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出现便秘时,可以服用番泻叶或使用外用软便剂,必要时灌肠;手术后的患者,在初次起床及拆线当日,避免下肢突然剧烈运动。
骨折后如何预防肺栓塞
骨折后如何预防肺栓塞引言骨折是指骨骼发生断裂或破裂的现象。
骨折后可能会发生伴随病变,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肺栓塞。
肺栓塞是指由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引起的肺组织缺血、缺氧的急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骨折后如何预防肺栓塞的方法。
了解肺栓塞在介绍如何预防肺栓塞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肺栓塞的原因和症状。
原因肺栓塞主要是由于静脉血栓形成并脱落,随着血流进入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动脉的阻塞而引起。
而骨折后的休息、卧床不动等因素都会增加发生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症状肺栓塞的症状主要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咳嗽、咯血、脉搏加快等。
严重的肺栓塞还会引起晕厥、颜面苍白、冷汗等症状。
预防肺栓塞的方法骨折后如何预防肺栓塞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方法:1. 动态床垫使用动态床垫可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在下肢的滞留,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动态床垫能够定期变化气囊的充气和放气,模拟走路的运动,促进血液流动。
2. 积极活动尽早从卧床休息转为适度的活动,可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活动方案,如早期床旁活动、肌肉收缩训练等。
3. 牵引技术对于某些骨折患者,医生可能会选择应用牵引技术来固定骨折部位。
这样可以减少骨折部位的移动,降低进一步损伤的可能性。
同时,牵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4. 应用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抗凝药物能够防止血液凝结,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5. 使用弹力袜弹力袜能够帮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并购买合适压力的弹力袜,在卧床休息期间使用。
6. 保持水分补充骨折患者应该保持充足的水分补充,避免血液黏稠,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患者应该多饮水,尤其在夏季或干燥环境下。
7. 避免长时间单侧压迫长时间单侧压迫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骨折患者应该避免长时间单侧压迫,定期移动肢体,避免血液滞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患者术后急性肺栓塞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肺栓塞(Pulmonary emblism,PE)是肺动脉机械性受阻使肺循环障碍,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
及病理综合征,肺栓塞发生率在骨科相对较高,骨科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术后卧床等因素
易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据报道,没有保护的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成的发生率为50%-7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PE发生的主要原因。
骨科术后PE常常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后果严重,早期正确识别和及时有效地预防骨科患者术后PE的发生,是术
后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起着重要作用。
我院骨外科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655
例肺栓塞高危患者,通过实施肺栓塞的预防性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肺栓塞高危患者655例,男390例,女265例,年龄22—94岁,全髋关节置换111例、全膝关节置换33例、脊柱骨折144例、骨盆骨折124例、股骨颈骨折170例、腰椎间盘脱出髓核摘除术73例。
1.2 肺栓塞高危患者的筛选根据世界公认的静脉血栓形成三大因素:血液淤滞,血管内膜损伤,血液的高凝状态,符合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称为肺栓塞高危患者。
当患者存在血栓栓塞史,长期卧床患者,血管、下肢手术后,恶性肿瘤,静脉曲张,骨盆或下肢外伤,心、肺疾病,肾病,吸烟,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医源性因
素(中心静脉置管或治疗后下肢过度制动),均为PE高危者。
1.3 结果本组655例患者,发生肺栓塞2例,发病率0.3%。
2例患者因早期发现,治疗及时,恢复良好,无死亡患者。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和家属从思想上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
极配合治疗,使其掌握预防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2.2 生活护理患者多喝水,可保持或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加快血流速度,增加尿量及排尿次数;给予低脂、低糖、高纤维素饮食,并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出现便
秘时,可以服用番泻叶或使用外用软便剂,必要时灌肠;手术后的患者,在初次起床及拆线
当日,避免下肢突然剧烈运动。
2.3 疼痛护理术后疼痛是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表现,可通过兴奋中枢和交感神经引起多种激
素的释放,引起凝血功能异常,易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护理措
施的实施,可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
部分患者通过聊天、听音乐等方法分散
注意力,能缓解疼痛,对痛阈低的病人,必要时遵医嘱适当应用镇痛剂或使用自控镇痛泵以
缓解疼痛。
2.4 制定活动计划依据患者疾病和术式的不同,制定个体化的术后活动计划,遵循由被动到
主动、逐渐增加量和幅度的原则。
患者麻醉清醒后,从被动的肢体活动开始,为术后患者进
行肢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指导患者进行手指、手腕、足趾、
脚腕的主动运动,3—4小时后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屈、伸、抬等运动,1—2小时做一次,每
次3—5min。
以后可在床上经常变换体位、翻身、叩背;不能下床者可在床上进行下肢活动,
加强下肢按摩或抬高下肢,多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并定时翻身,也可较好促进下肢静脉血
流而预防血栓形成。
术后第一次下床应十分谨慎(特别是长期卧床患者),需检查或换床时,应使用平车或移动床。
2.5 静脉护理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选用上肢静脉输液,以减少下肢静脉的损伤。
提高穿
刺技术,力求一次成功,扎止血带不宜过紧,避免同一部位、同一条静脉反复穿刺。
拔针后
按压时间不宜过长。
2.6 下肢的检测定期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
检测内容:有无疼痛、苍白、麻痹、皮温、感觉异常、动脉搏动情况。
穿弹力袜,使用间歇性序贯加压泵也是预防PE的有效措施。
2.7 服用抗凝药的护理严格按医嘱服用,按时定量,给药到手,看药到口,观察服后有无过
敏反应、皮肤黏膜出血及有无呕吐。
如有呕吐,可根据服药的间隔时间,报告主管医生,以
决定是否再服及再服的量。
配合医生作好凝血功能的检测,并提醒患者及家属按要求检测凝
血功能。
骨科患者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大、卧床时间长,血液循环处于淤滞状态,易导致下肢深静
脉血栓形成进而发生PE,与PE相关的病死率为6.9%。
提高骨科患者对术后发生PE的认识
对PE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很有意义。
护士应加大对PE知识的宣传,让更多患者对PE相关知识有更多了解,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 郑欣馨,荆志成. 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现状[J].新医学,2007,38(2):112.
[2] 田丽. 急性肺栓塞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4):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