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6单元《古诗二首十五从军征出塞》|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1 古诗二首之出塞 ▎北师大版(共25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1 古诗二首之出塞 ▎北师大版(共25张PPT)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Fra bibliotek(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唐 )王昌龄
万里长征人未还
长亭外,寒风呼啸,将士们白发苍苍的母亲
望着明月
.
楼台上,风吹鸦叫,将士们孤苦无助的妻子
望着明月
.
古树旁,风吹叶落,将士们无依无靠的孩子
望着明月
.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儿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夫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父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万里长征人盼还
万里长征人 还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乐府诗集》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广(?—前119),汉族, 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西 汉名将。射得一手好箭,以打硬 仗而闻名。他一生皆在边关御敌, 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他 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 制敌先机,匈奴称他为“飞将 军”。武帝在位时派他镇守右北 平,匈奴听说他来了,都畏惧得 争相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王昌龄,字少伯,唐朝著 名边塞诗人,擅长七绝,后人 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多 写边塞生活,风格雄浑,音调 高昂,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 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 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闺怨》、《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698-约756) 等。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1 古诗二首之出塞 ▎北师大版(共22张PPT) (2)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1 古诗二首之出塞 ▎北师大版(共22张PPT) (2)

王昌龄(698757),唐代 著名边塞诗 人,字少伯 ,长安(今 属西安市) 人。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重点词语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 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 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 志:倘若飞将军李广还在,绝不 许胡人的骑兵跨过阴山。意思就 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 帅不得其人,才造成烽火长燃、 征人不还的局面。
主题理解
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 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 大的空间感。表达了作者渴 望和平,厌倦战争的感情。 希望朝廷任用贤臣良将,早 日结束战事,使人民安居乐 业。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满目疮痍 哀鸿遍野 血流成河 民不聊生
诗句意思


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 汉时一直如此,至今没
【唐】王昌龄
有什么变化,而边患依 旧没有消


关, 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和 家人团聚。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假如有李广那样
【唐】王昌龄
出塞:乐府旧题。 塞,边塞。出塞, 就是到边防线上
去戍守边疆。
秦:秦朝
汉:汉朝
关:边关
但使:只 要,要是
不教:不让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还:回家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使




在, 飞将:西汉名 将李广。英勇
善战,百发百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中,威震边疆, 被誉为“飞将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1 古诗二首》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1 古诗二首》课件

课件PPT
从军行 【唐】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课件PPT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课件PPT
葵:kuí
上下结构
部首:艹
字义:植物名。草本植物,花序盘状,花 常朝向太阳。 组词:葵花 向日葵 造句:向日葵开出了圆盘似 的花朵,正对着太阳笑呢。
课件PPT
羹:gēng
上下结构
部首:
字义: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 的食品。 组词:羹汤 调羹 肉羹 鸡蛋羹 造句:妈妈做的肉羹很香。
课件PPT
王昌龄 ,字少伯,汉族,又一说京兆长安人。盛 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 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安史乱起, 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 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 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 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 六卷,今编诗四卷。
课件PPT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分析:这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表 达了诗人寄希望于像汉代李广那样有才能的 将军,同时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 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
课件PPT
意思: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 和边关,征战万里的将士还 没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 广至今健在,绝不会让匈奴 的兵马度过阴山。
课件PPT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分析:“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 “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 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一个“始”字,强有力地揭示了当时兵役制 度的惨无人道。

十五从军征课件

十五从军征课件

十五从军征课件十五从军征课件篇1一、说教材。

《十五从军征》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六单元“战争”的起始课,它以诗歌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战争”的性质以及给人民带来的深刻影响,并让学生认识了由此产生的“兵役制”等残酷的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了解战争。

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全诗既含蕴简洁,又深沉凝重,令人感愤,催人泪下。

二、说学情。

学生在经过了5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

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三、说课标新课标对五六年级古诗教学的要求是:阅读诗歌,大题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四、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学习情况和课标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在读通顺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文本,深入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

3、紧扣单元目标,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难点:从文章朴实的语言中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主题。

五、说教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设计中力图做到:鼓励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抓住诗中的细节描写,多角度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建构起诗中生动的情境画面,感知人物形象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将这篇诗歌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并贯穿到我每一处的教学设计中,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1 古诗二首之出塞 ▎北师大版共16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1 古诗二首之出塞 ▎北师大版共16张PPT)

注释读诗,品味意境,抒发情感
1.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 能找到这个词吗? 2.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 3.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 4.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1. 万里长征 2. 边塞远;时间长 3. 人未还 4.战事频繁终老边塞
注释
• 1.出塞:唐代诗人写边塞诗常用的题目。 • 2.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意思
拓展延伸
• 1、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
就会有和平吗?
• 2、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谈对战争的看法,也
可以写对征人生活同情,或者写一个调查匈 汉战争的论文
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 3.但使:只要。 •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
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 6.阴山:在今的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
的南侵。
整体感悟
• 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了互文的修辞
出塞
王昌龄
•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种诗歌,主要用来反映边塞军旅
生活。
边塞诗
• 出塞:乐府旧题。塞,边塞。出塞,就是到边防线去守卫
边疆。
•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
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 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 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 《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 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 的压卷之作。
手法。既是秦朝的明月和边关也是明 月和边关。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1 古诗二首之出塞 ▎北师大版(共12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1 古诗二首之出塞 ▎北师大版(共12张PPT)
6 战争
古诗二首 《出塞》
王昌龄
出塞
去戍守边疆要塞
王昌龄
• 唐朝著名边塞诗人 • “诗家天子” • “七绝圣手 • 有《王昌龄集》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huán)
万里长征人未还。
(jiàng)
但使龙城飞将在,
(jiào)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hu(jiào)
不教/胡马/度阴山。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1、但使: 只要。 2、龙城: 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不教: 不让。 4、胡马: 指胡人的军队。 5、度: 越过。 6、阴山: 阴山山脉,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
中原。
品读第一二行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 假如你就是将士们,仰望明月心 中会想些什么?
• 假如你就是将士们的父母、妻子、 姐妹兄弟或者儿子,仰望明月心中会 想些什么?
品读第三四行诗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飞将军李广
• 是西汉著名军事将领。他射得一手好箭, 以打硬仗而闻名。他一生皆在边关御敌,以 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他曾经与匈奴交 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机,匈奴称他为 “飞将军”。武帝在位时派他镇守右北平, 匈奴听说他来了,都畏惧得争相逃避,多年 不敢侵入境内。他一生为人清廉,爱兵如子。 他每得赏赐就和士卒共享。他深受边关军民 的爱戴,在历代的边疆士兵中都有着崇高的 威望,是一位“才气天下无双”的将军。
•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 《出塞》这首诗,寥寥四行诗文, 就把边关战士的思乡之愁,求良将之 愿,保家卫国之志,以及亲人对战士 的思念之苦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不愧 为唐代七绝诗中的压卷之作呀!

六年级语文上册《十五从军征》课件 北师大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十五从军征》课件  北师大版
舂:放在石舂里把谷类的壳捣掉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羹:糊状食物 贻:送,赠送
松柏冢累累
兔雉中井 从从庭上 狗梁生生 窦上旅旅 入飞谷葵 ,,,。
改读诗歌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我要贻 。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稚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做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制止战争
呼唤和平
当堂检测
1.《十五从军征》是一首 诗, 选自《 》描述了 情景。 2.本诗中表现从征历时之久的诗句 是 ,描写经征战的士兵归来时家 中凄凉景象的句子是 。 3.这首诗是从 的角度写战 争的,表达了作者 封建兵役制 度的思想感情。
十 五 从 军 征
zhǒng
dòu
zhì
kuí

Chōng
窦 雉 葵
gēng




整体感知
•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才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冢:坟墓 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狗窦:狗洞 雉:野鸡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旅:野生 葵:葵菜
拓展作业 1.将《十五从军行》改写成 一个故事。 2.写一写你对战争的感悟。 学了这首诗你一定对战争有了新 的认识,请写一写,表达你的美 好愿望。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出塞》课件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出塞》课件

“秦时明月汉时关”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描写了在静静的月夜,守卫边关的 战士们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寂寞凄凉, 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思念起故 乡的亲人来的情景。
想象: 久未回家的边和亲人的思念。对 和平的期待。) 这两句诗句反映了作 者对守卫边疆的将士们久 征未能回家的无比哀叹和 同情。
秦时明月汉时关
• 秦(qí n)二声
• • • 边关上。 秦朝时代明亮的月亮。 汉朝时代的边关。 秦朝的月亮照在汉朝的
真的是这个意思吗?
不是。
本意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 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 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 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 叫“互文见义”,那么这句的意思应该是: 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诗人暗示, 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 了时间的久远。
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征到万里之外的将士们还没有回来。
但使龙城飞将在,
如果有汉代李广这样英勇善战的将军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度过阴山来侵略了。
总结:
《出塞》这首古诗通过对守边将士的 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同情和希望朝 廷起任良将,平息战争,让人民早日安居 乐业的美好愿望。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首诗各是从什 么角度出发写战争的?
不教胡马度阴山 • 不教 不允许,不同意。 • 胡马 侵扰内地的外地骑兵。 • 度 走过,越过。 • 阴山 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秦始皇 修筑的万里长城就在阴山之巅,古代常 用它来抵御匈奴的侵略。 • 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 不教胡马度阴山 度过阴山来侵略了。
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自古以来,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战争 相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战争的诗 《出塞》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古诗二首 十五从军征 出塞》课件1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古诗二首 十五从军征 出塞》课件1

汉乐府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长歌行(节选)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小学语文课件
关于“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 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其具体任务 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 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 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 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 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 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yuè (汉)《乐府诗集》
累累:léi léi,同 “垒垒”。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小学语文课件
路上碰见
十五从军征
打仗
(汉)《乐府诗集》
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 后来成为诗歌的一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
才能回家
狗洞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我的什么人
庭(院)中 野生的
小学语文课件










小学语文课件
《十五从军征》
《出塞》
所写战争无所谓( )
所写战争基本上是正义的
叙事诗
( )诗
叙述战后归家的情景
抒发( )的心情
集中写一个人
广泛地表现(
)
( )描写很突出
时间空间跨度极大
反映了战争带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表达对( )的渴望
从( )的角度反映战争带来的苦难
从(
风格( 悲惨哀伤)
风格苍凉悲壮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6单元《古诗二首 十五从军征 出塞》|北师大版 (共12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6单元《古诗二首 十五从军征 出塞》|北师大版 (共12张PPT)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 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 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 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 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出塞
所写战争基本上是正义 的 抒情诗 抒发守边平患的心情 广泛地表现所有的士卒 时间空间跨度极大
表达了对消除边患的渴 望
从正在从军的士卒角度 写战争 苍凉悲壮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 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 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 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 多汉朝抗匈名将。
胡马:指敌方的战马。胡,古人对西 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阴山: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 古境内,汉时匈奴常常从这里南下侵 扰中原地区。
不教:不让。 度:越过。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5日星期三2021/8/252021/8/252021/8/2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52021/8/25August 2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十五从军征ppt课件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十五从军征ppt课件

分析
• 这首诗通过一个老兵返乡,反映了动荡社 会中人民生活的艰苦流离。 描写了一个老 兵回乡后所面临的人亡家破的悲惨情景, 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艺术 上,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行动描写,表现 了老兵归来后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语 言朴实自然,生动活泼,句式整齐,全用 五言。
精品课件
•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征十 五 从 军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精。品课件
理解字词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才
•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道逢:在路上遇到
阿:语气词,无意义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冢:坟墓 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精品课件
•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 着井台。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 菜。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 悲哀。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 征衣上。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精品课件
狗窦:狗洞 雉:野鸡 旅:野生 葵:葵菜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糊状食物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舂:放在石舂里把谷类的壳捣掉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贻:送,赠送
精品课件
译文
•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 村。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 么人?”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 “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墓 坟。”“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 飞去飞来。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十五从军征》公开课课件

《十五从军征》公开课课件

自主学习:
乡里人并没有直接告诉他家里 人都死光了,此时他的心里还 存着最后一线希望,当回到家 时,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用 笔勾出来。 读7——10句诗。用自己的话说 说他看到了什么?他想到了什 么?
自主学习:
曾经热闹温馨的家园,变成了 坟地、荒野,父母没有了,兄 弟姐妹没有了,早已物是人非。

本课生字:
柏 葵


冢 窦


/fonts/46116.htm
自主学习:Βιβλιοθήκη 利用工具书自学课文,理解 课文内容。
借助书上的插图,讲一讲诗歌 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自主学习:
看插图,你能用一个词说说这 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吗? 这一位( )的老人。
北师大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战争
十 五 从 军 征
小资料: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战争始终蔓延不断,并构成 人类历史的一个独特的篇章。据统计,从地球上出现 文明以来的5000多年中,人类先后发生了15000多次 战争,有几十亿人在战争中丧生,在这5000多年中, 人类共有300年是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也就是说,每 100年中,人类最少有90年是生活在战争状态中。
(齐读全诗)
拓展、延伸:
扩写《十五从军征》
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7——10句 诗。
自主学习:
走了多少了路,这个筋疲力尽的 老人,他多希望喝上一口热水, 吃上一口热饭啊。他只能…… (读“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 羹。”) 做好了饭,却没有人一起分 享……(读“羹饭一时熟,不知 贻阿谁。”)
自主学习:
作为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经 历了九死一生回到家中,他最 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可是呀,残酷的现实,让他的 一切希望都化为了泡影。他绝 望地走出家门,站在门口老泪 纵横。(齐读最后两句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王昌龄
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 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 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 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 ,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 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 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 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 将。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 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 ,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 。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 ;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 上。
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 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 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 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 平和痛苦,揭示了封建兵役 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
出塞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第6单元《古诗二首十五 从军征出塞》|北师大

2020/9/20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 岁才退伍回故村。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 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 柏树中一片坟墓。”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 ,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 。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 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胡马:指敌方的战马。胡,古人对西 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阴山: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 古境内,汉时匈奴常常从这里南下侵 扰中原地区。不教:Fra bibliotek让。 度:越过。
自秦汉以来,明月照着边关,
远戍边疆的将士们还没有回家 。
只要还有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将 才在,
就断然不会让胡人的军队越过 阴山。
这是一首著名的 边塞诗,表现了诗人 希望起任良将,早日 平息边塞战事,使人 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