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望远镜与显微镜》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4.5 望远镜与显微镜》word教案 (1)
望远镜与显微镜主备内容二次备课(备课人:________)【教学目标】1.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主要组成与基本原理;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叫目镜,叫物镜。
2.1608年,荷兰的一位眼镜制造师用________作目镜和用________作物镜看清远处的物体。
3.列举出你所知道的望远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显微镜的物镜是_____________,目镜是____________。
二、引入新课,揭示目标:师出示双筒望远镜和显微镜,让学生辨认(指名回答),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相同吗?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望远镜和显微镜(板书)学习目标是: (同上)三、指导自学一:1.出示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看书P91-92的内容,边看边实验,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1) 望远镜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分别是什么?(2) 结合实验,讨论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各是什么透镜?成像情况如何?(3) 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你学到了什么?2.生自学,师巡视.3.检测,点评.(1) 基本组成:目镜:靠近眼睛的透镜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在此基础上,应明确课本上禁止标志,并介绍望远镜的镜头上有色薄膜的作用(保护眼睛)(2) 指名回答:按活动4.5的要求a.目镜-----凹透镜物镜-----焦距较大的凸透镜成正立的虚象,物体变近了.b.目镜-----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物镜-----焦距较大的凸透镜成倒立的虚象,物体变近了.c.调换b中目镜和物镜的位置,看较近的物体两次变大,物体变大了.(3)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对望远镜进行分类.伽利略望远镜:目镜:凹透镜;物镜:凸透镜(正立)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目镜:焦距较短的凸透镜;物镜:焦距较长的凸透镜. (倒立)四、指导自学二:2.生自学,师巡视.3.检测,点评.(1)指名学生说出实验过程,分别说出通过物镜和目镜各看到了什么?师由学生的叙述,画出结构简图.(2)指名回答:功能:可看清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物体.基本结构:目镜------焦距较长的凸透镜\物镜-----焦距较短的凸透镜五、课堂总结:师生归纳学到了什么:(略)六、课堂练习:1. 通常的望远镜目镜是由________制成,物镜是由________制成.而天文望远镜目镜是由________制成,物镜是由________制成.2. 为保护眼睛____(“能”或”不能”)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或其他强光源.3. 在显微镜结构中,物镜的焦距较_____,目镜的焦距较____,用它观察微小物体时,物体经物镜成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______(填”实”或”虚”)像.目镜起______作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4.5 望远镜与显微镜》教学设计 教案(1)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 望远镜与显微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的相关常识。
(2)通过利用利用透镜自制望远镜、显微镜,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热爱科学。
(3)对透镜的应用产生强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操作愿望,体会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2. 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制望远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3)尝试应用已知的凸透镜规律成像和凹透镜的对光的作用解释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2)通过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望远镜和显微镜对人类探索宇宙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四、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使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利用显微镜能找到那些非典等病毒,同疾病作斗争,那么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望远镜、显微镜的模的构造。
【思考】我们每个人都就能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只望远镜或者显微镜吗?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它们——望远镜与显微镜。
(二)讲授新课1.望远镜课堂上用教学工具展示大家平时见到的双筒望远镜,介绍显微镜的构造。
我们注意观察它有几个透镜构成的?什么样的透镜呢?【结论】展示望远镜的框架图,发现有两个透镜,其中靠近眼睛的透镜,我们叫它目镜;另一个叫物镜,因为靠近被观察物体。
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又称“千里镜”。
如果我们身边有透镜,自己能不能用透镜来组成望远镜呢?如果能,哪怎么样组合呢?首先大家观察一下你身边有那些不同的透镜,然后按照我的要求组合透镜观察物体,注意透镜的变化和每个透镜的位置。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5望远镜与显微镜学案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5望远镜与显微镜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是我教学的最终目的。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我以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它们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使用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使用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操作望远镜和显微镜,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望远镜、显微镜、实物标本、教学课件。
学具:记录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1)通过展示课件,向孩子们介绍望远镜和显微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讲述一个科学家利用望远镜和显微镜发现奥秘的故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 观察学习:(1)分组让孩子们观察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引导他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
(2)讲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
3. 实践操作:(1)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实物标本。
(2)引导孩子们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相互交流分享。
4. 解决问题:(1)设置一个观察任务,让孩子们利用望远镜和显微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成果,共同解决问题。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孩子们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理解。
(2)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善于观察、勇于探索。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使用方法。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望远镜与显微镜-教案
4.5望远镜与显微镜一、【教学设计思路】:确立“注重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设计理念,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亲身体验探究过程,真正做到让学生“活”和“动”起来,同时在教学中结合了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科学探究过程进行引导,以降低探究难度。
比较好地体现了“探中有学,学中有探;探中有讲,讲中有探”探究教学的精髓。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科学探究的要素,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教法】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验为主线、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
本节课运用透思探究法将课本中的实验重新设计,进行边讲边实验的教学,增设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用实验去探索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体会观察和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的素养。
三、【学法】精心设计一套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实验探究方案,诱导学生步步向目标接近,归纳、研究,并获得真知。
将实验探索与理论探索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笔记录,动口议论,学得生动活泼,得到主动发展。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4、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5、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试验。
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 物理 第四章 第五节 望远镜与显微镜 教案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五节望远镜与显微镜教案设计广洋湖中心初中八年级物理“学思导学”教师教案【导学】【目标】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难点: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性质。
【导思】1.引入新课学生体会望远镜和显微镜在现代医学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巨大作用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象痢疾菌、伤寒菌、爱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
而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学上进行这些显微、远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怎样的成像原理呢?2.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利用好与教材配套的《物理实验》中两个活动)学生利用一个凹透镜和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不同的组合,再利用组合透镜分别观察较近和较远的物体。
(1)望远镜①简介望远镜的偶然发明②学生活动: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物理实验》中活动4.7对照完成伽利略望远镜与开普勒望远镜的组装,得出观察结果。
总结:伽利略望远镜与开普勒望远镜学生看书:生活·物理·社会(2)显微镜学生活动:分组自制水滴显微镜。
《物理实验》中活动4.8学生讨论分析细小物体通过目镜和物镜分别成什么像。
老师总结。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五节望远镜与显微镜教案设计【导练】例 1 德国天文学家制成了专门用于观察天体的望远镜,其物镜是由焦距较的透镜制成的,目镜是由焦距较的透镜制成的。
通常的望远镜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望远镜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_______透镜,显微镜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 用一个凹透镜和凸透镜可制成一架镜,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既可制成镜,又可制成镜,若用来观察细小的物体,必须用焦距的做物镜,用焦距的做目镜(选填“长”或“短”)。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5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教学设计(新版)苏科版
-实践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实地考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创新研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创新研究,如制作简易望远镜或显微镜,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天文台、科研实验室等地,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在实际科研中的使用情况。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科普书籍,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重要科学家及其贡献,拓展知识面。
-观看视频:建议学生观看科普视频,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在实际应用中的精彩案例,增强学生对这些仪器的兴趣。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操作实验。这个操作将演示它们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望远镜与显微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5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教学设计(新版)苏科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5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教学设计(新版)苏科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上册4.5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教学
a.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成像原理的抽象性,难以将其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b.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操作不当、观察不准确等问题,影响实验结果。
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 物理 第四章 第五节 望远镜与显微镜 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五节望远镜与显微镜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四章的第五节,主要内容是介绍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和构造,以及如何使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
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光学器件为切入点,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索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用途和原理。
•掌握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并计算物体的放大倍数。
•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并计算物体的实际大小。
•能够正确使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进行实验和观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望远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利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并计算物体的放大倍数和实际大小。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器具是用来做什么的,可以观察到什么样的物体,为什么需要使用这些器具。
2.探究望远镜的原理和构造首先,介绍望远镜的用途,即观察远处物体。
然后,通过实验展示如何利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同时解释光线经过透镜所产生的折射现象和聚焦效果。
最后,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望远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探究显微镜的原理和构造先以生活中的小灰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放大观察小灰尘。
然后,通过实验展示如何利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同时讲解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最后,引导学生理解显微镜能够放大物体的原理,并通过实验结果计算物体的实际大小。
4.实践应用与拓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实践活动,自己动手制作望远镜和显微镜,并利用制作的器具观察不同物体,自主探索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望远镜和显微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5《望远镜与显微镜率》教案4.doc
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教案(一)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垂直射向介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发生折射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如图l —3一l 所示)。
图1—3—1易错点 光从一种物质射向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正确的应是光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等于0°。
2.在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运用光路的可逆性可解答有关折射的“逆向问题”。
注意 (1)发生光的折射时一般同时发生光的反射。
(2)无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或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在空气中的角是大角。
3.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弯曲的,实际上也是光的折射现象。
解释光的折射现象(1)水中筷子看起来折断了;(2)“潭清疑水浅”——池水看起来变浅了; (3)潜水员在水下看岸上的树木变高了。
注意 (1)人眼看见物体是有光射入人的眼中,不要将箭头画成由眼向外的方向,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的眼睛本身并不发光,要作射入人眼的光线;(2)两条以上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处是虚像的位置,一条延长线无法确定位置;(3)折射所成虚像只是人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经验的一种判断,实物的真实位置需要找准,这也就是渔人叉鱼时应判断鱼的像比鱼高且稍向后移。
(4)人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或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虚像位置均比实物高。
(二)透镜1.凸透镜和凹透镜比较易错点透镜的“会聚”与“发散”作用。
在图1—3—2中,两条折射光线相对于两条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互靠近”了,这就是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的结果。
这时的两条折射光线不是会聚而是发散的,可见会聚作用并不等于会聚!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图1—3— 21—3—3在图1—3—3中,两条折射光线离”了,这就是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望远镜与显微镜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5望远镜与显微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结构及其应用。
教材中涉及到的章节有:1. 望远镜的原理和结构2. 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3. 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掌握其使用方法。
2. 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实例,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通过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难点: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深入理解和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望远镜、显微镜、实物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远处的物体,如高楼、远处的树木等,思考如何能看到这些远处的物体。
2. 讲解望远镜的原理和结构:解释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展示望远镜的结构,包括物镜、目镜、焦距等。
3. 演示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调整焦距等。
4. 讲解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解释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展示显微镜的结构,包括物镜、目镜、焦距等。
5. 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调整焦距等。
6.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物体,填写实验报告单。
7.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望远镜和显微镜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天文学、生物学等领域。
8.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望远镜的原理和结构2. 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3. 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
2. 描述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举例说明望远镜和显微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答案:1. 望远镜是利用物镜收集远处物体的光线,通过目镜放大,使人眼能够观察到远处物体的仪器。
显微镜是利用物镜放大微小物体的图像,通过目镜观察的仪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五、望远镜与显微镜教案
③你们在七年级已经用过显微镜了,谁知道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属于凹
透镜还是凸透镜?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台显微镜呢?
方法⑶:①播放一段“探索宇宙、微生物”方面的音像资料。
②下同⑵。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
①利用一个凹透镜和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不同的组合,再利用
组合透镜分别观察较近和较远的物体。
②设计一个表格记录下较为准确地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目镜
(f=
cm)
物镜
(f=
cm)
目镜与
物镜间
的距离
观察近
处物体
的结果
观察远
处物体
的结果
③发放一份关于望远镜和显微镜发展历史的读书卡给学生学习。
(见附录,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网络学习)
④组织学生按照课本要求,学生分组自制水滴显微镜。
⒈将观察白纸(上面印刷了一个小箭头)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⒉将磁带盒盖中的一块,放在白纸上,再在盒盖上用滴管滴一小滴水,
透过水观察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像;
⒊再利用一块放大镜(凸透镜)在上面观察水滴中的箭头,看到一个
被放大得更大的箭头。
⑤学习并跟画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光路图。
教学札记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
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归纳实验的结论,启发学生用生活中的示例来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探索的信心,品味成功的喜悦。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5望远镜与显微镜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5 望远镜与显微镜一、教学内容1. 望远镜的原理与分类:反射式望远镜和折射式望远镜。
2. 显微镜的原理与分类: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 望远镜和显微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2.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2. 教学重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分类,以及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望远镜、显微镜、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课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望远镜和显微镜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 讲解:讲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包括反射式望远镜和折射式望远镜的原理,以及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原理。
3. 示例: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分类。
4.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判断图片中的仪器是望远镜还是显微镜,并说明理由。
5. 应用:讲解望远镜和显微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天文学、生物学等领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四.五望远镜与显微镜1. 望远镜原理:反射式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分类:折射式望远镜、反射式望远镜2. 显微镜原理: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分类: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应用:天文学、生物学等领域七、作业设计(1)折射式望远镜是通过透镜的折射作用来观察远处物体的。
(对)(2)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透明的样品。
(错)2. 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答案:B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与分类一、望远镜的原理与分类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处物体的仪器,它能够将远处的物体放大,使人们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远处的景象。
初中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五、望远镜与显微镜》教案4
(5)用多媒体展示显微镜成像原理,并复习巩固凸透镜成像规律
F1
(6)自制水滴显微镜
观察细盐粉、头发丝、昆虫翅膀等,体验成功的喜悦。
6、作业
补充习题
§4.4 望远镜与显微镜
1、伽利略望远镜
2、开普勒望远镜
3、显微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让部分学生用望远镜观看远处的圌山景物,并描述观察到的景物特征,以激发学生的信息快递,了解通常的望远镜可看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
目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
(2)望远镜的作用,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
(3)让我们用自己手中凹透镜和凸透镜,细装一简易望远镜,引导学生目镜靠近眼睛,然后调整物镜的位置,观察远处的房屋,并记下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分二人一组)
(4)以焦距较小的凹透镜代替凹透镜作为目镜,调节两个透镜间的
距离,打到看得最清楚为止,并填入表格,调换两个透镜的位置,看较近的物体,调节两个透镜间的距离,观察到的物体特点。
通过观察、发现、体验,让学生体验发现的乐趣。
伽利略望远镜
正立的虚像
开普勒望远镜
倒立的虚像
显微镜
放大的虚像
4、引导学生组成开普勒望远镜。
望远镜与显微镜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
2、初步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及其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
3、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展情况及初用新景,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重难点
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
课时
1
时间
12.16
(名师整理)最新苏科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4章第5节《望远镜与显微镜》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2.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
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3.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
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4.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展情况及应用前景,从而认识到科技对
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复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短
较 ,目长镜的焦距较 。
• 6.关于开普勒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 A.物镜是凹透镜,焦距较短
• B.目镜是凸透镜,焦距较长
• C.物镜是凸透镜,焦距较长
• D.物镜是凸透镜,焦距较短
• 7.显微镜的物镜所起的光学作用是B ( )
• A.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C.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见的细小物体
1.基本构成:
(1)物镜:靠近物体的透镜, 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目镜:靠近眼睛的透镜, 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通过两个凸透镜观察物体
用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物体,以 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焦距大的凸透镜作 为目镜。通过两个凸透镜观察近处的物体,调节 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物
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
(1)以凹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 镜,调节两者间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 像是正立的虚像 。伽利略望远镜
(2)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
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两者间的距离,观察远处的
物体,你看到的像是 勒望远镜
_____倒__立__的___虚__像__。开普
凸透
目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名师整理)最新苏科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4章第5节《望远镜与显微镜》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源。
不能
4.常用的光学望远镜主要有
望远镜和
望远镜两类,其中伽利略
望目远镜镜为观察距透离镜和,视物野镜较为小,伽开透利普镜略勒,望后远者镜的又目开叫镜普为勒
望远镜。前者的 透镜,物镜为 透
镜.
开普勒天文
5较.显微。镜凹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
透镜,且物镜的焦距凸较
,目镜的焦凸距
6A..显成微正镜立的、物放镜大所的起虚的像光学作B凸.用成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 作用:帮助人们看清肉眼看不见的 细小物体。
显微镜的发展史
早期的显微镜
教学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展史
实体显微镜
手术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展史
双目生物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活动三: Nhomakorabea制水滴显微镜
• 通过小水滴(相当于凸透镜),可看到位 于水滴下方白纸上红箭头倒立、放大的像 。(注:如果看不到,可以改变水滴的直 径,或调整水滴与箭头之间的距离)
短
C.长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B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望 远 望镜 远 镜 和 显 微 镜显 微 镜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焦距长 结构 目镜:靠近人眼的透镜焦距短
物镜的作用(相当照相机)
成倒立、缩小、实像 原理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结构
1990年哈勃空间望远镜
活动二:通过两个透镜 观察物体
• 调换两个凸透镜的位置,以焦距较长的 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短的凸透镜为 物镜,通过两个透镜观察较近的物体
• 调节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 为止。
• 所看到的物体的像又有什么特点呢?
新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五、望远镜与显微镜》公开课
第四章第五节望远镜与显微镜教课方案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面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该章全部教课内容都是环绕这个中心睁开。
因此望远镜与显微镜是凸面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拓展,是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看物体。
学习本节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宽阔眼界,感觉到物理知识与平常生活实质的联系是特别紧密的,认识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都有利。
同时对创建学中的“组合法”有一个浅易理解,以提高创建力和实践水平;本节须突出实践性着手研究活动和“模型”制作来达成学习目标,经过自制望远镜和显微镜,并自己研究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来总结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是本节课的要点。
二、学情剖析:学生已学过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凸面镜成像规律,对本节内容的理解有了必定的基础。
但由于学校教课用具的缺少,凸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未能达成必需的学生独立研究的过程,理解成像规律不深。
而本节的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特别是对二次成像的理解。
为了战胜本节学习阻碍,能达到基本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及成像原理的目的,经过自制望远镜和显微镜,并自己研究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来总结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认识望远镜与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
过程和方法:经过自制望远镜和显微镜,并自己研究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来总结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培育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感情、态度、价值观:乐于参加察看、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四、学重难点:要点:研究并认识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
难点:研究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
五、教课资源:希沃电子白板手机透明胶带双面胶彩色卡纸直径为10厘米的凸面镜直径为30厘米的凸面镜六、教课流程图:视屏引入基本观点学生自己制作新课介绍望远镜和显微学生利用自己制镜作的器械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
视屏小结及学生依据实验现象,和老老师简单介绍望远镜师一同剖析概括望远镜作业设计和显微镜的光路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望远镜与显微镜》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和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
2.初步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及其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
3.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展情况及应用前景,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任教班级学生已学过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凸透镜成像规律,有了一定理解本节内容基础。
但本节的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对二次成像不好理解。
为了克服本节学习障碍,能达到基本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的目的,初步认识“组合方法”的神奇效果,本节须突出实践性动手探究活动和“模型”制作来完成学习目标。
3重点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引入
{视频引新}探索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要探索就需要观察,要观察就要借助眼睛,并期望加以扩展,正是透镜的发明和使用,才使人类的这种愿望得以实现。
2【导入】学生活动1:请2位同学来通过两个不同望远镜看远处物体成的像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