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fc6ee61b90d6c85ed3ac62d.png)
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和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分析这两条标准,其中包含了以下一些具体要求:1、课标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本节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做出适当的拓展分析。
3、导致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常见的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
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以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4、学习自然灾害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防灾、减灾。
因而除了解气象灾害的危害外,更主要的是认识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锋面的形成、分类,认识在冷锋或暖锋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现象。
(2)运用简易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认识天气系统的影响,树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二)教学重点掌握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点(三)教学难点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点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直观演示法、对比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动手绘图法、情境导入法四、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讨论,自我归纳。
2、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规律;3、从事实案例出发,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与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活力。
4、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具体学法有:图文转化法、兴趣学习法、绘图法、对比分析法五、教学安排1课时六、教具多媒体、PPT课件、必修一课本、自制导学案七、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这样一句古话,它是用天气的变化来形容世事的无常,叫做“天有不测风云”。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a9aa5760029bd64793e2c19.png)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世界各地在不同时间出现的各种天气变化都是天气系统作用的结果,所以,本节课的学习与现实联系非常密切。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认为应紧抓现实世界这条主线,通过列举天气实例,使学生使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释现实存在的天气现象,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降低本课的难度,而且,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本课教学我主要分为两部分,即锋面系统、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系统。
在锋面系统部分,先通过动画演示,师生共同分析冷锋形成过程及冷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特点,然后学生举一反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分析暖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特点,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方法。
在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部分,主要通过“温故知新”环节,设计一个绘图题,让学生通过回顾前面所学知识,掌握气旋、反气旋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原理,以此淡化学生固有的死记硬背的意识,掌握学习地理的正确、高效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本课教学我采取了我校“自主预习、合作学习、探究研习”的高效课堂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所有学生,先学后教,当堂达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法: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我们应充分利用。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穿插了大量的图表,有动态的演示图、平面图还有各个天气实例的景观图,通过读图变抽象为直观,更好的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对比法: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比如冷锋、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状况等,通过对比记忆,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的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
3.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集思广益,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突破难点。
另外,通过小组成员“兵教兵”,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是纠偏补弱的有效方式。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fc6ee61b90d6c85ed3ac62d.png)
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和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分析这两条标准,其中包含了以下一些具体要求:1、课标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本节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做出适当的拓展分析。
3、导致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常见的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
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以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4、学习自然灾害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防灾、减灾。
因而除了解气象灾害的危害外,更主要的是认识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锋面的形成、分类,认识在冷锋或暖锋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现象。
(2)运用简易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认识天气系统的影响,树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二)教学重点掌握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点(三)教学难点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点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直观演示法、对比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动手绘图法、情境导入法四、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讨论,自我归纳。
2、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规律;3、从事实案例出发,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与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活力。
4、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具体学法有:图文转化法、兴趣学习法、绘图法、对比分析法五、教学安排1课时六、教具多媒体、PPT课件、必修一课本、自制导学案七、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这样一句古话,它是用天气的变化来形容世事的无常,叫做“天有不测风云”。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04652c1a76e58fafbb00398.png)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锋面、气旋、反气旋的形成过程,理解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绘制锋面、气旋、反气旋示意图,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基本技能。
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提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1.重点:锋面系统与天气特征;气旋与反气旋与天气特征。
依据:这几种天气系统对我国影响巨大,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它们有关,也是高考主干知识和易出点。
2.难点:冷锋、暖锋的天气变化特征。
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状况。
依据: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且难以区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容易记错三教法分析(1)“翻转课堂”教学法:学生课前先看视频,自学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形成过程,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规律,便于理解和掌握。
(3)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合作竞争,活跃课堂气氛。
(4)多媒体演示法:使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化、具体化,易于理解,加深印象。
四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法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
2.图文转化法让学生动手画图,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
3.手势记忆法指导学生借助手势判断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气流运动方向,帮助强化记忆,增强学习兴趣。
4.对比分析法将冷锋、暖锋对比,气旋、反气旋对比,找出区别,加深记忆。
5.知识迁移法将知识迁移到现实中,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指导学生会看会听天气预报五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活动要求点拨讲解导入新课放映视频电影龙卷风广西寒潮预报泰安市天气形势变化图引导学生分析天气系统变化及原因天气系统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锋的形成和特点观察锋面示意图放映锋面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锋面示意图,从画面中引出冷气团和暖气团。
(注意比较其温度、气压、湿度等物理性质)。
高中地理_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2b1e1eda8114431b80dd8b0.png)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教材分析】对于大气中经常发生的阴晴风雨雪等天气现象,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在本单元的前两节内容中,我们也对大气的组成、运动以及气压带和风带有了一定的学习,这就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基础,而本节的内容则是对形成各种天气现象的常见的天气系统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
这样,为接下来学习全球气候以及气候变化等知识奠定了基础,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②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形成机制,并能用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其形成过程。
③使学生能够认识并记忆几种天气系统对天气、尤其是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片,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②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目标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与形成特点。
难点:冷暖锋的判读以及几种天气系统对天气、尤其是我国天气的影响。
【学法指导】1.学会运用图表:使学生熟悉几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与特点,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2.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运用故事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入新课。
比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图片,向学生展示冷暖锋的形成过程并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不同之处,更好的加深学生对于冷暖锋特点的记忆,从而学会冷暖锋的判读。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设问,引导学生分析天气系统对于天气的影响,师生进行互动讨论、探究、归纳。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面系统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2.分类:冷锋、暖锋。
二、气压系统1.分类: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2.比较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情分析授课教师:收听天气预报是学生在日常生产中了解天气的主要途径,他们对于天气的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同时,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推理能力较差,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还不能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高中地理_常见天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常见天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5bba4718762caaedc33d42f.png)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过程导入:放录象,学生看一段天气预报,并回答两个问题(见课件)教师总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同一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缘故。
一、锋面系统1、定义:学生活动:读课本P54下面找出关于气团的概念,并回答锋面的定义,同时周江涵同学给同学们讲解课外实验的过程和得到的结论。
教师演示锋面的形状,课件展示。
思考:冷暖气团的位置怎样?学生回答:暖气团在上,冷气团在下。
因为暖气团密度小,冷气团密度大。
设问:冷暖气团为什么会相遇?(不需学生回答)我想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从而相遇。
另一种是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移动。
根据这两种情况,我们把锋面分为两类。
2、分类学生看书回答:教师总结:可以根据冷空气的运动状况,冷锋是冷空气主动进攻,暖锋是冷空气被迫后退。
(答案在大屏幕上显示)学生活动:看书找出冷暖锋的符号,并用5秒钟画一下。
提问:锋面附近常出现什么天气?学生回答探究一: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案在大屏幕。
学生看大屏幕并回答问题学生先回答问题1和2教师点拨,锋前、锋后。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冷锋雨多在锋后,暖锋雨多在锋前。
探究二:教师先用大屏幕演示冷锋的运动情况(在锋面运动过程中及时点明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学生回答出胶州市的天气变化:教师随时改正点击大屏幕:并填表(表见大屏幕)学生回答,教师随时修正讲述:因为暖锋是暖空气沿冷气团徐徐爬升,所以多为连续性降水。
3、锋面对我国天气的影响思考:我国冬季的寒潮,夏季北方的暴雨是受什么影响形成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寒潮和夏季北方的暴雨都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并且影响我国的锋面多为冷锋。
过渡: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影响天气的高压、低压系统。
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讲述:低压是指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天气系统,高压是指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天气系统。
在大屏幕上显示:潘亮宇同学到前面给同学们讲解我们课前的实验活动,说说北半球低压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情况。
高中地理_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fa0fb10d5bbfd0a7856733c.png)
课标分析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分析:天气图是学生以及将来作为一名公民在现代社会中要经常接触到的。
本条“标准”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天气图是用来反映天气状况并预报天气变化的专业性图像,人们经常接触到的多是电视节目中播放的简易天气图,本课时涉及锋面天气系统;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几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进一步要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这是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并作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
学习天气系统尤其是锋面,需要引入气团的概念,目的是简化知识头绪。
把握本条“标准”还应注意以下问题:应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作适当拓展分析,如锋面等;不同地区应重视对影响本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的了解。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两部分 , 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第一部分是锋与天气 , 主要是阐述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的概念及分类 , 各类型锋面天气变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第二部分是低压 ( 气旋 ) 、高压 ( 反气旋 ) 与天气 ,主要阐述低压 ( 气旋 ) 、高压 ( 反气旋 ) 、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低压、高压控制下的气流运动状况以及对天气造成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第二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
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画图、动画演示、列表比较、联系天气实例、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加深理解。
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天气的主要组成要素(气温、气压、湿度)和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及反气旋系统;)(2)能够说出气团的概念,准确说出冷暖气团在温度、湿度、密度、气压方面的差异,以及在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特点;(3)能在锋面图中指出锋面、锋线和锋,并判断锋面两侧气团的性质;(4)绘制锋面结构图、示意图(二)过程与方法(5)能运用简易天气图或天气系统结构图,说出锋的形成过程和天气特征并进行分类;根据“我国北方夏季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寒潮”“梅雨”典型天气实例材料,判断所归属的天气系统;(6)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锋面造成的天气变化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结合案例说出灾害性天气寒潮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9466b8933d4b14e8424682f.png)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分析学生在高一和高三一轮复习已经学习了常见天气系统部分基础知识,对此已有了很详细地了解,只是还没有建立起知识网络。
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出发,围绕锋面、高低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以动态发展观引导学生对天气系统的思考。
教学效果分析1、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与人合作的成功,高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极好。
2、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和德育渗透,使学生情感充沛,自信心提升,积极互动,收获了成功感和幸福感。
4、信息技术与地理的完美整合,技术优势明显,学科特色鲜明。
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其中,学生充分的感受了信息技术和地理带来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学好科学的欲望。
教材分析本节课包括锋面系统与天气;高压、低压系统与天气;锋面气旋与天气三个部分。
锋面系统和高压、低压系统是学习、考试的重点,锋面气旋是难点。
关于锋面系统与天气,教材先从气团开始引入,由冷暖气团的势力强弱来逐一讲解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以及在其影响下的天气状况。
关于高压、低压系统与天气,教材介绍了气旋、反气旋的垂直、水平气流运动方向,以及受其影响的天气状况,并通过中国雨带的移动来举例说明高低压系统的控制及天气。
关于锋面气旋,以活动的形式,分析了锋面气旋的判读以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状况。
通过举例说出各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典型天气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科的魅力,让学生学习到贴近生活的地理、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评测练习(2017·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题。
1.据图可知,(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2.下图为“2016年11月7日部分地区海平面天气形势图(单位:hPa)”。
读图回答问题。
(1)此时,南京的风向是________,与呼和浩特相比,南京的风力较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北京相比,长沙的空气质量较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受________天气系统影响,未来其天气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_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810b176e2bd960591c6775d.png)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第2课时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锋面气旋的形成原因及对应的天气情况。
(2)阅读、绘制气旋和反气旋的示意图及及其天气图。
教学重点(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天气特点。
(2)锋面气旋的形成原因教学难点(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2)锋面气旋的形成原因(3)天气图的判读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模式:学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多媒体辅助、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和反气旋。
前节课我们学习了锋面系统与天气的关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课本的第二大部分内容: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板书】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承转)首先,我们来学习低气压、高气压等基本气压场的相关知识。
[学生活动] 自学教材,了解基本概念(1)高气压:中心气压四周,如图中(甲或乙)。
(2)低气压:中心气压四周,如图中(甲或乙)。
(3)高压脊: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如图中(A或B)。
(4)低压槽: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如图中(A或B)。
[精讲]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低压与高压,是针对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的;气旋与反气旋,是针对气流状况而言的。
图中等压线闭合起来的地区,如果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就称为高气压;若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则称为低气压。
[展示]气旋的形成(北半球)强调: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类推]反气旋(高压)强调:反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散、高空辐合的环流系统[活动]气旋与反气旋对比读图思考:1.南、北半球的气旋有哪些异同点?2.南、北半球的反气旋有哪些异同点?[点拨]列表对比名称中心气压气流运动方向天气特征典型实例水平气流垂直气流气旋反气旋[点拨]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判断(异性区别)(1)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如图所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76138de83d049649b6658c9.png)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课程标准:通过简易天气图的阅读,能够分析锋面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点。
学习目标:1. 通过对比锋面示意图,能准确区分冷锋和暖锋。
2.通过锋面系统的分析,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有关的天气变化。
【导入新课】展示几幅图片,不管是成人还是小孩都有自己的表情变化,我们的天气也一样。
俗话说:六月的天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
那么,究竟是什么机制使得“天有不测风云”?【新课学习】一、概念:1、气团:温度、湿度均匀的大团空气。
气团一般很大,单个气团的水平范围可达到百万平方千米。
根据气团的温度与所经过地表的温度相比,把气团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如下图所示)一般而言,冷气团形成于较高的纬度,暖气团形成于较低的纬度。
冷暖气团在密度、气温、气压和湿度的差异。
由单一气团控制的天气状况?小结:密度气温气压天气冷气团大低高晴朗暖气团小高低晴朗2、冷锋暖锋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要求:在图中绘制出以下内容(冷暖气团、锋面、雨区)冷锋暖锋冷暖气团相遇后的位置关系:暖气团密度小,轻,在上面;而冷气团密度大、重,在下面。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有移动的宽度和长度,自地面向高空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锋面与地面的交线叫锋线,是锋前和锋后的分界线。
锋面附近因气温差别较大,所以气流在运动过程中,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
又因气压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水平方向上,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了风。
所以,锋面附近常常出现云雨大风天气。
由于冷暖气团势力强弱不同,造成了锋面的移动。
若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则称之为冷锋,若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则称之为暖锋。
观察冷暖气团的区别(提示:符号、运动箭头及雨区)小结:区别:①符号:锋的符号指向锋前(锋运动的方向)。
②冷气团位置:冷锋中的冷气团势力较强,直接插入暖气团下方,暖气团被迫抬升。
冷气团箭头指向锋运动的方向。
暖锋中冷气团势力较弱,在暖气团的主动进攻下,被迫后退。
③雨区位置:降水在冷气团一侧,即在冷锋的锋后,暖锋的锋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成课本45页的活动。
学生阅读案例—寒潮及其危害。
作业:请同学回去搜集有关寒潮的资料(包括寒潮发生的时间、影响的区域、具体的危害举例、减灾措施)。
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信息的搜集、整理的能力。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引入:回放最近某一日的天气预报(选择当地受高压或高压脊活动影响的天气预报)。
②确定甲、乙、丙、丁四点的空气性质(冷气团或暖气团)
③判断甲、乙与丙、丁两处锋面的类型
能读懂简易天气图,并会运用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教师小结:此类天气系统是锋面与气旋的叠加,我们称为锋面气旋。
若低压位于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就会形成台风。
阅读案例——台风及其危害
图形分步展示高气压,学生读图分析:①气压类型,②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指向,③水平气流的运动状况,④垂直气流运动状况,⑤天气特点。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的能力。
转承:如果是低气压呢?
运用以上方法完成低压(气旋),并与高压(反气旋)进行比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将以上分析内容总结如下表。(强调高压、低压是指气压分布状况,气旋、反气旋指的是分布气流状况。)
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学习本节时已是10月中旬,此时本地可能会出现冷锋天气或高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学习时可以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适当调整学习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⑵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⑶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四、本节知识网络
五、教学重点、难点
2、本节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做出适当的拓展分析。
3、学习自然灾害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防灾、减灾。因而除了解这两类气象灾害的危害外,更主要的是认识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
二、本节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案例———台风、寒潮及其危害。
学生观察思考:①雨区的位置?②降水为何发生在冷、暖空气相汇处,而不单纯发生在冷空气或暖空气控制的一侧?俗话说“山雨欲来风满楼”,风是大气的运动,你能否从大气的运动这一角度来分析?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结学生分析的结论,形成锋面示意图:
教师讲述:生活当中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力不同和变化,锋面就会移动,雨区也随之移动。补充锋面示意图,形成对比的两幅冷、暖锋示意图。
过渡: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力不同和变化,锋面就会移动,雨区也随之移动。冷、暖锋在移动过程中对某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多媒体展示冷锋、暖锋动态移动
形成
天气变化
谚语
实例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暖锋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例进一步掌握锋面的天气变化。
锋面除了冷锋、暖锋外,还有一类称为准静止锋。简介准静止锋带来的天气。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分析这两条标准,其中包含了以下一些具体要求:
1、课标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导致天气变化的常见天气系统主要有锋、低压和高压。各种天气系统可以从气温、气压、降水、风几个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进一步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这是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并做出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
通过学熟悉的古诗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思考,天气为什么会有变化。
学生交流最近三日所记录的本地区天气预报,并简要分析这几天的天气变化。
了解学生是否清楚天气的几个要素。
引出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
一、锋面与天气
介绍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的概念。
学生对比冷暖气团的气温、气压、湿度和密度。
气流状况
气压状况
气流运动方向
天气状况
天气实例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气旋
低压
反气旋
高压
能根据气压或气流状况图能判断其气流或气压状况及天气特点。
现实中的气压系统并非是标准的圆形,而是不规则的多边形。
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认识主要的气压场的名称——高压、高压脊、低压、低压槽。
完成练习:
①确定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
重点:1、锋面系统。(锋面系统:一是要区别冷暖锋的成因,二是要掌握锋面两侧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和天气差异)
2、低压、高压系统。(要掌握其成因、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四个方面。)
难点:
1、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状况和差异。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
三、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⑴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⑵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学生根据这两幅图的信息,讨论:①冷暖气团的位置关系②两幅图的锋面各向哪个方向移动?③两幅图降水区域的异同。④在锋面附近会出现哪些天气变化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①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暖气团都在锋面之上做上升运动,当暖气团的水汽充足时,锋面下面常有阴雨天气。②锋前、锋后的概念及两幅图降水区域的差异(暖锋锋前降水,冷锋锋后降水)。③冷暖锋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