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专项训练全面版
中考:语文古诗专项复习
![中考:语文古诗专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731790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3.png)
惜时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送别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菜花: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劝学类: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描写花卉
桃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杏花: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故草原送别》)
上文是小升初语文古诗复习,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上文是小升初语文古诗复习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古诗专项复习
中考必备:语文古诗专项复习
描写动物: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南北朝民歌《敕勒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骆宾王《咏鹅》)
中考语文专题突破—古诗文名句默写检测(全面详细)
![中考语文专题突破—古诗文名句默写检测(全面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e81d69f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6c.png)
中考语文专题突破—古诗文名句默写检测(全面详细)理解型默写1.曹操在《观沧海》一诗中体现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景写哀,衬托作者听到友人贬迁的消息后伤感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写诗人思念故乡的诗句是,。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4.《论语》中表达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重要性的名句:,。
5.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
6.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
7.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也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的句子:,。
8.《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
9.《狼》中一狼径去的目的是:。
10.《秋词》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11.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
12.《夜雨寄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1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中诗人巧借自然风雨,将实现与梦境联系起来的诗句:,。
14.《潼关》中谭嗣同表现作者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等句子是:,。
15.《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16.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17.《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18.在《逢入京使》中表达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的句子是:,。
19.《晚春》一诗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芳斗艳的美丽景象的诗句是:,。
20.《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21.《登幽州台歌》诗中俯仰古今,暗示自己怀才不遇的诗句:,2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2019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专题十: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专题十: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b25641e2bd960590c677cf.png)
2019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专题十: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唐)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说说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试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案】1.以动衬静,以鹊噪,蝶飞的动景烘托晚禾秋草的静景,突出送别环境的寂静。
2.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依依惜别之情【解析】1.考查颈联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两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
当然,也可答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2.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又一骑驿马急驰而来,在驿站旁的树荫下打住。
驿使下马奔站内交差去了,留下驿马因疲惫而长一声短一声的嘶鸣。
这些传送重要急件的驿使,身背公文袋,不论烈日、寒风,还是大雨、冰雪的天气,不分昼夜,快马加鞭,飞奔在尘土飞扬的驿道上。
从结构上看:此句照应诗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呼应首句“候吏立沙际”。
从内容上看:点明送客地点,表明全诗主旨。
从表现手法上讲: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2.古诗词阅读采桑子①(其四)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来到额州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下面是小文与小涵对此诗的讨论。
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从“残红”“春空”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伤春之诗,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
小涵:未必是这样的。
赏析诗歌要注意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好”字,“好”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山居秋暝》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山居秋暝》](https://img.taocdn.com/s3/m/36f3936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d.png)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山居秋暝》(一)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完成下列各题。
山居秋暝①•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②,莲动下渔舟。
随意③春芳歇④,王孙⑤自可留。
【注】:①暝:夜,晚。
此指傍晚。
②浣女:洗衣女。
③随意:任凭。
④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歇:消散。
⑤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1)(1)有人认为划线诗句“浣女”和“渔舟”显得太闹,破坏了全诗意境的和谐。
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下列诗句和本诗意境相近的一项是___。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答案解析(1)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与掌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前句写所闻,但在所闻中有所见,由声音而猜想竹子的动,归家的浣女的穿林行动.后句写所看到的,从莲花的摇动推想出船的划行,还可以想象船划过水面,触动莲花菏叶的声音.这是以洗衣女的喧声笑语和荷叶摇动的沙沙声响,反衬出山村月夜的宁静、清幽,使读者在喧闹与动感中,更加感受到山中的空寂.这一联主要是写人的活动.这两句仍然是静中有动,静谧中透露出生气.(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感情.“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里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的意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深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留.”古人说山中不可以久留,我认为山中是完全可以留下来的,山中不可以久留那是一种入世的思想,而我认为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了,而秋天的山里也很愉快,自可以久留.我并不认为春天那种繁华热闹就一定是好的,秋天也自有秋天之美.因此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这两句由上面写景转入抒情.它是由外物指向内心,“可留”二宇,明显暗示出诗人向往空寂山林的高洁情怀与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这不以春光消逝为疑,竟以秋山空色为喜,山中自可留,不正是一种远离官场的繁华,自养清高的思想表现吗?我们说王维有逃避现实的思想情绪,但也有洁身自好的一面,不应一概否定.(3)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积累.第一句为王维出使边塞所作,表现了内心之悲苦.第二句与本诗意境相同,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第三句表现的是战争场面.第四句抒写思乡之情.故选B.答案:(1)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作者写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是以有声衬无声,以动衬静,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1分)同时,这里写人的活动,突出了山间的生活不仅自然美,而且这里的人们和社会更美,使全诗的意境更和谐完美(1分).(共(2分),意对即可)(2)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1点(1分),答到2点即可,共2分)(3)(3分)B赏析:“山居秋暝”,写住在乡下的秋天傍晚.暝:夜晚之意.这里指傍晚的时候.秋暝:秋天的傍晚.这首山水名篇,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雨后山村的优美景色,于诗情画意之中表现了诗人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也隐约地流露出诗人逃避现实,洁身自好、不同流俗的思想.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一联点明了季节(秋天)、时间(晚上.“晚来”行动词后加“来”字,构成时间词组)、地点(空山)、天气(刚下过雨).可以说是围绕题目《山居秋暝》写的,故首联点题.“空山”侧重写宁静;“晚来秋”、“新雨后”侧重写清幽.注意“空”字,它不当一无所有讲,是由虚空引申为深远、宁静,是“心空”,意味深长.这空字既写出了环境的寂然、幽邃,也抒发了诗人清悠、静穆的情怀.语言平淡,但给人产生一种凉爽、清新之感.这山中傍晚是洁净清新的,它为该诗定下了清新幽静的基调.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对仗工整、熨帖.前句写静景,为目之所见,以月色透过松林针叶的清冷、朦胧,侧重描绘山村月夜的清幽;后句写动景,既有目之所见,又有耳之所闻,静中有声,静中有动,动静相衬,以泉水流过石板发出的潺潺声响,反衬山村月夜的宁静.虽然画面是清冷的,但又流动活泼,没有死一样的寂靜感觉,是静而不死,是一种恬静的自然生命.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前句写所闻,但在所闻中有所见,由声音而猜想竹子的动,归家的浣女的穿林行动.后句写所看到的,从莲花的摇动推想出船的划行,还可以想象船划过水面,触动莲花菏叶的声音.这是以洗衣女的喧声笑语和荷叶摇动的沙沙声响,反衬出山村月夜的宁静、清幽,使读者在喧闹与动感中,更加感受到山中的空寂.这一联主要是写人的活动.这两句仍然是静中有动,静谧中透露出生气.从“明月松间照”到“莲动下渔舟”这四句诗,前两句是先写无声之态,后写有声之态;后两句是先写有声之态,再写无声之态.这是有声与无声的交错特点.这里不仅描绘出清新优美的画面,传达出了画面的音响,而且赋予画面以动态.视听觉与想象交互作用,以声响和动态构成一种静谧的画面,既清新静谧而又生动活泼,富有生机.总的讲,前六句是借景抒情,最后两句是直抒胸臆.诗人在写出这清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之后,最后发出了一种表达自己意向的感慨: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里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的意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深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留.”古人说山中不可以久留,我认为山中是完全可以留下来的,山中不可以久留那是一种入世的思想,而我认为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了,而秋天的山里也很愉快,自可以久留.我并不认为春天那种繁华热闹就一定是好的,秋天也自有秋天之美.因此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这两句由上面写景转入抒情.它是由外物指向内心,“可留”二宇,明显暗示出诗人向往空寂山林的高洁情怀与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这不以春光消逝为疑,竟以秋山空色为喜,山中自可留,不正是一种远离官场的繁华,自养清高的思想表现吗?我们说王维有逃避现实的思想情绪,但也有洁身自好的一面,不应一概否定.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都是诗人在静观中所捕捉到的景象,是静中见动.诗人将一些动态、声响捕捉入诗,以动写静,以声状静,从而创造出恬静优美的意境,“以动写静,愈见其静.”这里所写的静并不是虚空死寂,也不是萧条枯寂.诗人笔下的秋景,完全洗掉了那种悲凉伤感的情调,也完全洗掉了那种灰暗低沉的色彩.绝不同于“俘云悲晚翠,落日泣秋风”“草色萧条路,槐花冷落风”的情调、色彩.它是一种清新而富有生气的情调,“清新”是该诗的基调。
初中古诗词常考知识练习(含答案)
![初中古诗词常考知识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ab974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2.png)
初中古诗词常考知识练习(含答案)
一、九年级课本中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作品,请根据语境,将以下缺漏的古诗文补充出来。
自强不息,是李白面对“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顿仍能高歌“(1)_______(2)_______”(《行路难(其一)》)的坚定信念;是韩愈面对“西贬潮州路八千”的贬谪仍能发出“(3)_______,(4)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报国之志;是苏轼面对政治失意、兄弟别离的现实仍能给出“(5)_____,(6)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美好祝福;是范仲淹面对革新失败、贬谪他乡的境遇仍能表达“(7)_____,(8)_____”(《岳阳楼记》)的“先忧后乐”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二、《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用寥寥数笔十余字描绘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的句子是(9)_____,(10)______。
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2)直挂云帆济沧海
(3)欲为圣明除弊事(4)肯将衰朽惜残年
(4)但愿人长久(6)千里共婵娟
(7)先天下之忧而忧(8)后天下之忧而忧
(9)天与云与山与水(10)上下一白。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训练--六年级上册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训练--六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de8d7d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5.png)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专项训练--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1.《宿建德江》中运用对比的描写方式写景,同时暗含了诗人淡淡哀愁的诗句是: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宿建德江》中烘托出诗人孤寂、愁闷心情的诗句是: ,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运用对偶描写了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情景的诗句是: ,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写大风把满天乌云吹得无影无踪的诗句是:,。
卷地忽来风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中描写云开雾散,万物焕然一新的诗句是: , 。
卷地忽来风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中把白雨比作珍珠、黑云比作打翻的墨汁的诗句是: ,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运用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的紧张气氛,又烘托出诗人的喜悦心情的诗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其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乐之情,巧妙运用嗅觉和听觉,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描绘乡村夏夜恬静之美的对偶句是: ,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巧妙运用嗅觉和听觉写景的句子是: ,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浪淘沙》(其一)1.刘禹锡《浪淘沙》(其一)中,运用联想和用典手法表达了诗人的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 。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刘禹锡《浪淘沙》(其一)中用夸张手法写出黄河壮美的诗句是: ,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3.刘禹锡《浪淘沙》(其一)一诗中,诗人发挥想象,既使我们感受到了黄河非凡的气势,也表达了自己要像黄河一样,拥有不惧艰难险阻、永远奋斗追求的精神的两句是: , 。
详细全面初中古诗默写复习总结100题(附答案).doc
![详细全面初中古诗默写复习总结100题(附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7e36441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7.png)
7、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8、 乡书何处达?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自将磨洗认前朝。
,隔江犹唱《后庭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胡琴琵琶与羌笛。
曲径通幽处 O (唐 (唐 (唐 (唐 (唐 (唐 (南唐 李煜《相见欢》) 王湾《次北固山下》) 杜牧《赤壁》 杜牧《泊秦淮》) 王建《十五夜望月》)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流响出疏桐。
(唐 虞世南《蝉》) 。
(唐王昌龄《采莲曲》) o (唐郑谷《莲叶》) 陆龟蒙《白莲》) 王维《使至塞上》) 崔颗《黄鹤楼》) 杜甫《春望》) 荷叶罗裙一色裁 移舟水溅差差绿, 此花真合在瑶池(唐 _______________ ,都护在燕然。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白头搔更,决眦入归鸟。
(唐 ,风烟望五津。
(唐,霜重鼓寒声不起。
(唐 ,巴山夜雨涨秋池。
(唐 蓬山此去无多路, (唐 (唐 (唐杜甫《望岳》)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o (唐 ,卷舒开合任天真。
(唐 李贺《雁门太守行》)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赠荷花》) 27、 怀旧空吟闻笛赋,. 28、 乱花渐欲迷人眼,29、 可怜身上衣正单,30、 念天地之悠悠,31、 杨花落尽子规啼, 一、上下句默写。
1、 求之不得,o (《诗经•关雎》)2、 兼葭萋萋,o (《诗经•兼葭》)3、 ,松柏冢累累。
(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4、 朔气传金柝,。
(南北朝民歌《木兰诗》)5、 ,白铁无辜铸佞臣。
(《对联六副》)6、 神龟虽寿,, ,终为土灰。
(三国曹操《龟虽 寿》)。
(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o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o (唐 白居易《卖炭翁》) o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唐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o (宋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33、 无可奈何花落去,o (北宋 晏殊《浣溪沙》)34、 ,闻说鸡鸣见日升。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9fd43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f.png)
2023年中考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古诗文默写(22分)1.直接型默写。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2.同主题型默写。
(8分)(1)水是古诗文中绕不开的情愫。
曹操登临碣石山,遥望海水激荡:“①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马致远用景物的组合表现出羁旅行人的孤独惆怅:“枯藤老树昏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孔子在江边,感慨时光的流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天地万物有“真意”,我们只有心怀真诚,才能与自然心意相通。
“高峰入云,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俯仰之间欣赏欲界仙都之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最爱钱塘湖早春之生机盎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杜甫移情于物,花、鸟与人同“感”“恨”。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bc377c647d27284b73518e.png)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古诗词阅读长相思(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长相思》,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①一首36字。
②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
③一韵到底,有叠韵。
④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①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②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解析】【分析】(1)本题两首“长相思”的字数相同,都是36个字。
两首上下阕的格式相同,四句18个字。
都押韵。
白居易词韵脚是“ou”,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
纳兰性德词韵脚是“ing”,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
(2)白居易《长相思》他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长长的流水,点点的远山,与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极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初中语文古代诗词专项练习题
![初中语文古代诗词专项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570575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c.png)
初中语文古代诗词专项练习题一、填空题1. "江流 _ _ _ _,终究 _ _ _ _。
"2. "人生 _ _ _ _ _ _ 后,_ _ _ _ _ _ 多。
"3. "白日依 _ _ _ _,_ _ _ _ _ 依山尽。
"4. "及 _ _ _ 罢宴,_ _ _ _ 载酒。
"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_ _ _ _。
"二、选择题1. 宋代诗人 _ _ _ _ 的《静夜思》被誉为"千古第一诗"。
A. 王之涣B. 李白C. 白居易D. 杜甫2.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中的"大江"指的是什么?A. 长江B. 黄河C. 江南小河D. 黑龙江3. "天街小雨润如酥,_ _ _ _ _人初去时",将空格处的词填入正确的一项。
A. 江南B. 明月C. 西风D. 云南4. "岐王宅里寻常见,_ _ _ _云外几曾闻",将空格处的词填入正确的一项。
A. 垂杨B. 杏花C. 松柏D. 枫树5. "出师未捷身先死,_ _ _ _ _葬花边",将空格处的词填入正确的一项。
A. 千里B. 三径C. 万民D. 一身三、简答题1. "水调歌头"是谁的作品?简述其文学意义。
2. "静夜思"中什么情境下诞生了"床前明月光"这一经典句子?该句表现了哪些情感?3. "相思"表达了什么主题?你认为作者选择乐府古题为主题有何意义?4. 简述"春晓"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5. "早发白帝城"中的白帝城位于哪里?简述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四、作文题请你结合近年来你所看到的新闻事例,简述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的理解,并谈谈你的感悟。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训练--七年级上册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训练--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cb8796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5.png)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训练--七年级上册《观沧海》2.曹操的《观沧海》中详细描写诗人见到的现实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记叙,这两句诗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句子是:,。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把对友人的思念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明对朋友未来担忧的句子是:,。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5.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
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湖北省襄樊市)6.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次北固山下》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2.《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着事物发展规律的自然理趣,表达诗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名句是:,。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有一联诗,现在可用来表示客观形势大好,事业发展势头正旺,这一联是:,。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曲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思乡情切的句子是:,。
2024年安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2024年安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5cf6c48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12.png)
2024年安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默写、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诗文默写(70分)(一)理解型默写(每空1分,共30分)1.曹操的《观沧海》中,“,”两句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
2.人生路上,牵挂满怀。
李白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奇特想象表达了对朋友的牵挂。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一联对仗工整,时序交替中隐含哲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4.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诗句是:,!5.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了锐意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气概的诗句是:,。
6.《己亥杂诗》(其五)中,诗人以落花为喻,表达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7.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传达出将士们的爱国热情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8.“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致。
9.李白《行路难》(其一)中,表达诗人坚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诗句是:,。
10.《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抒发了词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1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
1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辛弃疾用“,”直接刻画孙权的年轻有为,借此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的理想。
13.在《爱莲说》中,周敦颐以“予独爱莲之,”表达了对花中君子品格的赞美和对人类美好精神境界的追求。
14.《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以“,”描写了齐王纳谏后“令初下”时的情景。
1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来表达自己对名利的淡泊。
(二)主题型默写(每空1分,共40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0分)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灵,点缀着我们生命的星空。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练习及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7a0147e518964bcf847ca7.png)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测试题(一)记忆型默写。
(30分)1.山重水复疑无路,。
2.,化作春泥更护花。
3.,直挂云帆济沧海。
4.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城春草木深。
6.采菊东篱下,。
7.稻花香里说丰年,。
8.大漠孤烟直,。
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10.,似曾相识燕归来。
11.春蚕到死丝方尽,。
12.会当凌绝顶,。
13.东风不与周郎便,。
14.,江春入旧年。
15.人生自古谁无死? 。
16.,天涯若比邻。
17.江山代有才人出,。
1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9.,往来无白丁。
20.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
2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22.峰回路转,,醉翁亭也。
23.受任于败军之际,。
24.苔痕上阶绿,。
25.学而不思则罔,。
2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7.,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8.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
29.得道者多助,。
3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二)理解型默写。
(40分)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2.《天净沙•秋思》表现了游子漂泊在外思乡的悲情,其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边塞奇特景色的句子是,。
4.《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10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的诗句是,。
5.《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句是,6.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其博大襟怀的诗,;,。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8.《山坡羊•潼关怀占》中概括全篇主旨的诗句是,。
9.《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
10.陶渊明《饮酒》一诗中,“,。
”一句蕴涵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之境也无喧嚣之感。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8cd4f29baeaad1f346933f79.png)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以下练习。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2)说说你对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答案】(1)“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⑴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词句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⑵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
结合全词理解,可知“婵娟”即明月,末句极富美感,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
这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故答案为:⑴“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专项训练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专项训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ec7738a32d7375a41780d9.png)
例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 简要赏析。 (11年宿迁卷) 例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和“见” 字用得极妙。请任选一个作简要赏析。 (10年宿迁 卷)
例4: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 妙处。 (12年湖北荆州卷)
欣赏、品味其精妙之处
古诗词专项复习
古诗词专项复习
典型考题
(寻找意象类)
闲居初夏午睡起(2011宿迁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考题: 这首诗选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3分)
梅子、芭蕉、柳花
古诗词专项复习
2.描绘画面题
答题要点: 借助组词、恰当的形容词、合适的修辞手法 描绘画面。
(1)题目 《春夜喜雨》 ——杜 甫 (2)序、注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 此篇兼 怀子由。) ——苏 轼 (3)诗眼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古诗词专项复习
抓关键词
4.体会情感题
(1)题目 《春夜喜雨》 ——杜 甫 (2)序、注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 此篇兼 怀子由。) ——苏 轼 (3)诗眼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凄凉哀 伤的象 征 杜鹃 (子规) 乡、 离愁、 孤寂的 情思。4.体会情感题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鸿雁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王湾) 2.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闻雁》韦应物)
古诗词专项复习
4.体会情感题
感悟意象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思乡、念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亲的标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多传达离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愁别恨、 (《枫桥夜泊》张继) 寂寞思归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之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 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李商隐)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1(附答案)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1(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1faf88852458fb760b5694.png)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1一、问答题1.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雁门太守行》中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渔家傲》中词人翻旧典出新意,借鹏抟九万里的风力,把舟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默写题2.默写。
1.《观沧海》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象征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情于景,对友人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3.《次北固山下》中富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九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天黄昏行旅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句。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现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专项三 古诗文默写-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高频考点专项训练(解析版)
![专项三 古诗文默写-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高频考点专项训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3bb2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a.png)
【答案】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2、①长河落日圆②回清倒影③山随平野尽④会当凌绝顶⑤一览众山小
⑥日月之行⑦星汉灿烂
3、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示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2023年河北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2、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现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暗含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②木兰当户织③其中往来种作④采菊东篱下⑤伐竹取道
2、(2023·新疆·统考中考真题)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古诗文名句
出处
自然美景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思乡怀人
3、(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古典之音,萦萦在耳,请按提示填空,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形象意境(一)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形象意境(一)](https://img.taocdn.com/s3/m/f4b442a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0.png)
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形象意境二轮复习专项训练(一)一.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甲光向日金鳞开”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简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古诗文阅读。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种松宋荦一片青葱色,移来历万峰。
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
日瘦阴还薄①,风多响自重。
岁寒堪寄傲,何必大夫封②?[注]①阴还薄:阴云迫近。
②大夫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禅泰山,遇暴风雨,避雨松树下,封松树为“五大夫”。
(1)古人写诗除炼字外,也会用陌生化语言。
请你分析划线句中“瘦”的表达效果。
【小贴士】陌生化语言:所谓“陌生化”,通俗点讲,就是“换一种说法”,以陌生表现熟悉。
我们在叙写或陈述我们常见的事物或道理时,不用大多数人习惯采用的说法,而采用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表现语言——一张“陌生的面孔”,会给文章带来一道亮丽的色彩。
(2)请发挥想象,将诗句“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所展现的画面描写出来。
4.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问题。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全诗无一字写“悲”,却处处有“悲”,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老兵之悲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
(2)概括老兵回乡后复杂的情感变化。
5.诗歌阅读。
五绝小满【宋】欧阳修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训练--七年级下册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训练--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b167fa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8.png)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训练--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1.《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登幽州台歌》中点明作者生不逢时的句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4.屈原《远游》中有句云:“惟天地之无穷,哀人生之生勤。
”本诗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望岳》1.杜甫《望岳》诗中,“,。
”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达诗人攀登人生顶峰的抱负的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杜甫青年时期所作的《望岳》一诗,语言壮美,气势恢宏,其中抒写诗人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杜甫《望岳》中的“,。
”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诗句是: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6.《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是:,。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8.山的意蕴丰富充盈。
它可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给人以隐逸闲适的情怀;也可以是“,。
”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启悟。
(请选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望岳》中诗人想像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表达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和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的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哲理的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专项复习
4.体会情感题
感悟意象
古诗词专项复习
感悟意象
4.体会情感题
古诗词专项复习
结合注释,体会情感
典型考题
(体会情感类)
阳关曲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离别七 年以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佳节。
考题: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古诗词专项复习
4.体会情感题
抓关键词
(1)题目 《春夜喜雨》 ——杜 甫 (2)序、注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 此篇兼 怀子由。) ——苏 轼 (3)诗眼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古诗词专项复习
感悟意象 4.体会情感题
古诗词专项复习
5.表达技巧题
识记常用术语
(1)表达方式:常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 方式。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 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等)两 种方式。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对比、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 讽今、运用典故、铺垫、象征、对比、以小见大、动静 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等。
格式:手法+表达效果(内容+主旨+感染力)
古诗词专项复习
典型考题
(表达技巧类)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考题:“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这两句有人认
为写的很好,有人却认为是互相矛盾.你的看法呢?
不矛盾,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这两句用 悠扬的钟声体现环境的寂静,表现古寺中肃穆 空灵的气氛,以及作者对这种超脱尘世生活的 向往 。
第一步:找名词,意象以名词形式 出现。 第二步:名词应体现作者思想感情。
意象一般为景、物。一般需找出3个。
古诗词专项复习
典型考题
(寻找意象类)
闲居初夏午睡起(2011宿迁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考题: 这首诗选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3分)
古诗词专项复习
古诗词专项训练
古诗词专项复习
教学目标:
1.了解考试常见题型 2.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 巧,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古诗词专项复习
一、题型示例与归纳
古诗词专项复习
1.寻找意象题
例1: 全诗描写了初夏的哪些景物?
(11年宿迁卷)
例2:这首诗写景很别致,能体现“小”的
景物有哪些?
(06年宿迁
古诗词专项复习
3.赏析字句题
(1) 从语言的生动、准确,修辞、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等方面考虑字句的精妙。
(2)结合全句分析,写出描绘的内容。
(3)赏析字句在全诗的作用。
(4)表达作者的情感。
格式:手法(表现手法,修辞等)+特点(描 绘内容)+作者情感
古诗词专项复习
品味词语
典型考题
(赏析字句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古诗词专项复习
5.表达技巧题
例1: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 处。(12年连云港)
例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情感?
(12年四川南充卷)
例3: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12年岳阳卷)
了解、辨识技巧
古诗词专项复习
二、解题方法与规范
古诗词专项复习
1.寻找意象题
苏轼: 乐观旷达、 粗犷豪放 辛弃疾: 沉雄豪迈、 细腻柔媚 杜甫: 忧国忧民、 沉郁顿挫 陶渊明: 向往田园, 恬淡闲适 王维: 淡远宁静, 隐逸思想
古诗词专项复习
4.体会情感题
抓关键词
(1)题目 《春夜喜雨》 ——杜 甫 (2)序、注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 此篇兼 怀子由。) ——苏 轼 (3)诗眼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梅子、芭蕉、柳花
古诗词专项复习
2.描绘画面题
答题要点: 借助组词、恰当的形容词、合适的修辞手法
描绘画面。
格式:抓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修辞(表达)
古诗词专项复习
典型考题
(描绘画面类)
请描绘出诗句:“ 山下兰芽短浸
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展现的景象?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 松林间 沙路干净得没有泥, 傍晚细雨中传来 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抒发了作者对眼前团聚的珍惜,同时 也抒发了聚后又得分离的伤感。
古诗词专项复习
典型考题
联系背景,分析情感 (体会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考题: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思乡和思亲的情感,同 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 苦难。
3.赏析字句题
例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
并简析其妙处。
(12年宿迁卷)
例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
简要赏析。
(11年宿迁卷)
例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和“见”
字用得极妙。请任选一个作简要赏析。
(10年宿迁
卷)
例4: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考题:请你对本诗的后两句作出赏析
用拟人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 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心人。借月亮表达 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之情。
古诗词专项复习
4.体会情感题
(1)知人“论诗”
(2)抓关键词
(3)感悟意象
古诗词专项复习
4.体会情感题 知人论“诗”
妙欣处。赏、品味其精妙之处(12年湖北荆州卷)
古诗词专项复习
4.体会情感题
例1: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10年宿迁卷)
例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12年广东湛江卷)
例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12年河南卷)
体验、把握、感悟主题思想
卷)
例3:诗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12年广东湛江卷)
寻找、列举诗中出现的景和物
古诗词专项复习
2.描绘画面题
例1:请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展现
的景象?
(12年长沙卷)
例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
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12年宿
迁卷)
抓住主要景物特点,想象、描绘
古诗词专项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