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九成宫
欧阳询九成宫全文及译文

欧阳询九成宫全文及译文
欧阳询九成宫全文及译文
欧阳询,字永叔,唐代书法家,人称“书圣”。
他擅长隶书、楷书和行书,尤以草书突出,被誉为书法界的“三绝”。
九成宫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是一件有着非常高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得到了很多书法爱好者的追捧。
下面是欧阳询九成宫的全文及译文:
全文:九成宫,永叔作。
一片池塘残月昏,金凤银鹭漫游猩。
翠屏风下画龙蛇,轻宵妙雨洒琼瑰。
孤舟一叶闲停柘,平岸几枝断月生。
酒散夜深人静后,有谁因此共兴叹。
译文:九成宫,由永叔创作。
池塘的残月昏沉,金凤和银鹭在其中自由地漫游。
翠色的屏风下画龙蛇,轻盈的夜雨洒在琼瑰上。
孤独的船只在烟波中静静地停着,平岸上几枝灰月从中生长。
饮酒散去,夜深人静后,有谁因此而一同兴叹呢?
以上就是欧阳询九成宫的全文及译文。
这件作品的内容非常丰富,气韵独特,展现了欧阳询卓越的书法技巧和创作才华,无愧为书法史上的一件传世之作。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讲解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讲解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铭刻在陕西麟游九成宫的石碑上,全文共230 余字,以其秀美、刚劲、端庄的书体著称。
下面将对全文进行讲解。
【原文】
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者,隋之仁寿宫也。
贞观十年,太宗以听政之暇,诏询书之。
其年冬,造九成宫,置醴泉亭,召侍臣,赋诗饮酒,以示群臣。
其诗曰:
“九成宫殿崔嵬嵬,虚无之身坐寂寞。
此二句表现了九成宫的高耸巍峨和皇帝的孤独寂寞,暗示了皇帝身处寂寞的宫廷之中,同时也表现了皇帝渴望自由、寻求解脱的心境。
【拓展】
九成宫是唐代重要的宫殿之一,位于今陕西省麟游县。
九成宫始建于隋朝,唐太宗贞观十年 (636 年) 扩建,成为唐代重要的皇家宫殿之一。
九成宫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典雅,是唐代宫廷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楷书之祖”。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其书法风格秀美、刚劲、端庄,被誉为“楷中之冠”。
九成宫醴泉铭的成功书写,不仅为欧阳询赢得了声誉,也为唐代书法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三元集字古诗

关于《九成宫醴泉铭》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九成宫醴泉铭》
唐.欧阳询
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
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隋之仁寿宫也。
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壁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
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奢,以人从欲,良足深尤。
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
【译文】
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征奉皇帝的旨意撰写碑文。
贞观六年(632)四月,皇帝到九成宫避暑。
这里原是隋代的仁寿宫。
覆盖着山野而兴建宫殿,截堵山谷以形成池沼和护城河。
跨水立柱以架桥,开辟险峻之地建起耸立的双阙,周围建起高阁,四边环绕长廊,房舍纵横错杂,台榭参差交错;仰望高远可达百寻,俯看峻峭亦达千仞,辉煌如珠玉相映,金色和碧色交辉,其光彩能灼云霞,其高峻能达日月。
看他兴建宫殿使山移润回,极尽奢侈之能事,因为人们的这种纵欲态度,实在应该痛加责备。
至于当热度可以融化金属的酷热暑天,这里却无闷湿蒸热的气温;微风徐徐吹来,带来清凉的舒适,确是居住的好场所,实为调养精神的胜地,汉代的甘泉宫是不能超过它的。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超清晰翻墨本、无缺字本)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超清晰翻墨本、无缺字本)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释文:九成宫醴泉铭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隋之仁寿宫也。
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壁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
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侈,以人从欲良足深尤。
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
皇帝爰在弱冠,经营四方逮乎立年,抚临亿兆;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东越青丘,南逾丹徼,皆献琛奉贽重译来王;西暨轮台北拒玄阙,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气淑年和,迩安远肃,群生咸遂灵贶毕臻,虽藉二议之功,终资一人之虑。
遗身利物,栉风休雨,由姓为心,忧劳成疾,同尧肌之如腊,甚禹足之胼胝,针石屡加,腠理犹滞。
爰居京室,每敝炎暑,群下请建离宫,庶可怡神养性。
圣上爱一夫之力,借十家之产,深闭固拒,未肯俯从,以为隋氏旧宫,营于曩代,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何必改作。
于是斫雕为朴,损之又损,去其泰甚,茸其颓坏,杂丹墀以沙砾,间粉壁以涂泥;玉砌接于土阶,茅茨续于琼室。
仰观壮丽,可作鉴于既往,俯察卑俭,足垂训于后昆此所谓“至人无为,大圣不作”,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然昔之池沼,咸引谷涧,宫城之内,本乏水源,水而无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
圣心怀之不忘。
粤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已亥,上及中宫,历览台观,闲步西城之阴,踌躇高阁之下,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槛,引为一渠。
其清苦镜,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东流度于双阙;贯穿青琐,萦带紫房;激扬清波,涤荡暇秽;可以导养正性,可以澄莹心神。
鉴映群形,润生万物,同湛恩之不竭,将玄泽于常流,匪唯乾象之精,盖亦坤灵之宝。
谨案:《礼纬》云:王者刑杀当罪,赏锡当功,得礼之宜,则醴泉出于阙庭。
欧阳询与《九成宫醴泉铭》简介

任务
《九成宫醴泉铭》用笔均为方圆兼施,笔势劲 险峭拔,刚健有力。方笔主要表现在横竖的起笔和 点画的钩、挑、捺尾的方折用笔上。圆笔则表现在 撇、捺等画的中锋行笔以及横竖的回锋收笔上。在 点画的用笔方向,有些地方还保持着汉隶和北魏楷 书的写法。
任务
该书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 正,实则险劲。字形采用长方形态势,字句、 行距都较大,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整体碑 文高华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画都成为后 世楷模,是欧阳询晚年得意之作,历来为学 书者推崇,是欧体楷书的典范,被誉为“天 下第一铭”。
新编书法教程
任务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 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 弘文馆学士。欧阳询初学王羲之、王献之, 汲取汉隶和魏晋以来楷法,创造出骨气洞达、 笔力险劲、结构独特、法度谨严,于平正中 见险绝,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 帖的书体,别具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原文】九成宫醴泉铭,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
(译文)“九成宫”,唐宫名,在陕西省麟游县西,原为仁寿宫,唐太宗贞观五年重修,为避暑之所,以山有九重,更名为九成,甘美之甜水谓之醴泉。
铭者,自铭也,自铭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后世者也。
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子魏征奉皇帝诏书撰文。
【原文】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隋之仁寿宫也。
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
高阁周建,长廊四起。
栋宇胶葛,台榭参差。
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
珠壁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
观其移山过涧,穷泰极奢,以人从欲,良足深尤。
至於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
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
(译文)贞观六年夏历四月,皇帝到九成宫避暑。
这九成宫就是原来隋朝的仁寿宫。
它高耸的覆压山峦,淳蓄的池水截断山谷。
楹柱跨水相连,庭阙分岩相向。
高阁长廊排成围,栋宇台榭轮奂错落。
仰视它仿佛高若千丈,向下看则幽岩大谷深险万尺。
那些镶饰的珍珠美玉使它金碧辉煌,其光芒冲射云霞使日月失色。
炫耀这种移山过涧之力,骄横奢侈之极,累及民众而放纵私欲,想来真是深深的罪过。
到了酷暑炎阳时,几无逼人窒息的热气;微风缓缓拂来,觉有清凉之爽。
这的确是怡养身心的胜美之处。
即使是汉武帝时的甘泉宫也不能超出其右。
【原文】皇帝爰在弱冠,经营四方。
逮乎立年,抚临亿兆。
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
东越青丘,南逾丹徼,皆献琛奉贽,重译来王。
西暨轮台,北拒玄阙,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气淑年和,迩安远肃,群生咸遂,灵贶毕臻。
虽藉二仪之功,终资一人之虑,遗身利物,栉风沐雨,百姓为心,忧劳成疾。
同尧肌之如腊,甚禹足之胼胝。
针石屡加,腠理犹滞。
爰居京室,每弊炎暑,群下请建离宫,庶可怡神养性。
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深闭固拒,未肯俯从。
以为隋氏旧宫,营于曩代,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何必改作。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原文及译文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原文及译文
欧阳询,唐代书法家,被誉为“第一行书家”。
他的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之一便是《九成宫醴泉铭》。
这篇铭文是他在九成宫的醴泉边创作的,被誉为他晚年创作的代表之作。
以下是《九成宫醴泉铭》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九成宫醴泉,原出于远山,从清池之滨泻下,落于知府署前,为临川亲民所共饮用,不知凡百年矣。
醴泉之水,清冽甘美,色如琥珀,滋味如琼浆。
其冷夏饮之,令人神清气爽;冬日饮之,温暖滋补。
久饮者,增寿延年。
天地所生,无以加之。
译文:
九成宫醴泉,源自远山,从清池之滨流下,在知府署前落地,供临川亲民共同饮用,已有百年历史。
醴泉的水清澈甘美,色如琥珀,滋味如珍珠浆。
在炎热的夏天饮用,使人精神清醒;在寒冷的冬天饮用,温暖身体补充能量。
长期饮用者,能延年益寿。
天地所产,无法超越其品质。
《九成宫醴泉铭》以其简洁明快的笔触和高度凝练的文字,表达了对九成宫醴泉的赞美之情。
通过描绘醴泉的来源和特点,欧阳询以其独
特的艺术之美,将读者带入一个神奇的水源之地。
此外,这篇铭文也展示了欧阳询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他通过描述醴泉的清澈和美味,强调水源的珍贵和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是唐代文人艺术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总的来说,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以其简练的文字和深刻的意境,为读者带来一种对于自然之美和生活智慧的思考。
这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幅艺术的画卷,展现了欧阳询作为文人和书法家的才华和智慧。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特点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特点
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笔势灵活生动。
用笔精细,动作幅度小。
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特别是横竖划的起笔,多用凌空取势,折锋起笔,收笔亦须回锋。
点画呼应,笔势连贯,相同的点画并列要求变化。
钩画特殊,竖钩形小而丰满;竖弯钩取法如隶书“波华”;而心钩波钩则翻笔如魏碑。
树画多与字心取相背之势,这与颜体之外拓刚好相反。
捺画中平捺的落笔多用折笔藏锋,斜捺的落笔多为露锋。
而且捺脚都驻笔成方,提笔出锋,弧度很小。
结字的第二个特点是紧结,即内紧外松或内密外疏。
笔画往中宫靠拢,向四周放射,也称为辐射性结体。
结字的第三个特点是纵长。
《九成宫醴泉铭》向有“楷书之极则”、“天下第一铭”、“天下第一楷书”、“天下第一正书”等美誉,被历代书家奉为“欧体”的楷模,倍受人们喜爱。
九成宫醴泉铭原文及逐句译文

九成宫醴泉铭原文及逐句译文(最新版)目录一、九成宫醴泉铭简介二、原文及逐句译文三、铭文的历史背景和价值正文一、九成宫醴泉铭简介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的一部重要碑刻,由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写,书法家欧阳询正书。
该铭文记录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的事件,赞美了九成宫的壮丽景色和醴泉的甘美之甜。
铭文采用楷书书写,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被誉为楷书之极则。
二、原文及逐句译文原文:九成宫醴泉铭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
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侈,以人从欲,良足深尤。
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
皇帝爰在弱冠,经营四方,逮乎立年,抚临亿兆,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
译文:抬头仰望,山势险峻,百寻不见尽头;俯视而下,悬崖峭壁,千仞深渊。
珠宝般的山谷相互辉映,金碧辉煌,照得云霞灿烂,日月失色。
看着这山移水转,穷极奢华,人们随心所欲,实在令人惊叹。
在炎热的夏日,这里没有闷热的气息,微风轻拂,带来清凉的舒适。
这里确实是养精蓄锐的好地方,汉朝的甘泉也无法与之相比。
皇帝在年轻时就开始经营四方,到了而立之年,统治着亿兆百姓。
他一开始以武功征服了全国,最后以文德赢得了远方的人心。
三、铭文的历史背景和价值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碑刻的杰出代表,反映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书法艺术的高超。
铭文记录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的事件,赞美了九成宫的壮丽景色和醴泉的甘美之甜。
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的书法特点

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的书法特点欧阳询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其欧体楷书堪称书坛之宝。
其中,九成宫醴泉铭作为欧阳询欧体楷书的代表作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
那么,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的书法特点是什么呢?一、笔画轻重相济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的笔画轻重相济,这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
在欧体楷书中,欧阳询运用了“飞白”、“飞灰”的技法,使得笔画的浓淡变化和墨色的灰白分明,充分彰显了书法的美感。
这种轻重相济、浓淡分明、清晰自然的笔画特点,在欧阳询的其他作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神韵淋漓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在书法的实现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欧阳询飘逸洒脱的神韵。
观赏此作品,似乎可以感受到欧阳询在书写的过程中的那种自由飘逸、潇洒神态。
这种神韵淋漓、潇洒自如的书写,体现了欧阳询在书法艺术中的创新和提高。
三、气韵生动欧阳询的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中,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气韵生动的特点。
在书法的过程中,欧阳询充分运用了笔法、墨色、布局等多种手法,令笔画栩栩如生,气息清澈。
作品并没有过多细节的繁琐,反而是以极简化的笔画和组合,表达出了深邃的思考和洞察力。
四、结构严谨在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中,结构严谨,组合周密像井然有序的格局,体现了欧体楷书一大特点。
欧阳询在书法的布局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技法和技巧,将整篇作品分成大小不一的部分,并且把每一部分都处理得十分好。
这种结构严谨的组织方式,让作品更加完美、精致,赢得了读者的高度赞誉和喜爱。
五、灵气飞扬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在传统书法中呈现出灵气飞扬的特点。
通过笔墨的运用,欧阳询展现了自己对书法的独到见解和智慧,使得书法艺术更加具有灵性。
整篇作品绵延起伏、灵气飞扬,在读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综上所述,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轻重相济、神韵淋漓、气韵生动、结构严谨、灵气飞扬等多方面的特点,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欧阳询作为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在书法艺术中,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在九成宫醴泉铭中将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欧阳询九成宫碑全文及译文

欧阳询九成宫碑全文及译文“九成宫”遗址,在今陕西麟游县城西2.5公里,原为隋之“仁寿宫”,唐贞观五年(631)加以扩建,更名“九成宫”,并置禁苑、武库及宫寺。
“九成”之意:“成”训“重”,“九”训“多”,“九成”形容多层,高峻。
“铭”,文体之一,多用韵语,如作山川、宫室、器物之铭前面多用散文叙述,然后是韵语铭文。
《九成宫醴泉铭》撰作和书写于唐贞观六年(632)夏历四月,全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宋曾巩在《九成宫酯泉铭·跋》中称:“九成宫乃隋之仁寿宫也,魏为此铭,亦欲太宗以隋为戒,可以见魏之志也”【正文】九成宫醴泉①铭,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②。
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③,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④,此则隋之仁寿宫也⑤。
冠山抗殿6,绝壑为池7,跨水架楹(8),分岩耸阙(9),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10),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11),下临则峥嵘千仞(12),珠壁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
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奢(13),以人从欲(14)良足深尤(15)。
至于炎景流金(16),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17)。
注释:①醴泉:甘美的泉水。
②秘书监:掌管朝廷图书典籍的长官,以少监为其副职。
检校侍中:兼领门下省侍中,此为加官。
唐代中央政府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门下省负责审诏署奏之事,其长官称“侍中”。
“秘书监检校侍中’,即秘书监兼任门下省侍中。
敕:皇帝旨意。
钜鹿郡公:钜鹿为封地,郡公为爵号,位在国公之下,县公之上。
③维;语气词,无义。
④乎:于、在。
⑤隋:隋文帝杨坚受封于随,公元581年灭北周,改随为隋,以为国号。
6、冠山抗殿:冠,覆盖。
抗,举兴。
(7)绝壑为池;绝,截堵。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宋拓本

【简介】《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作者魏徵(580—643),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巨鹿县)人,青年时曾为道士,后参加隋末李密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起义失败后,投奔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魏徵成为重要辅臣,以直谏知名,官至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拜太子大师,卒溢文贞。
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
《九成宫醴泉铭》书写者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
另据史料记载欧阳询祖籍山东,祖辈在湖南做官后居住湖南。
)人。
仕隋为大常博士,唐太宗时官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
他是著名的书法家,尤工于楷书,《宣和书谱》称:“询工书为翰墨之冠”,所书《醴泉铭》为其代表作之一。
后人亦称他为欧阳率更。
《九成宫醴泉铭》,贞观六年(632)四月刻,碑文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额阳文篆“九成宫醴泉铭”六字。
在陕西麟游。
传世宋拓尚多,以明驸马李琪藏北宋拓本为最早,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所写书法,浑厚沉劲,意态饱满,写撇、捺常用圆笔,显得圆融流畅,写弯钩用转法,曲圆较长,适成全字有力的支撑,这些表现了溶隶于楷的特点。
《九成宫醴泉铭》被誉为”天下第一铭”。
铭文与碑文分别出自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和以直言谏君而闻名的宰相魏征之手,加之当朝皇帝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数以百计帝王中一位较英明的君主,特别是”贞观之治”被公认为是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撰文铭记,因此《九成宫醴泉铭》碑也被誉为”三绝”碑。
其碑布白疏朗,结体化长为方,点画比较淳厚,用笔稳健含蓄。
原碑立于陕西省麟游县博物馆。
唐贞观五年,太宗皇帝命令修复隋文帝之仁寿宫,改名九成宫。
第二年,太宗帝避暑来到九成宫,在游览宫中台观时,偶然发现有一清泉。
太宗帝万分欣喜,便令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而立一石碑。
这便是”九成宫醴泉铭” 。
碑载:贞观七年四月唐太宗到此,”历览台观,闲步西城之阴,踌躇高阁之下,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有泉随而涌出。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原文及译文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原文及译文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原文及译文:
原文:
<铭>
于右任公知临洛城,爱此九成宫。
宫在河阳住,昔为玄秘宫。
此地一水抱,泉声甘冽清。
绿林含晚照,红日坠东篱。
临流听潺潺,远别情何限。
忆昔汉武帝,歌台暖如春。
仙人有待乘黄鹤,白帝高闲捧玉杯。
流水今日是,古往今非同。
铭此怀古思,感慨万端云。
译文:
<铭>
于右任公知道临洛城,喜爱这座九成宫。
宫在河阳住,过去曾经是玄秘宫。
此地有一个清澈的泉水,泉水发出悦耳的潺潺声。
绿色的树林在傍晚时分仍含有余晖,红色的落日斜照在东篱笆上。
在潺潺的流水声中,我回忆起汉武帝在歌台演唱的情景。
仙人有待乘着黄鹤飞走,白帝高闲正在捧玉杯欢饮。
流水今日仍然是,但古来今去却不同了。
我铭刻在此处,怀念古代的风光,心中感慨万分。
拓展: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是楷书中的经典之作,也
是欧阳询对于书法创作思想和技巧的高度总结。
该铭写作于公元577年左右,以楷书写成,正文字数为40个字,标题为“九成宫醴泉铭”。
该铭内容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于九成宫的赞美之情,以及九成宫附近的醴泉的壮美景色。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将九成宫的美景与醴泉的清澈、甘冽等特点融为一体,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欧阳询的楷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笔画特点闻名于世,其九成宫醴泉铭更是被誉为楷书中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成宫醴泉铭 保字对照

九成宫醴泉铭保字对照
《九成宫醴泉铭》是书法名家欧阳询所书,全文如下:
宝再成之利涉,将三阴而事殷。
器无灉而常盈,口不干而时降。
巨梁悬而四震,修径骇而再崇。
虽离朱之聪目,多不能明其视;假匠石之神工,独可以全其像。
至于致爽眇之鉴智,惟空水而镜情。
岂润涓之始凝,非猗陶而迁移。
人之升降,休明筐廥;政有缉理,事可心谐。
勿秘玉於群愚,乃公开於众毁。
有告休明於既罢,睹既没於国嗣。
思流惠而长怀,梦日之於如在。
不有荣其已逝,将何以琼厥美乎。
事切追游,用存终始;惕愓圯蠙以诚至,行褒衰而弥厉。
岩岩赫赫,君德之基;周流四维,终始乾乾。
於乎!政以遗后,道以正世;不亦和平而有光哉!
以下是这段文字的字对照:
宝再成之利涉,将三阴而事殷。
/ 器无灉而常盈,口不干而时降。
/ 巨梁悬而四震,修径骇而再崇。
虽离朱之聪目,多不能明其视;/ 假匠石之神工,独可以全其像。
/ 至于致爽眇之鉴智,惟空水而镜情。
/ 岂润涓之始凝,非猗陶而迁移。
人之升降,休明筐廥;/ 政有缉理,事可心谐。
/ 勿秘玉於群愚,乃公开於众毁。
/ 有告休明於既罢,睹既没於国嗣。
/ 思流惠而长怀,梦日之於
如在。
/ 不有荣其已逝,将何以琼厥美乎。
事切追游,用存终始;/ 惕愓圯蠙以诚至,行褒衰而弥厉。
/ 岩岩赫赫者,君德之基也;/ 周流四维,终始乾乾者,为政之道也。
以上就是《九成宫醴泉铭》的保字对照表了。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译文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译文
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广泛流传至今。
其中,九成宫醴泉铭是他的一篇著名译文。
以下是对九成宫醴泉铭
的全面解读和译文: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在唐玄宗时期为九成宫的醴泉所写的铭文。
这篇铭文是对九成宫醴泉的赞美和描述,表达了对宫殿和泉水
的美好赞颂之情。
九成宫醴泉铭的译文如下:
九成宫醴泉铭。
大唐贞观四年,天下太平,万国来朝,宫阙盈庭。
九成宫,巍
峨壮丽,瑰丽非凡。
宫中有泉,清澈甘冽,源远流长。
其水醴泉,
泉眼如玉,泉涌如珠。
泉水常年不竭,永不干涸。
泉水流过池沼,如龙腾海,如虎跃山。
泉水清澈见底,如明镜
般照见底纹。
泉水滋润万物,草木葱茏,花开如锦。
泉水滋养万民,赐予生机,庇佑着众生。
九成宫醴泉,乃上天眷顾之地。
宫中醴泉之水,是天地灵气的
凝聚,是神仙之饮。
喝一口醴泉之水,可以洗涤心灵,使人心旷神怡,身心舒畅。
九成宫醴泉铭,以其华美的文字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古代文
化艺术的瑰宝。
这篇铭文赞美了九成宫的壮丽景观和醴泉的神奇之处,传达了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赞颂之情。
它也展示了欧阳询卓越
的书法艺术和文学才华。
以上就是对九成宫醴泉铭的全面解读和译文。
这篇铭文以其优
美的文字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九成宫和醴泉的壮丽之美,也体现
了欧阳询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简介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简介
欧阳询,字启修,号九成宫,号千里油麦,晚唐文学家。
他出生
于唐代大业四年(公元856年),河阳(今河南河阳)。
他文章气韵
悠远,大量诗文赋藻于云涯,深受文人墨客爱好,早已为先辈傅抱秋
水的名门之誉,但其为世所流传的文章有限。
欧阳询把他的文学生涯分二,一次是政治职业,他参加过许多考试,拿到了许多文书官职,诠释了真实多变的官场权斗;第二次是文
艺写作,他撰写了《醴泉楼诗词》,收录了他自撰的304首诗文,堪
称一部代表他文学渊源的现世集。
欧阳询的简介可谓一针见血,他的诗文充分展现出他文笔灵婉、
思想深邃、处世公道的品格,韵味清新绝顶,形容婉转懂得真性命,
抒发对人世事深切感慨,声势蒙历史烟波浩渺,直长亘古,久绝衰斑。
欧阳询九成宫原文译文

欧阳询九成宫原文译文欧阳询九成宫原文译文(一)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欧阳询的《九成宫》。
这《九成宫》的原文啊,那可是书法艺术的瑰宝。
开篇就写着“九成宫醴泉铭,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征奉敕撰”,瞧瞧这气势,感觉就不一般!再往后看,“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隋之仁寿宫也。
”这说的是唐太宗在贞观六年的初夏,跑到九成宫去避暑啦,这地方原来还是隋朝的仁寿宫呢。
原文里对宫殿的描写那叫一个细致,什么“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哇塞,光是读着就能想象出那宫殿的宏伟壮丽。
那译文呢,就是把这些古文用咱们现在好懂的话解释出来。
比如说上面那段,译文大概就是:“贞观六年四月,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
这里原是隋代的仁寿宫。
宫殿覆盖着山峦,耸立在殿堂之上,山谷间形成水池,跨水立柱架梁,分开岩石耸起宫阙,高大的楼阁四周修建,长廊到处环绕,房屋交错相连,台榭高低错落。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一下子就清楚明白多啦?其实啊,读这《九成宫》的原文和译文,就像是穿越时空,和古人对话一样,特别有意思!咱们接着慢慢品哈。
欧阳询九成宫原文译文(二)哈喽呀,小伙伴们!今天接着跟大家唠唠欧阳询的《九成宫》。
原文里还有好多精彩的部分呢,像“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
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
”这说的是就算在炎热的夏天,这里也没有闷热的感觉,微风吹来,还特别清凉,真是个让人身心舒适、调养精神的好地方。
还有“仰观壮丽,可作鉴于既往;俯察卑俭,足垂训于后昆。
此所谓‘至人无为,大圣不作’,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意思是抬头看看这宫殿的壮丽,可以作为过去的借鉴;低头瞧瞧它的简朴,也能够给后人留下教训。
这就是所谓的“至人无所作为,大圣不妄自造作,别人竭尽全力,我却享受成果”。
译文把这些古文中蕴含的道理都解释得明明白白的,让咱们能更好地理解。
读这《九成宫》,不仅能欣赏到欧阳询漂亮的书法,还能从文字里了解到当时的历史和文化,真是收获满满呀!大家要是有兴趣,也可以自己找来读一读,说不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感悟呢!好啦,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咱们下次再见哟!。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原文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原文《九成宫醴泉铭》,作者魏徵(580—643),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巨鹿县)人,青年时曾为道士,后参加隋末李密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起义失败后,投奔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魏徵成为重要辅臣,以直谏知名,官至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拜太子大师,卒溢文贞。
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
《九成宫醴泉铭》书写者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
另据史料记载欧阳询祖籍山东,祖辈在湖南做官后居住湖南。
)人。
仕隋为大常博士,唐太宗时官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
他是著名的书法家,尤工于楷书,《宣和书谱》称:“询工书为翰墨之冠”,所书《醴泉铭》为其代表作之一。
后人亦称他为欧阳率更。
《九成宫醴泉铭》,贞观六年(632)四月刻,碑文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额阳文篆“九成宫醴泉铭”六字。
在陕西麟游。
传世宋拓尚多,以明驸马李琪藏北宋拓本为最早,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所写书法,浑厚沉劲,意态饱满,写撇、捺常用圆笔,显得圆融流畅,写弯钩用转法,曲圆较长,适成全字有力的支撑,这些表现了溶隶于楷的特点。
《九成宫醴泉铭》被誉为”天下第一铭”。
铭文与碑文分别出自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和以直言谏君而闻名的宰相魏征之手,加之当朝皇帝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数以百计帝王中一位较英明的君主,特别是”贞观之治”被公认为是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撰文铭记,因此《九成宫醴泉铭》碑也被誉为”三绝”碑。
其碑布白疏朗,结体化长为方,点画比较淳厚,用笔稳健含蓄。
原碑立于陕西省麟游县博物馆。
唐贞观五年,太宗皇帝命令修复隋文帝之仁寿宫,改名九成宫。
第二年,太宗帝避暑来到九成宫,在游览宫中台观时,偶然发现有一清泉。
太宗帝万分欣喜,便令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而立一石碑。
这便是”九成宫醴泉铭” 。
碑载:贞观七年四月唐太宗到此,”历览台观,闲步西城之阴,踌躇高阁之下,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有泉随而涌出。
九成宫听字写法

九成宫听字写法《九成宫》是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楷书史上的巅峰之作。
《九成宫醴泉铭》,又称《九成宫碑》、《万年宫碑》。
唐代贞观六年(632年)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丹而成。
“九成”二字,意为“宫之九重”,意即隋代九成宫内清溪宫。
此碑为欧阳询晚年奉敕之作,《宣和书谱》《古今法书苑》等将其列于“妙品”。
《九成宫醴泉铭》在用笔上方圆并用而粗细折中;结构上点画顾盼生姿、揖让合度而不露其板滞之气;章法则疏朗开阔、规整而不失险峻。
此帖为欧公晚年奉敕之作,笔法劲逸,楷法精严具晋人风格,惜结体略拘谨,然不失唐人之气象。
宋人包永言谓:“欧公书率更最佳者,八分、飞白、真、行,皆入神品。
”康有为亦云:“唐碑渐备,欧为极则。
”《九成宫醴泉铭》作于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时,距王羲之《兰亭集序》已有二百余年历史。
此时期书法艺术已全面成熟和规范了,因此此帖也代表了唐初书法艺术最高成就!此碑的碑文虽为魏征所作,但书法笔力劲健秀润,具有笔圆气盛之感。
欧公之书严谨端正而不刻板,秀美飘逸而不浮华,既兼二王的神韵风骨,又独出新意,故人称“楷书之冠天下臣”。
欧阳询的书法在继承晋朝王羲之父子及王献之父子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结构布局严谨规范而又舒展大方富于变化;笔画刚劲有力爽利清新而又含蓄浑厚不事夸张;点画形态丰富多变而又规矩照应毫不紊乱,被称为“欧体”;— 1 —《九成宫醴泉铭》中的“九成”二字,意为“宫之九重”,因隋时清溪宫内九层宫殿而得名;“醴泉”,是指宫内的泉水。
此铭文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出甘美的泉水的事,并以此勉励大臣们要居安思危,不忘国耻。
该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格调高雅、法度严谨、结构端庄浑然一体。
在笔法方面,方笔藏头护尾起止干净利落、运笔斩钉截铁、点画坚挺劲拔、顾盼生动形象逼真且笔势险绝。
此碑字形稍嫌瘦长,但骨气洞达,结体严谨,章法错综有序,是初学者学习书法的极佳范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作品:
楷书:《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 《化度寺碑》、《虞恭公碑》 行楷书:《卜商读书帖》 行书:《张翰帖》、《梦奠帖》、《行书 千字文》 隶书:《大唐宗圣观记》、《房彦谦碑》
《 皇 甫 诞 碑 》
《 化 度 寺 碑 》
《 行 书 千 字 文 》
《 大 唐 宗 圣 观 记 》
《九成宫醴泉铭》
书法风格
《九成宫醴泉铭》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 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此碑书法,高华庄重, 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 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 无一笔松塌。用笔方整,紧凑,平稳而险绝。明陈 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 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 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九成 宫醴泉铭》用笔慎重、严谨,没有过分的表现,被 视为“楷书法的极则”,也就是说是楷书研究的出 发点、终点站,是历代学书者的楷模。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Nhomakorabea 欧阳询
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 也称“欧阳率更”。因其子欧阳通亦通 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在隋代欧 阳询的书法享有较高的声誉,到了唐代, 年近古稀的欧阳询还在“宏文馆”教授 书法。欧阳询八体兼妙,楷书法度之严 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 唐人楷书第一。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赵孟 頫、柳公权